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中国冒领养老金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摘 要 养老保险基金监管体系中,基金支付环节的监管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而基金支付监管中难度昀大、问题昀突出、情况昀复杂的就是养老金的冒领问题。冒领养老金是养老保险基金流失的巨大黑洞。在如何管理好养老金的发放,防止冒领方面,各地社保机构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仍有屡禁不止之势,尤其是对于异地居住的离退休人员,冒领的现象尤为突出,也昀难以遏制和根除,从而造成了社会保险基金隐性流失,这不仅损害了广大离退休人员的切身利益,也影响了养老保险制度的持续健康的发展。本文通过收集养老金冒领的大量案例,系统地对目前我国各种养老金冒领现象进行学理分析和归类;探究冒领养老金行为滋生和
2、蔓延的深层次原因,论证当前能否有效杜绝或降低冒领行为的产生,并对中国进一步有效防范和控制养老金冒领行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首先本文从我国冒领养老金的现状入手,根据其冒领主体及冒领的手段将冒领养老金划分的不同类型,对各种类型分别介绍几种典型案例。然后结合我国国情分析现行冒领行为的处罚措施及我国各地方目前所采取的防冒措施。 在原因分析部分本文首先分析社会道德意识方面的原因,其次通过有限理性理论分析养老金冒领行为人行为选择的影响因素,探讨我国养老金冒领行为的一般原因;通过养老金社会化发放机构的委托代理理论分析框架,分析委托发放机构缺乏相应的激励与约束机制;通过完全信息静态的博弈模型,分析经办机构工作
3、动机不足进而导致冒领行为的加剧;昀后结合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保险基金监管体制,分析基金监督的角色缺位而导致冒领行为的蔓延。 昀后本文介绍几个世界典型国家的冒领养老金的监管经验,并总结各个国家对中国的启示。并在总结前文分析结果的基础上从加强道德主体教育、提高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立法层次、加快金保工程建设、发挥社会监督作用以及加强部门协作等几个方面提出防治冒领行为的政策建议。 本文的创新和理论贡献在于:全面分析和考查了冒领养老金的手段和不同表现形式,以及现阶段冒领行为的处置办法和实践中各地方所采用的防范措施。从冒领人的行为选择角度运用有限理性理论,从社会化发放机构角度运用委托 中国冒领养老金的现状、原因及
4、对策 代理理论,从经办机构角度动力博弈模型分析和挖掘冒领现象产生的深层次原因,论证当前能否有效杜绝或降低冒领行为的产生,并对养老金冒领行为的治理措施提出相关政策建议,较好地填补了中国相关研究的缺乏。关键词:冒领;养老金;现状;原因;对策Abstract In supervision system for old-age insurance funds, the supervision of the fund payment has not brought out enough attention. In the supervision of the fund payment, the issu
5、e of pension fraud is the most difficult, the most prominent and the most complex. Pension fraud makes the old-age pension insurance fund lost a massive black hole. On how to manage pension payment and prevent the fraud, the social security institutions of the various districts have done a lot of wo
6、rk, but the pension fraud cant not still hold back, especially for retirees living in different places. Pension fraud results in the great loss of social insurance fund, this not only damages the interests of the majority of retirees, but also impacts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the pension insurance sy
7、stem. In this thesis, I collect a large number of cases of pension fraud, analysis and classify the various pension fraud phenomenon in present in China by the numbers; explore the deep-seated reasons of the breeding and spread of the pension fraud behavior, demonstrate how to effectively stop or re
8、duce the emergence of he pension fraud behavior, and provid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of how to effectively prevent and control pension fraud in ChinaFirst of all, this thesis started from the situation of pension fraud in China, in accordance with the main body and measures of pension fraud, several
