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农村宅基地籍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1工程概况现XXXXXXXX需进行农村宅基地确权工作,我单位受丽江市古城区国土局委托,负 责该项目地籍控制测量技术设计。XXXXX位于丽江市正南方向,素有“XXX大门”之称,地处东经XXX XX xx,北 伟XX XX XX。乡政府驻地为XX村委会XX自然村,海拔XX米,离城区XX公里,东 临XX江与XX县XX乡隔江相望,与XXX接壤,南与XXX镇毗邻,西与XX县XX乡、黄 山镇相接,北与XXX乡、XXX乡相连。是一块盆地,俗称 XXXXXX总面积XXX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 XXX亩,森林面积XX亩。辖XX XX、XX XX XX XX XX XX XX XX十
2、个村,XX个村民小组,有 XXX户,18887人,民族有汉 族、彝族等。通XX至XX的公路顺着XXX穿过,已实现村村通水泥公路,坝区公路 96澈现了道 路卫生化,山区组组通公路,以群众投工投劳为主,政府扶持为辅的方针,加强道路、 水利、教育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从而不断增强了该乡的发展后劲。2地籍控制网布设依据与原则2.1布设依据2.2布设原则(1) 地籍控制点是进行地籍测量和测绘地籍图的依据。平面控制测量按其测区范 围、精度要求及用途的不同,可分为国家控制测量、工程控制测量和地籍控制测量;(2) 地籍控制测量必须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由高级到低级分级布网、逐级控制” 的原则;(3) 地籍控制测
3、量分为地籍基本控制测量和地籍图根控制测量两种;(4) 基本控制测量分为一、二、三、四等和一、二级,可采用三角网(锁)、测 边网、导线网和GPS相对定位测量网进行施测;(5) 精度高的网点可作为精度低的控制网起算点;(6)在等级地籍基本控制测量的基础上,地籍图根控制测量主要采用相应级别的 三角网、测边网、边角网、导线网和 GPS相对定位测量网施测,施测的地籍图根控制网 点分为一、二级。2.3已有控制资料(1)1: 10000正射影像图;(2)GPS点之记;(2)三等GPS空制点,见表2-1。表2-1已有控制点坐标点名XYH等级P039XXXXXXX.533XXXXXX.626XXXX.6244三
4、等P054XXXXXXX.622XXXXXX.781XXXX.4762三等3地籍测量技术指标3.1 一般规定(1) 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调查的比例尺为 1 : 2000,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1: 1000 或1: 500比例尺;(2)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的平面坐标系统为“1980西安坐标系”;(3)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调查采用“ 1980西安坐标系”或与之有联系的独立坐标 系;(4)高程系统采用“ 1985国家高程基准”;(5)镇政府所在地应布设不低于一级 GPS或 I级导线精度的地籍平面控制网。(6)地籍平面图根控制可采用动态(RTK或网络RTK全球定位系统或导线测量方 法测定。(7)控制网要
5、满足地籍图测量、界址点测量、地籍变更测量等后续一系列工作,且永久性保存。3.2地籍测量精度指标地籍图精度指标地籍图、正射影像图或地形图的精度,图上地物点相对于最近控制点的平面位置中 误差,平地、丘陵地不超过图上土 0.6mm山地不超过图上土 0.8mm高山地不超过图上土 1.0mm界址点精度指标界址点的精度分三级,等级的选用应根据土地价值、开发利用程度和规划的长远需要而定。各级界址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误差和间距超过 50m的相邻界址点间的问 距误差不超过表1的规定;间距未超过50m的界址点间的间距误差限差不应超过(3-1) 式计算结果。D(mi 0.02mi D)(3-1)式中:mi 一
