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单选题1 .如图为用不同方式培养酵母菌细胞时种群的增长曲线,曲线是对照组,保持恒 定酸性,其余分别是每 3 h、12 h、24 h换一次培养液。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醉母函数3002502CX)15010050)20 40 fiO HO l(M) 120 I判时何A.更换营养液的周期越长,种群平均增长率越大B. K值随环境条件(资源量)的改变而改变C.造成的K值较小的原因有资源缺乏、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pH的变化D.曲线表示每12h换一次培养液,曲线表明资源基本不受限制【答案】A【解析】更换培养液的周期越长,种群平均增长率越小,A错误;K值是环境 的最大容纳量,会随环境条件(
2、资源量)的改变而改变,B正确;曲线是 空白对照组,营养少,营养代谢产物的积累、pH变化、溶解氧不足,所以K 值较小,C正确;根据试题分析:曲线表示每12h换一次培养液,曲线在0-40min 内近似J型增长,表明资源在0-40min内基本不受限制,D正确。【考点定位】探 究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2.下图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 “也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 “S1增长。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及其应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增长率为0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C.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c点时进行D.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b点试卷第1页,总17页【答案】A
3、【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e点种群数量达到 K值,此时增长速率为 0, A正确;为了保护鱼类资源,由于c点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 因此捕捞的最佳时机是 K/2处,即c点,B错误;防治虫害应在蝗虫数量没有迅速增加时,即 b点之前,C错误;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c点,增长速率最快,D错误;答案是Ao【考点定位】种群数量的变化【名师点睛】知识拓展:(1) K值的应用 对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措施:保护野生生物生活的环境, 减小环境阻力,增大K值。对有害生物的防治措施:增大环境阻力(如为防鼠害而封锁粮食、清除生活垃圾、保护鼠的天敌等),降低K值。(2) K/2值的应用 对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措施:种群数量达到
4、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再生能力最强一一把握K/2值处黄金开发点,维持被开发资源的种群数量在K/2值处,可实现 既有较大收获量又可保持种群高速增长”,从而不影响种群再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对有害生物防治的措施:务必及日控制种群数量,严防达 K/2值处(若达K/2值处, 会导致该有害生物成灾)。3 .图中入表示某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I !0 2' 4 6 H 10 4A.在10年内大山雀的种群数量第 4年种群数量最大B. 26年内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C.种群数量下降是从第 4年后开始D.第8年种群数量达到最低,此后保持相对稳定【答
5、案】B【解析】据图分析,0-4年间,1VV 2,大山雀种群数量增加,年龄结构为增长型。4-8年间0入1,种群数量减少,年龄结构为衰退型,所以在10年内大山雀的种群数量第4年种群数量最大,A项正确,B项错误;根据前面分析可知,种群数量下降是从第4年后开始的,C项正确;第8年大山雀数量达到最低,此后入=1,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D量正确。【考点定位】种群的数量变化4.锄足蟾蝌蚪、雨蛙蝌蚪和蟾蛛蝌蚪均以浮游生物为食。在条件相同的四个池塘中,每池 放养等量的三种蝌蚪,各池蝌蚪总数相同,再分别在四个池塘中放人不同数量的捕食者 水螂。一段时间后,三种蝌蚪数量变化结果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蚪A.4将池塘
6、水蜥数量/只期镀足始蝌蚪雨蛙蝌蚪 匚二I螃蛛*蚪B.三种蝌蚪之间为竞争关系C.水螂更喜捕食锄足蟾蝌蚪D.水螂改变了三种蝌蚪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试题分析:无水螂的池塘中,锄足蟾蝌蚪数量较多,但因为受到环境空间的控制,不会为J型增长,故A错误。这三种蝌蚪之间有空间的竞争关系,故B正确。由图可知加入水螂后锄足蟾蝌蚪数量下降较多,说明水螂更喜捕食锄足蟾蝌蚪,故C正确。由图可知随着水螂的加入, 原来占优势的锄足蟾蝌蚪改变为雨蛙蝌蚪为优势,所以改变了三种蝌蚪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故 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种间关系相关知识, 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图形分析能力。10年时5. 5.右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