9、typical cases in various types were be introduced. Then combining with the situation in China, the measures of penalties and prevention pension fraud in the various districts in China are analyzedIn part of reason analysis in this thesis, moral reasons in society are analyzed firstly. Then bounded r
10、ationality theory are analyze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actors choose to fraud pension to explore the general reasons of pension fraud behavior; through the principal-agent theory analytical framework of pension payment agencies, the lack of incentive and restraint mechanisms in pension payment ag
11、encies is analyzed; Through the incomplete information static game model, the lack of motivation in social insurance institution leading to aggravation of pension fraud; Finally combination with the social insurance fund supervision system in present stage, the lack of the role of fund supervision c
12、ausing the spread of pension fraud behavior is analyzed - 3 -Finally, the experiences of pension fraud supervision in a few typical countries in the world are introduced and the various countries of the Enlightenment to China are summarized. Th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provided from strengthening of
13、moral education, increasing the level of legislation in social insurance fund supervision, speeding up the construction of JINBAO Engineering, developing the role of social supervision and improving coordination among various departments to prevent and control pension fraud behaviorThe innovation an
14、d theory contribute in this thesis lie in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test the measures of the pension fraud and these different forms, as well as the disposal methods of pension fraud behavior and measures of preventing pension fraud in present stage. The choice of human behavior used of the bounded
15、 rationality theory, the visual angle of pension payment agencies used of the principal-agent theory, the visual angle of the social insurance institution used of incomplete information static game model, to find the deep-seated reasons of pension fraud in China, and demonstrate how to effectively s
16、top or reduce the emergence of he pension fraud behavior, and provid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of how to effectively prevent and control pension fraud in China. The thesis better fill the lack of relevant research in ChinaKey words: fraud; pension; situation; causes; countermeasures - 4 -目 录 第1 章 导论 1
17、 1.1 选题的背景与研究的意义 1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3 1.3 文献综述4 1.3.1 已有对冒领养老金的相关研究 4 1.3.2 对已有研究的评论. 9 1.4 研究方法、研究过程及研究结构 9 1.4.1 研究方法. 9 1.4.2 具体调查情况和过程10 1.4.3 研究结构 10 第2章 冒领养老金的现状、类型及特点12 2.1 冒领养老金的现状12 2.2 冒领养老金的类型14 2.2.1 根据冒领养老金的行为主体分类. 14 2.2.2 根据冒领养老金的手段分类17 2.3 冒领养老金的特点21 2.4 冒领养老金现行防范及处罚措施23 2.4.1 现行养老金发放的监管主体
