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作业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第18则)嵇中散既被诛,向子期举郡计入洛,文王引进,问日:“闻君有箕山之志,,何以在此?”对日:“巢、许狷介之士,不足多慕。”王大咨嗟。(第19则)晋武帝始登昨.,探策得一。王者世数,系此多少。帝既不说,群臣失色,莫能有言者。侍中裴楷进日:“臣闻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帝说,群臣叹服。(第31则)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籍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日:“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 ”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日:“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餐囚相对!”(第62则)谢太傅语王右军日:“中年伤于
2、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 ”王日:“年在桑 抽,自然至此,正赖丝竹陶写,恒恐儿辈觉损欣乐之趣。”(节选自世说新语言语)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箕山之志”旧时用以称誉不愿在乱世做官的人,这里指归隐之志。尧时巢父、许由在 箕山隐居。B.“登昨”登上帝位,昨,大堂前西边的台阶。帝王登上昨阶来主持祭祀,所以也用昨来 指帝位。C. “楚囚”原指被俘的楚人,也比喻处境窘迫、无计可施的人。左传载:“楚国伶官钟仪为晋所囚,仍奏楚声,表示不忘故旧。”D.“桑榆”原指太阳下山时,阳光照着桑树、榆树的树梢,后便用桑榆比喻黄昏,也用来 比喻人的晚年。派【答案讲评】B (“大堂前
3、西边的台阶”错误,应为“大堂前东边的台阶”。)附:参考译文(第18则)中散大夫嵇康被杀以后,向子期呈送郡国账簿到京都洛阳去,司马文王推荐了他,问他:“听说您有意隐居不出,为什么到了京城?”向子期回答说:“巢父、许由是孤高傲世的人,不值得称赞、羡慕。”文王听了,大为叹赏。(第19则)晋武帝刚登位的时候,用蓍草占卜,得到一。要推断帝位能传多少代,就在于 这个数目的多少。(因为只得到一,)武帝很不高兴,群臣也吓得脸色发白,没人敢出声。 (这 时,)侍中裴楷进言道:“臣听说,天得到一就清明,地得到一就安宁,侯王得到一就能做天下的中心。”武帝高兴了,群臣都赞叹而且佩服 (裴楷)。(第31则)到江南避难的
4、那些人,每逢风和日丽的日子,总是互相邀约到新亭去,坐在草地上喝酒作乐。(一次,)武城侯周颌在饮宴的中途,叹着气说:“这里的风景和中原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山河不一样了! "大家都你看我,我看你,凄然泪下。只有丞相王导脸色变得很不 高兴,说道:“大家应该为朝廷齐心合力,收复中原,哪里至于像囚犯似的相对流泪呢!”(第62则)太傅谢安对右军将军王羲之说:“中年以来,受到哀伤情绪的折磨,和亲友话别, 总是好几天闷闷不乐。”王羲之说:“到了晚年,自然会这样,只能借助音乐寄兴消愁,还常 常担心子侄辈减少欢乐的情趣。”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司马旦字伯康。清直敏强,虽小事必审思,度不中不释。以
