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三语文总复习 文言文虚词(二)人教实验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高三总复习 文言文虚词(二)二. 教学步骤:7. 因 A. 用作介词。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依据、方式,可分别译为“因为”“由于”“趁着”“凭借”“经过”“通过”。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后汉书张衡传) 因击沛公于坐。(鸿门宴)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烛之武退秦师) 践华为城,因河为池。(过秦论)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梦游天姥吟留别) 因地制宜 因材施教 因势利导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相如列传) 因驮黄檗人往。(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单于使使晓武,会
2、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苏武传) 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苏武传) B. 用作连词。(一)表示顺接上文,可译为“于是”“便”。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琵琶行) 相如因持璧却立(廉颇蔺相如列传)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孔雀东南飞) (二)表示原因,用于因果复句的前一个分句,可译为“因为”“由于”。祥符中,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此时尚未有名。(雁荡山)C. 用作动词。蒙故业,因遗策。 (过秦论) D. 用作名词。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孔雀东南飞) 事出有因 前因后果 8. 于“于”为介词,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A. 引进动作的时
3、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视情况可译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从”“跟”“同”“对”“对于”“给”等。 (一)表处所。得复见将军于此。(鸿门宴) 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于没,又郊败之。(勾践灭吴) 辞楼下殿,辇来于秦。(阿房宫赋) 青,取之于蓝。(劝学) 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荆轲刺秦王) 为降虏于蛮夷。(苏武传) (二)表范围。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三)表时间。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捕蛇者说) (四)表对象。 赵氏求救于齐。(触龙说赵太后) 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 (五)表主语与宾语之间对待的关系。
4、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 寡人之于国也。(寡人之于国也) (六)表比较,放在形容词之后。 良曰:“长于臣。”(鸿门宴) 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张衡传)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召公谏厉王弭谤) (七)表示对象的性质和状态,可不译。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五人墓碑记) (八)表被动,放在动词之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有时动词前还有“见”“受”等字和它相应。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五人墓碑记) B.“于”与“是”组合,与现代汉语“于是”的用法不完全相同。(一)放在句子开头,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在的承接连词或因果连
5、词相同,现代汉语也这样用。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赤壁赋) 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 (二)放在谓语之前或谓语之后,作状语或补语。可根据“于”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在这”“从这”等。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捕蛇者说) 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大欲也(齐桓晋文之事) 晋于是始墨 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召公谏厉王弭谤) 9. 且A. 用作连词。(一)表示并列关系,译为“又”“并且”。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孔雀东南飞) 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石钟山记) (二)表示递进关系,译为“而且”“况且”。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
6、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苏武传) (三)有时相当于“尚且”,先让步,后推进一层。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白马篇) 古之圣人,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B. 用作副词。(一)用于动词或谓语前,表动作行为是暂时的,可译为“暂且”“姑且”。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孔雀东南飞)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梦游天姥吟留别) (二)用于动词或谓语前,表动作行为或情况将要发生或出现,可译为“将”“将要”。 且为之奈何?(鸿门宴) 不出,火且尽。
7、(游褒禅山记) (三)用于数词前,表接近或将要达到某一数目,译为“近”“将近”。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C. 固定搭配: 且则:姑且。马致远汉宫秋:今夜且则向霸陵桥畔宿。且自:暂且,只管。辛弃疾永遇乐赋梅雪:无情休问,许多般事,且自访梅踏雪。且夫:再说。贾谊过秦论:且夫天下非小弱也。且是:只是,却是。10. 所A. 用作代词。(一)经常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结合,组成“所”字结构。“所”字结构是名词性短语,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所+动词) 怒索儿,儿渺然不知其所往。(促织)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师说) 荆轲有所待。(荆轲刺秦王) (二)“所”和动词结合,后面再
8、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所+动词+中心词)夜则以兵围所寓舍。(指南录后序) 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资者,世莫能知。(信陵君窃符救赵) (三)在有些句子中,“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六国论) 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信陵君窃符救赵) B. 名词,“处所”、“地方”。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C. 数词后表约数,同“许”。 从弟子女十人所。 (史记滑稽列传) D. 复音虚词“所以”。“所”和“以”连用,文言中也常见。用法主要有两种:一种表示原因,一种表示手段和目的。 (一)表示原因的。 亲
9、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出师表)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游褒禅山记) 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荆轲刺秦王) (二)表示手段或凭借的。 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信陵君窃符救赵)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召公谏厉王弭谤) E. 固定搭配:有以=有所以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荆轲刺秦王) 无以=无所以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11. 也语气助词。经常用在句末,表示各种语气。A. 表示判断语气的。 是寡人之过也。(烛之武退秦师) 项脊轩,旧南阁
10、子也。(项脊轩志)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鸿门宴)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阿房宫赋)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荆轲刺秦王) B. 表示肯定语气的。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 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 注:有否定词的句子,仍然是一种表否定的肯定。 未可以为信也!(祭十二郎文) C. 表示疑问语气,句中一般要用疑问代词。 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祭十二郎文) 公子畏死邪?何泣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寡人之于国也) D. 表示感叹语气。 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庄暴见孟子)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11、!(邹忌讽齐王纳谏) 天上差乐,不苦也!(李贺小传) E. 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愚公移山) 天苍苍而高也,上果有帝耶?(李贺小传) F. 主语+“之”+谓语+“也”,取独,作句子的状语。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烛之武退秦师) 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触龙说赵太后) 12. 与A. 用作连词。(一)表并列关系。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赤壁赋) 吾与汝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荆轲刺秦王) (二)表选择关系。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孙子兵法谋攻)
12、B. 用作介词。 (一)表示施动者在发出动作行为时所涉及的对象。此无他,与民同乐也。(庄暴见孟子) 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赤壁之战)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诗经秦风无衣) 与山僧饭讫而去。(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二)表示比较的对象。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六国论) 吾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三)表示施动者发出动作以后所受益的对象。有时受益的对象可承上文省略。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陈涉世家) C. 语气助词,通“欤”,读阳平音。(一)用于句中,表停顿,起舒缓语气以引起下文的作用。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庄暴见孟子) (二)用于句末,表疑问。然则废衅钟与?
