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主要包含了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图形的认识初步四个章节的内容.第一章 有理数一 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 1.有理数:(1)凡能写成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p不是有理数;(2)有理数的分类: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3相反数:(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2)相反数的和为0 Û a+b=0 Û a、b互为相反
2、数.4.绝对值: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2) 绝对值可表示为:或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 0,小数-大数 0.6.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 a0,那么的倒数是;若ab=1Û a、b互为倒
3、数;若ab=-1Û a、b互为负倒数.7. 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得零。 8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1)加法的交换律:a+b=b+a ;(2)加法的结合律:(a+b)+c=a+(b+c).9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10 有理数乘法法则:(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3)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式为零,积为零。(4)几个
4、不是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 负数 ,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 正数 ;11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1)乘法的交换律:ab=ba;(2)乘法的结合律:(ab)c=a(bc);(3)乘法的分配律:a(b+c)=ab+ac .12有理数除法法则:(1)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2)两数相除,同号得 正 ,异号得 负 ,并把绝对值相 乘 。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 0 。13有理数乘方的法则:(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注意:当n为正奇数时: (-a)n=-an或(a -b)n
5、=-(b-a)n , 当n为正偶数时: (-a)n =an 或 (a-b)n=(b-a)n .14乘方的定义:(1)求相同因式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幂意义: 表示n个a相乘,如34表示4个3相乘,即34=3×3×3×3(2)乘方中,相同的因式叫做底数,相同因式的个数叫做指数,乘方的结果叫做幂;15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这种记数法叫科学记数法。(1)把一个绝对值大于10的数表示成a×10的形式(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n是比原整数数位小1的正整数),如236000000=2.36&
6、#215;108;-2450000=-2.45×106 (2)将用科学计数法表示的数还原,如:1.52×104=1520016.近似数的精确位: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那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的精确到那一位.17.有效数字:一个数字从左边第一个非0的数字起到末位止,叫做这个数的有效数字。如:0.003020有四个有效数字,分别是3、0、2、0。18.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如有括号,先算括号,从小到大。本章内容要求学生正确认识有理数的概念,在实际生活和学习数轴的基础上,理解正负数、相反数、绝对值的意义所在。重点利用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解决实际
7、问题.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单项式:在代数式中,若只含有乘法(包括乘方)运算。或虽含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字母的一类代数式叫单项式.2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单项式中不为零的数字因数,叫单项式的数字系数,简称单项式的系数;系数不为零时,单项式中所有字母指数的和,叫单项式的次数. 当一个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1”通常省略不写,如x2,a2b等;单项式次数只与字母指数有关。如23a6的次数为6注意圆周率是常数;3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 一个多项式含有几项,就叫几项式。4多项式的项数与次数:多项式中所含单项式的个数就是多项式的项数,每个单项式叫多项式的项;多项式里,次
8、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多项式的次数。注意:多项式的次数不是所有项的次数之和,而是这个多项式里的单项式的最高次数;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5、多项式排列: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多项式按这个字母的降幂排列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多项式按这个字母的升幂排列6、单项式与多项式统称整式。(分母含有字母的代数式不是整式)7、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合并同类项法则: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和,且字母部
9、分不变。注意:.若两个同类项的系数互为相反数,则两项的和等于零, 如:-3ab2+3ab2=(-3+3)ab2=0×ab2=0。 .多项式中只有同类项才能合并,不是同类项不能合并。8、整式的加减就是合并同类项的过程。9、整式去括号变化规律:(1).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2).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10、整式加减的运算法则:一般地,几个整式相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去括号,然后再合并同类项.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一 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并且含未知
10、数项的系数不是零的整式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2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 ax=b(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0). 注意意a0这个重要条件,它也是判断方程是否是一元一次方程的重要依据. 3、等式的基本性质(1)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代数式,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即若a=b,则a±m=b±m.(2) 等式两边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或代数式, 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 此外等式还有其它性质: 若a=b,则b=a.若a=b,b=c,则a=c.说明:等式两边不可能同时除以为零的数或式,这一点务必要引起同
