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及比较分析_第1页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及比较分析_第2页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及比较分析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及比较分析折旧计算的方法从上讲,在选择折旧方法时应考虑以上因素,但实际操作中,在多数情况下,仅是一个或少数因素起决定作用, 作用小的其他因素则可以 略而不计。通常在普遍使用的几种折旧方法中假若某种方法一般来看是合理的,或是符合所得税法要求的,就可选用这种方法。折旧的方法是经国家确认的企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所应遵循的规则,通常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分为两类, 一类是直线法,一类 是加速折旧法。财政部结合我国企业现状和实际要求,改革了单一的折旧方法, 增加了加速折旧法,允许企业多种折旧方法并存。企业可采用的折旧方法一般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行驶里程法、加速折旧法等。加速折旧法包括余额递

2、减法、双倍余额 递减法、年数总和法、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年率递减法、年金法和偿债基金法等。考虑我国 实际情况,财政部规定企业可选择的折旧方法一般有 4 种,即平均年限 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 。根据企业的现状及国家的财政承受能力, 我国对实行加速折旧方法的范围也作了限定, 对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 技术进 步快的生产企业、船舶企业、生产“母机”的机械企业、飞机和汽车制造企业、化工 和医药生产企业以及其他经财政部批准的行业企业, 其机器设备可以用双倍余额递减法 或者年数总和法加速计提折旧。2.2 对几种常见折旧法的探讨虽然折旧的方法有很多,但 我国允许企业选 用的折。折旧

3、方法: 直线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 4 种 旧 方法只有以下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如要变更需在财务报表的附注中加以说明 4。 近年来,人们对加速折旧法表示强烈的兴趣, 笔者也认为此方法相对其他方法更加 切合实际,覆盖问题更全面,下面对 4 种方法进行叙述和比较。2.2.1 直线法直线法即平均年限法, 它假定折旧是由于时间的推移而不是 使用的关系,认为服务潜力降低的决定因素是随时间推移所造成的陈旧和破坏, 而不是使用所造成的有形磨损。 因而假定资产的服务潜力在各个会计期间所使用的服 务总成本是相同的,而不管其实际使用程度如何。由于直线法模式简单,只有在以下各项条件之下才是正

4、确的: (1)利息因 素可)修理和维修费用在整个资产使用年限内是2(以略而不计,或投资成本假定为零;)使用资产所取得 4()最后一年资产的效率与最初一年是相同的; 3(固 定不变的;的收入(或现金流量)在整个使用年限内是固定不变的; ( 5)各种必要的 估计(包括预期使用年限)都是可予以相当确定的预计的。 由于以上各项因素的不确定性, 要使任何折旧方法对所有各种因素都考虑 到是有困难的。如果有些因素可以适当抵消, 通常都认为直线法最为适宜。 例如:操作效率的降低及修理和维修费用的增加, 恰好为收入的增加及保险费和财产税的 减少所抵消。此外,由于直线法通俗易懂, 核算简便, 同时根据这种方法计算

5、出来的固 定资产有效使用期内各年度或月份提取的折旧额相等, 使企业产品成本稳定并具有较 强的可比性。但同时直线法也存在着一些缺点, 它忽略了折现因素, 按直线法计算的净 利,会给人们以投入资本总额的收入率在不断提高的假象。2.2.2 工作量法工作量法是按照期内固定资产的预计完成的工作量来计提 折旧的一种。实质上,工作量法是平均年限法的补充和延伸。根据规定,专业车 队的客、货运汽车、 大型设备以及大型建筑施工机械可采用工作量法计提折旧。由于各种专业设备具有不同的工作量指标, 因而,工作量法又有行驶里程折旧法和工作小 时折旧法之分。工作量法假定折旧是一项变动的, 而不是固定的费用, 即假定资产价值

6、的降低不是由于时间的推移,而是由于使用的缘故。对于许多种资产来讲, 工作量法这一假定是合理的, 特别是在有形磨损比 折旧更为重要。因而, 如果某项资产在年度内没有使用, 就不应计列折旧费用, 因为资产 的服务价值并没有降低。 即使折旧是确定资产预期使用年限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 其折旧是可以预见的, 并且,资产的大概使用状况是可以估计的, 就可以使用以经营 活动为依据的折旧方法,使用这种折旧方法的主要目的是按每个服务单位分配投入价 值,对服务价值降低的计量则是次要的。尽管在资产的服务价值随使用而降低的情况下, 工作量法看来还是十分理 想,但在使用中它往往存在一些严重缺点: ( 1)即使每年的折旧

