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检测中心北龙口基地项目立项可研报告_第1页
试验检测中心北龙口基地项目立项可研报告_第2页
试验检测中心北龙口基地项目立项可研报告_第3页
试验检测中心北龙口基地项目立项可研报告_第4页
试验检测中心北龙口基地项目立项可研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试验检测中心北龙口基地项目立项可研报告 目录 一 概述1 1.1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 1.2研究过程及内容1 1.3主要结论4 二 现状及建设的必要性5 2.1我省公路工程试验检测行业的现状5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7 三 建设条件、技术标准、初步方案及建设规模14 3.1 建设条件14 3.2 技术标准15 3.3初步方案16 3.4建设规模25 四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29 4.1 投资估算29 4.2资金筹措30 五 效益分析及社会评价33 5.1财务评价33 5.2 社会效益评价33 5.3 投资估算方法和依据33 5.4 固定资产投资构成34 5.5 负面影响与对策34 5.6社会

2、评价结论34 六 原材料、燃料供应36 6.1主要原材料燃料品种、质量及供应方案36 6.2主要原材料燃料价格现状及预测36 七 节能节水措施37 7.1能耗指标分析37 7.2节能措施37 八 环境影响评价38 8.1环境影响评价编制说明38 8.2项目建设和生产运营对环境的影响38 8.3环境保护治理措施39 8.4环境保护设施及投资39 九 项目实施进度41 9.1建设工期41 9.2项目实施进度安排41 9.3项目实施进度41 十 项目招标计划42 十一 结论与建议43 11.1结论43 11.2建议43 11.3其它说明44 附件:规划及建筑方案设计主要图表45 作者:包?平 一 概

3、述 1.1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项目相关的文件兰州市北龙口服务区地形图 相关标准、规范 (1)甘肃省实施关于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增列节能篇章的暂行规定办法。 (2)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3)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 (4)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 (5)国家颁布的有关行业规划、产业政策、法规和设计标准。 建设单位提供的各种基础资料和其它有关文件。 1.2研究过程及内容 甘肃省公路局试验检测中心北龙口基地建设项目包括:试验检测科研大楼、试验检测结构大厅、材料棚、职工食堂、检测车库等子项。兰州新现代建筑设计受甘肃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委托,组织

4、有关工程技术人员、经济评价人员对本投资项目做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广泛地征集信息,查阅大量的资料。根据有关方面反馈的意见,以甘肃省公路局试验检测中心北龙口基地为基础,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及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甘肃省实施关于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增列节能篇章的暂行规定办法等的要求,编制了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从我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交通行业发展规划和目前交通行业试验检测技术的发展状况分析该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同时对项目投资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了客观、实事求是地分析和论证。 1.2.1承办单位情况 甘肃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前身是成立于1

5、959 年的甘肃省交通科学研究所,2005 年10 月经转制注册成立为,2010 年11 月经甘肃省交通运输厅批准更名为甘肃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公司现有职工337人,拥有交通运输部试验检测综合甲级、桥隧专项、交通工程专项、工程咨询甲级、工程监理甲级及勘察、设计、测绘等多项专业资质,有交通工程行业一流的科研、试验、检测等仪器设备700余台(套)。业务涉及交通科学技术研究、公路工程质量检测、结构安全性评价、勘察设计、工程咨询、工程监理及交通新技术、新材料的研究开发、集成创新和推广应用。同时作为省交通行业唯一的“甘肃省公路工程质量试验检测中心”,全面参与了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的试验检测、道路养护检测等业务

6、,共完成高速公路质量检测评价4603 公里、大中型桥梁隧道健康诊断400 余座,高等级公路养护质量检测7485 公里、桥梁6980 座。经过多年积累,在人才队伍、基础设备、创新能力等方面有了较强的实力,业务涉及公路材料基础试验、质量检测评价、公路工程质量养护检测,以及勘察设计、工程监理等多个领域的综合型交通科技企业。 甘肃省交通科学研究院作为我省交通行业唯一一家专门的科研机构,具备交通运输部公路试验检测综合甲级、桥梁隧道专项、交通工程专项、工程咨询甲级、工程监理甲级及勘察、设计、测绘等多项资质,业务范围涵盖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对于承办本项目“省公路局试验检测中心北龙口基地”的

