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八年级下册古诗文复习题第一部分:诗词曲渔家傲(范仲淹):一、填空题。1、渔家傲是一首描写北宋西北边境军旅生活的( ),“渔家傲”是( )。作者是( ),字希文,( )政治家、文学家,著作有( )。2、塞下秋来风景异,( )。3、( ),长烟落日孤城闭。4、范仲淹的渔家傲中揭示自己和征人思念家乡,但因没有达到建立军功的目的而无法回家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 )。5、范仲淹的渔家傲中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的句子是:( ),( )。二赏析题。1、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本词上阕写景,先交代地域、季节,用(“ ”)字概括总的感受。然后以(
2、 )、( )、( )三幅画面来描写边关的独特景象,为下阕的抒情打下基础。3、诗人为何说“衡阳雁去”?说说其中的原因?4、“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以描绘。5、从“长烟落日”,你想到了学过的哪两句诗?6、“燕然未勒归无计”,此句暗含着一个典故,先解释典故的意思,再用简洁的文字介绍这个典故。7、“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思想感情?8、请简要分析“羌管悠悠霜满地”在这首词中的作用。9、你怎样理解“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中的“寐”?这两句诗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10、词作中暗含对比,请举例说明。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一、填空题。1、这首小令
3、的作者是( ),号( ),( )代著名( )家、( )家。后人把他和( )、( )、( )合称为“元曲四大家”。2、( ),小桥流水人家,( )。3、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中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 ),( )。二、赏析题。1、这首小令是元散曲中咏景的佳作, “天净沙”是( ),“秋思”是( )。元代周德清中原音韵称誉这首小令为(“ ”)。近代王国维元剧之文章说:“(马致远天净沙小令,纯是天籁,仿佛唐人绝句。” 2、这首小令中点明季节的词语是( )、( )。 3、这首小令中作者选取了( )等富有秋天特征的景物,描绘了一幅( )图,创造出一种( )的意境。4、“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
4、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为什么这样写?5、这首小令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6、这首小令写景不同凡响,尤其是一些修饰性的词语极为传神,试选一例加以赏析。7、这首小令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试举出其中一点简要分析。8、中心: 这首小令描绘了( )的景物,抒发了天涯游子( )的思想感情。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一、填空题。1、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引用典故的句子是:( ),( )。2、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有一联是千古名句,现在常用它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两句诗是:( ),( )。3、今日暂凭歌一曲,( )。二、赏析题。1、这首诗
5、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 ),后四句( ),前后形成鲜明对比。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赏析名句:(1)翻译:(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4、结尾处的感情是否有变化?为什么?5、中心:见课本。无 题(李商隐):一、填空题。 1、无题的作者是( ),字( ),号( ),怀州河内人,( )代诗人,作品有( )。2、相见时难别亦难,( )。3、李商隐无题中描写爱情的千古绝唱是:( ),( )。4、( ),夜吟应觉月光寒。二、赏析题。1、“相见时难别亦难”一句中的两个“难”字的意
6、思分别是:( )、( )。2、“东风无力百花残”有什么作用?3、赏析名句:(1)“丝方尽”的“丝”,一语双关,既指( ),又隐指( )。(2)赏析:4、中心:全诗把别后相思写得缠绵悱恻,诗人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令人动容。夜雨寄北(李商隐)一、填空题。1、君问归期未有期,( )。2、李商隐夜雨寄北中以想象中的欢乐反衬今夜思念之苦的句子是:( ),( )。二、 赏析题。1、诗人将妻子的深情浓缩为三个字(“ ”),将自己的惆怅和无奈也浓缩为三个字(“ ”),借描写( ),寄托自己的愁绪。2、“秋”字在诗中起什么作用?3、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4、赏析名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7、。5、出自本诗的一个成语是:( ),意思是:( )。6、诗人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第二部分:文言文一、马说(韩愈):(一)甲文马说第2段。乙文: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介(披上战甲)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里,始振鬣(liè,胡须)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ch,解除)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2)比行百余里( )2、翻译下列句子。(1)安求其能千里也?(2)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3、在乙文中,直接描写作者的马“
8、才美”“外见”的句子是:( )。4、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际议论如何对待人才。它们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2007年福建省宁德市)阅读文言文,完成1822题。(17分)甲 余幼时即嗜学。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乙 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1)弗之怠( ) (2)负箧曳屣( )(3)四支僵劲不能动( ) (4)溥幼嗜学(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2)如是者六七始已。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9、2分) 余 因 得 遍 观 群 书4、比较甲 乙两文,具体说说文中主人公在学习上的共同点。(4分)5、读了甲 乙两文后,你有什么收获。(3分)陋室铭(刘禹锡)一、填空题:1、陋室铭的作者是( ),字( ),( )代( )、( ),世称(“ ”),作品有( )。2、“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 )或( )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 )的,常运用( )、( )修辞方法。3、文中的主旨句是( )。4、文中描写陋室生活环境之雅的句子是:( )。5、文中描写陋室生活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6、文中描写陋室生活情趣之雅的句子是:( 7、文中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
