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四年级(下)数学教学计划、基本情况本班有 名学生。总体来说,学生基础情况发展不均衡,良好的学习习惯 还未养成,在课堂上参与课堂学习的能力有待进一步调动和提高。 大部分同学能 较好的完成作业,学习兴趣较高,但上课时思想开小差的现象时有发生, 还需进 一步调整。绝大多数的学生对上学期所学的知识掌握得还不够好, 不能灵活的运 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小部分同学的思维较灵活,有着揭示知识之间的联 系,探索规律的精神。、教学目标1 1、学习习惯:(1 1)进一步培养学生勤学习、爱动脑的好习惯。(2 2)继续加强纪律教育。(3 3)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综合的能力。(4 4)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学生养
2、成检验的习惯。2 2、知识与技能:(1 1)让学生经历从具体问题中抽象数量关系,并探索算法和运算律的过程,掌握相应的计算方法和必要的计算技能, 理解和掌握运算顺序,发现一些运算规 律;联系数的已有知识认识整数间的一些关系和整数的一些特征;结合解决实践问题,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2 2)联系现实情境,经历观察、操作和探索相关图形的特征以及图形的简单变换的过程,认识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及其特征,了解图形的对称和图形位置 关系的简单变换;通过实例,初步形成容量大小的观念,了解容量的意义和计量 单位。(3 3)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体验折线统计图的作用,掌握用折线统计图表达 数据的方法,并能按照统计图里
3、的数据变化分析相应的统计结果;经历从具体问 题的需要出发选择统计图的活动,体会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实际需 要选择统计图。3 3、数学思考方面:(1 1)在联系已有知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充分开展猜想、讨论、解释、交流等活动,发展推理能力。(2 2)在观察、探究整数之间的一些关系和一些特征的过程中,发展抽象、 概括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3 3)能对现实生活的有关数学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经历用字母表示数、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运算规律和概括数量关系的过程,发展抽象思维和符号 感。(4 4)在探索一些平面图形特征和对图形进行变换以及设计图案的过程中, 进一步发展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
4、(5 5)经历把现实问题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并合理地选择相应的形式描 述数据,以及对数据作出分析和解释的过程,发展初步的统计观念。(6 6)在建立数学概念、获得数学结论、发展数学规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 程中,充分开展观察、猜想、实验、类比、归纳等活动,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对 结论作出合理的、有说服力的说明与解释。4 4、解决问题方面:(1 1)能从现实情境中提取数学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加以解决; 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问题的结果,并进行解释和说明。(2 2)能应用相关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能解决比较简单的三步计 算的实际问题,并能与他人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想法。(3 3)能用量杯或
5、自制的量具测量一些液体的多少。(4 4) 能选择恰当长度的小棒搭三角形,能判断一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 ,能根据三角形的两个已知角求第三个角的度数,根据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或底角) 求一个底角(或顶角)的度数。(5 5)能判断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能从生活中找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实例,能利用方格纸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并能测量或画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6 6)能将简单图形平移或旋转到指定位置,能灵活运用对称、平移、旋转 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7 7)能用计算器探索积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的规律,并能说明所得的结论。(8 8)能从生活中主动收集数据信息,能读懂有关媒体中的一些简单的统计 图表,能设
