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闲情偶寄》对比阅读_第1页
《爱莲说》《闲情偶寄》对比阅读_第2页
《爱莲说》《闲情偶寄》对比阅读_第3页
《爱莲说》《闲情偶寄》对比阅读_第4页
《爱莲说》《闲情偶寄》对比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爱莲说西湖对比阅读【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1解

2、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1)可爱者甚蕃(         ) (2)余忆年少时(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2)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 3文中画线句子“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出了莲花的什么品质?4甲乙两文有何异同?试从内容与写法上加以分析。二、爱莲说闲情偶寄对比阅读(16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

3、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於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迢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乃花中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玉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可鼻则有花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逐之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

4、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废物矣,及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襄物之用。是芙蕖者也,无一时一刻,这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节选李渔闲情偶寄)注释荷钱:指初生的小荷叶。劲叶:指长大了的荷叶。菡萏:未开的荷花。异馥:异香。芙渠:荷花。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4分)不蔓不枝( ) 陶后鲜有闻( )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何陋之有 水陆草木之花  B有仙则名 名之者谁C濯清涟而不妖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莲之出於泥而不染 菊之爱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

5、列句子。(4分)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4甲文写牡丹、菊有什么作用?(3分)5甲乙两个文段都写荷花,都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赞美之情,但赞美和喜爱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3分)三、爱莲说张大复梅花草堂集对比阅读(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乙)兰之味,非可逼而取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

6、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故称瑞耳。体彩,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注释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氲氲(yny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瑞:吉,善。兼彩:兼有各种颜色。1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亭亭净植 ( )陶后鲜有闻( )而名之不可( ) 莫能肖也( )19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逼”字有以下几个义项。根据上下文,“非可逼而取也”中“逼”最恰当的解释是( )。(2分)A强迫 B接近,迫近 C狭窄 D威胁20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

7、分)A体兼彩,而不极于色 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 B纯以情韵胜 皆以美于徐公C花之富贵者也 辍耕之垄上 D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 其子好骑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2对“善绘者以意取似”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擅长绘画的人因为个人的原因只能类似模拟。 B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感受把兰画得像样。C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用自己的意思去理解它。 D擅长绘画的人已经描绘得很相似了。23同为花中君子,莲与兰有相通之处,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填在下面空格里。(2分)香味:莲 ; 兰氲氲无所。品位: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兰 。24(甲)文以莲为托物言志的

8、对象,表现了作者 的生活态度;(乙)文将兰比作“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让我们领悟到兰 的品性。(2分)四、爱莲说卜算子·咏梅比较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第1925题。(16 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

9、丛中笑。(毛泽东卜算子·咏梅)19、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2分) ( )A、可爱者甚蕃(多) 出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而不染B、晋陶渊明独爱菊(仅,只) 濯清涟而不妖(美丽而不庄重)C、濯清涟而不妖(洗涤) 亭亭净植(种植)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亲近而不庄重) 宜乎众矣(当然)20、下列句子中的“之”与“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水陆草木之花 B、蔽林而窥之 C、何陋之有 D、无丝竹之乱耳2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 )A、爱莲说是唐代刘禹锡的托物言志的铭文。B、文章用“菊”和“牡丹”做正衬和反衬,含

10、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C、文章最后一句表达出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风的讽刺。D、莲花所体现的君子风度,至今仍有现实意义,它启示人们,做人应该做像莲花那样高洁正直的人。 22翻译甲文中划线的句子。(2分) 23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2分) 24、【甲】文用 、 衬托了莲花的形象,【乙】文用 、 等自然环境来烘托梅花的形象。(3分) 25.两文所歌颂的对象在精神品质上有什么相似之处?(3分)五、爱莲说李绅寒松赋比较阅读(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

