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管理制度_第1页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_第2页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_第3页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_第4页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安全培训教育制度为确保公司的安全生产,提高全员的自我保护和保护他人意识, 在员工中牢 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使员工懂得安全生产的基本知识,掌握安全生产的 操作技能。特制订本制度。1、公司实行三级(公司、车间、班组)安全教育。公司的培训由安全环保部组 织实施,车间的培训由各车间主要负责人组织实施, 班组的培训由各班长组织实 施。2、根据公司制订的年度培训计划,由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制订半年、季度、月培 训计划。各车间根据公司的培训计划,制订相应的培训计划。3、培训要本着“要精、要管用”的原则,应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4、培训的主要内容应以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规范和公司的规章制度为主,

2、车间、班组应以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劳动纪律、岗位职责、工艺流程、 事故案例为主,特种作业人员应以特种设备操作规程、 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知识 为主。5、培训可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如课堂学习、实际演练、技能比赛等。6、培训的学时不得少于72学时。7、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在使用前,必须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新从业人员和转岗人员在上岗前,必须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新从业人员必须经“三级” 安全教育培训后方可上岗。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参加有关部门的培训, 取得特种 作业操作证,做到持证上岗。8、建立培训档案,实行登记存档制度。要建立培训台帐,培训结束后,培训计 划、培训名单、考试等存入档案。2、安全生产

3、事故管理制度为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工作,做好事故的报告、统计、上报和调查处理工作,及时准确掌握安全生产事 故情况,特制订本制度:1、发生任何事故,要保护好现场,由当事人或现场有关人员立即将事故发生的 时间、地点、经过和原因报告车间负责人,由车间负责人上报相关部门和公司负 责人,由公司上报上级安监部门和主管部门。2、事故发生后,要立即组织抢险救援。3、要保护好现场,派专人进行看护,不准随意动用现场的任何物品。4、事故发生后,重伤以下事故由公司负责调查处理。死亡和重大事故由公司上报,由上级安监部门组成调查组进行处理。5、事故的调查处理要按照“四不放过”

4、的原则进行。6、写出事故调查报告。找出原因,分清责任,吸取教训,采取预防措施,对事 故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7、发生事故必须上报,不得隐瞒、虚报、迟报或拖延补报。3、安全生产检查制度一、安全检查的目的为了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抓生产必须抓安 全”的原则,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防止各种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二、检查的主要内容: 生产现场作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 生产设备、装置、设施的不安全状况; 原材料、半成品、产品,特别是危险品的不安全状态; 作业环境中不利于安全的各种因素;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和事故隐患的整改落实情况及其他需要检查的项 目和内容。三、安全检查的主要方

5、法: 由岗位人员在操作过程中进行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由车间主任负责对本车间进行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由公司专业技术部门进行专业的安全检查; 由车间领导组织进行月查、季节性检查、节假日检查,对不符和安全标准 的部门下发整改通知书,责令限期整改。四、安全检查的基本要求: 安全检查要深入细致,检查结果要有记录,记录清楚检查的部位及发现的 主要问题等,各部门都要建立专用的安全检查记录本; 对于检查出的问题分成三类予以处理:做到能立即解决的,现场解决;暂 时解决不了的,要做出整改计划限期解决;本部门无力解决的,及时上报公司,由 公司安全领导组委派人员解决。 各部门对于检查提出整改意见,要

6、在预定期限内进行跟踪复查,并记入检 查记录。对于暂时无法解决整改的问题,所在车间要采取应急措施以确保安全。对 于突出问题,不尽快整改就可能发生事故的重大隐患,要下达整改通知书,限期整 改。 参加安全检查人员,除专兼职的安全、消防、环保人员外,各车间主任、部门 主管人员必须参加,公司经理每年至少参加二次全公司的安全检查。4、安全作业管理制度为了有效控制违章操作,保证职工的身心健康,加强作业安全性,特制订本制度:1、在进行动火作业、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破土作业、临时用电作业、高处作业等危险作业前,采取有效的防护应急措施,严格履行审批手续,取得作业许可证 后方可作业。2、作业结束后,一定要清理好现场,