6、计简单统计活动,运用统计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能根据问题选 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相应的数据。(9 9)学会并具有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教 师的指导下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发展主体意识。5 5、情感与态度方面:(1 1)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主动探索并发现数学知识,获得成功的体 验,产生对数学事实和数学内在联系的好奇心,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2 2)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内容,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应 用数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里的一些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与作用。(3 3)在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严谨性和数 学结论的确定性,
7、初步体验探索问题的科学方法,并初步形成科学地探索问题的 意识与态度。(4 4)能主动克服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有克服困难的体验;能与他人合作交流,热心参与数学问题的讨论,有质疑和反思的意识;发现错误能主动改正。(5 5)主动、认真地阅读一些数学知识背景资料,感受数学在社会发展中的 作用,进一步形成对数学的积极情感。三、教材简析重点:(1 1)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和口算;(2 2)认识容量及容量单位升和毫升;(3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学会按角吧三角形进行比较,了解三角形的内角 和是 180180 ;(4 4)掌握三步计算混合运算的顺序;(5 5)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8、(6 6)在活动中掌握排列数与组合数的规律及方法;(7 7)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和理解乘法分配律;(8 8)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认识平移和旋转;(9 9)倍数、因数、奇数、偶数、合数、素数的意义;(1010) 利用计算器帮助学生探索发现运算规律;(1111) 让学生在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感受到用画图和列表的策略整理信息的必要性,增强运用策略意识,提高运用策略水平;(1212) 认识统计图和体会统计图的作用;(1313) 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并学会用字母表示数。难点:(1 1)使学生掌握乘数末尾有 0 0 的笔算乘法的简便算法,通过比较让学生获 得进一步发展和体验乘法的一些计算规律,进一步
9、掌握体验规律进行简便;(2 2)1 1 升观念的建立,培养学生对容量的估计能力;(3 3)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关系,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特征,学会画三角形中指定底边上的高;(4 4)在掌握运算顺序的基础上正确、熟练地计算;(5 5)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高的认识以及测量、画法;(6 6)在活动中掌握排列数与组合数的规律及找出方法;(7 7)会应用乘法分配律使一些计算简便,达到熟练程度;(8 8)能在方格纸上把图形平移和旋转 9090;(9 9)在掌握意义的基础上进行各类判断,明白每类自然数的特征;(1010) 应用规律学会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 0 0 的除法笔算的简