7、费用是变动的, 工作量法仍然类似于直线法。因为它假定每一服务单位分配等量的折旧费,但是, 假定每一服务单位的成本相等是没有根据的。 而且,由于在后期有些服务单位尚有待 于日后使用,2)工作整个服务价值的降低事实上并不是均匀的,除非假定利率为零;量法未能 考虑到修理和维修费用的递增,以及操作效率或收入的递减等因素。 2.2.3 加速折旧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都是加速折旧法的一种。 主张采)在不考虑资本的利息或成本的情况下递减每年的 1 用加速折旧法的各项 条件是:(服务贡献;( 2)操作效率的降低会导致其他业务费用的增加; ( 3)资产 价值早期降低很多,后期降低较少; (4)即使早期和后

8、期耗用的服务价值相同, 其折 现价值也不同,因而早期服务价值成本要比后期大; ( 5)修理和维修费用的递增; (6)现金收入逐年降低;( 7)由于存在着折旧的可能性所造成的以后年度收入的不 确定性。主张采用加速折旧法的一个主要论据是资产净收入贡献的递减与操作效 率是相互关联的, 并对各期应负担的折旧费具有同样的。 资产净收入的减少可能是 由于资产在后期需要更多的修理时间和修理费用, 或过度使用易于发生事故, 因而减 少使用,也可能是由于操作效率降低而产量减少。操作效率降低还会造成燃料成本和 人工成本的升高,或者在原料使用方面造成较大的浪费。 所有这些均说明资产的净收 入在后期要少于早期,因而,

9、即使不计利息成本,资产净收入的减少也证明使用加速折旧法是合理的。预期现金收入的递减也是采用加速折旧法的一个理由,可以认为,资产的原始成本在早期获取收入过程中所耗用的要比后期大,因此早期折旧费应大于后期。修理和维修费是逐年递增的, 为了补偿递增的修理和维修费, 应采用加速 折旧法。修理和维修费用与折旧是相关的, 应该包括在服务的总成本或净收入的计 算中。折旧费分配中最难处理的一个因素是不确定性。预期使用年限、预期净收入和未来的修理和维修费用,均具有不确定性。在大多数情况下,不确定性可根 据风险选择所调整的期望值,将不确定数值转化为单一的确定数值。收入的不确定性 为加速折旧法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因为

10、早期收入比晚期收入更有把握,在幵始指定投资决策时,对晚期收入所打的折扣应当更大些, 所以,应将大部分资产成本分配于早 期。虽然这些不确定因素不足以证明加速折旧法就是合理的,但相对其他方法而言, 加速折旧是最趋于现金收支的一种方法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加速折旧方法中的一种, 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的情 况下,根据每年年初固定资产帐面余额和双倍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 的一种折旧方法,对初学会计者来说, 计算年折旧额很不适应且又繁琐, 特别是会计初 级资格考试中是又经常出现的考题, 用此公式计算某一年折旧额就显得非常方便好使。然后看个例题: 某一项固定资产原价为 10000 元,预计使用年限为 5

11、年, 预计净元,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每年的折旧额。 200 残值1、年折旧额 = (2/预计使用年限) *100%=40% 。2、年初折余价值 =固定资产 *(1- 年折旧率)已使用年限 -1。3、年折旧额 =固定资产 *( 1-年折旧率)已使用年限 -1*年折旧率。如:第一年折旧额 =10000* (1-40% )1-1*40%=4000 元。第二年折旧额 =10000* (1-40% ) 2- 1*40%=2400 元。第三年折旧额 =10000* (1-40% ) 3- 1*40%=1440 元。 第四年年初的折余价值 =10000* ( 1-40% )4-1=2160 元。 由于实行双

12、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 应当在其固定资产折旧年 限到期以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 第四、五年的折旧额 =(2160 -200 )/2=980 元。注意看下上面的例题。 如果第四年开始还继续使用双倍余额递减法, 那你 算下,它是永远提不完折旧的。用双倍余额递减法:第四年 2160*0.4=864第五年的 1296*0.4=518.4 所以往往在后两年用直线法把折旧费提完 这样的话就永远提不完了。 附三:一、固定资产折旧办法的分类直线法( straight-line method )根据固定资产在整个使用寿命中的磨损态而确定的成本分配结构。直线法依据是,