7、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在第A.600 只B.900 只 C. 1200 只D. 1800 只机群增氏速率无水螂的池塘中,锄足蟾蝌蚪数量为J型增长【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题图,当第 10年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大约为环境容纳量的一半, 为600只,则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大约为1200只,故C正确,AB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种群数量的变化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6.下图中的曲线 X表示某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 J”型增长,曲线Y为某种群在有环境 阻力条件下呈“ S”型增长。若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8、.曲线X与曲线Y之间的阴影部分面积大小可表示环境阻力大小B.从b至c的过程中,种群增长速率减小,数量逐渐增大C. c点时种群增长速率为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D.改良农作物品种可使农作物呈图中曲线X型增长【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J”型曲线与“ S”型曲线的区别。A正确,“J”型曲线与“S”型曲线之间的阴影部分面积大小可表示环境阻力大小;B正确,“S”型曲线中,至 K/2时(即图中b点)种群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值,b至c过程种群增长速率逐渐减小,数量逐渐增大;C正确,“S”型曲线达到K值时(图中c点及之后)种群增长速率为零,出生率等 于死亡率;D错误,“J”型曲线增长模式是在理想条件下才能发生的,改
9、良农作物品种 并不能改变作物生存的环境条件。7 .向新鲜的苹果汁中接种酵母菌,一般不用于A.探究制作果酒的条件B.验证酵母菌呼吸方式C.观察原核细胞的结构D.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答案】C【解析】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型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可进行有氧呼吸,在无氧条件下可进行无氧呼吸生成酒精和 CO2,所以向新鲜的苹果汁中接种酵母菌,可用于探究制作果酒的条件,或验证酵母菌呼吸方式,A、B项正确;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中的真菌,不能用于观察原核细胞的结构,C项错误;酵母菌可在新鲜的苹果汁中进行生长繁殖,所以向新鲜的苹果汁中接种酵母菌,可用于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D项正确。【点睛】本题考查了酵母菌的相关知识,解
10、题的关键是将平时所学的零散的知识进行归纳综合, 构建知识网络,能根据题意进行分析判断。8 .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时,先将培养液滴入计数室,然后盖好盖玻片在显 微镜下计数B. “探究温度对酶的活性的影响”实验中,将酶与底物混合后再进行保温C. “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托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正式实验中,需要用蒸储水作对照组D. “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实验中,需用血液加适量的生理盐水制备新鲜的红细 胞稀释液【答案】D【解析】使用血球计数板时,应先放盖玻片,再滴加培养液,使培养液从边缘处自行渗 入计数室,A错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操作顺序一般是先将
11、各组酶和底物保 温在不同温度下,再将相同温度的酶与底物混合,B错误;“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托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预实验中,需要用蒸储水作对照组,在正式实验中,不需要 用蒸储水作对照组, C错误;为了保持红细胞的正常形态,需用血液加适量的生理盐水 制备新鲜的红细胞稀释液,D正确。9 .某一种群生活在资源和空间有限的环境中时,用来描述该种群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 是A. Nt =N0Z B . K/2 C . J 型曲线 D , S型曲线【答案】D【解析】食物等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随种群密度的增大种内竞争不断加 剧,天敌数量不断增加。导致该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当出生率 与死亡率相等时,
12、种群的增长就会停止,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种群数 量达到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后,将停止增长并在K值左右保持相对 稳定。在一定环境中,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这种增 长曲线称为“ S”型曲线。【考点定位】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名师点睛】“ J ”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 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 S”型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存在环 境容纳的最大值,即K值。10 .下列关于种群特征与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B.与单子叶植物相比,样方法更适用
