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环县特色产业对当地经济的促进 蓬勃发展的农村经济环县历来是个农业大县, 农村经济在全县经济格局中占有举足轻 重的地位, 1983年被省委、 省政府确定为半农半牧县。 近年来, 县委、 县政府坚持 “ 夯实基础,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做大做强 ” 的原则,以 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 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 大力发展草畜、 洋芋、 小杂粮三大特色产业,壮大油料、药材、苗木、果杏、黄花、花椒等 区域优势产业;以增强发展后劲为目标,加快农田、水利、生态环境 三项建设,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主导产业独具特色草畜产业 畜牧业是环县的传统产业,农民的经济收入三分 之一来自畜牧业。近年来, 环县的畜牧业尽管取
2、得了一定的发展,但 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 超载放牧导致草山退化的问题十分突出, 草 畜矛盾明显地制约着畜牧业的长足发展。 对此, 环县通过认真调查研 究,提出了立草为业、以草促牧的发展思路,把草畜产业开发作为振 兴农村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的第一位主导产业来抓, 着力实施草畜大 县、畜牧强县的发展战略。 1999年,县上成立了草畜产业开发领导小 组,出台了环县百万亩紫花苜蓿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落实了目标 责任。在具体实施中,结合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紧紧围绕种好 专业草、项目草、精品草、产业草四个重点,狠抓落实,并千方百计 筹措资金,扶持种草养畜户。从 2000年开始,每年投入资金都在 300
3、万元以上。四年来,累计种植紫花苜蓿 51.6万亩,新建羊畜暖棚 960处 3.02万平方米,配套青贮窖 910眼、氨化池 910组,引进良种 2600头 (只 , 发展规模养殖户 1.13万户。 天池乡近三年种植多年生牧草 4.77万亩,户均 59亩,率先成为全县 “ 万亩种草养畜示范乡 ” ;木钵镇高寨 沟村拿出 300亩川水地种植紫花苜蓿, 发展养殖户 86个, 成为全县 “ 耕 地种草,舍饲圈养 ” 的 “ 龙头 ” 村。全县有 220个农户户均种植多年生牧 草在 20亩以上。截止 2002年底,全县种植多年生牧草 79.6 万亩,其 中紫花苜蓿 76.6万亩,年饲草总产量 400万吨,
4、年产苜蓿籽 1000万公 斤。大家畜饲养量达到 12万头,羊饲养量达到 72万只,养殖大户达 到 1.2万户。全县年出栏羊畜 30万头(只 ,羊畜肉总产量 1.2万吨,畜 牧业总产值 6816万元,人均畜牧业纯收入 360元。草畜产业的发展壮大 , 带动了一批有前景的龙头企业,目前,绿 鑫草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已建成投产, 金鹏、 华茂肉食品有限责任 公司生产的各种畜肉产品倍受消费者青睐,市场前景看好。 “ 十五 ” 期间,计划每年种植以紫花苜蓿为主的多年生牧草 20万亩以上,到 2005年, 全县多年生牧草留存面积达到 100万亩, 羊畜饲养量达到 115万头(只 。按照 “ 北羊、南牛、沿
5、川猪 ” 的畜牧业发展布局,建好东 北七乡镇 30万只绒山羊、西北八乡镇 5万只滩羊、中南十乡镇 10万头 (只肉牛肉羊舍饲养殖、沿川六乡镇 5万头瘦肉型猪生产等四个基 地。到 2005年,力争草畜产业为农民提供人均纯收入 700元以上。扶 持建成 10个以上草畜产业加工企业, 年产值达到 1亿元, 实现利税 2000万元。洋芋产业 环县黄土层深厚, 土质疏松肥沃,透气性好,种植洋芋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所产洋芋以无农药污染、不易霉烂、不 易变质、 贮期长、 好保管等特点占有广阔的市场。 环县抓住这一优势, 把洋芋产业开发当作振兴农村经济、 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又一 主导产业来抓,成立了
