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医养生防病概说中医养生是一个既古老又崭新的和具有广阔研究前景的学科,是关系到全人类的健康问题,因此,研究、探索中医养生十分重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提高医务人员对中医养生的认识,普及养生知识,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养生观,使其在预防疾病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一、中医“治未病”概念1中医“治未病”概念的提出中医治“未病”概念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中医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就有三个地方提出了治“未病”。(1)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有:“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古人以疾病与战乱相比拟,说明治
2、未病的重要性。圣人指懂得医学之道、养生之道的人。圣人一般防微杜渐,在疾病的早期阶段治疗或预防生病。如果疾病发展至晚期再治疗,如同一个人渴了再挖井、战争马上开始再打造兵器一样,为时晚矣。(2)素问刺热篇 素问刺热篇中有:“肝热病者,左颊先赤;心热病者,颜先赤;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 该文是从中医的经络学说在体表的反应谈论治“未病”,如肝经有热时左边的脸颊会出现赤色红色;心经有热时额头会出现发烫、发热的情况,看到相关部位出现一些异常表现时就可以采用针刺的方法进行治疗。这种情况古人称为治“未病”。(3)灵枢逆顺篇 灵枢逆顺篇中有:“方其盛也,勿敢毁伤,刺其以衰,事必大昌。故曰上工治未
3、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该文是指疾病的恢复期或缓解期正气有些衰退,邪气也慢慢消退,这个时候要达到新的阴阳平衡,应该采用针刺的方法来补偏救弊,称为治“未病”。2中医“未病”概念的含义中医“未病”概念有四个含义:健康未病的状态;有疾病的先兆或小病“疾”状态;未发生传变或已病的早期状态;疾病愈后未复发状态。(1) 健康未病的状态 健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健康未病的状态包含两层含义:表面上的健康不代表内在的脏腑没有病变;现在的健康不代表将来不发生疾病。1)养生之道以保证健康未病状态 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有“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与阴阳,合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
4、百岁乃去。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该文指出上古之人遵循养生法则,能度百岁乃去;表明养生可以却病延年。在养生的要求方面,提出了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等重要原则,为中医的养生学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未病先防奠定了理论基础。2)治未病以保证健康未病状态 千金药方中提出“治未病之病,内外百病皆悉不生,祸害、灾害亦无由作”。该文指出指出如果能够做到在疾病早期的时候就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那么无论是外感之病还是内伤之病都不会影响到人的健康。(2)有疾病的先兆或小病“疾”状态 1)疾病的定义 汉代许慎说文解字中说“所谓疾析言之,则为疾加也,浑言之,疾亦
5、病也”。疾和病作为一个复数的名词指一种患病的状态,分开讲有深浅、大小、早晚的区别。疾,在中国的传统的文字当中,是指的病情比较轻浅,病情还处于早期阶段,病情不太容易发觉,小病为疾。病是指疾病已经到了比较深重的阶段,处于中期甚至是晚期,疾病的所有的症状和体征可以比较清晰的察觉到,可称为大病。2)有疾病的先兆或者小病的状态的治疗措施 素问刺热篇中有“肝热病者左颊先赤,心热病者颜先赤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该文是指外感热病的时候,发现有肝经所循行的经脉皮肤出现红热,心病在循行的部分红热可以采用针刺的方法来进行及早治疗。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有:“故邪风之至,疾如风雨,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