7、做好巡查工作,确认没有安全隐患后,方 可离开。3、在设备检维修、安装等作业现场要设置警戒区和警示标志。4、在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场所严禁吸烟和明火作业,并设置必要的警示标 志和告知牌。5、在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作业岗位的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志和警示说明,告知 产生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及应急救治措施等。6、在进行动火作业、受限空间作业、临时用电作业、高处作业等直接作业环节 时,作业人员必须穿好防护用品,配备监护人员,以防止各种事故的发生。7、各种作业场所要合理规划,危险区要设有警示标志,严禁随便穿越危险区。8、各种要害部门(如:配电房、危险品库等),非本岗位人员未经批准严禁入内。9、对公司承包的

8、工程,要对承包商进行资格审查,建立合格承包商名录和档案, 并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工作进行监管。5、安全检查和隐患整改管理制度为保证公司的生产正常运行,维护公司财产安全,保障职工的生命安全,创造一个安全文明的工作环境,特制订安全检查和隐患整改制度。1、公司每月进行一次安全大检查,每季度进行一次综合性检查。2、各部门要根据本部门要根据部门的生产特点安排经常性检查。如日查、周查等。3、各班组要每天进行安全巡查,使班组成员养成时时注意、重视安全的习惯。4、要做好节假日前的例行检查和安全月、安全日的群众性大检查。5、通过安全检查所发现的安全隐患,各部门应及时予以消除。6、对不能当场确定整改的安全隐患,应及

9、时向安全负责人报告,提出整改方案, 安全管理负责人应当确定整改的措施、期限及负责整改的人员。7、对于检查当中发现的重大安全隐患,以及部门不能解决的重大安全隐患,可 采取停产整顿的措施并向安全部报告,在拿出合理的整改方案后进行整改。8、隐患整改完毕,负责整改的部门或者人员应当将整改情况记录报送安全负责 人签字确认后存档备查。6、安全生产会议管理制度1、公司每月召开一次安全生产例会,总结、分析前段的安全生产工作,研究安 全生产工作措施,部署下阶段的安全生产工作。止匕外,在召开生产会议布置生产 工作的同时布置安全生产工作。2、出现重大事故或特别情况,公司可随时召开安全生产会议,分析原因,找出 问题,

10、提出今后的工作要求。3、车间每月召开二次安全生产会议,总结每段的安全生产工作,指出存在的问 题,提出下一段的安全生产工作。4、班组要每天召开班前、班后会,及时进行安全工作安排和总结安全生产工作。7、劳动保护用品(用具)发放管理制度1、劳动保护用品(用具)必须购买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产品,使其确实能起到 保护劳动者安全、健康的作用。2、仓库保管人员对劳动保护用品(用具)应分类存放,登记造册,妥善保管。做好发放记录。3、劳动保护用品(用具)发放必须按照公司的标准发放,不行自行扩大或降低 标准。4、劳动保护用品(用具)由车间主任统一领取。5、从业人员必须按照正确佩戴劳动保护用品(用具),真正起到保护作

11、用。6、对各类管理人员,凡工作需要,可根据情况发放劳动用品。7、公司安全管理部门要经常检查从业人员的劳动保护用品(用具)的使用佩戴 情况,发现使用不正确的要及时纠正,并给予批评教育;定期对劳动保护用品(用 具)的质量状况进行检测,保证其使用性能良好。8、劳动保护用品(用具)一律按标准发放实物,不得用货币或其他物品替代。8、禁火、禁烟管理制度1、我公司为农药生产企业,整个生产区内禁止吸烟。2、公司周围50米范围内禁放烟花爆竹。3、在防火、防爆区严禁动用电气焊,如因生产需要,经安全部门审批,采取有 效防范措施后,并安排专人进行看护,方可动用 4、三级风以上天气,禁止一切室外动火。5、机动车需进入防

12、火、防爆区的,排气管必须佩戴安全防火罩。6、全公司职工(包括外来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安全防火制度,严禁将火种带入 生产区域,违者将按规定严肃处理。9、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为加强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确保操作者本人和他人的安全,保证生产的正 常运行,特制订本制度:1、对特种作业人员统一集中管理,配备专业管理人员,直接高度管理,并由专 职安全员监督检查,强化管理。2、特种作业人员要责任心强,热爱本职工作,遵章守纪,服从指挥,按技术规 范办事。3、每年特定时间对特种作业人员进行整顿,凡是年龄较大,或者不服从管理违 章蛮干,专业技术较差的,或者造成事故未遂和已形成事故者,及时调整,不得 从事特种作业。4

