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时依帕司他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_第1页
凯时依帕司他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_第2页
凯时依帕司他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凯时依帕司他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 探讨凯时、依帕司他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取我院2008年8月2009年8月3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前后对比分析。结果 36例患者显效22例(61.1%)、有效9例(25%)、无效5例(13.9%),总有效率为86.1%。出院1个月后随访,患者均无不良反应。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联合使用凯时(前列腺E1)及依帕司他能够显著提高缓解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关键词 凯时;依帕司他;糖尿病;神经病变 中图分类号 R58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2、673-9701(2010)06-157-0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2型糖尿病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它是由于胰岛细胞功能缺陷、分泌胰岛素质和量的调控失常,在长期处于高血糖的状态下,代谢紊乱,血液磷酸化,从而加速了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血栓形成及微小血管栓塞进而形成神经细胞缺血缺氧,神经轴索呈节段性脱髓鞘改变和雪旺细胞和轴突不同程度的损伤1-2。作者对36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联合应用前列腺素E1(商品名凯时,北京泰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每支10g)、依帕司他(商品名唐林,江苏扬子江制药厂,每片50mg)治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08年8月2009年8月本科住院糖尿病患

3、者40例,其中并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6例,占糖尿病患者的90%,神经病变史17(5.2±1.7)年。男20例,女16例,年龄6083(73.5 ±3.7)岁,糖尿病病程515(9.8±4.9)年。 1.2诊断标准 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标准。(1)患者四肢有疼痛、麻木及异常感觉、特别是下肢比较明显;(2)腱反射减弱或消失;(3)神经电生理显示神经传导速度变慢。 1.3治疗方法 全部病例口服降糖药和(或)注射胰岛素,使空腹血糖(FBG)<7.0mmol/L,餐后2h血糖(PBG)10.0mmol/L。在此基础上予生理盐水100m

4、L+PGE1 10g静脉滴注,1次/d,口服依帕司他50mg,3次/d,15d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糖、肌电图、正中神经、腓肠神经等的感觉传导速度(SCV),自觉症状对比检测。肌电图检查采用日本产光电MEB9200K肌电图仪测定。 1.4观察项目 (1)观察治疗前后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2)患者自觉症状的变化情况;(3)血糖监测情况。 1.5疗效评定标准 (1)显效:自觉症状大约消失,肌力基本恢复,肌萎缩有显著改善,SNCV较治疗前明显增快(>5m/s),就餐前血糖45mmol/L;(2)有效:自觉症状有显著减轻,肌力开始恢复,肌萎缩有所改善,SNCV较治疗前增快(&

5、lt;5m/s),就餐前血糖57mmol/L;(3)无效:自觉症状和体征无显著改善或加重,SNCV无显著改善,就餐前血糖(710)mmol/L3。 1.6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s)表示,并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SNCV比较 患者治疗前(入院时)和治疗后(出院前)SNCV测定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疗效观察 显效22例(61.1%)、有效9例(25%)、无效5例(13.9%),总有效率为86.1%。 2.3临床安全性评价 患者入院时和出院前均做常规检查,前后对比未见不良反应。出院1个月后作跟踪采访,患

6、者均无不良反应。 3讨论 中老年糖尿病患者比较常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程长、年龄大、血糖控制不良者患病率高,其发病是以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为始动因素,另与代谢障碍、微循环异常、山梨醇旁路激活等因素相关4。凯时(前列腺E1)作为一种血管活性药物,它通过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抑制血小板及红细胞聚集,改善血流动力,提高神经细胞的供血供氧。依帕司他是一种新型的醛糖还原酶抑制剂,能有效地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依帕司他还可通过抑制蛋白激酸信号通路、增加内皮细胞一氧化氮的生成,抑制高糖介导的中性粒细胞内皮细胞黏附及内皮黏附因子的表达,进而改善神经传导的速度,同时还可以预防治疗神经病变5,6。 参考文献 1 廖二元,超楚生. 内分泌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563. 2 钟历勇. 糖尿病神经病变诊疗原则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6,12 (4):196 3 衡先培.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诊断与治疗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0. 4 贾海燕,田浩明.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治疗进展J. 中国处方药,2004, 25(4):57-59. 5 郭军红,蒲传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病理与电生理研究进展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1(15):8-9. 6 卢爱平,胡敏. 前列腺素E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