18、23 2.4.2 冒领养老金行为处置办法的相关规定 23 2.4.3 实践中冒领养老金防范形式24 第3章 冒领养老金原因分析 28 3.1 社会道德意识的弱化导致冒领行为产生28 3.2 冒领人理性选择导致冒领行为产生 29 3.2.1 理性选择理论与冒领养老金29 3.2.2 有限理性理论对冒领养老金的分析31 3.3 社会化发放机构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欠缺导致冒领行为增加 32- 1 -3.4 经办机构动力不足导致冒领行为加剧. 34 3.4.1 模型假设 34 3.4.2 模型求解 35 3.5 司法监督软弱、行政监督缺位导致冒领行为蔓延 37 第4 章 世界典型国家冒领养老金监管经验
19、及我国的治理建议39 4.1 世界典型国家冒领养老金监管经验 39 4.1.1 加拿大养老保障反欺诈概况39 4.1.2 英国养老保障反欺诈概况. 40 4.1.3 澳大利亚公共养老金监管概况 42 4.1.4 世界典型国家冒领养老金监管经验对我国的启示43 4.2 冒领行为的治理及政策建议 44 4.2.1 加强道德主体教育,完善社会舆论监督. 45 4.2.2 提高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立法层次,完善虚报冒领追偿机制 45 4.2.3 加快金保工程建设,完善数字身份认证. 46 4.2.4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等社会监督主体的作用,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 47 4.2.5 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实现全方位
20、监管. 48 参考文献 50 后 记 53- 2 -中国冒领养老金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第1章 导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研究的意义 2000年我国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截止到2006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约 1.68 亿,其中 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为 1.16 亿 。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老年人口还将以较快速度增长,到 2015 年 60 岁以上人口将超过 2 亿,约占总人口的14%。另据联合国预测,我国2030年与2050年65岁及以上老人将分别达到2.35亿和3.34亿 ,超过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和英国目前人口的总和。我国正在迎来前所未有的老龄人口压力。 面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党的
21、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截止到 2007 年,全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 20137 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民工人数 1846 万人,农村养老保险人数 5171 万人,年末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 7803 亿元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和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结余 ,我国已经基本确立了广覆盖的养老保障体系。 作为养老保险制度的物质基础和财政保证的养老保险基金,基金运行的安全与否直接关系着养老保险制度的成败,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督管理尤其是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督管理,已成为国家社会保障管理的当务之急。为加强社会保
22、险基金监督管理,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基金监管的政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年。 U.N.(Population Division, United Nations) (1999)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The 198 Revision Volume : Sex and Age. New York, United Nations2007 年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网站/0>.- 1 -中国冒领养老金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规。如 1997 年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23、的决定 要求“抓紧制定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条例,加强对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1999 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社会保险费征缴暂时条例;2003 年颁布实施社会保险稽核办法;2005年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指出要“强化社会保险稽核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工作,努力提高征缴率。凡是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单位和个人,都必须按时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对拒缴、瞒报少缴基本养老保险费的,要依法处理;对欠缴基本养老保险费的,要采取各种措施,加大追缴力度,确保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应收尽收。”2007上海社会保险基金案发生后,国家加大了对社会保险基金尤其是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管力度,各地相继成立社会
