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结近代音乐的发展_第1页
小结近代音乐的发展_第2页
小结近代音乐的发展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结近代音乐的发展一、中国近代歌曲繁荣的根本原因笔者认为,它与中国人固有的我和你说美、填词审美观、线性审美观和 他律审美观有着密切的关联。在中国音乐审美的形式要素中 ,始终贯穿着“丝不 如竹,竹不如肉”这一贵人声的音色审美传统。早在西汉时期 ,礼记郊特牲 载“歌者在上,匏竹在下,贵人声也”。即歌唱者在堂上,居主导地位,匏(笙)和竹 (管)在堂下,相对而言处于次要位置,这说明早在西汉时期,人们对于音乐的音色 就以人声为贵的认识。东晋陶潜的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与刘义庆世 说新语识鉴一六引孟嘉别传载有桓温与孟嘉的一段对话:温问:“酒有何 好?而卿嗜之。”嘉曰:“明公未得酒中趣尔。”又问:“听伎

2、,丝不如竹,竹不如 肉,何也?”答曰:“渐近自然。”桓温问孟嘉,酒有何好处,您竟然如此喜爱?孟嘉 答:“您没有体会到酒中的乐趣”。桓温又问:“听音乐,琴瑟等弦乐器不如竹制 管乐器,竹制管乐器不如人声歌唱,为什么呢” ?孟嘉回答:“因为人声渐近自 然”。这段对话也是对“贵人声”做出的进一步解释。 而其他文献也对“贵人声” 和“竹不如肉”作出了肯定。如段安节的乐府杂录载 :“歌者,乐之声也。故 丝不如竹,竹不如肉,迥居诸乐之上。”白居易的杨柳枝二十韵也提到 :“取 来歌里唱,胜向笛中吹。”宋史乐志载:“登歌下管,贵人声也”、“堂上 之乐,以人声为贵,歌钟居左,歌磬居右”。由于文献太多,在此不一一举

3、例,但都 体现了“人声”的重要地位。当然,后来有北宋刘敞才赞誉奚琴,提到“谁道丝声 不如竹”,但是刘敞才所谓的“丝(拉弦)”非彼“丝(弹拨)”。宋代以后,拉弦乐 器开始得到重视且有了一定的发展,表现力得到加强,从而能更有效地模拟人声, 且逐渐成为我国民族乐器中最重要的歌唱性旋律乐器。这其实也是对“贵人声” 的一种肯定。故笔者认为“贵人声”是中国人的音色审美传统之一,而我国近代的歌曲体裁之所以能深入人心,与“贵人声”这一固有的我和你说美是分不开的。二、歌曲创作手法中国很早就有着依曲填词的歌曲创作手法,如“采诗入乐”、“倚声填 词”等,人们对换词不换曲的填词创作行为早已司空见惯。以萌芽于隋、成长于

4、 唐、繁荣于宋的“曲子”为例,它是一种源自民间,又融合了西域音乐元素的歌曲 形式,故亦称“胡夷里巷”之曲。很多曲子在当时的社会中非常流行,如后来被固 定为“曲牌”的长相思、杨柳枝和虞美人等在当时都是曲子,这些曲 子常被很多文人乐工用来填词唱诵,且因此涌现了很多佳作,如唐代白居易就曾用隋代曲子杨柳枝填词八首。而随着这种依曲填词创作手法的不断成熟,不同曲子的不同曲调也分别固定下来,这就是“曲牌”,在文学创作中又称为“词 牌”。再到后来兴起的唱赚、鼓子词、诸宫调等说唱音乐形式的时候,依曲填词也还是这些艺术形式的主要创作手段,而且说唱音乐的创作者们仍大量地采用经 典的曲牌作为说唱音乐的曲调部分,故更使

5、得依曲填词这一创作手法不断得到提 炼和加强。而这种只变更歌词的歌曲创作方法,不仅为歌曲的即兴创作打开了方 便之门,更为我国近代歌曲的繁荣提供了有利条件。这种依曲填词的创作方法经 长期积淀,不仅塑造了中国别具一格的填词艺术形式,还突出了中国传统音乐在 传承过程中“移步不换形”的音乐稳定性特质,更使得这种“换词不换曲”的填 词创作行为逐渐成为了国人心目中的一种审美习惯 ,并最终升华为国人心目中的 一种审美观念。直到近代,作曲家们仍大量地使用依曲填词的创作手法来创作歌 曲。这些近代作曲家为歌曲选择的曲调不仅有古代常用的民歌曲调、器乐曲调等,也选择了外国歌曲的曲调,如李叔同改编的送别就采用了日本歌曲旅

