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禅定的身心效应 红林论坛 - powered by 禅定的身心效应 作为一种主动调摄自心而达到特殊心理状态之禅定,具有优化身心的诸多效应,这些效应是许多禅定修习者的经验所证实,具有普遍性、可重复性,可用心理学、超心理学和人体科学等方法予以观察研究,解释其机理,国内外科学工作者在这方面已经作出了一些成绩。若修习不当,禅定也可能发生有害于身心的效应。一、禅定的生理效应通过禅定和与之同类的瑜伽、气功修习,能够健身治病乃至延龄却老,优化、变革生理,是古印度婆罗门教早就宣扬的,白骡奥义书即以“身轻得康健”为修习瑜伽的初步效益。道教尤以行气、守一
2、等为祛疾健身、延命长生的要道。佛教显教重在破除世人对肉体的普遍执着贪爱,不大讲禅定的生理效应,但说修习禅定中随心意的寂静,会相应地发生身轻安及呼吸、脉搏、整个机体的新陈代谢减慢乃至停息等生理变化,祛疾健身,是随这些生理变化而来的附带效应。摩诃止观卷八云:“若善修四三昧,调和得所,以道力故,必无众病。设小违返,冥力护持,自当销愈。若一心修三昧,众病消矣。”说如果善于如法修习天台宗提倡的四种大乘禅定常行(般舟)三昧、常坐(一行)三昧、半行半坐(方等、法华)三昧、非行非坐(觉意)三昧,因禅定的作用,必然没有诸病,一心修定必有自然治愈诸病的效用。禅籍中说,修习禅定者若证入初禅未到地以上的正奢摩他,因内
3、气之充盈流溢,能令“身粗重性皆得除灭,能对治彼身轻安性即得生起”1 身粗重性,指使身体感到粗重不适的一切障碍,包括疾病、亚健康状态等,随其消除,自然使人感到身体轻快、安泰、舒适,达到健康乃至超健康状态。若进入初禅以上正定,能改变欲界离不开饮食、睡眠、性生活的生理需求模式,有减少睡眠、饮食,乃至多日不吃喝、不睡觉也仍然身体强健、精神饱满。如憨山大师年谱载,憨山三十岁时在五台山参禅修定,食物仅有三斗米和麦麸,和野菜食之,半年尚有余。定中发悟后,变得精力超常,在募造转经轮期间,他主持操办,“经营九十昼夜,目不交睫”,而精力充沛,没有睡意。起初主持做水陆佛事七昼夜,他于“七日之内,粒米不餐,但饮水而已
4、,然应事不缺。”大大超越了常人的生理极限。今日的气功、禅定修习者中,能做到数日不饮食睡眠而精力不减者,大有人在。关于在定心中能减少乃至完全不需要饮食睡眠和性生活的机理,道教内丹的解释是“精满不思淫,气满不思食,神满不思睡”,乃由收摄心意、惜精聚气宝神,而令生命之本精气神不损耗、积聚充满乃至返回先天的结果。今日有人认为在深定中,人能直接从宇宙中吸收肉体所需的物理能量,不必经过消化吸收饮食精华而将生化能转化为生物能、物理能。佛教禅籍中说,进入初禅以上,超出欲界,可离唯欲界众生所需的吃物质实体饮食的“段食”;进入二禅以上,可离以吃感觉为实质的“触食”;进入四禅以上,可离以吃意愿为实质的“意思食”,唯
5、需“识食”(阿陀那识的执受,生的意志)。佛学还认为,禅定功夫深达一定程度或修某些禅定,有却老延年之效。阿含经中佛言:比丘、比丘尼若修禅定,于第四禅基础上修习成就欲、定、精进、观“四神足”,可以随意住寿一劫或一劫有余;华严经十地品说初地菩萨便可住寿百劫,初地以上菩萨寿命地地倍增,长得不可思议。藏密说依无上瑜伽修气、脉、明点的禅定,当修到气入中脉后,可以有身健、力大、容颜鲜泽、足捷、年轻乃至不老、长寿之生理效应,恒河大手印称修欲乐定证得乐明无念,可以“长命黑发相饱如满月,光彩焕发力大如狮子。”据有关史料,长期修习禅定的僧尼,其平均寿命要比一般人高出好多,其中有些人如马鸣、龙树、达摩掬多、慧昭、纯陀