13、固定资产的使用强度比较平均, 而且各期所取得的收入差 距不大。在直线法下,折旧金额是时间的线性函数。产量法(productionmethod )根据固定资产的产出量分配其成本的方法。产量法的依据是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主要是受其使用量影响, 其合理性取 决于三个条件:( 1)固定资产的每期用量波动较大;( 2)固定资产使用期内的产出的每期用量波动较大;( 3)固定资产服务潜力的下降与其使用程序密切相关。如果符合这三个 条件,产量法是最符合配比原则的。 反对产量法的人认为, 估计固定资产的产出 量比估计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更加困难,而且很难考虑功能损耗因素。采用产量法折旧, 折旧费用是一项变动成本,

14、而不像直接法的折旧费用那 样是固定成本。 固定资产的产出量可以用机器小时或产量(如汽车的行驶里程)来衡量。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十条规定: 除国务 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固定资产计算折旧的最低年限如 下:(一)房屋、建筑物,为年; 20(二)飞机、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为年; 10(三)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为年; 5(四)飞机、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为年; 4(五)电子设备,为年。 3二、常用折旧方法平均年限法 1.平均年限法又称为 直线法 ,是将固定资产的折旧均衡地分摊到各期的一种 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均是等额的

15、。计算公式如下:% 100 X预计使用年限/ 预计净利残值率)1年折旧率=(.月折旧率=年折旧率+ 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X月折旧率上述计算的折旧率是按个别固定资产单独计算的, 称为个别折旧率, 即某 项固定资产在一定期间的折旧额与该固定资产原价的比率。 通常,企业按分类 折旧来计算折旧率,计算公式如下:某类固定资产年折旧额=(某类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清理费用)/该类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某类固定资产月折旧额=某类固定资产年折旧额/12某类固定资产年折旧率=该类固定资产年折旧额/该类固定资产原价X100 采用分类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 计算方法简单, 但准确性不如个别 折旧率。采用平均年

16、限法计算固定资产折旧虽然简单, 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例 如,固定资产在不同使用年限提供的经济效益不同, 平均年限法没有考虑这一事 实。又如,固定资产在不同使用年限发生的维修费用也不一样, 平均年限法也没有考 虑这一因素。因此,只有当固定资产各期的负荷程度相同, 各期应分摊相同的折旧费 时,采用平均年限法计算折旧才是合理的。2. 工作量法工作量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弥补 平均年限法只重使用时间,不考虑使用强度的缺点,计算公式为:每一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X ( 1 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某项 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X第一工作量折旧额3.加速折

17、旧法加速折旧法也称为快速折旧法或递减折旧法, 其特点是在固定资产有效 使用年限的前期多提折旧, 后期少提折旧, 从而相对加快折旧的速度, 以使固定 资产成本在有效使用年限中加快得到补偿。常用的加速折旧法有两种:)双倍余额递减法 1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一期期初固 定资产账面净值和双倍直线法折旧额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如 下:年折旧率=2/预计的折旧年限X 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 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X月折旧率这种方法没有考虑固定资产的残值收入, 因此不能使固定资产的账面折 余价值降低到它的预计残值收入以下, 即实行双倍余额递减

18、法计提折旧的固定资 产,应当在其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到期的 最后两年 ,将固定资产净值 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例如:某企业一固定资产的原价为 10 000 元,预计使用年限为 5 年,预计净残值 200 元,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折旧,每年的折旧额为:双倍余额年折旧率=2/5 X 100 %= 40 %第一年应提的折旧额=10 000 X 40 %= 4000(元)第二年应提的折旧额=(10 000 4 000 ) X 40 %= 2 400 (元)第三年应提的折旧额=(6 000 2 400 ) X 40 %= 1 440 (元) 从第四年起改按平均年限法(直线法)计提折旧。第四、第五年

19、的年折旧额=(10 000 4 000 2 400 1 400 200 ) / 2 = 980 (兀)( 2 )年数总和法年数总和法也称为合计年限法, 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净残值后的净 额和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 这个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 可使用的年数,分母代表使用年数的逐年数字总和。计算公式为: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折数总和或:年折旧率=(预计使用年限一已使用年限) / (预计使用年限X 预计使用年限+ 1 + 2 X 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 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一预计净残值)X月折旧率仍以前例来说明,若采用年数总和法计算,各年的折旧额如下