6、,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意思是到了治五脏阶段,人已经是处于半死半生状态,治疗非常棘手,另外预后也不良。所以中医强调一定要在及早的阶段治疗,所谓防微杜渐。(3)未发生传变或已病的早期状态。难经中有“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收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中有:“上工治未病,何也?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上述文字的意思是如果肝经有病,会进一步传变影响到脾,此时不仅要调理肝,更重要的是健运脾气,使肝病不至于影响到
7、脾,即四季脾旺不受邪。不知道传变的规律,看到肝经有病仅仅治疗肝经,不知道去健运脾气,就不能够截断疾病的传变。肝病传脾的病因病机有科学依据。现代医学的“肝脾相关”体现在:对血液的调控;消化吸收功能的的协调方面。中医学的“肝脾相关”体现在:肝气犯胃:胃痛、呕吐吞酸;肝脾不和:腹痛、泄泻,紧张、焦虑或急躁发怒后加剧,泻后痛减。伤寒论伤寒例中有:“凡人有疾,不时即治,隐忍冀差以成痼疾,病即传变,虽欲除治必难为力。”意思是凡人在疾病的轻浅时期不及时治疗,而是忍着希望自己可以痊愈,小疾往往可以扛成大病,即痼疾。病已传变,再去治疗就非常难。因此说上工治未病。(4)疾病愈后未复发状态。1)治未病在“瘥后劳复”
8、中的体现 伤寒论中有:“大病瘥后,劳复者,枳实栀子汤主之。病人脉已解,而日暮微烦,以病新瘥,人强与谷,脾胃气尚弱,不能消谷,故令微烦,损谷则愈。”治未病在“瘥后劳复”中的体现有:A. 对瘥后余热未尽,气血未复,过分劳累而复者,用枳实栀子豉汤清其余热。B. 对瘥后身体虚寒喜唾者,用理中丸温运中阳。C. 对病后津液耗伤,余热犹存,致虚羸少气,气逆欲吐者,用竹叶石膏汤生津益气,清热养阴。 2)众医家谈治未病强调疾病愈后调理 金元四大医家刘完素、张子和、李杲、朱丹溪都十分重视疾病愈后调理。刘完素:主张病愈后仍需服药以巩固疗效。张子和:提出要讲究“保养之道”,防止病情反复。如治疗水肿病,主张“既平之后,
9、宜大将息,忌鱼、盐、酒、肉、房室等事,如此三年则可矣”。李杲:脾胃论设“脾胃将理法”一节,强调“人以胃土为本”,反复阐述病后饮食与药物的宜忌,以防损伤元气。朱震亨:著作有格致余论,提出“茹淡论”,强调饮食调理。3何人可以治未病淮南子卷十六中有:“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圣人常治无患之患,故无患。”抱朴子地真中有:“是以圣人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不迫于既逝之后。”因此,可以治“未病”的人是上工、良医、圣人。 治未病(一)中医治“未病”的理论归纳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未病”先防、即病防变和病后防复。所谓未病先防,包括以下两种情况:健康未病的状态和疾病的先兆的状态。一、健康未病
10、的状态所谓健康,联合国卫生组织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为健康下了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症状,而且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整状态。所以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也要健全。如何保持健康,传统的养生学提出了“法于阴阳,合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的养生方法,而现代医学则提出了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和充足的睡眠五个方面,称为健康的五大基石。1、合理膳食:合理的膳食可以保证你获得充足的营养,减少某些疾病的发生。2、适量运动:劳逸结合,适量运动,对健康十分重要。中医养生学也强调“形神共养”3、戒烟限酒:烟对人体百害而无一利,特别是会加重某些疾病如高血压、慢性支气管
11、炎、哮喘,肺心病的病情。限酒是限制饮酒的种类,白酒不要喝,啤酒少喝,可以适当的引用一点温热的黄酒或者是葡萄酒。4、心理平衡:心境平和,开朗乐观,是保持健康、长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5、充足的睡眠:睡眠不仅可以缓解疲劳,保护大脑,降低血压,还可以促进青少年的生长发育。中医在这方面也有很多的论述,比如认为饮食情况和睡眠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晚饭的时间和内容和夜间的睡眠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如果晚饭吃的过晚,过饱,过油,会影响到睡眠的安稳,所谓“胃不合则卧不安”。另外,中医学认为睡眠情况和精神状态有密切的关系,如果在睡前处于一个亢奋状态,也不利于睡眠。二、疾病先兆的状态未病先防还包括疾病先兆的状态。有以
