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双向表_第1页
七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双向表_第2页
七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双向表_第3页
七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双向表_第4页
七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双向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九年义务教育语文学科七年级第一册教学目标分解、教学设计建议、教学效果检测第四课 伤仲永(3课时)教学目标双向表学习水平学习内容识记(A)理解(B)分析(C)综合(D)评鉴(E)应用(F)%词汇是,或,称,隶,环,书,乞,泯,焉,意40%语法奇,宾客,异,利(以动用法)扳(通假字)20%修辞对比5%结构时间为线索主题天才与勤奋和环境的关系15%描写语言描写10%动作描写10%文学知识记叙文(记叙文六要素)王安石5%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5%其他课外延伸15%100%说明:1“学习内容”一栏右边的内容要根据不同课文填写,此表中仅是举例。2“学习水平”一栏中六个层次仅作参考,可依据各地区课程标准作出调

2、整。二、第四课 伤仲永(3课时)教学设计建议 一、关于教材分析与处理:(一)文言文教学要求1中学课标要求中学生对于课外文言文理解的基础上教案的设计难易有一定的区分度。2由于学生在小学阶段没有接触过文言文,六年级基础有限,所以在设计中应该重基础。3让学生学习文言文更重要的是应用,通过课内反映在课外。(二)教材内容分析 伤仲永是一篇随笔(散文的一种),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采用了见闻录的方式,用“闻”、“见”、“问”三个片断,依次写了方仲永从5岁到20岁之间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在这部分中,作者详写第一个片断,铺陈方仲永才能初露时期的情形,点明他才能衰退的原因;极简略地写后两个片断,点出他的才能

3、衰退以致“泯然众人矣”。第二部分是议论,作者借事说理,阐明了人的天资与后天学习的关系,强调后天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作者认为人的才能有赖于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即使是天赋很高的人,如果不加以教育和培养,也会变成平庸无能的人。作者采用了寓理于事、欲抑先扬、对比鲜明的写作方法,语言精炼、说理深刻、启人心扉。(三)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弄清方仲永变化的过程,弄清方仲永的才能衰退的原因。、组织学生讨论现在社会上存在的类似仲永的现象,让学生深刻领会后天学习非常重要这个道理、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引导学生灵活适应论语中的有关知识。二、关于教学设计的建议(一)学情分析 初中一年级下学期,学生有了一定

4、的文言知识的积累,初步具备了自学浅显文言文的能力。同学们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积极的思维、丰富的活动感知文情、理解文理,从而完成对本课的学习。(二)教学建议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强调:“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可以说,语文新课程标准降低了学习文言文的要求,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仍然很吃力,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以为可能是方法上欠妥,下面我就伤仲永为例,提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第一,要有相关的历史知识。常言说,文史不分家。每个人都是生活在一个时代里的,这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必定会对他产生影响。所以,我们只有了解了这个人所处的时代,才能了解他的作品的内涵。比如王安石,在嘉佑

5、三年(1058年)上宋仁宗赵祯的万言书中,要求对宋初以来的法度进行全盘改革,深得宋神宗赏识。王安石变法的目的在于富国强兵,借以扭转北宋积贫积弱的局势,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在这次改革中,王安石把发展生产作为当务之急而摆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上。可惜变法触犯了保守派的利益,最后无果而终! 了解了这段历史,我们在理解伤仲永时就容易的多了。 第二,把握课本,扎实文言文基础。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本中所出现的知识点:字音,包括多音字和异读字。如:横:hng ;说:shu;谒y;扳pn(通假字)等词义,包括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如:世隶耕:属于;即书诗四句:写;称前时之闻:相符。词语活用:邑

6、人奇之:以为异;父利其然也:以为利等等这些都是文言文的考试重点所在,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长此以往相信你一定会有收获的。第三,学会以“今人之心,度古人之腹”。我们生活在当今社会,面对灾难,会团结一心,众志成城;面对丑恶,会抨击、鞭挞;我们会同心抵御外辱。其实这种思想感情是一脉相承的。面对外辱,文天祥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面对百姓的困苦,杜甫写下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所以我们在学习古文时,应善于把古人和今人的情感放在一起对比联想,从而揣摩古人的思想,准确的理解文言文所反映的实质。本文中题目其实已经表达了作者的心思:伤仲永,“伤”伤作什么解?作