7、建设具有扎实的基础条件和项目实施优势,具备较强的研发和工程实施能力。 1.2.2项目概况及现状 项目概况 建设性质:新建 拟建地点:兰州市北龙口服务区 主要建设工程规模:总用地面积9559 m2,建筑基底面积3229 m2。总建筑面积9070m2,其中试验检测科研大楼6702m2框架结构;试验检测结构大厅1211m2钢-混凝土混合结构;其他用房1157m2砖混结构;并包含一处基桩检测试验场、在建设场地模拟布设高速公路标志、标牌和防撞护栏等交通安全设施。目前我省试验检测现状与本项目的提出 建设工程质量得以保障的最有效的手段,就是通过试验检测取得依据,我省试验检测行业普遍存在着技术设备落后、人才队

8、伍建设滞后、检定校准不规范等主要问题。这些问题都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制约着试验检测技术提升和发展,不能很好的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监控提供支撑,亟需整合整顿。 “甘肃省公路工程质量试验检测中心”是我省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业务的主力军,在“甘肃省公路工程质量试验检测中心”的基础上建立一支高水平的直接服务于工程质量控制的队伍,以确保实现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监控的主要作用,是当务之急,迫在眉睫。 项目功能 本项目功能定位:建设成为甘肃省公路工程质量鉴定中心;公路工程专用试验检测仪器设备校准中心;交安设施和机电产品检测中心;试验检测科技信息中心;试验检测人员培训实践基地。通过以上建设,使北龙口基地成为国内领先、省内

9、一流的试验检测技术及其创新研发平台,成为甘肃试验检测技术科技基础能力的集聚地,为我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监控提供支撑的高水平专业机构。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甘肃交通建设从技术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设甘肃省公路局试验检测中心北龙口基地具有十分重要的紧迫性。以“技术为先,人才为重,科技至上”的发展方针,努力提高我省试验检测行业水平,有效促进我省建设工程质量的提升。该项目的实施,是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监控的需要;是试验检测人员技能提高的必然途径;是试验检测仪器检定/校准工作的必然趋势;是试验检测手段提高的必然途径;同时也是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技术创新的必要条件。 项目投入总资金效益情况 该项目总投资为6640.3

10、万元,为新增固定资产投资和设备投资。 项目新增6640.3万元投资,其中2000万元建安费申请交通厅税费改革替代性返还解决,3000万元设备购置费申请建设项目设备购置资金解决,其余1640.3万元由交通科学研究院自筹。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详见表1.1表1.1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项 目单位指标备 注1项目建设规模m290701.1新增总建筑面积m290702项目建设期月143项目建设总投资万元6640.33.1新增固定资产投资万元6640.34资金筹措万元6640.34.1申请交通厅资金万元50004.2自筹万元1640.3甘肃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1.3主要结论 结论:本项

11、目的建设将极大地改善甘肃省试验检测行业的基础条件,将为甘肃省的公路建设质量进一步提升做出贡献。通过可行性研究表明,该项目建设符合实际情况,建设规模合理,理由充分,论据详实,发展前景良好。二 现状及建设的必要性 “十一五”期间甘肃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事业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全省已建成或在建二十余条高等级公路,不仅直接拉动了区域经济增长,还有效改善了区域投资环境。截止2010年底,全省公路总里程达到119000公里,其中二级以上公路里程达到7885公里,高速公路从无到有,通车里程达到2000公里,公路密度由“十五”末的9.71公里/百平方公里提到26.2公里/百平方公里。 随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飞速发

12、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也呈上升趋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很快,对工程质量和耐久性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事业要实现又快又好发展,一个基本的衡量标准就是公路工程的质量和耐久性,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为保证公路工程的质量和耐久性,必须通过有效的检测手段对公路工程的施工技术、过程及质量进行控制。2.1我省公路工程试验检测行业的现状 随着国家建设项目的迅速增长,甘肃省各行业的建设正在不断地进行,尤其交通的建设更为突出,因此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也面临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建设责任和各种挑战接踵而至。试验检测作为工程质量控制和评判的重要基础,对保证工程质量所起的作用越来越突显。 目前我省公路工程试验检测

13、行业的现状表现为: 随着机构体制改革和试验检测市场化,省内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监控的试验检测能力满足不了公路工程基本建设的质量控制的需求,目前省内公路工程试验检测综合甲级机构只有3家,分属省厅下属3个企业。但是没有一家专门从事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监控的支撑队伍。“甘肃省公路工程质量试验检测中心”作为我省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业务的中坚力量,基础条件较好,急需发展壮大为全省公路工程建设质量保障的提供支撑。 公路工程质量控制在手段方面缺少高精尖的试验检测设备。近年来,随着公路基本建设的快速发展,对试验检测手段、效率要求不断提高,为满足公路基本建设需求,许多企事业单位相继开展了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业务,成立了一批试验