12、下两种情况,一种是患者主观有症状或者体征,一种是患者并没有很明显的主诉,但是在体检的时候发现实验室的检查指标出现异常。(一)有症状或者体征我们以以下疾病为例进行探讨。1、中风先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中风,现代医学我们称之为脑血管意外,中风在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当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组疾病,或者我们叫临床症候群。传统医学认为中风发病急骤,一旦发病,会出现中经络、中脏腑的一些危重情况。现代医学也证实中风在早期阶段有一些征兆,我们叫做短暂性的脑缺血发作。短暂性的脑缺血发作有以下五大典型症状。(1)一侧脸部、手臂或腿部无力或麻木突然出现的一侧的脸、胳膊、手或腿出现无力、发麻的情况,要引起注意。(2)
13、语言障碍(说话或理解困难)语言的障碍包括说话不流利,找词困难,理解困难。中医叫做语言艰涩。(3)单眼或双眼看不清物体、出现黑矇一个眼睛或者两眼忽然看不清东西,眼前有一些黑色物飘拂,是由于影响到了眼底的血管,发生栓塞。我们也可以称之为“眼中风”。(4)平衡障碍,头晕眼花,行走困难,还包括平衡障碍。(5)不明原因的剧烈头痛。患者会先出现不明原因的剧烈的疼痛,一般持续一两分钟,甚至长达20分钟左右。这种短暂性的脑缺血的发作,是脑血栓形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中风先兆的筛查与处理:做三个动作进行识别(1) 令病人示齿或微笑(2) 闭眼双上肢伸出10秒(3)说几句绕口令中风在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当中都是归
14、为急症,处理一定要争分夺秒。如果患者出现上述的这五种先兆,紧急处理措施如下(36小时内必须送救治)。(1)就地放平,头偏一侧, 解开衣扣 首先让患者卧倒或者就地放平,同时头微微的偏向一侧,如果是穿着高领的衣服,或者结着领带,要将之解开,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同时用压舌板避免舌头后压而出现呼吸困难。(2)不要给任何药物病情不确定的情况下,不能给任何药物,以免加重病情。(3)拨打急救电话120 要尽快的拨打急救电话,让急救车来帮助救护,以免错过最佳的抢救的时机。(4)没有急救经验的人不要用私家车运送病人,这样易引发其他病变,如心肌梗死等。所以,在发生中风先兆时,一定要让患者处于一个安稳的状态,不要盲目
15、给药,并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使用急救车来护送病人,以免错过最佳救治时间。最好是在患者发病3到6个小时之间送到医院,否则患者可能因为大脑缺氧而导致不可逆的病理变化。2、老年期痴呆老年期的痴呆实际上也包括了不同的情况,一是早老性痴呆,现代医学又称阿尔茨海默病,还有一种是血管性痴呆,多由中风、脑梗塞反复发作,影响到大脑的功能,而出现痴呆的表现。包括其他疾病导致的痴呆,我们统称为老年期痴呆。老年期痴呆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都有一些药物和防治手段,但疗效并不理想。反之如果能够做到早期干预,还是可以延缓疾病的发展,使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维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下面我们简述老年期痴呆早期的十大临床表现。老年期痴呆
16、在早期35年内患者会出现一些征兆,如果我们了解老年期痴呆发病过程,早期进行干预,效果很好。老年期痴呆早期十大临床表现如下。记忆力衰退、抽象思维能力障碍、不能完成熟悉的任务、常把东西放错地方、语言障碍、行为及情绪改变、对时间地点搞不清楚、性格改变、判断力下降、缺乏主动性。由于我们已经进入到了老龄化的社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痴呆症的发病率会逐年的上升,特别80岁以后的老年人发生老年痴呆症的概率会大幅度的增加,关注老年期痴呆症的一些早期症状,及早干预,不仅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而且对于家庭和社会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二)实验室检查指标异常传统医学由于受时代条件的限制,对于某些疾病,一般的医生很
17、难发现疾病的蛛丝马迹,只有非常高明的医生才能做到这一点,所谓良工“治未病”。因此,治“未病”也要结合现代医学的一些研究的进展和诊疗技术。下面我们以“消渴病”(糖尿病)为例进行探讨,“消渴病”(糖尿病)有以下实验室检查。1、空腹血糖异常(IFG)(1)空腹血糖在110126mg/d1(6.17.0mmol/ L)之间的非糖尿病者称为“空腹血糖异常”。空腹血糖异常,是介于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之间状态,应该引起患者和基层的医务工作者的高度警惕。因为出现空腹血糖异常实际上有可能发展为糖尿病的一个信号。(2)为了减少漏诊,所有空腹或随机血糖高于正常的人需要做口服75克葡萄糖耐量试验。患者口服葡萄糖甜水半个
