诵读·体验·入境·想象·替换——浅谈言语品味的方式_第1页
诵读·体验·入境·想象·替换——浅谈言语品味的方式_第2页
诵读·体验·入境·想象·替换——浅谈言语品味的方式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诵读·体验·入境·想象·替换浅谈言语品味的方式         08-06-02 10:18:00     作者:徐能兴    编辑:Studa_hasgo122摘要:言语品味的重要性正日益深入人心,本文试着从诵读、体验、入境、想象、替换等方面对言语品味的方式进行一些探索。关键词:言语品味 方式 “鉴赏文学作品从品味语言入手,鉴赏过程也是品味语言的过程”,(1)“离开语言文字的鉴赏,语文教学的智育

2、、美育、德育都将落空”(2),要“突出文学语言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理解、鉴赏文学语言的水平”。(3)这里的语言是指结合具体语境的语言,我们现在大多把它表述为言语。言语教学的重要性已经被广大教师所认可,这里无需赘述。本文主要从诵读、体验、入境、想象、替换等方面就言语品味的一些方式作些探讨,以就教于方家。一、基本的方式是诵读。所谓“诵读”,就是要求学习者读出声音,读出语调,进而读出情感,读出韵味。纵观今日某些中学生,往往忽视诵读。晨读时,他们常常默对课文,或者嘤嘤嗡嗡,音细如蚊。这样一来,就忽视了语言的一项最原始的功能就是记录声音。所谓“言为心声”,他们放弃了一条最便捷的还原心声的方法,实为可惜。况

3、且前人都是非常注重诵读的。据说唐代诗人白居易早年学习读得“口舌生疮”。在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就记有寿镜吾先生早年诵书时的情景,把头“拗过去”、“拗过去”,非常投入,直令童年时的“我”神往。前人总结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些至理名言充分揭示了诵读的作用。这种方法,对于那些抒情性的文章尤为适用。如我们在上李密的陈情表时,可先由教师范读创设情境,继而让学生自由读,体会作者的情感,然后让学生挑读,挑自己最感动的地方读。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孤苦无依之状和祖孙相依为命之形,从而被作者所感动,接受灵魂的洗礼。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诵读

4、得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心灵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特级教师于漪也说:“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诵读这种最古老的方式,正焕发出新的魅力。二、角色体验。华师大语文教育家方智苑先生说:“最好的阅读境界是身临其境,设身处地,感同身受。”方教授的话一语中的地指出了语文阅读中体验的重要性。语文阅读教学必须要重视体验的运用,只有让学生体验了,我们的教学才能深深触动学生的心灵。一堂触动学生心灵的阅读课,会让学生心有所感,智有所启,情有所思。体验式阅读教学最能触动学生的心灵。现行的语文教材有精彩的小说片段、

5、乐府民谣、唐诗宋词、元明散曲、时尚精品,还有大量的外国优秀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情节鲜活灵动,人物有血有肉,妙语令人难忘。但这些本应能激起学生极大阅读兴趣的作品,却常常被我们有些老师讲解得支离破碎,意象全无。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因为我们没有重视阅读的规律让学生去体验。而体验式阅读教学,就是在老师指导下,师生共同创造条件,让作为主体的学生去亲身经历或参与。电影戏剧里,导演要求演员必须“忘我”、“投入”,我们评价演员表演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便是他们是否“入戏”。同样,在阅读教学里,我们如果能让学生进入文本,进入“角色”,和作品里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那我们的言语品味必将是非常到位的。角色体验常用的方法是分

6、角色表演和分角色朗读。前者的要求相对高些,要求学生的准备也相对充分些,其最高境界是排演课本剧,此方法偶一为之,很有必要,但无法作为常态,我们能够进行的是一些片断的分角色表演,如对药中有关“茶客议药”的描写,通过分角色表演,并让学生结合文本对他们的表演是否到位进行评价,就能加深对这些人物的印象,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到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至于分角色朗读,运用就比较广泛了,如在失街亭第一部分里马谡与王平就防守策略的对话就很能体现人物个性,通过分角色朗读,我们很容易体会到马谡的狂妄自大、自以为是和王平的小心谨慎的性格。     08-06-02 10:18:0

