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化厂生产技术操作规程._第1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10/1299aab6-30a3-4536-bb3b-f8d292bdd6da/1299aab6-30a3-4536-bb3b-f8d292bdd6da1.gif)
![焦化厂生产技术操作规程._第2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10/1299aab6-30a3-4536-bb3b-f8d292bdd6da/1299aab6-30a3-4536-bb3b-f8d292bdd6da2.gif)
![焦化厂生产技术操作规程._第3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10/1299aab6-30a3-4536-bb3b-f8d292bdd6da/1299aab6-30a3-4536-bb3b-f8d292bdd6da3.gif)
![焦化厂生产技术操作规程._第4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10/1299aab6-30a3-4536-bb3b-f8d292bdd6da/1299aab6-30a3-4536-bb3b-f8d292bdd6da4.gif)
![焦化厂生产技术操作规程._第5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10/1299aab6-30a3-4536-bb3b-f8d292bdd6da/1299aab6-30a3-4536-bb3b-f8d292bdd6da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JH/ZY-C-01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第1页共89页更改状态一览表版本号更改次数更改理由更改人审核人批准人实施时间JH/ZY-C-01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第2页 共89页目录1. 目的42. 使用范围43. 相关文件和术语43.1相关文件43.2术语44. 职责45. 管理内容和要求56. 炼焦车间技术操作规程 56.1焦炉概况:56.2调火工岗位操作规程:96.3炉门修理工岗位操作规程 186.4煤气组长、测温工岗位操作规程:206.5热修岗位操作规程 276.6推焦工长(哨工)岗位操作规程 336.7推焦车司机岗位操作规程 386.8熄焦车司机岗位操作规程 416.9拦焦车司机岗位操作规程 44
2、6.10装煤车司机岗位操作规程466.11炼焦车间推焦车岗位事故应急处理 486.12交换机工岗位操作规程 496.13煤塔司磅工岗位操作规程52JH/ZY-C-01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第11页共89页6.14铁件工岗位技术操作规程 537. 回收车间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557.1班长职责557.2煤气鼓风机岗位操作规程 557.3冷凝岗位操作规程 617.4 循环水岗位操作规程 657.5空压机操作规程687.6电捕焦油器操作规程 707.7制氮机岗位技术操作规程 727.8粗苯岗位操作规程 748. 备运车间技术操作规程 798.1煤场管理岗位操作规程 798.2煤场喷水工岗位操作规程 808.
3、3漏煤工岗位操作规程 808.4配煤工岗位操作规程818.5运煤皮带机岗位操作规程 838.6 粉碎机岗位操作规程 848.7放焦工岗位操作规程 858.8运焦皮带工岗位操作规程86附表188附表288附表3891. 目的为规范各岗位作业程序,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达到标准化要求,特编制本 指导作业技术规程。2. 使用范围本技术操作规程适用于焦化厂各生产车间的各个工艺流程及岗位操作。3. 相关文件和术语3.1相关文件文件管理程序3.2术语3.2.1程序文件对相关的控制活动规定具体实施内容、范围、目的、职责、方法和步骤,以实现管理 要求的文件。3.2.2作业文件对某些操作或控制过程做出更加具
4、体规定的文件,是程序文件的支持性文件。如:管 理制度、管理办法、规程、作业指导书、记录等。4. 职责4.1各单位及相关人员根据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的规定具体落实各岗位、各工艺的技术操 作标准。4.2各岗位必须严格按照本规程进行标准化、规范化操作5. 管理内容和要求焦化厂包括炼焦车间、回收车间、备运车间、机动科、生产技术科化验室五个单位, 与质量体系运行有关的单位必须依照本规程进行岗位、工艺间的操作管理。6. 炼焦车间技术操作规程6.1焦炉概况:TJL 80型焦炉炉体结构为双联火道、带废气、复热、下喷式。一座焦炉有38个炭化室,39个燃烧室,40个蓄热室。6.1.1设计参数周转时间:17小时(18)