6、一相应等级界址点规定的点位中误差;D一一相邻界址点间的距离;D一一界址点坐标计算的边长与实量边长较差的限差。表3-1界址点等级精度指标界址点的等级界址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点位误差和相邻界址点间的间距误差限制限差(m)中误差(m)-一-0.100.05-二二0.200.10三0.300.15表3-2城镇地籍调查规程中对界址点精度的规定级别界址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cm)相邻界址点间的允许误差(cm)适用范围中误差允许误差-一-5 10 10地价高的地区,城镇街坊外围界址点街坊内明显的界址点-二二 7.5 15 15地价较高的地区,城镇街坊内部隐蔽的界址点及村庄内部界点三 10 20 20
7、地价一般的地区表3-3平坝及丘陵地区的农村建设用地界址点和界址边的精度要求类别界址点点位精度(图上 mm界址边测量精度(m中误差允许误差中误差允许误差同一宗地内 0.60 1.20 0.10 0.151不同宗地之间 1.00 2.00表3-4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界址点精度级别界址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m)相邻界址点之间的允许误差(m中误差允许误差-一- 1.00 2.00 2.00-二二 4.00 8.00 8.004XXX地籍控制网布设4.1 一般规定地籍平面控制网分为地籍等级控制网和地籍图根控制网。各等级控制网的布设应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分级布网”的原则。(1)地籍平面等级控制网
8、主要采用静态全球定位系统定位方法或光电导线测量方 法建立。(2)镇政府所在地应布设不低于一级 GPS或 I级导线精度的地籍平面控制网。(3)地籍平面图根控制可采用动态(RTK或网络RTK全球定位系统或导线测量方 法测定。(4)利用JXCOR技术进行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地籍测量时,在一个县 级行政区域范围内应采用同一转换参数。4.2.首级控制网等级选择及精度指标控制网等级选择根据XXX省地籍测量实施细则和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工程测量规范等 一系列规范要求,结合XXXXXXXX的实际情况和古城区国土局的相关要求,为了满足地 籍测量的相关需要,根据地籍测量相关精度要求,确定布设XX
9、X首级地籍控制网等级为GPS四等,采用已有三等GPS空制点提供的高程数据作为本次高程基准起算数据,不但 能满足地籍图根控制测量和各等级界址点测量、地籍图测量的精度要求,还能满足今后地形测量等其他方面的精度要求,达到一测多用的目的,因此,选择四等GPS乍为XXX地籍测量的首级控制。控制相关参数采用西安80坐标系相关指标及 WGS-8椭球参数,根据测区实际情况, 为了使投影变形最小,采用任意带,即选择 XXX经线作为投影带的中央子午线,投影 面选择测区平均高程面,其值为 XXX测区内P039 P054号点为国家三等GPS点,作为 本次GPS网起算数据,其余11个点为设计待定的测图首级控制点。四等G
10、PSK制测量精度指标表4-1四等GPS相对定位测量技术规定等级平均边长D/kmGPS接收机性能测量量接受机标称精度优于同步观测接受数量四等2双频(或单频)载波相位-610mm+S1062注:GPS网相邻点间平均距离应符合上表要求。相邻点最小距离可为平均距离的1/31/2 ;最大距离不超过平均距离的2倍。表4-2四等GPS相对定位测量技术规定等级卫星高度角()有效观测卫星总数时段中任一卫星有效观测时间min观测时段数观测时段长度min数据采样间隔s点位几何图形强度因子PDOP四等 15452 1015602接收设备检验新购置的GPS接收机应按规定进行全面检验后使用,GPSS收机全面检验包括: 般
11、检视、通电检验、试测检验(1)一般检视应符合下列规定:A. GPS接收机及天线的外观应良好,型号应正确;B. 各种部件及其附件应匹配、齐全和完好;C. 需紧固的部件应不得松动和脱落;D. 设备使用手册和后处理软件操作手册及磁(光)盘应齐全。(2)通电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A. 有关信号灯工作应正常;B. 按键和显示系统工作应正常;C. 利用自测试命令进行测试;D. 检验接收机锁定卫星时间的快慢,接收信号强弱及信号失锁情况。(3)试验检验前,还应检验:A. 天线或基座圆水准器和光学对中器是正确;B. 天线高量尺是否完好,尺长精度是否正确;C. 数据传录设备及软件是否齐全,数据传输性能是否完好;D.