24、保险基金监督委员会等基金监管机构,各地审计部门也开始对各地社保基金进行了全面审计。 从目前出台的基金监管政策法规和国家对基金监管的着力点看,我国的基金监管体系更多的是强调基金征缴环节和基金运营环节的监管,对于基金支付环节的监管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正处于转型期,在社会保险法尚未出台的情况下,加强养老保险基金征缴的监管力度是必要的,而上海社保基金案又把人们的注意力转向了基金运营环节的监管。而对于基金支付环节的监管虽有触及,但却力度不够。因此在加大基金征缴及基金运营环节监管力度的同时,也必须加强对基金支付的监管。然而基金支付监管中难度昀大、问题昀突出、情况昀复杂的就是养老金的冒领
25、问题。 由于离退休人员人数多、居住分布广、情况复杂、素质参差不齐,养老金冒领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冒领时间之长、金额之大、性质之恶劣令人触目惊心,据 2000 年 10 月 28 日的法制日报披露,仅虚报冒领养老金一项,上海市社会保险事业基金结算中心每年就要多支付3600多万元。据有关方面估算:养老金冒领人数大约占养老金领取者总数的35,冒领养老金已成为养老保险基金流失的巨大黑洞。在如何管理好养老金的发放,防止冒领方面,各地社保机构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仍有屡禁不止之势,尤其是对于异地居住的离退休人员,冒领的现象尤为突出,也昀难 以遏制和根除,从而造成了社会保险基金隐性流失,这不仅损害了广大离退休
26、人员的切身利益,也影响了养老保险制度的持续健康的发展。 本研究意义在于系统地对目前我国各种养老金冒领现象进行学理分析和归- 2 -中国冒领养老金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类;探究冒领养老金行为滋生和蔓延的深层次原因;并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论证当前能否有效杜绝或降低冒领行为的产生,并对中国进一步有效防范和控制养老金冒领行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 1.养老保险 养老保险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相应的制度安排为劳动者解除养老后顾之忧的一种社会保险,它的目的是增强劳动者抵御老年风险的能力,同时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手段则是在劳动者退出劳动岗位后为其提供相应的收入保障。 2.冒领养老金 尽管目
27、前还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定义,但在业界有关冒领养老金的界定大体可以分为广义与狭义两种。狭义的冒领养老金是指法定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离退休人员死亡后,其亲属没有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履行告知义务,或隐瞒真相,致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继续向死者生前的银行待遇账户划养老金而被其亲属非法占有的行为。广义的冒领养老金是指养老保险参保人以非法占有养老金为目的,以隐瞒真相、虚构事实或出具伪证等手段,致使养老金发放机构陷入错误认识而向领取人支付养老金。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广义的冒领养老金。 3.社会化发放 社会化发放是指企业和职工个人按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并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后, 企业
28、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发放工作也从企业转向社会。即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统一负责, 通过银行、邮局以及依托社区和其他中介机构, 向符合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离退休人员发放的养老金。- 3 -中国冒领养老金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1.3 文献综述 随着我国离退休人员数量的逐年增加和各地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各地的冒领事件不断攀升,冒领养老金成为危害社会保障基金安全的重要因素。这引起了理论界的关注,自上世纪 90年代以来,国内各方从不同角度出发对此做了一些的研究和探索,分析了冒领现象发生的原因,并就如何防范提出了不少对策和建议。国内处的专家学者对冒领养老金的研究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3.1 已
