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场森林经营方案_第1页
林场森林经营方案_第2页
林场森林经营方案_第3页
林场森林经营方案_第4页
林场森林经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林场森林经营方案目录第1章 林场概况1.1历史沿革1.2自然地理情况1.3社会经济情况第2章 森林资源现状与经营管理评价2.1 森林资源概况2.2森林资源分析评价2.3 森林经营管理评价第3章 森林经营方针与经营目标3.1 森林经营方针3.2 森林经营原则3.3 森林经营范围与经理期3.4森林经营目标与经营任务第4章 森林功能区划与森林经营类型组织4.1立地质量评价4.2森林功能区划4.3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类型区划4.4森林经营类型组织4.5 森林经营措施类型设计4.6 森林可持续经营规划第5章 森林采伐规划5.1确定合理采伐量的原则5.2森林采伐依据及有关技术参数5.3合理年伐量测算5.4合理

2、年采伐量确定5.5采伐规划5.6采伐要求445.7采伐管理44第6章 森林培育规划476.1森林培育原则476.2更新造林476.3森林抚育486.4杉木速生丰产林培育516.5杉木大径材定向培育526.6经济林培育546.7生态公益林的经营管理546.8森林经营典型示范模式556.9苗木需求量预测与苗木来源57第7章 森林保护规划587.1 林地管理与地力维护587.2 森林管护597.3 森林防火607.4 有害生物防治627.5生物多样性保护637.6监测体系建设65第8章 非木资源培育与利用规划708.1非木质资源开发的原则708.2非木质资源经营70第9章 基础设施建设规划739.1

3、林区道路建设规划739.2场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739.3林区管护房、护林哨所建设74第10章 森林经营综合评价7510.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7510.2 投入与成本分析7610.3 产出与利润分析7610.4 投资概算与资金来源7710.5效益分析78第11章 森林经营保障措施8011.1组织保障8011.2政策保障8011.3管理保障8111.4资金保障8311.5技术保障8311.6公众参与84第1章 林场概况1.1历史沿革某某县某某林场某某分场位于*镇,原单位名称为某某县某某营林林场。创建于1970年,隶属某某县林业局,随着场经营规模、森林资源增长,于1994年升格为副科级自收自支单位,

4、2005年林改之后,改为股级自收自支单位。国有林场改革之后,变更为某某县某某林场某某分场,为公益性二类事业单位。经营以营造林为主,承担着培育、管护和发展森林资源职责,肩负着生态维护和经济发展双重使命。场部原设在林区,后出于区域位置的考虑,于1995年迁至距*圩镇1公里,临105国道旁。下设7个工区,依次为场部、*、*、*、*、*、*、*工区。林场职工人数69人,其中:在编职工35人(在岗23人、停薪留职12人),返聘2人,退休32人。某某县某某林场某某分场位于*乡,原单位名称为某某县某某营林林场。创建于一九八四年。以开发荒山,造林绿化为主。国有林场改革之后,变更为某某县某某林场某某分场,为公益

5、性二类事业单位。场部位于某某县城东南部*乡境内,下设8个工区,依次为宏冈、社下、东岭、灵溪、上村、田西、场部、富源工区。目前林场职工68人,其中:在岗人员23人,返聘4人,停薪留职8人,退休33人。整合重组后新成立的某某县某某林场实行“总场-分场-工区”管理体制。确立了“紧扣一个中心,完善和健全两项制度,实现一个转变”的总体思路。“紧扣一个中心”就是以生态建设为中心,着力构筑*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多层次多样性的森林资源;“完善和健全两项制度”就是完善和健全以聘用制及劳动合同制为基础的新型用人制度和以林场报账制为主的财经管理制度。林场在编制森林经营方案的基础上,结合本场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

6、的经营管理实施办法。1.2自然地理情况1.2.1地理位置某某林场所在的某某县位于某某省中部,某江中游,某某西南部,位于东经*°*-*°*,北纬*°*-*°*。东邻*县、青原区,南毗*、*县,西接*、*县、北连*县。全县国土总面积为*平方公里。1.2.2地质地貌某某县地貌以平原丘陵为主,山地、丘陵、河谷平原面积各占16%、54%和30%,特征为东西高、中间低。县境东南部山峰林立,高度达1000米以上山峰有三座,其中,*乡的十八排山峰为全县的最高点,海拔1176米;*镇的昌家村北洲地为最低点,海拔52米。1.2.3母岩土壤某某县地形多样,地质复杂,气候温润,

7、土壤资源比较丰富,境内成土母岩主要有花岗岩、千枚岩、板岩、页岩、砂砾岩、灰岩等,土壤以红壤、冲积土、红壤性水稻土为主。1.2.4水系境内水系发达,河网交织,以*江为主流,*河、*水、*水、*、*河、*河、*河、*河、*河等遍布全县各地,为工农业生产和旅游开发提供了丰富水资源。其中,主流*江由南向北流经县内8个乡镇,流程59.1公里。1.2.5气候条件某某县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均日照1756.4小时,平均气温18.6,七月最热,一月最冷,年平均无霜期280天,年平均降水量1370.5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1.2.6植被特点某某县地处中亚热带,属东部湿润林区亚

