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_第1页
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_第2页
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模板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现象:混凝土墙根与楼板接触部位出现蜂窝、麻面或露筋,有的墙根内夹有木片、水泥袋纸等杂物。原因分析:1第一层混凝土浇筑过厚,振捣棒插入深度不够,底部未振透。2 混凝土铺设后没有及时振捣,混凝土内的水分被楼板吸收,振捣困难。3 混凝土配合比控制不准,搅拌不匀,坍落度太大,材料高析;混凝土配 合比设计砂率小,和易性不好,振捣时间过久造成漏浆。4钢模板与楼板外表接触不严密。5钢模下部缝隙用木条堵塞时,木条进入墙体内。预防措施:1支模前,在模板下脚相应的楼板位置抹水泥

2、砂浆找平层,但应注意勿使砂浆找平层进入墙体内。2模板下部的缝隙应用水泥砂浆等塞严,切忌使用木片并伸入混凝土墙体位置内。3增设导墙,或在模板底面放置 充气垫胶垫。4 浇筑混凝土前先浇水湿润模板及楼板外表,然后浇一层50mm厚的砂浆,砂浆不宜铺得太厚,并禁止用料斗直接浇筑。5坚持分层浇筑混凝土, 第一层浇筑厚度必须控制在500mm以内。治理方法:对于烂根较严重的部位,应先将外表蜂窝、麻面局部剔除,再用1 : 1水泥砂将分层抹平。此项工作必须在拆模后立即进行。2对于已夹入木片、 纸或草蝇等的烂根部位,在拆模后应立即将夹杂物彻底剔 除,然后捻入高强度 干硬砂浆,必要时砂浆中可稍掺加细石。2墙面粘连,缺

3、棱掉角巨1现象:墙体拆模时,大模板上粘连了较大面积的混凝土表皮,现浇墙体上口及洞口拆模后缺棱掉角。原因分析:1脱模过早,混凝土强度低于。2混凝土用水量控制不 严,质量波动大,浇筑时下料集中,又未均匀振捣。3模板清理不干净 特别是上、下端口部位及门框边,易积留混凝土残渣。4使用了失 效的隔离剂,或隔高剂涂刷不均匀、漏刷,或隔商剂被雨水冲刷掉。5衔接施工缝时浇筑的砂浆层过厚,强度偏低,洞口模板撤除过早,或拆模时碰撞,造成墙体缺棱掉角。预防措施:1墙体混凝土强度到达期后才能拆模。2清理大模板和 涂刷隔商剂必须认真,要有专人检查验收,不合格的要淸理刷涂。3严 格控制混凝土质量,混凝土应有良好的和易性,

4、浇筑时均匀下料,禁止采用振捣棒赶送混凝土的振捣方法。4应留有周转备用的洞口模板,以造 当延迟洞口模板 撤除的时间,宜采用可伸缩的洞口模板。禁止用大锤敲击模板,以防损伤混凝土棱角。5衔接施工缝的水泥砂浆厚度为 50100mm,浇筑底层混凝土必须 认真振捣。采用掺粉煤灰的混凝土。在模板上口参加拌过水泥浆的石子再振捣, 确保此局部混凝土的强度到达设计 要求。治理务法:1严重的大面积粘连、麻面,必须在拆模后随即修补。修初方法:先将浮面松动的灰渣清理干净,然后用 1:1水泥砂浆分层抹平,并 将外表认真 压光,到达要求的平整度。2小面积的粘连、麻面,可在拆 模后立即用108 胶水泥腻子刮广2道找平。3缺棱

5、掉角亦宜在拆模后立的燧补。先刷一道水平泥素浆,然后用水泥砂浆分层补平。4模板上口板端积有较多的粉烘姦 蒔层,拆模后应凿除,用高一等级混凝土补浇到位。 倾斜墙体垂直偏差大上现象。墙体垂直偏差大,超过标准要求。有的整个一道墙都很严重,有的s8过影 置长度 也使用,应由工厂进行修理。4模板支搭不牢,地脚螺栓未拧紧;振捣混 凝土 时过猛,使模板发生变位。治理方法:1垂直偏差在3mm以下的,可将局部墙面凿毛,用108胶水泥 浆刮平,超过3mm而在15mm以内的,将局部墙面凿毛后,用水泥砂浆找 平。 此项治理工作应在拆模后立即进行。 2垂直偏差严重者全高垂直 偏差超 过20皿,应拆模后立即将混凝土凿掉,重

6、新支模浇筑混凝土。如墙体垂直偏差大,楼板两端压墙长度缺乏 20mm时,应会同设计单 位研 究处理。命4墙面凹凸不平出现象:现浇混凝土墙体拆模后墙面凹凸不平,有的局部凹瘪,有的成连续波浪形,也有的局部鼓包用2m靠尽检查凹凸超过±lmm。原因分析:1模板刚度不够。大模反面的槽钢龙骨间距达大或所用 面板 钢板太薄小于4mm o2穿墙管长短不一,误差过大,穿墙螺栓 拧得过 紧,使其附近钢板局部变形。3振动器过度猛振大模板面,板面 局部损伤。4安装及拆模过程中用大锤或撬棍猛击模板板面,使板面造成严重缺陷。预防措施:1加强模板的维修,每个工程完工后,应对模板检修一次,板面有缺陷时,应随时进行修理

