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9年描写古人学习态度勤奋的成语 篇一:描述古人刻苦学习的十个成语及故事 古人勤奋好学的成语故事 手不释卷 光武(刘秀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释义卷”指书。 手中的书不肯放下来, 比喻抓紧时间勤学, 或看书入了迷。故事三国时代,东吴有一员大将名叫吕蒙字子明。年青时,家境贫困,无法读书。从军后,虽作战骁勇,常立战功,却苦于缺少文化,不能把战例经验总结写下来。 有一天,吴主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是一员大将,掌权管事,更应该好好地读一些书,增加自己的才干。” 吕蒙一听主公要他学习,便为难地推托说:”军队里的事情又多又杂,都要我亲自过问,恐怕挤不出时间来读书啊!” 孙权说:你的事情总没有我多吧?我
2、并不是要你去研究学问,而 只是要你翻阅一些古书,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罢了。” 吕蒙问:可我不知道应该去读哪些书?” 孙权听了,微笑着说:你可以先读些孙子、六韬等兵法书,再读些左传)、史记等历史书,这些书对于以后带兵打仗很有好处。”停了停,孙权又说:时间嘛,要自己去挤出来。从前汉光武帝在行军作战的紧张关头,手里还总是拿着一本书不肯放下来呢!你们 年轻人更应该勉励自己多读点书。” 吕蒙听了孙权的话,回去便开始读书学习,并坚持不懈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 韦编三绝 春秋时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材料制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签,称为竹简”,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写字。竹简有一定的长度和宽度,一根竹简只能写
3、一行字,多则几十个,少则八九个。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这些竹简必须用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编连起来才能阅读。像 易这样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编连起来的,因此有相当的重量。 孔丘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读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内容。不久又读第二遍, 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 接着, 他又读第三遍, 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透彻的理解。在这以后,为了深入研究这部书,又为了给弟子讲解,他不知翻阅了多少遍。 这样读来读去, 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 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谦虚地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 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与质了。”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 凿壁偷光
4、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 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 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 才有工夫看一点书, 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
5、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曜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启示 这篇寓言写了匡衡少年时读书的两件事,一件是凿壁偷光,一件是借书苦读。它赞扬了匡衡勇于战胜艰苦的条件,勤奋的读书的精神;为我们树立刻苦读书的好榜样。 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开始由于知识浅薄得不到重用,连家里人都看不起他,使他大受刺激,下决心认真钻研,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
6、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 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 他就找一根绳子, 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 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就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这就是孙敬悬梁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于是他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
7、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这就是苏秦刺股的故事。 注:从孙敬和苏秦两个人读书的故事引申出悬梁刺股这句成语,用来比喻发奋读书,刻苦学习的精神。他们这种努力学习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他们这种发奋学习的方式方法不必效仿 映雪囊萤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这个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
8、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孙康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 把头侧向窗户时, 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 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
