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第四节酸碱中和反应_第1页
74第四节酸碱中和反应_第2页
74第四节酸碱中和反应_第3页
74第四节酸碱中和反应_第4页
74第四节酸碱中和反应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节 酸碱中和反应1.新版教材在编排上主要是以三个版块来实现课标要求的。第一、二板块中,教材通过中和反应实验及微观分析、酸碱中和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第三板块中讲了中和反应应用的事实,使学生对中和反应有了一个较为完整的认识,让学生体会到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感受化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促进学生进一步形成“学有用的化学”的观念。本节中,无论是中和反应实验,还是中和反应的应用,都有着非常丰富的实际背景。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化学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和科学实验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3.让学生再次尝试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反应。本节中,教材从离子角度对中和反应进行了分析,让学生初步

2、接触“从离子角度分析化学反应”的方法,为后续复分解反应的学习奠定基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中和反应,初步领会中和反应的实质。(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1)通过验证酸碱之间的反应,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2)通过展示中和反应实质的微观图片,建立宏观现象与微观实质的联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白酒变红酒,红酒变白酒”实验,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2)在制定方案,探究实验和交流讨论中,发展勤于思考,善于合作,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1)对“白酒变红酒,红酒变白酒”实验进行分析与猜想,

3、并设计实验验证酸和碱发生反应。(2)初步领会中和反应的实质。【教学难点】在坐标系中表示酸碱度的变化情况。【教学准备】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多媒体);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稀硫酸、石蕊、酚酞、碳酸钙、氧化铜、锌粒、硫酸铜、0.4%氢氧化钠溶液,0.4%稀盐酸试管、试管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玻璃片、温度计、蒸发皿、酒精灯、火柴一、 导入新课演示实验:白酒变红酒,红酒变白酒提出问题:利用我们课题1学过的知识进行大胆猜测,实验中可能用到了哪些试剂。你能得到什么信息?老师揭秘实验原理。(“白酒”是酚酞试液,向酚酞试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溶液变成红色,然后再向溶液中加入盐酸,溶液变为无色。原来氢氧

4、化钠和盐酸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钠溶液,不能使酚酞变色,溶液变为无色。)二、推进新课活动1 复习引入【引入】完成下列两组反应。(提示:根据化合价判断。)(1) 组(横线为学生填写)【问】上面生成物有什么共同特点?答:都生成了水和盐。【过渡】反应之后,酸没有了,碱没有了,生成了中性的盐和水。这一类型的反应与我们上面的“魔术”原理相同,化学上称为中和反应。活动2 感知中和反应【实验】用滴管向盛有 2mL、溶质质量分数为 0.4%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 0.4%的盐酸。【提出问题】盐酸和氢氧化钠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做出假设】盐酸与氢氧化钠(能/不能)发生反应。【设计指导】利用提供的仪器和药品,设计

5、实验方案(同位讨论)方案:温度变化方案:pH变化方案:探索利用酸碱指示剂判断NaOH和稀HCl恰好完全反应的方案()得出结论:你认为,在上述可行的方案中, 号方案是最佳方案。理由是 。【验证假设】选择一种喜欢的方案,进行实验。【实验】1.用 pH 试纸分别测定水、0.4%的氢氧化钠溶液、0.4%盐酸的 pH。记录下表中。2.分别量取 2 mL水和 2 mL0.4%的氢氧化钠溶液于 2 支试管中,然后分别加入 2 mL0.4%的盐酸,充分振荡后。测定所得溶液的 pH。将测定的结果记录在下表中。【讨论】解释与结论:你认为2 mL0.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2 mL0.4%的盐酸后,溶液pH的变化原

6、因是什么?能否说明酸和碱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讲解】在这个实验中,盐酸和水这组的反应是作为对照实验,排除了溶液混合后pH的变化是由于相互稀释造成的。通过实验可以发现,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混合后,溶液的 pH 发生了明显变化,说明酸碱两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活动3 感悟中和反应的实质【投影】下图是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设计flash动画)【讨论】(1)反应前,盐酸(H+和Cl)和氢氧化钠溶液(Na+和OH)中分别存在哪些粒子?反应后,生成物溶液中存在哪些微粒?(Na+和Cl)(2)对比反应前后粒子种类的变化,你认为上述变化中参与反应的粒子有哪些(H+和OH)?把你的想法与同伴交流