6、协调领导小组,制定了开发规划,采取资金扶 持、良种引进、 科技培训等切实有效的服务措施,调动农民种植洋芋 的积极性,种植规模逐年扩大,经济效益十分明显。2001年, 县上根据不同的地域条件, 确定县北为高淀粉洋芋生产 区, 县南为菜用型洋芋生产区, 县中南部为短生育期地膜种植菜用生 产区,每年种植都在 40万亩左右,年产量 2亿公斤,甜水、山城等 6乡镇年种植突破 2万亩以上, 有 12个乡镇种植 1万亩以上, 涌现出了 230个种植超过 30亩的大户。为了切实搞好良种繁育、 贮存和加工等配套工作, 环县建成庆阳 市唯一的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中心 -曲子高科技示范园区,依托中 心繁育良种, 在园
7、区内和曲子镇孟家寨村、 木钵镇木钵街村建成全钢 架无虫网室 55亩;在甜水镇甜水街村建立一级种薯基地 100亩;在山 城乡丰台村、秦团庄乡白原畔村、四合原乡四合原村、毛井乡黄寨柯 村建二级种薯基地 2万亩,年生产优良种薯 1000万公斤。在曲子、山 城等乡分别建成库容 5000吨、 2000吨的大型洋芋贮存库 5个,年储存 鲜薯 3000万公斤。建成金地宝洋芋精粉有限责任公司,并扶持建成 5个小型加工厂,年加工能力 6万吨以上。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 洋芋产业化开发已成为西部 最具市场竞争力的新兴产业。 环县经过广泛的市场调研, 拟建年生产马铃薯淀粉 4000吨的甘肃兴环马铃薯开发有
8、限责任公司, 采取种、 加、 销一体化,农、工、商一条龙, “ 公司 +农户 ” 的新型立体经济发展模 式,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丰收。小杂粮产业 环县种植各类小杂粮历史悠久, 品种多样, 品质独 特。每年种植的荞麦、糜子、谷子、玉米、绿豆、豌豆、燕麦、苦荞 等小杂粮达 20种,面积 30万亩左右,总产在 300万公斤以上。随着人 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保健和绿色食品著称的荞麦、燕麦、谷子 等小杂粮开发前景愈加广阔。 环县荞麦含有多种营养成分, 特别是所 含的 “ 芦丁 ” 和 “ 烟酸 ” ,是治疗高血压的辅助剂,是糖尿病患者的首选 保健食品,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小米含有多种脂肪酸、
9、维生素,有 养肾健胃、消渴利便的作用;豌豆、扁豆、小绿豆、小红豆等豆类杂 粮含有人体所必需的 10种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 长期食用可清热解 毒,抗炎消肿,降低血压,防止动脉硬化。基于上述认识,环县提出 了 “ 压夏扩秋,压主扩杂 ” 的新思路,把小杂粮当作特色产业提上了重 要议事日程,并积极组织实施。第一步是大力调整种植结构, 加大小杂粮种植面积。 在土地广阔 的县北部,夏秋作物面积由原来的 6:4调整到 4:6,其中小杂粮占到粮 食作物面积的 50%。 1999年至 2001年,环县发生了严重的旱灾,造成 小麦大面积减产和绝收, 由于采取了决战小秋、 决战小杂粮的补救措 施,全县三年累计种
10、植的 230万亩小杂粮都获得了较好的收成,平均 亩产在 100公斤以上, 有效地遏制了粮食减产和农村经济下滑的局势。 大旱之年,小杂粮丰收的事实教育了广大干部和群众。于是,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 提出了实施百万亩小杂粮工程这一宏伟目标。 为使 工程顺利进行, 县上千方百计引进和培育在当地适种的优良品种, 从 小块试种到大田推广, 抽组农技人员进大田进行技术指导, 乡村干部 进村入户抓落实,及早联系销路。 2002年由于天帮忙、人努力, 100万亩小杂粮喜获丰收,总产达到 1.2亿公斤,创历史最高纪录,仅此 一项为农民人均增收 225元。小杂粮丰收不仅满足了农民的粮囤子, 而且促使一批又一批新型
11、农民走出土地, 成为运销户, 既方便了群众, 又成为广大农民走向市场的领头人。为使小杂粮产业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县上走的第二步是千方 百计筹措资金, 兴办小杂粮精深加工企业。 目前已建成的企业有年产 1500吨 “ 甜龙牌 ” 荞面系列产品的甜水飞龙有限责任公司;年产 650吨 “ 荞花牌 ” 食醋、荞挂面系列产品的环县欣荣食品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年产 550吨 “ 雨林牌 ” 豌豆粉系列产品的环县鑫泰杂粮工贸有限责任公 司;年产 400吨 “ 百一牌 ” 黄酒、白酒系列产品的甘肃百一实业有限责 任公司;年产 “ 五谷牌 ” 杂粮产品的长丰粮油工贸有限责任公司,新办 小型加工厂 100户,