18、小时查一次血糖,观察患者血糖的波动情况。2、糖耐量降低(IGT)(1)餐后2小时血糖在140200mg/d1(7.811.1mmol/ L)之间的非糖尿病患者称为“糖耐量降低”。“糖耐量降低”患者易发展为二型糖尿病。(2)应进行饮食、运动、和药物干预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都强调对这两种情况进行有效的综合的干预,所以现代我们对于糖尿病的防治,提出五小球的原则。所谓五小球的原则,最基本是运动治疗。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坚持运动,另外要进行饮食的监控。再者可以进行药物的调理。西药、中药并用。还包括进行心理干预。另外要定期复查。还有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糖尿病患者,或者说是潜在的疾病状态下的这样一些人群,要做好
19、自己的监测。包括体重、血糖、尿糖、血压、饮食的情况等。治未病(二)中医治未病理论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三方面,下面以高血压病等疾病为例对既病防变,病后防复进行探讨。一、既病防变既病防变是中医治未病理论的另一重要方面,所针对的是疾病未发生传变或者是疾病的一些早期的状态。下面以疾病为例,探讨中医“治未病”理论在临床上的应用。(一)已病疾病的早期状态1.高血压病高血压病在中国的发病率非常高,早期的部分高血压病患者无任何的临床表现,部分患者会表现出头痛、眩晕、急躁,双目红赤、失眠多梦等症状。中医可以用多种方法来进行干预,称之为“杂和而治”。简述如下。(1) 针灸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关的
20、穴位,也可以让患者掌握一些常用的穴位,如太冲穴,足三里穴,涌泉穴等,患者自己以指带针,用指压的方法进行按摩。(2) 导引 中国传统的健身方法有一个特点,叫做形神共调,不仅调形、调神,控制呼吸,还可以控制精神。传统的健身术包括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太极拳、太极剑等,都对高血压患者症状的减轻有很好的干预效果。(3) 饮食、药物 饮食调理对高血压患者尤其重要,患者饮食宜清淡,少油腻,注意做到五味调和,骨肉果菜食养尽之。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适当服用中西药物。(4) 起居调摄 高血压病患者的日常起居,要注意防寒保暖,顺四时以养生。改变体位宜轻缓,过急则容易导致体位性低血压。防止意外跌倒。现代医学认为
21、老年人高血压病的患者,适当的晒晒太阳,可以补充体内钙质,降低血压。(二)未传变疾病的早期状态既病防变还有一层含义,是指没有发生传变的一些疾病的早期状态或者说没有出现病灶转移的状态,也应当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如对恶性肿瘤的癌症的治疗,恶性肿瘤在疾病发生但是病灶相对局限的时候,应该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来进行调理。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1.恶性肿瘤(噎膈;伏梁、乳岩等)放射治疗前后的中医药调理:放射治疗前用活血化瘀药改善缺血状态:(1)川芎、红花注射液,或丹参注射液68毫升+10%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增强放射治疗的疗效。(2)缩短原发病灶缩小的时间,减少放射线剂量。放射治疗后的中医药调理减轻放射治疗
22、的副作用:(1)全身反应:放射治疗耗气伤阴,多易出现肝肾阴虚证。治疗应当清热解毒,养阴生津,方选竹叶石膏汤、沙参麦冬汤加味。(2)局部反应:多出现皮肤、黏膜反应,皮肤干性反应可选用四黄膏外用,药用黄连、黄柏、黄芩,大黄、乳香、没药。皮肤湿性反应选用如意金黄散。黏膜反应如放射性口腔炎可选用锡类散(牛黄、珍珠粉、青黛等)、冰硼散(冰片、朱砂、玄明粉、硼砂),吹敷。(3)后遗症及其处理:放射性肺炎为常见后遗症。急性期宜用清燥救肺汤加减,恢复期宜用养阴清肺汤、百合固金汤加减。肺纤维化患者上述方中加活血化瘀之品。2化学药物治疗后的中医调理恶性肿瘤化学药物治疗可以通过全身给药和插管化疗进行,化学药物治疗后
23、的中医调理,一方面可以减轻对局部的刺激,又可以减轻患者的全身性反应,还有助于患者消化、吸收功能、脾胃的功能的恢复。(1)局部刺激的预防与处理:一旦发现药液外漏,立即停药,并用生理盐水稀释或用血管扩张剂以减轻刺激,加快吸收。插管化疗会对局部有比较强的毒副作用,起码会刺激周围的皮肤,因此注射速度要慢,观察有无药液溢出。一旦发现药液溢出,立即停止推药,用生理盐水或者血管扩张剂减轻刺激。局部冷敷612小时;如有红肿,外敷如意金黄散等。局部出现红、肿疼痛的情况,可用凉水或者冰块冷敷,24小时之后再做热敷。若患者出现红肿热痛,可以选用如意金黄散外敷治疗。(2)一般性全身反应的预防与处理:注意休息,避免过度