13、、对所配备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上级有关部门培训合格,持证上岗,并按期 复查,参加再培训。5、要建立特种作业人员档案,建立登记卡,实行一人一卡。6、严禁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或酒后上岗。7、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定期进行学习,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技术水平。8、上岗后,不得擅离工作岗位,不准闲谈聊天,集中精力,精心操作。9、要坚持上下岗检查制度,及时排除不安全因素,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10、要严格执行验收制度。通过验收,确保合格后的验收手续,并由验收人员交 付使用。11、不违章作业,不违反劳动纪律,由权拒绝违章指挥,确保安全生产。10、消防管理制度1、经常对员工进行防火安全教育,健全义务消防组织,定期开

14、展消防训练,提 高职工对防火安全的认识,增强防火技能。2、完善防火组织机构,搞好安全防范,建立健全防火责任制,划分防火责任区, 定期开展防火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3、严禁在厂区吸烟、使用明火,生产用火必须经安全主管部门审批,在规定地 点并采用有效防火措施后方可动用。4、加强对电源、防雷、防静电设施的管理,定期检修,发现火灾隐患,应及时 报告,进行维修。5、各部门要配备足够消防器材,并经常检查维护,保证其完好有效。6、培训每一位员工掌握灭火器材的性能和只用方法,会报火警,会扑救初期火 灾。7、提高警惕,防止坏人破坏,如发现火警后应保持镇静,积极设法扑救,并迅 速报警。8、如违反规定,对造成

15、火灾事故者要追究责任,并根据情节、后果从严处理。 处理火灾事故要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11、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1、严格执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等法规、制度和标准, 加强管理。2、指派责任心强,经培训考核,并熟知危险品性质和安全防护知识的人员管理 危险品。3、危险化学品的存放要根据其性质分区、分类、分库储存,不能与禁忌物料混 存。4、生产备料不得与性质相抵触的物料放在同一区域,必须分隔清楚。5、凡生产使用危险化学品,必须随用随领,所领取的数量不得超过当班用量。6、危险化学品的作业场所应配置保护装置和报警系统,并定期进行检查维护,以确保其完好。7、危险化学品作业人员必须经过

16、专业培训,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和器具,方可 进入作业场所作业。8、严格出入库管理,做好验收及出入库登记。库房要装设必要的排气、通风、 泄压、防爆、防雷、防静电等设施。9、加强装卸管理,对危险化学品要轻装轻卸,严禁摔拖、重压和摩擦,不得损 坏包装物,堆放稳妥。10、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车辆要保持安全车速、保持车距、严禁超车、超速和强行 会车。按照交通管理部门规定的时间和路线运输。12、防火与防爆安全管理制度1、必须加强火源的管理。一切动火作业,必须认真执行“安全生产防火制度” 的规定。2、易燃、易爆物品应存放在指定的安全地点。现场禁止堆放其他易燃物品。3、使用搬运危险物品,或在易燃、易爆危险场所搬运铁

17、质物品时,不准抛掷、 推拉或滚动。4、禁止使用汽油等易挥发可燃蒸汽的液体擦洗设备、工具及衣物。5、禁止生产明火的机动车辆进入易燃、易爆区等有火灾爆炸危险地场所,进入 时必须加阻火器。电瓶车辆禁止入内。6、易燃、易爆和助燃介质的流速应控制在安全流速以下。7、危险物品的仓库、使用设备安装防雷、防静电设施,并要定期检测,以保证 安全设施处于好用状态。8、在易产生静电及有存有易燃、可燃气体的危险场所工作,禁止穿戴易产生静 电的尼龙等化纤衣物。9、易燃、易爆场所的电气设备的布置和安装(包括临时使用的电气设备)应按“爆炸危险场所电气安全规程”的要求执行。10、必须加强对消防器材的维护管理。 严格执行消防器

18、材管理制度,既定人员维 护、定点存放、定期检查,并列为交接班内容,保证消防器材经常处于良好、有 效的状态。11、禁止在易燃、易爆危险场所使用手机。13、危险化学品储存、出入库安全管理制度1、库存危险化学品应根据其化学性质区分、分类、分库储存,禁忌物料不能混 存。2、各库区按规定配足灭火器材,灭火器材应放在明显、易取的地方。3、库存危险化学品应保持相应的垛距、墙距、柱距,垛与垛间距不小于0.8m,垛与墙、柱的间距不小于0.3 m。主要通道的宽度不小于1.8m。4、危险化学品的仓库保管员应经过岗前和定期培训,持证上岗。5、入库物品必须附有产品检验合格证、中英文安全技术说明书或其他说明,出库时按生产

