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同步练习1-4_第1页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同步练习1-4_第2页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同步练习1-4_第3页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同步练习1-4_第4页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同步练习1-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1. 机体的内环境是指 A.血液B.细胞外液C.细胞内液D.组织间隙液·· 2. 稳态是指 A.人的一生中的不同时期稳态维持的程度是恒定的B.内环境中的理化性质处于不变状态C.稳态不能发生在单个细胞水平D.内环境中的理化性质处于很小范围的变化之内·· 3. 下面关于神经调节的不正确描述是 A.神经调节必需通过释放神经递质作为调节物质B.神经调节是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的C.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是相互独立的生理活动调节方式D.神经调节快速、精确而短暂·· 4. 下面关于体液调节的不正确描述是 A.激素远距调节属于体液调节B.体液调

2、节缓慢、局限而持久C.体液调节必须通过受体才能完成D.体液调节参与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生殖等活动的调节·· 5. 下面关于自身调节的不正确的描述是 A.自身调节具有精确的局部调节B.自身调节不依赖于外来神经控制及体液因素的作用C.自身调节对代谢产物数量的变化极为敏感D.自身调节是属于一种外源性调节方式·· 6. 在一个负反馈调节环路中,下列正确的描述为 A.反馈信息是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信息B.负反馈是维持机体得以生存的基本条件C.负反馈调节中出现的滞后效应是因为反馈环路中调定点的波动D.反馈信息的作用与比较器控制信息的作用始终是相反的·

3、3; 7. 运动员赛前心跳、呼吸加快的可能机制是 A.神经调节B.前馈C.正反馈D.自身调节E.负反馈反馈·· 8. 机体的内源性凝血过程为 A.自身调节B.前馈C.正反馈D.负反馈反馈E.神经调节·· 9. 进食时胃液分液增加属于 A.正反馈B.前馈C.自身调节D.负反馈反馈E.神经调节·· 10. 机体的体温调节属于 A.负反馈反馈B.神经调节C.正反馈D.自身调节E.前馈·· 11. 组织细胞产生的代谢产物含量在组织中增加引起局部血管的舒张,属于 A.神经调节B.正反馈C.自身调节D.前馈E.负反馈反馈

4、83;· 12. 细胞生活的细胞外液 A.血浆B.稳态C.内环境·· 13. 生理自我调节能力 A.血浆B.内环境C.稳态·· 14. 将蛙心放置在不同于它的渗透压溶液中,会改变蛙心的 A.内环境B.稳态C.血浆·· 15. 在外周神经终未存在受体 A.传入神经元B.中间神经元C.传出神经元·· 16. 全部位于中枢神经系统内 A.中间神经元B.传入神经元C.传出神经元·· 17. 支配肌肉和腺体 A.传入神经元B.传出神经元C.中间神经元·· 18. 胞体缺少突触

5、前输入 A.传出神经元B.传入神经元C.中间神经元·· 19. 主要的神经元类型 A.传出神经元B.中间神经元C.传入神经元·· 20. 与思考、情绪、记忆等相关 A.传出神经元B.传入神经元C.中间神经元第2章· 1. 闫盘处可充许小分子通过的原因在于存在 A.缝隙连接B.紧密连接C.中间连接D.半桥粒·· 2. 下面关于物质跨膜转运的描述,正确的是 A.溶质透膜扩散的速度与浓度梯度从正比,与其分子半径成反比B.细胞膜对大多数物质来说,其通透性是一个固定的数值C.O2, CO2,肾的代谢产物尿素等少数物质能通过膜被转运,是

6、因为这些物质的分子量较小 D.细胞膜对不带电荷的水溶性分子是高度通透的·· 3. Na+跨细胞膜转运的方式是 A.单纯扩散为主要方式B.主动转运为唯一方式C.单纯扩散和主动转运两种方式D.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两种方式·· 4. 葡萄糖或氨基酸逆浓度梯度跨细胞转运的方式是 A.原发性主动转运B.经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C.继发性主动转运D.经通道进行的易化扩散·· 5. 下列哪种跨膜转运方式不需消耗能量 A.原发性主动转运B.受体介导入胞C.单纯扩散D.易化扩散·· 6. 下面关于易化扩散的特点不正确的描述为 A.物质转运

7、可顺或逆浓度差进行B.是一种被动转运C.由膜蛋白介导D.转运本身不消耗能量·· 7. 下面关于电压门控通道的描述,不正确的为 A.Na+通道由一个、两个亚单位组成,三个亚单位在膜中以螺旋形式包绕形成一个通道样结构B.电压门控通道中存在对跨膜电压敏感的蛋白C.电压门控通道均有开放、关闭状态D.电压门控通道开放的结果是产生膜电位的变化·· 8. 下面关于G蛋白耦联受体的描述 A.G蛋白耦联受体系统使信号获得极大放大的原因在于,G蛋白可作用多个效应器蛋白B.ACh分子既可激活配基门控通道,又可激活G蛋白耦联受体系统C.G蛋白耦联的效应蛋白除包括酶外,还包括离子