12、年加工小杂粮 3050吨,完成产值 1714万元,销售 收入 1671万元,实现利润 155.8万元,上缴税金 71万元。生产的荞麦 精粉、荞挂面、荞香酥、荞面凉皮、豌豆粉、小米、小绿豆、黄酒、 白酒等 9个产品投放市场后,供不应求。小杂粮加工业的发展壮大, 带动了当地产业基地的形成,帮助农民实现了农产品与市场的对接, 架起了农户与市场连通的桥梁,为农业结构调整开拓了广阔的空间。 2003年,环县继续在小杂粮产业开发上做文章,种植面积 100万亩,人均 3亩,预计总产量 1.3亿公斤,可为农民人均增收 230元。曲 子、木钵、洪德、毛井四乡镇已建立小杂粮绿色产品生产基地 222.5亩,全部采用
13、农家肥种植, 并在全县范围内进行大田推广,力争年底 通过绿色认证。随着环县山城堡战役陈列馆开工建设,反映山城堡战役的电视 剧剧本 1936决战山城堡初稿已完成,道情皮影艺术团在韩国参 加亚太非物质文化遗产节, 这一个个文化项目重点工程的实施及文化 盛事的亮相,是该县大力实施 “ 文化旅游强县 ” 战略的生动体现。 环县是革命老区,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底蕴深厚,是 “ 中国道情 皮影之乡 ” 。环县确定了以融入延安红色旅游圈为目标的建设思路, 一手抓革命遗址开发保护,一手抓党史资料的整理、宣传和教育,先 后扩建了河连湾陕甘宁省委省政府旧址纪念馆、 东老爷山红军长征纪 念馆、 曙光坛等红色旅游景点。
14、 县上还聘请专家编制全县旅游业发展 总体规划, 将建成东老爷山毛泽东诗词碑廊、 山城堡战役纪念园陈列 馆和广场,这些项目的建设,将成为提升环县知名度,实现招商引资 的 “ 窗口 ” 。实施道情皮影传承保护是环县文化工作的亮点。 县上先后举办了 首届 “ 中国环县皮影艺术节 ” 和第二届中国环县道情皮影民俗文化节, 2006年 10月成功举办了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试点工作经验交 流会。 启动了传承保护试点工程, 实施了道情皮影保护 “ 八个一 ” 工程。 环县道情皮影艺术团先后 10次应邀出访澳大利亚、瑞士、法国、德 国、奥地利、荷兰、比利时、韩国等国家。近年来,环县以道情皮影演出、皮影工艺品
15、加工为主,以香包、 刺绣、剪纸、旅游为辅的文化产业体系已经形成,开发各类皮影工艺 品 30多种。环县皮影雕刻艺人王清政、高清旺办起了皮影雕刻工作 室,专门从事皮影雕刻,皮影工艺品远销国外,年收入均在 20万元 以上。以中国民间艺术大师陈玉玲为主的皮影雕刻艺人有 20多名, 年刻制皮影工艺品 2万余件, 刻制皮影人均年收入过万元。全县有 47个戏班常年演出,有 285名民间艺人利用农闲时间进城串乡走户演 出,人均年收入可达 3000多元。如今, 环县文化产业的开发已经实现了经济、 社会效益的 “ 双赢 ” , 众多国内外游客来到环县参观道情皮影博物馆、 山城堡战役遗址和陕 甘宁省委省政府旧址纪念
16、馆、 东老爷山森林公园和西山公园, 品尝环 县的 “ 羊羔肉、黄酒、荞剁面、燕面柔柔 ” 四大名吃。据统计,今年上 半年,环县已接待游客 15.2万人次,旅游收入达 6350万元环县踞陕、甘、宁三省 (区 交界,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 属干旱和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境内山大沟深,生态环境脆弱,正常年 降水量为 300毫米左右,县北部分乡镇年降水量不足 200毫米,水资 源严重短缺。面对如此严重的自然环境,环县政府经过正确分析和研判形势, 意识到本县发展种苜蓿草养羊的优越性, 因为, 一方面苜蓿可以有效 防止沙化与荒漠化, 另一方面也可促进养殖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 此背景之下,慢慢形成了以个体户和
17、合作社两种形式的养殖产业。个体村民 “ 舍饲圈养 ”“ 6年前,我们镇提倡发展舍饲圈养,我就把草当粮种,然后在周 边的养殖厂学习专业技术,养了 150只肉羊,草料全部用的是自家地 里玉米、 苜蓿、 麦秆等, 现在发展到 500只羊, 一年纯收入 20万左右。 ” 回忆起 “ 舍饲圈养 ” 的前后,曲子镇西沟村的养殖大户周卓感受颇深。 据了解,从 2003年起,这个县在中南部的乡镇进行 “ 封山禁牧、 舍饲养羊 ” 试点,试点成功后, 2007年在全县全面推开。曲子镇西 沟村作为 “ 舍饲圈养 ” 的试点村,他们率先探索出 “ 山顶沙棘戴帽、山 坡梯田缠腰、沟底林草穿靴 ” 的治理模式,使全村的
