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正镶白旗一卜数多金属矿普查地质报告_第1页
内蒙古自治区正镶白旗一卜数多金属矿普查地质报告_第2页
内蒙古自治区正镶白旗一卜数多金属矿普查地质报告_第3页
内蒙古自治区正镶白旗一卜数多金属矿普查地质报告_第4页
内蒙古自治区正镶白旗一卜数多金属矿普查地质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内蒙古自治区正镶白旗一卜数多金属矿普 查 地 质 报 告 内蒙古自治区正镶白旗一卜数多金属矿普查地质报告编写单位: 审 核 人: 总工程师: 队 长: 提交单位: 提交时间: 正文目录第一章 概 论2第一节 目的任务2第二节 勘查区位置、矿权设置及交通2一、勘查区位置2二、矿权设置2三、交通条件3第三节 自然地理及经济概况3一、自然地理3二、经济概况4第四节 以往地质工作5一、以往区域地质工作5二、以往矿产地质工作5第五节 本次工作概况6第二章 区域地质、矿产特征7第一节 区域地质特征7一、地层7二、构造8三、岩浆岩9第二节 区域矿产特征及找矿标志10一、区域多金属矿产及赋存特征10二、找矿

2、标志11第三章 普查区地质特征12第一节 地 层12一、二迭系下统三面井组(P1s):12二、侏罗系上统张家口组(J3z):13三、第四系(Q4):13第二节 构 造14一、褶皱构造14二、断裂构造14第三节 岩浆岩15一、华力西期花岗岩(r43 ):15二、石英正长岩(o):15三、燕山期花岗岩(r 52 ):15四、闪长玢岩(dm):16五、脉岩:16第四节 蚀 变16第四章 地质普查工作及质量评述17第一节 地质普查工作方法17第二节 质量评述17地质填图17二、地质剖面18第五章 结束语18附图:附图目录图号图 名比例尺01内蒙古自治区正镶白旗一卜数多金属矿交通位置图180000002

3、内蒙古自治区正镶白旗一卜数多金属矿区域地质图120000003正镶白旗一卜数多金属矿地质测量实际材料图110000第一章 概 论第一节 目的任务受探矿权人张家口市鑫新经贸有限公司的委托,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一局五一六队在探矿权区开展多金属矿普查工作。本次工作的主要目的及任务:主要是利用地质填图手段按设计目的在探矿权区开展相关工作。通过地质填图,大致查明勘查范围内地层、构造、岩浆岩、矿化蚀变等特征,并大致查明各地质体之间的关系,初步了解勘查区内的成矿地质条件。最终对取得的成果和资料进行综合研究分析,提交内蒙古自治区正镶白旗一卜数多金属矿普查地质报告,为该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提供地质依据。第二节 勘查区

4、位置、矿权设置及交通一、勘查区位置正镶白旗一卜数多金属矿普查区位于锡林郭勒盟境内,隶属内蒙古自冶区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星耀镇管辖。该普查区距锡林浩特市南西210km处(直线距离)。地理位置:东经114°5330-114°5800,北纬42°0600-42°0900。正镶白旗一卜数多金属普查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小南沟矿区南侧。二、矿权设置探矿权证编号:探矿权人:张家口市鑫新经贸有限公司勘查项目名称:内蒙古自治区正镶白旗一卜数多金属矿普查有效期限:2009年1月15日至2012年1月15日矿权区面积34.39km2,拐点坐标见表1。探矿权区拐点

5、坐标一览表 表1拐点编号大地坐标平面直角坐标东 经北 纬XY1114°533042°09004670530203257302114°580042°09004670385203319253114°580042°06004664827203318954114°533042°0600466497620325590三、交通条件勘查区距正镶白旗政府所在地24千米,距集通铁路白旗车站15千米,呼海大通道(呼和浩特海拉尔)从测区北侧通过,距离9.0千米,有简易公路可直达矿区,交通较便利。见交通位置图(图1)第三节 自然地理及经济

6、概况一、自然地理正镶白旗一卜数多金属普查区地处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南部,区内地势较高,海拨高度一般在13001486m之间,地形切割不明显,相对高差一般小于200m,属低山丘陵地貌。区内水系不发育,为内陆间歇河,流量随季节变化较大。该区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草原气候,多风少雨,气候干燥,昼夜图1 内蒙古自治区正镶白旗一卜数多金属矿普查区交通位置图温差大。年平均气温0.72.9,最高气温达39,最低气温达-40。年平均降水量267.4285mm,多集中于7至8月份,无霜期短,封冻期为每年10月至翌年4月。区内无常年性河流。二、经济概况普查区经济以牧业为主,农业为辅,地方工业不发达,经济较落后。近几年