6、愁 的曲调。三、艺术体裁歌曲是综合音乐与文学的一种艺术体裁,这就决定了人们对歌曲的审美 体验来自音乐和文学两个方面,这是其他音乐体裁难以企及的。而填词所采用的 很多曲调早已家喻户晓,在流传过程中也极少有改动。同时所填歌词的内容也非 常广泛,叙事、写景、写人等无所不容,且作者在填词时非常注重歌词每个字的四 声、语言节奏与曲调的旋律线条、节奏之间的同型同构关系 ,即“词调”关系。 故近代歌曲的繁荣与国人心中“换词不换曲”的填词审美观是分不开的。中国古代艺术“表现方法的秘密”和最大的形式特征就是“线”性特征,它体现了典型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且凸显着鲜明的东方意识和东方情。中国艺术无论是具 有“线”

7、性曲直运动的汉字书法,还是讲究“线”性运动轨迹的舞蹈,以及能够 充分体现“线”性生命律动之美的绘画,都呈现出一种随着时间进程自由流动的“线”性美的艺术型态。而在中国的歌曲体裁中,单声部曲调的“线”性特质与 汉语音韵的曲线走向也是同型的,故形成了中国人对于歌曲演唱与歌曲欣赏的审 美理想,即“字正腔圆”。且演唱者在演唱中国戏曲时,也非常重视“字头”、“字腹”、“字尾”所构成的汉语的线性音韵结构。 此外,在琴歌唱奏中,古琴音 响的吟、揉、绰、注的曲线运动,恰与吟唱歌声的曲线拖腔同起同落,音韵谐和, 词曲线条跌宕起伏,最终达到了歌曲“线”性审美的极致。而在中国几千年的历 史长河中,民歌所体现的“线”性

8、单声织体的审美观念一直留存于近代歌曲之中 且使这一审美观念在近代歌曲中得到发扬光大。即便是古代有很多人参与的歌唱 形式,也少有真正意义的多声部合唱,主要仍是单音线条的齐唱,实质上体现的仍 然是“线”性的审美观。直至当代,“线”性的审美心理依然在人们的内心深处 挥之不去,这也使得歌曲这一充分体现中国人“线”性审美观的艺术体裁能得以 长期繁荣和发展。四、中国古代的音乐中国古代的音乐长期以来是社会的附庸、政治的奴婢 ,是阶级社会中人 的行为规范的标志和准则,尤其是历朝历代的统治阶级深谙音乐是人类情感的表 现,并借此来强调音乐与人的关系,故常将音乐作为其重要的执政工具之一,以求 达到“长治久安”。很显

9、然,这种一味地追求音乐工具化的态度无疑是深受他律 音乐美学思想的影响,在中国音乐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衡量音乐好坏的一个重 要准则是音乐所表现的内容对人的情感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这一准则过分强调音乐内容,强调音乐对人的情感的作用,严重忽视音乐的本体,如旋律、节 奏、结构等。歌曲所具有的直观释义性的特征无疑是最符合他律音乐美学思想的 要求,因为歌曲是一种综合音乐与文学的艺术体裁,它所要表达的内容可以完全 抛开音乐部分而直接通过歌词就能表达清楚,也就是说听众在理解歌曲所要表达 的内容时是不需要依靠曲调部分的,这种直观释义性的特征是其他纯音乐体裁所 不具备的。由于歌曲能够最直观、最清楚地表达内容 ,故歌曲对人的情感的影响 也是最快、最直接的。而这种他律音乐美学思想对中国近代歌曲的繁荣也起到了 重要作用,作曲家在歌曲创作时不仅可以较大程度地抛开音乐可能使人产生的各 种联想,也可以较大程度地抛开作曲技法可能产生的种种束缚 ,可以相对单纯地 追求歌词内容,使歌曲创作变得更加简单和快捷。而相对纯音乐的自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