24、疲劳,饮食清淡,保证营养。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之后,有一些全身的反应。如疲劳乏力,头发脱落,厌食,属于气血两亏,此时首先一个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的疲劳,饮食清淡,保证营养。中医辨证气血两亏者,以归脾汤和杞菊地黄汤加醒脾助运药。补益气血,醒脾助运,调整脾胃功能。除了药物进行调理之外,也可以选择一些常用的穴位针灸,起到补益气血的作用。温针刺双侧足三里、三阴交;或艾炷隔姜灸大椎、脾俞、膈俞、胃俞肾俞,每穴3壮,1次/日,10日/1疗程。(3)消化道反应的预防与处理除了局部反应、全身反应之外,化疗对于消化道的损伤也是十分严重的。化疗之后很多患者会出现呕吐、厌食等症状,中医认为证属邪毒内侵,脾失健运,胃失和
25、降,浊气上逆。方选旋覆代赭汤、橘皮竹茹汤、香砂六君子汤等。内服有一定的效果。如患者食入即吐,甚至药物都不能下咽,可以选用针灸的方法。取穴足三里、内关、中脘、天枢穴等。往往起到比较好的和降胃止呕的效果。3.癌性疼痛的中医药调理恶性肿瘤的患者发展到中期或者后期会出现剧烈的疼痛,中医认为有两种情况:一是属于实证,所谓“不通则痛”。证属气血凝滞,或热毒内蕴,或痰湿结聚,或阴寒阻络。一是患者体质比较虚弱,疼痛绵长,中医认为此为“不荣则痛”,多由阳气亏虚,阴血内耗,气血不足所致。治疗原则:根据上述症状的虚实辨证施治,另外也可以采取见痛止痛的方法,对症用药。内治与外治相结合,解毒与扶正相结合,中药与西药相结
26、合,中医、中药,针刺、灸法和药物互相配合。4饮食调理饮食宜清淡,忌食高粱厚味,保证基本营养供应。二、病后防复“治未病”最后一方面叫做病后防复。病后防复,所针对的是疾病痊愈或者叫做临床痊愈之后没有复发的状态。一般所针对的是周期性发作的疾病。(一)慢性咳喘(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喘,一般叫做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简称老慢支。老年性的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日久。在这个病理发展过程中,冬天或者是初春比较严重,到了夏天,天气比较暖和,就会缓解。如果不得到很好的控制,迁延日久,可能发生传变,引发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我们称之为慢阻肺。进一步引发心脏的病变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所以老慢支、慢阻肺、肺心病是这类疾病发展的
27、三个环节。1.杂合而治在老慢支的缓解期我们可以采用多种的方法来进行调理。也就是中医所说的杂和而治。包括针灸、导引、呼吸锻炼、饮食、药物、起居调摄等。比如说让患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体力活动,以及传统的导引术发五禽戏、八段绵、太极拳等。在病情的稳定期或者叫缓解期辅导患者做一些呼吸锻炼,来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饮食宜清淡,不要过食生冷油腻。 2.冬病夏治(膏滋、丸剂、穴位药贴等)中医有一个特点叫做冬病夏治,治疗方法包括膏滋、丸剂、穴位药贴等。夏天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膏剂或丸剂,对患者进行调理。三伏天可以选择一些背部的俞穴,如脾俞、肾俞等进行膏药贴敷。起居调摄也要注意,患者注意保温,否则津液遇寒,凝结
28、化为痰饮就会加重临床的症状。(二)慢性腰痛(慢性腰肌劳损 )慢性腰痛(包括慢性腰肌劳损)的治疗易见效,也易复发。预防原则如下。1冬病夏治(穴位药贴等)所谓冬病夏治,是在三伏天的时候,选用穴位的药贴,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复发。2导引术,起居调摄腰痛患者应该睡硬板床,同时劳作时要减少腰肌的紧张程度,可以减少慢性腰肌劳损复发。综上所述,中医治未病的包括三方面: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这三方面要互相结合,灵活运用。治未病的思想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优势体现。在现在临床医学中仍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认真学习治未病理论,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地充实和丰富它。治未病的治疗原
29、则中医治“未病”有一些基本的原则,总结如下。一、正气为本(一)正气为本的概念所谓正气为本,正气为人体的抗病的能力。在同样的外界环境下,有的生病,有的人不生病,一方面取决于邪气的强弱,另一方面等取决于身体抵抗力的强度。素问刺法论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疾病发生有正邪两个方面的因素,但中医更加强调人体正气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主导作用,风雨寒热等外感六淫之邪,如果不是碰到体质虚弱者,一般情况下不会独自为病。但如果本身体质较弱,或者是处于抵抗力较低的这样一个状态,就容易罹患疾病。如素问评热病论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灵枢百病始生篇云:“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