7、者伤在何处?为什么伤?一 “伤”字就是文章的题眼。通过这个字体味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真真意图,揣度古人的“腹”。更好的理解文章。第四:语感的积累。英语成绩比较好的同学可能有这样的经历,在考试的过程的遇到一个平时没有训练到的题目,但他们也能轻松做出来。考完后问他们是怎么做对这道题的,他们或许一脸的茫然:“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感觉就是这个!”这个“感觉”太重要,英语称他为“语感”!其实文言文一样的要有语感。这个语感又是怎样形成的呢?陆游不是说过嘛: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功夫在平时,只要我们把初中阶段要求我们掌握的文言文能朗读成颂。何愁语感不成!伤仲永教案(举例)教学重点 1、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翻译课文

8、。 2、认识到后天教育的重要性。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解决生字词。教学内容伤仲永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写的一篇议论文。作者先讲述了方仲永由一个神童变化成一个普通人的经历,然后由此引发议论,表达了对这位神童的惋惜之情。教学本文,除让学生熟练地翻译课文外,还要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方仲永变化的原因,并从中汲取教训。一、导入新课讲述一些被人认为笨或不聪明的人经过不懈努力而终于取得成就的故事导人新课。(也可让学生讲述)二、整体感知1、明确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第一遍,教师范读或放录音,学生在昕的过程中:a.划出生字词,b.注意句子的停顿,并用铅笔在课文中作出标记。第二遍,学生自由诵读,进

9、一步感知课文内容。第三遍,学生齐读。注意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扳(pan)、环渴(ye)、称(chen)、泯(mTn)。(2)疏通文意(3)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将课文翻译成现代白话文,并将不懂之处标出来,然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最后小组代表翻译课文。(其他成员可进行补充)。(4)全班同学讨论交流,解决四人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己学过的文言文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领会课文大意。最后强调本文重点文言词语。a.未尝识书具(曾经)b.即书诗四句(写)c.自是指物作诗立就(此)(完成)d其文理皆:(;)f稍稍宾客其父(当作宾客)g.父利其然也(认为有利可图)h.不能称前时之闻(相当)i

10、.贤于材人远矣(比)j.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被)2、齐读课文,解决以下问题(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3)文章最后一段议论讲了什么道理?(4)学完本文,你有何感想?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后,共同明确:(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仲永生五年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方仲永天资过人,具有作诗才能;第二阶段: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才能衰退,大不如前;第三阶段:又七年泯然众人矣。完全变成了一个平庸之人。(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渴于邑人,不使学。(3)指出方仲永才能衰退是由于受于人者不至也气。强调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4)学

11、生自由谈感想,可以从仲永自身的角度谈,也可以从仲永的父亲的角度谈,还可以联系实际来谈。只要观点是从本文中提炼出来的,中心明确,语言流畅即可。三、小结1、借事说理的方法。本文采用借事说理的方法,以方仲永为实例,说明了后天教育对成长的重要性。文章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叙写了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到泯然众人的变化过程。第二部分由此引发议论,表明了自己的观点。2、语言简洁生动。3、口头说文读伤仲永有感三、第四课 伤仲永(3课时)教学效果检测伤仲永教学评价目标双向表 题型学习水平学习内容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阅读分析题欣赏评价题%AB BCBCCECDEF100%词汇是,或,称,隶,环,书,乞,泯,焉,意30语

12、法奇,宾客,异,利(以动用法)扳(通假字)10修辞对比5结构时间为线索5主题天才与勤奋和环境的关系15描写动作描写2语言描写3文学知识记叙文(记叙文六要素)5王安石5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5其他课外延伸15%255449414810494100说明:1“学习内容”一栏右边的内容要根据不同课文填写,此表中仅是举例。 2“学习水平”一栏要在相关空格内打“”,与教学目标双向表一致。3“题型”一栏中的六种题型仅是举例,可依据各地区考试命题情况作出调整。伤仲永教学效果检测课内检测题一.解释词语:121.世隶耕()2.并自为其名()3.指物作诗立就()4.稍稍宾客其父()5.或以钱币乞之()6.未尝识书具(