18、 6架山、 5道梁、 3条沟全部披上了绿装,户均种植紫花苜蓿地达到 59亩,成为全县羊 畜养殖效益最好的村。同样, 草畜产业亦成为作为 “ 舍饲圈养 ” 试点的毛井乡杨东掌村村 民增收的主要渠道,目前,全村多年生牧草达 14200亩,新建养畜暖 棚 130座,全村养羊 13000多只、养牛 140只,真可谓村山绿了,羊 肥了、民富了。“ 今年我们还将再种 3000亩紫花苜蓿、 4000亩禾草, 争取户均养 羊达到 50只, 养羊人均收入增加 1000元以上。 ” 在谈到下一步打算时, 上述村支书杨世会满怀信心地说到。专业养殖合作社“ 我们这里三四个月的小羊羔子大概能卖 700 800元一只呢
19、” ,刘世强专业养殖合作社的刘世强说到, “ 大黑山羊一只可以下 1-2胎, 一只大概可以卖 1200元左右;白绵羊一只可以下 3-10胎,一只大概 可以卖 1600-1800元左右,年收入约可达百万元。 ”据了解,刘世强养殖合作社是于 2009年 3月筹建, 2010年 1月完 成注册的农民自愿发起成立的。目前,年可繁育出栏山羊 2万只,能 存栏各种羊只 6000只, 年收入 95万元左右, 拥有资产达 1200余万元。 除了单纯卖羊增收之路, 合作社还在积极筹建屠宰及羊肉深加工 的厂房, 以形成养羊 屠宰 深加工羊肉的生产流水线, 进而真空 包装达到外销创收的目的。“ 下一步, 计划投资
20、1000万元, 流转土地 1000亩作为饲草料基地, 建设 2个肉用山羊示范养殖场, 1个环县无角黑山羊保种繁育种羊场, 年出栏种羊 2000只,繁育母羊 4000只规模,发展社员养殖大户 100户,年育成山羊 (含合作社养殖户 达到 6万只的规模,形成年屠宰和 加工能力 6万只羊规模的深加工生产流水线,年创利润 600万元。 ” , 县级的一位部长说到。财政大力支持 ” 双百双万 “ 工程环县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决定了其发展养殖产业的优越性, 为 了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 县政府把种草养畜作为农村经济结构调 整、 增加农民收入的重点产业来抓, 着力抓好养羊 “ 双百双万 ” 工程 (发 展
21、100个养羊专业村, 培育 100个农业专业合作社, 扶持 1万户养羊大 户,养羊大户人均收入达到 1万元 。“ 县财政计划每年列支 2000万元,支持肉羊产业发展,并每年争 取 4亿元以上的惠农贴息贷款,扶持专业合作社和养殖大户。采取以 奖代补的办法,鼓励合作社发展,依靠 “ 合作社 +农户 ” 的发展模式, 支持大多数农户发展草畜产业。 ” ,何英禅县长这样说到。除此之外,他还指出,年前安县长带领畜牧、财政、监察及相关 乡镇负责人赴山东、宁夏、 内蒙等地进行了考察,已经确定山东梁山 县作为小尾寒羊调引的主基地。 下一步, 将要聘请著名专家对环县肉 羊的品质进行权威认定, 要聘请全国知名策划
22、公司对我县的羊羔肉进 行全方位的策划定位,放眼全国市场进行宣传和营销,提高知名度, 扩大销售量。同时,在县城附近尽快规划建设羊畜交易市场,搭建好 交易平台。授鱼莫若授渔, 输血不如造血, 环县根据自身的特点奋力发展自 身养殖产业,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经济发展之路。据统计,截止 2012年底,全县多年生牧草留存面积达到 220.4万亩,羊畜饲养量达到 214.47万头 (只 ,建成标准化养殖厂 157个,种羊场 3个、示范基地 21个, 规模养殖大户达到 12580户, 草畜产业为农民提供人均纯收入 860元以上。2012年,环县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齐心协力,积极应对 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
23、问题,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全县经济 社会呈现出质量提高、增速加快、转型跨越的良好态势,全面完成或 超额完成了年初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一、回顾 2012年:发展加快,成效明显综合实力在加快发展中显著提升。 国内生产总值完成 54.96亿元, 增长 22.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80.5亿元,增长 44.9%;大口径财政 收入 5.4亿元,增长 56 %;地方财政收入 3.4亿元,增长 82%;农民 人均纯收入 3750元,增长 2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8819元,增长 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9.8亿元,增长 26.3%。项目建设在扩大投资中持续发力。 全年开工实施