8、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植被区系成分复杂,植被类型多。其中,天然植被类型主要有常绿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竹林、灌木林和山地草甸等群落,人工植被主要有杉木林、湿地松林、马尾松林以及小面积的经济林等。境内高等植物达2500多种,其中:裸子植物以马尾松、杉木为主;被子植物的樟科、壳斗科和木兰科等分布较多,其次山茶科、厚皮香科、桃金娘科、枫香科、金缕梅科,大风子科等在境内普遍分布。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树种有23种,省级重点保护的有50多种。1.2.7自然资源某某县森林覆盖率61.2%,森林蓄积量705.9万立方米。已知的高等植物资源有2500余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稀有树达89种,是某某省木材重点生

9、产基地。*江贯穿中部,过境河段长59.1公里,仙槎河、仁善河、牛吼江、禾水、蜀水等11条支流均汇归*江,构成羽状的*江水系,总集雨面积1.1万平方公里。地表水多年平均总量达22.44亿立米,过境客水量多年平均达380.93亿立米,水能理论蕴藏量6.75万千瓦,现有各类蓄水工程2673座,其中大(二)型水库2座、中型水库3座。*已发现矿种20余种,矿点50多处。其中钨矿总储量130万吨,品位1.5%;石灰石、瓷土、型砂分布广,储量大;南溪石膏矿品位达95%以上。1.3社会经济情况某某县某某林场下辖某某和某某两个分场,所经营的山场主要分布在*镇、*镇、*镇、*镇、*镇、*镇、*乡等7个乡镇。场部位

10、于某某县*镇某某分场内,隶属于某某县林业局,属副科级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人员和机构经费纳入财政综合预算,实行收支两条线,财政适当定补。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管理。新组建的林场,实行场长负责、职工民主管理的林场领导管理体制,为一级法人单位。林场森林经营实行“四级区划、三级管理、二级核算”。即:总场、分场、工区、林班“四级区划”;林场、分场、工区“三级管理”;分场“二级核算”。经营以营造林为主,承担着培育、管护和发展森林资源职责,肩负着生态维护和经济发展双重使命。林场产业结构相对比较单一,为确保某某县促旅游、保生态实行禁伐措施,林场的经济收益目前主要是依靠向上争资获得。收入来源主要在于林木资源销售

11、收入、公益林补贴资金、减少采伐财政补贴、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及少量其它收入,支出费用主要为林业生产、职工工资及福利、管理费用及缴纳职工“两险”。林场年总收入*万元左右,年总开支在*万元左右,林场资金尚有缺口,难以及时兑现职工工资。某某县某某林场现有职工97人,其中管理人员15人,工程技术人员8人。建有木材加工厂和多种经营基地。防火瞭望台2座,工作汽车2辆,固定资产370万元。拥有办公用房2613,职工住宅5047,生产用房1500。施业区内有*、马市、禾市、塘洲镇、冠朝镇、沙村镇、*乡等7个乡镇。48个村,约4万余人。对外交通十分便捷,大广高速、105及319国道贯穿山场境内,距最近的机场是井冈山

12、机场为35公里,距最近的火车站是井冈山火车站约30公里,在施业区内林场自有林区公路282,林道268,防火线252,防火林带310。90第2章 森林资源现状与经营管理评价本次森林经营方案以2013年补充调查资料成果为基础,通过对2013年补充调查后变更的小班进行核实,将森林资源数据更新到2015年底。以更新后的森林资源数据作为森林经营方案编制的依据。2.1 森林资源概况2.1.1土地利用状况某某县某某林场现有土地总面积*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亩,非林地面积*亩。林业用地中有林地面积*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97.92%;灌木林地*亩占0.7%;未成林造林地*亩,占0.62%;无立木林地*亩,占0.

13、81%;宜林地*亩。森林覆盖率为*%。2.1.2森林、林木蓄积状况某某县某某林场活立木总蓄积*立方米,其中林分蓄积* 立方米,占总蓄积的99.92%;散生木蓄积*立方米,占0.08% ,无“四旁”树。毛竹株数*株。2.2森林资源分析评价2.2.1林地资源(1)林地类型及利用现状某某县某某林场现有土地总面积*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亩,非林地面积*亩。林业用地中有林地面积*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97.92%;灌木林地*亩占0.7%;未成林造林地*亩,占0.62%;无立木林地*亩,占0.81%;宜林地*亩。森林覆盖率为*%,林地利用率为99.21%。有林地按森林类型划分,纯林*亩,占有林地面积的89.