8、通道D.G蛋白耦联受体都具有7次跨膜结构·· 9. CO2和O2的跨膜转运 A.易化扩散B.继发性主动转运C.单纯扩散D.原发性主动转运·· 10. K由细胞内向细胞外转运 A.易化扩散B.原发性主动转运C.继发性主动转运D.单纯扩散·· 11. 葡萄糖和氨基酸由肾小管管腔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内 A.原发性主动转运B.易化扩散C.继发性主动转运D.单纯扩散·· 12. 葡萄糖在机体大多数细胞中的转运 A.单纯扩散B.继发性主动转运C.易化扩散D.原发性主动转运·· 13. 被动扩散 A.从高浓度向

9、低浓度移动B.从低浓度向高浓度移动·· 14. 易化扩散 A.从高浓度向低浓度移动B.从低浓度向高浓度移动·· 15. 主动转运 A.从低浓度向高浓度移动B.从高浓度向低浓度移动·· 16. 继发性主动转运 A.从低浓度向高浓度移动B.从高浓度向低浓度移动·· 17. 原发性主动转运 A.从高浓度向低浓度移动B.从低浓度向高浓度移动·· 18. Na+/K+-ATPase 对Na+和K+的转运 A.从高浓度向低浓度移动B.从低浓度向高浓度移动·· 19. ACh受体耦联通道

10、A.电压门控通道B.化学门控通道C.机械门控通道·· 20. Na+, K+, Ca2+通道 A.电压门控通道B.化学门控通道C.机械门控通道·· 21. 耳蜗内耳毛细胞感受器 A.电压门控通道B.化学门控通道C.机械门控通道·· 22. 视感细胞膜盘上的Na+通道 A.化学门控通道B.机械门控通道C.电压门控通道·· 23. 简单被动扩散 A.从低浓度向高浓度移动B.从高浓度向低浓度移动·· 24. 易化扩散 A.从低浓度向高浓度移动B.从高浓度向低浓度移动·· 25. 水

11、按溶液浓度梯度的渗透 A.从低浓度向高浓度移动B.从高浓度向低浓度移动第3章· 1. 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电化学驱动力最小的下列离子是 A.K+B.CI-C.Ca2+D.Na+·· 2. 利用电压钳技术将一个细胞的膜电位从-70mV钳制在-10mV时,将会首先记录到一个 A.先内向后外向电流B.先外向后内向电流C.内向电流D.外向电流·· 3. 下面关于Na+通道和K+通道错误的叙述为 A.都有失活状态B.都有开放状态C.都有激活状态D.都有关闭状态·· 4. 下面关于某种离子平衡电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A.离子在细胞膜两

12、侧浓度梯度相等时的膜电位值B.离子在细胞膜两侧电势梯度相等时的膜电位值C.离子在细胞膜两侧的电势梯度和离子浓度梯度的差D.某种离子跨膜净移动停止时的膜电位值·· 5. 神经细胞的膜电位由-70mV变为+30mV,关于此时膜电位的阐述,正确的是 A.膜内较膜外电位高+30mVB.膜外电位为零,膜内电位为+30mVC.膜内、外电位差为+40mVD.膜外电位为+30mV,膜内电位为零·· 6. 下面关于阈电位的描述,正确的是 A.阈电位是膜电位去极化到不被K+外流所抵消时的临界电位值B.阈电位是全部Na+通道开放所需的最低电位C.阈电位的高低与兴奋性大小呈正变

13、D.阈电位以下Na+通道完全关闭·· 7. 假设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为-70mV,  K+的平衡电位为-90mV, 则K+的电化学驱动力为 A.+160mVB.-160mVC.-20mVD.+20mV·· 8. 下面关于复合动作电位的描述,正确的为 A.复合动作电位的幅度取决于被兴奋神经纤维的数目B.复合动作电位的幅度取决于被兴奋神经纤维的兴奋性C.复合动作电位的幅度取决于刺激神经纤维的时程D.复合动作电位的幅度取决于被刺激神经纤维能够产生动作电位的频率·· 9. 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都是分离的,其不能叠加的原因在于 A.神经纤