24、 500万元以上项 目 162个,完成投资 80.5亿元。争取国家、省市专项资金 10.7亿元, 增长 20%以上,确保了一大批民生及基础设施项目顺利实施。三农工作在结构优化中富有成效。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喜获丰收, 平均亩产超过 500公斤,全年粮食产量达到 41.1万吨,继 2009年之 后,再次被农业部命名为 “ 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 。南湫乡五名农民种 植万亩洋芋、 收入千万元, 探索出了流转土地发展规模经营的新模式。 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实现了布局、规模、品种三个新突破。新增紫花 苜蓿 20万亩, 扶持养殖户 2140户, 建成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 23个, 青贮玉米秸秆 10万吨。扶持发
25、展重点龙头企业 9户,新建专业合作 经济组织 22个。补贴投放各类农机具 5142台(部 。扎实推进 13个 新农村试点村、 14个整村推进和 21处易地搬迁工程,项目村基础条 件改善、 富民产业培育和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全年培训 农民 4万多人(次 ,输转劳务 7万人,创收 7.9亿元。资源开发在加快进度中取得突破。 甜水堡矿区总体规划获国家发 改委正式批复, 沙井子西部煤田开发项目正式启动, 钱阳山煤矿开发 建设各项工作全面展开。甜水堡 1号 30万吨煤矿加紧建设,刘园子90万吨煤矿生产设备安装调试到位,即将联合试运转。南湫风电场 10万千瓦风电提前实现并网发电,实现产值 40
26、00万元,填补了庆阳 市新能源开发的空白。 “ 和谐模范油区 ” 创建纵深推进,原油产量突破 110万吨。全县创办小微企业 81户,新增个体工商户 945户,实现 地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1.63亿元,增长 51.4%。城乡面貌在重点突破中明显变化。大力推进以治三水、植三绿、 修三路、建三房、创三城 “ 五个三 ” 工程为重点的城镇建设,全年实施 各类建设项目 116个, 完成投资 10.6亿元, 城镇化率达到 29.5%。 开 通了城南新区环江大道、滨江路、甜水路等 8条主要市政道路。完成 了面粉厂巷、陵园路改造治理工程。 30里环江旅游风情线一期工程、 规划区内河道整治工程全面建成。 城北
27、区集中供热工程按期建成, 集 中供暖近 80万平方米。建成廉租房 288套、公租房 91套,实施农村 危旧房改造 3700户。甜南、洪罗两条 120公里通乡油路全部建成, 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新建通村油路(水泥路 6条 87公里。启动实 施了新城区配网自动化工程,旧城区电网改造全面完成。 93处苦咸 水地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成机井 82眼、 淡化站 30处, 农村学校饮 水安全工程、 赵沟门至刘台段堤防工程和川台区小型提灌工程全面完 成, 扬黄续建工程支管线建设进展顺利, 县城供水改扩建工程投入运 行,实现了黄河水通县城, 提高了城区供水保障能力。狠抓生态环境 建设,完成荒山造林 3.85万亩、
28、东山造林 1000亩,县城新增绿地面 积 4万平方米。 新修梯田 15.74万亩, 累计达到 133万亩, 人均 4亩。 全面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 生态县建设持续推进, 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社会事业在统筹发展中全面进步。建成 18所乡镇公办幼儿园, 新建、 改扩建学校食堂 240处。 高考二本以上录取首次突破千人大关, 初中会考成绩名列全市前列。深入开展文化建设年活动,组建了 “ 道 情皮影艺术团 ” ,道情皮影赴新西兰、韩国进行了交流展演,进一步 扩大了影响。 广播电视网络整合、 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改革全面完 成。全面实施广播电视 “ 村村通 ” 、 “ 户户通 ” 工程,广播和电视