30、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 (二)正气为本的体现 1.注重养护先后天之本。如何体现以正气为本?一是注重先天之本,固护肾气;另外,要固护后天之本,后天之本就是脾胃的消化、运化功能。饮食、运动、起居包括房室都要以不伤脾肾为根本。养护先后天之本还主张扶正以祛邪,对于长期患病,正气虚损的病人,强调“养之和之,静以待时,谨守其气 无使倾移,其气乃张,生气以长”;“无代化,无违时,必养必和,待其来复”。也就是强调患者自身的修复能力。疾病的发生是由于正气虚弱,在疾病恢复的过程中,人体的这种自身的修复功能会逐渐的发挥作用,让机体自然的逐渐的恢复健康,这种观点在
31、现代临床医疗当中也是非常有意义的。2.防止过度治疗。中医认为是药三分毒,医者,具毒物以供医师也。就是所有药物都是有程度不同的偏性和毒性的,中医药治病也是利用了它的偏性。在素问五常政大论提出:“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要根据药物的毒性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不要让药物的毒副作用损伤人体的正气,这是中医体现以正气为本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二、天人相应(一)天人相应的概念天人相应是指人类生活在自然界当中,人类的所有的生命活动包括生理和病理的活动都和自然环境有息息相应的关系。人与自然具有相通、相应的关系
32、。中医学认为无论是四时、昼夜晨昏,还是日月的运行,包括我们所生活的这个地理环境和人际关系的各种变化都会对我们的生命活动产生影响。(二)天人相应的表现1.四时与气血:素问八正神明论云:“天温日明,则人血淖泽而卫气浮,故血易泻,气易行;天寒日阴,则人血凝涩而卫气沉。”在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人体的气血的运行是有不同的。气候比较温暖、温润的时候,则气血的运行就比较的流畅,卫气浮于体表,卫外功能比较好。天寒日阴,气血的运行会凝涩、运行不畅,而卫气就会沉于体内。2四时与脏腑:内经云:“肝旺于春,心旺于夏,肺旺于秋,肾旺于冬,脾旺于长夏。”在春夏秋冬不同季节,五脏六腑精气的循行各有旺盛的时间段。五脏气血分别
33、有一个相对旺盛的一个时间段。除了生理上如气血、脏腑、经络、精气的旺盛和自然环境相关,在病理上,不同的季节,某些疾病的发作也会呈现出一些特点。因此要求我们顺四时以养生,无论是生理还是病理在调养和治疗上面要兼顾到这个特点。3. 四时与发病:四时发病各有特点,素问金匮真言论云:“故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 4昼夜晨昏与生命活动:昼夜晨昏的变化和人体的生命活动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素问生气通天论云:“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 因此养生防病也要顺应这样一个规律。中医认为在一天当中可以分为四个时辰,朝则为春,日中
34、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这四个时间段对于患者来讲,也会出现周期性的病情轻重的变化。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5地理环境和生命活动:我们所生活的外界环境也对我们的健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孟子尽心上云:“居移气,养移体,大哉居乎。” 左传鲁成公六年:“土厚水深,居之不疾。”一个适宜的民居可以改善气血的运行,一般情况下,如果是这个自然环境或者我们叫地理环境比较优越的情况下,在这个地方生活的臣民,老百姓就不容易得病。所以说,地理的环境是否适合于人类的生存是和健康和疾病密切相关的。6地域气候差异与生理活动:南方多湿热,人体腠理多疏松。北方多燥寒,人体腠理多致密。
35、气候也在不同的程度上影响到人体的一些生理的活动,南方的气候比较湿热潮湿,人体的腠理较疏松,所以在临床用药,药量比较轻、药味比较少。北方天寒地冻,人体腠理致密,药量宜大。所以说地域气候差异与人体生命活动有非常密切的关系。7社会环境与生命活动:素问疏五过论云:“凡未诊病者,必问尝贵后贱,虽不中邪病从内生,名曰脱营;尝富后贫,名曰失精,五气留连,病有所并。”人是一个社会动物,人的道德品质、经济条件、父母寿命长短等都和健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疾病发生的这个过程当中,除了我们说外邪侵袭的影响,患者所处的社会地位的变迁,经济条件的改变都可能导致疾病,因此在养生保健方面也要顾及到患者所处的社会环境。三、动静