19、日期和批号顺序,先进先出。6、仓库保管员应在库外安全地点对物品的数量、包装、危险标志进行验收、核对后方可入库,当物品性质未弄清时不得入库。7、对进入危险化学品储存区域人员、机动车辆和作业车辆,必须采取有效防范 措施。8、仓库保管员应针对危险化学品的危害性告知装卸人员。9、仓库保管员发现有质量变质、包装损坏、渗漏等问题,应及时通知公司领导 和相关部门,采取应急措施解决。10、各类危险化学品应按其性质储存在适宜的温、湿空间内。11、在出入库过程中,仓库保管员应严格监督执行相关规定,严禁摔、撞击、拖 拉和倾倒物品。14、供应商安全管理制度1、为我公司供应原料及各种设备附件的供应商,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

20、生产资质和经 营资质。2、由公司经营部负责对供应商进行合法性、适应性、可靠性、技术性及安全保证条 件进行确认。3、对符合条件的供应商由经营部与之签订长期合作协议,确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4、公司定期或不定期的对供应商进行评价,评价不合格的可解除长期供应合作协议,5、供应商提供的原料及设备附件必须要有说明书、合格证、检验报告等,以保证产 品质量。6、公司经营部对供应商提供的原料及设备附件进行检验、检测、达不到标准要求的, 要马上进行协商解决。7、经营部要建立诚信供应商名录,将供应商资料进行如实填写。8、由于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及设备附件不符合要求而给公司造成损失的,要由经营 部负责进行协商索赔事宜。

21、15、动火安全作业管理制度1.公司除固定动火区外,其它区域为非动火区,非动火区动火,必须办理动 火证。2.1 动火作业分为三级管理2.1.1 特殊动火:指在生产装置处于开车状态下,对易燃、易爆部位和罐区 等主要部位具有特殊危险的动火作业。2.1.2 一级动火:指在易燃、易爆区内的动火作业。2.1.3 二级动火:指一级动火及特殊动火以外的动火作业。2.1.4 如装置全部停车,装置经清洗,置换分析合格,并采取隔离措施后的 动火作业,可根据其火灾危险性大小,全部或局部降为二级动火管理。2.1.5 遇节日或假日生产不正常下的动火,应升级管理。2.2 动火证的审批权限2.2.1 特级动火:一般情况不准动

22、火,如必须需要动火时,动火证由常务副 总经理终审批准。2.2.2 一级动火:动火证由生产部经理终审批准。2.2.3 二级动火:动火证由车间主任批准。2.2.4 固定动火区根据生产和维护工作需要,视其可靠程度,经生产单位中 请,生产部经理签字后报公司经理审批。2.3 动火证的办理和使用2.3.1 动火证必须由动火本人填写,并按动火审批程序进行审批。2.3.2 动火证上所列各项必须认真填写,不准漏项,字迹清楚,动火证由动 火本保存。2.3.3 动火证有效期为一天,如工作需要延长时,必须取得批准人的同意, 否则一律重新办理。2.3.4 在同一地点多处动火时,应单独办理动火证,一张动火证只准一人动 火

23、。2.3.5 实际动火地点必须与动火证上的地点相符,不准异地使用或任意扩大动火范围。2.3.6 动火前动火者必须熟知动火工作的有关防火安全注意事项。2.3.7 动火人到达动火地点,要向该地点的负责人呈验动火证,呈验人应检 查确认与动火地点相符合格,措施可靠,负责人明确、经签字后方可动火。2.4 动火时的基本要求2.4.1 凡动火时,动火人必须熟知动火工作的有关防火安全注意事项。2.4.2 消除动火现场的可燃,易燃物质,距阴井处10米以内严禁动火。2.4.3 严禁带料、带压和开车动火。2.4.4 动火地点应备有灭火器材及看火人, 看火人在动火期间不准离开现场c2.4.5 取样分析时间不得早于动火

24、前30分钟。2.4.6 取样地点不得在动火周围10米以外,清洗置换不留死角。2.4.7 高空作业或地面动火,要注意火星飞溅,必要时设置火花接收装置。2.4.8 电焊把线和接地线不得乱搭乱接,电焊线不得裸露。2.4.9 动火合格标准:被测的气体或蒸汽的爆炸下限大于等于4%寸,其被测浓度小于等于0.5%;当被测的气体或蒸汽的爆炸下限小于 4%寸,其被测浓度小于等于0.2%02.4.10 特殊情况下动火,如开车情况下的易燃、易爆场所,散发易燃、易 爆物区域动火,必须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2.4.11 五级风以上不准在室外动火。16、焊工安全作业管理制度1 .工作前必须佩戴好劳动保护用品,详细检查所用工

