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个性化教学之七过芸老师执教的清塘荷韵_第1页
语文个性化教学之七过芸老师执教的清塘荷韵_第2页
语文个性化教学之七过芸老师执教的清塘荷韵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文个性化教学之七:过芸老师执教的清塘荷韵案例背景:5月10日,桃李园实验学校的过芸老师开了一节七年级语文区级公开课,课题为清塘荷韵。清塘荷韵为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的作品,文章语浅意深,“香远益清”,读后深久默然。那么,现在交给七年级的小朋友来学习,而且还是通过自读的方式,效果会怎样?能理解到怎样的层次?怎样让全体同学的思维都动起来?这些问题让赶去听课的我对这堂课充满了期待和好奇。听课的老师为本区七年级语文教师。桃李园实验学校校长、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也亲自深入课堂听课,课后还参加了研讨,并作了精彩评点。案例描述:清塘荷韵第一课时 整体把握,训练语感教学目的:理清课文思路;理解人与荷的关系;懂

2、得“情景交融”手法的基本特征(重点、难点)。教学步骤:1、 课前布置预习,要求:至少读三遍;将自己不认识的字和不懂或不太明白的词记在预习本上查字典注音和解释;画出思路结构图(每自然节的内容用文中的语言概括出来,将意思相关的自然节括在一起,画成竖式结构图)。2、 上课抽查查字典情况,纠正和补充。3、 解题:“清塘”是荷生长的环境,突出了塘的“清”,联系陋室铭有仙的“山”和有龙的“水”,唤醒旧知识:环境描写与形象及作者思想感情的关系。明白全文作者描写荷的感情基调是赞美的,赞的是“荷韵”,是通过作者种荷赏荷的过程体现出来的。基本解决全文感情基调的问题。4、 在黑板上共同修改同学们的思路结构图,要求加

3、上一个简洁有意义的题目。提示:在“荷”的前面加一个表示人的行为的动词。先介绍红楼梦中“菊花诗”的诗题的“头脑风暴”般的产生经过及按人物体验过程编排的结果:“起首是忆菊,忆之不得,故访,第二是访菊,访之既得,便种,第三是种菊,种既盛开, 故相对而赏,第四是对菊”得出课文各部分内容的标题:忆荷、种荷、盼荷、咏荷、对荷、祝荷。(其中“盼荷”是“菊花诗”题中没有的,却正突出了本文中作者与荷共同成长、息息相通的情感体验。)“咏荷”与“对荷”都曾引起争论,都从“赏荷”改过来。理由是67节赞美的是荷的生命力,可以用“赏”,但这个字少了一点与荷“共同承受甘苦”的体味,用“菊花诗”中的“咏”?于是查字典,有“咏

4、赞:歌颂赞美”的义项。也多点咏叹、感受的意思。对912节,也是认为“赏”字不能表现出与荷融为一体的感觉,有一定的距离,居高临下似的,于是改成“对”,“对影成三人”的“对”,对话、交流,互相读懂对方,深幸面对知音。联系狼中写狼与人的关系:写人必写狼,写狼必写人来体现狼的特点和人的性格变化的作用。基本解决“写荷必写人,写人必写荷”的情景交融的手法问题。5、 布置作业:精读18节,设计“经典题”用问题的形式表示自己不懂的和自己领悟了或领悟得还不够明确准确的内容。要求问题的设计要有“思考的痕迹”。如:“文中诗文的引用有什么作用”就没有“朱熹诗句是引自读书有感写书如同清水方塘,能容无限风光的。用在这里是

5、说明什么的”这个好,因为后一问句有自己已经思考过了的痕迹。(在阅读中教会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形成越来越广泛、密集的“视网膜效应”,培养发现问题的敏感,体会作者的匠心所在,并用自己的语言以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在表达时能够按要求修改题干,是我们从预备年级开始进行的语文阅读训练)第二课时 品味语言,训练思维(1)教学目的:品味、理解18节内容中语言及感情;根据单元要求:人贵有精神体会荷的精神:坚忍、蓬勃的生命力和厚积薄发的生命历程;人的精神:崇尚高洁的君子品行、豁达、超脱、关注生命与生命融为一体的人格。(重点、难点)教学步骤:1、 集体朗读,唤起情绪。2、 各小组讨论“经典题”,要求:逐一摆出自己的

6、问题,讨论出小组共同的有意义的问题,指定一人汇报。(尽量给足时间,讨论充分,老师关注督促讨论不偏离课文,使之有效。)3、 学生汇报自己小组问题,老师在黑板上记录,边商讨修改题干语言形式如:“为什么写我的审美观念”这个问题,就要改成“为什么要写我的审美观念”,这样就能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联系的是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爸爸对孩子说的“下来吧,孩子,晚饭做好了。”为什么面对孩子没有勇气走下悬崖既不说“这么没出息”也不说“宝贝,爸爸来抱你下来”而是说了这句与爬山毫无关系的话。体会作者选择内容、语言的思维过程和匠心。(问题是非预设的,但问题的解答是基本预设的,都指向体会理解荷与人的精神。)4、 引发思考的语