7、随着基础建设加快和草原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经济条件有所改善。普查区地处干旱高原地带,水资源匮乏,区内只有几条沟谷是季节性河流,可做饮用和少量工业用水水源。测区电力充裕,劳动力缺乏。第四节 以往地质工作一、以往区域地质工作1958年至1959年,河北省地质测量队在本区进行了1:100万区域地质测量工作。1962年与1967年,地质部航空物探队及冶金部航空物探队在本区分别进行了1:5万航磁测量和放射性测量。1972年,内蒙古自治区地质局区域地质测量队完成了正镶白旗幅1:20万区域地质测量工作。1987年,内蒙古自治区地质局第一物探队在区内进行了1:5万化探分散流测量。区内以往总体地质工作程度较低。二

8、、以往矿产地质工作1967年,华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516队在正镶白旗开展了铁铜矿点踏查工作,发现了都北铅锌多金属矿,共圈出17条矿化蚀变带。19681969年,冶金514队在正镶白旗额里图铁矿进行普查工作,并提交了普查报告,提交D级矿石量317万吨。19961997年,内蒙古自治区地质局九勘院对小南沟矿区进行了普查工作,编写了普查地质报告。I-1、I-2号矿体估算D+E级铜金属量4121.27吨,铅金属量6317.82吨,锌金属量15570.61吨。19992000年,冶金516队对小南沟矿区I-1、号矿体进行普查工作,编写了普查地质报告。I-1号矿体求得D级Pb+Zn金属量960.97吨,铜

9、金属量206.17吨。2005年,中国冶勘总局第一地质勘查院自筹资金在内蒙古自治区正镶白旗小南沟铜锌多金属矿区开展地质工作,实施的主要勘查手段为填制地形质草图、地质剖面测量、物探电法测量和钻探工程,通过该次工作对矿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取得了多方面的地质成果。第五节 本次工作概况我队于合同签订后立即成立了项目部,根据本次开展工作目的任务,随即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对该区域内前人取得的成果资料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收集,并进行了综合分析和研究。开展野外工作后,首先对毗邻的小南沟铜锌多金属矿进行了实地踏勘和激电中梯剖面测量。通过上述工作对本区地层、构造、岩浆岩、矿体成因、控制因素及与成矿相关的蚀变及地球物理特

10、征等有了初步的了解。2009年5月30日,项目部人员进驻普查区开始野外工作,野外工作于2009年8月10日结束,历时73天。本次工作完成主要工作量见下表(表2):本次工作完成主要工作量一览表 表2项 目单位工作量备 注一、测量控制点测量点10手持GPS二、地质测量地质测量Km2351:10000地质剖面测量Km10.721:2000 测绳 手持GPS三、其它薄片件12基本分析件3Au .Ag .Cu .Pb. Zn第二章 区域地质、矿产特征第一节 区域地质特征普查区处于内蒙古背斜与蒙古地槽的过渡带,即内蒙华力西晚期褶皱带的中段南缘、多伦复背斜的西段、康保赤峰深断裂的北侧。区内构造运动强烈,岩浆

11、侵入频繁,褶皱和断裂构造发育,为区内矿液的形成、运移、富集、沉淀成矿提供了有利条件。一、地层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太古界二道洼群、古生界二迭系三面井组、中生界侏罗系张家口组和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1、太古界二道洼群(Ar2er):主要分布于区域的西南康保赤峰深断裂的南侧,另外在万寿滩南部也有零星分布,为一套深灰色灰绿色中深度变质岩,中间发育有大理岩透镜体。其主要岩性为混合岩化斜长角闪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角闪岩及大理岩等。2、古生界二迭系三面井组(p1s):主要分布于区域的郝家营子大骆驼山孟家营子一线的北部,另外在康保一带也有零星分布。为本区赋矿的有利部位。按岩性可分为两个岩性段:(1)第一岩性

12、段为硬砂岩段(p1s1):由不等粒硬砂岩、含砾砂岩夹灰岩透镜体组成;(2)第二岩性段为安山岩段(p1s2):岩性为安山岩、安山质凝灰岩、安山质火山角砾岩夹砂岩。3、中生界侏罗系张家口组(J3z):分布于区域的东部及北部,分布面积较广。按岩性可分为两个岩性段:(1)凝灰岩段(J3z1):岩性为流纹质岩屑晶屑凝灰岩、安山质岩屑晶屑凝灰岩及流纹岩;(2)流纹岩段(J3z2):岩性为流纹岩、石英粗面岩,不整合于二迭系三面井组地层之上。4、新生界1)第三系(N2):分布广泛,主要为红色紫红色粘土及灰绿色、黄褐色的细砂土。2)第四系(Q4):分布于洼地及坡地,主要由腐植土、风成砂、冲洪积砂砾石等组成。二、