14、45%;混交林*亩,占10.52%;竹林*亩,占0.03%。灌木林地*亩中,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亩(全部为灌木经济林)。未成林造林地*亩。无立木林地中,采伐迹地*亩,火烧迹地*亩,其它无立木林地*亩。宜林地*亩。表2-1 各类土地面积统计表单位:亩林地类别总面积有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地无立木林地宜林地非林地面积* * * * * 8.0 * 占比100%99.79%0.68%0.60%0.79%0.21%(2)林地保护等级及保护现状某某县某某林场现有林地面积*亩,依据某某县林地保护等级划分标准和范围,确定林地保护等级,林地保护等级分级结果为:级保护林地面积*亩,占林地面积4.29;级保护林地面积

15、*亩,占85.88;级保护林地面积*亩,占9.84。表2-2 林地保护等级表单位:亩 统计单位林地保护等级合计级保护级保护级保护级保护某某林场* * * 某某分场* * *某某分场* * * (3)林地质量等级及状况某某县某某林场依据林地质量分等标准,确定质量等级。级林地面积*亩,占林地面积的1.31;级林地面积*亩,占林地面积的71.67;级林地面积*亩,占26.75;级林地面积*亩,占0.27。表2-3 林地质量等级统计表单位:亩 统计单位林地质量等级合计级级级级某某林场*某某分场*某某分场*(4)林地资源分布某某县某某林场下辖2个分场,林地资源主要分布在*镇、*镇、*镇、*镇、*镇、*镇

16、、*乡等7个乡镇。林地资源中林地面积、森林面积、商品林面积较大的均为某某分场,面积较小的为某某分场;生态公益林的区划则主要集中在某某分场,面积较小的是某某分场。表2-4 林地资源分布统计表单位:亩 统计单位林地面积森林面积商品林面积公益林面积某某林场*某某分场*某某分场*注:森林面积指的是有林地和特别灌木林地面积。2.2.2 森林资源数量(1)面积某某县某某林场林地总面积*亩。其中:商品林面积*亩,占林地面积74.26%;公益林面积*亩,占林地面积25.74%。从面积看商品林是该场的主要林种,其次是公益林。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结构不尽合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考虑适当增加公益林面积,建设成真正意义

17、上的生态公益型林场。按事权划分,国家级公益林地* 亩,占公益林地面积的4.22;省级公益林地*亩,占83.28;一般公益林地*亩,占0.31%。按林种划分,防护林*亩,占公益林地面积的100,无特种用途林。防护林中,水源涵养林*亩,占公益林面积的36.13%,水土保持林*亩,占公益林面积的52.36%,护路林*亩,占公益林面积的0.41%,其它防护林*亩,占公益林面积的11.11%。各分场均有公益林分布,公益林主要分布在某某县某某分场,约占三分之二,其中某某分场公益林面积*亩,占67.02%;某某分场公益林面积*亩,占32.98%。商品林地中一般用材林*亩,占商品林地面积的63.68%;经济林

18、*亩,占1.84。某某林场各分场均有商品林分布,其中东部的某某分场*亩,占67.65%;西部的某某分场面积*亩,占商品林面积的32.35%。表2-5 有林地面积分林种统计表单位:亩、% 合计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面积比例面积比例面积比例面积比例*100%*25.74%*72.90%*1.37%(2)蓄积某某县某某林场活立木总蓄积*立方米,其中林分蓄积*立方米,占总蓄积的99.76%;散生木蓄积*立方米,占0.24% ,无“四旁”树蓄积。按起源分人工林蓄积*立方米,占83.23%;天然林蓄积*立方米,占16.77%。人工林蓄积为林场的主要蓄积。按林种划分,防护林蓄积*立方米,占林分蓄积的27.97%

19、;用材林*立方米,占72.03%。从蓄积量看用材林是该场的主要林种。按龄组划分,幼龄林蓄积*立方米,占林分蓄积的5.89%;中龄林*立方米,占31.16%;近熟林*立方米,占19.50%;成熟林*立方米,占15.32%;过熟林*立方米,占28.13%。近成过熟林占62.94%,可见近成过熟林资源非常丰富,幼中龄林资源储备后劲相对较足。林场现有竹林*亩,共*株,其中:毛竹林*株,杂竹1750株,散生毛竹*株。其中按林种分公益林*亩,*株;一般用材林*亩,*株。经济林只有林化原料林,总面积*亩,全部是油桐。表2-6 森林蓄积分林种统计表 单位:立方米、%合计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蓄积比例蓄积比例蓄积比

20、例蓄积比例*100%*27.97%*72.03%00%2.2.3 森林资源质量某某县某某林场乔木林面积*亩,蓄积量*立方米,单位面积蓄积量为*立方米亩。平均郁闭度为0.57;平均胸径10.3cm。按起源分:人工乔木林面积*亩,蓄积*立方米,单位面积蓄积为3.95立方米/亩,平均郁闭度为0.56,平均胸径10cm;天然乔木林面积*亩,蓄积*立方米,单位面积蓄积为3.86立方米/亩,平均郁闭度为0.64,平均胸径12.4cm。按森林类别分:公益林林地乔木林面积*亩,蓄积*立方米,单位面积蓄积为3.80立方米/亩。商品林林地乔木林面积*亩,蓄积*立方米,单位面积蓄积为3.97立方米/亩。从两大林种单