11、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周敦颐爱莲说(乙)松之生也,于岩之侧。流俗不顾,匠人未识。无地势以炫容,有天机而作色。徒观其贞枝肃矗,直干芊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据幽涧则蓄雾藏烟。穹石盘簿而埋根,凡经几载;古藤联缘而抱节,莫记何年。于是白露零,凉风至;林野惨栗,山原愁悴。彼众尽于玄黄,斯独茂于苍翠,然后知落落高劲,亭亭孤绝。其为质也,不易叶而改柯;其为心也,甘冒霜而停雪。叶幽人之雅趣,明君子之奇节。若乃确乎不拨,物莫与隆,阴阳不能变其性,雨露所以资其丰。擢影后凋,一千年而作盖;流形入梦,十八载而为公。不学春开之桃李、秋落之梧桐。 乱曰:负栋梁兮时不知,冒霜雪兮空自奇;谅可用而不用,固斯焉而取斯。李绅寒

12、松赋注释芊眠:茂密状。捎云蔽景:意为与景物相掩映。盘簿:牢固状。玄黄:指大自然的变化。叶:相合。隆:高。谅:确实。固:鄙视。取:取法。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之 穹石盘簿而埋根 而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亵 甘冒霜而停雪 停10.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面语句所表现的情景。(2分)其贞枝肃矗,直干芊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据幽涧则蓄雾藏烟。11.两文作者喜爱“莲”、“寒松”的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12.简要分析两文在写作手法上的相同之处及其作用。(2分) 一爱莲说西湖对比阅读【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1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1)可爱者甚蕃(    &

14、#160;    ) (2)余忆年少时(         )参考答案 多;我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2)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 参考答案 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每当到了夏天,面临湖水欣赏荷叶荷花,就高兴得忘了吃饭。3文中画线句子“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出了莲花的什么品质?参考答案表现了莲花的高洁傲岸,冰清玉洁, 也借莲花展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美好品质。4甲乙两文有何异同?试从内容与写法上加

15、以分析。参考答案 示例:内容上,甲文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乙文通过具体描写,写出了荷花的形态,表现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相同点:都对荷花进行了细致描写。 翻译我回忆年轻的时候,居住在西湖。每当到了夏天,到湖边欣赏荷花,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有一天,我和几个好友,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花。(当我看得)兴致正浓时,忽然(天上)有大雨倾盆(似的)降下来,湖中荷花全部显现出飘动摇摆的姿态。不一会儿时候,雨过天晴,湖中波澜不起,湖面和天空呈现出相同的颜色,荷花被雨水所冲洗,光彩艳丽,明丽妩媚,荷花枝叶柔软摇曳,形态多样,清秀美丽,优雅别

16、致,真是花中的仙子啊。李白诗中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我认为绝妙极了。注释年少:年轻;至:到;临:临近;少时:一会儿;为:被;实为:实在是;偕:陪同;绝:极,非常;妙绝:美妙极了;欣然;高兴的样子。二、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16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於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

17、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迢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乃花中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玉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可鼻则有花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逐之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废物矣,及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襄物之用。是芙蕖者也,无一时一刻,这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节选李渔闲情偶寄)注释荷钱:指初生的小荷叶。劲叶:指长大了的荷叶。菡萏:未开的荷花。异馥:异香。芙渠:荷花。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

18、字。(4分)不蔓不枝( ) 陶后鲜有闻( )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参考答案 (4分) 蔓( 生枝蔓 ) 鲜( 少) 已( 停止) 目( 看、观赏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何陋之有 水陆草木之花  B有仙则名 名之者谁C濯清涟而不妖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莲之出於泥而不染 菊之爱参考答案 ( C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参考答案 对于莲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无时无刻不适合人观赏。4甲文写牡丹、菊有什么作用?(3分)参考答案 用菊和牡丹