20、表:累计折旧 每年折旧额 原值净残值年份 尚可使用年限 变动折旧率(元) (元) (元)1 5 9 800 515 3 266.73 266.72 4 9 800 415 2 613.35 8803 3 9800315 1 960 7 8404 2 9800 215 1 306.79 146.75 1 9 800 115 653.39 800由上表可以看出, 年数总和法所计算的折旧费随着年数的增加而逐渐递 减,这样可以保持固定资产使用成本的均衡性和防止固定资产因无损耗而遭受 的损失。三、不同折旧方法的税收影响 客观地讲,折旧年限取决于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由于使用年限本身就 是一个预计的经验值,

21、 使得折旧年限容纳了很多人为成分, 为合理避税筹划提供了可能性。缩短折旧年限有利于加速成本收回,期会计利润发生后移。 在税率稳定的情况下,了一笔无息贷款。例 1. 某外商投资企业有一辆价值4估算,可以使后期成本费用前移, 从而使前所得税递延交纳, 相当于向国家取得500000 元的货车,残值按原值的估计使用年限为 8 年。按直线法年计提折旧额如下:500000 X( 1-4 %)/ 8 = 60000(元)假定该企业资金成本为 1 0 ,则折旧节约所得税支出折合为现值如下:5.335 为 8 期的年金现值系数。如果企业将折旧期限缩短为 6 年,则年提折旧额如下:500000 X( 1-4 %)

22、/ 6 = 80000(元)因折旧而节约所得税支出,折合为现值如下:80000 X 33 %X 4.355 = 114972(元)4.355 为 6 期的年金现值系数。尽管折旧期限的改变, 并未从数字上影响到企业所得税税负的总和, 考虑到资金的时间价值,后者对企业更为有利。如上例所示:折旧期限缩短为 年,则。(元)9339 = 105633 114972 节约资金.当税率发生变动时,延长折旧期限也可节税。例 2. 上述企业享受“两免三减半”的优惠政策,如果货车为该企业第一个获利年度购入,而折旧年限为 8 年或 6 年,那么,哪个折旧年限更有利于企 业避税?8 年和 6 年折旧年限的避税情况:(

23、1 )、折旧年限 8 年,年提取折旧 60000 ,折旧各年避税额: 第 1、 2 年 0 ,第 3 、4 、5 年 9000 ,第 6 年 18000 ,第 7、8 年 18000 , 避税总和 81000 元。(2 )、折旧年限 6 年,年提取折旧 80000 ,折旧各年避税额: 第 1、 2年0 ,第 3、4、5 年 12000 ,第 6 年 24000 ,第 7、8 年 0 ,避税总 和 60000 元。可见,企业延长折旧年限可以节约更多的税负支出。按 8 年计提折旧,避税额折现如下:9000 X( 3.791-1.736 )十 18000 X (5.335-3.791)= 46287

24、 (元)按 6 年计提折旧,避税额折现如下:12000 X( 3.791-1.736 )十 24000 X 0.564 = 32031(元)折旧是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 通过逐渐损耗 (包括有形损耗和无形损 耗)而转移到产品成本或商品流通费用中的那部分价值。 折旧的核算是一个成本 分摊的过程,即将固定资产取得成本按合理且系统的方式, 在它的估计有效使用期 间内进行摊配。 这不仅是为了收回投资, 使企业在将来有能力重置固定资产, 而且 是为了把资产的成本分配于各个受益期,实现期间收入与费用的正确配比。由于折旧要计入产品成本, 直接关系到企业当期成本的大小、 利润的高 低和应纳税所得额的多少。因此

25、,怎样计算折旧便成为十分重要的事情。 几种常用的计算折旧的方法对所得税的影响1 .使用年限法使用年限法是根据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扣除预计残值, 按预计使用年限 平均计提折旧的一种方法。 使用年限法又称年线平均法、 直线法, 它将折旧均衡 分配于使用期内的各个期间。 因此,用这种方法所计算的折旧额, 在各个使用年份 或月份中都是相等的。其计算公式为: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原始价值-预计残值+预计清理费用)/预计使用年限一定期间的固定资产应计折旧额与固定资产原值的比率称为固定资产 折旧率。它反映一定期间固定资产价值的损耗程度,其计算公式如下:固定资产年折旧率=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X100 %

26、固定资产年折旧率=(1 净残值率)/折旧年限X 100 %使用年限法的特点是每年的折旧额相同, 但是缺点是随着固定资产的使 用,修理费越来越多,到资产的使用后期修理费和折旧额会大大高于固定资产购 入的前几年,从而影响企业的所得税额和利润。2. 产量法产量法是假定固定资产的服务潜力会随着使用程度而减退, 因此,将年 限平均 法中固定资产的有效使用年限改为使用这项资产所能生产的产品或劳务 数量。其计算公式为:单位产品的折旧费用=(固定资产原始价值+预计清理费用一预计残值)应计折旧资产的估计总产量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当年产量X单位产品的折旧费用产量法可以比较客观的反映出固定资产使用期间的折旧和费用的配

