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群落的结构和演替一、生物群落的结构1、群落概念要点:a. 同一时间; b. 一定区域; c. 各种生物种群。特征:物种的丰富度、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等。2、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丰富度a概念: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b常用统计方法: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种内关系: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或群体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3、生物因素:种间关系:是指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共生、寄生、竞争、捕食等。定义:同种生物之间发生的一些有利于捕食或者防御敌害的行为。种内互助社会性群聚:有分工合作,如:蚂蚁、蜜蜂的群居生活。分类 . 种内关系非社会性群聚:无明
2、确分工合作,如鱼类等。定义: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之间由于争夺食物、资源、配偶等发生矛盾种内斗争的现象。实例:成鱼捕食幼鱼( 大鲈鱼吃小鲈鱼) 、蝌蚪肠内排出有毒物质。意义:种内斗争对个体的生存不利,但有利于生物的进化和种族的延续。种间关系(1) 捕食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如:狼与兔、牛与草。但注意同种生物的成体以幼体为食,不是捕食关系而是种内斗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2) 竞争结果:相互抑制或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劣势甚至灭亡(3) 寄生 :一种生物 ( 寄生者 ) 寄居于另一种生物( 寄主 ) 的体内或,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体内寄生 :如蛔虫、绦虫(生活于人
3、或动物的肠道内,并直接吸收肠道内的营养物质)。分类体表寄生: 如虱子、跳蚤、菟丝子。(4) 互利共生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a、地衣 :由真菌和单细胞藻类组成的共生体。真菌为藻类提供水和无机盐,藻类为真菌提供有机物,两种生物结合为一体,失去一方,另一方则不能独立生存。b、白蚁与鞭毛虫:白蚁为鞭毛虫提供有机营养,鞭毛虫分泌纤维素酶供白蚁分解纤维素。c、大豆与根瘤菌:大豆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根瘤菌通过生物固氮为大豆提供可利用的氮素。d、人与大肠内的大肠杆菌:人为大肠杆菌提供有机物,大肠杆菌能合成VB12 和 VK供人体使用。4、生物群落的结构(1) 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
4、落具有明显的现象。如一个池塘, 挺水植物、 浮水植物、沉水植物就是植物分层;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鲤鱼就是动物分层的实例。森林中植物的分层:与 光照强度 有关,光照强度总是随高度下降而减弱,森林中在不同的层次高度上分布有不同的植物。高山植物群落的垂直分布: 植物的垂直分布主要受 温度 制约,温度随海拔高度升高而降低。动物的分层与其 食物及栖息场所 有关,可以说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决定了动物的分层现象。(2) 水平结构:受各种因素(地形的起伏、光照明暗、湿度大小)的影响,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常呈分布。1 / 7如:一小山,当阳坡与背阳坡植物呈水平分布现象;草原
5、上有条河,河边与河远处植物呈水平分布现象;我国东西部,受水分的影响,植物群落呈水平分布现象。5、生物群落的演替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6演替过程 ( 以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为例)裸岩阶段 地衣阶段 苔藓阶段 草本植物阶段 灌木阶段 森林阶段7、生物群落的演替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代替的过程。( 1)初生演替:定义: 在从未有过生物生长或虽有过生物生长但已被彻底消灭 的原生裸地上发生的生物演替。例如: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过程: 地衣、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2)次生演替定义:当某个群落受到洪水、火灾或人类活动等因素干扰,该群落中的植被受严重破坏所
6、形成的裸地,称为次生裸地。 在次生裸地上开始的生物演替,称为次生演替。(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例如: 火灾过后的草原 、地震后植被的恢复)引起次生演替的外界因素:自然因素:火灾、洪水、病虫害、严寒人类活动(主要因素) :过度砍伐、放牧、垦荒、开矿;完全被砍伐或火烧后的森林、弃耕后的农田二、高频考点突破考点一 :种间关系示意图类数量坐标图能量或物质关系相互关系型( 曲线图例 )图( 箭头图例 )互利数量上两种生物同时增加,同时减少,共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生捕食者种群的数量和猎物种群的数量呈现出 “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