25、具是否好用,无问题方 可工作。2 .电焊机必须有良好的接地装置,无良好的接地装置禁止使用。3 .电焊机必须经常检查,防止漏电,发现漏电及时修理。4 .严格执行公司的安全动火制度。5 .进行接电线或开关工作时,手脚不得潮湿。6 .高空作业时,必须佩戴好安全带,并注意火星的去向,如下方有人,有易 燃易爆物质,必须采取措施方可作业。7 .到生产车间工作时,必须服从生产车间安全规程要求方能进行工作。8 .工作完毕后,清理好现场,保持清洁卫生。17、应急救援管理制度1 .为切实加强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组织工作, 最大限度减少事故损失,降 低事故等级,为明确责任,使发生事故后的救援组织工作达到各个环节做到

26、有序 可控,特制定本制度。2 .各管理部门、车间要强化救援意识,实行逐级负责。事故救援要做到:信 息传递准确,救援出动迅速,组织指挥严谨,责任分工明确,协调配合密切,救 援措施得力。3 .新进厂人员上岗前,应进行救援基础知识培训教育,未经培训合格不得上 岗。4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由公司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组织编写。5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写宜符合 AQ/T9002导则要求。6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包括综合预案和现场处置预案。7 .应急预案应规定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全过程。8 .应急救援预案应明确应急救援组织、人员、职责,通信联络方式,应急响 应分级、响应程序和事故处置,应急救援器材配置和维

27、护,应急预案培训和演练, 应急预案的评审和修订时机及频次。9 .应急救援预案通过评审后由公司颁布执行, 并报地方安全监管部门和上级 主管部门备案。10 .公司各级干部职工要坚决服从事故救援的命令,必须做到召之即来,来 者能战,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参与救援。11 .事故调查报告由事故调查组组织安排,有关人员必须密切配合。18、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一、目的与范围为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 事故隐患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事故,保障职工生命和企业财产安全,制定本制 度。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各级组织对事故隐患排查与治理项目的管理。二、职责1 .安全部对本公司事故隐患排查治

28、理工作全面负责。2 .生产部负责组织生产、技术、机动、设备、安全等有关部门对事故隐患 进行排查,制定公司级治理方案。3 .车间主任负责组织制定车间级隐患项目治理方案。4 .财务负责提供隐患排查治理所需资金。5 .安全部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监督检查。建立事故 隐患信息档案。6 .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出租的单位在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 时,要明确各方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管理职责。发包方对承包、承租 单位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负有统一协调和监督管理的职责。三、管理程序与要求1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的概念及分级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

29、安 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 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事故隐患:是指作业场所、设备或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 理上的缺陷。公司将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 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 难以排除的隐患。2隐患排查与管理(1)隐患排查公司每月、车间每周、班组每日至少对本单位各种设备、设施、建(构) 筑物、危险源及其作业环境

30、等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公司各部门要定期组织专业性隐患检查,每季度不少于一次。认真做好风险评价工作。(2)隐患的登记各级各部门均要建立隐患检查登记台账, 对检查出的以及上报的隐患要及 时登记。登记内容为:检查人员、时间、隐患部位及危险状态,责成的整改责任 人、整改标准和完成期限等。凡检查出的隐患经确认为本单位无力整改的, 应立即向上书面向企业直接 管理部门和当地政府汇报,并在登记台账上注明上报时间、单位及签收人等。4隐患的报告与整改(1)隐患整改工作要坚持“三不交、四明确”原则。三不交即:班组能整 改的不交车间,车间能整改的不交公司,公司能整改的不交上级主管部门; 四明 确即:明确整改措施、明确

31、隐患整改的责任人、明确整改资金来源、明确整改完成时间(2)对于一般事故隐患,由单位(分公司、车间、班组)负责人或者有关 人员立即组织整改。(4)对于重大事故隐患项目应建立档案,档案内容包括: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分析后的评审意见;隐患的治理方案,包括资金概算情况等;治理时间表和责任人。竣工验收报告(5)对于无力治理的重大事故隐患,应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并书面向安 监局报告。四、考核对及时发现隐患和隐患整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对及时消除隐患避免重 大事故的有功人员,公司将予以表彰奖励。19、事故管理制度1、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

