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鼎立说课稿_第1页
三国鼎立说课稿_第2页
三国鼎立说课稿_第3页
三国鼎立说课稿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18 课三国鼎立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方集中学的吴娟。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七年级历史上册第 18 课三国鼎立。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设计思想和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一、说教材:三国鼎立一课是第四单元第一课,本课主要介绍了东汉末年国家从分裂到局部统一的过渡时期的历史。三国鼎立是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必然结果,但它的形成,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是历史的一大进步,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为下一课学习 " 西晋的统一 " 奠定了基础,体现了知识的延续性,所以说 " 三国鼎立 " 揭开了中国大分裂和民族融合的序幕,起着承

2、上启下的历史作用,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了封建社会民族大融合的时期。二、说新课改: 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充分发动学生的主动性, 强调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实施自主、 探究、合作是学习, 我从以下几方面体现先课改精神。1. 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营造活跃、 和谐的课堂氛围, 创建多元化的学习情境,力求全体学生都能通过教学活动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2. 认真学习班班通的操作, 学会熟练使用, 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开教学工作。3. 在涉及到人物评价、 成功与失败原因, 注意启发学生思考,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自己参与到评价中来。三、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1、知识与能力 掌握官渡之战、赤壁

3、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史实,分析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中曹操失败的原因。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战争胜败原因的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对历史史实和文学艺术作品中描述的情节的比较, 提高学生对历史事实和文学创作的分辨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 都有其客观条件, 但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着重要历史作用; 历史人物的评价主要应该看他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4 教学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5 教学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如何正确认识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四、说学情:初一学生刚从小学升入

4、初中,他们在智力方面,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有较快发展,但认识能力还不高, 仍带有片面性和表面性, 所以在这节课里,通过创设历史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而在个性方面, 学生的自我意识有了迅速发展,要求独立自主, 有自我教育的要求, 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可以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这就为学生通过历史现象分析事物的本质能力目标的培养提供了可能。由于学生在小学学习中没有接触过历史,但是大都看过电视剧三国演义或拼音读物三国演义,对三国中的人物及主要故事情节都很熟悉,很容易进入历史情境,同时在小学语文中学过赤壁之战一课,对赤壁之战的有关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和评价, 所以学生对这一课会有浓厚的兴趣, 但很容易把历史

5、作品当成是真实的历史,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了解文学作品和真实的历史之间的区别。五、说教法:针对本课的特点,依据 " 自主探究式 " 教学法,对学生分组进行导学,并采取精讲深化、分析综合、设疑讨论等教学方法,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六、说学法:引导学生分析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让学生学会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并充分利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讨论质疑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增强学生的参与协作意识。七、说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播放林俊杰的曹操,导入新课,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由其中歌词东汉末年分三国接到三国话题,

6、而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主要内容。第 18 课三国鼎立【板书】 ( 二) 讲授新课1官渡之战 【板书】首先,引导学生分析东汉末年割据形势图,了解背景;然后由学生讲解落实知识点 ( 时间、交战双方、战争特点、结果、作用) ;最后让学生动脑动口,讨论" 曹操胜利,袁绍失败的原因 " ,并注意落实明确答案。学生讨论:战争之前,袁绍拥兵十万,曹操却只有三四万,袁绍在兵力上占有绝对的优势。但他却因此产生骄傲轻敌的情绪, 拒绝采纳谋士的正确建议。 谋士许攸看出袁绍必然要失败,投奔了曹操。曹操虽然兵力处于劣势,但他善于用人,不仅屈尊出迎许攸, 而且采纳了许攸的计

7、策, 派兵袭击袁军的囤粮处, 烧掉其全部粮草。袁军没了粮草,军心动摇。曹军乘机发动进攻,袁绍只能自食其果,败逃河北了。官渡之战中袁绍仅率 800 余骑北逃,从此一蹶不振。 此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此后,曹操消灭了袁绍的残余力量,又陆续消灭一些军阀,基本上统一了北方。这样,我就导入下一目的教学2赤壁之战 【板书】(1) 由学生自己讲解落实知识点 ( 时间、交战双方、战争特点、结果、作用 ) ;(2)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教材 105 页" 动脑筋 " ,分析回答孙刘胜利而曹操失败的原因,然后由老师来完善。学生讨论:可从三方面分析: 第一,曹军来自北方, 不习水战;第二,曹操

8、的骄傲自满情绪;第三,孙刘联军正确的战术。最根本的是, 当时统一的客观条件尚未成熟。 曹操统一北方后, 北方的社会经济尚未得到恢复和发展; 刘备还没有自己巩固的地盘; 孙权的江东也刚刚在开发之中。无论统一的经济基础,还是能够完成统一的力量对比条件,都尚未成熟。这是最根本的一点。然后由教师提示, 让学生试着评价曹操, 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以及对历史事实和文艺创作的分辨能力。赤壁之战使曹、刘、孙三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新的变化。经过赤壁之战,曹操被迫退守黄河流域一带, 重新积蓄力量, 再不敢轻易南下。 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乘机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占领四川。这样,三个

9、军阀的势力相当。 任何一方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和可能。 三国先后建立,鼎立局面从此形成。3三国鼎立的形成【板书】(1) 学生阅读教材,然后依据三国鼎立形势图,讲述三国鼎立局面是如何形成的;(2) 让学生结合三国鼎立形势图,完成三国鼎立表格填写,教师注意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评价。4. 结合 106 页活动与探究,由学生讲解三国时期的经济,然后由老师完善。(三)深入学习,质疑探究:1. 三国演义及传统戏曲中的曹操都被刻画的多疑奸诈,残忍善变。学习了本课,你心目中的曹操是什么样子的?2. 历史上统一局面往往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分裂是历史的倒退。 那么,由统一的汉朝到分裂的三国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呢?为

10、什么?( 四) 小结回顾用五个数字来总结这一课的学习: 一种局面 两大战役 三国鼎立 四个人物 五个时间(五)当堂训练通过几个题目来巩固学生的学习, 最后可以采取交换批改评价的方法促进学生间的互相交流。八、说教学效果:本课内容教材处理得比较简略,但内涵特别丰富,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注意了运用挂图、 教材中的地图和图片以及林俊杰的歌曲曹操,并充分发动学生的主动性共同完成教学。九、新课改体会一教育理念的不同1精英教育发展成为全人发展的大众化教育。在课程标准中, 明确讲到其总体思路是 “面向全体学生, 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要求”。反映到教材的编写上,则抛弃了过去的“

11、难、繁、偏、旧”的内容,真正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的特点。2从重视传授知识为主到重视培养创新人才,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3从让学生掌握知识到留住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4让历史更贴近生活,让历史更贴近自我,强调学生的社会实践。二 教学方法和观念的转变:有“传授型”向“导向型”的转换以前课堂上的情况是: 45 分钟老师一个人讲完,课改之后,老师的角色更多的象一个导演,在教学过程中起的是组织、引导、示范和协调的作用。三 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由过去老师灌输知识到自主(参与式)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创新)学习1自主(参与式)学习:各种各样的调查表明,历史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但历史课却是学生不喜欢上的。究其原因就是:学生的学是被动的、消极的,不是通过自己的活动和实践而是通过老师的灌输被动的来获得知识。这样的学习方式使大部分学生感到枯燥、 乏味。新的课改要求这种学习方式, 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2合作学习:新的课改中特别提现了提倡学生的合作学习。在新的课改目标中有一点是(让学生) “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