7、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周期性变化,且捕食者数捕量高峰的变动滞后于被捕食者,也就是食先增先减的是被捕食者、后增后减的是捕食者 。A、B 起点不相同,两种生物的数量 ( 能量 ) 存在差异数量上多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 ,结局有三:一是两种群个体间形竞成平衡(竞争力相等) ;二是 A 取代 B(竞争争力不等);三是二者在空间、 食性、活C 代表共同的生活条件( 食动时间等方面发生变化,出现差异(即向不同的方向分化)物或者空间等 )两种生物生存能力不同,如图1;生存能力相同,则如图 22 / 7寄生种群 A 得利,宿主种群B 受害,寄寄生物一般比宿主小,如果分开,则寄生生物难以单独生存, 而宿
8、主会生活得更好,寄生种群的数量往往多于宿主种群A 寄生物(寄主)B 宿主考点二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1群落结构形成的原因2群落结构形成的特点(1) 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直接影响群落中动物的垂直结构(动物的分层与其食物及栖息场所有关,可以说 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决定了动物的分层现象),动物种类的多少是随植物层次的多少而变化的。如:森林群落一般比草原群落的动物种类多。(2) 生物的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都与环境中的生态因素有关,具体表现都是在长期自然选择 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森林中植物的分层:与光照强度 有关;高山植物群落的垂直分布:主要受温度 制约, 温度随海拔高度升高而降低 ;东西部植物群落的
9、水平分布主要受水分的影响。3群落结构形成的意义生物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的空间位置配置关系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4群落演替类型的比较类型初生演替次生演替内容起点不同在从来没有过植物,或者原来存在过植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 但是基本保留了土壤条件,甚至(主要区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别)时间经历的时间长经历的时间短速度缓慢较快影响因素自然因素人类活动较为关键举例5. 群落演替特点(1)演替 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变化的有序过程,因而它往往是可预测的。(2)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受群落内部和外界环境的共同影响)
10、,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 不可逆变化 ,但人类活动会改变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特别提醒】(1) 群落是一个动态系统, 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任何环境下的自然演替都是群落结构和组成成分由简单到复杂,最终达到一个成熟阶段,这时候群落和周围环境处于相对平衡的稳定状态。此时物种与环境之间高度协调,能量和物质的利用率很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高。(2)自然演替的方向是:群落的结构和组成成分由简单到复杂;群落对物质、能量的利用率逐步提高;群落演替的总趋势: 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考点三 :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动物种类的多少:如跳虫、甲螨、线虫等)1实验原理调查某一区域土壤中小动物的丰
11、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 的方法进行推测。2方法步骤3 / 7(1) 准备:选取调查地点,准备取样器等实验工具。(2) 取样:选择取样地点,用 取样器 取土壤样品,并标明 样品的取样地点和时间 等。(3) 采集小动物:从取回的土壤样品中根据土壤中小动物的避光性(用光照射)和趋湿性(加水变潮)采集小动物。体型大的、活动较慢的用包纱布的镊子取出;体型小的、活动较快的用吸虫器 采集。(4) 观察和分类:认真观察采集到的小动物, 对其分类 ,并设计表格做好记录 ( 如果无法知道小动物的名称,可记为“ 待鉴定 XX”,并记录下 它们的特征 ) 。其统计方法主要有两种:(5) 统计表格 ( 参考 )注:植物的
12、类群丰富度的调查方法采用样方法3. 实验注意事项(1) 从不同营养环境中采集土壤样本要分别统计。(2) 尽可能多地收集小动物。收集小动物时,根据土壤中生物的避光性和趋湿性来收集。(3) 从同样营养土壤中采集的样本,多组同学进行统计比较。(4) 识别命名要准确,并进行分类。(5)远离危险地带,不要破坏当地环境。练习:1巨尾桉具有速生、高产的特点。某地区将天然林全部砍伐烧毁,大量单一种植巨尾桉,对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的过程属于初生演替B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后物种丰富度增加C在巨尾桉林中混种其他林木有利于改善该地区环境D巨尾桉林比天然林的抵抗力稳定性高2下列
