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罪的特征及认定_第1页
合同诈骗罪的特征及认定_第2页
合同诈骗罪的特征及认定_第3页
合同诈骗罪的特征及认定_第4页
合同诈骗罪的特征及认定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合同诈骗罪的特征及认定合同诈骗罪的特征及认定 合同诈骗罪的特征及认定 合同诈骗罪的特征及认定摘要合同诈骗罪是新刑法修订后增加的新罪名,与普通诈骗犯罪相比,它有着自身的特点,鉴于新刑法对该罪的规定过于笼统和原那么化,加上相关司法解释的滞后,对于如何认定合同诈骗罪,司法理论中,存在着诸多争议。不仅如此, 合同诈骗罪既保存了普通诈骗罪的共性特征,又表现出自身的个性,它是一种以合同为掩护,手段隐蔽、情况复杂的诈骗犯罪,所以,此类犯罪的认定目前司法理论中是较为疑难 的问题。本文就合同诈骗罪的概念,犯罪构成的特征,本罪中合同的含义,本罪与民事欺诈及合同纠纷的区别,在想象竟合犯和连续诈骗情形下认定等问题进展

2、了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由此希望通过本文可以有利于在司法理论中正确认定和惩罚此类犯罪。关键词 合同诈骗罪 合同 民事欺诈 想象竟合犯合同诈骗罪是1997年新刑法修订后增加的新罪名。在新刑法施行以前,对于利用经济合同进展诈骗的是按照普通诈骗罪处分的。但是,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活泼,国内和国际贸易的渐趋频繁,经济领域中利用经济合同进展诈骗犯罪的比例越来越高,而且诈骗数额宏大。鉴于此类犯罪极大地进犯了被害人的合法权益,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危害比较严重,又具有不同于普通诈骗犯罪的特点,因此,在我国的政治经济形势和社会状况均发生了宏大变化的情况下,为适应我国改革

3、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需要制定和完善作为国家根本法律的刑法,增加新的条款、罪名,有必要将合同诈骗犯罪规定为新罪名,这顺应了世界大多数国家刑法罪名标准化、统一化的大趋势,有利于贯彻罪刑法定原那么,严格区分罪与非罪、违法与犯罪 、此罪与彼罪的界限,有利于恰当量刑,准确打击犯罪,实在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维护良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在新刑法修订以后,虽然合同诈骗罪增设为新罪名,但是,由于新刑法对该罪的规定过于笼统和原那么化,加上相关司法解释的滞后,对于如何认定合同诈骗罪,司法理论中,存在着诸多争议。我将综合我国合同法、民法及刑法的根本理论作讨论,以有利于在司法理论中正确认定和惩罚

4、此类犯罪。一、合同诈骗罪的概念和构成特征根据刑法的规定,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本罪具有如下构成特征:1、主体特征,本罪的犯罪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司法理论中应注意区分合同诈骗罪的犯罪主体是自然人还是单位。例如以下几种情形就是名为单位实为个2、客体特征,本罪进犯的客体是国家对合同的管理制度、老实信誉的市场经济秩序和合同当事人的财产所有权。我国合同法是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标准市场经济的根本法律,它对于防范合同欺诈,维护公平、自由、平安、竞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合同诈骗

5、罪中合同成为进犯他方当事人财物的不法手段,严重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交易秩序和竞争秩序。故刑法单设此罪以保护我国市场经济安康有序开展。合同诈骗罪的犯罪对象是公私财物。“对于合同诈骗罪的行为人而言,签订合同的着眼点不在合同本身的履行,而在对合同标的物或定金的不法占有。合同仅仅是诈骗采用的手段形式。3、主观特征,合同诈骗罪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成心,且具有非法占有别人财物的目的。刑法理论认为,“犯罪目的是指犯罪人希望通过施行行为实现某种危害结果的心理态度。犯罪目的仅存于直接成心中。因此合同诈骗罪这种目的型犯罪只能存在直接成心的形式。4、客观特征,从本质上讲,合同诈骗罪属诈骗犯罪的范畴,在客观构成上完全适用