10、便算法;(1111) 让学生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中运用策略富有个性地解决问题;(1212) 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据特点选择恰当的统计图表示数据;(1313)使学生体验对实际问题进行数学化处理的过程。四、教学进度单元课时周次1 16 61-21-22 25 52-32-33 35 54-54-54 46 65-75-75 52 27 76 62 27-87-87 75 58-98-98 84 410109 98 811-1311-1310104 4141411113 3151512126 616-1716-1713136 617-1817-1814146 619-19-五、教学措施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
11、本册教材的重、难点,应采取以下教学措施:1 1 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学习 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每个学生在各自不同的基础上都能得到提 高。2 2、 注重学生知识形成和探究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方法的积累,使学生初步 学会自主学习形式上可以多采用手、动脑、动口相结合,讨论、抢答等形式的学 习,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 3、 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内学知识,课外学技能,运用理论,使学生真正 做到将知识的掌握灵活运用。4 4、 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
12、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细心计算和验算的 好习惯。5 5、 精讲多练,熟能生巧。六、互帮小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内容:p.1p.1 例题,想想做做第 1414 题教学目标:1 1、知识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 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2 2、能力目标: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 结、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放大,培养类比以及分析、概括的能力。3 3、情感目标: 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 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带来 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计算问题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
13、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教学过程:一、复习:学生自己出一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目,并笔算。算完后互相检查。指名一人板演,看板书,说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主要说清楚分别要用 第 2 2个乘数的个位、十位上的数去乘)。二、教学例题:1 1、出示例题图:让学生看图后,读读题目的意思,说说怎么列式?随学生回答板书:144144X1515指出: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二、探索算法:1 1、学生自主探索:每人在本子上自己算一算,算完后和同桌交换算法,说说自 己怎么算的?有问题么?2 2、找几个学生的做法板演,分别说说各
14、题错在哪里?正确的该怎么算?总结:(1 1)用两位数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依次分别去乘三位数; (2 2)用两位数 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3 3)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 来。三、完成想想做做的第 1414 题1 1、做“想想做做”第 2 2 题(做在书上)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中很容易出错,除了上面说的错,还有哪些呢? 一起看第 2 2 题:说说错在哪里?怎么改正?特别要注意三位数中间有 0 0 时,不能漏乘;还要注意不能忘记每次计算时的进位。2 2、完成第 1 1 题让学生在作业本上写出竖式进行笔算,算完后指名说说得数。3 3、做“想想做做”第 3 3 题组织学生讨论:怎样列
