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设计_第1页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设计_第2页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设计_第3页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设计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第二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宜昌外国语学校 颜晓琴一、教材分析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二框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中华文化基本特征之一博大精深,理解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要记住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对中华文化的意义,区域文化的特点。(2)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涵义,区域文化的成因。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全面的、历史的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充分认识到中华文化的特征,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华文化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包容性2、难点:各族人民对

2、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四、学情分析学生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其认知起点绝大多数都是由历史书本所得,有一定的学习兴趣。但对于学生来说,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只是只鳞片甲,要学会分析传统文化,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这一课标的要求还有难度。再则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的跳跃也有一定障碍。同时学生在收集与筛选社会信息、辨识社会现象、合作、表达能力等方面也有待加强。五、教学方法问题研讨教学法、自主探究学习法六、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完成预习目标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多媒体教室分配好

3、学习小组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针对性。(二)情境导入、展示目标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内容上看,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这节课学习第二框。现在很多中国人崇尚西方文化,但是有个历史事实很少有人知道,从13世纪一直到18世纪,西方人都在崇拜中国文化,在欧洲大陆形成的“中国热”持续了6个世纪。当时的欧洲人看中国,就像现在的中国人看美国一样。中国的瓷器、建筑、服饰、文学、科技、园林艺术都受到崇拜,中国几乎成为他们向往的乌托邦。中华文化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魅力?首先我们来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性。(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探

4、究一: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1、试举例:荆楚大地在古代或现代有哪些具有代表性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荆楚的饮食文化、三国文化、地方戏曲文化、长江三峡文化、现代革命文化2、看课本66页,思考: (1)文学艺术的作用是什么? (2)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特点和地位是什么?3、看课本67页,思考: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地位和特点是什么? 举例:都江堰【鱼嘴、飞沙堰、宝瓶口都江堰渠首的三大主体工程】4、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举例描述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探究 二:一方水土 一方文化(区域性)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文化,如在山东形成了齐鲁文化,在上海、浙江、江苏一带形成了吴越文化,在四

5、川形成巴蜀文化,在云南贵州形成了滇黔文化。1、长江奔流千余年,三峡饮食文化独具特色,你知道那些老宜昌小吃?2、学生看课本,思考:(1)、文化区域性的成因是什么?(2)、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探究三、中华之瑰宝 民族之骄傲(民族性)1、宜昌境内有五峰和长阳两个土家族自治县。土家族原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意为“本地人”的意思。宜昌土家族自今保留着土家工艺品、土家族节日、土家族舞蹈。在历史上我国少数民族创造的文化成就有哪些?2、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是什么样的呢?:(1)从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看:我国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从共

6、性和个性上看: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二者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3)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看: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4)从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看: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探究四、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包容性)多媒体出示:改革开放30多年来,长江三峡文化的发展历程。1、长江三峡文化如何丰富发展?2、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原因是什么?(包容性的含义、意义)3、中华文化对我们有什么作用?(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组织学生构建本课知识网络并进行当堂检测。(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九、板书设计 (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1、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特点和地位2、中国古代科技的地位和特点 (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1、文化区域性的成因2、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四)、中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