13、于调查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C.呈“ S”型增长的种群在数量达到 K值时,增长速率为 0D.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K值逐渐增大【答案】D【解析】 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体积中的个体数,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A项正确;单子叶草本植物往往是丛生或者蔓生,难以辨别是一株还是多株,而双子叶草本植物则容易辨别个体数目,故B项正确;呈“S”型增长的种群在数量达到 K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增长速率为0, C项正确;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没有K值,D项错误。11 .下列表示4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结构调查结果,其中种群密度将增大的是()Aat翦彝生殖生殖生短前窈期后期B.生
14、垣生殖生羞前期期后期C.生埼生同生理前期裔后期【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生殖前期代表幼年个体,生殖后期代表老年个体,生殖前期的个体数量多,老年个体少,属于增长型,故 A正确。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种群的年龄组成,意在考查考生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 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12 .下图为某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 是A.出生率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B. C时刻对应的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C. a-d过程中,该种群的数量不断增大D.与C点相比,d点的种内竞争更激烈【答案】D【解析】出生率指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A错
15、误;c时期之前,死亡率大于出生率,该种群的数量不断减小,c时期,该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种群数量最少,B错误;a-c过程中,死亡率大于出生率, 该种群的数量不断减小,c-d过程中,死亡率小于出生率,该种群的数量不断增大,C错误;与C点相比,d点种群数量大,种内竞争更激烈,D正确,13.我国是一个蝗灾多发的国家,治蝗问题备受关注。某地区曾做过一项实验,将大量鸭子引入农田捕食水稻蝗虫,结果仅需2000只鸭就能把4000亩地里的蝗虫进行有效控制。为研究蝗虫种群数量变化规律,该试验还建立了如图所示的两个模型甲、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M 叫外虫种Wfc量A , C D时间 甲引人符乙A.影响该
16、地区蝗虫种群密度变化直接原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B.甲图模型属于物理模型,曲线变化反映了鸭和蝗虫间存在的负反馈调节机制C.乙图AB时间段,若蝗虫每天增加 3%并呈“ J”型增长,最初由 N)只,则t天后种族数量为N30.03t只D.若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蝗虫防止蝗灾,属于化学防治方法【答案】A【解析】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直接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A正确;甲图模型属于数学模型,曲线变化反映了鸭和蝗虫间存在的负反馈调节机制,B错误;乙 图AB时间段,若蝗虫每天增加3%并呈“J”型增长,最初有N)只,则t天后种群数量为N (1+0.03) t只,C 错误;若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蝗虫防治蝗灾,属于生物防治
17、方法,D错误。【考点定位】种群数量变化及害虫防治14.如图表示在采用不同网目(网眼直径)和不同捕捞强度时对大西洋祐鱼捕获量的影响。下列相关分析中不正确的是A.调查祐鱼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B.保持捕捞强度33%W时用大网目捕鱼更有利于保持鱼群的持续发展C.持久保持才t捞强度 45兹导致祐鱼的种群数量不断减小D.保持捕捞强度45%W时用中网目捕鱼使鱼群的年龄组成更接近稳定型【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祐鱼属于活动能力较强,活动范围较广,且形体较大的动物,因此调查其种群密度,可采用标志重捕法, A项正确;图示显示,彳持捕捞强度为 33%同时采用大 网目捕鱼时,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更有利于保
18、持鱼群的持续发展,B项正确;在捕捞强度为45%寸,祐鱼的种群数量在不断的减小, C项正确;保持捕捞强度为 45%同 时采用中网目捕鱼时,祐鱼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小,其年龄组成趋向于衰退型,D项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种群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 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 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对两个种群数量进行调查,得15.为除去对农作物有害的某种害虫而引入捕食蜘蛛后,出如图所示的结果。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t肿群个体数A.在蜘蛛引入前,害虫 I没有危
