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产业链的构建研究_图文_第1页
生态产业链的构建研究_图文_第2页
生态产业链的构建研究_图文_第3页
生态产业链的构建研究_图文_第4页
生态产业链的构建研究_图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IS S N1672-9064CN35-1272/TK循环经济1生态产业链的定义生态产业链一般是指依据生态学原理,以恢复和扩大自然资源存量为宗旨,为提高资源基本生产率和根据社会需要为主体,对2种以上产业的链接所进行的设计(或改造并开创为一种新型的产业系统的系统创新活动。根据上述定义,我们不难看出生态产业链具有以下4个功能:增大自然资源存量。使自然资源存量增大,是生态产业链设计与开发活动的宗旨,即所设计与开发的生态产业链的最高目标是在求得经济发展的同时,推动生态系统的恢复和良性循环,不断提高和扩大自然生产力的水平与能力。提高资源生产率。生态产业链系统是为提高生产率而设计的,但这一生产率要用“资

2、源基本生产率”的概念来评价,即从资源的原始投入对生态圈的作用算起,到产品退出使用、回到生态圈为止,全面和全过程地测度其生产率。由于在生产转换过程中,人力资源的生产率问题已得到广泛重视,因此,它更侧重于通过产业链的构建过程的设计、开发和实施,使生态资源在原始投入和最终消费方面提高效率,进而从可持续发展的层面上,全面持久地提高生产率。社会性长期需要。生态产业链应该具备社会性,即它建立的是依社会长期需要为主体的商业秩序与环境,它在生产、交换、流通和消费过程中所建立的秩序既要使商家及产业链上的各方获取利润,而且要与自然生态系统保持着长期的友善与协调。系统创新活动。生态产业链是一项系统创新工程,它的构建

3、以技术创新为基础,以生态经济为约束,通过探讨各产业之间“链”的链接结构、运行模式、管理控制和制度创新等,找到产业链上生态经济形成的产业化机理和运行规律,并以此调整链上诸产业的“序”与“流”,建立其“产业链层面”的生态经济系统;再以该系统为牵动,在相关产业内部,调整其“流”与“序”,形成“产业层面”的生态经济系统;最终,生态产业链应该是这2个层面上系统的交集,它要通过链的设计、开发与实施,将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有机地融为一体,开创一种新型的产业系统。2南安市生态产业链构建的意义、目标和原则2.1构建的意义南安市作为“福建省经济发展实力十强县(市”,近年来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

4、成就。但是,人口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南安的基本市情。拥有148万人口的南安,发展中的各类矛盾将互相交织,环境污染不断恶化,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消耗型企业占大多数等都已成为南安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本文在对南安市经济社会条件及产业发展导向进行细致分析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各产业之间及其内部生态产业链构建的潜力,提出了构建南安市生态产业链的总体思路及具体设想,为南安市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供了重要支撑和保障,有利于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和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2构建的目标通过在各产业之间及产业内部建立以产品和废弃物为主

5、线的产业共生关系,推进区域内资源梯级循环利用,提高资源生产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建立和谐的产业共生体系,实现区域内产业体系的生态优化,进而促进南安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作者简介:唐亚军(1981,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人力资源管理。生态产业链的构建研究中图分类号:F0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064(200803-0077-03摘要资源匮乏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构建生态产业链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有效途径,是资源约束条件下产业发展模式的选择。以南安市为实证研究对象,着力分析与探讨生态产业链的构建问题。关键词南安市生态产业链构建唐亚军郗永勤(

6、福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IS S N1672-9064CN35-1272/TK循环经济2.3构建的原则2.3.1柔性原则一个健康运作的生态产业链应该是柔性的,每一条链的柔性具体表现就是能够抵御各种风险,抵御风险能力的强弱决定了产业链是否能长期健康的运作下去。在构建南安市生态产业链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有关技术成本、交易成本及市场风险等方面的因素,以增强区域内生态产业链的稳定性。2.3.2可操作性原则立足于南安市现有的产业基础,结合其产业发展导向,充分挖掘现有产业之间生态链接的潜力,以一批骨干企业为核心、重点项目为支撑,促进产品的深加工与产业配套,完善协作关系。2.3.3前瞻性原