14、检测机构,这些机构虽然对我省公路建设质量控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在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仪器设备购置中都局限于基本的、简易的常用传统仪器设备,由于一部分建设项目的设备购置资金部分被分散在这些新成立的试验检测机构,致使许多高精尖的试验检测设备未能在我省试验检测机构中配备并为我省公路建设质量控制服务。 工程质量评价方法和试验检测技术研究开展不足。由于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技术是一门多科学交叉的综合性专业,涉及物理、化学、力学、光学、电磁学等学科,各大院校也没有开设这样的专业。如何更好、更快、更准确的手段对工程质量做出评价,这就需要结合工程实际做很多的研究,由于缺乏带头人,省内各试验检测机构试验检测科研项目寥寥

15、无几,缺乏系统性和方向性,技术能力不能得到快速的提高,导致试验检测水平的提高相比兄弟省份较为缓慢,人才队伍建设跟不上高速公路建设的需求。国内其他省份主要的试验检测机构均拥有一个或多个省、部级乃至国家级的重点试验室或工程技术中心,而我省交通系统试验检测机构还没有一个重点实验室或工程中心,这与甘肃交通行业在全国所处的地位是不相称。 综合性专业从业人员匮乏,急需完善培训机制,加大加快人才培养。如上所述,试验检测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性专业,对从业人员更应该加强继续教育,而国内大多省份试验检测人员系统的继续教育是个空白,缺乏培训机构和场所,技能得不到迅速有效的提高。目前交通运输部质监局针对这个问题已出台试

16、验检测人员的继续教育办法,这就要求我们建立相应的培训机构和场所,有针对性地加强试验检测人员岗前培训、继续教育等工作,不断加强试验检测人员继续教育,努力提高从业人员业务素质,提升试验检测行业整体水平。 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不全面规范,没有专业设备校准人员。我省计量技术机构没有建立公路工程相应适应的检定/校准项目、技术规程(规范)和服务方式,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体系不完善,仪器校准员的水平参差不齐,设备的准确性不能得到保障,试验检测数据的准确性也就无法完全保障。 综上所述,这些问题都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制约着试验检测技术提升。当务之急是解决体制机构问题,以便建立一支直

17、接服务于工程质量控制的队伍,以确保实现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监控的主要作用。系统的建设试验检测及其科研基地,有方向的集中力量开展试验检测技术研究和培训,促进试验检测技术的发展提高,提升试验检测从业人员的能力水平,最终促进交通基本建设工程质量得到大幅提高。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任务依然繁重。 我国交通基础设施供给能力相对于经济社会发展而言仍属于暂时缓解的水平,尚不能满足和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据测算,到2020年我国交通运输需求总量将是目前的2.53倍,快速增长的交通需求与交通基础设施有效供给不足的矛盾仍然突出。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指出,我国将按照适度超前原则,构建综合运输

18、体系,推进国家运输通道建设,基本建成高速公路网、省际通道和国省干线公路,同时要积极发展水运,完善港口布局。“适度超前”意味着国、省高速公路及干线通道的网络化建设仍将保持加快势头,加之扩内需、保增长投资效应的惯性,就全国来讲,交通基础设施大建设、大发展的格局仍将持续,从区域来看,中西部地区公路工程建设任务依然繁重。 在国家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鼓励和刺激之下,甘肃交通得到的长足发展。经过多年的建设,甘肃基本形成了综合运输体系,国道主干线和西部开发通道的高等级化全面实现,省域高速公路网骨架基本形成。按规划,未来20年内,全省综合交通发展将按照“提速中部、突破东部、开发南部、加强西部”的整体推进策略,构

19、建各种运输方式衔接协调型、多中心互联型、区域均衡型、开放型和现代化为主要特点的综合交通网络结构,全面实现客运快速化、货运物流化、城乡一体化的智能型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在“十二五”末甘肃交通将实现“六个翻番”,我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呈上升趋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将飞速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对公路工程质量提出更高要求。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事业要实现又快又好发展,一个基本的衡量标准就是公路工程的质量和耐久性,我们必须高度重视。 全社会对交通基础设施的需求不仅仅是数量的增长,对工程质量、安全水平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转变发展方式,注重发展质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交通运输