10、 )。8、作者在文中把诸葛亮作为古代名贤与汉代扬雄并称,那两句是:( )。9、本文的点睛之笔是:( )。二、比较阅读。(一)陋室铭与论语(节选)比较阅读:【甲】刘禹锡陋室铭【乙】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注释】回:即颜回,孔子的弟子。 不堪:无法忍受。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2分) (1)有仙则名( ) (2)惟吾德馨(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的词。(2分)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用【甲】文中的句子填空。(1分)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寄托心意的琴声)之妙境;“胜固欣然,败
11、亦可喜”二句,极手谈(下围棋)之妙境:“_,_”二句,极交友之妙境。4、【甲】文作者和【乙】文的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二)陋室铭与论语(节选)比较阅读:【甲】刘禹锡陋室铭【乙】子曰:“吾与回(颜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2分)(1)谈笑有鸿儒( ) (2)人不堪其忧( )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3 、【甲】文
12、在写法上的特点是( ) 【乙】 文颜回采用的学习方法是课上( ),课下巩固、发挥;他暗语尊师悟道,将学问做好做透。(4分)4、【甲】文作者和【乙】文的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送东阳马生序(宋濂)比较阅读:(一)甲余幼时即嗜学。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乙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注释匡衡:汉朝人。不逮:指隔壁烛光透不过来。逮,及、到。大姓:大户人家。文不识:人名,姓文不识。佣作:做
13、工辛勤劳作。资:借。大学:大学问家。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2分)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礼愈至 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2、下列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 门人弟子填其室 B 弗之怠 或遇其叱咄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C 邻舍有烛而不逮 D 衡乃穿壁引其光 以书映光而读之 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4、甲、乙两个文段分别写了哪些事例(故事)?(3分)甲文:乙文:5、甲、乙两个文段中的主人公可谓都取得了成功。请从取得成功的原因的角度谈谈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3分)一马说马价十倍
14、比较阅读答案【阅读经典古文】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2327题。(14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乙】有人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
15、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注释】比:副词,接连地。 还:通“环”,环绕。 朝:早晨。 一旦:一天。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1)才美不外见。 见:_ _ (2)执策而临之。临:_(3)愿子还而视之。子:_ (4)去而顾之。 顾: _2、下面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2分)例:策之不以其道A.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16、160; B. 臣有骏马欲卖之C.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 D. 臣请献一朝之贾3、把下面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17、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18、; 4、理解填空。(3分) 甲文中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19、#160; ”,根本原因是“
20、0; ”;乙文中卖马人能“一旦而马价十倍”是利用了人们的
21、160; 的心理。5、当今社会,商家请名人作广告已成时尚。请结合甲、乙二文相关内容,简要谈谈“名人效应”的利或弊。(3分) 二 阂县林琴南孝廉纾六七岁时,从师读。师贫甚,炊不得米。林知之,亟归,以袜实米,满之,负以致师。师怒,谓其窃,却弗受。林归以告母,母笑曰:“若心固善,然此岂束修之礼?”即呼备,赍米一石致之塾,师乃受。 注林琴南孝廉纾(sh):林纾,字琴南,福建阂县(今福州人)。近代文学家,尤以翻译外
22、国小说名世。孝廉,明清时对举人的称呼。亟:急忙。束修:本指十条干肉,后来通常指学生拜师或亲友之间赠送的礼物。呼备:叫人准备。赍(j):携带。 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策之不以其道( )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执策而临之( ) 7.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3分)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8.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9.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2分) 1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从师读( ) 以袜实米( )负以致师( ) 11.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
23、划线句子的意思。(3分) 若心固善,然此岂束修之礼? 12.林琴南为什么急忙回家取米送给老师?从中看出林琴南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三.马 说 卞和泣玉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继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注释 璞:蕴藏有玉的石
24、头,未经加工的玉石刖:音“yuè”,古代一种酷刑,断足奚:何,为什么 理:加工雕琢玉石 13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名马: (2)厉王使玉人相之 相: 14、通过“识马”、“相玉”,两文表达的共同意思是什么? 15马说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收束全文,卞和泣玉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为和氏献璞的结局,两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何不同?(3分)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 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 四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
25、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关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呜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1)蹴尔而与之( ) (2)万钟于我何
26、加焉( )(3)才美不外见( ) (4)策之不以其道( )18、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A、(1)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2)不效则治臣之罪B、(1)乡为身死而不受 (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C、(1)马之千里者 (2)渔人甚异之D、(1)策之不以其道 (2)以中有足乐者19、请将文段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食之不能尽其材 20在(甲)文中,作者认为人应该有宁死也不接受“嗟来之食”的傲骨你赞成这一观点吗?请联系历史或现实中的事例谈谈你的看法(3分)五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