29、有对冒领养老金的相关研究 1.冒领方式的划分 卢晓平2000、贾岚2006 认为,冒领养老金有三种形式:离退休职工的亲属冒领、离退休职工所在单位的经办人员冒领和离退休职工所在单位冒领;毛秉焱(2006)认为冒领养老金有异地离退休人员死亡后亲属冒领,个别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管理不规范,由参保单位负责个人账户记载,参保单位为职工缴费时按昀低保险基数缴纳,记载时按实发 工资数计入以及伪造、涂改档案,骗取退休待遇和多计多发养老金形成的冒领三种形式;张丽芬2006认为冒领养老金有四种形式,一是离退休人员丧失领取养老金待遇的条件后家属或相关人员不按规定通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无法及时停发养老金
30、。二是异地安置离退休人员出具假证明材料,故意冒领养老金。三是两年一次的领取养老金资格证明,时间跨度长,离退休人员在此期间死亡未及时申报的,存在无故意或故意冒领养老金。四是在不同统筹地区重复参保领取双重养老金。王晓红2003认为冒领养老金主要有四种形式一是离退休人员死亡后亲属冒领,这是冒领的主要形式,且大多数为异地居住人员。二是违规办理提前退休或退休前有意识的提高缴费基数。三是利用数据库未建立的空隙,涂改、伪造缴费工资、重复参保等。四是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管理不规范,由参保单位负责个人账户记载,参保单位为职工缴费时按昀低 保险基数缴纳,记载时按实发工资数计入导致的多发养老金。 2.冒领现象产生的原因
31、分析- 4 -中国冒领养老金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一是信息不对称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无法掌握离退休人员的详细信息。李珍、孙永勇、张昭华2005认为在社会养老保险金给付过程中,养老保险经办机构掌握着不完全信息或者存在获取信息的滞后状态,而行业、企业和个人处于信息优势一方,信息优势方可能会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获得在双方博弈中的主动地位。 二是寻租行为的驱动。卢晓平2000认为利益的追求是寻租行为的根源,冒领养老金是利益驱动的结果,制度的不规范,是冒领人员有空可钻的原因,二者的共同作用导致寻租行为的产生。由于寻租行为的驱动,不论是企业、还是经办人员抑或是离退休人员家属,都围绕这一利益目标,想方设法到处钻营
32、, 昀终导致冒领养老金现象的产生,而且随着寻租行为驱动力量的刚性增强,冒领养老金将会不断膨胀。 三是社会化发放增加了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监控难度。王新文、李玉江2003认为随着养老金社会化发放体系的完善,离退休人员与原单位逐渐脱离,这不仅淡化了单位的管理责任,而且增大了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对离退休人员的增减昀先进监控的难度。而社保经办机构 又必须严格执行政策,确保按时贵客发放,这就客观上为离退休人员亲属冒领养老金提供了条件。毛秉焱2006认为企业离退休职工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后,离退休人员基本上脱离了原单位,但相应的政策法规没有作相应调整和完善,社会化管理服务没有及时到位,一些社保机构在跟踪服务管理
33、上也存在着薄弱的环节。张洁2007认为在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尚不健全的情况下, 企业退休人员生存情况已不可能按原途径加以掌握,特别是在大规模城市改造和住房市场化过程中,人口外迁,人户分离严重的情况下,退休人员的信息没有实现动态管理,只能依靠知情者反映或举报后再作处理。当前丧葬管理及死亡登记制度存在的漏洞也使生存认证工作失去信息来源。 四是社会保险立法滞后,处罚冒领的法律依据不足。郝锦秀2006认为养老保险经办机构没有行政执法权, 查处追回冒领养老金困难重重。1999 年颁布实施了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只规定了对单位和个人侵占挪用基金的处罚, 并没有规定对冒领行为如何处罚, 由谁处罚。由于缺少相应
34、的约束机制, 导致了对养老金冒领预防难、处理难、追回难等一系列的问题。不少离退休人员的家属抱着“查到了再退”的侥幸心理, 造成了养老金的大量流失。张洁2007认为- 5 -中国冒领养老金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虽然在法律责任中明确了以欺诈手段多领、冒领基本养老金的应当全部追回其违法所得,构成犯罪的,提请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哪种情况构成犯罪,死者家属拒不退还如何处置都无明令,现实中根本无法操作。由于配套措施及实施细则相对滞后,使一些冒领养老金的人员无所顾忌。由于没有法律依据,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与企业及受保者之间有纠纷,不能借助法院的执法力量,大大削弱了工作的力度。 3.基金监管机制存在问题
35、的研究 巴曙松、谭迎庆、丁波2007认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自 1998 年设立监督司以来,人员长期处于缺编的状态,全国只有 11个省市设有专门的监督处,多数都是与其他处室合设。目前每年五项社保基金的收支规模超过 2 万亿元,监管力量与当前监督工作的需要不匹配,缺乏相应的办公经费,监督力量薄弱。同时,由于立法层次较低,执法缺乏相应的权威性和稳定性。对地方政府的监督有难度,横向对有关部门,纵向对地方政府,都存在一些监督不力的问题。 周天翔2008认为,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基金监管人员控制机制存在较多的漏洞。首先,内部控制意识薄弱,当前,监管人员的个人利益与基金运营情况的挂钩并不紧密,即使出现亏损本人损