29、覆盖率 分别提高到 92.2%和 92.7%。组团参加市第十二届运动会取得团体总 分第三名, 县全民健身中心获国家体育总局命名资助。 曲环工委革命 遗迹维修保护等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工作进展顺利, 东老爷山通过国家 3A 级旅游景区评定, 山城堡战役纪念馆公布为甘肃省党史教育基地。 县医院门诊医技综合楼等县乡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 医疗卫 生保障实现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新农合制度、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 目 “ 三个全覆盖 ” ,重大传染病防控、妇幼保健、食品安全综合监管、 卫生监督、地方病和爱卫工作成效明显。 “ 五项安全 ” 工作扎实开展, 严打整治、 道路交通安全整治成效明显, 一些长
30、期缠访问题得到了有 效解决,重拳打击了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政府自 身建设、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断加强, 依法行政水平明显提 高。审计、统计、物价、质监、粮食、工商、金融、国土、妇女儿童、 老龄、民族宗教等工作取得新进步。民生问题在强化保障中有效改善。认真实施 “ 十大惠民工程 ” ,省 列 31件、市列 41件、县列 10件民生实事全部办结。办理人大议案和意见建议 82件、 政协提案 32件。实施了以一个热鸡蛋、一个热馒 头、一杯热开水、一碟鲜热菜、一碗热稀饭 “ 五个一 ” 为主要内容的农 村学生营养早餐改善工程, 使 285所农村学校的 30434名学生吃上了 免费
31、早餐。投资 2380万元,在县城、 19个乡镇和 211国道线安装了 视频监控系统, 为有效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和提高治安防控能力发挥了 重要作用。设立了乡镇交通管理中队,配齐了人员、装备和车辆,健 全了县乡村三级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机构网络, 整体工作走在了全 省前列。在县乡、乡村油路危险路段修筑防撞墙 8204米,安装转角 镜 351个,有效保障了农村行车安全。投入 2900多万元实施了计生 家庭 “ 雨露行动 ” , 为农村 “ 两户 ” 修 “ 饭碗田 ” 、 建 “ 幸福屋 ” 、 投 “ 致富羊 ” 、 交 “ 康宁险 ” 、发 “ 关爱金 ” 。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全年累计发放各
32、类救助资金 12260万元。农村低保标准由年保障 1096元提高到 1488元,共保障 23414户、 86077人,发放保障金 8549万元;城市低保 标准由月保障 213元提高到 246元,共保障 1626户、 3494人,发放 保障金及物价补贴 902万元; 农村五保集中供养标准提高到 2600元、 分散供养标准提高到 2400元,共发放五保供养金 376万元;为 2292名 80岁以上老人发放高龄津贴 39万元;为 283名孤儿发放生活费 168万元;为 2152名城乡特大病患者发放医疗救助金 935万元。为 39667名 60岁以上老人发放养老金 2833.4万元。新农合补助标准由
33、人均 240元提高到 300元,全年为 2.4万人(次参合农民报销医药 费用 8212万元。 为 10192名城乡劳动者投放小额担保贷款 3.19亿元, 扶持创业致富,新增城镇就业 4321人。为 251个村级残协专职委员每人每月落实误工补贴 250元。 高度重视农民工权益保障工作, 共为 668名农民工追讨工资 911.7万元。二、寻找差距:表现为 “ 一小三低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 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 仍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集中表现为 “ 一小三低 ” 。 即:经济总量小, 就目前的发展水平看, 全县国内生产总值不到全市的 10%, 不到全省 的 1%;固定资产投资总
34、额仅占全市的 10%,占全省的 1.2%。产业化 水平低,农业生产受制于天,特色产业规模小,农畜产品仍处于出售 原料阶段,农民持续增收困难较大;地方工业企业数量少、规模小, 市场竞争力不强,产品档次低,市场占有份额小,缺乏对县域经济的 有力支撑;第三产业发展较慢,比重偏低,促进带动能力不强。基础 设施建设水平低,城乡基础条件尚未得到根本改善,水、电、路、生 态等依然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 “ 瓶颈 ” 问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较 低, 支撑保障能力不强, 改善民生的任务艰巨。 农民人均收入水平低, 2012年环县农民人均纯收入 3750元,增幅虽为全市最高,但人均水 平属全市最低,与 2020年全