7、则应紧跟国内外相关产业发展的新动向,结合南安产业发展特点,加快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步伐。3南安市生态产业链构建的战略选择3.1构建方法3.1.1壮大产业链淘汰改造生产规模小、资源消耗高、污染排放量大的企业、装置和设备,留出发展空间,支持技术先进、资源利用率高、环境损害小、有利于经济持续发展的大型企业的发展;积极拓展产品结构,着力培育核心企业,促进产品深加工与产业配套,提升产业的竞争力。3.1.2延伸产业链在现有产业链基础上,通过实施“补链”策略,不断延长和拓宽产业链,使其尽可能地实现横向耦合与纵向闭合,提高资源生产效率。生态产业链拓展和延伸的过程中,一方面接通了产业链中的断环、孤环,使得整条产业

8、链产生了原来所不具备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整体功能;另一方面衍生出一系列新兴的产业链环,进而增加了产业链附加价值。3.1.3拓展废弃物循环利用渠道拓展废弃物循环利用渠道,构建新的跨行业的生态产业链,不断提高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水平。3.2总体思路主要围绕南安市产业发展特点,结合其产业发展规划,以产品和废弃物为主线,分别从农业、工业及服务业3个层面入手,着力构建南安生态产业链结构模式,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农业、纸品制造、纺织鞋服装、制鞋、粮油食品、石材、装备制造、石油化工、光电信息及陶瓷业之间以产品代谢为基础,形成了产业共生关系,各大产业内部产生的废弃物经废物处理及资源再生系统(主要包括废水

9、处理、垃圾处理及各类资源再生设施实现资源化,可重新返回产业系统内供生产使用,或作为原料提供给其他行业或地区,产业系统内企业与外部企业之间通过共享设施服务(信息服务平台、废旧物资调剂市场而建立链接关系。生态物流注重物流活动的整体优化,有助于实现企业生态效益,为生态产业链的构建提供重要支撑。循环型旅游产业要求在旅游生产和再生产的各个环节循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按物质代谢和共生关系延伸旅游产业链着力完善旅游生态产业链。考虑到生态农业不仅具有生产功能,而且具有景观美学价值,可以与旅游结合起来发展观光生态农业,以生态农业为基础,强化农业的观光、休闲、教育和自然等多功能特点。3.2.

10、1生态农业产业链生态农业产业链的构建是形成生态产业系统的基础与保障,主要通过农业内部要素以及与生态工业、生态服务业和环保产业之间的物质、能量、信息的联结。生态农业产业链的构建主要包含2层内容,首先应在农业内部通过建立生态农业产业链的连接实现农业产业生态化;其次,向外拓展到与生态工业、生态服务业以及环保产业链的连接,在生态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奠定南安市整个生态产业链实现的基础。根据南安市区位、资源分布特点,着力打造体现南安农业发展特征的生态农业产业链模式,如图2所示。图中种植业副产品及下脚料等饲料资源,可用于发展畜牧养殖(猪、牛、羊等及渔业,畜牧养殖(猪、牛、羊、鸡、鸭等的废弃物(沼液、沼渣、粪

11、便可为种植业、渔业提供大量的质优、价廉的有机肥料,从而形成了农、林、牧、渔相结合的农林牧渔复合系统。农林牧渔复合系统由植物、动物和微生物3个子系统所组成:稳定发展种植业,建立高效节粮型畜牧业及渔业生产体系,继而建立以农(林促牧、以牧促农(林、以农林牧渔产品促加工业的种养加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生产新体系。3.2.2生态工业产业链工业企业具有人造开放式性的特点,通过投入人、财、物以及相关自然资源,经过生产过程,向外部输出产品、服务和劳务,图1南安市总体生态产业链网图2南安市林、牧、渔综合型生态产业链模式 IS S N1672-9064CN35-1272/TK 循环经济并通过市场交换获得回报。作为一个生

12、态系统,其内部不同部门、环节之间以及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间存在着极为复杂的关系。企业在向外部提供产品的同时,也给外部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企业生态化的本质就是根据自身的特点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根据生态控制原理对企业生产要素进行系统设计与规划,在提高企业竞争力、适应力、创造力的同时,相对降低企业释放的“负能量”,从而实现企业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循环经济理念和生态工业的基本要求,结合南安市工业企业发展的特点,在原有工业基础上,以产业基地为载体,规划设计区域生态产业链。通过产业之间及产业内部的链接,减少物质在流动过程中的流失和能源的消耗,并促进副产品的综合利用。3.2.3生态服务业产业链生态服