19、害农作物B.在A期间后期,蜘蛛数量将增加得更快C.在B期间,蜘蛛数量减少的原因是蜘蛛的食物不足D.在C期间的平衡状态与 A期间和B期间中发生的两个种群间的相互作用没有关系【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图可知害虫I 一直对农作物都有危害, 故A错误。由图可知在A期间后期,蜘蛛数量将增加缓慢,故 B错误。在B期间,蜘蛛数量减少的原因是蜘蛛的食物害虫数量下降,即食物不足,故 C正确。在C期间的平衡状态与 A期间和B期间中发生的两个种群间的相互作用有关系,只是因为反馈调节各自在相对范围内波动,故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和种间关系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和对图形分析能力。16
20、.如图表示气候变化对甲、乙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的影响.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甲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一定较乙复杂 乙生态系统在 S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乙生态系统在 S点后一定经历次生演替过程.A. B . C .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生态系统种群类型数量较乙生态系统多,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强,且在气候条件骤变后,甲种群数量能保持相对稳定,而乙种群数量变化较大,由此可见,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 统强,正确;群落是同一时间内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这样甲生态系统
21、中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不一定较乙复杂,错误;新的物种产生必须经过生殖隔离,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不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错误;乙生态系统在 S点时种群类型数量降到最低,而S点后种群类型数量又逐渐增加,可见S点后一定经历过一个次生演替的过程,正确;所以正确.故选:B.17 .如图为两种生物种群的生长曲线,以下说法错误的是种擀融后A.按甲曲线增长的种群无 K值,增长率始终不变,但是有种内斗争B.按乙曲线增长的种群,到 a点后种内斗争最为激烈,且增长率为零C.按乙曲线增长的不同种群在同一环境下,b(K/2)点时的增长速率不同,但均为最大值D,甲曲线的数学模型为 NmN)/,其中入代表增长倍数【解析】甲为“J
22、”型增长曲线,是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 想条件下形成的,因此按甲曲线增长的种群无K值,增长率始终不变,不会有种内斗争,A错误;乙为“S”型增长曲线,a点时种群的数量达到 K值,所以按乙曲线增长的种群, 到a点后种内斗争最为激烈,且增长率为零,B正确;乙曲线上的b点,种群数量为K/2, 此时在同一环境下的按乙曲线增长的不同种群,其增长速率不同,但均为最大值,C正确;甲曲线即“ J”型增长曲线的数学模型为N=N)X t,其中入代表增长倍数(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D正确。【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综合考查学生对种群数量增长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熟记J型增长的
23、数学模型中的各字母的含义,识记并理解种群增长的“ J”型曲线和“ S”a、b两点的含义,型曲线的形成条件、增长速率和增长率的变化,准确判断乙曲线上 进而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8 .社鼠出生30日后即发育成熟。研究者调查统计了某岛屿社鼠种群的年龄结构、种群数量和性比率,结果如下图(曲线表示种群数量),下列分析不合理 的是A.性比率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大小B. 34月未成年个体的高比例,说明 2 3月可能是社鼠的繁殖高峰C.种群的年龄结构能够反映种群的数量变动及种群未来的发展趋势D.在种群数量处于下降期时雌性多于雄性,而处于上升期时则相反【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性比率是通过影响
24、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大小,故A正确。34月未成年个体的高比例,而 2-3月份成年组比例高,说明 23月可能是社鼠的繁殖高峰,故 B正确。种群的年龄结构即年龄组成能够反映种群的数量变动及种群未来的发展趋势,故C正确。由图可知性比率远大于 1或小于1时种群数量较小,在1左右种群数量较高,故 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种群数量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图形分析能力。19.下图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时同KAA. BC段种群增长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B.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 K值提高C. B到C变化过程中,其天敌捕食成功率将会增加D.我国钓鱼岛、黄岩岛