12、 通过实例计算,测试和评估数据后处理软件。5.1.4 GPS 观测5.141基本技术规定(1)各级GPS测量基本技术规定应符合表3-5至表3-9的要求。(2)各级GPS网相邻点间平均距离应符合上表要求。相邻点最小距离可为平均距 离的1/31/2 ;最大距离不超过平均距离的 2倍。(3)GPS静态定位测量时,观测数据文件名中应包含测站名或测站号、观测单元、 测站类型(是参考站还是流动站)、日期、时段号等信息,外业观测时必须详细填写清楚 外业观测手簿(详见附录四)。(4)为求定GPS点在某一参考坐标系中坐标,应与该参考坐标系中的原有控制点 联测,联测的总点数不得少于3点。观测作业的要求(1)观测组
13、必须严格遵守调度命令,按规定的时间进行作业;(2)经检查接收机电源电缆和天线等各项连接无误,方可开机;(3)开机后经检验有关指示灯与仪表显示正常后,方可进行自测试并输入测站、 观测单元和时段等控制信息;(4) 每时段观测前后应各量取天线高一次,两次量高之差不应大于3mm取平均值 作为最后天线高;(5)观测员要细心操作,观测期间防止接收设备震动,更不得移动,要防止人员 和其他物体碰动天线或阻碍信号;(6)观测时,不得在天线附近50m以内使用电台,10m以内使用对讲机;(7)时段观测过程中不允许进行以下操作:A. 接收机关闭又重新启动;B. 进行自测试;C. 改变卫星仰角限;D. 改变数据采样间隔
14、;E. 改变天线位置;F. 按动关闭文件和删除文件等功能键。数据处理基线向量解算(1)软件及要求四等GPS网基线解算可采用随接收机配备的商用软件,新启用的软件需经有关部门 的试验鉴定并经业务部门批准方可使用。(2)准备工作基线解算前,应按规范、技术设计和 CH1002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及时对外业全 部资料全面检查和验收。当采用不同类型接收机时,应将观测数据转换成同一格式。解算方案(1)根据外业施测的精度要求和实际情况、软件的功能和精度,可采用多基线解 或单基线解算;(2)每个同步观测图形只能选定一个起算点基线向量解算基本要求GPS网基线基线处理时,可采用广播星历。各级GPS观测值均应加入对流
15、层延迟修正,对流层延迟修正模型中的气象元素可采 用标准气象元素。基线解算,按同步观测时段为单位进行。按多基线解时,每个时段须提供一组独立 基线向量及其完全的方差一协方差阵;按单基线解算时,须提供每条基线分量及其方差 协方差阵。E级GPS网,根据基线长度允许采用不同的数据处理模型。但是15km内的基线,须采用双差固定解。15k m以上的基线允许在双差固定解和双差浮点解中选择最优结果。 外业数据质量的检核同一时段观测值的数据剔除率,其值宜小于10%。各等级GPS网相邻点间弦长精度按下面公式计算:.a2 (bd)2式中:网中相邻点间的距离中误差(mm;a固定误差(伽);b比例误差系数(1xi0-6p
16、pn); d相邻点间的距离(Km。各独立环的坐标分量闭合差和全长闭合差应符合下式的规定:Wx 3nWy 3 nWz 3 nW 33n式中:W环闭合,W . WWWzn独立环中的边数复测基线的长度较差,不宜超过下式的规定:ds 225.2图根控制测量测量方法及技术要求(1)可采用GPS-RTK含网络RTK全球定位系统定位方法、快速静态全球定位系 统定位方法或导线测量方法建立地籍图根控制网点。(2) 当采用快速静态全球定位系统定位方法时,其观测、计算及技术指标按照城 市测量规范(CJJ/T8-2011 )规定的要求执行。(3)采用GPS-RT(含网络RTK方法布设图根点时。应保证每一个图根点至少与
17、一个相邻图根点通视。且相邻两点之间的边长不小于100m(4)为保证GPS-RTK(含网络RTK测量精度,应进行检核。其检核方法有:A. 每个图根点均应有两次独立的观测结果,两次测量结果的平面坐标较差不得大 于土 3cm高程的较差不得大于土 5cm在限差内取平均值作为图根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B. 测绘地籍图和测量界址点坐标时,采用全站仪对相邻图根点边长进行检查,其 检测边长的水平距离的相对误差不大于1/3000 o(5)当信号无法满足精度要求时,可在开阔的地方布点,然后采用全站仪引测或 者布设图根导线点。5.2.2 RTK图根控制测量(1) RTKM量卫星的状态应符合表5-2规定:表5-2 RT