7、。【演板】(1)写出上述过程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2) 试着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思考】以上反应均为中和反应,你能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归纳中和反应的概念吗?【投影】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思考】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吗?试举例说明。【讲解】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可 【实践】练习P19“在线测试”。二、 中和反应的应用活动4 感悟酸碱中和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flash展示】向盛有10 mL稀盐酸的烧杯中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用pH计测定溶液的pH,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请你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并绘出烧杯中溶液的pH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体积

8、(V)之间的变化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当滴入的氢氧化钠溶液量较少时,盐酸有剩余,溶液显( )性;当滴入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 )性;当滴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时,氢氧化钠有剩余,溶液显( )性。【投影】课本P20“活动天地”溶液颜色变化:红色浅红色无色溶液酸碱性变化:碱性弱碱性中性酸性溶液pH变化:>7靠近77<7溶液中的溶质:NaOHNaOH、NaClNaCl【感悟】挑战自我体验成功。活动5 了解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阅读】阅读下列生活实例,并解释相关问题:(4)皮蛋味涩(呈碱性),食用时如何除去涩味?用食醋中和。(5)治疗昆虫的刺黄蜂刺是碱性的,在刺伤了

9、的地方涂上一些弱酸便可把碱性中和。蜜蜂刺却是酸性的,根据同样的道理你会怎样治疗了吧。三、 典例剖析例 向盛有10 mL NaOH溶液(其中滴有少量无色酚酞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用pH计(用来精确测定溶液pH的仪器)测定溶液的pH,所得数据如下:(1)当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为 mL时,NaOH溶液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2)当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为3 mL时,溶液显 色;当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为14 mL时,溶液显 色。(3)当烧杯中溶液的pH=2.1时,溶液中的溶质有: 。【解析】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没有明显现象,为了证明反应发生需要借助指示剂或者pH的测定。当pH=7时溶液为中性也就是恰好中

10、和时,pH7溶液呈酸性,也就是酸过量,此时溶质应该有生成物氯化钠和过量的氯化氢,当pH7时溶液呈碱性,也就是碱过量。【答案】(1)10 (2)红 无(3)NaCl、HCl四、 课堂小结【我的收获】1.中和反应:酸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2.探究中和反应是否发生,利用反应物消失或者验证有新物质生成。3.利用中和反应可以改良酸性土壤,处理硫酸厂的废水,治疗胃酸过多等。五、布置作业1.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2.课本P22“挑战自我”1、2、3、4题。教材习题解答在线测试(P19)挑战自我(P22)1.C【解析】由于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使酚酞试液变红,滴加的稀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其碱性逐渐减弱,颜色逐渐变

11、浅至无色,pH也会随之减小。2.硫酸 氢氧化钠 是 2NaOH+H2SO4=Na2SO4+2H2O3.(1)酸性 (2)取河水样品加入紫色石蕊试液,若变红则显酸性。(或用pH试纸、pH计)(3)首先把已污染的河水进行治理,再增加植被;其次对化工厂排放入此河的污水要治理,使其达标排放。【解析】试题提供pH在14之间的信息,说明河水显酸性测定酸碱度应用pH试纸,提供的其他方法都只能判断溶液的酸碱性。河水污染根治不是简单的化学反应和污水转移,应考虑从源头进行根治方法的合理性。4.撒适量氢氧化钙(熟石灰) Ca(OH)2+H2SO4=CaSO4+2H2O第四节 酸碱中和反应一、中和反应1定义: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2盐: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2.处理工厂的废水;3.应用医药。1.本节课抓住了科学探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精心设计和选材,趣味实验“魔术”引入课题,创设了真实的问题情景,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究兴趣,为后面的一系列探究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提供的“探究实验”和背景资料,为学生的探究过程起了较好的引导作用,使学生能在轻松、有趣的探究学习气氛中研究有关酸碱中和的化学知识,体验发现的乐趣,发展获取信息、交流表达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教师较好地转变了自己的角色,遵循学生的认知心理,巧妙处理“有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