13、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和群落都具有典型的垂直分层现象B任何区域初生演替的结果都是形成森林C种群密度能够准确地反映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D 群落中两个物种之间可能存在一种以上的种间关系3生物群落甲、 乙、丙中含有数字1 到 8 的八个物种, 每个物种的种群密度不同,下表给出了这些物种的密度( 数/m2) 。请判断下列说法不 正确的是 ()群落种 1种 2种 3种 4种 5种 6种 7种 8甲924001111乙025202020500丙06510103200A. 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且危害程度逐渐增强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小的是乙B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且危害程度逐渐增强时,这些群落中受影
14、响最大的是甲C在生物群落丙中,各物种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共生D在生物群落丙中,各物种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捕食4关于群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水平结构上种群分布与土壤的湿度、光照强度及生物自身的生长特点有关B同一时间栽培,长势相同的人工马尾松形成树林,该群落不存在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C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丰富度越来越高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D沙丘上造林说明了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5生物群落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群落自然演替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B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显著变化C在森林遭受火灾后的地段上重新形成森林属于次生
15、演替过程D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6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下图中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优势植物种群的数量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施退耕还林等措施之后,可增大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B曲线甲、乙、丙对应的物种之间为竞争关系,第3 阶段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4 / 7C演替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D该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会逐渐提高7某同学决定以校园内池塘为对象进行物种丰富度调查,为此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取样器,取样后,分别统计小取样瓶中的
16、小动物种类和数量,根据你的理解,该同学调查的目的不可能是调查该池塘A同一水层小动物类群B不同水层小动物类群C可能存在的食物链D常见的小动物类群8东北东部山地的阔叶红松林受破坏之后,形成一片空地,叫做“林窗”,这时候往往最先进入的是杨树、白桦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围的红松林会慢慢在这片区域生长繁殖并逐渐替代了杨树和白桦重新成为林地中的优势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杨树、白桦在受破坏的空地上生长繁殖引起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B红松林重新取代杨树和白桦说明红松林在竞争中处于优势C在群落演替的初期,不存在种群间的竞争关系D在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会发生变化9下表各项是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