13、构造由于该区处于内蒙古背斜与蒙古地槽的交界处,康保赤峰深断裂北侧,故区内构造作用强烈,褶皱和断裂均较发育。1、褶皱构造区域内褶皱构造发育,主要为华力西晚期紧密褶皱和燕山期舒缓褶皱构造。由于后期岩浆岩侵入的破坏及第三系、第四系的覆盖出露不完整。(1)华力西晚期紧密褶皱构造:主要分布在郝家营子骆驼山孟家营子一线的北部。其规模较大的有:郝家营子红光西农场向斜,其分布在区域的西北角,褶皱大部被第三系紫红色粘土及灰绿、黄褐色细砂覆盖,出露零星。由二迭系三面井组地层组成,呈北东南西向展布,轴长33km,轴向北东40°,轴面直立,两翼地层倾角46°。额里图背斜,分布于区域的东北角,由二迭

14、系三面井组地层组成,轴向北东65°,轴长约24km,轴面直立,两翼地层倾角48° 50°。其余规模较小的褶皱有:哈彦脑包向斜(小南沟铜锌多金属矿位于其向斜的东翼)、星光雀背斜、后地村隐伏向斜等。(2)燕山期舒缓褶皱:主要分布在区域的中部,苏计沟一带规模小,呈舒缓的背斜或向斜,由侏罗系张家口组地层组成,轴向333° 10°,轴长最长者不足6km,最小2.3km,轴向直立,两翼地层倾角25° 30°。2、断裂构造区内断裂构造发育:康保赤峰深断裂在区域的南部,东西横贯全区,为区域内最大断裂构造,控制了区域内的岩浆岩的分布及火山岩活

15、动。与之伴生的有近东西向、北东向、北西向三组断层,其中北西、北东向二组最为发育,有代表性的断层有:阎油坊白围子正断层,长12km,破碎带宽13m,沿破碎带见有硅化、绿泥石化及高岭土化等,伴随有铁、铜、铅矿化。除此之外尚有康保西、哈叭嘎、兴隆断层;北东向规模较大的断层有满德堂东断层,长17km,破碎带宽20m,沿破碎带见有硅化、高岭土化等,伴随有铜矿化,其余规模较小的有:李占地、屯星、郝家营子断裂等。断裂构造对区域内矿液的运移、富集、沉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三、岩浆岩区内岩浆活动强烈,岩浆岩分布广泛,主要为华力西晚期及燕山早期侵入岩,岩石类型简单,以中酸性侵入岩为主,其次发育一些脉岩。1、主要侵入

16、岩有:(1)华力西晚期花岗岩(r43 ),主要分布在屯垦、毛不拉沟一带。岩性为黑云斜长花岗岩和黑云二长花岗岩等,呈岩枝状产出。(2)燕山早期白旗石英斑岩体( 52 ),分布于区域的北部,呈岩基状产出。由石英斑岩( 52 (2) )和钾长石英斑岩( 52 (3) )组成。燕山早期斜长花岗岩(r 52 (2))和黑云母花岗岩(r 52 (3)),呈岩株状产出。2、脉岩:区内脉岩较发育,属华力西晚期及燕山早期,岩脉长度由数十米到1000余米不等,走向有北东向、北西向及近东西向,与断层走向基本一致。岩性有石英斑岩、花岗斑岩、伟晶岩、闪长玢岩、石英正长斑岩及辉绿岩等。第二节 区域矿产特征及找矿标志一、区

17、域多金属矿产及赋存特征区域内矿产较丰富,金属矿产有:铁、铜、铅、锌等;非金属矿产有萤石、水晶、白云母、石灰石等。距普查区最近的小南沟铜锌多金属矿,矿体受北东、北西向两组断层控制,倾向北西、北东,倾角较陡,一般50°。矿体呈扁豆体状产出,沿走向及倾向有分支复合、膨涨缩小、尖灭再现等现象。围岩主要为古生界二迭系三面井组凝灰质含砾粉砂岩、安山质火山角砾岩、安山质凝灰岩及蚀变辉绿岩,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及碳酸盐化等。矿石自然类型为块状、浸染状、细脉浸染状硫化物矿石。 通过前人成果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认为:本区矿体的形状及赋存与区内的地层、岩浆活动及断裂构造密切相关。对区域地