20、体系,这对公路工程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改善,客货运输规模迅速扩大,交通组成发生深刻变化,群众出行需求不断提高,对交通基础设施工程质量有更高的要求。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不断增强,相关行业技术水平、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高,全社会对交通基础设施工程质量有更高的期望。 公路工程质量安全风险增大,形势依然严峻。 我国部分公路工程主要质量指标仍不稳定,结构工程质量指标波动明显;安全生产较大事故有所上升,且多集中在建设任务重的中西部地区。“十二五”公路工程建设任务将更加艰巨。首先,从未来项目分布来看,甘肃省新建项目基本转入工程条件更为困难的地区,地形差,地质状况复

21、杂,气候条件多变,施工环境恶劣、建设条件艰苦,工程施工难度增大。山区公路、特大桥隧增多,公路桥隧工程比例显著增大,高墩大跨结构显著增多,技术风险突出。我省在建项目成武高速、武罐、雷西高速这些特点就非常突出。同时,随着路网密度的增大,路网联络线项目增多,不可避免地大量增加立体交叉跨线工程,在不能中断交通的开放环境下施工,质量安全风险叠加效应不可忽视。其次,在工程建设领域,工程建设的外部条件更加苛刻,建设成本持续增加,建筑材料紧缺,影响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因素日益复杂。工程实施承受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工程管理的多重考验,老问题与新矛盾交织,质量安全风险增大,形势更加严峻。 同时,随着多年的建设,已建成

22、道路特别是桥梁隧道已逐步进入养护维修阶段,加强公路管理,保障公路完好、安全和畅通,新问题、新要求成出不穷,养护管理经验缺乏,科技含量低,是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必然面临的一项非常重大挑战。 试验检测人员技能提高的必然途径 试验检测作为工程质量控制和评判的重要基础,对保证工程质量所起的作用越来越突显。提升试验检测行业整体水平。不断加强试验检测人员继续教育,努力提高从业人员业务素质。自12号令颁布实施以来,获得试验检测工程师、检测员证书者10万余人,试验检测队伍不断壮大。试验检测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性专业,对从业人员更应该加强继续教育,目前交通运输部质监局针对这个问题已出台试验检测人员的继续教育办法,这就

23、要求我们建立相应的培训机构和场所,要有针对性地加强试验检测人员岗位登记、岗前培训、继续教育等工作,研究建立以职业道德为核心的自我约束机制,大力促进试验检测人员学真本领、练真功夫、出真数据,努力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努力打造有能力、有水平、有潜力的专业队伍,努力提升试验检测的能力水平。 为保证公路工程的质量和耐久性,必须通过有效的检测手段对公路工程的施工技术、过程及质量进行控制,而公路工程的试验检测机构所开展的试验检测工作,就是由试验检测人员依据试验规范(规程)应用试验检测仪器对交通建设工程施工过程的材料及施工工艺、施工技术和施工质量进行试验检测,从而通过试验检测结果对施工材料、及施工工艺、施工

24、技术和施工质量进行评价,保证了公路工程的质量和耐久性。人员的技术操作水平、施工和试验方法的科学管理、试验检测和施工控制仪器的准确可靠是保证公路工程质量和试验检测准确的三个重要方面,没有相应能力的操作人员和科学合理的方法也就影响试验检测数据和试验检测结果的准确和可靠,导致公路工程的质量和耐久性受到影响。 试验检测行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面对交通运输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新要求,还存在着许多不适应。尤其在我省由于试验检测从业人员地位、待遇比较低,加上外部干扰大,致使人员素质整体偏低,诚信意识不强,影响数据真实性的因素还客观存在,保证独立公正开展试验检测工作的有效运行机制尚未形成。为进一步做好试验

25、检测行业管理工作,规范试验检测行为和提升试验检测工作水平为主线,全面开展信用评价,加强动态监管,推进从业人员执业资格制度建设,充分发挥试验检测在工程建设中的质量保障作用。 试验检测仪器检定、校准工作的必然趋势 公路工程仪器正朝高精化、智能化、综合化方向发展,需要建立专业性的公路工程计量技术研究机构 随着交通建设工程质量日益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大量高科技仪器和价值昂贵进口仪器被公路工程试验广泛的应用,如激光平整度仪、落锤式弯沉仪、地质雷达等。这些仪器的应用对公路工程仪器的研究、检定/校准、维护和管理就提出了一个较高层次的要求,也对公路工程仪器的技术机构提出了一个深层次的要求,要求与公路工程仪器