13、务业产业链构建是生态产业链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生态服务业包括的范围宽泛、内容复杂,以及其特殊地位,服务业与农业产生土壤污染、工业产生“三废”一样,同样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严重污染。本文将结合南安市服务业发展现状,主要从旅游业和物流业入手,探讨南安市生态服务业产业链的构建。3.2.3.1生态型旅游产业生态型旅游产业是以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为特征的旅游生产消费和再生产活动,是一种新的生产方式。生态型旅游产业的构建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旅游经济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是基于技术范式革命基础上的新的旅游产业经济发展模式。生态型旅游产业要求在旅游生产和再生产的各个环节,循环利用一切可以

14、利用的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按物质代谢和共生关系延伸旅游产业链,以“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为表现形式,构建反馈式生态循环过程,以发展的思路解决资源约束和环境污染的矛盾,是实现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南安市应依托良好的区位条件和侨乡客源市场资源,充分挖掘利用丰富的海丝文化、成功文化、古民居建筑文化、名人文化、宗教文化资源和山地自然生态景观资源,着力从以下3个层面推进生态型旅游业的构建:在旅游企业层面实现小循环。在旅游开发建设、旅游服务与经营管理过程中,采用各种节能降耗、控制污染的技术,以低毒、低危害原料替代高危害的原料,不断改进服务和完善管理,减少旅游产品生产销售和消费过程中的

15、危险因素,使旅游副产品和废物能被减少或循环利用,实现旅游企业层面的循环发展,这是建设生态型旅游产业的重要基础。旅游目的地层面实现中循环。遵循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搞好旅游规划,加强对旅游行业的管理,推动节约型产业的发展,建设绿色产业体系,倡导生态旅游消费方式,引导旅游者强化环保意识。着力引导旅游企业遵循生态学规律,将参与旅游开发、使用与环境保护的各方有机联系在一起,开展以减少环境污染、节能降耗为核心内容的“绿色饭店”的创建活动,在主要景区大力推广常规能源(如煤、石油等的清洁利用,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水能、风能等和开发清洁能源,少用或不用有毒有害的原料和易造成污染的原料。制定符合南安市旅游

16、特点的、满足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旅游产品标准、旅游服务标准和旅游管理标准,形成绿色旅游环境保护体系。全社会层面实现旅游大循环。从全社会层面上着力推动生态型旅游产业的构建,借助各种制度和政策的激励,如税收和财政政策等,调动全社会各个层面的力量,从旅游市场、旅游消费、旅游开发、旅游产品等多个方面加以规范,实现旅游环境资源的有效配置,打造一个完整的旅游生态产业链。3.2.3.2生态型物流产业生态型物流是指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对物流体系进行改进,利用现代物流技术所规划和实施的生态型物流活动,以物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基础,以物流资源的循环利用为前提,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减少对资源的消耗为目标,形成环境共生型的现代

17、物流管理系统,强调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采取全新理念去设计和发展现代物流业。为实现南安市生态型物流产业的构建,应着力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建立现代物流网络,培育壮大一批生态型物流企业,加强对物流企业的管理,以降低废气排放和噪音污染,使绿色车船、绿色产品成为物流产业的主体。加强生态型物流标准的建设,在物流企业中推行ISO14000体系认证,推进绿色化物流经营和物流运作,注重物流活动各环节的绿色化。促进企业选择绿色运输策略,发展共同配送,提高配送效率,实施联合一贯制运输,提高“绿色”运输工具的使用率,降低废气排放量。在包装方面采用设计简单而非一次性的绿色可降解包装材料,实现包装多次、反复使用;开展生态化的流通加工。采用集中加工模式,促进资源整合,实现加工废弃物集中处理。加快物流企业生态化改造的进程,通过对物流流程、环节以及设施装备进行技术创新、引进和改造,降低物流的能耗和货损,实现物流企业的生态效益。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通过一体化的模式构建生态型供应链,将自身与供应链上的其他关联者看成一个整体,用系统的理念对物流活动进行管理。把环境因素集成到企业的供应链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