27、比 情况。3. 工作小时法这种方法与产量法类似, 只是将生产产品或劳务数量改为工作小时数即 可,其计算公式为:使用每小时的折旧费用=(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清理费用一预计残值)应计折旧资产的估计耐用总小时数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当年工作小时数X使用每小时的折旧费用工作小时法同产量法一样, 可以比较客观的反映出固定资产使用期间的折旧和费用的配比情况。4. 加速折旧法加速折旧法又称递减折旧费用法, 指固定资产每期计提的折旧费用, 在 使用早期提得多, 在后期则提得少, 从而相对加快了折旧的速度。 加速折旧有多 种方法,主要有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 (1 )年数总和法又称合计年限法, 是将固定

28、资产的原值减去净残值后的净额率以一个逐 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 这个递减分数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 数,分母代表使用年数的数字总和。其计算公式为:年折旧率=(折旧年限已使用年限)/折旧年限x(折旧年限十1)+ 2X 100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一预计残值)X年折旧率( 2 )双倍余额递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的情况下, 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账面余额和双倍直线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为:年折旧率=2 /折旧年限X 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 12年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价值X年折旧率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 应当在其固定资产

29、折旧年限以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净值平均摊销。采用加速折旧法, 可使固定资产成本在使用期限中加快得到补偿。 但这 并不是指固定资产提前报废或多提折旧, 因为不论采用何种方法提折旧, 从固定资产全部使用期间来看,折旧总额不变,因此,对企业的净收益总额并无影响。但从各个具体年份来看, 由于采用加速的折旧法, 使应计折旧额在固定资产使用前期摊提较多而后期摊提较少,必然使企业净利前期相对较少而后期较多。不同的折旧方法对纳税企业会产生不同的税收影响。 首先,不同的折旧方法对于固定资产价值补偿和补偿时间会造成早晚不同其次,不同折旧方法导致的年折旧额提取直接影响到企业利润额受冲减的程度,因而造成累进税制下纳税

30、额的差异及比例税制下纳税义务承担时间的差异。 企业正是利用这些差异来比较和 分析,以选择最优的折旧方法,达到最佳税收效益。从企业税负来看,在累进税率的情况下,采用年限平均法使企业承担的税负最轻,自然损耗法(即产量法和工作小时法)次之,快速折旧法最差。这是因为年限平均法使折旧平均摊入成本, 有效地扼制某一年内利润过于集中, 适用较 高税率;而别的年份利润又骤减。因此,纳税金额和税负都比较小、 比较轻。相反, 加速折旧法把利润集中在后几年,必然导致后几年承担较高税率的税负。但在比 例税率的情况下,采用加速折旧法对企业更为有利。因为加速折旧法可使固定资产成本在使用期限内加快得到补偿,企业前期利润少,

31、纳税少;后期利润多,纳税较多,从而起到延期纳税的作用下面我们利用具体的案例来分析一下企业在采用不同的折旧方法下缴 纳所得税的情况:例 3. 广东某鞋业有限公司, 固定资产原值为 180000 元,预计残值为 10000元,使用年限为 5 年。如表 11 所示,该企业适用 33 的所得税率, 资金成本率为 10 。表 1-1 企业未扣除折旧的利润和产量表年限 未扣除折旧利润(元) 产量(件)第一年1000001000第二年90000900第三年1200001200第四年80000800第五年 76000 760合计 466000 4660(1 )直线法: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估计残值)/估计

32、使用年限=(180000 10000 ) /5 = 34000(元)估计使用年限 5 年。第一年利润额为:100000 34000 = 66000(元)应纳所得税为:66000 X 33 %= 21780(元)第二年利润额为:90000 34000 = 56000(元)应纳所得税为:56000 X 33 %= 18480(元)第三年利润额为;120000 34000 = 86000(元)应纳所得税为:86000 X 33 %= 28380(元)(元)46000 = 34000 80000 第四年利润额为:应纳所得税为:46000 X 33 %= 15180(元)第五年利润额为:76000 34