32、一般分为以下等级:(1)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 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 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2)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 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3)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 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4) 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 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5)轻伤事故:构不成重伤、死亡的人身伤害事故。2、根据生产安全过程中造成的事故

33、分类:(1)生产(工艺)事故:指生产过程中,由于违反工艺规程、岗位操作不 当等造成原料、半成品或成品损失的事故。(2)设备事故:指设备因非正常损坏,造成停机时间、产量损失或修复费 用达到规定数额的事故。(3)质量事故:指产品质量(包括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达不到技术标准 和技术规范的事故。(4)交通事故:指由于违反交通运输规则或由于其它原因,造成车辆损坏, 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故。(5)火灾事故:指凡失去控制并对财物和人身造成损害的燃烧现象,都为火灾事故。(6)爆炸事故:指由于爆炸,造成财产损失或人员伤亡的事故。(7)环境污染事故:指由于生产过程中原料跑损、 或事故应急处置不当造 成财产损失或

34、水体、大气污染的事故。(8)未遂事故:以产生事故苗头,在发生前及时制止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和伤害的事故。(9)伤亡事故:指员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指发生事故后,按照职工所受伤害程度和伤亡人数分类;3、事故报告程序。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最先发现者应立即向班长和和部门领导报告,而后迅 速逐级报告到安全主任和公司经理,一般事故及以上等级事故公司经理接到报告 后,在1小时内向街道、区、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有关部门报告。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区、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 有关部门报告。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应当及时补报。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事 故造成的伤亡人

35、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生 之日起7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除立即处理外,应当立即向厂部报告。紧急情况下,事故现场有关人员有权直接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4、事故报告内容(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3)事故的简要经过;(4)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 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5)已经采取的应急救援措施;(6)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5、事故的救援(1)接到事故报告的单位领导,在进行事故逐级上报的同时,应采取有效 措施,或立即启动事故相应的应急预

36、案, 组织抢险救援,防止事故扩大和财产损 失。(2)发生人身伤害事故,现场人员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杜绝继发事故, 防止事故扩大,并立即将受伤或中毒人员用适当的方法和器具搬运出危险地带, 并根据具体情况施行急救措施。在医务人员未赶到现场前,现场人员不得停止对 伤害人员的抢救和护理。(3)情况较轻者,现场人员可采用妥善办法将伤害人员迅速护送到就近的 工伤救护定点医院进行救护。情况严重者,要立即送区、市医院救治。(4)事故发生后,要妥善保护事故现场和相关证据, 因抢救人员、防止事 故扩大以及疏散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事故现场物件的,要做出标志,绘制简图 并做出书面记录。6、事故调查处理事故处理要坚持“

37、四不放过”的原则,即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 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 没有落实防范措施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 受到严肃处理不放过。(1)发生一般及以上等级事故,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的规定由相应级别政府组织调查处理, 公司有关领导、部门以及事故发生部门要 做好积极配合工作。(2)发生轻伤事故,由分管安全的副总经理负责组织调查。调查组由公司有关领导、安全部、事故发生的部门、班组以及有关部门人员组成(3)事故调查组的能力要求、职责和权利事故调查的成员要求:应当具备有事故调查所需的知识和专长,并与所调查的事故没有直接利害关系;调查组职责有:查明事故经过、原因、人员伤害情况

38、、直接经济损失,认 定事故性质和事故责任,提出对责任者的处理意见,总结教训,提出防范和整改 措施等。事故调查组权利: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了解与事故有关的情况,并要求 其提供相关文件、资料,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7、其他要求(1)发生一般及以上等级事故,无论何时,班组、部门必须于10分钟内将事故报告给安全生产主任和公司有关领导。公司事故管理部门必须按当地政府 部门要求尽快将书面报告报主管业务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相关部门。(2)事故报告要真实、及时,不得迟报、漏报、瞒报、谎报。(3)公司应建立事故档案,该项工作由安全生产部负责。 对所有事故调查 分析的资料,如现场检查记录、照片、技术鉴定、化验分析、会议记录、仪表记 录、旁证材料、综合调查材料及登记表、报告书等应妥善保管。(4)对不积极组织参加事故抢救、瞒报、迟报事故、伪造或者故意破坏事 故现场、事故调查中弄虚作假的责任人将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5)火警事故立即报安全部及拨119报警;20、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管理制度1目的对本公司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作场所进行检测和评价,以确保危 害因素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并达到对职业病预防和持续改进的目的。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能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所有工作场所的检测与评价。3管理职责3.1 生产部负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