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城市-低碳生活_第1页
绿色城市-低碳生活_第2页
绿色城市-低碳生活_第3页
绿色城市-低碳生活_第4页
绿色城市-低碳生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绿色城市低碳生活对低碳城市发展模式的思考【摘要】城市是人类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中心,在我国快速发展的现代化和城镇化过程中,城市中的生态问题和能源问题非常突出,我们要节能减排,首先要在城市进行。我们国家建设量非常大,每年建设量高达20亿平方米,建筑能耗已经超过了社会能耗的28%,随着建设量的增长这个比例还会上升。在这样的背景下绿色低碳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和促进人与自然规律和谐相处的重要领域和关注点,发展绿色低碳城市已成为中国城市未来发展的战略选择。本文旨在按照绿色低碳城市建设的要求,在牢固确立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理念,坚持把城市建设发展定位在可持续型、低碳生态型等方面做一些积极的探

2、索。【关键词】绿色城市、低碳,节能,和谐,低排放【正文】一引言1.1 关于低碳绿色城市所谓低碳,是low carbon的直译,是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是倡导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一种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低碳行动最初由英国在2007年4月发起的,2008年6月5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出个人“低碳生活方式”。低碳城市,即通过零碳和低碳技术研发及其在城市发展中的推广应用,节约和集约利用能源,有效减少碳排放。绿色城市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即以自然系统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为基础的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住区形式,自然、城、人融为有机整体,形成互惠共生结构。“低碳绿色城市”是指城市经济以低碳产

3、业、生态城市建设为主导模式,市民以低碳、环保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以低碳、生态型社会为建设蓝图的城市。低碳绿色城市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城市发展中的具体化,是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和生态化发展理念在城市发展中的落实。建设低碳绿色城市,就是要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居住适宜、运行安全、经济健康发展和民生持续改善的城市,能有效促进城市在生产、流通、消费、生态保护等领域可持续发展,是协调区域经济、社会、环境的重要发展模式。在国家战略层面,应从趋于生态环境基底条件和容量出发,确定主体功能区,分类制定区域和城市的基本发展原则;在区域规划层面,进一步明确主体功能区规划下的城市发展导向;在社区和个体层面,要大力倡

4、导生产和消费的可持续转型趋势,逐步开展低碳城市发展之路的试点与推广。建设低碳绿色城市,是顺应城市低碳化、生态化发展趋势的重要战略抉择,是转变发展方式、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低碳作为一种新时代生活方式,由于其必要性和当前全球环境逐渐恶化的紧迫性,已经被越来越多人倡导。许多有关低碳的研究课题已经得到关注,其中关注度较高的有低碳生活,低碳经济,低碳城市,低碳能源,低碳社会等等。1.2推进低碳绿色城市发展的现实意义在城市设计中,我们需要选择一条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高产出的新型城市化道路,而发展低碳绿色城市则是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重要路径。(一)推进低碳绿色城市发展是应对城市资源消费高增长阶段来临

5、的客观需要(二)推进低碳绿色城市发展是提高城市长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三)推进低碳绿色城市发展是调整城市经济结构的现实抓手(四)推进低碳绿色城市发展是解决城市生态环境恶化问题的有效途径(五)推进低碳绿色城市发展是促进我国节约型社会的顺利建设的有力保证(六)推进低碳绿色城市发展是实现人居质量的现实需求二、绿色低碳城市发展现状国内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案例还包括一些城市新区示范型案例。除上海东滩生态城和临港新城外,中新天津生态城、唐山曹妃甸生态城以及深圳光明新城也是现阶段国内低碳城市建设的焦点。此外,南昌、武汉、长沙、德州、沈阳、珠海、吉林、厦门、杭州、贵阳、无锡、重庆也通过制定和出台低碳城市发展规划等方

6、式提出建立低碳城市的目标。纵观全国,低碳城市建设案例多集中在城市新区较小尺度的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探索以及发展低碳产业、促进产业转型等方面。不少案例城市也强调“综合型低碳城市”建设,但大都局限在宏观框架的探讨上,缺乏深入可行的行动计划。此外,在案例城市的低碳发展规划中涉及增加碳汇的相关策略较少。而国外低碳城市的发展模式可归纳为基底低碳、结构低碳、形态低碳、支撑低碳、行为低碳五个方面,其具体实践手段涉及能源更新、产业转型、推行循环经济、构建紧凑城市、优化城市生态网络、发展绿色交通、推广低碳技术和鼓励节能行为等诸多内容【1】。具体到案例城市,哥本哈根的低碳发展涉及面较广,几乎涵盖上述发展模式所有层面,

7、涉及建设完备的风能发电体系,推广节能建筑,发展城市绿色交通,倡导垃圾回收利用,引导低碳生活等,这种模式可称为综合型发展模式,国外城市采用这种模式进行低碳城市建设的案例较多。除此之外,其他国外案例城市均各有侧重:例如弗莱堡将其低碳城市建设重点集中在能源和交通领域。综上所述,哥本哈根是国外综合型低碳城市建设的典型案例;以弗莱堡为代表的国外城市已经根据其自身发展条件及其所在国家宏观层面的低碳战略规划探索出了行之有效的低碳发展模式。相比而言,国内还没有严格意义上遵循综合型低碳城市模式建设的案例,其发展模式以产业主导型和新区示范型居多。三、 绿色低碳城市发展案例3.1上海东滩生态城的规划实践上海东滩生态