21、位面积蓄积看,由于公益林占林地面积比重仅为25.74%,因此,公益林实施后成效不太显著。2.2.4 森林资源结构(1)按森林类别分某某县某某林场林地总面积*亩,总蓄积*立方米。其中:公益林面积*亩,占林地面积25.74%,蓄积*立方米,占林地总蓄积27.97%。商品林面积*亩,占林地面积74.26%,蓄积*立方米,占林地总蓄积72.03%。(2)按林种分某某林场林地总面积*亩,总蓄积*立方米,其中防护林面积*亩,占林地面积25.74%,蓄积*立方米,占林地总蓄积27.97%,无特用林;用材林面积*亩,占林地面积72.90%,蓄积*立方米,占林地总蓄积72.03%,经济林面积*亩,占林地面积1.

22、37%,无蓄积。公益林面积和蓄积占比均远小于商品林,未能充分体现了林场生态优先办场宗旨。(3)按主要树种(组)分乔木林面积*亩,蓄积*立方米,其中马尾松*亩,占乔木林面积6.89%,蓄积*立方米,占乔木林蓄积6.43%;国外松*亩,占乔木林面积60.32%,蓄积*立方米,占乔木林蓄积63.93%;杉木*亩,占乔木林面积22.14%,蓄积*立方米,占乔木林蓄积19.61%;硬阔类*亩,占乔木林面积8.86%,蓄积*立方米,占乔木林蓄积9.07%;软阔类*.4亩,占乔木林面积0.71%,无蓄积;混交类*亩,占乔木林面积1.08%,蓄积*立方米,占乔木林蓄积0.95%。竹林*亩,共*株,其中:毛竹林

23、*株,杂竹*株,散生毛竹*株。其中按林种分公益林*亩,*株;一般用材林*亩,*株。经济林只有林化原料林,总面积*亩,全部是油桐。(4)按龄组分乔木林面积*亩,蓄积*立方米。其中幼龄林*亩,占乔木林面积21.24%,蓄积*立方米,占乔木林蓄积5.89%;中龄林*亩,占乔木林面积29.52%,蓄积*立方米,占乔木林蓄积31.16%;近熟林*亩,占乔木林面积17.05%,蓄积*立方米,占乔木林蓄积19.50%;成熟林*亩,占乔木林面积12.74%,蓄积*立方米,占乔木林蓄积15.32%;过熟林*亩,占乔木林面积19.45%,蓄积*立方米,占乔木林蓄积28.13%。(5)按林地所有权分全场林地总面积*

24、亩,总蓄积*立方米,其中国有林地面积*亩,占林地面积5.28%,蓄积*立方米,占林地总蓄积4.91%。集体林地面积*亩,占林地面积94.72%,蓄积*立方米,占林地总蓄积95.09%。(6)按起源分全场有林地总面积*亩,总蓄积*立方米,其中天然起源面积*亩,占有林地面积17.07%,蓄积*立方米,占有林地总蓄积16.77%。人工起源面积*亩,占有林地面积82.93%,蓄积*立方米,占有林地总蓄积83.23%。2.2.5 森林功能评价主要包括生态、经济和社会服务功能。(1)经济效益某某县某某林场每年林木蓄积总增长量约*立方米,实际消耗量*立方米左右,林木年增长潜在价值约*万元,实际采伐木材销售收

25、入约*万元左右,另有少量柑桔出租给个体户经营,每年可收取0.6万元租金等。(2)生态效益某某县某某林场坚持永续利用、生态优先的原则,着力进行生态保护建设,着力提高森林质量、改善林分结构,对提高森林的生态功能和效益起到了积极作用,具有较大的生态效益。林场实施补偿省级或国家级公益林面积公益林面积*亩,占全场林地总面积的25.66%,境内生物多样性和物种受到有效保护;造林树种增加珍稀阔叶树种,如楠木,对于解决杉木连栽造成的林地生产潜力下降,找到了有效方法和措施,阔叶树造林成效显著。每年按活立木总生长量*立方米测算,全场仅乔木林就可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约4万吨,能排放出氧气约2.8万吨。除止以外森林涵

26、养水源、防风固沙、休闲旅游等功能。(3)社会效益某某县某某林场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由单一森工采伐向采育结合转变,由单纯营林投资型向生态经营型转变,由简单粗放经营向集约利用经营转变。培养了一批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提升了森林质量及森林经营水平,有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和扩大农民就业门路,有利于乡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每年林场营造林、森工及其它生产力资达150余万元,大量雇请周边劳力15万工日以上,为某某县劳动力就业做了贡献,促进了社会和谐与稳定。2.3 森林经营管理评价某某县某某林场属生态公益型林场,公益林面积*亩,占林地面积的25.74%,其中补偿公益林面积*

