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能源的综合利用和环境的保护与治理_第1页
高二地理能源的综合利用和环境的保护与治理_第2页
高二地理能源的综合利用和环境的保护与治理_第3页
高二地理能源的综合利用和环境的保护与治理_第4页
高二地理能源的综合利用和环境的保护与治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1年随堂优化训练人教版地理必年随堂优化训练人教版地理必修三课件(文科专用):第三章修三课件(文科专用):第三章 第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以我国山西省为例山西省为例 第第2课时能源的综合课时能源的综合利用和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利用和环境的保护与治理第 2 课时 能源的综合利用和环境的保护与治理能源的综合利用产业结构经济效益生态环境1 变 革 原 因 : _ 单 一 、 _ 低 下 、_问题严重。产业结构调整铁矿铝土矿2变革模式:进行_,结合本区_、_等资源优势,围绕能源开发,主要构建了_、_、_三条产业链。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3结果:产业结构转变为以_、冶金、化工、_为主的

2、多元结构,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能源建材环境的保护与治理1重点矿区生态环境建设模式:围绕煤田的露天开采区、居民点和主要交通线建设区,通过_及生物措施,结合土地的复垦,充分利用厂矿的人力、财力和科技优势,建立集约经营的高效_、水果及肉蛋奶生产基地。工程蔬菜2煤炭生产过程中,以_为先导,改变传统的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模式,提高煤炭的综合利用技术和废弃物利用技术,推进_产业的发展。清洁能源技术创新3调整产业结构,一方面,对原有_工业进行调整,另一方面大力发展_、轻纺工业、_业、和_ 业。重化农业高新技术产旅游(2011 年广州期中)读图 319,回答 13 题。图 3191.图示内容中,整个工业体系的基

3、础是()B铁矿开采D化学工业A煤炭开采C电力工业【答案】A)2.山西省能源基地经济发展的关键是(A加强原煤的生产和输出B优化产业结构,延长煤炭的产业链C.合理利用土地资源D禁止乱砍滥伐,防止水土流失【答案】B)3.图示体系中有三条重要的产业链,它们是(A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B煤电铝、煤焦建材、钢机铁C煤焦铁、煤电化、煤铁钢D煤铁铝、煤焦建材、煤气化【答案】A4.关于能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能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关系不大,一般不会造成生态破坏B能源开发过程中,必然会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C能源开发要与生态环境建设同步进行,做到开发与保护相结合D在矿区堆放开挖表土的地方,叫排土场

4、。排土场处理不当,极易造成水污染【答案】C理的叙述,正确的是()A露天煤矿开采比较容易,一般不会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5.(2011 年佛山段考)有关山西省能源基地环境的保护与治B山西省以轻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是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所在C山西应改变传统的煤炭开发利用模式,逐步建立一个统一品种、同一层次的清洁能源生产体系,减少环境污染D山西应以技术创新为先导,大力推动以洁净煤技术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答案】D一、能源的综合利用1改革开放初期的产业结构图 31102产业结构的调整图 3111对比项目能源综合利用前能源综合利用后产业结构单一结构多元结构主导产业煤炭工业(采掘)原料工业(能源、冶金、

5、化工、建材)能源综合利用程度低程度高输出产品原煤输出电力、煤气和液化气、焦炭、钢材、铝制品、建材、化工产品结果经济效益低下,生态环境问题严重提高了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值,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产业链原煤生产原煤输出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3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二、能源资源开发中的环境治理与保护1能源开发和综合利用对环境的影响图 31122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方法和手段(1)提高煤的利用技术。(2)调整产业结构:对原有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3)“三废”的治理:对于占地面积较大且容易自燃引起空气污染的煤矸石,主要用

6、于发电、供热和充填露天矿坑及塌陷区;对于选煤厂产生的煤泥,经干燥后再利用。空气污染防治措施主要是:一方面做好消烟除尘工作,另一方面,营造防风林带,开展复垦绿化造林。对于废水,主要采取沉淀净化,回收利用的办法。教师专享【知识经纬】山西能源综合利用前后对比【样题】(2011 年惠州调研)读山西省近年来的产业结构图(图 3113),回答(1)(2)题。图 3113(1)该省产业结构变化是()2000 年第一、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为 9.7%、46.5%、43.8%;2005 年第一、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为 6.3%、56.3%、37.4%;2006 年,第一、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为 5.6%、57.8%、