5、炭化室干煤装煤炉量:17.9吨/孔年产焦炭:100万吨日装干煤量:3841吨;产焦量:2882吨;日产煤气量:130.60万焦仓贮焦量:197X 3吨6.1.2焦炉的主要尺寸:炭化室有效:23.9m3 (24.08 )炭化室长度:14080 mm炭化室有效长度:13380mm炭化室高度:4300 mm炭化室有效高度:4000炭化室平均宽度:450机侧宽度:425焦侧宽度:475炭化室锥度:50炭化室中心距:1143燃烧室立火道间距:480燃烧室立火道个数:28个机侧立火道个数:14个焦侧立火道个数:14个炭化室炉墙厚度:100燃烧室加热水平:700斜道室全高:832蓄热室宽度:321.5蓄热室
6、主墙厚度:300蓄热室单墙厚度:200炉顶区厚度:1178焦炉烟囱高:109.7米;根部直径:外半径5.1,内半径4.74 ;顶部直径:外半径2.4,内半径2.17 ;焦炉塔高:31米6.1.3工艺流程6.1.3.1生产流程:回炉煤气加热荒煤气导出I f'配合煤一煤一装煤 炭化室一推焦车一-拦焦车一熄焦车 一*晾焦台 一运焦皮 一贮焦仓一 用户6.1.3.2焦炉燃烧系统气体流向:1)加热煤气流向:回炉煤气总管 一煤气预热器 一煤气主管一煤气节流孔板一 加减旋塞 孔板盒一支管一交换旋塞 一横管 一喷嘴 一直立砖煤气道 一 火道灯头砖2)空气流向:废气开闭器进风口 一 小烟道一蓄热室(篦子
7、砖一格子砖)一斜道区 k立火道底部斜道口3)废气流向:上升气流立火道底部(燃烧产生废气)跨越孔下降气流立火道(小部分由废气循环孔轴回上升气流立火道)一斜道区一小烟道一废气开闭器一分烟道一总烟道一 烟囱排出4)焦炉荒煤气流向:循环氨水喷洒炭化室顶空间一上升管一桥管一阀体一集气管一吸气管气液分离器一 回收车间6.1.4质量标准类种水分不大于硫分(S)抗碎强度M40(不小于)耐磨强度M10(不小于)(挥发分Vr) 不大于水分(Wa)%焦末含 量不大于级级级级级级级级级四 级级级级四 级大块焦(大于40毫米)12.(12.()013J)13J)05.()00.6)00.600.8(108)1.0(80
8、.)076.1)72.065.08.09.010.011.)1.9:12.0 士 4.04.0大中块焦(大于25毫米)2.0 士 505.0中块焦(2540毫米).0于大不12.06.1.5煤气性质焦炉煤气为无色、有味、能引起急、慢性中毒的气体。6.1.5.1焦炉煤气组成(V% )。名称H2CH4COCxHnCO2N2O2低发 热值重度着火爆炸极限kcal/m3Kg/nm3C%焦炉煤55233V41000.45060065.630气58241.5 3.5250.4602770.54500高炉煤 气1.50.225912550.280010001.291.30>7003.00.530600
9、.46.1.5.2焦炉煤气特点1)焦炉煤气低发热值:16720-18810KJ/m3。2)焦炉煤气发热值较高,且波动小,便于调火操作。3)调节炉温时,增减煤气流量后,炉温变化快,一般2-3小时炉温就可反映出来。4)用焦炉煤气加热时,由于其热值高,产生的废气量较少,而且废气重度也小,所以焦炉加热系统阻力小。5)焦炉煤气含氢量大,不可燃烧成份少,燃烧速度快,火焰较短。在焦炉加热时,会 使焦饼上下温差变大,对高向调温不利。6.1.6焦炉的等级标准特级、一级、二级为完好焦炉:炉体完整,无重大缺陷隐患,各种护炉铁件能起可 靠保护作用,主要仪器,仪表齐全并能正常运行,安全防护装置完整可靠,已有的环保 设施
10、正常运行,同时各项指标符合下列要求:6.1.6.1生产能力:设计能力100万吨炉龄(年)特级一级二级<15>98>95>9015 25>95>90>85>25>90>85>806.1.6.2 炼焦耗热量:KJ/Kg煤(含水7%)炉龄(年)煤气类别特级一级二级<15焦炉煤气213522202505贫煤气2430251526401525焦炉煤气218022602345贫煤气247025552680>25焦炉煤气222023052385贫煤气2515259527206.1.7炉体状况等级特级/1等一级1等或特 级2等二级/
11、1等或一 级/2等或特级/3等二级/2等或一级/3等二级/3等炉体年伸 长率<0.03<0.04<0.05<0.06<0.07炉头火道完整,无重大剥 蚀剥蚀,曾出现个 别倒塌曾有倒塌深度 不超过一、二火 道曾有倒塌,深度 不超过二火道曾有倒塌,深度 不超过二火道燃烧室正常工作,全炉 无不工作火道正常工作,全炉 不工作火道不超过0.2%正常工作,全炉 不工作火道不超过0.5%但一个燃烧室不超 过2个火道能正常工作全炉不工作火道不超过0.7%但一个燃烧室不超过4个火道能正常工作全 炉不工作火道 不超过1%但 不能联成手片。JH/ZY-C-01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第57页共