36、失也不是太大,管理人员积极性不高。部分监管人员和机构甚至为了谋求私利进行违规操作。其次,监督机制不健全,由于人员监督人员大都是兼职,基金监管日常工作量巨大。人员监督工作难以深入开展。而作为外部监督的审计部门也苦于审计力量不足,只能对重点要点进行审计监督,没有形成制度化的监督机制。再次,人员激励机制欠缺,由于缺乏有效激励,监管人员忽视了自身素质的提高,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监管质量和监管效率。而缺乏专业的监管人才,难以满足全方位监管的客观需求,从而影响了监管的有效性和权威性。 陈瑛姝2008认为我国至今还未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监督法律法规体系。尽管近年来,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单独或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37、了 20 多个规章制度,为社保基金管理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据,但没有一部内容齐全、具有权威性的有关社保基金监管的立法。现行的一些监督规定只是散见于不同的法律法规中,大多是以行政法规和条例的形式出现的,不够细化,立法层次不高,缺乏法律效力,甚至在社保基金收缴、运营、发放和管理等方面存在着依法监管的真空地带。同时,现有的一些法规条例已不再适用于社保体系的发展,甚至有些法- 6 -中国冒领养老金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规之间存在冲突,可操作性差,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基金管理的风险。王博2007指出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虽然成立了基金监督机构,但监督人员和经办人员同属一个系统,同吃“一锅饭”,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督制约
38、机制。加上国家尚未正式出台社会保险法 ,现有的法律法规及政策不完全配套,处罚依据不足,对检查出来的问题难以督促整改到位。社会保障基金反欺诈奖励机制尚未真正建立,不能有效地调动举报人员和监督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导致很多违法案件无从查处。 苗长友2008认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运行方式由原来社保经办机构承办逐步演变为税务、财政、银行、邮政等部门和社会服务机构多家参与,管理协调难度加大。存在着社保经办机构、税务、财政信息不能共享,基金到位迟缓,基金收支各个环节的工作流程不顺,数据、凭证传递不及时,各方账目、数据常有出入等问题,导致基金在每个环节上都可能出现不安全隐患。 4.对防范冒领养老金的对策建议 张
39、峰、张庆国、张静茹2002认为应将领取养老金人群按照年龄、健康状况、居住地偏僻程度等因素将开展生存调查的周期划分为三类,年龄偏低,身体状况较好、居住市区的人员定为一类,仅作为长周期内的抽查对象;高龄、健康状况较差特别是居住在偏僻地区的人员定为一类,划归短周期重点关注;而其余人员作为一类,在较长周期内进行调查。使防冒工作有所侧重,提高工作效率。 蔡立强2004 指出要尽快建立全国范围内的退休人员养老金领取资格协查机制。由国家有关部门协调全国各地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建立全国性的离退休人员生存状况认证工作体系,要赋予各地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对异地安置在本区域内的离退休人员生存认证监督管理职能,或纳入社
40、区管理,或定期到各地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验明正身,或利用殡葬管理部门反馈的逝者信息,或采取指纹验证手段。退休人员一旦因死亡等原因失去领取养老金资格的,要及时反馈退休所在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作停发养老金处理。刘钧2003认为,凡异地居住的离退休职工,一律由工作地社会保险机构委托居住地社会保险机构代为管理。这不仅可以更好地为离退休职工服务,而且可以及时掌握异地居住的离退休职工生存变化的情况,有效地防止养老金的流失。 张峰、张庆国、张静茹2002、张文利2007、史云萍2005认为建立指纹- 7 -中国冒领养老金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身份验证系统,是目前全国很多地区社保机构确定离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资格所采
41、取的一种切实可行的办法。通过定期的指纹验证,可以树立社保机构发放养老金的严肃性,让一些不法之徒无可乘之机,以达到预防养老基金不被冒领的目的。包旭东、程爱民2005认为应给第一个离退休人员都建立指纹档案,每一个月对离退休人员的指纹核对一次,一旦发现核对不上,立即停止发放养老金,并对其生存状况进行调查。张剑如1999认为应建立指纹库,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向退休人员寄去特制的指纹卡,离退休人员根据要求按好指纹寄回社保机构,由社保机构将卡片与指纹库核对,如与原指纹不符,经过调查核实后再决定是否停发养老金。 贾岚2006、胡安宁2007认为要尽快制定出台社会保险法 ,明确国家、用人单位和劳
42、动者在社会保险方面的权利和义务,明确各方的法律责任。要制定对冒领养老金行为的处罚措施和标准,在对冒领养老金的行为进行法律制裁时做到有法可依。处罚要有威慑力,要起到惩处违法者、教育旁观者、震慑企图以身试法者的作用。 胡安宁2007指出要加强部门间的横向联系。各省、市统一协调公安民政部门,定期将死亡信息通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备案。也可以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在殡仪馆、公安部门、社保经办机构之间建立数据共享每月将死亡人员情况和注销户口情况做数据传输 。这样即可节约每年指纹按印所花的费用,省去繁琐的采集工作,节约大量人力、物力,克服长期卧病在床、出游在外人员不能及时按印指纹的问题 。王新文、李玉江2003认