6、等活到几百岁乃至千岁,大大超过了现在科学家所说人类的自然寿命(120-150岁)。当代科学工作者利用脑电、心电等仪器,通过对照组观测法,对气功、瑜伽、禅定作了多种研究,其结果表明,当通过锻炼进入“气功态”或入定时,人体新陈代谢、呼吸、血液循环、微循环、免疫功能、体温、消化系统等都发生良性变化:呼吸减缓,耗氧率等新陈代谢率明显降低,白细胞吞噬功能、红细胞免疫花环率等指标提高,微循环血量增加,脑、心功率谱能级明显增高,跃进频道呈太极图形,脑心耦合系数逼近黄金值0.618,这些说明入定、气功态是一种完整、和谐的意识激发态,能使人身体的各方面功能得到良好的调整,从而发生祛疾去病、强身健体乃至却老延年的
7、效应。千百万人练气功、修禅定的实效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研究者们推测:“气功态中前额区功能的质变,接通了它与身体内部世界的联系,使原来属于意识下的潜意识过程进入意识领域,从而接受来自内部器官的带有情绪色彩的信息,并对内脏器官进行主动调节,实现对人体巨系统的某种控制。”2机体新陈代谢的减缓和消耗量的降低,则可发生“节能效应”,使人延年益寿。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看,在修习禅定过程中尤其是深入正定以后,随着意念和情绪活动的放松、停息,可以令人精神上的紧张和压力得到缓解,使被紧张和压力导致恶化的生理机能得以自行调整,从而发生健身之效,一些以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为主因的疾病可能会逐渐不药而愈。若修定者持有治病
8、健身的动机,如今日的许多练气功者那样,则可能加上自我暗示作用,使禅定祛疾健身的效用更为明显。一些特殊的禅定还可能产生更为奇特的生理效应。如硬气功一类禅定可能使肌体的耐击压力大大超常,表现出刀枪不入、棍棒不能伤等奇功异能,藏密说修习拙火定等便有此类效应,佛教史传中载有多例修定高僧刀剑不入的事迹。藏密大圆满法还说,修习光明定,在通达心性的基础上依特殊的“妥噶“法修脉与明点,令内外法界融合,可以使肉体发生质变,转凡人的血肉之躯为光明所成身称“虹身”或“光蕴身”,修习成就的极致,是成就以光明为质的“大迁转身”,视之有形,触之无质,寿命无量,永葆少壮,可以完全超脱地球人类必要的生活环境和条件的限制,随心
9、任意来往于宇宙间任何层次的世界,可谓人类生命自我变革的理想形态。然实际成就者甚罕,据藏传佛教史籍记载,千余年来,修习大圆满法临终时“虹化”(肉体化为光)者虽然很多,但成就大迁转身者只有莲花生等不多几位瑜伽行者。修习禅定进程中,也可能产生有损健康的负面生理变化,引发生理性的“禅病”。因心意的渐趋寂定,身体自行调整,可能使身中潜在的疾病外化,或引发宿疾,如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四所言:“或本四大有病,因今用心,心息鼓击,发动成病。”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禅修的初级阶段,未必是坏事,多会随禅定功夫的加深,自然不药而愈,也可以医药治愈,可以禅定方法对治。修习中不善调摄身心息,也可导致种种禅病,如坐姿不正确会
10、导致脊柱和背部、腰腿等疼痛,调息不当可导致筋脉痉挛或枯瘠瘦弱,系缘、观想、用意不当会导致身中四大不调,表现为上火、身体沉重、头疼、胸闷、浮肿等疾病,此类病用医药治疗往往疗效不佳,最好用相应的禅定方法对治,摩诃止观禅门口诀大乘要道密集等禅籍中列举有多种自我调整治疗禅病的方法。修定过程中若受到外界的声响、噪音等惊动,或受人事方面的迫害、毁谤、辱骂等刺激,或生活中心理负担过重,因而恼怒、惊恐、忧虑,也可能引发气满、腹胀、便血、肺胀、便秘、呕吐、消化不良等心身性的禅病,此类病也宜于用禅定调和身心息的方法治疗。对各种禅病,应善知病因,及时对治,“如此等病,初得即治,甚易得差,若经久则病成身羸,治之则为难