15、竖式计算可以方便一些?指出:用竖式计算类似的题目时,通过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能使笔算方便一些。4 4、做“想想做做”第 4 4 题让学生读题,指名说题意。提问:要求算出每种水果各卖了多少元, 就是要算出总价,总价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列式计算,写在作业本上。教学反思: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2)教学内容:教材第 2-32-3 页教学目标: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并能解 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难点:提高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进一步熟悉中间有 0 0 的乘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昨天我们学习的三位数乘两位数, 主要错误有两种:一是进位问题,二是乘
16、数中间有 0 0分别板书 845845X3737604604X2828第一题:(师生共同完成)这题的数都比较大,多次需要进位,大家在做的时候, 有的不知道进位该写在什么地方?我们可以把每次的进位有序地写在旁边(边算边示范,其他学生照样子写)算完后,指出:这样记一记,就可以更清楚了。补充:如果算式是要算 3737X845845,你觉得竖式可以怎么写?为什么?通过两个竖式的对比,使学生清楚原来的写发只要乘2 2 次,后面的算法要乘 3 3次,还是前面的算法比较简便。指出:三位数和两位数乘的时候,为了计算的简便,我们更习惯于把位数多的乘 数写在上面。第 2 2 题,先让学生算,算完后分别说说两次乘得
17、的结果。问:这里都需要和 0 0 乘,为什么一个结果中有 0 0,而另一个结果中没有 0 0 呢?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白:当个位上需要进位时,这个 0 0 就被进上来的数取代了;当 个位上乘的结果不需要进位时,0 0 还是有的。二、口算练习“想想做做”第 5 5 题比一比谁做得又快又准确。(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指名学生口答。交流:这些题你算的时候有什么窍门么?(可以先不考虑后面的0 0,算出结果后再添上几个 0 0)问:第一组题下面 2 2 题为什么得数会一样呢?三、解决实际问题:1 1、 “想想做做”第 7 7 题:读题,问:你有疑问么?(可能会有学生提出为什么汽车的速度慢但需要的时间还少呢?
18、)可让别的学生帮忙解答这个疑问。(说明:虽然都是从北京到上海,但实际路程的长度是不同的)分别列式算出两条路的长度。交流后明确:“速度X时间= =路程”2 2、 第 8 8 题读题,解读“人均月收入”和“人均年收入”的含义学生选择必要的信息解决问题。3 3、 第 9 9 题:读题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准备如何解答?(可以分别用乘和减两种方法,这里可能更多的会考虑用乘法)学生列式解答,在交流的时候主要要让学生说完整的解答过程。4 4、 第 1010 题:学生读题看图了解题目所提供的信息及要解决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已卖出的”要按“每个 1616 元”计算,而“剩下的”要按“每个 1 13 3元计算”。
19、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回答,说说解题思路。四、思考题学生尝试练习,交流探讨思考过程,最后的出结果。五、课堂作业p.2p.2 第 6 6 题教学反思: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内容:教材第 4-54-5 页教学目标:1 1、让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数末尾有 0 0 的乘法笔算的简便算法,能正确的 进行计算。2 2、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初步感知积的变化规律,初步体会简便算法的依据。3 3、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数末尾有 0 0 的乘法的简便算法。教学难点:理解两个乘数末尾都有 0 0 的乘法的简便算法的依据
20、。教学过程:一、检查作业:1 1、交流口算本上的得数。问:这些口算题有什么特点?(都是末尾有 0 0 的乘法)末尾有 0 0 的乘法怎么口算?(先不看 0 0,乘完后再数两个乘数的末尾有几个 0 0, 就添上几个 0 0)板书其中一题:200200X4343这题的得数是多少?怎么算的?现在请你用竖式来计算,行么?(板书竖式,强调 0 0 先不要对齐)看板书:200200X43=8600,43=8600,问:谁能根据这个算式很快地编得数也是 86008600 的乘法 题?(2 2X4300,4300, 2020X430430)为什么这三个算式的得数都一样呢?(先不看 0 0,都是 2 2X434