7、,严重的应更换板面钢板。2刚度缺乏5阴角不方正、不垂直 现象:拆模后内纵、横墙交接处,以及外墙与内横墙交接 处阴角不方正、 不垂直,给装修施工带来极大困难,浪费大量修补用工。原因分析:1采用筒子模时操作疏忽,角部出现垂直偏差。 2采用 平模 时,内纵墙模板与已浇筑好的内模墙之间缝隙过大 ;内纵墙模板轴线 位移。3 小角模变形与大模板之间形成缝隙,出现漏浆及阳角变形。4外砌内浇建筑中,外墙与内墙交接处的组合柱断面宽度均大于内墙厚度因有马牙槎,必须加上较大的小角模。如果支设小角模时操作马虎,固定不好,往往造成角模位移,阴角产生严重变形。5外砖墙不平 或?卜墙板烹面不平。预防措施:1及时修理好模板,

8、尤其是小角模。2安装筒子模时应 精心操作,将误差消灭在安装过程之中。3支模时应保持轴线位置正 确,努力减小模板垂直偏差。4外砌内浇建筑外墙与内墙模板交接处的 小角模必须认 真处理,固定牢靠,确保不变形。5组合柱处的砖墙面必 须砌筑平整,如模板与墙面之间有缝隙时,应予填补。治理方法:拆完模板后立即进行修补。修补方法:先用靠尺、线坠和方尺检查,然后进行剔 凿,再用108胶水泥浆补平压 光。6墙体混凝土起泡现象:墙面有数量较多的大面积气泡,给装修工程带来很大困难,既影响 进度 又增加用工原因分析:j发泡型减水剂如MF减水剂等掺量过多。2混凝土坍落 度过大,振捣时间太短,混凝土不密实。 3 混凝土浇筑

9、时一次下 料太多, 振捣时气泡未排出,而集结在混凝土墙面上。预防措施 : 1按规定正确掺加减水剂,最好不用发泡型减少剂,必要 时可 掺引气剂。2采用现场搅拌,假设采用泵送混凝土时, 坍落度宜采用 130"150mm, 最大不得超过 180mm 。 3加强混凝土振捣,如混凝土内掺减 水剂,宜采用 高频插入式振捣器进行振捣。振捣棒移动间距不得大于 300mm, 拔出时速度要慢, 振捣时间以外表不再冒气泡为度。 4混凝土 每次铺设厚度以不小于 500mm为宜。治理方法:将气泡外表酥皮铲掉,刮 上膩子,将气泡堵死。一般只用大 白腻子,不宜用 108 胶水泥或其他腻 扌面有模板皮 现象:墙体木

10、模板撤除时,墙面上粘着模板表皮,观感差。原因分析 : 1木模板周转次数多,其外表刚度缺乏,撤除时外表模板 皮残 粘在混凝土面层上。 2使用了失效的脱模剂或脱模剂刷不均匀、 漏 刷。 3 脱模过迟,未及时养护,混凝土外表温度过高,其早期表层强度 开展过快,混 凝土粘连木模。预防措施 :1对于经过屡次周转使用的木模,剔除其中外表刚度缺乏或弯曲变形的木模。仅局部外表刚度缺乏的木模,使用前应重新修补。 2 木模撤除后应及时淸理外表砂浆及翘皮,认真涂刷有效的脱模剂。 3 采 用快速拆模体系,当混凝土强度大于时, 及时松开模板,对混凝土淋水养 护。治理方法 :1 剔除嵌入混凝土表层的木模板表皮, 对于严重

11、的混凝 土外表模板表皮, 剔除后, 先刷一道 108 胶水泥浆,然后用水泥砂浆分层 补平压光,到达设计要求的平整 度。 2 墙面拆模粘有模板皮时,拆模后 立即剔除,使用 108 胶水泥膩子刮 广 2 道找平。 3模板皮嵌入混凝土较 深时,应全部凿除板皮外混凝土,用 钢丝刷或加压水洗刷外表, 再用比原 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 并仔细捣实。8 墙体混凝土强度不均匀凹现象: 墙体上部混凝土强度较低,下部强度较高。从脱模粘连情况也可看出,墙面上部粘连严重,下部那么很少有粘连。原因分析 :1混凝土坍落度偏大,和易性差。 2混凝土分层浇筑高 度较 大。 3采用了用振动器向一头赶浇混凝土的操作方法,或振捣时出 现漏振。4混凝土料斗落距太大,造成砂、石别离和水泥浆漏失。5君凝土冬期施工养护温度不均,上部气温偏低。预防措施:严格控制混凝土坍落度在 3050mm, 泵送混凝土 10T140mm 。 2 混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