7、36.6%。A第一产业比重略有回升B第二产业的比重开始下降C第二产业的比重持续上升且占据主导地位D第三产业的比重变化幅度最大第一产业9.7%到 5.6%下降 4.1%;第二产业46.5%到 57.8%上升 11.3%,且在三大产业中比重最大;第三产业43.8%到 36.6%下降 10.2%。【答案】C(2)该省工业主导产业是(A机械制造C能源工业)B有色冶金D轻纺工业山西省为我国煤炭能源基地。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建设我国煤炭能源基地依托丰富的能源发展能源工业。【答案】C教师专享【备用样题】读下图,安徽亳州市煤炭资源分布图,完成(1)(2)题。(1)下列措施有利于亳州市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是()只

8、注重增加原煤的开采促进煤炭清洁生产和利用加大煤炭的加工转换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A.BCD(1)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提高煤的利用技术;调整产业结构;能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治理同步。(2)增加原煤的开采。增加原煤的开采严重破坏地表、增加交通运输压力、加快燃煤、炼焦等重化工业发展加重大气污染、水污染。【答案】B(2)下列对煤矸石的综合利用措施,不可取的是()A.发电C填充塌陷区B供热D充当肥料煤矸石的综合利用:主要用于发电、供热和充填露天矿坑及塌陷区。煤矸石占地面积较大且容易自燃引起空气污染是一种石化程度较高的岩石不能用作肥料。【答案】D读山西省工业增值结构图(图 3114),回答 12 题。图 3

9、1141.山西省正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下列产业的发展方向科学合理的是()A煤炭工业全部向气化、液化、电化产品方向发展B冶金工业向不锈钢系列制品与铝制品系列方向发展C建材工业向精细化方向发展D化学工业向轻型、薄型方向发展【答案】B2(2011 年佛山段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是山西省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所在B.山西省应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等C.山西是我国能源重化工基地,今后还须进一步提高重化工业的比重D.山西省应对原有的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低附加值方向发展【答案】A山西是我国煤炭输出最多的省区,随着煤炭深加工的发展,生产结构也

10、发生了很大变化。读山西某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图 3115),完成 35 题。山西某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图 31153.围绕能源开发,山西省构建的产业链是()钢煤电铝煤电钢A煤焦化B煤气液C煤铁D【答案】C4.该地生产结构的变化,其社会经济效益表现在()减轻交通运输的压力提高煤炭生产的产量促进产业结构的转移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A.BCD【答案】D5.该地生产结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实现废弃物的零排放减缓当地气候变暖的趋势加剧当地大气、水的污染加剧当地水资源的短缺A.BCD【答案】C6读山西省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图(图 3116),回答下列问题。图 311

11、6(1)改革开放初期,山西产业结构特点是_,不仅效益低下,还带来了严重的_问题。(2)写出字母所代表的产品。生态环境A_,B._,C._,D._,E._。(3) 从 图 中 可 以 读 出 山 西 省 的 三 条 产 业 链 _ 、_,_,这三条产业链都以_为出发点。(4)山西省构建三条产业链结合了_、_等资源优势。(5)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使其产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答案】由以煤炭开采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产业结构单一电力煤气、液化气焦炭钢材铝制品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煤炭开采铝土矿铁矿(2011 年广州期中)煤炭是人类最早认识并加以利用的能源之一。德国鲁尔区丰富的煤炭资源使得它成为世界著名的工业区,山西省是我国主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但尚未成为我国的经济大省,据此回答 12 题。1.和鲁尔区相比,山西省较匮乏的自然资源是()B铁矿石D水陆交通A水资源C煤炭资源【答案】A2.为尽快使山西由能源大省转变为经济强省,应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战略。下列整治措施错误的是()A增加原煤的生产数量,提高经济效益B引进新兴产业,协调三大产业的发展C增加农业投入,提高第一产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例D增设道路网,改善交通条件【答案】C3.2009 年丹麦哥本哈根会议的重要目的是“节能减排”,)下列做法不符合会议精神的是(A.提高能源利用率B废热回收循环利用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