21、3;再添上 0 0,两个 乘数末尾合起来都是有 2 2 个 0 0,所以都要添上 2 2 个 0 0)2 2、哪些同学昨天已经预习了数学课本?知道今天要学什么吗?(要学习乘数末尾有 0 0 的乘法)二、学习例题:1 1、出示图,提问:从图上知道哪几个信息?要求“每天大约能释放出氧气多少 克”哪个条件是多余的?算式怎么列式?指名学生回答,板书:850850X15=15=2 2、尝试练习,解决问题:850850X15=15=?,用竖式怎样算,请同学们在自备本上试一试。指名板演,(可能出现的情况):(1 1)、按照原来的方法笔算(2 2)、0 0 先不对齐,但在前面乘的时候,0 0 也参与了(3 3
22、)、交换了两个乘数的位置(4 4)在第 2 2 步乘的时候,没有把积的末尾和十位对齐J J讲评这几种做法:第一种方法:是正确的(重点讲)第二种方法:为什么开始列竖式的时候 0 0 没有对齐某个数位?(先不 考虑,可以使计算更简便)既然是先不考虑,所以在这两次乘的时候,0 0 也不要考虑。(擦去多余的 0 0)指出:最后加完之后,这个 0 0 要补上。,比较第一、二种竖式,指出:末尾有 0 0 的乘法竖式我们可以像这样写,比较简便。3 3、完成“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板演。讲评。三、 巩固提高1 1、完成“想想做做”第 1 1 题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说说得数。2 2、第 3 3 题。学生
23、独立分组口算。算完后指名交流每组算的时候有什么特点?四、 布置作业:第 2 2、4 4 题。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2)教学内容:教材第 5 5、6 6 页,想想做做第 510510 题教学目标:同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规范末尾有 0 0 和中间有 0 0 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简 便笔算方法。探索乘数、积的变化规律,进一步明白末尾有 0 0 乘法的口算依据。教学重点:末尾有 0 0 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过程:一、 举例昨天学生作业中的几种典型错误:(竖式略)1 1、 3434X560560 结合竖式提问:列竖式的时候要注意 0 0 的位置,乘的时候第一步 算 6 6乘 34
24、34,积的末尾对齐 6 6,第二步算 5 5 乘 3434,积的末尾要对齐 5 5。如果是三位数乘三位数(在原式前依次加上一位)谁能说说分几步算?每一次的 积怎么写?小结:乘到哪一位,积的末尾对齐那一位。2 2、500500X3434 竖式写的时候没有把 2 2 个 0 0 都写在后面,老师在批改作业的时候 画了一条曲线,可以问:书上是怎么画线的?这题有什么问题?应该怎么改?3 3、 填空说理:两个乘数的末尾一共有 2 2 个 0 0,积的末尾()个 0 0,为什么?二、完成书上的练习:1 1、做第 5 5 题:学生独立填写得数。填完后问:把后面四栏同第一栏比较,分别看看乘数有什么 变化,积有
25、什么变化?(估计学生都会说“多 0 0” “少 0 0”之类的。)规范学生的说法:2 2-2020, 2 2 乘 1010 等于 2020,乘 1010 可以说成是“扩大 1010 倍”学生模仿说一说。把第一栏和第二栏的比较:一个乘数没变,另一个乘数扩大1010 倍,积也扩大 1010倍。类似的变化还有吗?(比如说第 4 4 栏)也指名学生说一说。再让学生比一比第 2 2 栏和第 4 4 栏,你有什么发现?(一个乘数扩大 1010 倍,另一 个乘数缩小 1010 倍,积不变。),2 2、算一算,比一比先请学生观察题组,说说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再独立完成这些题,做完后交流得数。3 3、完成口算第
26、 7 7 题,老师看好时间,从时间角度了解学生的完成情况 做完后,全班校对得数。4 4、完成第 1010 题:你能在里填合适的数字,使等式成立吗?X口 =1600=1600*口 =2400=2400指名说说你在做题时先怎么想?结果是多少?还有别的结果吗?如果没规定是两位数乘两位数,你还会有别的结果吗?这么多种结果,它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呢?5 5、讨论第 9 9 题:(1) 先读题,问:这里一共给了几个信息?再读问题,问:这个问题和什么有关?哪些信息暂时还用不上? 指出:当信息比较多的时候,我们要正确选择能解决问题的信息。学生列式解答。(2)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一般学生还会提“这些废纸能节
27、约,多少?”问:“这些废纸”指的是哪些废纸?学生解答自己提出的问题,再交流。三、布置作业:p.6p.6 第 8 8 题教学反思:练习一(1)教学内容:教材第 7 79 9 页练习一中关于计算部分的练习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是本单元的综合练习,练习的重点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 算。教学目标: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关于计算的知识,包括:(1 1) 口算,要在正确的前提下,有一定的速度;(2 2)简便算法,要利用数的特点,进行适当调整,使计算更简便;(3 3)笔算,使学生更熟练地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铺地锦”介绍,使学生了解古代的计算方法,产生对计算学习的兴趣。教学过程:上课准备:和同学一起浏览整个