25、附近海域每年实行“禁渔期”,既有利于获得较大的捕捞量,也有利于鱼类资源再生【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BC段种群增长率逐渐下降,但种群的数量仍在增加,说明出生率大于死亡率,A项错误;“S型增长”曲线的限制因素是有限的空间和资源,若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可使K值提高,B项正 确;由B到C的变化,种群的个体数量在增加,则其天敌捕 食成功率将会增加, C项正确;每年 “禁渔期”的实施,其目的是保证鱼类资源的繁衍生息,使种群数量维持在 K/2以上,既有利于获得较大的捕捞量,也有利于鱼类资源 的再生,D项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 比较、分析与综合等
26、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 确结论的能力。20 .某农场面积约280h«,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很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 某实验小组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了 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 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下 列叙述正确的是( )A.鹰的迁入率增加不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50只/hm2C.植物一鼠一鹰这条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含能量最少D.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该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鹰是黑线姬鼠的天敌,鹰的迁入利
27、于控制黑线姬鼠种群密度,对种群密度有影响,A错误;设该农场黑线姬鼠的数量为 x,则x/100=280/2 , x=1400,该农场钟黑 线姬鼠种群密度为1400/280=5 , B正确;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低,能量越多,C错误;黑线姬鼠下降是因为天敌的迁入,该群落的丰富度增加,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种群密度的计算、能量流动的特点和丰富度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 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非选择题生态学家发现田野菟丝子能够有效21 .薇甘菊是珠三角危害最大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 防除薇甘菊,实地调查数据如下表所示:样地编R植物种类数(种)simpson
28、 多样性指数微甘菊覆盖度(%)引入前引入后引入前引入后引入前引入后122250.880.977265216210.710.869275320260.850.987562注:引入前指样地引入田野菟丝子前,引入后指样地引入田野菟丝子2年后;simpson多样性指数数值越大,物种多样性越高(1)从细胞代谢的角度分析,薇甘菊攀爬覆盖到其他植物上,抑制了植物的 , 从而导致其他植物死亡。从长期看,薇甘菊入侵之后种群数量变化符合 模型。(2)获得表中数据所用的调查方法为 。请用表中数据分析薇甘菊对所处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3)田野菟丝子不含叶绿体,能吸收薇甘菊的营养从而抑制其生长。田野菟丝子与薇甘菊的关系
29、被称为。在清除了薇甘菊后,当地群落的物种种类和个体数量会发生改变,这个过程被称为 。(4)将薇甘菊加以利用,变害为宝,是防治薇甘菊的另一思路。薇甘菊能分泌某种物质,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这被称为“他感作用”,可据此开发新型除草剂。“他感作用”中包含了生态系统中的 信息。也可以将薇甘菊开发为饲料。用 10 kg薇甘菊饲喂山羊,山羊增重还不到500 g ,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原因可能是:山羊未必摄入 全 部 10kg 薇 甘 菊;【答案】(1)光合作用“S”型增长(2)样方法薇甘菊覆盖度越高,植物种类数和 simpson多样性指数越低,说明薇甘菊可降低物种多样性(3)寄生群落演替(4)化学摄入的薇甘
30、菊不能全被同化同化的能量满足了山羊的生命活动所需之余才 以有机物形式储存【解析】(1)薇甘菊攀爬到其他植物上,会遮挡阳光,从而间接地抑制植物的光合作用;随着薇甘菊的繁殖,种内斗争加剧,最终数量会维持在一定水平,观察整个变化过程,种群数量符合“ S”型曲线模型。(2)植物丰富度和种群密度的调查一般采用样方法,从表中数据变化可以看出,薇甘菊覆盖度越高,植物种类数和 simpson多样性指数越低, 说明薇甘菊可能降低了物种多样性。(3)田野菟丝子从薇甘菊那里获得营养,二者构成寄生关系。若清除薇甘菊,则群落会发生次生演替,使生态系统重新达到平衡。(4)薇甘菊分泌某种化学物质, 抑制其他植物生长, 这属
31、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功能中的化学 信息传递。薇甘菊所固定的太阳能,有多种去向,流向山羊只是其中一个去向;其次, 山羊吃进的薇甘菊数量和同化的数量不是一回事,注意仔细区别。22 .甲、乙、丙三种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分别分布于某山地的A (高山草原)、B (亚高山灌木丛)、C (针阔混交林)三种不同的栖息地中。取数量相等的甲、乙、丙三种植物的 种子均匀混合,再平分为三组,分别种植于A、B、C三种栖息地中的实验地块(清除其他植物,种植方式相同,各种子均能发育成植株,并结种子),对各实验地块中三种植物所结种子数进行统计,得到如下结果:A栖息地:甲种子:乙种子:丙种子6: 3: 1;B栖息地:甲种子:乙种子