11、愈。”3 一心修定,尤其是以正见修观,是治疗各种禅病的灵药。禅门口诀云:“但系心在境(修定所缘境),不令他缘,病自差耳。”释禅波罗蜜多次第法门卷四云:“般若一观,能治五病”。 红林会员上传空间申请专贴及用户名单(不断更新)
12、0; 楼 主 | IP:222.170.105.132 | Posted: 2006-08-30 17:05 依然精彩
13、60; 级别: 首席版主精华: 0 发帖: 664威望: 2026 点金钱: 3780 红林币贡献值: 0 点注册时间:2005-10-21最后登录:2006-09-24 删 二、“禅悦”令修习者享受到常人无法享受到的“禅悦”或“三昧乐”,是佛教所说定心的一大功用。增一阿含经以
14、“禅悦食”(禅食)为五种出世间食之一,维摩经卷一云:“禅悦以为食”,意谓由禅定所得的喜乐能提供滋养人的食粮,使人身心健康幸福,是一种高级精神营养品。阿含经中佛将初获禅悦名为“现法乐住”、“现法喜乐”现前享受到幸福安乐。禅籍中所说初得奢摩他时得身心轻安,即有心情安乐轻快之意。随着禅定功夫的深入,禅悦会愈益深细。初禅、二禅皆以“喜”、“乐”为主要的两种功德。杂阿含第484经佛言:有众生进入初禅,“离生喜乐,处处润泽,处处敷悦,举身充满,无不满处。”从禅定起,遍告大众:“极寂静者,离生喜乐,极乐者,离生喜乐。”清净道论说进入初禅时的喜以“身心喜乐为味,或充满喜乐为味,雀跃为现起”4,其喜分小喜、刹那
15、喜、继起喜、踊跃喜、遍满喜五种。小喜,谓喜乐令人身上的毫毛竖立。刹那喜,喜乐倏然而生,有如电光突闪。继起喜,喜乐如海岸的波浪一度到来,又一度消退。踊跃喜,喜乐之大令人喜不自禁,手舞足蹈,甚而跃上空中。遍满喜,喜乐充满全身,有如吹涨了的气泡,如山窟充满了流水。该论列举出佛典中记载的两则事例来证明初禅踊跃喜:一是住在波奈跋利迦的大帝须长老,他在一个月圆日之夜望见不远处的大塔寺,想到这正是佛弟子礼拜佛塔之时,引起对佛陀的欢喜,因而进入初禅,跃上空中,从空而降,落在大塔寺的庭院中央,站在那里。另一例是跋多迦罗村的一位良家女子,其父母要去寺院听经,她因怀孕而不能一同前往,独自在月光下遥望寺院,想象佛弟子
16、们礼佛听经的幸福,生起欢喜,不觉进入初禅,跃上空中,从空中降落在寺院塔园中,先于她的父母而到达。同论说,五种喜成熟之时,身心轻安皆悉成就,身心轻安成熟时,会成就身、心二种乐。所谓乐,谓“善能吞没或掘除内心的苦恼”,“以愉悦为相”。喜与乐的区别,是乐属受蕴,是内心的一种享受或情绪,喜则属行蕴,是因为获得未曾有过的愉悦而生的激动,喻如在沙漠跋涉中渴乏不堪之人,听说、看见前面有树林泉水时所起的激动为喜,走进树林中尽情饮用泉水时为乐。二禅之乐,更胜初禅,三禅之乐,更胜二禅,为世间喜乐之极致,杂阿含第484经佛称三禅离喜之乐“是名乐第一”。杂阿含第483经佛言:世间由五欲的满足而生的诸喜乐,必须借助于一
17、定的条件,为某种匮乏的满足,如人饥饿时得到饮食,饱餐痛饮而乐,故名“有食乐”。修定者进入第二禅时,无觉无观,定生喜乐,此乐不凭借任何条件,唯从内心自然生起,故名“无食乐”。当进入第四禅时,离喜乐的扰动而住于安乐的舍心正念中,这种平静的安乐名“无食无食乐”,即连“乐”也不需要凭借的乐。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五说,众生常被欲火所烧,热恼不安,当由修习禅定而进入初禅时,如同跳进清凉的泉水中,惊悟到从来没有尝受过的、远远超过五欲之乐的清凉喜乐,“深心庆悦,踊跃无量,故名喜支。”尝受到禅乐后,其心恬然,安隐快乐,即名为乐。喜为粗,乐为细。喜时心中踊跃(激动),乐时心中恬静。二禅的喜乐更超过初禅。进入二禅时