11、学们的高度重视.等式的性质是解方程的重要依据.4、方程的解与解方程:使方程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解的过程叫解方程. 5、关于移项:移项实质是等式的基本性质1的运用. 移项时,一定记住要改变所移项的符号. 6、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 整理方程 去分母 去括号 移项 合并同类项 系数化为1 (检验方程的解)。具体解题时,有些步骤可能用不上,有些步骤可以颠倒顺序,有些步骤可以合写,以简化运算,要根据方程的特点灵活运用.注意:去分母时,方程左右两边的所有项都要乘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包括常数项。7方程的检验:检验某数是否为原方程的解,应将该数分别代入原方程左边和右边,看两边的值是
12、否相等。注意:应代入原方程的左、右两边分别计算,不能代入变形后的方程的左边和右边.4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1)读题分析法: 多用于“和,差,倍,分”问题仔细读题,找出表示相等关系的关键字,例如:“大,小,多,少,是,共,合,为,完成,增加,减少,配套-”,利用这些关键字列出文字等式,并且据题意设出未知数,最后利用题目中的量与量的关系填入代数式,得到方程.(2)画图分析法: 多用于“行程问题”利用图形分析数学问题是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中的体现,仔细读题,依照题意画出有关图形,使图形各部分具有特定的含义,通过图形找相等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从而取得布列方程的依据,最后利用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可把
13、未知数看做已知量),填入有关的代数式是获得方程的基础.1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常用公式:(1)行程问题: 距离=速度×时间 ;(2)工程问题: 工作量=工效×工时 ;(3)比率问题: 部分=全体×比率 ;(4)顺逆流问题: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5)商品价格问题: 售价=定价×折× ,利润=售价成本, ;(6)周长、面积、体积问题:C圆=2R,S圆=R2,C长方形=2(a+b),S长方形=ab, C正方形=4a,S正方形=a2,S环形=(R2-r2),V长方体=abc ,V正方体=a3,V圆柱=R2h ,V圆锥=
14、R2h. 本章内容是代数学的核心,也是所有代数方程的基础。丰富多彩的问题情境和解决问题的快乐很容易激起学生对数学的乐趣,所以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身边的问题研究起,进行有效的数学活动和合作交流,让学生在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升能力,体会数学思想方法。第四章 图形的认识初步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几何图形:点、线、面、体这些可帮助人们有效的刻画错综复杂的世界,它们都称为几何图形。从实物中抽象出的各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部分不在同一平面内,叫做立体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叫做平面图形。虽然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是两类不同的几何图形,但它们是互相联系的 2
15、、直线:是点在空间内沿相同或相反方向运动的轨迹。 3、射线:直线上的一点和它一旁的部分所组成的图形称为射线。4、线段:直线上两个点和它们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这两个点叫做线段的端点。 线段有如下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5、两点间的距离:连接两点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6、直线、射线、线段区别:直线没有距离。射线也没有距离。因为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可以无限延长。 7、角: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不重合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角的静态定义 )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叫做角。所旋转射线的端点叫做角的顶
16、点,开始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始边,终止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终边。(角的动态定义 )8、对顶角:两条直线相交后所得的只有一个公共顶点且两个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互为对顶角。两条直线相交,构成两对对顶角。互为对顶角的两个角相等。七年级数学(下)知识点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主要包括相交线与平行线、平面直角坐标系、三角形、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和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述六章内容。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如果两个角的和为90°(或直角),那么这两个角互为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为180°(或平角),那么这两个角互为补角;注意:这两个概念都是对
17、于两个角而言的,而且两个概念强调的是两个角的数量关系,与两个角的相互位置没有关系。它们的主要性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1、邻补角: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是邻补角。2、对顶角: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叫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像这样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3、垂线: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线。4、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5、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同位角:1与5像这样具有相同位置关系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内错角:2与6像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同旁内角:2与5像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旁