32、:丙种子3: 6: 1;C栖息地:甲种子:乙种子:丙种子3: 3: 4。请回答:(1)混合种植后,A实验地块中三种植物种子的比例反映了甲、乙、丙三种植物当年的 不同(填种群的特征)。若环境条件不变,预测几年内B实验地块三个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是 。(2)在实验结束的若干年后,A实验地块演替的结果是形成 ; C实验地块演替趋势是群落的空间结构和 结构都向复杂化发展。(3)每年输入丙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了,一部分用于丙的 (1分)等 生命活动。【答案】(1)出生率乙的数量逐渐增加,甲和丙的数量逐渐减少(2)高山草原营养(3)生长、发育和繁殖【解析】(1) A实验地块中三种植物种子数目不同,说明
33、出生率不同,B实验地中,乙种子占优势,因此乙的数量逐渐增加,甲和丙的数量逐渐减少。C实验地块演替趋势(2) A实验地,甲种子占优势,因此演替的结果是形成高山草原, 是群落的空间结构营养结构都向复杂化发展。(3)生长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能量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了,一部分用 于丙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考点定位】种 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名师点睛】种 群的特征主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 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 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影响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年龄组成和性别 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数量的
34、,分析一个种群的年龄 结构可以间接判定出该种群的发展趋势。23 .某河流水体污浊、污染严重,生态环境和景观单调。 当地相关部门运用生态学原理, 对河流进行改造,使河流生态系统发挥了应有的功能。回答下列问题:(1)在改造过程中,需要恢复河流的软性河底,在岸坡堆石构筑动植物、微生物生存的多空隙空间,从而加速河流生态系统的恢复,这说明人类活动可以影响 。改造恢复后,还应继续加强对污染源的控制,原因是 。(2)改造后的河流生态系统中,某植物近3年来种群数量的增长接近“ J”型曲线, 原因是(至少答出两点)。(3)改造后的河流不仅能蓄洪防旱,还兼有旅游观光的功能,这主要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答案】
35、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营养和空间条件相对充裕、气候适宜、天敌少直接和间接【解析】【分析】据题文描述可知,本题考查学生对群落演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种群数量的变化和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1)对河流进行改造,是在保留原有植被和原有土壤条件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河流生 态系统的恢复过程中发生了次生演替,这也说明人类活动可以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由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所以改造恢复后,还应继续加强对 污染源的控制。(2)改造后的河流生态系统中, 某植物近3年来种群数量的增长接近“ J”型曲线说明 近3年来该植物的生存条件接近于理想条件,即营养和空间条件相对充裕、气候适宜、天敌少。(3)改造后的河流能蓄洪防旱,这主要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改造后的河流兼有旅游观光的功能,这主要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点睛】识记并理解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的原因、J型增长的条件、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的种类是正确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幼儿园食品安全管理协议书
- 合作投资合同书示例
- 广州市劳动合同范本参考
- 2024灯饰采购合同范文
- 安徽省淮南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题3套【附答案】
- 提升机租赁合同样式
- 2024抵押贷款合同协议书样式
- 6.2 共筑生命家园(导学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 购房合同协议书范本
- 仓库租赁合同样本
- 安徽省芜湖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
- 两癌知识科普课件
- 食用菌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项目建议书
- 东营港加油、LNG加气站工程环评报告表
- 2024年日历(打印版每月一张)
- 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 管理规范 第2部分:回收服务网点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 新剑桥少儿英语第六册全册配套文本
- 科学预测方案
- 职业生涯规划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 T-WAPIA 052.2-2023 无线局域网设备技术规范 第2部分:终端
- 市政管道开槽施工-市政排水管道的施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