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总复习考试题试卷_第1页
文言文总复习考试题试卷_第2页
文言文总复习考试题试卷_第3页
文言文总复习考试题试卷_第4页
文言文总复习考试题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言文总复习考试题试卷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总复习题与朱元思书一、阅读探究1 .表明富春山天朗气清的壮丽背景(全貌)的句子是什么?2 .既写出江流宛转,小舟随波逐流的情形,更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好大自然的闲适随意心情的句子是什么?3 .总写所感,统领全文的语句是什么?4 .作者是怎样有层次的描绘异水”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5 .作者是怎样表现奇山”的?6 .流露出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的句子是什么?这句对写奇山异水”有什么关系?7 .结尾横树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似是多余,对此你有何看法?三、拓展延伸1 .由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

2、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你想到了哪两篇文言文中的话?写出相应语句、作品和作者。2 .由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你联想到生活中的什么现象?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一、阅读探究1 .作者是怎样表现自己在年轻时的求学之难和用心之艰的?2 .作者因得遍观全书”的原因是什么?3 .作者用大量的文字书写求师之艰的目的是什么?4 .全文中怎样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中心的?5 .作者写赠序的目的是什么?7 .古人有克服艰苦条件努力学习的佳话,试举例。8 .你所知道的什么文章阐述了与本文相似的道理?9 .你从作者身上看到了什么优良品质?10 .马生本是一个用心学习的人,作者为什么还要

3、勉励他刻苦学习?三、拓展延伸11 .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条件优越,你怎样学习?12 .请写出古代勉学名言。小石潭记一、阅读探究1 .作者是怎样精心地写小石潭的出现的?2 .直接和间接写潭水特点的语句是分别是什么?3 .第一段写出了小石潭怎样的特点?4 .文中从哪儿可看出小石潭人迹罕至?5 .文中与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苻交横,盖竹柏影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什么?6 .作者在第二段里具体描绘了什么?7 .抒发作者抑郁忧伤之情的一组句子是什么?8 .摘出有关写鱼”的句子:9 .作者是怎样活灵活现地描绘潭中游鱼的?10 .第四段描写了小石潭怎样的景色和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11 .为什么作

4、者先描写水、石、树蔓”,而后才描写“鱼"呢?12 .作者描写日光、鱼影,真正的目的是什么?13 .文中提到乐”字,这跟全文的情调协调吗?说说你的理解。14 .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如何理解这"乐一忧”?15 .用自己的话概括各段大意。17 .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抓住了小石潭怎样的特点?18 .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三、迁移拓展19 .课文写景中融有感情,试说说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游览到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你怎样看待这种心情?20 .本文历来被誉为精品,你认为其原因是什么?岳阳楼记一、阅读探究1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却重修岳阳楼,这说明了什么

5、(作者写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目的是什么)?2 .衔远山,吞长江”用衔“和眷”写出了洞庭湖的什么特点?3 .第二段表明岳阳楼之大观”的句子是什么?景物特点怎样?4 .表明洞庭湖的地理优势的句子是什么?5作者写岳阳楼及其周围景色的目的是什么?景色特点与作者本人特点有联系吗?6.由景入情,领起下文的句子是什么?、四两段写出哪两种不同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的不同览物之情?5 / 149.洞庭湖一带并没有虎和猿,怎样理解虎啸猿啼”?I 0.郦道元在三峡中也以猿鸣”烘托凄凉的气氛,他是怎样写的?II .阴情两幅图画,都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III 2.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的实质是什么?IV 3.作者写迁客骚人

6、的览物之情的目的是什么?V 4.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是什么?15.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与古仁人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1 6.居庙堂之高”和处江湖之远”分别指什么?进“和退”分别指(呼应)什么?2 7.用原文语句回答怎样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3 8.点明中心的句子是什么?4 9.或异二者之为“中的士者”指什么?5 0.微斯人”中的斯人”指什么人?21.范仲淹借此文委婉地表达了对滕子京的劝勉,结尾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感慨。就全文来看,这句有何言外之意?2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23.本文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三、延伸拓展24.

7、第三段、第四段具体表现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这两段内容,分别以悲”和喜”为首字,写以组不少于五言的对偶句。25.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三句话因其文质兼美而脍炙人口,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句,结合岳阳楼记和自己的生活谈谈你的体会。(提示:谈体会既要联系原文,又要结合自己生活。第一句可围绕政治理想谈,第二句可围绕旷达胸襟谈;第三句可围绕远大抱负和民族责任感谈。)26.你如何看待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醉翁亭记一、阅读探究1 .作者写醉翁亭是怎样落笔,一步步自然入题的?2 .第一段的写景顺序是什么?3 .第一段文字中包