9、孜孜不倦地读书。 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当了一个大官。 释义:形容在艰困之环境中,勤奋读书。或形容贫士勤勉攻读。夜以继日,苦学不倦。 张义折竹 张仪是战国时纵横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年轻时曾经替人家抄书。遇到没有见过的好句,就把它写在掌中或大脚上,晚上回到家中,就折竹刻写,久而久之,就集成了册子。 这是一个古人勤奋刻苦学习的故事。 任末燃蒿 任末十四岁,没有固定的老师,背着书籍去拜师,不怕(一路上 的)危险困阻。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取得成就呢?宥时靠在林木下,编白茅为茅草小屋,削荆条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水。晚上就在星月下读书,遇上没有月亮的黑夜
10、,他便点燃麻秆、蒿草之类取光,看书有领会的时候,写在他的衣服上,用来记住这件事。 学生们钦佩他的勤学精神, 常用洗净的衣服换取他写满字的衣服。 不是圣人的话不看。他快死时告诫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像 活着;不学习的人,即便是活着,也是庸碌无能。” 郑虔贮柿 郑虔的学识完全来自于苦学。郑虔20岁时赴长安(今西安)参加科举考试,却没有能考中进士。他毫不气馁,坚持刻苦学习。唐新 书郑虔传中记载了一个郑虔采叶练字的故事:郑虔十分爱好书法绘画,来到长安后,他每天依旧用功练习书法不辍,但是由于家境贫寒,穷得连练习书画的纸也买不起,经常为此而发愁。 后来,郑虔得知当时长安城南的慈恩寺内柿树成林,每到金
11、秋时节,大片的柿树叶就逐渐飘落下来, 因柿树叶极多, 寺里的和尚就把落下的柿树叶收贮在房子里。时间长了,慈恩寺里居然存放着好几屋子柿树叶。 郑虔听说此事后,不禁灵机一动,他想,柿树叶比较宽大、平整,不是正好可以用来写字吗! 于是, 郑虔就征得寺里的和尚同意, 来到慈恩寺借住下来,每天取寺里贮藏的干柿叶当纸,如醉如痴地练习书法,一张柿树叶,正面写完了写反面,日复一日,从不间断。几年后,慈恩寺里的几屋子柿树叶竟然都被郑虔写遍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在柿树叶上刻苦练习书法,郑虔的书法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 人们称其草书如疾风送云, 收霞推月工郑虔成为当时颇负盛名的书法大家。 怀素种蕉 怀素生于公元7
12、37年(唐开元25年),湖南永州(旧名零陵)人。怀素很小的时候,在零陵书堂寺受戒出家为僧,法号是怀素。 怀素经禅之暇,颇好书法。在禅房,人们很少能够听到他的念佛声。而书堂寺后面的那口怀化井, 人们经常可以看到怀素在那里洗墨。 这样的不务正业,终于无法为小寺院书堂寺所容。 另外, 他的性格实在是不适宜于做一个诵经念佛的教徒。因而不久,怀素就离开了书堂寺,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家中。 回到家中,除了做一些简单的劳动之外,他还是将主要精力投入 到自己最喜欢的书法艺术中去。练字需要几项最基本的开销。墨水不成问题,甚至于用毛笔蘸水练字也完全可以,难办的是纸张。唐代的纸价不能算太贵,但是,怀素没有其他的收入来源
13、,加上怀素喜欢写草书,以他须臾之间能纵横挥洒千万张的劲头,购买纸张实在是一大经济负担。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怀素可以说是用了不少心机。 首先, 因为买不起纸张,怀素就找来一块木板和圆盘,涂上白漆书写。后来,怀素觉得漆板光滑,不易着墨,他在自己的居处附近,种上了大片芭蕉。芭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大而宽, 就像一张宽大的宣纸。 既可以放开手脚, 任意挥洒, 又可以反复书写。由于怀素没日没夜的练字,老芭蕉叶剥光了,小叶又舍不得摘,于是想了个办法,干脆带了笔墨 站在芭蕉树前,对着鲜叶书写,就算太阳照得他如煎似熬;刺骨的北风冻得他手肤迸裂, 他还是在所不顾, 继续坚持不懈地练字。 他写完一处, 再写另
14、一处,从未间断。这就是有名的怀素芭蕉练字。 等到大片芭蕉长成之后,怀素就因此为自己的住处取了一个十分富有诗意的斋号-绿天庵:传说怀素种植的芭蕉一共l万多株,也许是传闻吧。但是怀素以芭蕉叶作为书写材料勤奋练字的故事广为流传, 甚至成为画家笔下经常出现的一个题材。现代著名油画、国画大师徐悲鸿、李可染都画过怀素书蕉图。 嗜好喝酒与擅长草书,是怀素最大的两个特色。饮酒以养性,草 书以畅志也许饮酒是引发他的草书创作热情的一个诱因。20岁的怀 素,书艺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不仅是书堂寺,也不仅仅是永州城,整个湖南都在流传着怀素的名字,李白曾诗云:草书天下称独步: 这时候的怀素,再也不是一个穷和尚了,他更不须再用芭蕉叶代纸练字了,甚至于他由一个拜遏当代名公的角色变为人人争相求见的名人。 书法在唐代是广为社会重视的一门艺术,自上而下,好书之风几乎遍及整个唐朝,因而善书之人也受到社会的重视,而名人的书法更受到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自动驾驶技术测试协议
- 2025至2030年中国拉紧器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干式检漏仪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吸塑热封机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年保冷袋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委托市政施工合同范本
- 歌舞团运营管理制度
- 2025至2030年交织万寿缎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石墨放料阀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GPD水泵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年供应链管理公司合作项目协议书
- 2025年度度假村景观设计及施工一体化合同
- 《如何规划养禽场》课件
- 2024-2025学年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三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
- (正式版)HG∕T 21633-2024 玻璃钢管和管件选用规定
- 张祖庆祖父的园子教学课件
-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全册优秀课件
- 这一封书信来得巧
- 监狱服装加工企业开展全面
- 标书密封条格式模版(共19页)
- 小学一年级硬笔书法入门(课堂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