28、练习一的内容, 指出:这么多的内容我们将分两 课进行练习,怎么分比较合适?相信学生会很自然地分为:计算一课和解决实际问题一课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计算、口算:(完成书上的第 1 1 题) 老师看好时间,学生统一完成。再校对。(这里一共有 1212 题,一般的学生应该能在 1 1 分钟内完成。)二、简便计算:上学期我们认识了 2525X4=100,4=100,利用这个算式,我们可以进行一些简便计算。一起来找一找,125125X() =1000=1000指出:125125X8=1000,8=1000, 2525X4=100,4=100,这两个算式对我们的乘法简便计算帮助是非常 大的。观察第
29、6 6 题,以 125125X1616 位例:谁能直接算出这题的积?这题可以怎么算?板书完整的过程:= =(125125X8 8)X2 2=1000=1000X2 2=2000=2000也就是说,上面的题经过拆分,可以变成下面的题,计算就比较容易。 学生继续完成另外两组题。501501X2020 为什么可以变成 500500X2020+ 2020 呢?(可请学生从乘法意义的角度来说一说,为乘法分配律做准备。)三、思考题:用 1 1、2 2、3 3、4 4、5 5 这五个数字组成一个两位数和一个三位数,要使乘积最大,应该是哪两个数?要使乘积最小呢?换五个数字再试一试。集体商量积最大问题:你有什么
30、大致的思路呢?(要使积最大,最高位上肯定分别应该是最大的两个数字4 4 和 5 5,低位上的数字应尽可能小。)学生尝试找一找,老师依次把找到的算式板书,要求学生看板书继续找积更大的,一直到大家一直认可为止。最后答案是 431431X5252找一找这个算式有什么特点?类似的方法找到积最小的算式:245245X1313四、介绍“铺地锦”,先大家一起看书上的解答,交流是否能看懂?具体怎么算? 再完成书上留下的计算。补充:如果你敢兴趣这种方法,可以(1 1)继续出题再算;(2 2)想想这又是为什 么?五、全课总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计算,计算包括了口算、简便计算、笔算等。布置作业:练习一第 2 2 题和
31、第 7 7 题教学反思:练习一(2)教学内容:教材第 7 79 9 页练习一中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题。教学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一些常见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具体的运算中,选择合适的算法,培养学生灵活解答的习惯和能力。教学重点: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来完成书上的解决实际问题。一、“大约”问题:1 1、学生读第 3 3 题。读完后问:这里的“ 140140 名”是一个怎么样的数?为什么?(近似数,这个数据只是一个大致情况,没必要也不可能每一分钟都正好是140140名。相反的,我们全班人数 5050 人,这“ 5050”就是一个精确数。)指
32、出:正是因为信息给的数据本身是一个近似数, 所以算出的结果也是一个近似 数,问题就说成了 “每小时大约有多少名婴儿出生?” 这题在解答的时候要不要 用“”?学生列式解答,观察算式,你觉得这题在计算的时候用什么方法比较合适?(口算)学生完成完整的解答。2 2、学生读第 5 5 题:指出:这题的问题是“京拉线大约长几千几百千米?”这种问法是因为去年的教材中有估算的教学, 本册书中已删去了这部分知识。那 该如何理解这里的“大约”呢?(142142 千米本身是一个大约的数,2727 倍也是,所以算出来的数就是一个大约数; 只是这个大约数没必要再转换成“几千几百”,直接写就是了。)学生列式,观察算式,说
33、说这题该采用什么方法计算。(笔算)二、购物问题:学生找出本练习中的购物问题,说说购物问题中的最基本的数量关系式:1 1、第 5 5 题:读题后,学生列式,观察算式,说说你准备选用的计算方法。(可以简便计算,指名说说具体的简便算法。)2 2、第 1010 题:读题后,把该题与上一题比较,单价、数量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单价可以看成是整套的单价,那就要先算出一套的;也可以分别算出课桌和椅 子的总价,再把两部分加起来。)学生选择其中一种方法,完整解答。3 3、第 1212 题:读题后问:这题与前面两题又有什么不同?(发现单价会随着人数的多少而变化。)分别算一算三个班各需要的钱数。比较三个得数,你有什么
34、发现?(三班的人数是最多的,但需要的钱是最少的。) 为什么?那三个班如何买票是最合算的呢?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钱?比较:如果把前面三个班分别需要的钱数加起来是否会等于这次算出来的钱数呢?为什么?指出:在具体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一些灵活的情况,需要大家去选择更合适的方 法。小结:这三题算的时候我们都想到了最基本的数量关系:单价x数量= =总价,但在具体运算的时候又各有不同,希望大家要多注意。三、其他问题:1 1、第 8 8 题:读题后,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来解答观察算式,同桌互相说说适合它的计算方法。(简便计算) 指名板演,结合板演规范学生的书写。(比如括号的运用等)2 2、第 9 9 题:学生独立列