27、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节选自韩愈马说)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介:披上战甲 褫(ch):解除 (节选自岳飞论马)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2)比行百余里( )22翻译下列句子(4分)(1)安求其能千里也? (2)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 23在第二段文字中,直接描写作者的马“才美”“外见”的句子是 (2分)24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
28、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它们都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六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不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乙昔有大长者子,共诸商人入海采宝此长者子善诵入海捉船方法,若入海水漩洑洄流矶激之处,当如是捉,如是正,如是住,语众人言:“入海方法我悉知之”众人闻之,深信其语既至海中,未经几时,船师遇病,
29、忽然便死时长者子即便代处,至漩洑洄流之中,唱言当如是捉,如是正船盘回旋转,不能前进至于宝所,举船商人没人而死注:大长者子:富商人家的儿子漩洑洄流矶激之处:水流湍急的地方捉:驾驶住:停止唱言:高声说25、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 (1)虽有千里之能( )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3)善诵入海捉船方法( ) (4)入海方法我悉知之( )26、翻译下列句子(3分) (1)策之不以其道 (2)唱言当如是捉,如是正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7、“大长者子”的悲惨结局给你什么启发?(2分) 28、甲文强调了“按规律办事”的道理,乙文则突出了“生搬硬套规律”的恶果,这两方面相矛盾吗?
30、谈谈你的理解(2分) 29、假如你身边也有像“大长者子”一样爱说大话的人,你应该怎样指出他的毛病呢?(3分)陋室铭一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乙】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安贫乐道,专精耽学,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意怡如也。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妻邪?”时闻者多哂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注释】:耽:极爱好。 斗
31、储:一斗粮食的贮存。意怡如:内心还是安适愉快的。 哂:讥笑。1.解词(1)有仙则名( ) (2)无案牍之劳形( )(3)不营产业 ( ) (4)欢守志弥固( )2翻译(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32、 3.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是陋还是不陋呢?根据文章内容列出理由。 4.【甲】文的刘禹锡和【乙】文的王欢都安贫乐道,其具体表现有什么不同? 【二】【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乙】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shèn)漉(lù),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
33、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qì),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shn),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1. 解词(1)惟吾德馨 (2)无案牍之劳形(3)每移案 (4)余稍为修葺2翻译(1)孔子云:“何陋之
34、有? (2)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3.内容上,甲乙两文同样描写居室环境,甲文以“ ”绘陋室幽雅,乙文用“
35、0; ”写居室清静;写法上,两文都采用 手法。4,对甲乙两文作者表现出的人生态度,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谈谈。 二.八五柳先生传陋室铭对比阅读(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
36、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以: 期: 劳: 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3.甲段文字中直接表现作者性格和品质的语句是 。乙段文字中统领全文、点明作者
37、品德的语句是 4甲、乙两段文字表现了作者共同的情怀和志趣,试加以概括。三.【甲】 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乙】 孔子家语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
38、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注释)“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的弟子。 益:长进。 损:减损。 贤己者:比自己贤良的人。 说:谈论。 视:看,比照。 化:融和。 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劳:_ 居:_11.翻译下列句子。(4分)(1)孔子云:何陋之有? (2)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12.【乙】段中的“芝兰之室”,后人常用来喻指
39、贤士居所。【甲】段中除“陋室”外也出现了两个“芝兰之室”,是哪两个?(2分) 13.【甲】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与【乙】段“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等涉及的都是交友的话题。你怎样看待他们这种交友方式?(2分) 四陋室铭与爱莲说对比阅读 甲山不在高,有仙别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镉陋室铭
40、160;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运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玢) (1)淡笑有鸿儒 (2)花之隐逸者也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
41、#160;A何陋之有 水陆草木之花 B有仙则名 名之者谁 C濯清涟而不妖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陶后鲜有闻 芳草鲜美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2、0; 4文章的写法是为表情达意服务的。甲、乙两文都采用了
43、60; 的写法,甲文通过为陋室作铭表明自己的抱负和情操,乙文则通过 表达自已的节操,两文都写得较含蓄。5两篇名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请说说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44、160;
45、160; 送东阳马生序集锦 一、(2007年福建省宁德市)(四)阅读文言文,完成1822题。(17分)甲 余幼时即嗜学。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乙 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1)弗之怠( ) (2)负箧曳屣( )(3)四支僵劲不能动( ) (4)溥幼嗜学(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1)录毕,