12、89页炉墙平整,垂直裂缝 每条缝宽小于 5mm无横裂缝平整,有少量剥 蚀,一处最大面 积不超过0.1m2 垂直裂缝不超 过8mm无横裂 缝有剥蚀,最大处不超过 0.25m2 垂直裂缝宽不 超过10mm无 横裂缝,有个别 错台,个别炭化 室宽度有变 化,但不影响 正常推焦剥蚀最大处不 超过0.5m垂直 裂缝宽不超过 15mm 一个墙面 裂缝不超过2条,无横裂缝, 有错台及炭化 室宽有变化 , 但不影响正常 推焦剥蚀最大处不 超过1m垂直裂 缝宽不超过20mm 一个墙面裂缝不超过 2 条,无横裂缝, 有错台及炭化 室宽有变化 , 但不影响正常 推焦护炉铁件炉柱平均曲度 小于30mn横拉 条平均直径
13、不 小于原件的 90%个别的不小 于85%弹簧负 荷符合规定保 护板、炉门框无 大裂缝炉柱平均曲度 小于40mm横拉 条平均直径不 小于原件的 85%个别的不小 于80%无失效 弹簧,保护板、 炉门框无大裂 缝炉柱平均曲度 小于50mm横拉 条平均直径不 小于原件的 80%无失效弹 簧,保护板、炉 门框无大裂缝炉柱平均曲度 小于50mn横拉 条平均直径不 小于原件的 80%弹簧仍超 保护作用,保护 板、炉门框无大 裂缝炉柱平均曲度 小于50mm横拉 条平均直径不 小于原件的 80%弹簧仍超 保护作用,保护 板、炉门框无大 裂缝6.2调火工岗位操作规程:6.2.1调火工岗位职责1)熟悉炉体构造,
14、加热系统流程,煤气及废气设备的性能。2)按时完成工作计划,保证各部温度,压力达到技术指标。3)熟悉焦炉的温度,压力制度及控制调节方法。根据生产任务和配煤供量,执行规定 的加热制度,保证焦饼在炭化室内全长,全高成熟,均匀准时成熟,并保持焦炉有 较高的热工效率。4)及时准确地计算各种数据,认真填写并保管好各项记录。5)负责所使用的煤气,废气设备的维护,清扫加油检查调节。6)按时提出各种备品,备件,工具材料,合理使用并保管好各种各工具及仪器,仪表。7)掌握本岗位的特殊操作及事故处理。6.2.2炼焦车间调火工技术规定6.2.2.1温度制度:1)燃烧室所有立火道任一点的温度不超过1450E,不低于110
15、0C。2)延长结焦时间,标准温度不得低于 1100C,炉火温度不低于950C。3)各炉头火道温度与全炉平均温度差小于土50E,不低于1100C。4)蓄热室温度不超过1320C,不低于900 C。5)焦饼中心温度1000± 50C(上部不低于950C,上下两点差不超100C)6)炉顶空间温度为800 ± 30C,不超过850C(结焦2/3周期时测定)。7)小烟道温度不超过450C,不低于250E8)分烟道温度不超过400C9)回炉煤气温度50± 2C10)直行温度的稳定性用K安0.95。11)直行温度的均匀性用K均(昼夜平均温度均匀系数)来考核,K均0.95。12)
16、横墙温度的均匀性用K横(横墙均匀系数)来考核,K横0.95。13)炉头温度的均匀性用K炉头(炉头均匀系数)来考核,K炉头0.95 。6.222压力制度1)燃烧室立火道看火孔压力保持 5 10pa2)集气管的煤气压力应保证吸气管下部,炭化室底部压力在结焦末期不小于5pa。3)除边部蓄热室外,每个蓄热室顶部吸力与标准蓄热室吸力相比读数差:上升气流为 ± 2pa (边道土 4pa),下降气流为土 3pa (边道土 5pa)。4)用焦炉煤气加热时,总管压力不低于1500pa,主管不低于700 pa。5)空气过剩系数加热时应控制在1.2 1.5范围内。6)炼焦相当耗热量不超过22202400K
17、j/Kg范围。6.2.2.3测量操作规程1)测量各种温度压力时设备正常,加热制度保持不变。2)测量时不得将煤粉或杂物掉入立火道内,每次打盖不准超过五个。3)火道测量在下降气流时进行,测量点在鼻梁砖与灯头砖之间。4)直行温度应在相邻两个交换内测完,计算平均值,记录上帐,并注明测量仪表的校 正值、测量时间、日期、加热制度和测量人。5)下大雨时不准测量。6.2.3 一般操作6.2.3.1直行温度的测量:计算K均(直行均匀系数)和K实(直行温度稳定性)1)换向后10分种开始测量,机侧测量第7火道,焦测测量第22火道;2)从焦侧交换机端燃烧室开始测量,由机侧返回,两个交换测完,测温速度要均匀。3)每隔4
18、小时测量一次,每次测量结果按不同时间温度分段,加上冷却温度校正值, 换算为换向20秒的温度并分别计算出机、焦测全炉平均温度以及温度系数,认真准确及时抄写在台账上。4)将一昼夜所测的各燃烧室机、焦侧的温度分别计算平均值,求出与机、焦昼夜平均 温度的差,其差值大于20r以上的为不合格火道,边炉差值大于30°C以上的为不合 格火道。=(M-A 机)+ (M-A 焦)K均=式中:M焦炉燃烧室数2A 机、A焦一一机、焦侧不合格火道数(= 2N (A 机+A 焦) K安-2N式中:N昼夜全炉温度次数A 机、A焦一一机焦侧平均温度与标准温度差土 7C以上的次数5)个别燃烧室火道温度出现超过1450
19、C时应加滤光片重复测量一次。6)在加热制度不变的情况下,一一燃烧室温度两次测量相差土30C以上,同侧温度平均相差土 10C以上应检查原因,进行处理,原因不明应重测或抽测。7)对高低温度应分析原因,结合横排温度情况进行处理。8)因故无法测温,等恢复后立即抽测,并记录清楚,缺测需由班长同意,签字。9)接班抽测直行温度,并经常检查标准火道燃烧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6.232横排温度的测量1)每天测温度调节10 排,交换后5分钟开始测量,单号燃烧室由机侧开始,双号燃烧 室由焦测开始,从第3至26立火道温度逐渐上升。2)每次测量时间不应超过13分钟,两个交换内测完。3)将所测数绘出每个燃烧室和10排平
