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位双稳定转台伺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_第1页
方位双稳定转台伺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_第2页
方位双稳定转台伺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_第3页
方位双稳定转台伺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_第4页
方位双稳定转台伺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英寸4U高的标准抽屉,前面板如图3所示。 图1方位双转台伺服系统组成框图-71-电子设计工程2010年第6期 图3转台控制器前面板示意图 图4加固PC-104计算机好的抗振性,适用于环境恶劣的机载设备。经过加固后的PC-104计算机如图4所示。转台控制计算机软件采用Windows NT 操作系统3 ,便于开发,具有高可靠性、安全性等特点。软件模块主要包括实时控制和人机接口两部分。实时控制部分主要包括数据采集、坐标变换、网络及串口通讯、控制保护等;人机接口部分主要包括显示管理、参数管理、故障监测等模块。驱动电路由电机-测速机组、功率放大器、电流环、速度环和EMI 滤波电路组成。主要用于功率放大

2、、电流控制等。驱动电机选用永磁直流力矩电机,功率放大选用线性功率放大器,动态性能好,电磁干扰小、简单、可靠。稳定陀螺选用航空速率陀螺,构成陀螺稳定环,以隔离动载体姿态变化对跟踪的影响。转台控制器的主要工作方式有待机、指向、程序跟踪。3转台双转台是安装于某工程动载体上的机电设备,转台采用高精度齿轮驱动,为控制转台的重量及满足动载体设备的环境要求,选用铝合金材料柔性加工,齿轮及轴采用合金钢,轴承采用高精度圆锥滚子轴承及球轴承4,以便于提高转台刚度和机械性能。4稳定转台引导原理稳定转台引导原理图如图5所示,它利用惯性导航系统(INS 给出动载体所在的地理经度、纬度,动载体姿态参数(动载体相对正北方向

3、的航向角k 、动载体相对水平面的横滚角、动载体相对水平面的俯仰角,再根据上位机的位置指令,通过控制计算机计算两个转台的方位角,进行引导,使转台实时随动5于上位机指令。根据本地控制单元的命令和动载体上的INS 测出的动载体位置经纬度和动载体姿态,可以计算出转台对目标跟踪的机体角度,假设动载体经度为0,纬度为0;目标点经度为A ,纬度为A ;则两点的方位角=tan-1sin (A -0cos Acos 0sin A -sin A cos (A -0(1为大地角度,通过坐标转换成甲板角度=tan -1sin sin cos EL cos (-k +cos cos EL sin (-k -sin co

4、s sin EL(2因为转台只在水平方向作一维转动,所以式(2中转台俯仰角EL 为0°,则简化式(2=tan -1sin sin cos (-k +cos sin (-k cos cos (-k (3若>45°且<135°,为转台1工作,转动角度为:若-90°>225°且<315°,为转台2工作,转动角度为:-270°。转动角度顺时针为正,逆时针为负,其示意图如图6所示。5结束语该项目伺服系统已成功应用,经过环境鉴定试验、可靠性鉴定试验、整机电磁兼容6试验、科研试飞验证,满足各项指标要求,为后续项目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参考文献:1邹伯敏.自动控制理论M.3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2陈永冰,钟斌.惯性导航原理M.北京:国防出版社,2007.3鞠时光.操作系统原理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4张润逵.雷达结构与工艺:上、下册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5王慧.计算机控制系统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