14、维上动作电位产生的全或无性质B.神经纤维具有不应期的性质C.神经纤维产生的动作电位具有相对固定的频率D.神经纤维的绝对不应期和相对不应期很短·· 10. 引发微终板电位产生的原因是 A.一个突触小泡释放的AChB.几百个突触小泡释放的ACh分子C.神经未梢一次兴奋D.神经未梢连续兴奋·· 11. “全或无”形式电位 A.动作电位B.分级电位·· 12. 电位的幅度随激起反应的程度而变 A.分级电位B.动作电位·· 13. 无递减沿膜扩布的电位 A.动作电位B.分级电位·· 14. 短距离信号电位

15、 A.动作电位B.分级电位·· 15. 神经轴突膜内外两侧测得的静息电位 A.接近Na+的平衡电位B.增大C.稍小于K+的平衡电位D.复极化E.超极化F.减小G.反极化·· 16. 动作电位达到峰值时的电位值 A.增大B.反极化C.减小D.接近Na+的平衡电位E.复极化F.稍小于K+的平衡电位G.超极化·· 17. 增加细胞外液k+的浓度后,静息电位将 A.复极化B.稍小于K+的平衡电位C.超极化D.反极化E.接近Na+的平衡电位F.减小G.增大·· 18. 增加离体神经纤维浴液中的Na+浓度,则此神经纤维动作电位

16、的超射值将 A.接近Na+的平衡电位B.复极化C.超极化D.反极化E.增大F.稍小于K+的平衡电位G.减小·· 19. 细胞静息电位水平加大的过程 A.增大B.超极化C.反极化D.稍小于K+的平衡电位E.减小F.复极化G.接近Na+的平衡电位·· 20. K+电导增加时Na+通道失活 A.稍小于K+的平衡电位B.超极化C.减小D.复极化E.反极化F.接近Na+的平衡电位G.增大第四章· 1. 下面关于电突触的描述,正确的为 A.电突触连接蛋白形成的通道不充许离子通过B.电突触仅存在于神经细胞中C.传导速度比化学突触快D.电突触为单向传递

17、3;· 2. 下面关于影响神经末梢递质释放量的关键因素,正确的为 A.突触前膜中含有的囊泡数量B.进入末梢内的Ca2+数量C.突触囊泡的大小和类型D.到达突触末梢的动作电位幅度·· 3. 下面关于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描述,错误的为 A.每个突触后电位都可达到阈电位值,因此使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兴奋B.释放的神经递质提高了突触后膜对Na+,K+和CI-的通透性C.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分级电位D.突触后膜局部除极化·· 4. 下面关于产生突触输入总和的描述,错误的为 A.来源不同的刺激不同时间到达同一细胞引起的兴奋B.来源相同的刺激不同时间到达同一细胞引起

18、的兴奋C.来源不同的刺激同一时间到达不同细胞引起的兴奋D.来源相同的刺激同一时间到达不同细胞引起的兴奋·· 5. 下列关于传入侧支侧抑制的描述,正确的是 A.传入侧支侧抑制的意义在于使同一中枢内不同神经元的活动一致B.感觉传入纤维的主干和侧支分别释放不同的神经递质C.感觉传入纤维的主干和侧支分别兴奋不同类型的神经元D.感觉传入纤维的主干和侧支的作用相互拮抗·· 6. 下列关于神经递质和神经调质比较的描述,错误的是 A.神经递质的作用时间快速,神经调质作用的时间缓慢持久B.神经递质能在突触前膜被吸收重复利用,而神经调质必须重新合成C.神经递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19、一般较神经调质小D.神经调质直接参与突触信息的传递·· 7. 下列关于神经肽的描述,错误的是 A.神经肽一般都是以较低浓度作用其靶细胞B.引起神经递质释放的刺激频率,一般也会引起神经肽的释放C.神经肽可作为激素、神经递质或神经调质发挥作用D.神经肽的释放位点一般远离突触活动带和突触间隙·· 8. 下列关于烟碱型受体的描述,正确的是 A.烟碱型受体都是突触后受体B.在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中均有分布C.副交感神经支配的效应器上分布的受体D.所有亚型都可被阿托品阻断·· 9. 下列关于肾上腺素能受体的描述,错误的是 A.在某些效应器上可同时存

20、在和两种肾上腺素能受体B.去甲肾上腺素与平滑肌的受体结合后,可引起心肌收缩加强C.肾上腺素能受体包括G蛋白偶联受体和离子通道型受体(注:均为G蛋白偶联)D.去甲肾上腺素与平滑肌的受体结合后,可引起血管平滑肌的收缩·· 10. M型ACh受体 A.促离子型受体B.促代谢型受体·· 11. N型ACh受体 A.促代谢型受体B.促离子型受体·· 12. 产生快速突触后事件,持续很短时间 A.促代谢型受体B.促离子型受体·· 13. AMPA和NMDA受体 A.促离子型受体B.促代谢型受体·· 14. 作用时间快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