18、层研究结果表明二迭系地层中的成矿元素Ag、Pb、Zn含量较高,其元素的丰度值远大于区域背景埴。同时对区内侵入岩微量元素资料统计表明:华力西晚期花岗岩中Cu含量为0.001%;燕山期岩体:Cu含量0.0010.01%之间;Pb含量一般在0.0010.006%之间,最高达0.04%;Zn含量一般为0.01%±。充分表明二迭系地层是该区Cu、Pb、Zn多金属矿床成矿元素的主要来源之一,而华力西晚期花岗岩及燕山期岩体的侵入,特别是含矿元素的残余岩浆及热液在运移过程中又将围岩中的成矿元素交代萃取,形成富含成矿元素的溶液,这些溶液运移至成矿有利部位岩体的内外接触带、断裂破碎带、岩石的节理、裂隙发

19、育地带等成矿有利部位富集、沉淀,最终形成矿体(矿化体)。大的断层对多金属矿的形成起到了导矿的作用,而其次级断层则起到了容矿作用。二、找矿标志总结该区域的找矿标志,对指导本次普查找矿及后期勘探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对前人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及本次工作取得的成果,初步认为该区的找矿标志如下:1、褐铁矿化、孔雀石化、黄钾铁钒化,为本区寻找多金属矿的直接找矿标志;2、硅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绢云母化的组合蚀变可作为本区的重要找矿标志之一;3、激电中梯测量中高视极化率(s1%),低电阻率(s1000·m),为本区寻找硫化物多金属矿地球物理依据。4、次生晕异常,若伴有地表岩石的硅化、绿泥

20、石化、碳酸岩化、绢云母化组合蚀变地段,可能由多金属隐伏矿体引起。5、断裂破碎带或岩体的接触带中伴有硅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绢云母化地段应特别注意,为寻找多金属矿的重要找矿标志。在断层方向转变、不同方向断层交汇处往往是矿液运移、富集、沉淀的有利部位,该部位可能形成较好矿体,应特别注意(如小五地号矿体)。第三章 普查区地质特征第一节 地 层区内第四系覆盖严重,基岩露头不足测区面积的三分之一,地层简单,仅见有二迭系下统三面井组,侏罗系上统张家口组及第四系。一、二迭系下统三面井组(P1s):零星分布于测区的西北角,面积不足1km2,按岩性组合可分为硬砂岩岩段、安山岩岩段两个岩性段:1、硬砂岩岩段(P

21、1sss):该岩性段分布极为零星,呈捕虏体分布于永合村东部,华力西晚期花岗岩(r43 )中。由不等粒硬砂岩、含砾砂岩组成。砂粒为次棱角次圆状,粒径一般0.250.5mm,少数0.5mm,成份主要为长石、石英及少量岩屑;岩屑成份为:硅质岩、片麻岩、角闪岩等。孔隙式胶结,胶结物为粘土。岩石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硅化明显。2、安山岩岩段(P1sajt):主要分布在永合村东北侧,岩性主要由安山质岩屑晶屑凝灰岩夹薄层安山质火山角砾岩、安山岩、安山玄武岩、硬砂岩夹薄层含生物碎屑的泥质粉晶灰岩组成。与华力西晚期花岗岩呈侵入接触。二、侏罗系上统张家口组(J3z):主要分布于测区的东南角一卜数村的东部一带,呈零星

22、分布,按岩性可分为二种:1、酸性火山岩类(J3z):岩性为流纹质熔结角砾凝灰岩为主夹少量的流纹质凝灰岩、流纹岩及石英粗面岩。流纹质熔结角砾岩主要由火山角砾及凝灰物组成。火山角砾一般225mm,呈棱角、次棱角状含量3035%,成份为岩屑和晶屑。岩屑主要为流纹岩、蚀变岩岩屑等;晶屑成份主要为斜长石、钾长石、石英等。凝灰物由2mm的晶屑、岩屑、塑性玻屑及酸性火山尘组成。塑性玻屑呈蚯蚓状、火焰舌状等,结晶定向现象明显,已脱玻化为霏细状长英质,火山尘亦已脱玻化。岩石具弱土化、绢云母化、绿泥石、绿帘石化。2、安山质火山岩类(J3zait):岩性为安山质岩屑晶屑凝灰岩,安山质岩屑晶屑熔结凝灰岩,夹薄层安山质