26、的发展相适应,既保证现有常规公路工程仪器得到有效的量值传递(溯源),又要为新型具有高技术含量的高精化公路工程仪器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现有的计量技术服务网络适应不了公路工程仪器复杂性和多样性的需要 甘肃省公路工程试验专用检测仪器计量目前主要由甘肃省计量研究院和各级计量技术机构进行计量,各级计量技术机构由于其侧重点不同,这些计量技术机构没有公路工程建立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相应适应的检定/校准项目、技术规程(规范)和服务方式,满足不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向高速、高效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而且公路工程仪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正逐步向多功能化、综合化和自动化发展,往往一台仪器包含多个计量学领域、实现多项参数综

27、合测量。如果公路工程仪器的量值得不到有效地传递(溯源),会对公路工程仪器量值的准确、统一和可靠带来影响。 仪器设备的使用、维修和管理技术队伍的建设不能满足公路工程仪器设备发展的需要 随着大量高科技和价值昂贵进口仪器被公路工程广泛的应用,需要一批具有一定技术能力并经过专门培训的人员来管理和使用这些仪器。这些仪器大多数是技术含量高,专业性较强,对使用、维修和管理人员的技术能力要求较高。由于受到现场各种因素的影响,现有的仪器设备使用和管理人员只能进行单一功能的仪器设备操作,更谈不上仪器设备的维修和保养。这就需要一方面对现有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以使他们迅速掌握这些先进仪器设备的使用技能,

28、另一方面需要通过研讨、交流和培训等手段培养一批具有一定基础理论、又有操作技能的使用、维修和管理方面的人才。 对公路工程仪器进行计量检定(校准)是保证公路工程仪器量值准确、统一和可靠的唯一办法和手段。由于施工条件比较恶劣,大多数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机构随着交通建设工程在施工现场,处于流动分散的状态。为摆脱公路工程仪器管理的无序状态,甘肃省非常有必要建立公路工程试验专用检测仪器计量检定站,同时也符合交通运输部成立各省级公路工程检测仪器检定站的要求。在目前情况下,甘肃省迫切需要建立一个与公路工程发展相适应的公路工程仪器计量技术研究机构,通过相应的投入资金、人才和技术,深入公路工程仪器技术的研究,在检定/

29、校准项目、技术规程(规范)和服务方式满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向高速、高效和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试验检测手段提高的必然途径 由于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技术是一门多科学交叉的综合性专业,涉及物理、化学、力学、光学、电磁学等学科,各大院校也没有开设这样的专业。如何更好、更快、更准确的手段对工程质量做出评价,这就需要结合工程实际做很多的研究,由于缺乏带头人,省内各试验检测机构试验检测科研项目寥寥无几,缺乏系统性和方向性,技术能力不能得到快速的提高,导致试验检测水平的提高相比兄弟省份较为缓慢。近年来工程建设中大量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不断涌现,由于新材料采用前验证工作不足盲目进行实际应用而导致的工程质量问题较多

30、,既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浪费和不良的社会影响,同时又对新技术、新材料及新工艺的推广及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新技术、新材料的采用之前,进行必要的试验检测以验证其性能并及时解决技术问题是避免“技术失误”的唯一有效途径。诸如:桥梁工程的施工监控和试验检测手段比较落后,没有条件建立足尺结构模型研究分析结构耐久性及其他病害在我省特殊的多样化气候环境产生的原因,提出针对性的防治措施;道路工程中材料及结构的应用和推广需要进行必要的加速加载试验作为基础,针对我省特殊地域环境,综合考虑不同气候环境高温、低温、干旱沙漠、冰冻、紫外辐射、风等、不同轴载组成、不同结构形式以及不同应用(道路、机场)组合,进行有针对性

31、的加速加载试验是解决目前路面早期损坏问题、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冻土地区的病害与振动控制、道路养护维修等问题的可靠手段。 目前,我省交通行业试验检测领域现有的检测设备已跟不上公路建设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新材料的质量控制的需求,缺少先进的试验设备,手段单一,亟需增添一批具有国内外领先水平的桥梁、隧道、交通安全等方面的试验检测设备。以提升我省的试验检测和科研水平。 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技术创新的必要条件 省政府关于科技支撑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指导意见(甘政发201160号)文件中指出,要“实施稳健的创新中心建设政策,提高运行质量,优先建设以重点实验室为主的知识创新中心、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主的

32、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十二五”时期,甘肃科技工作将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大幅度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实现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根本转变,使科技创新在调整产业结构、支撑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中发挥核心作用”。交通运输部公路水路交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确立了交通科技发展的战略目标:建设适应交通现代化要求和符合交通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创新体系,形成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布局合理、资源共享、配置优化的交通科研中心和信息共享平台,形成一支高水平的交通科技队伍,突破一批