20、均及全炉平均横排曲线并计算出温度导数, 曲线 上两个标准火道之间的两侧温度差 50 C斜率引一直线为标准线。每个燃烧室实侧火 道温度曲线与标准线土 20C以上为不合格,10排横超过土 10C以上为不合格,全炉 横排以土 7C为不合格。4)对不合格的应分析原因,并进行处理,若需要更换烧嘴,在下降气流进行。5)经常检查各立火道的斜道吸煤气出口无堵塞,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横排温度均匀系数K横下式计算:考核火道数-不合格火道数考核火道623.3炉头温度测量1)交换5分钟开始测量,每次从交换机端燃烧室焦侧开始,由机侧返回,两个交换侧2)将测量数值分别计算出机焦侧炉头火道的平均温度,计算炉头温度均匀系数K炉
21、头,测量温度与同侧平均温度差超过土 50C以上为不合格。测温火道数-不合格火道数考核火道3)发现温度过高或过低炉头火道要分析原因,及时处理623.4蓄热室顶部温度测量:1)交换后立即测量上升气流蓄热室。2)测量由交换机端蓄热室开始,每个交换测机侧或焦侧的单号或双号蓄热室,便将四 个交换测完全炉。3)测完要及时把测温孔盖好,做好记录,算出机、焦两侧的平均温度指出蓄热室最高 最低温度,记录上账,当接近温度极限时,应增加测温次数。4)测温时发现个别过高,过低有串漏下火等现象应检查原因及时处理。6.2.3.5小烟道温度的测量:1)小烟道温度检查蓄热室的热交换情况是否良好,并能发现炉体不严密造成的漏火、
22、 下火情况。2)将缠好的石棉绳的玻璃温度计插入下降气流废气盘测孔内250300Mh深处,全炉必须一致,交换前10分钟按插入顺序开始迅速准确读出温度值。3)为了减少误差,读数时不应拔出石棉绳,只拔出温度计。4)测完计算每侧平均温度并上帐,小烟道温度不超过450C,最低不超过250C,分烟 道不超过400C,发现高低温,下火吸力不好等现象要检查分析原因及时处理。6.2.3.6 炉顶空间温度的测量1)选取结焦时间和炉温都正常的炭化室,在其结焦周期2/3时,换上带眼炉盖,用长1.3米,温度不低于1000C的热电偶垂直插入装煤孔至顶空间位置,15分钟后用毫 伏计测量。2)如需要考察整个结焦时间的空间温度
23、变化,可在装煤后立即插入热电偶,直至测到 出焦前半小时为止,每次测完后应将热电偶拔出。6.2.3.7焦饼中心温度的测量1)选择炉温和结焦时间正常的炉室。2)准备好测焦饼中心温度管,带眼炉盖和管帽,测点位置在管内2.3米、3.5米、4.9米处。3)装完煤后,将管分别插入带孔炉盖盖好管帽,插下焦饼中心温度管,使其贴着炉盖, 用黄泥封好炉盖。4)装煤后2小时,结焦中期和推焦前半小时测量两边燃烧室横排温度。5)推焦前4小时开始测量,每半小时测量一次,推焦前30分钟测量最后一次。测量各 焦饼中心管距炭化室600伽,1900 mm和3200 mm上、中、下三点温度。6)测完焦饼后,推焦前半小时关闭翻板,拉
24、开上升管盖,然后拔出焦饼中心温度管, 垂直放好备用。7)在出焦时应观察焦饼的成熟情况,并负责取焦样送化验室做焦质分析,并将原料配 比,装煤比,煤质水分,焦质分析结果,焦饼温度、煤线、焦线等数据按规定记录 填写。焦饼中心温度计算公式:T中心=(T机上+T机中 +T 机下 +T 焦上 +T 焦中 +T 焦下 )/68)焦炭推出后,测炭化室墙面温度,测量点上部是火道跨越口处,测量顺序是从上到 下测两面炉墙,上、中、下三点要成一条直线,测点应避开有石墨的地方。9)测量结束后,对本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做出结论,并记录上帐,以指示加热制度的 指定或修订。623.8冷却温度的测量1)在焦炉正常操作和加热制度稳
25、定的情况下,选择9个相邻的燃烧室,分别在机焦侧,在标准火道下降气流进行测量。2)整个测量过程中禁止改变煤气加热量,烟道吸力,进风口开度以及提前火延长推焦 等现象。3)看火孔只许在测量时打开,每次测量后立即盖严,一个人测一个火道温度,机焦侧 全部测完不能超过2个交换。4)换向后一分钟测第二次,以后每隔一分钟测一次,直到下次交换前3分钟为止。5)将测量数据分别算出9个燃烧室机焦侧换向后每分钟的平均温度和换向后20秒的平均温度,并算出与20秒的温度之差值。然后画出冷却曲线,确定新的直行温度校正 值。6)当结焦时间改变1小时以上,并时间较长时,当配煤比变化比较大以及加热制度有 较大变化时,要随时重新测
26、量冷却温度,焦饼中心温度和炉顶空间温度等。6.2.3.9 W曲线的测量1)装煤后第一个交换开始测量炭化室两侧的燃烧室一排的机侧标准火道和另一排焦侧 标准火道,交换后10分钟开测。2)根据测量温度和测量时间,绘出 W曲线。3)由曲线分析炉体传热和结焦情况。623.10蓄热室顶部吸力测量与调节:1)选择炉体状况较好,对全炉有充分代表性的做标准蓄热室, 一般要求具备以下条件:a)相应的燃烧系统阻力正常,吸力稳定。b)横排温度曲线较好,空气过剩系数正常。c)蓄热室无漏火、下火现象。d)尽可能位于中部区。e)与标准蓄热室有关的炭化室不要处于装煤后初期或推焦前期。2)测量过程中,加热制度应保持稳定不变。尽