18、内角。6、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7、平移: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平移变换,简称平移。8、对应点:平移后得到的新图形中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样的两个点叫做对应点。9、定理与性质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10、垂线的性质: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11、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12、平行线的性质: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性质2:
19、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3、平行线的判定:判定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定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定3: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三、尺规作图:尺规作图的定义:尺规作图是指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图。最基本,最常用的尺规作图,通常称基本作图。一些复杂的尺规作图都是由基本作图组成的。五种基本作图:1、 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2、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3、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4、作已知角的角平分线;5、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1、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已知:如图,线段a .求作:线段AB,使AB = a .作法:(1) 作射线AP;(2) 在
20、射线AP上截取AB=a .则线段AB就是所求作的图形。2、作已知线段的中点。已知:如图,线段MN.求作:点O,使MO=NO(即O是MN的中点).作法:()分别以M、N为圆心,大于的相同线段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P,Q;()连接PQ交MN于O则点O就是所求作的的中点。(试问:PQ与有何关系?)3、作已知角的角平分线。已知:如图,AOB,求作:射线OP, 使AOPBOP(即OP平分AOB)。作法:(1)以O为圆心,任意长度为半径画弧,分别交OA,OB于M,N;(2)分别以M、为圆心,大于的相同线段为半径画弧,两弧交AOB内于;(3) 作射线OP。则射线OP就是AOB的角平分线。4、作一个角等于已知
21、角。(见书P55)第六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1.有序数对: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做(a,b)2.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3.横轴、纵轴、原点: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4.坐标:对于平面内任一点P,过P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分别在x轴,y轴上,对应的数a,b分别叫点P的横坐标和纵坐标。5.象限:两条坐标轴把平面分成四个部分,右上部分叫第一象限,按逆时针方向一次叫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坐标轴上的点不在任何一个象限内。第七章 三
22、角形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2、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3、三角形的内角的关系:(1)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2)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4、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5、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性质: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交点在三角形的内部。
23、6、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性质: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交点在三角形的内部。7、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8、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9、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10、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11、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12、正多边形:在平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13、平面镶嵌
24、: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叫做用多边形覆盖平面。12.公式与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性质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1)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n-3)条对角线,把多边形分词(n-2)个三角形。(2)n边形共有条对角线。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几何部分的基础图形,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发现和探索其中的知识奥秘。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
25、情操和几何思维能力。三、图形的全等1、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图形。 2、性质:全等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相同。四、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1、全等三角形及有关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两个三角形全等时,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2、全等三角形的表示:全等用符号“”表示,读作“全等于”。如ABCDEF,读作“三角形ABC全等于三角形DEF”。注:记两个全等三角形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3、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4、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边边边: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
26、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边边边”或“SSS”)。(2)角边角: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角边角”或“ASA”)(3)角角边: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角角边”或“AAS”)(4)边角边: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边角边”或“SAS”)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对于特殊的直角三角形,判定它们全等时,还有HL定理(斜边、直角边定理):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三角形全等的4个种判定公理: 1判定和性质 一般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判定边角边(SAS)、角边角(ASA)角角边(