43、为应配备专门人员,制定严格的管理办法,与当地和异地相关部门建立长期的核查联系制度,进行全方位跟踪调查。首先要协调配合公安部门及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社区、村民委员会定期跟踪核实离退休人员的死亡情况,其次要定期到医疗保险定点医院和民政殡葬管理单位进行调查,核对参保单位申报注销手续的人员和死亡时间;三是定期与同级的医疗保险机构保持联系,从报销死亡离退休人员医疗费用名单中予以核查。郝锦秀2006认为公安、民政与社保部门要建立联席制度,要与市殡葬管理部门建立长期的核查联系制度,确保发放机构能迅速掌握信息。 贾岚2006 、郝锦秀2006认为应推行异地居住离退休人员的属地管理。对异地居住的离
44、退休人员一律由工作地社保机构委托居住地社会保险机构代为管理。这样就缩短了管理距离,节省了管理成本,既可以就近更好的为离退休- 8 -中国冒领养老金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人员提供服务,又可以及时掌握其生存变化情况,以便更加有效地防止养老金的流失。 1.3.2 对已有研究的评论 现有的研究涉及了冒领的方式、形成原因、后果和相应的治理措施,分析的范围较广,不少研究也得出了有价值的结论。但是现有的研究有以下需要改进的地方。 1、研究内容方面,既往对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的研究更多的是把视角放在了基金征缴和基金投资环节,对于基金支付环节监管的全面研究则较为缺乏。而专门针对冒领养老金方面的为数不多的文章则多为“头
45、痛医头,脚痛医脚” ,仅仅是就现象谈问题,没有从整个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和养老保险基金监管存在的问题的角度来研究,而忽略了诱发冒领现象的深层次原因。此外,对冒领养老金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狭义的冒领上,缺乏对广义冒领的研究。 2、研究方法上,多数研究仍使用对制度进行描述性分析的研究上,没有系统地运用理论模型进行的研究,因而往往缺乏理论深度。 1.4 研究方法、研究过程及研究结构 1.4.1 研究方法 第一,文献研究法。通过广泛阅读相关著作、论文,深入了解世界各国尤其是中国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的研究动态,对当前学术界在这些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全面了解,对研究者的观点进行分析,找出目前研究的不足,借鉴优秀的研
46、究成果;充分利用年鉴、公报资源,收集、整理与本研究相关的数据资料,对所整理的数据资料进行比较深入的挖掘和研究,对结果进行分析、论证和评估;解读现行的法规、政策,分析其发展趋势。 第二,案例研究法。即通过新闻报道、学术期刊、报纸、政府网站等渠道收集冒领养老金的相关案例数据,再对相关案例进行“解剖”从而得出带有普- 9 -中国冒领养老金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遍性结论的研究方法。具体而言,本文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剖析我国当前基本养老金发放过程中的失范现象,结合失范理论对案例的原因从代领人、社会化发放机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监督机构几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昀后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如何治理冒领行为提出有针对
47、性的政策建议。 第三,实地研究法。选择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基金监督司及四川省攀枝花市进行调研,通过访谈的形式收集相关资料,对所取得的资料进行分析并整理成典型案例。通过进一步的深加工和理论分析,逐步形成对中国冒领养老金的现状、问题与现行措施的比较全面和深入的认识,并从理论角度进行概括和解释。 第四,比较研究法。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前后对养老金冒领监管制度的纵向比较研究,对中外各国养老金冒领的防范措施及其想着基金监管制度进行横向比较研究。 1.4.2 具体调查情况和过程2008年6月至9月:论文的资料收集、研究主题确定、文献综述。2008年10月: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基金监督司司长陈良、养老保
48、险处访谈。2008年10月: 撰写开题报告,完成了论文的主体框架部分。2008 年 11 月至 12 月:设计访谈提纲,对四川攀枝花社会保险局部门负责人、企业负责人、劳资科长、已死亡退休职工供养亲属、退休职工等访谈2008年1月:数据、资料整理2008年1月至2009年4月:撰写并提交硕士论文初稿2009年5月:修改并提交硕士论文 1.4.3 研究结构 研究内容拟分以下4个内容,各内容相对应分设为4个部分: 第一章,导论部分首先介绍问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界定研究内容,再对现有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发掘目前养老金冒领研究的问题与不足,并陈述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文章的结构。- 10 -中国冒领养老