8、城是“生态城”这一概念的启蒙,它在中国城市化危机的背景下提出生态城市是中国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对东滩在全球化视野以及地域维度下应用生态城市理论进行批判性思考并审慎乐观地认为通过东滩实践, 可以渐进式地实现可持续的、多元价值的社会经济秩序最终达到生态城市的理想。东滩的规划从一开始就在规划理念体系内容和方法上全面按照国际生态城市的最新规划理论进行实践。2001年完成的把泉明建设成为上海市生态绿岛的研究提出了将泉明东滩建成生态综合示范区的战略发展思路; 2002年宪成的上海崇明东滩总体结构规划。并根据自然特性和经济适宜性按照保护与开发并存的原则, 确定了以南部东滩生态城镇、北部现代农业和东部湿地

9、公园区域三大要素构筑可持续发展的东滩生态示范区的空间结构设想,较好地处理了城镇建设与耕地保护的关系。东滩生态城的独特定位表现在其规划理念体系和方法上的创新探索提出“一体化“ 的生态城市整合策略, 建立起“社会、经济、环境、资源“ 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原则,并通过一体化资源管理模型与S Pe A R评估系统对规划、开发与管理过程进行监控协同,致力干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 总目标。其策划与措施有“以生态文化为导向”、“减少能源需求”“改善交通可达性”等12条组成,这里就不一一陈述。但就生态城市这一理念以及上海东滩生态城的设计来说,它是在全球化的宏大叙事背最下展开的一次边缘性地探索。虽然开发征用了

10、未开发的生地,但由于适应了城市化的发展条件,规划中策持独特的文化观念, 因而是符合适宜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观以及地域生态现代化要求的。然而因为投入过高,东滩特殊的背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各种各样的原因,生态城的建设搁浅了,但其开创的理念,其影响是深远的。芒福德曾说过:“真正影响城市规划的因素是深刻的政治和经济变革。”既然单纯的技术和经济的发展不能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生态城市或者说绿色低碳城市的规划工作就不只是技术问题。规划一定是要从工程技术走向经济,走向社会和文化最后是制度和政治决策。“东滩应当成为一个有价值的输出新思想的地方。“【2】3.2 低碳大学城绿色低碳城市的一角在我国,大学城的建设开

11、始于20世纪末期,在高校合并和扩招的背景之下,以河北廊坊东方大学城为首,拉开了全国性的大学城建设热潮。彼时,绿色城市的概念并未深入人心,但其理念业已提出,在大学城的建设中,规划工作者或多或少的考虑到了这一问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低碳”的生活方式已经逐渐深入人心,并为各方面建设规划活动所重视,成为如今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中所涉及的重要参考标准的时候,大学城在实践“低碳”中所面临的一些不利现状就开始越发地凸显出来。就近原则,我们对合肥大学城进行了一定资料收集与调研分析,探讨其规划设计在绿色低碳这一评价标准上的优劣。(1)用地规模上,大学城的用地规划过大,会造成大量圈占土地,资源浪费,潜伏“空壳”

12、危机,极易陷于“大圈地”的怪圈。(2)建筑单体上,建筑的利用率偏低,建筑间的绿化较少,并未形成规模。在建筑结构上传统的钢混结构占据主流,在新技术尚未成熟的情况下,这种选择无疑是正确的。建筑材料的选择上贴面偏向于普通的瓷砖、钢筋混凝土等。(3)个人行为模式的管理上,各个学校都较为严格,像工大让人诟病的断电制度未尝不是一种低碳环保的管理模式。四、绿色低碳城市形成模式及建设建议绿色低碳城市不是由政府和开发商“建设 出来的,绿色低碳城市不应当被单纯视为物质空间,而应当被视为一种城市理想但不是乌托邦的现代主义理想。它的建设不是简单地从“节能减排入手,而是从改变人的生活方式与行为模式出发,通过改变经济和社

13、会发展模式,达到社会、经济与环境资源的平衡与协调。生态理念贯穿在生态城的规划设计实施运营的每个环节中,是一项长期的社会工程。如果我们想拯救我们的城市,我们的地球,如果我们想重建与自然平衡的城市和多元价值的社会。我们就必须将绿色低碳价值与文化触为一体,必须摈弃鼓吹贪婪的经济学和以此构筑的社会秩序, 转而构建具有更广泛价位的新的社会体制。这种体制下, 价值理性不再简化成市场价位和工具理性文化(价值规范、制度、道德、信念等) 和人的发展受到重视。在城市的社区里不仅是居住、教育、医疗这些社会基础设施, 更是一群人能够凝聚成一个整体, 形成规范和制度性的社会学意义上的社区。城市研究者应当从对有关“可持续性本质” 、“ 绿色低碳本质“ 等的一般性抽象问题的研究, 转向对绿色低碳城市具体的文化问题、制度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可缓解这些问题的规划政策和措施进行理论研究。进而对决策者的决定产生积极影响, 渐进式地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