33、关键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全面提升公路、水路交通的科技含量,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公路、水路交通发展目标提供科技支撑,为交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甘肃省交通运输厅在“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把推进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作为全面推动科技进步的第一项任务。规划要求积极配合国家开展公路水运交通领域创新能力建设专项活动,依托科研院所和直属单位,规划建设交通科研创新中心,加快建设一批行业研发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优化研究方向,强化建设养护、安全应急、节能环保、智能交通、决策支持等领域的研究力量。 从甘肃交通行业整体来看,甘肃交通在基础设施及重大科研项目中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但还缺

34、乏能够独立自主完成试验检测科研项目的科技队伍和能够开展科学研究的基础平台。目前甘肃交通系统还没有一个省、部级的重点实验室或工程技术中心,而全国交通行业重点试验室已达30个,这与甘肃交通行业在全国所处的地位是很不相称。目前甘肃交通试验检测科研项目几乎空白,从而严重影响了试验检测技术的发展和建设工程质量的提升。 甘肃省公路局试验检测中心北龙口基地的建设,将大大改善甘肃交通试验检测及其科研的基础条件,可以利用这个平台,集聚全省交通系统优秀科技人才和核心技术力量,开展交通试验检测科研项目研究,促进交通科技人才引进,进一步提升甘肃交通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为甘肃交通建设提供人才和技术保障。为争取重点实验室

35、或工程技术中心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建设甘肃省公路局试验检测中心北龙口基地具有十分重要的紧迫性。以“技术为先,人才为重,科技至上”的发展方针,努力提高我省试验检测行业水平,有效促进我省建设工程质量的提升。三 建设条件、技术标准、初步方案及建设规模 3.1 建设条件 项目拟建地点位于兰州市皋兰县忠和镇柳忠高速公路北龙口服务区内,该场地为南北方向,呈梯形布置,场地南侧入口为本场地主入口,场地西侧为高速公路,场地东侧为排洪沟(大砂沟),南侧为北龙口服务区,服务区内有车库以及生活区,场地为硬化地面配有绿化。场地距兰州市中心约10公里,毗邻柳忠高速公路。 3.1.1地形、地质、水文等条件 兰州市地

36、处陇西黄土高原的西部边缘与青藏高原的交接地带,区内地势特点是南北高,中间低,南部的皋兰山,海拔2129.6m,北部的九州台海拔2076.2m,中部为黄河谷地,海拔1520m左右。 兰州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8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2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0.40s。所有建筑物抗震设计均应按8度设防。 黄河自白马浪进入兰州市城关区。向东流过中山桥,经城北,过雁滩,至桑园峡入榆中县。黄河在区内径流长14.5公里,宽250米?1000米,支流有雷坛河、大砂沟、红沟、仰望沟等。 据兰州水文站多年资料统计,黄河多年平均流量为943m3/s(1934年?1997年),最大流量为1320m3/s(1955

37、年),最小流量为681m3/s(1969年),近年来,由于黄河上游大中型水库的调蓄作用,使黄河流量日趋稳定。黄河多年平均输沙量为8312×104t。 雷坛河为黄河一级支流,发源于兴隆山,多年平均流量为13.5m3/s,最大流量为17.9m3/s(1964年),最小流量为11.0m3/s(1964年),雷坛河多年平均输沙量为4.86×104t。 大砂沟:亦名中铺沟,源于皋兰县忠和镇上川,南流经崖川、忠和、中铺,至城关区庙滩子入黄河,全长32.8公里,流域面积105.8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21.2×104m3。 仰望沟:亦名阎王沟,源于城关区兰山乡梁家山,北流至东

38、岗镇入黄河,全长10.1公里,流域面积1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1.2×104m3。常年干涸,只有在暴雨时,才有水流通过。 水质条件: 项目用水依靠服务区用水,可以满足项目建设对水质的要求。 自然条件: 兰州地处内陆,大陆性特点明显,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日照多,光能潜力大,气候干燥,年平均气温10.3。年温差、日温差均较大,夏季稍热,最高温约30左右,冬季寒冷但并不奇冷,最低温约-10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446小时,无霜期为180天,年平均降水量327毫米,主要集中在79月。 3.1.2交通运输条件 拟建场地位于兰州市北龙口服务区北端,场地南侧入口为本场地主入口,场地