49、金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第二章,首先介绍我国冒领养老金的现状,再根据冒领主体及手段将冒领养老金划分为不同类型,并分别介绍各种类型的典型案例。然后结合我国国情分析现行冒领行为的处罚措施及我国各地方目前所采取的防冒措施。 第三章,主要分五部分分析现阶段冒领养老金产生的原因。第一部分第 1节分析社会道德意识的弱化导致冒领行为的产生,第二部分第 2 节通过有限理性理论分析养老金冒领行为的影响因素,探讨我国养老金冒领行为的一般原因。第三部分第 3节首先简要介绍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和养老金社会化发放机构的委托代理理论分析框架,然后结合我国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的特点,分析委托发放机构动机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的缺
50、乏造成的冒领行为没有得于及时制止。第四部分第 4 节 通过完全信息静态的博弈模型,结合现阶段养老保险管理体制的特征,分析经办机构工作动机不足进而导致冒领行为的加剧。第五部分第 5节结合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保险基金监管体制,分析基金监督的角色缺位而导致冒领行为的蔓延。 第四章,介绍世界典型国家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制度及冒领养老金防范措施,并总结各个国家可供中国借鉴的经验。在总结前文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分析从提高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立法层次、网络信息化建设、基金管理机构能力建设、基金监管机制的完善、加强社会监督以及几个方面提出防治冒领行为的政策建议。- 11 -中国冒领养老金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第2章 冒领养老金的
51、现状、类型及特点 2.1 冒领养老金的现状 1986年养老保险制度启动之初,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直接拨付给各参保单位,由单位代为发放到离退体人员手中,同时,也由参保单位承担着离退休人员的死亡申报和虚报冒领的追偿责任。 2000年,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两个确保”和加快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国务院频布了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的方案 ,要求积极推进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明确了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委托银行、邮局等社会服务机构发放。 随着养老金代发机构的变化,退休人员死亡后的申报方式也发生改变:已纳入社区管理的企业离退休人员死亡后,其亲属和户籍所在地或
52、常年居住地的街道社区服务组织要在 7 日内向负责支付其基本养老金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报告;尚未纳入社区管理的企业离退休人员死亡后,其亲属要在 3 日内向死亡者原单位报告,原单位应在 4 日内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报告;异地居住的离退休人员死亡后,其亲属要在 7 日内向负责支付其基本养老金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报告。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接到报告并审核死亡证明材料有效后,应及时办理支付丧葬补助等项费用的手续,同时终止死亡离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因此,离退体人员的死亡申报和虚报冒领的追偿责任由企业转向了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实行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后,离退休人员逐渐与原单位的管理相脱离,由“ 企业人”逐渐转变成“社会人” ,离退休人员对单位的经济依赖日趋减弱,单位对- 12 -中国冒领养老金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退休人员管理日趋弱化,单位和退休人员相互间的联系愈来愈少。另一方面,做为与社会化发放相配套的社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全球光学透明粘合带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合同范本劳务派遣合同模板书人力资源和企业新
- 2025用户服务合同
- 2025委托律师代理合同范本范文
- 土地转让居间合同
- 2025【合同范本】运输道路交通货物合同
- 美容师劳动合同书
- 消杀服务合同范文
- 2025公司用工合同范本
- 战略合作协议书合同
- 小区监控改造方案
- 第1课+古代亚非(教学设计)【中职专用】《世界历史》(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 物业客服管家的培训课件
- 2024年房地产行业的楼市调控政策解读培训
- 《统计学-基于Python》 课件全套 第1-11章 数据与Python语言-时间序列分析和预测
- 装饰定额子目(河南省)
- 【高速铁路乘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9800字】
- 北师大版英语课文同步字帖三年级下册课文对话原文及翻译衡水体英语字帖三年级起点
- GB/T 2550-2016气体焊接设备焊接、切割和类似作业用橡胶软管
- GB/T 21295-2014服装理化性能的技术要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