27、亩,占公益林面积的99.69%。自实施公益林以来,某某林场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严格控制林地转为建设用地,严格限制独立选址的矿产资源开发占用征收林地,从严控制商业性经营性项目使用林地。通过封禁措施,禁止乱砍滥伐、陡坡地开垦等可能威胁生态系统稳定、生态功能正常发挥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各类林地利用方式和资源开发活动,实施封山育林,提高了公益林森林资源数量及质量。公益林亩均蓄积4.19立方米,且绝大部分公益林为乔木公益林,公益林中乔木林亩均蓄积达4.19立方米。在商品林采伐方面,某某县某某林场坚持生态公益型林场的办场方针,在严格公益林保护建设的同时,对生态区域位置重要及生态条件相对脆弱的林地,禁伐限

28、伐。2014-2015年森林采伐*亩,采伐蓄积7206立方米,其中主伐*亩,主伐蓄积*立方米。2014年采伐面积1561.8亩,采伐蓄积*立方米;2015年采伐面积*亩,采伐蓄积*立方米。在人工更新造林方面,某某县某某林场坚持当年采伐次年及时更新造林的原则,同时对原有其它无立木林地及残次林等林分进行改造或更新造林,增加森林总量。2014-2015年人工造林面积*亩,全部为造林补贴项目造林,另外实施中幼林抚育项目*亩。根据2013年森林资源补充调查成果材料及2015年调查更新数据,2013年某某县某某林场森林蓄积量为*立方米,2015年林场森林蓄积量为*立方米,森林年均生长量为*立方米,森林年均

29、蓄积净增量为*立方米。2014年至2015年林场森林蓄积采伐量低于森林生长量,采伐后林地能实现及时更新造林,保证了林场森林经营的持续和稳定。在森林经营管理方面,某某县某某林场坚持生态优先,重点实施公益林保护建设,坚持商品林采伐禁伐限伐,保证了林场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采伐方面,主要方式是成熟森林的采伐利用与采伐迹地、火烧迹地等的更新造林,林场基本实现在林木采伐的次年重新栽植造林,恢复植被;更新造林主要树种为杉木和阔叶树种混交或和珍贵树种如楠木混交,改变了以往传统的针叶纯林造林模式,增加了山场林地生产潜力,树木生长茂盛,造林效果明显,起到了提高林地生产力、增加森林蓄积产量和质量的作用。实现了青山

30、常在,森林持续利用的要求;促进了森林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实现了林区植被恢复和生物多样性的有效保护,达到森林的健康要求。2014年至2015年某某县某某林场森林采伐主伐面积为*亩,期间更新造林面积360亩,森林面积净增长*亩,保证了森林资源持续增长。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某某县某某林场以现代林业为指导,以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为重点,以加快林场经济发展和提高职工生活水平为出发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并完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逐步形成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国有林场经济新格局。基础设施建设根据林场生态优良发展的目标,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建立相对完善的森林保护机制,加强森林防火、森林

31、病虫害防治建设,建立瞭望台、生物林带防火线及林业信息化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场区、工区等建设,积极构建和谐社会,最大限度地满足林场经营管理需要。第3章 森林经营方针与经营目标3.1 森林经营方针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为依据,以培育健康、高效和长期稳定的生态安全屏障为目标,通过分类经营、科学培育和持续利用森林资源,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增强林地生产力和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为实现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根据国家、省市有关法律法规和正常,结合某某县某某林场森林资源保护利用现状、经营特点、技术及基础条件,统筹好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经营主体与社会利

32、益,协调好森林多功能与森林经营多目标的关系,坚持“生态优先,持续发展”的经营方针,充分发挥国有林场在后备森林资源培育的示范作用和生态建设的骨干作用,确保某某县某某林场森林资源的生态、经济和社会等多种效益。3.2 森林经营原则坚持以林为本,因地制宜,统筹规划,适地适树原则;坚持生态优先,分区施策,分类经营,突出重点原则;坚持集约经营,采育结合,多种经营,持续发展原则;坚持科技兴林,市场主导,机制搞活,共享实惠原则。3.3 森林经营范围与经理期某某县某某林场森林经营范围为林场所辖所有林地、林木,涉及某某和某某两个分场,总面积*亩。经理期10年,即2016-2025年。分前期和后期,前期2016-2

33、020年经营措施落实到小班;后期2021-2025年明确建设内容与建设规模。3.4森林经营目标与经营任务在森林经营方针的指导下,在经营期末:有林地面积得以增加,林木蓄积量不断递增,森林覆盖率得以提高;林种结构、树种结构、龄组结构更加合理,森林资源质量明显提高;森林经营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得以凸显。3.4.1森林经营长远目标和任务2020年的目标经营面积*亩,林地面积*亩,有林地面积*亩,林木总蓄积量*立方米,森林覆盖率97.69%。生态公益林面积*亩,占林地面积的25.74%。商品林面积*亩,单位面积平均蓄积量4.43立方米/亩(2015年为3.74立方米/亩),其中人工用材林单位面