33、000 = 42000(元)应纳所得税为: 42000 X 33%=13860(元)5 年累计应纳所得税为:21780 + 18480 + 28380 + 15180 + 13860 = 97680(元)应纳所得税现值为:21780 X 0.909+18480 X 0.826+28380 X 0.751+15180 X0.683+13860 X 0.621 = 75350.88(元)0.909 、0.826 、0.751 、0.683 、0.621 分别为 1、2、3、4、5 期 的复利现值系数,下同。( 2 )产量法每年折旧额=每年实际产量/合计产量X(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 第一年折旧额

34、为:1000 /4660 X( 180000 10000 )= 36480(元)利润额为:100000 36480 = 63520(元)应纳所得税为:63520 X 33 %= 20961.6(元)第二年折旧额为:900 /4660 X( 180000 10000 )= 32832(元)利润额为:90000 32832 = 57168(元)应纳所得税为:57168 X 33 %= 18865.44(元)第三年折旧额为:1200 /4660 X( 180000 10000 )= 43776(元)利润额为:120000 43776 = 76224(元)应纳所得税为:76224 X 33 %= 25

35、153.92(元)第四年折旧额为:800 /4660 X( 180000 10000 )= 29184(元)利润额为:80000 29184 = 50816(元)应纳所得税为:50186 X 33 %= 16769.28(元)第五年折旧额为:760 /4660 X( 180000 10000 )= 27725(元)利润额为:76000 27725 = 48275(元)应纳所得税为:48275 X 33 %= 15930.75(元)五年累计应纳所得税额为:(元)97680.9515930.75=+ 16769.28+ 20961.6+ 18865.44+ 25153.92应纳所得税的现值为:09

36、61.6 X 0.909+18865.44 X 0.826+25153.92 X0.751+16769.28 X 0.683+15930.75 X 0.621 = 74873.95(元)( 3 )双倍余额递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折旧率=2 X 1 /估计使用年限X 100 %年折旧额=期初固定资产账面余额X双倍直线折旧率会计制度规定, 在计算最后两年折旧额时, 应将原采用的双倍余额递减法改为用当年年初的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减去估计残值, 将其余额在使用的年限中平均摊销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折旧率=2 X 1 /5 X 100 %= 40 %第一年折旧额为:180000 X40 %= 72000(元)利润额

37、为:10000 72000 = 28000(元)应纳所得税为:28000 X 33 %= 9240(元)第二年折旧额为:(180000 72000 ) X 40 %= 43200(元)利润额为:90000 43200 = 46800(元)应纳所得税为:46800 X 33 %= 15444(元)第三年折旧额为:(180000 72000 43200 ) X 40 % = 25920 (元)利润额为:120000 25920 = 94080(元)应纳所得税为:94080 X 33 %= 31046.4(元)第四年后,使用直线法计算折旧额:第四、第五年的折旧额=(180000 72000 4320

38、00 25920 10000 )/2 = 14440 (元)第四年利润额为:80000 14440 = 65560(元)(元)21634.8 %= 3365560 X应纳所得税为:第五年利润额为:76000 14440 = 61560(元)应纳所得税为:61560 X 33 %= 20314.8(元)五年累计应纳所得税为:9240 + 15444 + 31046.4 + 21634.8 + 20314.8 = 97680(元)应纳所得税的现值为:9240 X0.909+15444 X0.826+31046.4 X0.751+21634.8 X0.683+203148 X 0.621 = 718

39、63.81(元)( 4 )年数总和法:每年折旧额=可使用年数/使用年数和X(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本例中,使用年数总和为:1 + 2 + 3 + 4 + 5 = 15第一年折旧额为:5/15 X( 180000 10000 )= 56666(元)利润额为: 10000056666 =43334元)应纳所得税: 43334X 33 %= 14300.22(元)第二年折旧额为: 415 X( 180000 10000 )= 45333利润额为: 90000 45333 = 44667(元)应纳所得税: 44667X 33 %= 14740.11(元)元)第三年折旧额为:315X( 180000

40、10000)=34000利润额为: 120000 34000=86000(元)应纳所得税:86000 X 33 %= 28380(元)第四年折旧额为:215X( 180000 10000)=22666利润额为: 80000 22666=57334(元)元)元)应纳所得税:57334 X 33 %= 18920.22(元)第五年折旧额为:1 /15 X( 180000 10000 )= 11333(元)利润额为:76000 11333 = 64667(元)应纳所得税:64667 X 33 %= 21340.11(元)五年累计应纳所得税为:(元)97680.65= 21340.11+ 18920.22+ 28380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