39、西侧为柳忠高速公路,场地交通十分便利,可为项目建设提供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3.1.3建设场地环境 项目拟建场地地处兰州北,无污染性工业企业,总体环境状况良好。项目建设方案又充分考虑了环境保护,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因此只要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环保要求操作,就不会对周边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据调查场地基本平整,属中硬场地,建设场地已实现“三通一平”,具备良好的施工条件。建设期间水、电供应可从高速公路北龙口服务区管网、管线接入。因此可行性研究认为,具备良好的施工条件。 由于本项目建设场地位于兰州市北龙口服务区内,本项目建设只需要完善检测中心基地院内给排水管网、配电线路和环卫设施等。 根据兰州市城

40、市总体规划2011年2020年,项目实施时应按照“平灾结合、以防为主,准确预报,快速反应,措施有效”的原则,建立和健全试验检测中心北龙口基地的综合防洪减灾体系。建设场地东侧为排洪沟,该排洪沟的整治建设已纳入兰州市防洪工程建设规划并即将实施,排洪沟整治完工后,本项目的防洪抗毁能力将更好的得到保障。 3.2 技术标准 1.工程设计依据的标准、规范、规定 甘肃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提供的相关文件; 甘肃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提供的拟建场地地形图; 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50352-2005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JGJ26-1995 城市道路和建筑

41、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50-2001 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总用地面积:9559m2 建筑物占地面积:3229m2 试验检测大楼建筑面积: 6702m2 结构大厅面积:1211m2 食堂等其他用房面积:1157m2 总建筑密度:33.8% 总容积率:0.95 总绿地率:26.0% 3.3初步方案 3.3.1平面布局 1. 项目总平面布置原则 依据规划设计条件、结合北龙口服务区的总体规划进行布置设计。本项目规划上的主要根据建筑密度和容积率要小,同时满足各个使用功能要求的原则,进行总平面规划布置。 2. 项目总平面布置综述 拟建项目建设内容包括试验检测科研大楼、试验检测结构大厅、绿化广场等。 绿

42、化广场在平面形态上为外方内圆,连同试验检测科研大楼四周和围墙下的绿地,项目总绿地率达到大于0.30。绿化方面广场主要栽种高大乔木和灌木,围墙下和试验检测科研大楼四周栽种灌木和花草,让试验检测科研大楼掩映于林荫之间。 3.总平面设计思路,方案比选 拟建场地为南北方向呈梯形,场地南侧为服务区,规划有大型的车辆停车场、大面积的硬化路面且位于场地南侧,是场地入口的最佳选择位置,因此方案一、方案二设计都将主大门设计在场地南侧;方案设计组经过讨论,一致认为本工程规划应使院内硬化场地尽可能做大,以便车辆通行和结构大厅、检测大厅功能的发挥。试验检测科研大楼是本工程最主要的土建分项,集中了甘肃省公路局试验检测中

43、心北龙口基地的办公、实验、检测等若干功能,也是本工程中最高的一幢建筑,它的位置的选择直接影响着日后的正常运营和工作习惯,更影响着本工程规划的美观性与合理性。因此规划方案一将试验检测科研大楼位置定于场地北侧,使其能够基本达到坐北朝南,无论从传统用上还是场地现状都是十分合理的,它与场地中心、主大门形成场地的中心轴。规划方案二则将试验检测科研大楼位置定于场地西北侧,使其基本呈现东西朝向,这样的布局使得试验检测科研大楼的出入和交通组织尽可能的靠近大门,达到一定程度的使用方便。 规划方案一中场地西北侧与东南侧正好位于试验检测科研大楼的前方两侧,是结构大厅与检测车库的最佳选择位置,因为西北侧是梯形场地的长

44、边,故布置面积相对较大的检测大厅较为合适,东南侧布置检测车库。试验检测科研大楼、结构大厅、检测车库共同形成了一个较为方正的场地,既美观又能形成开阔的硬化地面。在试验检测科研大楼正后设计材料棚用于临时存放一些用于检测的材料。在场地较为隐蔽的西北角设计职工食堂,位置隐蔽且较为合理。规划方案二中将场地北侧规划为结构大厅、食堂、材料库等附属建筑,也使得其处于较为隐蔽的区域,这样的布局较为分散,但各个功能间分区明显,条理有序。 因为场地呈梯形,且建筑长度较长的单体为试验检测科研大楼和结构大厅,故方案一、方案二均只能将上述两单体布置在梯形场地的两个长边,因为场地大门位于南侧,方案组在规划中反复讨论、比选的