17、比较,则相关叙述错误的是()选项类型初生演替次生演替A.时间经历的时间长经历的时间短B.速度缓慢较快C.影响因素自然因素人类活动较为关键D.实例沙丘上的演替冰川泥上的演替10我国从越南引进姬小蜂来控制本地区对棕榈科植物危害极大的害虫椰心叶甲,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利用姬小蜂进行生物防治应作全面评估和监测B引进姬小蜂后可降低本地椰心叶甲的环境容纳量C姬小蜂引进本地后其种群增长曲线呈“ J”型D引进本地的姬小蜂会与椰心叶甲共同进化11珍稀物种保护的最大问题是栖息地的破碎。人类已经把大部分陆地表面积用于从事农业,而很多野生动物是无法在农业景观中生存的。 其余的陆地表面积很多都在经历破碎过程或已经破
18、碎成许多很小的板块。下图可以体现出栖息地破碎对种群动态有影响。下列关于栖息地破碎对种群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A对于白脸猴来说,栖息地越大,种内斗争越少,个体生存机会越大B白脸猴种群越大,种群维持时间越长,是出生率高的缘故C白脸猴种群越小,种群维持时间越短,是气候和疾病等原因容易导致种群内生物忽然灭绝D栖息地的破碎也会导致基因交流的机会减少12在群落的自然演替过程中, 不同物种的取代顺序是可以预测的,如弃耕地上可预测的演替序列为: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 灌木早期演替树木 晚期演替树木 顶极群落。这可以利用“资源比假说”来解释:该假说认为物种优势是由光和营养物质这两种资源的相对利用的有效性决定的。如图显
19、示了一块弃耕地上物种从A到 E的取代顺序,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在演替期间,营养物的有效性随枯枝落叶的积累而增加,光的水平因遮阴而减弱B最先进入的物种多为一年生杂草,它们对土壤营养物的要求低但对光有最高需求C后来替代物种相对前面被替代的物种较为高大,且耐阴的能力也较强D演替到顶极群落后若发生火灾。可预测其后的次生演替时间和过程与初生演替基本相同13有一片长有马尾松和山毛榉的针、阔叶混交林, 逐年对两个树种的存量进行统计,马尾松和山毛榉存量的比值记作C,作出曲线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问题。(1)两个树种处于竞争状态的年份段是_ 。(2)两个树种处于平衡状态的年份段是_ 。(3) 在 a 年的优势
20、种是 _ ,在 d 年的优势种是 _。排除气候条件的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可能是随着前一种群的繁盛, 逐步改变了当地的 _,使之反而适合后一种群的生存需求了。(4) 以上说明生物群落 _,它是一个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在群落的发展变化过程中,5 / 7一些物种的种群_了,另一些物种的种群随之而_,最后,这个群落会达到一个稳定阶段。14单细胞铜绿微囊藻大量繁殖可形成水华,因此受到广泛关注。下面是有关铜绿微囊藻的研究,请回答问题。( 1)利用配制的X 培养液培养铜绿微囊藻8 d ,每天定时测定其细胞数量,发现铜绿微囊藻数量呈指数增长,短时间内产生大量个体,这是因为铜绿微囊藻具有
21、_ 等特性。( 2)某同学用X 培养液培养铜绿微囊藻时,加入粉绿狐尾藻(一种高等水生植物),结果铜绿微囊藻生长受到明显抑制,重要的原因是这两种生物在利用_ 等资源时存在显著的竞争关系。( 3)也有人提出假设:粉绿狐尾藻能产生化学物质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请利用下列实验材料用具,完成实验设计,探究该假设是否成立。材料用具:铜绿微囊藻,粉绿狐尾藻,用于配制X 培养液的各种无机盐,500 mL 锥形瓶,蒸馏水,显微镜,血球计数板,盖玻片,玻璃缸,微孔滤膜(可以除菌)等。实验步骤:材料准备: 在装有 7 000 mL蒸馏水的玻璃缸中种植一定数量且生长良好的粉绿狐尾藻,在适宜条件下培养8 d。准备接种用的铜绿微囊藻。培养液配制:_ 。实验分组:取锥形瓶6 只,分为两组。_ 。接种与培养:_ _ 。观察与统计:每天定时用血球计数板对6 只锥形瓶内的铜绿微囊藻细胞进行计数,计算平均值, 比较两组间的差异。( 4)若( 3)中假设成立,则实验结果是 _ _ 。15下表是某地区森林群落演替过程中部分相关量统计,试根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群落演替灌草针叶林针阔叶季风常绿阔叶丛混交林林群落垂直结构层数2345叶面积指数2.486.6111.2817.76光能漏射率 /%62.244.73.31.1总初级生产量17.4355.50116.61150.812 1a生产量净初级生产量1.5014.5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轻工机械生产线招标合同三篇
- 知识的田园幼儿园教学工作计划文档
- 引入精益生产理念的计划
- 大型商业综合体建设工程合同三篇
- 成本控制的关键策略与技巧计划
- 有效沟通与说服技巧培训
- 信阳师范大学《导向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新余学院《英语阅读》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南交通大学《数据结构实验》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小班健康不乱扔垃圾
- 前苏联卡巴列夫斯基的g小调大提琴协奏曲艺术探究
-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孝道教育研究
- 留守儿童成长档案(精编版)
- 082-威廉先生的圣诞树
- 大班幼儿告状行为的现状及解决策略学前教育专业
- 安全通道搭设专项施工方案
- 拜太岁科仪.doc
- 【公开课】课件——小班数学活动《青蛙跳荷叶》
- 中低速磁浮交通车辆通用技术条件
- 人防工程质量监督方案
- 犬肾衰竭的诊断和治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