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找座位”教学课例分析研究_第1页
小学一年级数学“找座位”教学课例分析研究_第2页
小学一年级数学“找座位”教学课例分析研究_第3页
小学一年级数学“找座位”教学课例分析研究_第4页
小学一年级数学“找座位”教学课例分析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一年级数学“找座位”教学课例分析研究一、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大众数学意义下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策略是:以反映未来社会公民所必须的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以与学生年龄特征相适应的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数学学习内容;使学生在活动中,在现实生活中发展数学、掌握数学。因此,新教材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理解和发展数学。在“空间与图形”这一内容中,增加和重视了对现实三维空间的研究,如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认识方向、描述路线图、确定位置等。确定位置这一知识点,教材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做了较系统的安排。共分两个系列:一个系列从前后、左右、上下 东

2、、西、南、北 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东偏南××度、西偏北××度 东偏南××度××千米处,体现极坐标思想;另一个系列则从第几排第几列,第几组第几个,第几层第几号等等先生问题中,逐步抽象,最后在直角坐标系中确定位置。找座位一课是确定位置第二系列的基础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基础上,通过找座位的方式,向学生渗透、孕伏平面直角坐标的有关知识。以实现“重要的数学要领与数学思想逐步深入”的新课程理念。教材通过教室里的学生座位这个生活画面,形象地呈现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一个象限,其中图中的组别为横坐标

3、,排号作为纵坐标,非常直观形象。学生去寻找座位时,也要先找出几组(横坐标),再去找几排(纵坐标),找到横纵坐标对应的交点,才能确定自己的位置。但是,这里的座位图还不是一个完整的标准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而是以课桌为坐标点直观地反映横纵轴对应的交点关系。图中仅展示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一个象限,且横、纵坐标反映的是组别与排号的序数关系;并从学生观察的方位出发,把讲台设在图上方,这样使图中基准点(玲玲)的左右位置与观察者的左右方向一致,减少学生描述方位的困难。但是这样的安排就使图中的排号变成从上到下的编号,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纵轴下小上大的数量关系刚好是相反的,所以,教学并不要求给学生建立明确的坐标概念,也

4、不能出现“坐标”之类的超越学生认知水平的名词术语。另外,我校学生实际生活中课桌椅是双人座与书上单人座不同,因而分组的形式也不一样,这对学生描述书上的座位图带来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设计上要考虑到实际与书本知识的连接。(二)设计思想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引导学生掌握找座位的方法,能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初步能在同一场所辨认自己或他人所在的位置与方向;引导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位置与方向的认知过程,发展积极学习情感体验。“找”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已有现实经验和 “数学情境与问题提出”课题研究思想,对本课作以下设计:1由学生的实际生活

5、空间切入教学,吸引孩子主动参与,突破学习的难点,发展学生的个性。“找座位”这一活动来源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空间,学生对第几组、第几排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模糊性。为了让孩子获得空间知觉,建立正确的表象,教学例题前,先以班上学生位置作为学习的素材,引导学生把平时找座位的经验用于本节课的学习。开课后先让学生联系对实际空间的观察,通过各种活动形式,从找第几组的同学到找第几排的同学,再到找第几组第几排的同学,在学生积极投入的动态活动中,逐步建立 “组”和“排”的正确表象,随后采取个人说、同桌互相说等各种形式,提供机会,让人人都来说一说自己现在的座位在第几组,第几个,做到每一个学生都能准

6、确说出。通过这样由学生实际生活空间切入,学生有了良好的空间知觉,并建立了清晰正确的表象,在描述平面座位图存在的困难就迎刃而解。接下来在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找座位的同时,让学生自己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空位置,借此发展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捕捉儿童心理,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讲,由于学生个性中的“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迫切得到承认和赏识(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肯定),希望充分地展示自己,所以,当他的提问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时,会有一种成功的自豪感,从而激发他学习和提问的积极性。把握好儿童的这些心理活动,在最后描述书架上各类书相对位置的练习中,先请学生进行考查性的提问,如:

7、数学书的上面是什么书?美术书的右面是什么书?等等。提问的学生自己明白问题的答案,只想提出来考考其他同学。由于是考查式的提问,而且是面向全班,强烈的好胜心和不甘落后的心理激发其他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主动解答问题,在问题的分析解答过程中,探索发现更高层次的问题:美术书在什么位置?第二层第三格是什么书 ?等等。3注重数学学习过程中对其他学科学法的渗透。数学是为了形成学生的素养而学,学生得到的知识应当是全面的、综合的。根据这一理念,在设计本课时,注意了语文学科的学法在数学学习里的渗透,学生在描述书架上各类书的相对位置时,有许多书名孩子不是全认识,在此我运用了语文阅读识字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去