27、可能在检修期间测调吸力,炉顶看火孔 盖,装煤口盖,上开管盖应关闭。3)检查并测量记录,全炉各蓄热室的废气翻板开度,进风口开度,铊杆提起高度,并 注意检查蓄热封墙和废气盘两叉口严密情况。4)按仪表规程验好斜型型压计,吹气检查测压管是否畅通,是否严密。5)将微压计负端标准蓄热室的测压管,正端接其它蓄热室测压管。6)交换后5分钟开始测量,逐个接通各被测蓄热室的测压管,插管接头四周应严密, 胶管不能折叠。7)微压计标出数即各蓄热室与标准蓄热室的压力差,当仪表液柱低于零点表示被测量 的吸力大于标准蓄热室,仪表上液柱高于零点则相反。8)上升气流吸力以符合炉温加热正常为准则, 机焦侧 蓄热室顶部及力与标准蓄
28、热室顶 部吸力比较,上升气流不得超过土 2pa下降气流不得超过土 3pa达不到要求分析原因 处理,并将测量结果记录完好。9)全炉吸力测量后,参照温度变化和火焰燃烧,过剩空气系数等情况进行调节,调节 时应考虑上升和下降之间相邻蓄热室之间的吸力的相应关系。10)开、关废气翻板调节蓄热室顶部下降气流吸力,调节废气盘进风口尺寸,调整上升 气流蓄热室顶部吸力。6.2.3.11蓄热室阻力测量1)将检验好的微压计正端与蓄热室相连,负端与人烟道测压孔相连,两管垂直于气流 方向同时插入。2)交换后5分钟从交换机端开始测上升,下降时每个蓄热室的小烟道与蓄热室顶部之 间在的压力差P,该压力差即为蓄热室阻力,边疆四个
29、交换测完。3)测完做好记录。623.12燃烧系统五点压力测量:1)按规3台微压计检验准确,并用三通管互相校正,应没有误差或找出差值,并准备 好连接管和插入管。2)将两个标准蓄热室机焦侧分别进行,但该炭化室应处结焦中期。3)将两台微压计的正端管分别插入两个标准的蓄热室顶部,炉顶微压计正确插入该两 蓄热室同一系统燃烧室同侧的标准测温火道内。4)将微压计调好后分别接好各测压管,设专人联系,在换向后5分钟,同时五点开始测量,测上升气流蓄热室与下降气流蓄热室吸力差,测量完毕,换算出各点压力,绘制成五点压力曲线图,并记录当时的加热制度,注明时间、人员等。6.2.3.13看火孔压力的测量:1)校验好微压剂,
30、准备Dg15mn长150mn下端带盖的铁管以及胶管。2)选择加热制度正常,在不出炉或检修时进行测量。3)将胶管一端与铁管连好,另一端与斜型压力计的负端相连,检查各接头和胶管严密 不漏,交换后五分钟将交换测完全炉,测完后做好记录。6.2.3.14炭化室底部压力测量:1)事前检查吸力气管正下方的炭化室炉门下部,有无测压孔,何时出焦,并校验好压 力表。2)装煤后将Dg15mn长900mn头部末端用石棉绳堵严的铁管插入炭化室内, 插入深度为 700mm3)出焦前2小时测量每隔半小时测一次(共测四次),最后一次为推焦前半个小时,测 时派专人看管,不许打开上升管盖,并检查高压氨水是否半严。4)将测压用铁条
31、钎子透通,直至黄烟外冒,然后用胶管与测压表相连接。5)当集气管压力稳定在规定范围时与炉台联系,上下同时读数,连测三次求平均值。6)推焦半小时,变动集气管压力不得少于三次,其中必须有一次使炭化室底部压力为负值,每变动一次集气管压力上下同时读数三次,当压力低于5pa时,应将集气管压力提高,再使底部压力回 5pa,并记录此时集气管压力,即为集气管保持的最低 压力。7)如人工调节压力时,注意不要将集气管番板关死或全开8)测完拔出管后,用丝堵堵严炉门测压孔。9)整理好测量数据记录上账。6.2315横管阻力的测量:1)每次测完蓄热室顶部吸力后测定一次。2)交换后五分钟,开始测量上升气流横管,先读管绝对压力
32、(末端压力),然后再测其 阻力。3)测完后,对测量结果进行记录分析处理。6.2.3.16空气过剩系统的测量:1)每次测完蓄热室顶部吸力后测完一次。2)从上升气流立火道,下降气流废气盘及分烟道分别取样。3)取样管分别为 15长2.1M,8长250MM8长1.5M的不锈钢管或铜管。4)取样时先将样器内空气赶出用废气冲两次后再取样。5)奥氏废气分析仪分析废气中CO,Q, CO体积百分数用空气过剩系数公式计算出空气 过剩系数a值。6.2.4调节操作6.2.4.1更换煤气支管加减旋塞:1)在下降气流时进行,准备好消防器材,防毒面具及新加减旋塞。2)卸下旧加减旋塞,用棉丝临时堵严煤气支管出口,防止煤气外泄
33、。3)清理好法兰盘杂物及旧垫。4)迅速换好新垫片及加减旋塞。5)检查泄漏状况及旋塞开度是否正确。6)改为上升时立即到炉顶检查立火道火焰燃烧是否正常。7)做好更换纪录。6.2.4.2更换煤气支管孔板。1)关闭更换号加减考克,脸不能对着更换位置,松开板盒盖顶螺丝,卸下门拴,打开 小门,抽出旧孔板,测量其直径并和原尺寸核对。2)将量好尺寸的新孔板加弹簧夹插正,盖好孔板盒门,上紧螺丝。3)打开加减考克试漏,并记录好更换孔板尺寸,日期,更换者。624.3 更换煤气喷嘴1)将量好尺寸的喷嘴,摆到应更换的立火道小支管旁。2)在下降气流中进行,脸部视线应偏斜,卸下小管横向丝堵,用钉子搬子插入旧嘴刀槽内,卡牢卸