35、式解答。再交流校对。3 3、第 1111 题:读题后,指名分别说说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怎么算? 板书这两个面积公式。学生列式计算,并比出大小。教学反思:认识容量和升教学内容:p.1012p.1012。教学目标:1 1、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2 2、 使学生初步了解测量、比较容量的方法,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 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3 3、 使学生联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学习 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重点: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教学难点:形成一升的具体概念。学具准备:每生自带 2 2 件左右常见
36、的容器。教学过程:一、教学“容量”。1 1、( 1 1)老师取两个大小明显有区别的容器,问:这两个容器,哪个可以装得更多?在学生回答的时候,教学生用“容量”来说一说,指出:这个容器所能装的液体 的多少,可称之为“容量”。(2 2)拿两个差不多大的容器,让学生猜一猜哪个容量比较大。当有分歧的时候,让学生说说用什么方法来验证猜想?(可装水倒一倒)实验,(略)得出结论。想象一下,如果反过来倒水,会出现什么情况?说明了什么?完成书上的练习(1 1)和(2 2)分别让学生把图的意思说一说,再得出某个结论。(3 3)议一议:小红家水壶装满后可以倒 5 5 杯,小明家水壶可以装满后可以倒 4 4 杯。你认为
37、哪家的水壶更大?为什么?在学生说理的基础上,得出:要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因为倒的杯子可能有 大有小,用它来比是不合适的。二、认识“ 1 1 升” 说说你通过昨天的预习,知道关于“升”的哪些知识?1 1、计量液体的多少,才用做“升”做单位2 2、棱长为 1 1 分米的正方体容器正好可以装 1 1 升水拿出该正方体,从里面量它的棱长。问:为什么量里面而不是外面?倒满水。倒入 1 1 升的量杯中,正好,指出:这么多水就是 1 1 升。3 3、用学生带来的常见的容器来认识 1 1 升:(1 1)请学生把从家里带来的 1 1 升大的容器放在一起比一比。分别指名问一问: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容量是 1 1
38、升?指出:这些容器各不相同,但大致大小接近,容量都是1 1 升。(2 2)取出大于 1 1 升的容器。分别请这部分学生举起该容器,其他同学可估一估其容量大约是几升。可结合 2.52.5 升的可乐瓶,请学生想象一下,家里什么容器的容量和它比较接近, 大约是几升?老师取一小盆,大家猜它的容量大约是多少?(实验得出:1 1 升多一点)想象:以它为参照,什么容器的容量和它比较接近,大约是几升呢?比如:可用手比画一下,像电饭锅大约有2 2 个这么高,那它的容量就可能是 2 2升多。,取一脸盆,猜一猜,你洗一次脸大约要用几升水呢?(实验得出:2 2 升)以这一脸盆为参照,估计一下,边上的这桶水大约有多少升
39、? (1010 升)再看一看,教室里的这桶纯净水有多少升呢?(18.918.9 升)这桶水你拎得动么?介绍:成人一天一般要喝 1 1 到 1.51.5 升水,孩子要喝 1 1 升水,那你知道 1 1 升水大约 是这样的几杯呢?分别取几个大小不同的杯子倒一倒。想一想,你每天的水喝够了么?4 4、练习,完成(3 3)和(4 4)三、全课总结: 说说今天的学习,让你明白了哪些知识?教学反思:认识容量和升(2)教学内容:p.13p.13、1414教学目标:通过对一些常见容器的实验,进一步认识容量单位升,并注意培养学生的估计意 识和能力。教学过程:一、完成口算本上的校对工作,检查学生的口算完成情况。二、
40、交流检查学生昨天回家的实践作业:比如:1 1 升水可以倒 4 4 杯水,可以倒 2020 个小酒杯,可以倒 2 2 大碗,(比较小 的容器)1 1 个电饭煲是 2 2 升多,1 1 个大油桶是 5 5 升, 一个水池 3030 升, 一个脸盆 5 5 升,(较 大的容器)在学生交流的时候,要求其他学生做到:(1 1)想象,也可用手比划该容器的大小;(2 2)继续补充三、完成书上的“想想做做”1 1、 用自己制作的量器盛 1 1 升水,分别倒入下面的容器里,看看水面各在哪里。比如:煲的 1/21/2,锅的差不多,脸盆的 1/51/5可继续让学生估一估,整个容器的容量大约是几升。2 2、 下面的容