5、父任.,为秘书省校书郎,历郑 县主簿。郑有妇蔺讼夺人田者,家多金钱,市党买吏,合为奸谩,十年不决。旦取案一阅,情伪立见,黜吏十数辈,冤者以直。又井元庆豪欺乡里,莫敢谁何,旦擒致于法。时旦年尚少,上下易之,自是惊服。吏捕蝗,因缘搔民。旦言: “蝗,民之仇,宜听自捕,输之官。”后着为令。丁内外艰,服除.,监饶州永平铸钱监。知祁县,天大旱,人乏食,群盗剽敢,富 家巨室至以兵自备。旦召富者开以祸福,于是争出粟,减直以策,犹不失其赢,饥者获济,盗患亦弭。(选自宋史司马旦传,有删节)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父任”指因父辈的官爵而获得官职,是古代选官制度的一种,也称为荫
6、补、恩荫等。B.“秘书省”是我国古代专门管理国家藏书的中央机构,东汉始置秘书监一官,南北朝以 后始设秘书省,其主官称为秘书监,明后其职务并入翰林院。C. “主簿”官职名,掌管文书、办理事务的属官。魏、晋以前主簿官职广泛存在于各级官 署中;隋、唐以后,主簿是部分官署与地方政府的事务官,重要性减少。D. “服除”指提前结束守丧期。“服”指服丧,李密陈情表中“外无期功强近之亲”中的“期功”是古代丧服的名称。派【答案讲评】D (“服除”指守丧期满。也称除服、除丧、脱服,俗称脱孝,是古代丧 礼仪式之一。)附:参考译文司马旦字伯康。清廉正直,精明强干,即使是做很小的事也一定仔细考虑,思忖不到符合规矩的解决
7、方法就不罢手。靠父亲恩荫,任秘书省校书郎,历任郑县主簿。郑县有个公开抢 夺人田的姓蔺的妇人,家中有很多金钱,召集党徒贿赂官吏,共同为奸,十年不能处理。司 马旦取案卷看了一遍,真假立即显露,贬退十几个官吏,受冤枉的人得到公正对待。又有井 元庆横行乡里,无人敢问,司马旦把他抓来依法惩处。当时司马旦还很年轻,大家都轻视他, 从此惊讶佩服。官吏扑打蝗虫,乘机扰民。司马旦说:“蝗虫是百姓的仇敌,应该让他们自己扑杀,然后送到官府来。”后来定为法令。(司马旦)遭父母去世,服丧期满,任监饶州永平铸 钱监。(司马旦)任祁县知县,天大旱,人民缺乏食物,群盗横行抢劫,富家大族自备武器防卫。司马旦召集有钱人,用祸福利
8、害来开导他们,于是 (富家大族)争相拿出粮食,减低价格 出卖,还能略有盈利,饥民获得保全,盗贼也平息。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钱镂,杭州临安县人。少善射,与槊,喜任侠,以解仇报怨为事。唐乾符中,事于潜镇将董 昌为部校。属天下丧乱,黄巢寇岭表,江淮之盗贼群聚,大者攻州郡,小者剽闾里,董昌聚 众,恣横于杭越之间,以遏黄巢之冲要。唐僖宗在蜀,诏董昌讨伐,昌以军政委镂,镂率士 进攻越、润州,平江、浙。除董昌浙东节度使.、越州刺史,表镂代己为杭州刺史。唐景福中, 昌渐骄贵,自言身应符谶,又为妖人王百艺所诳,僭称尊号,乃于越州自称罗平国王,年号 大圣,伪命镂为两浙都将。镂不受命,以状闻,唐昭宗命镂
9、讨伐。乾宁四年,镂率浙西将士 破越州,朝廷嘉其功,赐镂铁券.,又除宰臣王溥为威胜军节度。镂于唐昭宗朝,位至太师、 中书令、本郡王,食邑 二万户。(节选自旧五代史世袭列传二,有删改)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射”是指射箭。周礼中记载,读书人必须学习的六种技艺分别为礼、乐、射、弈、 书、数。B.“节度使”官职名。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节是当时一种全权印信,受有此全权印 信者,便可全权调度,故称节度使。C. “铁券”是君主专制时代皇帝赐给功臣、重臣的一种带有奖赏和盟约性质的凭证,允其 世代享有优厚待遇及免死罪的一种特别证件。D. “食邑”指我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