35、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12000元的目标相比,今后每年人均收入要净增 1000元以上,任务 非常艰巨。三、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几点思考一是完善发展思路, 创新发展理念。 应当把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当 作县域经济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 除继续优化发展硬环境之外, 要务 求在优化发展软环境上取得实效。切实创建 “ 服务型 ” 政府,转变工作作风,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忧企业之所忧,雷厉风行地解 决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实现审批畅通和办事高效;在服 务上,要由单一搞审批手续向搞好产业指导、信息咨询和市场体系的 健全完善等方面拓展; 不断健全行政效能评估监督制度, 从源头治理, 从
36、机制入手,坚决清除一切不利于环境发展的障碍。加强维护社会公 共秩序、提供社会公共产品、执行宏观调控和保护弱势群体利益的职 能,为环县县域经济的继续发展壮大保驾护航。 二是调整矿产资源税征收办法,立实地方财源。环县经济社会发 展的后劲和潜力就在于煤炭、 石油和电力等优势资源开发可能带来的 税费收益,但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不但税费收益微乎其微,反而给 地方道路和生态造成较大破坏。因此,实行矿产资源作为源产地固定 收入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增强发展后劲,提高发展能力,增加城乡 居民就业和增加收入的最好途径。 三是强化工业的主导地位,加快地方工业发展。纵观世界各国实 现现代化的进程, 无不以工业化为核心。 因此, 要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必须以工业为先导,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首先要突出技术 创新,推进工业化不能走传统老路,要与信息化协同推进,以信息化 带动工业化,促进工业化加速。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石河子大学《食品工程原理二》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石河子大学《现代人工智能技术》2023-2024学年期末试卷
- 石河子大学《家畜繁殖学》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沈阳理工大学《自动控制理论》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沈阳理工大学《建筑模型制作与工艺》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沈阳理工大学《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2023-2024学年期末试卷
- 光伏代理商合同范本
- 沈阳理工大学《环境设计》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海事法院 合同解除 典型案例
- 合同到期的续签申请书
- 新版幼儿园安全用电课件ppt
- 06竣工财务决算审计工作底稿(试行)
- 化验室化学试剂分类清单(参考模板)
- 三教”统一、和谐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方式
- 材料成型概论 第四章 挤压成型
- 六盘水气候特征
- 辐射安全责任书
- 第五章水轮机特性曲线
- 职业病防治(课堂PPT)
- 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安全评价书(共10页)
- 机场助航灯光设计讲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