34、积平均蓄积量4.46立方米/亩。2025年的目标经营面积*亩,林地面积*亩,有林地面积*2亩,稳定在*亩以上,林木总蓄积量*立方米,森林覆盖率97.89%,比2015年的*%略有降低,但稳定在97.69%以上。生态公益林面积*亩,占林地面积的25.74%。商品林面积*亩,单位面积平均蓄积量4.99立方米/亩,其中人工用材林单位面积平均蓄积量4.89立方米/亩。森林资源结构调整为:有林地及林种结构根据生态公益林调整有关政策精神,在保证生态公益林面积基础上,相对稳定各林种的面积。要在保护好公益林的同时,经营好用材林,以提高林分质量和数量,发挥林场自然优势,增强林场经济活力。2020、2025林种结

35、构分期规划详见表3-1。 表3-1 2020、2025林种结构分期规划表 单位:亩、%林 种年 度林地面积有林地生态公益林商品林2020年面积*比例*2025年面积*比例*树种结构2015年末,该林场乔木林分中杉木、松类、阔叶树、混交林等面积分别占22.14%、67.21%、9.56%、1.08%。至经营前期和后期,通过营造杉楠、杉阔混交林等措施,增加针阔混交林比例,改善林分结构,阔叶纯林比率基本稳定。至经营期中和期末,通过营造杉楠、杉阔混交林等措施,新造林阔叶树逐步增加,阔叶林比率基本稳定。详见表3-2。表3-2 2020、2025年的树种结构分期规划表 单位:亩、%树 种 年 度用 材 林

36、合 计杉木松类阔叶树等2020年面积*比例*2025年面积*比例*龄组结构不断调整林分的年龄结构,不断改善各龄组比例,通过几个经营期的调整,能达到更为理想的龄组结构。详见表3-3。表3-3 2020、2025年龄组结构分期规划表 单位:亩、%龄组年度项目用材林(毛竹林除外)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2020年面积*比例*2025年面积*比例*3.4.2经理期经营目标和任务在森林资源评价、森林经营状况评价的基础上,从森林资源发展、保护、利用、保障等不同方面确定本经理期达到的森林经营目标。详见表3-4。表3-4 森林经营目标主要指标表主要指标单位现状经理期中期经理期末期备注林地保有量亩*约束性

37、指标森林保有量亩*约束性指标森林覆盖率%*约束性指标林地综合利用率%*约束性指标活立木蓄积量立方米*约束性指标乔木林亩平蓄积量立方米/亩*约束性指标森林资源建档率%*约束性指标森林经营面积增量亩*预期性指标中幼林比例%*预期性指标年木材生产量立方米*预期性指标年松脂产量吨*预期性指标职工年均收入万元*预期性指标注:根据林场实际情况可增加一些预期性指标。森林保有量是指有林地和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面积;林地综合利用率是指有林地、灌木林地和未成林占林地面积比;森林资源建档率是指对造林、抚育、采伐、火灾、林地征占用等经营活动建立纸质和电子档案完整率。第4章 森林功能区划与森林经营类型组织4.1立地质量评

38、价依据中国森林立地分类及立地质量评价的有关标准、方法和原则,结合林地经营条件,利用林地地力和地利指数,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估相结合方法综合评定林地质量等级,将林地质量划分为、等5个等级。4.1.1评定方法选取林地土壤厚选取与林木生长密切相关的林地土层厚度、土壤类型、坡度、坡向、坡位和交通区位6项主要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林地质量进行综合评级。按下式计算林地质量综合评分值。其中:EEQ为林地质量综合评分值(0-9);Vi为各项指标评分值(0-9),详见“相关因子数量化等级值”;Wi为因子的权重(0-1),见“相关因子权重系数”。根据综合评分值,划分为级(分值2)、级(2-4)、级(4-6)、级(

39、6-8)和级(8)5个等级。相关因子量化等级值如下表: 等级值因子13579土层厚度(cm)8051-7931-5016-3015土壤类型黄壤、黄红壤黄棕壤、红壤、潮土紫色土、水稻土、草甸土石灰土、沼泽土山地草甸土、风沙土坡度平缓斜陡急、险坡向无阴坡半阴坡半阳坡阳坡坡位平地、全坡谷、下中上脊交通区位12345说明:交通区位是指采用同心园等分级方法,根据小班与森林经营单位、主要采运道路等的运输距离,将县域内的林地交通区位由好至差划分为1、2、3、4、5五个等级,一般规定交通区位1等级为运输距离1km,2等级为1-3 km,3等级为3-5 km,4等级为5-10km,5等级10 km。相关因子权重

40、系数:根据土壤厚度、土壤类型、坡度、坡向、坡位和交通区位等6项因子的林地宜林程度差异,确定各自权重分别为:土层厚度0.3、土壤类型0.2、坡度0.2、坡向0.1、坡位0.1、交通区位0.1。4.1.2林地质量分等结果根据以上评定标准和方法,对某某林场林地小班进行质量评分值计算确定质量等级。某某林场林地面积*亩,其中级林地面积* 亩,占林地面积的1.31,绝大部分分布在某某分场,林地所在区域交通条件较好,地处山区,土壤深厚且肥沃,适宜造林,树种多且能实现高产稳产。级林地面积*亩,占71.67,某某林场各分场均大量分布,东部的某某分场面积较大,林地所在区域交通条件好,土层较深厚。级林地面积* 亩,