8、含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什么?常用意思是什么?14 / 144 .太守自谓也”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5 .第一段写了哪两个主要内容?6 .表明醉翁”雅号由来的句子是什么?7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一句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8 .表明全文线索的句子是什么?9 .写山和泉有什么作用?10 .说太守而不称名,为什么?11 .本文写景的作用是什么?12 .以简短的话概括第二段的主要内容。13写朝暮之景的句子和四时之景的句子分别是什么?14 .第二段在描绘景色时抓住了什么特点来写的?15 .第二段的结构特点是什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16 .第二段把山水之乐具体化(总收之笔)的句子是什么?17第三段写

9、了什么内容?18第三段分几层?分别用三字概括层意。哪一层是核心?19彳区偻提携”指什么?是什么修辞方法?20 .滁人如此兴高采烈地出游的原因是什么?21 .太守与宾客出游,不事铺张、不讲排场,表现这一特点的句子是什么?22卷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呼应前文什么话?23太守真正的醉因是什么?24 .太守宴中饮食之物的共同点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5 .醉和乐有什么关系?26第四段写了什么主要内容?27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照应上文什么内容?28 .作者怎样使用陪衬手法的?29 .太守所醉、所乐的是什么?30全文的主旨句(将醉”于乐”统一起来的句子)是什么?31 .怎样

10、理解朱守之乐其乐”?32 .太守之乐其乐”中乐”的含义有哪些?33 .本文写景之中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三、拓展延伸34 .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来看,两人的思想有什么共同之处?35.联系本文谈谈为官者怎样才能做到与民同乐”。与朱元思书阅读语段,答文后题。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树上蔽,在

11、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1 .指出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2 .下列句子不是骈句的一项是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C.夹岸高山,皆生寒树。B.D. ( B. D.()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负势竟上,互相轩邈。3 .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特点风烟俱净:望峰息心:4 .从听觉上看,富春江有哪些迷人景色?找出具体语句怎样的5 .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实际意思是什么?它反映了作者处世思想。6 .在文中找出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各一句,并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视觉:听觉:表达

12、效果:7 .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8 .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的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9 .文中“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10 .请找出文章里具体描绘富春江的“异水”“奇山”的句子11 .从听觉上看,富春江有哪些迷人景色?找出具体语句12 .莺飞戾天者息心和经纶世务者忘反的原因分别是什么?二、阅读送东阳马生序一文选段,完成5-9题。(15分)(2 分)出淤泥而不染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饿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

13、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炸然若神人;余则细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5 .下列句子“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A.足肤饿裂而不知B.执策而临之C.学而不思则罔6.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 分)A. 炸然拧神人 B 判若两人7.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腰白玉之环 腰缠万贯右备容臭臭气相投. 主人日再食再接再厉(6分)8.A.B.C.D.9.卜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略无慕艳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3分)表现作者

14、在艰苦的环境中一心向学的精神。描“富家子弟的豪华,是为了突出对自己穷酸生活的遗憾。作者以“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文川内容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精神上的富足,能够战胜物质上的贫困。请从语文积累中找出表现古人“好学”的两个成语:(2分).余幼时即嗜学。盖余之勤且艰若此。6 .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2分)A.录毕,走送之走:跑B.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叩:敲门C.媵人持汤沃灌汤:热水D.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7 .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组A或遇其叱咄或王命急宣C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8 .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寓逆旅,

15、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2分)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若为佣耕,何富贵也(3分)(3分)9 .思索作者的求学经历,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所获得的启示。小石潭记(一)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垠,为屿,为崛,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

16、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17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2)伐竹取道伐:(3)怡然不动怡然:(4)其岸势犬牙差互差互:1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心乐之(之:指代篁竹)B、不可知其源(其:指代小溪)C、以其境过清(以:因为)D、乃记之而去(乃:于是,就)19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20 .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分)(二)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

17、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K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昧。每至晴初霜且,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峡)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丙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

18、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注: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贬地。行至白帝城,忽闻赦书,旋即放舟东下江陵,写下此诗。4、给下列加点字注音。(3分) 其岸势犬牙差互(往来翕忽沿溯阻绝()怡然不动(5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3分)不见曦月虽乘奔御风6 .翻译下列句子。(4分)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7 .早发白帝城由三峡化出,同样写猿声,其作用有何不同?(2分)8 .甲北乙文中划线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描写方法上有何相似的地方?(3分)9.下面句中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朝辞白

19、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岳阳楼记一、读岳阳楼记选段,回答问题。(22分)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霆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橘倾揖摧;薄暮冥冥,虎萧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

20、歌互答,此乐何极1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解释下列词语(6分)(1)胜状(2)骚人(3)去国(4)仁人(5)庙堂(6)微:2、写出文段中的四对反义词:(4分)(1)和(2)和(3)和(4)和3 .翻译文中画线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为现代汉语:(2分)译文:4 .文章末段提到的“二者之为”是哪二者?试找出原文句表示。(4分)5 .文中的“进”是指;文中的“退”是指o(摘录原句填空,4分)6 .文段中体现全文主旨的句子。(2分)二、阅读:嗟夫!予尝求古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堂之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