7、句:“楼前有清塘数亩”:联系的是祖父和我中“呼兰河这个小城中住着我的祖父”这句的理解:如镜头的推移,逐步锁定“祖父”锁定“清塘”,全文的内容与情感都在这里了,全身心地投入到这里来吧。“这不符合我的审美观念”:“我”的审美观念是什么?有这样审美观念的人该是怎样的人?三十多年了,爱荷,为何不想办法种荷,要等到有人带莲子来才种?“我的目光无法把荷叶从淤泥中吸出”中的“吸”用得特别,体现了什么?“反正我总算是尽了人事,下面就是听天命了。”那么爱荷,为什么不想尽办法种好它,只是敲破一条缝就是尽了人事,让它听天命是不是有点不负责任?“漫漫长夏,凄清的秋天”是谁的感觉?人的?荷的?体现了人的什么感情?荷的什

8、么精神?“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体现在哪里?“光长荷叶,是不能满足的。”是谁不能满足?“我觉得很有趣,又非常感激。”是什么“趣”?为什么感激?5、 布置作业:抄读912节,设计“经典题”,为了使问题集中,作一点预设要求:针对每一节中的细节提问。第三课时 品味语言,训练思维(2)教学目的:在颂读中体会这部分作者表达的荷的“静之韵”和“静之趣”(重点、难点);以及面对落花与残荷作者的态度感受季羡林先生令人常怀高山仰止般崇敬心情的人格魅力。教学步骤:1、在批改作业时,选出有关“池花对影落”“波斯猫毛毛”“残荷”等细节的问题,作必要的修改,打好五角星,提示学生在课堂中提问。

9、2、回忆展示前文的思路结构,引出本课主要内容。3、集体轻声朗读,要求读出感情来。然后请一位学生读,读出“静静”的意境来。4、从912节,按顺序讨论、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解答:“对荷”这部分,季先生读出了荷的什么?他与荷在交流些什么呢?1)、“池花对影落”描写的就是“风乍起像小船似地漂在那里。”的情景,要表达的是一种极致的宁静境界。老师描绘那种宁静的画面,涵泳荷的“静之韵”;体会“池花对影落”对表现宁静的作用以动写静。落花也这么美,没有伤感,豁达超脱。 2)、为你心目中的这幅宁静荷塘图配恰当的画面。(多媒体待定?) 3)、引出下文对波斯猫毛毛描写的理解以声写静。涵泳“静之趣”。 这也是为什么同样写宁

10、静,作者分成了两节的原因。 4)、为什么前面坚忍、蓬勃、厚积薄发的荷花会给作者如此宁静的感受? 5)、面对绿盖擎天,红荷映日的池塘,作者为什么却想到了残荷之日不远了,这是否不合情理?怎样的人才会有这种感受?联系的是清贫中方志敏把被捕说成是“一件趣事”,体现出方志敏面对生死考验时的超然与勇气。简介季先生的生平,强调先生一生学贯中西,学富五车,历尽人生坎坷却始终乐观、豁达。面对不可逃避的人生尽头,生命因充实无憾而愉悦。5、布置作业:描绘“对荷”中宁静的画面,从表现宁静运用的手法和表达的情感两方面说说你的感受;对“对荷”中季先生联想残荷的细节,你有什么感想?(任选一题)教研员评课:过老师展示的是第三

11、课时。整堂课沉稳深透,缜密严谨,赢得了包括钱先生在内的所有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突出的特点有以下几点。1、教师钻研教材功夫扎实。季先生为国学大师,一辈子沉浸在东方文化之中,其晚年之作清塘荷韵一派禅意,非静对、静悟是无法参透的。而过老师这节课所深入的程度,表达感受时用词的准确等都出乎我的意料,为年轻教师钻研教材树立了榜样。如对“池花对影落”的意境的参悟,一个“安详”便让人豁然开朗。还有对本文主旨的概括,“历尽人生坎坷却始终乐观、豁达。面对不可逃避的人生尽头,生命因充实无憾而愉悦”等语是既凝练又富有启发。2、坚持走“学生自读,教师引导”的教学之路。从预备年级到现在,已展现相当的成果。学生养成了读书爱思考、预习能提问、课堂敢交流、课后愿温故的良好学习习惯。都是读书,身份是不同的。有的是一个普通读者,有的是鉴赏家。我们要努力把学生由一名普通读者转变为鉴赏者,应该说过老师对此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学生在自读时所提的问题已有相当的质量。如:“我觉得很有趣,又非常感激。”是什么“趣”?为什么感激?等等。同学们读书也很多,回答问题引经据典,表达准确,令人印象深刻。3、注重引导学生对文本的涵咏、咀嚼。从语言入手,咬文嚼字,是为鉴赏之道。与大量的在文字表面浮来浮去的课堂不同,过老师这堂课在文本的沉浸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如对“以声衬静”手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