34、下,并装上新喷嘴,注意拧紧然后上丝堵,上升气流时试漏。3)将换下的喷嘴孔径和原孔径尺寸核对,记录更换尺寸,日期和更换者。6.244变更结焦时间的调节操作1)根据延长结焦时间,确定相应的标准温度,变更加热制度,在减少煤气流量时,主 管压力不得低于700Pa,当支管压力过低时,可关加减考克,换较小孔板进行调节2)个别燃烧室结焦时间延长,应适当减少相邻燃烧室的煤气量和空气量,若温度过高 可以关小加减考克或更换较小孔板临时处理,要注意温度变化,保证相邻的炭化室 正常出焦。3)缩短结焦时间增加煤气时等操作与延长结焦时间情况相反。4)缩短结焦时间或延长结焦时间的幅度a)缩短结焦时间幅度:结焦时间(h)&g
35、t;2420-2418-20<18每昼夜允许缩短时间(h)3210.5b)延长结焦时间幅度:结焦时间(h)v 2020-24> 24每昼夜允许缩短时间(h)2346.2.5特殊操作6.2.5.1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立即停止加热:1)机停止运转或煤气主管压力低于 500 Pa时。2)管道损坏而影响安全操作时。3)系统发生故障,无法保证必要的吸力时。4)划或其他事故而造成长时间停止出焦时。5)交换设备发生事故并在短时期不能修复而影响正常交换时。6.2.5.2停止加热步骤1)立即用交换机进行1/2交换,将交换机考克关闭,如果同时停电,先切断电源,液 压交换机应由一人根据交换方向压电磁阀
36、芯,另一人手压手动泵进行交换。2)适当关小机焦侧分烟道翻板,减小分烟道吸力,使蓄热室顶部吸力较正常小10-20Pa, 并根据情况关小总烟道翻板。3)停止加热时应关闭加减考克。4)停止加热时间较长时,将废气瓣进风口用石棉板盖上。5)停止加热时间较长时,1小时交换废气砣一次,加减考克没有关严时,严禁将交换 考克打开。6)停止推焦如由空炉应装完煤。7)如停止加热时间较长时,系统压力较低时,应关闭煤气总管进口阀。625.3 恢复加热煤气条件焦炉加热的故障已经排除并且煤气总管压力恢复到2500Pa以上时,并与调度取得同意后,按照规定步骤向炉内送煤气恢复加热。送煤气操作步骤:1)将管内的积水放净,水封槽保
37、持满流,打开总管进口阀和压力翻板。2)如煤气管道曾出现负压现象,必须先用蒸汽吹扫,做爆炸实验,合格后方可送煤气, 如无蒸汽又必须及时送煤气时,可在调度或车间领导同意下,用煤气赶空气,打开 煤气管道上的放散管,取样做爆炸实验合格后方可送煤气。3)将各进风口开度吸力恢复到正常状态4)专人看压力,送煤气过程中主管压力低于1000Pa应停止送煤气。5)检查交换机是否处于正常加热状态,然后以管道末端开始逐个打开上升气流加减考 克,两个交换送完。6)开始运转各调节机,恢复正常加热制度。7)立火道温度低于着火点时,应先向火道内投入引火物,然后给煤气,并检查燃烧情 况,使其正常。8)煤气送入炉内,恢复正常推焦
38、生产,并根据温度情况调整加热制度。6.3炉门修理工岗位操作规程6.3.1岗位职责1)按规定执行炉门、炉框检修计划,按计划检查,更换磨板并保证检修质量合乎标准。2)搞好特殊操作和事故处理。3)正确使用和维护所属设备,并搞好所属工具、备品、备件的管理。4)清扫好所分管的卫生区域,保持岗位清洁。5)认真贯彻各项规章制度,保证做到安全生产。6.3.2 技术规定1)炉门刀边应平直,不准有豁口,刃宽保持在23毫米。2)炉门刀边与小炉门框加工面互相配合,保证对上炉门即不冒烟。3)机侧小炉门及小炉门框加工面配合间隙应小于0.5MM4)炉门框应无断裂或扭曲,上、中、下三点弯曲度不超过15MM5)在三个月内,所有
39、炉门应最少循环修理一次。633般操作6.331换取炉门1)取炉门时,与推焦车(拦焦车)司机联系好,将要修的炉门在出炉时,取至端台炉 门架上,横铁下靠,并插好安全针,再由推焦车(拦焦车)将已修好的炉门取出, 对在该出炉号上。2)非出炉时间侧换炉门应在装煤3小时以后进行,以免炭化室内煤料头部倒落。3)修理后的炉门用于生产时,由出炉人员清扫好护框,然后对门,再由炉门修理工进 行调节,使其在装煤后达到无烟,并应保证在下一循环装煤后不冒烟。4)新修炉门经调节,应由岗位人员检查,然后验收签名。6.3.3.2炉门修理1)对好卷扬机的离合器,拔开旋转架顶部的安全杆销,然后启动卷扬机,将炉门慢慢 落下。2)对已
40、放好的炉门外表面进行全面检查、清扫、加油和修理。先将横铁安全针打开。 卸下拉杆及横铁、大螺丝清洗加油,各卡子或压架加油紧固,有损坏的部位进行更 换。3)机侧炉门,要进行小炉门的修理,弯处调直,刀边周平,使其达到要求标准。4)炉门外表面修理好,上好横铁,插好安全针,拉杆与上下横铁接好,然后启动卷扬 机,将炉门立起。5)拔开旋转架底座两边插销,将炉门旋转 180度,炉门落下,落下后应搬开拉杆,使 炉门落稳在小车上。6)打开横铁,启动卷扬机,将旋转架框立起,插好顶部的安全插销。7)对炉门里面进行清扫和修理,先清除刀边及衬砖上石墨再精修刀边,刀边有裂缝、 豁口处要焊好,焊平,有弯处要调直,有凹处用手挫
41、找平,调整,并紧固卡子或压 架,然后经研磨,用锉刀锉平,使其达到标准。8)刀边需拆下修理更换时先拆下旧刀边后,再将炉门体周围清扫干净,垫好石棉或石 棉绳,再上好新刀边,拧紧压件,将刀边调直锉平。9)炉门衬砖损坏时要拆除旧砖后,铸铁砖槽要清扫干净并校正,由热修工砌好新砖。10)炉门修完后落下旋转架,将炉门立起,旋转180度,连接好拉杆与下横铁,插好各处安全插销,以备生产使用。11)每季度全面检查一次炉门状况并做好记录。634 特殊操作1)炉门旋转架在起落中途因设备故障或停电不能继续运转时要立即拉下电源开关。派 专人看管,下面不准有人工作和通行,并及时报告班长,进行处理。2)发生横铁或炉门框钩损坏