13、齐桓晋文之事) 可得闻与?庄暴见孟子)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三)用于句末,表感叹或反诘语气。求!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D. 通“举”。选贤与能。(礼记礼运) 与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涉江) E. 作动词。 则与斗卮酒。(鸿门宴)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 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 咸与维新 日月逝矣,时不我与? 仁陷于愚,故君子所不与也。 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召公谏厉王弭谤) 13. 则A. 用作连词,可表示多种关系。(一)表示承接关系。一般用来连接两个分句或紧缩复句的前后两层意思,表示两件事情在时间上、事理上的紧密联系。
14、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鸿门宴)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张衡传) 以告,则杀之。(召公谏厉王弭谤) (二)表示假设关系。有的用在前一分句,引出假设的情况;有的用于后面的分句,表示假设或推断的结果。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季氏将伐颛臾) 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齐桓晋文之事) 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轲刺秦王) (三)表示并列关系,这种用法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
15、用,每个“则”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里,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句之间(不是表示两个词之间)是并列关系。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师说) 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缔。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勾践灭吴)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四)表示转折、让步关系。表示意思有转折时,“则”字用在后一分句。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 欲速则不达 B. 用作副词。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 此则寡人之罪也。(勾践灭吴)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捕蛇者说) C. 名词。 以身作则 14. 者 A.
16、 用作助词。(一)附在动词或形容词成分之后,组成名词性结构。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说) 陋者乃以斧斤考击以求之。(石钟山记)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山中与裴秀才迪书)(二)在名词性成分之后,起提顿作用,先用“者”提出要说明的事物,稍微停顿一下,然后说明或论断,可不译。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促织) 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三)放在时间词之后,组成名词性结构,可不译。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鸿门宴) (四)放在数词后边,组成名词性结构
17、。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赤壁之战)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也。(孟子告子上) (五)“者”字结构与“若”“如”等动词连用,表事物间类同或类似关系。言之,貌若甚戚者。(捕蛇者说) (六)定语后置标志,可不译。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苏武传)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B. 用作语气词。 (一)在句末,与前面疑问代词“谁”“何”呼应,构成疑问句。 项王按剑而跽日:“客何为者?”(鸿门宴) 谁为哀者?(五人墓碑记) (二)在前一分句末,经常有“所以”与之配合,提示某一事实,后句申述理由。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吾所以为此者,
18、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15. 之A. 用作代词(一)人称代词。可以是单数,也可以是复数。(1)第三人称代词,可代人、事、物。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鞣使之然也。(劝学) 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 项羽日:“壮士!赐之卮酒。”(鸿门宴) 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触龙说赵太后)(2)作人称代词时,有时是指说话者自己或听话人,即指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 (荆)轲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荆轲刺秦王) 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苏武传) (二)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这些”,通常作复指性
19、定语。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张衡传) B. 用作助词。 (一)结构助词。(1)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的”。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 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过秦论) (2)定语后置的标志。马之千里者 (师说)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3)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词(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4)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之前,译时应省去。孔子曰:“何陋之有?”(陋室铭) 夫晋,何厌之有?(烛之
20、武退秦师)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5)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一个成分或复句的前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说)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捕蛇者说)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荆轲刺秦王) (二)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顷之未发,太子迟之。(荆轲刺秦王) 久之,目似暝,意暇甚。(狼) 填然鼓之。(寡人之于国也)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
21、,强于百万之师。(毛遂自荐) C. 用作动词。 然后驱而之善,则民之从之也轻。(齐桓晋文之事)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鸿门宴) 王曰:“牛何之?”(齐桓晋文之事) 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五人墓碑记) 【模拟试题】1. 下列句中“为”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 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B.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C. 不足为外人道也D. 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E. 为赋新词强说愁F.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G.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2. 下列“焉”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 于乱石之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B.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C.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谓也D.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E. 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F. 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3. 下列“因”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B. 不如因而厚遇之C. 左右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D.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E. 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F.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4. 下列“于”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 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B.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C.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D. 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5. 下列“与”字意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届广东省部分学校高三大联考模拟预测数学试题(含答案解析版)
- 2024年金融担保授信协议:风险追偿指南
- 商业物业综合管理协议样本版
- 农业蔬菜用地承包范例协议(2024年修订)一
- 2024年城市建设项目土方工程协议一
- 2024年二手房暂时保留产权买卖协议版
- 2024年度二手房买卖标准化协议样式一
- 2024年度驾校教练车交易协议详情版
- 个性化2024财产分割协议编写与审核服务一
- 室内装修刮大白工作标准协议范例版
- 第4单元表内除法(一)应用题(专项训练)-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 (正式版)YBT 6328-2024 冶金工业建构筑物安全运维技术规范
- 小学劳动《家用电器的发展(一)》课件
- 守岛战士生活艰苦的资料
- 《上海市奉贤区小区机动车停放管理工作调查报告》4300字
- 后鼻韵母课件(1)
- 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计划
- 单位账户自查报告5篇
-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半期考试试卷
- 企业门户网站(概要设计说明书)
- 口腔颌面外科基本操作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