19、来衬托突出莲的高洁品质。菊是正面衬托,牡丹是反面衬托。5甲、乙两个文段都写荷花,都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但赞美和喜爱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3分)参考答案 甲文作者喜爱莲花的原因是基于莲花洁身自好又不孤高自诩的品格。乙文作者喜爱荷花是因为荷花“可看”“可闻”“可吃”“可用”,有实用价值。(3分)翻译 自从荷叶出水那一天,便把水波点缀得一片碧绿;等到它的茎和叶长出,则又一天一天地高起来,一天比一天好看。有风时就作出飘动摇摆的神态,没风时也呈现出轻盈柔美的风姿。因此,我们在花未开的时候,便先享受了无穷的闲情逸致与情趣。等到花苞开花,姿态娇嫩得简直要滴水,(花儿)便相继开放

20、了,从夏天一直开到秋天,这对于花来说是它的本性,对于人来说就是应当得到的享受了。等到花朵凋谢,也可以告诉主人说,没有对不住您的地方;于是又在花蒂下生出莲蓬,蓬中结了果实,一枝枝独自挺立,还像未开的花一样,和翠绿的叶子一起挺然屹立(在水面上),不到白露时节下霜的时候,它所擅长的本领不会(呈献)完毕。以上都是说它适于观赏的方面。适宜鼻子(的地方),那么还有荷叶的清香和荷花特异的香气;(以它来)避暑,暑气就因它而减退;(以它来)纳凉,凉气就因它而产生。至于它可口的地方,就是莲籽与藕都可以放入盘中,一齐摆上餐桌,使人满口香味芬芳。只有霜打的枯萎的叶子,七零八落很不好看,好像成了被遗弃的废物;但是把它摘

21、下贮藏起来,又可以在明年用来裹东西。这样看来,芙蕖这种东西,没有一时一刻不适于观赏,没有哪部分哪一点不供家常日用。注释 荷钱:指初生的小荷叶。 茎叶:指荷花的茎和叶。 劲叶:指长大了的荷叶。逸致:情趣。 迨:及,等到。 菡萏(hàndàn):未开的荷花。异馥(fù):异香。可:合宜,适合。 袅娜:轻盈柔美。 零落难堪:七零八落很不好看。娇姿欲滴:姿态娇嫩得简直要滴水。 日上日:一天又一天 ;日,一天,一昼夜。 已:停止。三、爱莲说张大复梅花草堂集对比阅读(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

22、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乙)兰之味,非可逼而取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故称瑞耳。体彩,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注释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氲氲(yny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瑞:吉,善。兼彩:兼有各种颜色。1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亭亭净植 ( )陶后鲜有

23、闻( )而名之不可( ) 莫能肖也( )【答案】树立 少 说出 酷似,逼真(“相似”亦可)(4分。每格l分)19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逼”字有以下几个义项。根据上下文,“非可逼而取也”中“逼”最恰当的解释是( )。(2分)A强迫 B接近,迫近 C狭窄 D威胁【答案】B(2分) 20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A体兼彩,而不极于色 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 B纯以情韵胜 皆以美于徐公C花之富贵者也 辍耕之垄上 D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 其子好骑【答案】A(2分)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答案】(莲)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沾染,经过

24、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2分。“染”、“濯”、“妖”各05分)22对“善绘者以意取似”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擅长绘画的人因为个人的原因只能类似模拟。 B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感受把兰画得像样。C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用自己的意思去理解它。 D擅长绘画的人已经描绘得很相似了。【答案】B(2分)23同为花中君子,莲与兰有相通之处,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填在下面空格里。(2分)香味:莲 ; 兰氲氲无所。品位: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兰 。【答案】香远益清 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2分。后一格填出其中一句得05分)24(甲)文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者 的生活态度;(乙)文将兰比作