27、AAS)、边边边(SSS)具备一般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HL)性质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对应中线相等,对应高相等,对应角平分线相等【注意】判定方法条件注意边边边公理(SSS)三边对应相等三边对应相等边角边公理(SA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两边夹一角”)必须是两边夹一角,不能是两边对一角角边角公理(ASA)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两角夹一边”)不能理解为两角及任意一边角角边公理(AAS)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注: 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必须有一组边对应相等; 全等三角形面积相等2证题的思路:性质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
28、的高对应相等。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平分线相等。4、全等三角形的对应中线相等。5、全等三角形面积相等。6、全等三角形周长相等。(以上可以简称: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相等)7、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S)8、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9、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全等。(ASA) 10、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11、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五、用尺规做三角形:1、已知三边作三角形。已知:如图,线段a,b,c.求作:ABC,使AB = c,AC = b,BC = a.作法:(1) 作线
29、段AB = c;(2) 以A为圆心b为半径作弧,以B为圆心a为半径作弧与前弧相交于C;(3) 连接AC,BC。则ABC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2、已知两边及夹角作三角形。已知:如图,线段m,n, .求作:ABC,使A=,AB=m,AC=n.作法:(1) 作A=;(2) 在AB上截取AB=m ,AC=n;(3) 连接BC。则ABC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3、已知两角及夹边作三角形。已知:如图,线段m .求作:ABC,使A=,B=,AB=m.作法:(1) 作线段AB=m;(2) 在AB的同旁作A=,作B=,A与B的另一边相交于C。则ABC就是所求作的图形(三角形)。五、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A B 在ABC
30、和DEC中,因为AC=DC,ACB=DCE,BC=EC, C所以ABCDEC, 所以AB=DE E D第八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一知识结构图 二、知识概念1.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像这样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一般形式是 ax+by=c(a0,b0)。2.二元一次方程组:把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3.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一般地,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一般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5.消元:将未知数的个数由多化少,逐一解决的想法,叫做消元思想。6
31、.代入消元:将一个未知数用含有另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来,再代入另一个方程,实现消元,进而求得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这种方法叫做代入消元法,简称代入法。7.加减消元法:当两个方程中同一未知数的系数相反或相等时,将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或相减,就能消去这个未知数,这种方法叫做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第九章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用符号“”“”“ ”“”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2.不等式的解: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3.不等式的解集: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4.一元一次不等式:不等式的左、右两边都是整式,只有一个未知数,并
32、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像这样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5.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般地,关于同一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6.了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7.定理与性质不等式的性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本章内容要求学生经历建立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这样的数学模型并应用它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不等式(组)的特点和作用,掌握运用它们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提高分析问题、
33、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创新精神和应用数学的意识。第十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一知识框架全面调查抽样调查收集数据描述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二知识概念1.全面调查:考察全体对象的调查方式叫做全面调查。2.抽样调查:调查部分数据,根据部分来估计总体的调查方式称为抽样调查。3.总体:要考察的全体对象称为总体。4.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5.样本:被抽取的所有个体组成一个样本。6.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称为样本容量。7.频数:一般地,我们称落在不同小组中的数据个数为该组的频数。8.频率:频数与数据总数的比为频率。9.组数和组距:在统计数据时,把数据按照一定的范围分成若干各组,分