42、断裂时,应立即用车的摘门装置或横挡等措施将炉门挡住 防止炉门掉落,打开上升管盖后再进行修理或更换。3)发生炉门,掉落时,及时打开上升管盖。组织人员将掉下的炉门运到指定地点,再 对好备用炉门。6.4煤气组长、测温工岗位操作规程:6.4.1 岗位职责1)煤气组长领导测温工,交换机工,完成测温,加热制度的保持和荒煤气顺利导出的任 务。2)正确使用高温计,按规定完成测温工作和加热制度的保持之任务,并完成临时增加的测温项目,熟练掌握各项应会的测调技术。3)推焦计划的编制和调整及炉温的处理,总烟道吸力的调节,检查本班推焦计划的执行 情况(k 2)。4)搞好设备(包括高温计)的维护和验收,进行特殊操作和事故
43、处理。5)及时计算直行温度平均值及各温度推焦系数,填写好所属岗位各项操作记录,并签 名。6)合理使用和保管各种工具,保持所属卫生清洁。7)贯彻行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安全生产。8)组长不在时由测温工执行组长职责.6.4.2 技术规定6.4.2.1温度制度:1)燃烧室所有立火道任一点的温度不超过 1450E,不低于1100C。2)延长结焦时间,标准温度不得低于 1100C,炉火温度不低于950C。3)各炉头火道温度与全炉平均温度差小于土 50E,不低于1100C。4)蓄热室温度不超过1320C,不低于900 C。5)焦饼中心温度1000± 50C(上部不低于950C,上下两点差不超100C
44、)。6)炉顶空间温度为800 ± 30C,不超过850C(结焦2/3周期时测定)。7)小烟道温度不超过450C,不低于250E8)分烟道温度不超过400C9)回炉煤气温度50± 2C10)直行温度的稳定性用K安(安定系数)来考核,K安 0.95。11)直行温度的均匀性用K均(昼夜平均温度均匀系数)来考核,K均 0.95。12)横墙温度的均匀性用K横(横墙均匀系数)来考核,K横0.95。佝 炉头温度的均匀性用K炉头(炉头均匀系数)来考核,K炉头0.95。642.2 压力制度:1)为使焦炉燃烧系统各点压力分布正常,应对总、分烟道吸力值进行调控遇气候变化, 出炉不正常,热值波动较
45、大时,可由煤气组长作出相应调节,或由车间及调火班指 导调节,并记录好调节原因及效果。2)集气管压力的确定,应以保证吸气管下方炭化室结焦末期底部压力不小于5pa为原贝并适当考虑到调节装置所造成的波动通过测定而定。3)为防止结焦后期集气管煤气倒流炭化室损坏砖体,应于2/3结焦周期时关闭焦侧桥管翻板。4)煤气总管压力不得低于1500pa5)看火孔压力不得低于5 10pa6)蓄热室严禁正压7)炉顶喷洒桥管、集气管之氨水压力为 0.5 0.2Mpa,高压氨水压力为2.0 2.5Mpa。8)均匀系数K均、安全系数K安及计划推焦系数&,及推焦总数K总的计算如下:(M-A 机)+ ( M-A 焦)K=
46、2M式中:M-焦炉燃烧室(检修炉、缓冲除外)A机A焦机、焦测温火道温度超过平均温度土 20 E(边炉土 30 r)的火道个数2N+( A机-A 焦)K=2NN-在分析的期间内,直行温度测量次数A机A焦一机、焦侧平均温度与加热制度所规定的标准温度偏差超过土70C的次数。K= W-AW式中:W本班计划推焦炉数。A计划结焦时间与规定结焦时间差土 5分钟以上的炉数N-AK>=W式中:N本班计划规定推焦炉数,A实际推焦与计划推焦时间相差土 5分钟以上的炉数K 总* X Kj9)编制推焦计划,必须遵循的原则:a)心量保证第孔的结焦时间,在规定时间土 5分钟的范围内,但在特殊情况下,为 照顾Ki系数,
47、允许比原计划推焦时间再提前或错后 3分钟排计划。b)因故停止推焦,当故障排除后,允许加速推焦,但每小时比正常计划增推炉数 不得超过2炉。c)乱签的炉号,应在不超过45小个周转时间内恢复正常,对乱签号,计划上要 有明显的标记和说明。d)因故影响生产时间较长,安排赶炉计划,若影响&系数较长,可重排大循环。e)在有计划增产面缩短周转时间时, 必须提高标准温度,允许昼夜升温60C以下, 在接近极限温度生产时,允许昼夜升温 20C以下。f)相邻炭化室炉或结焦时间在2小时以内,不允许推焦。10)排赶炉计划,允许缩短焦时间原则:原结焦时间> 2420 2418 20V 18允许缩短结焦时间32
48、10.5若因特殊情况需要进一步缩短结焦时间,要经车间领导同意。6.4.3 一般操作6.4.3.1按时完成直行温度的测定和其它测量工作,具体规定同“调火工各条”。测完温后换算成交换20秒时的温度,并分别计算机、焦侧温度平均值各均匀系数、安定系数, 零点班并计算前一天的温度平均帐和计算K安。643.2每班至少两次检查各仪表设备的运行情况和所属岗位原始记录和各项系数编制 后推焦计划是否正确,保证记录齐全、整洁、计算准确。6.4.3.3应根据温度的变化趋势,正确及时调节煤气流量,分烟道吸力,保持直行平均 温度符合指标范围内,在调节煤气空气量时,应充分考虑以下因素:1)全炉及个别炉号结焦时间的变化及焦炭