23、火山角砾岩、安山岩。岩石主要由火山角砾及凝灰物组成。火山角砾由斜长石、角闪石、云母碎片及酸性火山岩类、安山质火山岩类和蚀变岩岩石碎块组成。含量830%,粒径220mm,呈棱角次棱角状。凝灰物由2mm的斜长石、角闪石、黑云母晶屑及岩屑、玻屑、火山尘组成。火山尘及玻屑均已脱玻。岩石具弱粘土化、绿泥石化。覆盖于华力西期花岗岩(r43 )之上。三、第四系(Q4):测区分布广泛,占普查区总面积的2/3有余,主要为第四系风成砂(Q4col)及沿河床分布的冲洪积砂砾石(Q4al+pl)。第二节 构 造一、褶皱构造区内第四系覆盖严重,基岩出露面积小;且大部被华力西晚期花岗岩侵入,分布零星,褶皱构造难以判定。二

24、、断裂构造区内仅发现4条较小的断裂构造:1、F1:位于德胜村东南的山脊处,呈北东南西向展布,长300余米,破碎带宽约40cm,沿破碎带片理发育,仅见有硅化及高岭土化蚀变,为一压扭性断裂。2、F2:位于一卜数村东侧,呈北东南西向展布,长300余米,为一正断层,产状65°46°,破碎带宽11.2m,沿破碎带有石英脉侵入,石英脉断断续续,宽窄变化较大,最宽24cm,具分枝复合现象。蚀变明显,见碳酸盐化、绢云母化、高岭土化及绿泥石化。石英呈浅灰白色。南西端与F3相交。在破碎带中取基本分析样一件。3、F3:位于F2的左下方,呈北东南西向展布,出露长度300m,两端被第四系覆盖,北东端

25、与F2相交并被第四系覆盖。破碎带宽约3m,为一正断层,产状:160°41°。沿破碎带有石英脉侵入,石英脉最宽1.2m,有分枝复合现象,石英呈烟灰色,且破碎带中碳酸盐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高岭土化蚀变明显,垂直石英脉及蚀变带各取基本分析样一件。4、F4:位于一卜数村西南侧,长500m,呈北东南西向展布,为一正断层,倾向北西,倾角46°,破碎带宽50cm,见高岭土化及硅化蚀变。第三节 岩浆岩区内岩浆活动频繁,大面积分布为华力西期花岗岩(r43 ),其次为华力西期石英正长岩(o )、燕山期细粒花岗岩(r 52 )和闪长玢岩(dm)。脉岩以闪长玢岩岩脉为主,其次为石英斑

26、岩脉、石英正长岩脉及伟晶岩脉。一、华力西期花岗岩(r43 ):为测区内分布的主要岩石,分布广泛。岩性为黑云斜长花岗岩和黑云二长花岗岩,二者没有明显界线,呈渐变过渡关系,岩体呈岩枝状产出。岩石呈灰白色,中细粒至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岩石主要由它形粒状钾长石,斜长石,二者含量之和为6570%,石英(25%)及少量黑云母(5%)组成,次要矿物为绢云母、粘土、绿泥石等。二、石英正长岩(o):主要分布于永昌的南部,呈岩滴状产出。岩石为砖红色,中细粒、显微文象结构,块状构造。岩石主要由它形粒状钾长石、含量7580%。斜长石,含量1015%;石英含量510%,及少量的黑云母组成,次要矿物为绢云母、粘土、绿泥

27、石。三、燕山期花岗岩(r 52 ):呈零星分布,侵入于华力西期花岗岩中,部分呈脉状产出,岩石为浅肉红色,细粒结构,块状构造。岩石主要由它形半自形钾长石,含量55%;斜长石,含量1520%;它形粒状石英,含量25%,及少量黑云母组成。岩石较新鲜,蚀变不明显。四、闪长玢岩(dm):岩石分布于永昌的南部,石英正长岩的西南侧,呈小岩滴状侵入于侏罗系张家口组流纹质火山碎屑岩中。岩石为似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成份主要为:斜长石、角闪石、自形半自形晶,大小一般0.41.6mm,含量1015%,基质成份主要为:斜长石、角闪石及少量黑云母,自形半自形,大小一般0.010.2mm,含量8590%。次生矿物为:绢云母、粘土、绿泥石。五、脉岩:脉岩以闪长玢岩岩脉为主,其次为石英斑岩、石英正长斑岩及花岗伟晶岩脉,展布方向以北东向为主,北西向次之,少数为近东西向。第四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