6、诈骗犯罪的构成形式。即:由施行欺诈行为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而处分财产行为人或第三人获得财产被害人的财产损失。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在签订或履行合同过程中,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对方当事人数额较大的财物的行为。这里的虚构事实指行为人捏造不存在的事实,骗取被害人信任,其表现形式主要为:假冒订立合同必需的身份;盗窃、骗取、伪造、变造签订合同所必需的法律文件、文书、制造“合法身份、“履行才能的假相;虚构不存在的根本领实;虚构不存在的合同标的,等等。隐瞒事实真相是指行为人对被害人掩盖客观存在的根本领实。其表现形式主要是:隐瞒自己实际上不可能履行合同的事实,隐瞒自己不履行合同的犯罪意图

7、;隐瞒合同中自己有义务告知对方的其他事实。二、合同诈骗中“合同的含义 正确界定“合同之义,还需要从这样几个因素入手:(1)合同诈骗罪被纳入刑法分那么第三章破坏市经济秩序罪之第九节“扰乱市经济秩序罪,因此,该罪中所谓的“合同,必须可以表达市场秩序。凡与这种社会关系无关的各种“合同、“协议不在该罪“合同之列。(2)在不违犯罪刑法定原那么的前提下考虑惩治犯罪的最大需要。虽然合同诈骗罪之“合同在渊源上为经济合同,但立法渊源不应影响刑法的目的解释。换言之,只要除利用经济合同外,还可能有利用其他“合同进展诈骗且足以扰乱市场秩序,而在刑法上将之解释为合同诈骗罪又有“可预测性的,这些可利用的合同原那么上都属于

8、合同诈骗罪之“合同。(3)考虑定罪证据的客观可见性。由罪刑法定原那么决定,在合同诈骗罪的认定中,需要可以证明被告人所利用“合同的存在的证据,是最起码的要求。合同具有各种各样的形式,包括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不同形式的合同,在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中具有举证难易程度的差异。因此,从证据的客观可见性来说,口头合同不应成为合同诈骗罪中的“合同,但是应当注意,随着社会的开展,理论中出现了摄影、录像等合同形式,这些合同属于新的书面合同形式。合同诈骗罪中的“合同可以表现为这些形式。三、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行为的区别民事欺诈行为,是指在民事活动中,一方当事人成心以不真实情况为真实的意思表示,使对方陷于认

9、识错误,从而到达发生、变更和消灭一定民事法律关系的不法行为。两者的区别:1、主观目的不同。这两种行为成心内容不同。民事欺诈行为的当事人采取欺骗方法,旨在使相对人产生错误认识,做出有利于自己的法律行为,然后通过双方履行该法律行为谋取一定的“非法利益,其本质是牟利:而合同诈骗罪虽然客观上可引起别人一定民事法律行为的“意思表示,但行为人并没有承担约定民事义务的诚意,而是只想使对方履行那个根本不存在的民事法律关系的“单方义务,直接非法占有对方财物。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合同诈骗罪是以直接非法占有公私财物为成心内容,而民事欺诈那么是通过双方履约来间接获取非法财产利益。 虚假的姓名、身份、空白合同书,虚假的

10、介绍信和授权委托书等,以骗取对方的信任使行骗得逞;而民事欺诈行为人一般无须假冒合法身份。此外,受进犯权利的属性不同。合同诈骗罪进犯的是财物所有权,作为犯罪对象的公私财物,并未充当经济合同设定的权利、义务的表达者,始终是物权的表达者;而民事欺诈行为进犯的那么是债权,即作为进犯对象的公私财物,是已经进入经济合同设定的消费、流通领域的权利义务的表达者。四、合同诈骗罪与合同纠纷的区别合同纠纷,是指行为人有履行或根本履行合同的诚意,只是由于客观原因此未能完全履行合同。由于诈骗分子近年来常常利用签订经济合同进展诈骗,因此往往使合同诈骗罪和合同纠纷交织在一起,不易区分。我认为,区分两者界限的关键是行为人的主观目的,行为人是以骗取财物为目的,还是通过履行约定的民事法律行为而获得经济利益。而要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