10、、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盛行于周。后随分封制度 废弛而意义不断演化,唐宋时作为赐予宗室和高级官员的荣誉性加衔。派【答案讲评】A (“读书人必须学习的六种技艺分别为礼、乐、射、弈、书、数”中“礼、乐、射、弈、书、数”错误,应是“礼、乐、射、御、书、数” 。)附:参考译文钱镂,杭州临安县人。年轻时善于射箭和使用长矛,喜欢行侠仗义,把解决仇怨作为事业。唐乾符年间,侍奉潜镇将领董昌,担任部校。当时天下接连战乱,黄巢进犯岭外,江淮的盗贼聚集在一起,大的盗贼进攻州郡,小的盗贼剽掠乡里,董昌聚集民众,在杭州越州之间恣意横行,来遏制黄巢的要害。唐僖宗在蜀地,下诏令董昌讨伐(黄巢),董昌把军事政务委托给了钱镂,钱
11、镂率士兵进攻越州、润州,平定了江、浙一带。(皇上)任命董昌担任浙东节度使、越州刺史,(董昌)上表奏请,让钱镂代替自己担任杭州刺史。唐景福年间,董昌逐渐骄奢显贵,他自称应验符示预兆,又被妖人王百艺欺骗,僭越本分,擅自称尊号,在越州自称罗平国王,年号大圣,伪命钱镂担任两浙都将。钱镂不接受命令,把情况报告(给了皇帝),唐昭宗命令钱镂出兵讨伐。乾宁四年,钱镂率领浙西将领士兵攻破越州,朝廷嘉奖他的功劳,赏赐钱镂铁券,又任命宰相王溥为威胜军节度使。钱镂在唐昭宗一朝,官至太师、中书令、 本郡王,食邑二万户。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枢密调兵五千赴广西,琪移书执政曰:“大理至邕,数千里部落隔绝,今当择人
12、分布数郡,使之分治生夷,险要形势,随宜措置,创关屯兵.,积粮聚刍于何地,声势既张,国威自振。计不出此而闻风调遣,空费钱粮,无补于事。”不听。琪奏:“襄、蜀荡析,士无所归,蜀士聚于公安,襄士聚于郢渚。臣作公安、南阳两书院.,以没入田庐隶之,使有所教养。”请帝题其榜赐焉。初,琪招镇北军驻襄阳,李虎、王旻军乱,镇北亦溃,乃厚招之,降者不绝。行省范用吉密通降款,以所受告为质,琪白于朝,不从。琪叹曰:“三十年收拾中原人,今志不克伸矣。”病遂革,乞休致.,授检校少师、宁武军节度使致仕,终于江陵府治,时九月戊午.也。(节选自宋史孟琪传)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屯兵”既有聚
13、集军队、炫耀武力的意思,也指屯田垦荒的军队,在本文中取后一种意思。B.“书院”是供人读书治学的地方,创始于唐代。在宋代,著名的书院有应天书院、岳麓 书院、白鹿洞书院等。,“致仕” “致政”也表示退休。文C. “休致”古时将官员因年老而自请去职称为“休致”中孟琪因病加重而要求辞官OD.“戊午”为干支之一,是中国传统纪年、纪月、纪日的一种方式。文中为纪日,依干支 顺序可知前一日是丁己日。派【答案讲评】D (“前一日是丁己日”错误,依干支顺序可知前一日是丁巳日。)附:参考译文枢密调兵五千奔赴广西,孟琪致书执政说:“大理国到邕州,数千里内部落互相隔绝,现在应该选人分别到各郡,让他们分管生夷,(根据)地
14、形的险易,可随宜处置,建关屯兵,确定在何处积粮聚草,这样,形成声势,国威自然振奋。不从这方面制定计划而是闻风调兵, 白白浪费钱粮,对事情无补益。”(他的意见)没被采纳。孟琪上奏说:“襄、蜀两地动荡不安, (人民流离,)士人无处安身,蜀地士人聚集在公安,襄阳士人聚集在郢渚。臣设立了公安、 南阳两座书院,将那些被没收的田舍归属书院,使士人有地方受教育。”他请皇上题写榜文赐给书院。当初,孟琪招镇北军驻守襄阳,李虎、王旻的军队作乱,镇北军也溃散了,(孟琪)就用优厚的条件招抚他们,归降的人不断。元朝行省范用吉密通降书,以所受文告为凭证, 孟琪向朝廷汇报,朝廷不许。孟琪叹道:“收复中原三十年的人,如今志向