18、,“其心豁然明净皎洁,定心与喜俱发,亦如人从暗室中出,见外日月光明,其心豁然明亮”,“行者受于喜中之乐,恬淡悦怡,绵绵美快。”初禅之喜乐由超离欲界五欲等而生,称“离生喜乐”;二禅喜乐由定心而生,名“定生喜乐”。初禅喜乐依禅触、觉观而生,心分别身体上的触觉,难免有扰动,较粗;二禅喜乐则不从外来,只从自心生起,唯属意识,较细。第三禅离二禅喜的扰动,唯有独特的乐,其乐与定心同时生起:“从内心而发,心乐美妙,不可为喻。”“乐遍身时,身诸毛孔,悉皆欣悦。尔时五情虽无外尘发识,而乐法内出,充满诸根,五根之中,皆悉悦乐。”“譬如石中之泉,从内涌出,盈流于外,遍满沟渠,三禅之乐,亦复如是。”三禅之乐,被称为“
19、世间第一,乐中之上”。然而,有乐,终究是一种扰动。四禅以上,超越了喜乐的扰动,不苦不乐,心如明镜止水,实际上心灵处于一种极深的寂静、放松状态,是一种超越喜乐的快乐。因为进入正定者能享受到远远超过世间依赖物质条件等刺激而得的粗劣的五欲之乐,才能使他们自然不追求世间的五欲,不被声色货利所惑,暂时制伏欲界的贪嗔等烦恼而不起现行。但享受禅悦,又可能产生对禅定喜乐的贪着,谓之“味禅”、“醉三昧酒”,属色界、无色界烦恼。这种对禅悦的贪着、沉醉,可能使人只管自己打坐享乐,对家事、世事和众生、社会冷漠,失去责任心,不想利益、济度众生,不想追求真正堪以超出生死的智慧,成为生死之因。佛陀教导佛弟子:虽然修习禅定,
20、但其目的是进一步获得出世间的智慧,不可“味禅”,须在禅定的基础上以正见修观而证得正智。大乘更强调要以“无所得”的般若智为导修禅那度,虽入正定而不住着于定,须利济众生,服务社会,在菩萨六度万行的实践中享受更为殊胜的无住涅槃之乐。定心予人的喜乐,尽管只是修定者个人的主观体验,也不无其实际的价值,任何幸福快乐,有哪一种终归不是个人的体验?何况禅定喜乐之体验,有可验证性、可重复性,任何人只要如法修习,都可在自己身心上验证,都可获益。当今千百万习练气功者中,得到“气功快感”者极其普遍,气功刊物上常见描述自己气功快感的文章,都认为这种快感有益于身心。今日一般气功练习者所进入的气功态,从佛教禅学看来,多属初
21、修禅定阶段很浅的、片断的三摩地,多在初禅以下,达不到四禅八定之正定,其所得到的喜乐相当粗浅微小,而已不乏健身治病和获得气功快感之效。若深入正定,其喜乐当更有益于身心。这仅就世间禅定而言,至于出世间的定,其所得的“法喜”和利益,更非世间禅定所能及。 &
22、#160; 红林会员上传空间申请专贴及用户名单(不断更新) 1 楼 | IP:222.170.105.132 | Posted: 2006-08-30 17:06
23、0; 依然精彩
24、; 级别: 首席版主精华: 0 发帖: 664威望: 2026 点金钱: 3780 红林币贡献值: 0 点注册时间:2005-10-21最后登录:2006-09-24 删 三、禅定的提高智商情商的效应禅定的价值,更在于其益智开慧、伏断烦恼、提高智商情商、优化心理结构等心理效应。禅定有提高智能、开发智慧之效。“因定生慧”,被佛教作为修习禅定的主要目的和禅定的首要功德。法句经:“无禅非智”。大智度论
25、卷十七:“实智慧从一心禅定生。”该论比喻说,定心出生智慧,有如密室中不被风所吹动的灯焰,能放射出稳定的光明,经过禅定锻炼,排除内外干扰,精神高度集中,提供了成就世间、出世间一切事业的根本,提供了出生智慧的基础,使人能集中精力反观内照,直窥身心世界的秘奥。以高度集中的心力用于学习、工作、处理问题等世俗的事业,其效率必高。出世间的禅定,更能开发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等无所不知的超常智慧。小止观卷下说,在初修禅定尤其是修因缘观时,便有可能发生“内善根发相”,使宿世智慧的种子成熟,对佛法生死因果、诸法无我之理获得了悟,悟性、理解力大大提高。在四禅深定基础上修观,更能实证真如,获得出世间的乃至通达世间法的