13、)7.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二.选择题:1伤仲永的“伤”是“哀伤”之意,表达了作者的惋惜之情。作者“伤”的原因是什么?选择正确的一项 他的父亲贪图钱财,目光短浅,把仲永的天赋当作获取利益的资本。“宾客其父”“以钱币丐之”的庸俗作法。仲永缺乏主见,盲目地按父亲的要求去做。仲永由神童而最终“泯然众人矣”的悲惨结局。2朗读下面句子,停顿不正确的是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3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逮捕、拘押)或以钱币丐之(把他当乞丐)卒之为众人(卒,死亡;为,介词,为了)借旁近与之

14、(代词,他,指方仲永)4下列各句中加粗的字词不属意动用法的一项是 父异焉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父利其然也5下列句子中,对“之”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仲永之通悟(结构助词,的)卒之为众人(语气助词,调节音节,无实义)受之天也(代词,它,指“通悟”)三:判断题1、文章的就事说理,表明了作者的才能观。你认为作者的才能观是怎样的?请在正确的一个答案后的括号里打“”。A、一个人的才能全靠后天学习的,而不是先天就有的。( )B、一个人即使有很高的天赋,如果后天不努力学习,也不会取得成就。( )C、一个人的才能是先天就有的,没有天赋,要想成才是不可能的。( )D、一个人如果先天很好,即使后天不够努力,也可能取

15、得好的成绩。( )2、比较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并自为其名 贤于材人远矣 还自扬州 如此其贤也A、两个“自”字含义相同,两个“贤”字含义也相同。B、两个“自”字含义不同,两个“贤”字含义也不同。C、两个“自”字含义相同,两个“贤”字含义不同。D、两个“自”字含义不同,两个“贤”字含义相同。四、理解题:1、这篇课文一共三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部分。请根据下面的划分,归纳出各部分大意。第一部分(1-2自然段)叙事: 2、这篇文章的叙事部分一气贯通而层次分明,详略有致而结构紧凑,内容集中而意旨鲜明。请认真阅读叙事部分后填空。从“ ”到“ ”详写仲永才智极盛。从“ ”到“ ”略写仲

16、永才智枯竭。从“ ”到“ ”略写仲永才智衰退的原因。3、先按要求摘句填空,然后答题。方仲永五岁作诗能“ ”,而且“ ”;十二三岁时作的诗已经“ ”;二十岁就“ ”。从上面可以看出方仲永的才能是:( )A、天资聪慧B、平庸无奇C、日益衰退D、与日俱增4生这种结果的原因是:( )A、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C、邑人奇之D、不使学5朗读下面的文言短句,选出语气停顿正确的一项。传一乡秀才观之答:( )A、传/一乡秀才/观之B、传一/乡秀才/观之C、传一/乡秀/才观之D、传/一乡秀/才观之余闻之也久答:( )A、余/闻之/也久B、余闻/之也久C、余闻/之也/久D、余闻之也/久7下面对“明

17、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家,在舅舅家里见到了他。B、明道年间,我从父亲那里回家,于是在舅舅家里见到了他。C、明道年间,我随死了的父亲回家,于是在舅舅家里见到了他。D、明道年间,我从死了的父亲那里回家,在舅舅家里见到了他。五翻译下列句子1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译: 。 2父利其然也。 译: 。 3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译: 。4邑人奇之 译: 。5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译: 6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译: 7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译: 8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译: 9书诗四句,并自为提名译: 。六.填空题1伤仲永的作者是 代的王安五。他字 ,号 ,是杰出的 家、 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2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七理解题1.方仲永具有怎样非凡的才能?(用原文回答) 2.是什么原因造成方仲永最后“泯然众人矣”? 3.开头介绍方仲永的身世,意在突出什么? 10最能体现方仲永非凡天资的句子是_。三、能力提升(一)阅读下列文章,完成文后问题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