8、读去认,不懂的可以猜、可以向小伙伴询问、向老师询问,应用各种方法去识字,进而把猜想、交流等方法应用到数学学习上,加强了知识之间的联系,学科学法上的沟通,使学生能综合应用各科的知识技能,得到全面发展。二、教学片段实录片段一引导学生分组:先找到第一组在哪,第二组在哪,然后请第三组、第五组、第八组的同学分别起立,比比谁的反应快,活动中让学生分清自己是在第几组。接着换一种要求,请第三组左边一组同学起立加深学生对组的认识。(在最后这个巩固的“起立游戏”中,部分学生对左右方向分不清,表现出对前面左右方位知识应用有欠缺。)引导学生分排:先请第一排的学生起立,学生和教师一起描述第一排的概念和讲台面对面,距离最

9、近的一排。然后请第四排同学起立,接着请第四排后面的同学起立,并说说是第几排的同学;请第四排前面的同学起立加深学生对排的认识。先请个别学生说说自己坐第几组第几排,然后请同桌之间相互说说自己的座位在第几组第几排,让人人都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通过找朋友的活动,考查学生对座位认识的熟练情况,同时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体现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出示座位平面图,请学生观察新教室,找出观察方位,分别标出组别、排号,先请学生找玲玲所在的位置,再根据书上的要求,结合自己刚才学的知识,用连线的方式,帮书上的小朋友找座位,找得快、找得好的,可以到黑板上贴小朋友。学生贴完之后,有学生议论有同学贴错了,教师想抓

10、住此机会让学生质疑,于是对学生说:“对同学们贴出的图你有意见吗?”学生是这样说的:“我对王子域同学有意见,她把红红的位置贴错了,红红应该在兵兵的右边。”她没有主动用所学的知识描述清楚红红所在的位置。教师只好提示:“兵兵的右边是第几组第几排?”片段二课堂活动一:送小动物回家。学生在书上先自己连线完成,有什么疑问可问问老师和同学。在做的过程中,有学生对我提出:“小动物回家后,为什么还有空的房子?”对书上题目的编排提出了质疑。课堂活动二:找书。呈现情境之后,我先提了一些问题,如:数学书在第几层第几格?第三层第四格是什么书?连环画的左面是什么书?右面是什么书?想给学生自己进行考查性的提问作一个引导。学

11、生提出的问题多为与上、下、左、右有关的数学问题,如:政治书的下面是什么书?画报的左面的下面是什么书?体育书的上、下、左、右各是什么书?只有一个学生是这样问的:少儿读物在哪里?还有一个学生问道:这些书一共有多少本?提问的氛围十分活跃,但感觉思路不是很开阔,独创性的、有一定价值的问题不多。三、课后反思上了这节课,感想颇丰,除了对本课教学环节、学生活动安排上、教态教法上反思,我反思得最多的是如何让“生活数学”走进数学课堂,避免问题流于形式和肤浅化。确定位置的知识来源与生活,学生感到很亲切,学起来非常有兴趣,进入新课以后,基本100%的学生都能正确描述自己的座位,然后运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准确完成“送小

12、动物回家”,“找书”的课堂活动,而且在“找书”活动中提出了不少数学问题,很好的体现“数学情境与问题提出”课题实施对学生学法上的指导作用。我想:如果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将学生的生活与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熟悉的生活事实进入课堂,能使数学教学更具体、更生动、更直观,使学生体验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有助于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训练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反思一:语言要童趣化“找座位”、“送小动物回家”、“找书”这些语言体现一种生活情境,而且“找”“送”让人感到了动的过程,孩子们非常感兴趣。过去在确定数学的课题、例题内容、练习题目、教师的教学语言过于成人化、专业化、理性化,使教学远离丰富的社

13、会生活和儿童的精神世界,让孩子们感到索然无味。因此,今后的教学要注意结合儿童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倾向,在不影响知识的科学性前提下,对教学语言进行加工、装饰,使其通俗、生动,富有情趣。有益于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知识。反思二:探索经验化小学生年龄虽小,但在教学中反映出他们在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经验,形成了一些数学表象。这节课我利用教室内学生的座位,在实际中自己先找,在换一个场景,到图上找,用实际经验解决新知,突破了难点,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这为我们今后在数学教学中提供一种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思路。反思三:避免问题形式化、肤浅化。这节课学生的问题基本上是在问同学某一类书的上下左右分别是什么书,只有一个学生问:少儿读物在哪里?这是才是运用本节课的知识,经过深入思考后提出的问题,可仅仅只有一个学生提出来,课后我反复观看录像,发现问题在我,当学生提出这个问题时,我应该利用准确到位的语言进行评价,给学生一个提示:象这样的问题才是有价值的,是积极思维的结晶,是我们力求达到的。可惜我的评价语言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