26、超越性智慧。大量文献记载说明:禅定功深的佛门高僧大德,多有智商超人、对人类文化作出重大贡献者,如马鸣、龙树、无著、世亲、陈那、鸠摩罗什、道安、玄奘、空海、萨班、帕思巴、宗喀巴等,皆被目为国宝人瑞。由修禅定而开发了文才、辩才者,更是不可胜数。憨山大师年谱记载,憨山在五台山入定发悟后,智慧大增,文思敏捷,于33岁发愿抄写佛经,每落一笔,念佛一声,一面写经,一面还常接待来访者,应答时手不停写,与来人对谈,也不妨碍手抄,且抄写毫无错误。每日如此,“略无一毫动静之相。”当代科学工作者对瑜伽、禅定、气功的研究表明:在超觉静坐、禅定或气功态中,具有组织新功能态能力的额叶脑电波随功夫的深入而趋向高度有序化,通
27、常状态下主要在大脑皮层枕区的阿尔法波转向额区,通常状态下的左脑优势转向右脑优势,非对称结构转向镶嵌交叉的“大脑太极图”对称图象,从丘脑下部到听觉皮层的广大脑区域均处于不同程度的抑制状态,大脑功能从总体上看来与睡眠、清醒时皆不同,处于一种全脑共振状态、特殊兴奋状态,给提高智能提供了生理基础。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王极胜研究员通过对大学生中练气功组智力的定量研究,证明气功群体在练功四个月后,思维能力、注意力、记忆力、知觉动作等方面都有显著的提高。气功益智,成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后期群众性气功锻炼热潮的主流,出现了多家智能气功,其原理方法皆不出佛教禅定的路数。当代西方心理学家通过大量研究,发现就人的心理素质而言,情绪商数(情商,EQ)比智商更为重要,可能是一个人成功生活的最佳预言者,在更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婚姻、工作和整个人际关系的处理,甚至影响着其事业的成功与否,“情商在很大程度上还决定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和一个企业的命运。”5 所谓情商,指一个人对自己情绪的理解及控制自己情绪、承受外界压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版智能门禁系统与访客预约系统融合合同4篇
- 2025年度园林景观工程苗木供应合同范本4篇
- 二零二五年度自动驾驶车辆测试场建设合同4篇
- 智能传感器网络-第2篇-深度研究
- 二零二五年度打井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协议3篇
- 2025年度酒吧吧台承包及配套设备供应合同3篇
- 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规划-第1篇-深度研究
- 二零二五年度医用电梯采购与维护保养协议4篇
- 数字货币应用前景-深度研究
- 智能代码审查与自动提交-深度研究
- 2024年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下册)期末试卷附答案
- TB 10012-2019 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 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背诵用)
- 乡镇风控维稳应急预案演练
- 脑梗死合并癫痫病人的护理查房
-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脱式计算300题及答案
- 犯罪现场保护培训课件
- 扣款通知单 采购部
- 电除颤操作流程图
- 湖北教育出版社三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
- 设计基础全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