7、0     作者:徐能兴    编辑:Studa_hasgo122叶圣陶先生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角色体验法是最直接的入境法之一。三、联系语境品味。语境和语境的作用早在我国的传统语文学中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唐孔颖达正义说“褒贬虽在一字,不可单书一字以见褒贬, 经之字也,一字异不得成为一义,故经必数句以成言。”春秋笔法虽一字见褒贬,但必须有数句作为上下文,褒贬才能准确地显示出来,即“数句”是“一字”的语境。南朝刘勰文心雕龙·章句中说“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篇之彪炳,章无疵

8、也;章之明靡,句无玷也;句之精英,字无妄也。”他们都从字、句、章、篇的相互关系来说明上下文(语境)对话语意义的表达和理解的重要作用了。时至今日,在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中,在教学过程中仍不能抛开语言环境。 有一老师在上余光中的乡愁四韵时,让学生自由提问,有一学生提出:“为什么要写成海棠红,不写成红海棠?”教师随口答道:“为了押韵,本诗是每节换韵。”应该说,这也是其中一个原因,但仅仅如此回答,学生得到的只是表层信息。为了阐明问题,我先把这一节录下:“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血一样的海棠红/沸血的烧痛/是乡愁的烧痛/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我们应让学生联系语境去品味一下,这样,我们或许会发现,事实远非

9、如此简单:除了押韵之外,我们发现第三四句是“沸血的烧痛/是乡愁的烧痛”,海棠红的颜色正是沸血的颜色,一想起故乡啊,就热血沸腾,沸血如归乡。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故乡留在诗人心中的主要不是具体的红海棠,更是那想象中的那一片片红,况且,这样,诗才会显得更飘逸、更轻盈。联系语境,才让我们品出那一点点诗意,否则,只会是隔靴搔痒。现代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中专门开辟了“语义与语言环境”一节,在文中明确指出“语言总是在一定的交际环境中使用的,因此,分析语言现象,必须把它和它所依赖的语境联系起来,离开一定的语境,把一个语言片段孤立起来分析,就难于确定这个语言片段的结构和意义。”四、用想象、联想加以

10、品味。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强烈而活跃的想象是伟大智慧不可缺少的属性。”有的学者指出,人的大脑具有四个功能部位,即感受区、贮存区、判断区和想象区。一般情况下,人们运用前三个部位功能的机会多,而运用想象区的机会少。一般人仅仅运用了自己想象力的15%,因此,可以说,想象能力应用多少是评价一个人智力高低的一个标准。在言语品味中,让学生学会充分运用想象,这本身就是我们的一个培养目标,其次,它也有助于理解人物,感悟主题。这里主要谈两种情况:一种是对文中含蓄的地方,我们通过想象联想进行正面填充,品味其言外之意,如祝福里鲁四老爷的两个“然而”,前一

11、个“可恶!然而”是在人家说他家女佣祥林嫂被人家在大白天公然绑走,有损他家体面的情况下说的,“然而”后面的内容是,既是她婆家人来要她去,我们也无可奈何,反映的是他的礼教观念;后一个“然而”是在卫老婆子说“这回我一定荐一个好的来折罪”后说的,其后面省略的内容是要找一个像祥林嫂那样既不惜体力又不论工钱多少的人难啊,反映的是他自私自利的一面。另一种是当学生品味人物形象或主题有困难时,我们可以让他们去反面设想一下,人物如不这样做,还有别的选择吗?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又提供了思考问题的另一个角度。如在项链中,当学生通过直接的人物行动、心理等描写分析后,得出她的爱慕虚荣等品质后,我说玛蒂尔德作为一个人,她的形象应该是圆形的、丰满的,你们要尽可能多的挖掘其内涵,学生又找出了她的诚实、勤劳等,接着就沉默下来了。这时,我提醒他们说,你们能否从反面想想,玛蒂尔德除了借钱赔项链外,还有别的高招吗?学生纷纷回答。有的说,她可以去向朋友说明,以求得朋友谅解,这样,即便是真项链,朋友或许也会打折,毕竟朋友之间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