15、不能实现了。”他的病加重,请求辞官,他被授予检校少师、宁武军节度使后辞官,在江陵府治所去世,当时 是九月廿六日。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杨尚希,弘农人也。父承宾,商、直、浙三州刺史。尚希鼎靛而孤。年十一,辞母请受业长安。涿郡卢辩见而异之,令人太学,专精不倦,同辈皆共推伏。周太祖尝亲临释奠.,尚希时年十八,令讲孝经.,词旨可观。太祖奇之,赐姓普六茹氏,擢为国子博士 .。仕明、武世, 历太学博士、太子宫尹、计部中大夫。宣帝时,令尚希抚慰山东、河北,至相州而帝崩,与 相州总管尉迥发丧于馆。尚希出谓左右曰:“蜀公哭不哀而视不安,将有他计。吾不去,将及于难。”遂夜中从捷径而遁。迟明,迥方觉,分数
16、十骑自驿路追之,不及,遂归京师。高祖以 尚希宗室之望,又背迥而至,待之甚厚。(节选自隋书卷四十六)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鼎靛”,意为垂髯换齿之时,借指童年。古代多以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代称年龄, 比如垂髯、黄发等。B.“释奠”是古代在学校奠祭先圣先师的一种典礼。“释奠”属于荀子“天地”“先祖”“君师”三礼中的“君师”之礼。C. “孝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著作。清代纪日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 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D.“国子博士”即国子监的博士,是古代最高学府里的最高学位。六国时就有博士,唐有 太学博士、算学博士等。派【答案讲评】
17、D (“是古代最高学府里的最高学位”错误,“博士”是古代官名。)附:参考译文杨尚希,弘农人。父名承宾,历任商、直、浙三州刺史。杨尚希童年丧父。十一岁时,辞别母亲请求到长安就学。涿郡人卢辩见了对他感到惊异,让他进入太学就读,(杨尚希)专心精研学业,不知疲倦,同辈的人(同学)都推崇敬服他。周太祖宇文泰曾亲自到太学奠祭先圣先师,杨尚希当时十八岁,令他讲论孝经,言语意义都很优美。太祖视为奇才,赐姓普六茹氏,提拔任国子博士。任官于明帝、武帝之朝,历任太学博士、太子宫尹、计部中大夫。宣帝时,派杨尚希安抚慰问山东、河北,到相州时宣帝驾崩,他跟相州总管尉迥在官署发布丧讯准备祭仪。杨尚希出来对随从人员说:“蜀公
18、哭泣不哀伤而且眼神不安定,将会有别的图谋。我不离开,将遭受灾难。”就连夜从小道逃跑。天大亮后,尉迥才发觉,派几十人骑马从官道追赶,未能追上,杨尚希于是就回到京城。隋高祖杨坚因为杨尚希是宗室素有声望,又能背弃尉迥返回京城,于是待他很优厚。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陶元淳,字子师,江苏常熟人。康熙中举博学泻词.,以疾不与试。二十七年,成进士,廷. 对,论西北赋轻而役重,东南役均而赋重,愿减浮额之粮,罢无益之费。阅者以其言慧,置二甲。琼郡处海外,军将多骄横,崖州尤甚。元淳尝署州事,守备黄镇中以非刑杀人,游击 .余虎纵不问;且贪,索黎人献纳。元淳访得其状,列款以上,镇中气慑,疾挥去,卒定瀛,论罪如律。昌化额田四百余顷,半沦于海,赋不及二千,浮粮居三之一,民重困。元淳为浮.粮考,屡请于上官,乞豁除,无应者。乾隆三年,元淳子正靖官御史,疏以入告,竟获俞旨o(节选自清史稿列传第二百六十三)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博学鸿词”是清代设科取士的方式之一,主要方式是由各地推举本地公认有学识、有名望的卸任官员,直接参加考试,录取者授以翰林官。B. “廷对”指在朝廷上回答皇帝的咨询,或指皇帝在朝廷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