46、走送之,不敢稍逾约。(2)如是者六七始已。20、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 余 因 得 遍 观 群 书21、比较甲 乙两文,具体说说文中主人公在学习上的共同点。(4分)22、读了甲 乙两文后,你有什么收获。(3分)二、(鄂州市2007) 甲余幼时即嗜学。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乙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注释匡衡:汉朝人。不逮:指隔壁烛光透不过来。逮,及、到。大姓:大户人家。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佣作:做工辛勤劳作。资:借。
47、大学:大学问家。20、解释下面加点的字。(2分)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礼愈至 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21、下列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 门人弟子填其室 B 弗之怠或遇其叱咄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C 邻舍有烛而不逮 D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23、甲、乙两个文段分别写了哪些事例(故事)?(3分)甲文乙文24、甲、乙两个文段中的主人公可谓都取得了成功。请从取得成功的原因的角度谈谈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3分)(三、(2007年临沂市)文言文
48、阅读(共12分)甲余幼时即嗜学。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乙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元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1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2分)1无从致书以观 2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3而以书赴告同学者 4颐既觉2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2分)(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2)以师礼见颢于颖昌,相得甚欢。3甲乙两文有写作内容和表达感情上有什么相同之处?(4分)内容:感情:4
49、甲乙两都 写了天气的寒冷,其写作目的是否相同?为什么?(4分)四、(05安徽省) 阅读下面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回答问题。 17.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3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假: (2)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以: (3)腰白玉之环 腰: 18.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 (1)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9.文中哪些词句说明作者不辞艰辛、求师勤学的原因?(3分) 20对文中画线句子,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或体会。(3分) 五、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或夜昏怠(1),辄以水沃面(2);食不给,啖粥而读。既
50、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3),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注释1、昏怠:昏沉困倦。2、辄:就。沃:浇。这里是“洗”的意思。3、食不重肉:不多吃肉。 22、解释加点的词。(4分) (1)余幼时即嗜学( ) (2)录毕,走送之( ) (3)益慕圣贤之道( ) (4)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 23、下边加点词用法或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B、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C、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肉食者谋之 24、翻译句子(6
51、分) (1)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2)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5、甲、乙语段中的人物幼年时人生经历有哪两个主要共同点?(2分) 26、甲段中写人物读书刻苦的语句是:(2分) 27、甲文中“人多以书假余”的原因是: 乙文中范仲淹“被谗受贬”的原因是:(都用文中的句子回答)(4分)六、(2008年怀化市)阅读文言文答题。(甲)余幼时即嗜学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
52、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注: 昏怠:昏沉困倦。 辄:就。 沃:浇。文中有“洗”之意。 重:兼有两种(事物)。16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的词语。(4 分)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假: 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谪: 录毕,走送之 走: 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妻子: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乙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2 分)答: 18甲乙语段中的人物幼年时人生经历有哪两个主要共同点?( 2 分)答:七、(2008年泉港区),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余幼时即嗜学。盖余之勤且艰若此。”5、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2分)A、无从致书以观 言行一致 B、益慕圣贤之道 益多弊少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患得患失 D、未尝稍降辞色 婉言辞谢6、下面句子中的“以”的用法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幼儿园教师德育工作计划
- 2025年检验工作计划书(5篇)
- 受助学生感恩的演讲稿范文(30篇)
- 顶岗毕业实习报告(3篇)
- 电梯工程施工合同
- 新工商联工作计划
- 2024-2026年中国二代光纤市场全面调研及行业投资潜力预测报告
- 中国还原棕G2RN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农村土地种植行业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广东茂名市电白区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化学开学摸底考试(含答案)
- 天然气脱硫完整版本
- 2025年中国电子烟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 货物学基础 课件 项目一 任务一 货物的基本概念
- 无人机法律法规与安全飞行 第2版空域管理
- 我的小学生活
- 团会:纪念一二九运动
- 《商务沟通-策略、方法与案例》课件 第三章 书面沟通
- 2024具身大模型关键技术与应用报告-哈尔滨工业大学
- 提高瓦屋面太阳能板安装一次验收合格率
- 2024上海市房屋租赁合同范本下载
- 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六安市独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