41、占26.75,绝大部分分布于某某分场,主要林地所在区域交通条件一般,土层厚度中等,肥力等级中等。级林地面积* 亩,仅占0.27,全部分布于某某分场,主要林地所在区域交通条件一般,土层厚度较薄,肥力等级较低。4.2森林功能区划4.2.1 功能区总体布局根据全国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分区施策导则、全国生态公益林建设标准、某某省生态公益林规划纲要、某某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等相关文件,结合全国林业发展区划某某省三级区划报告和某某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年)成果资料,综合考虑各分场、经营区的森林资源分布、自然条件以及各自的特点和所发挥的作用,将某某县某某林场具体细

42、分为:西部一般用材林区、西部生态公益林区、东部一般用材林区、东部生态公益林区。4.2.2森林功能区划分结果(1)西部一般用材林区:面积*亩,主要分布在西部的某某分场中北部,以培育杉木等一般用材林为主。(2)西部生态公益林区:面积*亩,主要分布在西部的某某分场南部,属国家重点公益林或省级公益林。(3)东部一般用材林区:面积*亩,主要分布在东部某某分场大部分,以培育杉木等一般用材林为主。(4)东部生态公益林区:面积*亩,主要分布在东部的某某分场东北部,属国家重点公益林或省级公益林。4.3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类型区划4.3.1管理类型区划分级根据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办法、某某省生态公益林管

43、理办法等文件,主要分为重点保护、保护经营和集约经营等3种类型。重点保护:纳入的国家公益林和省级公益林、生态位置重要的地方公益林或其它林地。保护经营:除划入重点保护、集约经营以外的林地,包括地方公益林、用材林中的天然林以及生态区位重要的用材林林地等。集约经营:速生丰产用材林、珍贵树种造林、国家储备林基地、工业原料林、经济林及低产林改造的林地。某某林场林业用地面积*亩,按经营类型分重点保护*亩,保护经营*亩,集约经营*亩。4.3.2主要建设措施4.3.2.1 重点保护类型区1、坚持保护优先,严格控制林地转为建设用地,严格限制独立选址的矿产资源开发占用征收林地,从严控制商业性经营性项目使用林地。2、

44、禁止乱砍滥伐、陡坡地开垦等可能威胁生态系统稳定、生态功能正常发挥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各类林地利用方式和资源开发活动。3、局部封禁。对生态公益林实施封山育林,严禁商业性采伐,改善森林资源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问题。 4、科学经营。根据林地质量等级,选择科学的经营措施,通过封山育林、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密林疏伐、稀林补植、针叶林补阔等措施,调整树种及林龄结构,提高林分质量,增强林木抵御病虫害及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林地生产力,提高林地综合效益。4.3.2.2 保护经营类型区1、对地方公益林和以马尾松、阔叶树为主的天然林实施一般保护性经营,维护区域内生态平衡和森林资源的稳定性。对林相较差或树种结构单一的森林

45、,加大林相改造力度,可通过择伐后补植珍稀阔叶树树种提高森林质量。2、合理安排中幼林抚育间伐,规范抚育间伐和择伐行为;对皆伐更新造林林地,严格控制皆伐面积,采取小面积皆伐。3、坚持适地适树,推广使用林木良种,积极发展以杉木为主的一般用材林,保障主要林产品生产基地建设。4.3.2.3集约经营类型区1、通过集约化、规模化、企业化经营模式,优化树种、林龄结构,以工程项目为载体,积极培育以某某红心杉为主的速生丰产林,建立以某某红心杉、楠木为主的大径材及国家储备林建设基地。2、重点培育杉木速生丰产林、杉木国家储备林、楠木基地、茶叶等经济林等。4.4森林经营类型组织4.4.1 原则生态优先、分类经营、科学管

46、理原则;适地适树、充分发挥林地生产力原则;最佳效益原则和规模经营原则。4.4.2 主要依据(1)在分类经营定向培育的集约经营思想指导下,根据立地类型或立地质量等级确定相应的森林经营类型及其不同培育阶段的生长指标,优化设计各森林经营类型,建立合理的森林经营体系。(2)按林种、树种,分不同的培育目标或不同用途、不同起源、不同立地条件及不同经营集约度进行组织。(3)规模经营。同一个森林经营类型的面积必须具有一定规模,规模太小的或不规划发展的森林经营类型,并入相近的森林经营类型。4.4.3森林经营类型划分根据以上主要划分依据,结合林场实际,确定8种类型,详见表4-1。表4-1 森林经营类型表类型号类型