18、K测量卫星状态的基本要求观测窗口状态截止高度角15以上的卫星个数PDOP直良好V 4可用54 且 6(2) RTKffl根点测量,地心坐标系与地方坐标系的转换关系可按下列方法获得:A. 在获取测区坐标系统转换参数时,可以直接利用已知的参数;B. 在没有已知转换参数时,可以自行求解;C.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与参心坐标系(如 1954年北京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或地方立坐标系)转换参数的求解,应采用不少于3点的高等级起算点两套坐标系成果, 所选起算点应分布均匀,且能控制整个测区;D. 转换时应根据测区范围及具体情况,对起算点进行可靠性检验,采用合理的数学模型,进行多种点组合方式分别计算和优
19、选;E. RTK控制点测量转换参数的求解,也可采用现场点校正的方法进行。(3)RTKffl根点高程的测定,通过流动站测得大地高减去流动站的高程异常获得。(4)RTKffl根控制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表5-3 RTK图根控制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点位中误差(图上 mm高程中误差与基准站的距离(km)观测次数起算点等级图根点 0.1 1/10等高距2平面三级以上高程等外以上注1:点位中误差指控制点相对于起算点的误差。注2:采用网络RTK测量可不受流动站到基准站间距离的限制,但宜在网络覆盖的有效服务范围内。(5)RTKffl根点测量平面坐标转换残差不应大于图上土 0.07mm RTK图根点测量高 程拟合残差应不大于1/12基本等高距。(6)RTKffl根点测量平面测量两次点位较差不应大于图上0.1mm高程测量两次测量高程较差不应大于1/10基本等高距,各次结果取中数作为最后成果。6主要工作量表6-1 XXXGPS地籍控制测量主要工程清单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仪器设备及工具1.1GPS-RTK套3中海达 V8,水平3+10ppm 垂直5+10ppm1.2锄头把11.3铲把11.4铁勺把11.5水桶只11.6车辆22土建2.1新埋设点个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视设备智能云计算平台考核试卷
- 核辐射测量在核设施辐射防护系统设计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电子出版物市场渠道拓展考核试卷
- 检验医学在感染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液压系统的故障诊断专家系统考核试卷
- 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考核试卷
- 2025广告设计委托合同协议
- 2025建筑材料采购协议合同范本
- 2025年份第一季度跨境会展服务委托借款应收账款质押协议
- 《宝马品牌规划与发展》课件
- 外科学进展与发展史
- 【工业送料六轴机械手结构设计9400字(论文)】
- SH/T 3533-2024 石油化工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正式版)
- 智研咨询发布《2024年中国新中式服装行业市场规模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如何合理控制销售费用
- 加利福尼亚批判性思维技能测试后测试卷班附有答案
- 机电深化设计BIM应用工作流程
- 华南农业大学招生宣传
-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2023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数学试题【含答案】
- 建筑概论(第二版)课件
- 版国际《压力性损伤的预防与治疗:临床实践指南》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