34、成组的个数称为组数,每一组两个端点的差叫做组距。本章要求通过实际参与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经历统计的一般过程,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增强学习统计的兴趣,初步建立统计的观念,培养重视调查研究的良好习惯和科学态度。北师大版独有第一章 整式的乘除整式相关知识回顾一、单项式、单项式的次数:只含有数字与字母的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二、多项式 1、多项式、多项式的次数、项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其中每个单项式叫做这个多项式的项。多项式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
35、项式的次数。三、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四、整式的加减法:整式加减法的一般步骤:(1)去括号;(2)合并同类项。第一章 整式的乘除一、幂的运算性质:(1)同底数幂的乘法: aman=am+n (同底,幂乘,指加)逆用: am+n =aman (指加,幂乘,同底)(2)同底数幂的除法: am÷an=am-n(a0)。 (同底,幂除,指减)逆用: am-n = am÷an(a0) (指减,幂除,同底)(3)幂的乘方: (am)n =amn (底数不变,指数相乘)逆用: amn =(am)n(4)积的乘方: (ab)n=anbn 推广:逆用, anbn =(ab)n (当
36、ab=1或-1时常逆用)(5)零指数幂: a0=1 (注意考底数范围a0)。(6)负指数幂: (底倒,指反)二、整式的乘除法: 1、单项式乘以单项式:法则: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2、单项式乘以多项式:m(a+b+c)=ma+mb+mc。法则: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根据分配律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3、多项式乘以多项式:(m+n)(a+b)=ma+mb+na+nb。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4、单项式除以单项式: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
37、分别相除后,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一起作为商的一个因式。5、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三、整式乘法公式:1、平方差公式: 平方差,平方差,两数和,乘,两数差。公式特点:(有一项完全相同,另一项只有符号不同,结果= 2、完全平方公式: 首平方,尾平方,2倍首尾放中央。 逆用:完全平方公式变形(知二求一): 3.常用变形:第四章 变量之间的关系一、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 采用数表相结合的形式,运用表格可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列表时要选取能代表自变量的一些数据,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列出,再分别求出因
38、变量的对应值。列表法最大的特点是直观,可以直接从表中找出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对应值,但缺点是具有局限性,只能表示因变量的一部分。二、用关系式表示的变量间关系 关系式是利用数学式子来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等式,利用关系式,可以根据任何一个自变量的值求出相应的因变量的值,也可以已知因变量的值求出相应的自变量的值。三、用图象表示的变量间关系对于在某一变化过程中的两个变量,把自变量x与因变量y的每对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在坐标平面内描出这些点,这些点所组成的图形就是它们的图象(这个图象就叫做平面直角坐标系)。它是我们所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另一种方法,它的显著特点是非常直观。不足之处是所画的图象是
39、近似的、局部的,通过观察或由图象所确定的因变量的值往往是不准确的。表示的步骤是:列表:列表给出自变量与因变量的一些特殊的对应值。一般给出的数越多,画出的图象越精确。描点:在用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时,通常用水平方向的数轴(横轴或x轴)上的点来表示自变量,用竖直方向的数轴(纵轴或y轴)上的点来表示因变量。连线:按照自变量从小到大的顺序,用平滑的曲线把所描的各点连结起来。优缺点比较。优 点缺 点备 注列表法对于表中自变量的每一个值可以不通过计算,直接把因变量的值找到,查询时很方便只能列出部分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对应值,难以反映变量间的变化全貌,而且从表中看不出变量间的对应规律通常自变量表示在表格的上方
40、,因变量表示在表格的下方关系式法简明扼要,规范准确有些变量之间的关系很难或不能用关系式表示,求对应值也需要逐个计算,比较麻烦通常自变量表示在式子的右边,因变量表示在式子的左边图象法形象直观,可以很形象地反映事物变化的全过程,变化的趋势和某些性质(因变量的增减性,点的对称,最大值或最小值)等图象是近似的,局部的,观察或由图象确定的因变量的值往往是不准确的通常自变量用水平方向的数轴(横轴)上的点来表示,因变量用竖直方向的数轴(纵轴)上的点来表示相关知识点:一、变量、自变量、因变量1、在某一变化过程中,不断变化的量叫做变量。2、如果一个变量y随另一个变量x的变化而变化,则把x叫做自变量,y叫做因变量
41、。注:变量:在某一过程中发生变化的量,其中包括自变量与因变量。自变量是最初变动的量,它在研究对象反应形式、特征、目的上是独立的;因变量是由于自变量变动而引起变动的量,它“依赖于” 自变量的改变。常量: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始终保持不变的量叫做常量.二、图像注意:a.认真理解图象的含义,注意选择一个能反映题意的图象; b.从横轴和纵轴的实际意义理解图象上特殊点的含义(坐标),特别是图像的起点、拐点、交点三、事物变化趋势的描述 对事物变化趋势的描述一般有两种:1.随着自变量x的逐渐增加(大),因变量y逐渐增加(大)(或者用函数语言描述也可:因变量y随着自变量x的增加(大)而增加(大);2. 随着自变量
42、x的逐渐增加(大),因变量y逐渐减小(或者用函数语言描述也可:因变量y随着自变量x的增加(大)而减小).注意:如果在整个过程中事物的变化趋势不一样,可以采用分段描述.例如在什么范围内随着自变量x的逐渐增加(大),因变量y逐渐增加(大)等等.四、估计(或者估算) 对事物的估计(或者估算)有三种: 1.利用事物的变化规律进行估计(或者估算).例如:自变量x每增加一定量,因变量y的变化情况;平均每次(年)的变化情况(平均每次的变化量=(尾数首数)/次数或相差年数)等等; 2.利用图象:首先根据若干个对应组值,作出相应的图象,再在图象上找到对应的点对应的因变量y的值; 3.利用关系式:首先求出关系式,然后直接代入求值即可.第五章 生活中的轴对称一、轴对称现象 1、轴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玉溪师范学院《网球主项》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玉溪师范学院《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化学第十章烃教案
- 测量仪器账务处理实例-记账实操
- 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涂料施工指南
- 欣赏竹子课件
- 2024年电子、通信产品及软件批发服务项目成效分析报告
- 2024年羟丙纤维素项目评估分析报告
- 2019粤教版 高中美术 选择性必修2 中国书画《第四单元 意境深邃的山水画》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0课标
- 财务部协调营运部合同
- 转正述职报告个人简介
- 公开课中国式绩效管理精彩回顾
- 句型转换-2023年中考英语一模试题汇编(上海)(教师版)
- (完整版)家具报价单模板
- 低空经济产业园定位
- 小学科学名师工作室工作计划
- 某年卫生监督协管工作总结
- 高二挑战与突破
- 轴承质检报告
- 燃烧与爆炸理论课件
- 2022中考语文热点聚焦:航天科技( 有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