47、名称林种划分依据适用对象1保护经营型公益林生态区位相对重要且纳入补偿范围的公益林地国家级和省级公益林、生态区域位置重要的地方公益林或其它林地2杉木用材林集约经营型商品林立地、培育速生丰产用材林且具有发展为中径材条件的杉木林3湿地松用材林集约经营型商品林立地、湿地松用材林4经济林集约经营型商品林立地、油桐等林化原料林及柑桔等其它果木经济林5阔叶用材林一般经营型商品林立地、阔叶林6杉木用材林一般经营型商品林立地、一般杉木林7马尾松用材林一般经营型商品林立地、一般马尾松林8竹林集约经营型商品林立地、竹林4.4.4森林经营类型划分结果林场林地按划分的8种经营类型,依据森林经营类型划分适宜对象,落实到小

48、班,经统计,各类型面积具体情况如表4-2。 表4-2 森林经营类型面积统计表 单位:亩类型号类型名称面积1保护经营型*2杉木用材林集约经营型*3湿地松用材林集约经营型*4经济林集约经营型*5阔叶用材林一般经营型*6杉木用材林一般经营型*7马尾松用材林一般经营型*8竹林集约经营型*4.5 森林经营措施类型设计4.5.1森林经营措施类型划分据林场小班林种、树种、起源、年龄、林木生长状况和培育目标等因素,以小班调查为基础,结合森林经营类型的划分结果,确定经理期内各小班的森林经营措施类型。经营措施类型分为11种,详见表4-3。表4-3森林经营措施类型划分表类型号措施类型适用经营类型或对象1封山育林型国

49、家级和省级公益林、生态区域位置重要的地方公益林或其它林地2主伐利用型经营期安排主伐的用材林3抚育间伐型郁闭度0.8以上的中龄林4幼林抚育型未成林造林地、人工幼龄林5封育改造未安排经营措施的用材林6低产低效林改造型符合低产林改标准、中龄林以上的用材林7经济林抚育垦复型柑桔等果木经济林8采脂利用型符合采脂条件的湿地松中龄林9竹林抚育垦复型非公益林的竹林10经济林一般经营型油桐等林化原料林11临时占用型临时征占用的林地4.5.2森林经营措施类型划分结果按照上述划分的11种经营措施类型,依据其对应的森林经营类型分别落实到小班。经统计,各经营措施类型面积具体情况如表4-4。 表4-4森林经营措施类型面积

50、统计表 单位:亩措施类型号措施类型名称面积1封山育林型*2主伐利用型*3抚育间伐型*4幼林抚育型*5封育改造*6低产低效林改造型*7经济林抚育垦复型*8采脂利用型*9竹林抚育垦复型*10经济林一般经营型*11临时占用型*4.5.3森林经营措施类型技术措施根据林场的经营现状和森林经营措施划分的类型,提出本经理期内应采取的技术措施。(1)封山育林型的技术措施坚持保护优先,严禁商业性采伐,禁止乱砍滥伐、陡坡地开垦等可能威胁生态系统稳定、生态功能正常发挥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各类林地利用方式和资源开发活动。局部封禁,对生态公益林实施封山育林,通过封山育林、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密林疏伐、稀林补植、针叶林补阔等

51、措施,提高林分质量,提高林地生产力,提高林地综合效益。(2)主伐利用型的技术措施对达到成过熟状况的用材林小班,按批准的作业设计开展采伐作业。采取低影响的采伐作业措施,防治水土流失的产生。按速生丰产林或工业原料林建设的标准要求及时更新造林。(3)抚育间伐型的技术措施用材林采用生长伐,间伐强度不超过25%,伐后郁闭度不低于0.6;坚持砍小留大、砍密留稀、砍劣留优原则,坚持抚育和间伐相结合。(4)幼林抚育型的技术措施前3年每年抚育2次,第4年每年除草、培蔸1次。成活率低于85%,补植阔叶树。封山育林。(5)封育改造型的技术措施封山育林;认真做好封山育林区的防火和病虫害防治工作;封育结合,进行积极的人

52、工促进,林内空隙地及时补植并及时抚育间伐。(6)低产低效林改造型的技术措施低产低效林主要是郁闭度低于0.3,亩均蓄积小于3立方米的中龄林。对商品林而言为低产林,对公益林而言为低效林。低产林改造主要采用皆伐方式,进行更新造林;低效林主要通过补植阔叶树的方式对林相进行改造。(7)经济林抚育垦复型的技术措施产前期林分要加强水肥管理;初产期、盛产期林分要加强水肥、花果的管理,采取保花保果措施,病虫害防治措施;衰产期林分要分析原因,及时开展复壮或更换经济树种,经济树种选择要注意适地适树且适宜市场发展的需要。(8)采脂利用型的技术措施对胸径在14cm以上的湿地松,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采脂利用,以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9)竹林抚育垦复型的技术措施主要是培育毛竹笋竹两用林,通过劈山清理、号竹、垦复施肥等技术措施,经营期内达到竹林密度合理,坡度小,肥力高。(10)经济林一般经营型的技术措施主要是培育油桐等林化原料林,通过夏铲、冬挖和施肥等技术措施,在经营期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