25、“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让我们领悟到兰 的品性。(2分)【答案】洁身自好 高洁(2分)(意思接近即可)【译文】兰花的香气,并不是非得靠近才可以闻嗅品赏的;是在似有似无,忽远忽近,时断时续之间,纯粹以情韵取胜,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所以被看作吉祥的芳草。兰花,兼有各种颜色,但她的色彩素淡清纯、含蓄温润,决不是姹紫嫣红、艳丽眩目的,使人能够得到无穷的视觉愉悦和心灵的感受,却又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兰花的形态意趣,即使是善于绘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体会来描绘兰花的形状,不能与兰花的神韵相同。兰花恐怕就是周文王、孔夫子、屈原大夫的同类,不可以亵玩,但又是“不可以一日无此君”的。【注释】1、而名之不可

26、 名:说出。2、莫能肖也 肖:相似。3、非可逼而取也 逼:接近,迫近。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4、氲氲无所,故称瑞尔 氲氲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5、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6、善:善于。 7、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 8、瑞:吉,善。 9、逼:靠近四、爱莲说卜算子·咏梅比较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第1925题。( 16 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

27、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泽东卜算子·咏梅)19、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2分) ( C )A、可爱者甚蕃(多) 出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而不染B、晋陶渊明独爱菊(仅,只) 濯清涟而不妖(美丽而不庄重)C、濯清涟而不妖(洗涤) 亭亭净植(种植)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亲近而不庄重) 宜乎众矣(当然)20、下列句子中的“之”与“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D )A、水陆草木之花 B

28、、蔽林而窥之 C、何陋之有 D、无丝竹之乱耳2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 A )A、爱莲说是唐代刘禹锡的托物言志的铭文。B、文章用“菊”和“牡丹”做正衬和反衬,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C、文章最后一句表达出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风的讽刺。D、莲花所体现的君子风度,至今仍有现实意义,它启示人们,做人应该做像莲花那样高洁正直的人。 22翻译甲文中划线的句子。(2分)【答案】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还有谁呢? 23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2分)【答案】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4、【甲】文用 、 衬托了莲花的形象,【乙】文用 、 等自然环境来烘

29、托梅花的形象。(3分)【答案】菊花、牡丹; 风雪悬崖(冰天雪地、悬崖冰雪)、万花丛 25.两文所歌颂的对象在精神品质上有什么相似之处?(3分)【答案】不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要坚守自己的节操(品质、精神)。五、爱莲说李绅寒松赋比较阅读(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周敦颐爱莲说(乙)松之生也,于岩之侧。流俗不顾,匠人未识。无地势以炫容,有天机而作色。徒观其贞枝肃矗,直干芊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据幽涧则蓄雾藏烟。穹石盘簿而埋根,凡经几载;古藤联缘而抱节,莫记何年

30、。于是白露零,凉风至;林野惨栗,山原愁悴。彼众尽于玄黄,斯独茂于苍翠,然后知落落高劲,亭亭孤绝。其为质也,不易叶而改柯;其为心也,甘冒霜而停雪。叶幽人之雅趣,明君子之奇节。若乃确乎不拨,物莫与隆,阴阳不能变其性,雨露所以资其丰。擢影后凋,一千年而作盖;流形入梦,十八载而为公。不学春开之桃李、秋落之梧桐。 乱曰:负栋梁兮时不知,冒霜雪兮空自奇;谅可用而不用,固斯焉而取斯。李绅寒松赋注释芊眠:茂密状。捎云蔽景:意为与景物相掩映。盘簿:牢固状。玄黄:指大自然的变化。叶:相合。隆:高。谅:确实。固:鄙视。取:取法。翻译:松树生长在岩石的侧面,俗人看不到它,木匠无缘结识它。它没有宽阔的地势来炫耀自己的外形,只有大自然赋予的本色。它枝干伟岸挺拔肃穆茂盛,或高踞于层岩之上,直插云霄;或藏身于幽涧之中,蓄雾藏云。坚固的穹石埋下它的根系,历经数载;古老的藤蔓缠络它的躯体,不知多少年。白露飘落,凉风吹来,树林田野凄惨颤栗,高山平原愁容憔悴。别的树木都黄叶凋零,只有它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