45、情况下,一致认为主入口对应的是试验检测科研大楼较为合理,因此,方案组通过反复推敲,确定了这个方案。 3.3.2立面 试验检测科研大楼作为基地标志性建筑,位于兰州市的北出入口地位,故在本方案的立面设计中遵循以下原则: 1以现代建筑为基调,用时尚、简约、充满现代感而又明快靓丽设计手法,设计出现代感十足的科研建筑,其功能分区合理、交通流线清晰、空间关系明确、形象舒展大气,整体建筑以天蓝色和白色为主色调,充分显示了建筑主体功能与科学研究相契合。 2.从城市设计和发展,同时兼顾交通特色研究和信息资源共享的角度来定位建筑形象和总平面布置,创造兰州北大门的特色建筑,并根据使用性质,充分体现出主体建筑试验检测

46、科研大楼的个性特征。 3. 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既创造较好的对外服务空间,又有良好的内部科研环境,内外功能分区科学,交通流线组织合理,并尽量减低项目建设对周围自然环境的影响,努力做到建筑与人文生态相协调。 4. 在满足建筑外观造型的同时充分考虑绿色环保和节能设计,塑造二十一世纪的绿色生态建筑。 3.3.3方案技术准则 1.耐火等级 建筑物耐火等级按二级设防。 2.消防 消防设计按照建筑物设计防火规范,采用总体保护方式,采用区域-集中系统,总线制。在地上一层设消防控制中心,负责对全场区火灾监测及消防联动控制,消防回路为二总线制。凡是消防用电均采用双路供电,末端切换,使用耐火或阻燃电缆,穿钢管暗敷

47、设。消防广播扬声器均为3W,有吊顶处用嵌入式,无吊顶处明装箱式,下皮距地2.5m。设区域报警器及集中报警器,有完整的报警系统、联动系统、火警广播及相互联系通信系统。功能性房间按规范要求设置感温、感烟、气体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消火栓报警按钮、应急广播、对讲 等。为了将火灾减少到最小程度,除了制定必要的制度以外,还应设置消防设施,如在工程屋顶设50m3消防水箱,自喷灭火系统,水力报警阀,水流指示器等设施,在主要区域配备一定比例的气体灭火器,做到有备无患。 3.屋面防水等级:III级 4.建筑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3.3.4 结构设计说明 1.设计依据 本项目主要建筑试验检测大楼推荐采用框架形式,

48、严格按照我国现行颁布的设计标准、规范、规程和有关设计资料进行结构设计。为考虑到试验检测结构大厅的使用性、安全性等方面的因素,因此试验检测结构大厅采用钢-混凝土混合结构;其他用房依据功能性、安全性、经济性等因素采用砖混结构。 2.结构设计标准、规范、规程及规定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甘肃省2003年版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200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2008)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

49、7-2011) 3.3.5 地质概况 根据建设方提供的地质勘察参考报告,地层岩性概况如下: 本次勘察揭露最大深度为26.6m,根据钻孔揭露,该场地地层主要为素填土、黄土、角砾、砂岩层。拟建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地震基本加速度值为0.20g,第二组,属中硬场地土,场地类别为类,为对建筑抗震有利的地段。兰州市标准冻土深度为103cm。本工程基础以卵石和砂岩作为基础持力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500KPa,桩基础。基础设计等级丙级。 1.地层分布及其特征 (1)素填土:人工挖山回填而成,层厚10-14m。黄褐色,土质不均,摇振反应迅速,干强度低,韧性低,无光泽,含有20%的卵石。在场地均有分

50、布。 (2)黄土:为原地貌沉积地层,在两侧挖山部位直接出露,在主沟及侧沟地段不同程度的埋于填土之下,厚度3.5?9.6 m,黄褐色,土质较均匀,摇振反应迅速,干强度低,韧性低,无光泽。 (3)角砾:在场地中均有分布。 (4)砂岩:该层为北龙口场地的基底层,上部呈强风化状,砂质结构,厚层状构造。 2.地下水 勘察期间,探井中未发现地下水。 3.场地地震效应评价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兰州市基本地震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2组,设计特征周期为0.40s,场地类别为类,为对建筑抗震有利的地段。 4.场地、类别及冻土深度 该场地土层属中硬场地土类型,场地类型为类建筑场地。标准冻土深度1.03米考虑。 3.3.6 结构选型 试验检测科研大楼为框架结构,共6层,建筑面积6702平方米。 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设计地震分组属第二组。建筑物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设计合理使用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