41、器里大约各能盛多少升水?在合适的答案下面画“V”这里的 4 4 张图,可以让学生先挑一个最有把握的说,并说清楚理由。再以此为参照,进行推算其他的容器。也可用排除法进行,但都要学生充分说理,不能是简单的凭感觉。四、 指导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略)认识毫升教学内容:p.1517p.1517教学目标:1 1、 认识容量单位毫升,知道毫升是一个比较小的容量单位。2 2、 掌握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知道 1 1 升=1000=1000 毫升教学准备:滴管、量桶、水等。教学过程:一、了解预习情况:通过预习,你知道我们这节课要学习什么?你知道了相关的哪些知识?随学生回答板书:毫升学生可能会知道:毫升可以用
42、字母 mlml 表示;1 1 升=1000=1000 毫升;,二、认识 1 1 毫升1 1、 取量筒,介绍:这个量筒最少的刻度是 5 5 毫升,现在我们要用它和这个滴管 来找1 1 毫升有多少滴,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先用滴管滴 5 5 毫升,再除以 5 5 就得到了 1 1 毫升的滴数。)实验:大约要 205205 滴才是 5 5 毫升算:205205-5=215=21 (滴)2 2、 每个组派人上来,用老师准备的滴管在瓶盖内滴2121 滴水(1 1 毫升),组内传 一传,看一看 1 1 毫升的水大约是多少?说一说:1 1 毫升水是多少水呢?3 3、 介绍生活中量毫升的容器:有时我们生病了,
43、要喝一些药水,(取一药水瓶)读:成人每次喝 15201520 毫升。 问:我没有量杯,那怎么才能找到这 15201520 毫升药水呢?取生活中最常见的勺子,舀满 1 1 勺水,倒入量筒,测得大约是 1010 毫升 指出:这勺子是我们每天都要用的东西,现在你会利用它找适量的药水了么?三、看书并认识看刻度学生独立看书,看完后交流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知识,如:计量比较少的液体,常用毫升作单位;回答书上的提问:2121 滴水大约是 1 1 毫升教学反思:看量杯上的刻度时,要看贴着刻度的水面高度,不能看水面中间,因为这个图是 立体的。升是比较大的容量单位,1 1 升=1000=1000 毫升。四、完成想想
44、做做:1 1、下面的容器里各有多少毫升药水?指出:饮料我们可以多喝点少喝点,但在医学上却不能有一点点的马虎, 所以在 用药的时候都要严格按照规定。下面这些是常见的一些规格,分别说说是多少毫 升?2 2、老师用量筒量出一个 5050 毫升,然后倒入一个常见的一次性透明的杯子里, 让 学生感受一下其高度,然后再让学生想象如果倒入题中的这几个容器中,水面高 度各可能是什么情况?回家练习:用刚才认识的勺子(1010 毫升),舀 5050 毫升水,分别倒入这几个容器 里,看看水面各在哪里?3 3、说说下面每种饮料分别需要多少瓶才正好是 1 1 升:请学生完整的列出解答算式。在交流第一个的时候指名说说列式
45、理由。4 4、填空:4 4 升= =()毫升20002000毫升= =()升9 9 升= =()毫升50005000毫升= =()升5 5、倒出 100ml100ml 饮料,数一数你要多少口才能把它喝完。再算一算,喝一口大约 有多少毫升?先交流:做这个实验应该怎么喝?然后多请几个学生自然地喝这100ml100ml 水。算一算。(我自己:4 4 口; 100100- 4=50ml4=50ml)五、全课小结:说说你对毫升的认识。练习二教学内容:p.18p.18、1919教学目标:1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能正确地使用合适的容量 单位。2 2、能通过一些常见容器的测量和估计,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认识能力。教学过程: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办公用品店租赁与品牌合作推广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艺术报刊物流配送与艺术交流合同
- 2025年度半年租赁合同纠纷快速裁决服务合同
- 三农产品绿色消费认知与引导方案
- 滕竹的离婚协议书
- 临床医学与健康科学作业指导书
- 房屋拆除合同
- 人力资源合作协议书合同
- 跨境电商环境下供应链管理优化方案设计
- 三农行业养殖场动物防疫方案
- 监理质量管理讲义监理工作的基本知识
- 涉诈风险账户审查表
- 烟花爆竹考试真题模拟汇编(共758题)
- 2023年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模拟真题及答案
- 四年级数学上册口算天天练4
-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寒假辅导提高班课件 第1讲 眼花缭乱的数据(66张PPT)
- 水利水电工程监理平行检测表部分
- 分部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计划表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服务推荐病-2023版1-4-10
- HY/T 266-2018外压中空纤维超滤膜表面亲水性的测试接触角法
- GB/T 4857.3-2008包装运输包装件基本试验第3部分:静载荷堆码试验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