49、的实际成熟情况。2)装煤水分,回炉煤气热值,温度预热情况,气候变化情况。3)测温及测温仪表的误差情况。4)上一班煤气流量,烟道吸力的变化情况及其它特殊情况。5)火道的实燃烧情况及其它特殊原因。643.4个别燃烧室温度过高或过低时,(与平均炉温相差土 40C以上时)应及时查明原 因,加以处理,在尚不能交给白班调火工处理的情况下(期间)应:1)当个别燃烧室温度高于1380C,汇报煤气组长,采取有效降温措施,可考虑停止加 热,1至2个交换期间应密切注视炉温变化,待炉温降至正常时,应立即恢复加热, 看火调节,炉温高一于1400C时应测定该横排温度并立即汇报车间。2)当个别燃烧室温度低于1150C时,应
50、及时检查测定该火道温度情况,作出适当处理, 以确保炉头温度不低于1100C,并作好记录,注意检查是否横管及下喷管积水堵塞 并进行处理。6.4.3.5抄写上一班的推焦、装煤等原始记录,并算出推焦系数,平均电流、量大推焦 电流、规定的结焦时间,检查时间,为下一班编制推焦计划,向当班调度汇报本班的煤 气流量,标准温度系数、集气管压力、温度及下班推焦计划,并负责询问上一班入炉煤 水份,记在台帐上。6.4.3.6经常观察焦饼的成熟情况,并作好记录,随时监督K2系数和压力制度执行情况。6.4.3.7 禁止:1)涂改伪造温度记录和台帐。2)擅自改变推焦计划。3)相邻炭化室装煤后不足两小时或空炉时推焦。6.4
51、.4特殊操作6.4.4.1不能正常出焦的炭化室两侧燃烧室,应根据温度情况,及时关小或关闭加减旋 塞,防止高温事故,出炉后必须及时开正。6.4.4.2焦饼难推或发生其它不正常情况,根据组长指示,及时测量横排等有关温度。6.4.4.3停送煤气按组长统一分配进行操作。6.4.4.4焦炉停止加热的条件和操作步骤。焦炉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立即停止加热:1)鼓风机停止运转或煤气主管压力低于 500P&2)煤气管损坏而影响安全操作时。3)烟道系统发生故障,无法保障必要吸力时。4)有计划或其它事故而造成长时间停止出焦。5)交换设备(如交换机和交换链条)发生事故,并在短期内不能修复而影响正常交换 时。
52、停止加热的操作步骤1)立即用交换机进行二分之一交换,将交换考克关闭,如同时停电,应先切断电源, 液压交换台机应由一人根据交换方向压电磁阀芯,另一人手压手动泵进行交换。2)适当关闭机焦侧分烟道翻板,减少分烟道吸力,使标准蓄热室顶吸力较正常小 10-20Pa,并视情况关小总烟道翻板。3)停止加热时间较长且管道内压力较低时,关闭两侧加减考克。4)停止加热时间较时,将废气盘进风口用铁板盖上(留5-10mm缝隙)。5)停止加热时间较时,按每小时交换废气铊和进风口一次,加减考克没关时,严禁交 换考克打开。6)停止推焦如有空炉应装完煤。7)如停止加热时间较长,系统压力较低时,应关闭煤气总管进口阀。644.5
53、恢复加热时条件和送煤气的步骤644.5.1当影响焦炉加热的故障已排除和煤气总管压力恢复到2500Pa以上时,并与调度联系取得同意,即按规定步骤向炉内送煤气恢复加热。6.4.4.5.2 送煤气时的操作步骤1)将管内的积水放净,水封槽保持满流,打开总管进口阀和压力翻板。2)如果煤气管道曾出现过负压,必须先用蒸汽吹扫,做煤气的爆发试验,合格后,方 可以送煤气,如无蒸汽又必须及时送煤气时,可在调度工车间领导同意下,用煤气 赶空气,打开煤气管道上的放散管,取样作煤气爆发试验,合格后方可送煤气。3)将各进风门开度和吸力恢复到正常状态。4)专人看压力,送煤气过程中主管压力低于 1000Pa,应停止送煤气。5)检查交换机是否处于正常加热状态,然后从管道末端开始逐个打开上升气流加减考 克,两个交换送完。6)开始运转各调节机,恢复正常加热制度。7)立火道温度低于着火点时,应先向立火道内投入引火物,然后给煤气并检查燃烧情 况使其正常。8)煤气送入炉内后,恢复推焦生产,并根据温度情况调整加热制度。644.6送煤气时注意事项1)不能同时往两座以上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弱电系统施工合同范本
- 地产代理合同
- 果园承包合同书
- 物流仓储设备采购及安装合同书
- 基站场地租赁合同模板年
- 工厂普通买卖合同
- 标准个人借款抵押合同模板
- 商城店面租赁合同范本
- 资产买卖合同书
- 全新临时房租赁合同
-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万永霞
- 粘液腺肺癌病理报告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自评报告范文
- 巡察档案培训课件
- 物流营销(第四版) 课件 第六章 物流营销策略制定
- 上海高考英语词汇手册列表
- PDCA提高患者自备口服药物正确坚持服用落实率
- 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6181乙二醇装置爆炸事故调查报告
- 家谱人物简介(优选12篇)
- 2023年中智集团下属中智股份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GA 1409-2017警用服饰硬式肩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