36、结合(一)动静结合的概念所谓动静结合,是指人的生命活动始终是保持着一个动静和谐的状态,人体才能够维持正常的生命节律。要活动,也要休息睡眠,动静结合,这是一个正常的新陈代谢过程。素问六微旨大论云:“成败倚伏生乎动,动而不已,则变作矣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指气机要通畅,气血要流通。气血的流通是保证生命健康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脏腑功能各有侧重。心属火,主动;肾属水, 主静。只有“水火既济”、“心肾相交”,才能保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就是要动静结合。(二)静以养神1.静以养神的含义静,指精神的专一,专注。一是不要有过多的杂念,另外一个用
37、神也就是思考不要过度,过度反而会损伤身体的健康。所谓神,是指人体的生命活动,具体来讲指的是人的智力、思维和记忆力,神有任万物而理万机的作用。特别是在现代社会当中,人们的生活节奏非常快,压力非常大,社会变迁也非常大,这种情况下,人心比较容易浮躁,静养神,就有他更重要的现实意义。2.静以养神的体现静神是指精神专一,摒除杂念和神用不过。老子认为“静为躁君”,主张“致虚极,守静笃”。就是要尽量排除杂念,以达到心境的宁静状态。素问上古天真论从医学角度提出“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的摄生防病思想。养神,就是要尽量的要排出各种各样的杂念,达到一个心静的一个宁静状态。静不是指要心如死灰,清代曹庭栋老老恒言中称
38、:“心不可无所用,非必如槁木,如死灰方为养生之道。”学不因老而废,适当的脑力劳动也是十分必要的,正常地用心,反能“思索生知”,对强神健脑会大有益处。 (三)动以养形1.动以养形的概念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这个形体要适当的活动,三国志华佗传中谈到华佗根据五种动物的形态创建了五禽戏,模仿虎、鹿、猿、熊、鸟这五种动物或者飞禽的形态来进行体育锻炼,并在本书中强调了运动的作用:“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 吕氏春秋 达郁也说:“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 2.动之以形的方式 动形之法可以有很多方法,如导引、按跷、劳动、舞蹈、散步、太极拳、剑、操等。下面重点介绍一下步行的三五七原则。步行的三
39、五七原则:三:指步行时间30分钟、距离3千米;五:每周活动5次;七:心率+年龄=170。(四)动静适宜1.动静适宜的含义静以养神,动以养形,动和静还应该遵循适宜、适度的原则。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 素问 经脉别论云:“生病起于过用,此为常也。”过度的劳累,容易积劳成疾。2.五劳所伤素问宣明五气篇云:“久视伤血;久行伤筋;久立伤骨;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中医叫做五劳所伤,这也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庸之道的精神,不能太过,也不能不及,但是在太过和不及当中更强调太过的危害性。3.怎样做到动静适宜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养性中指出:“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
40、堪耳。” 应该让自己的身体处于一个经常的运动的状态,但是又不能够太疲劳。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了养生的误区:“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四、形神共养所谓形神共养他所指的不仅要注意这个形体的保养,还要注意精神的调设,做到一个身体要健壮,精神要充沛,两者处于一个相辅相成的这样一个状态,才能够相得益彰。(一)守神全形:清静养神,四气调神。导引练神,节欲护神,修性怡神等。具体来讲,首先要清静养神,要在四季根据不同的季节来分别来调养人体的神气,还有我们可以通过体育锻炼,通过传统的健身术来保养人体的精
41、神,另外,在中国的传统文化提倡节欲可以固护人体的神气。最后,道德修养对于神气的保养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二)保形全神:起居有常,食饮有节。劳逸适度,避其外邪,坚持锻炼等。通过身体锻炼使人的神智处于一个完美的、完善的状态,包括按时作息,起居有常,食饮有节。劳逸适度,特别是在流行性疾病发病的一个高峰期,我们应该避其外邪,坚持体育锻炼。形体强壮,对于一个人的精神健全有一个相辅相成的作用。中医治未病的原则包括正气为本、天人相应、动静结合、形神共养四方面。 这四方面构筑了中医治未病丰富的理论体系。治未病的方法中医治“未病”的具体的方法,包括情志养生、饮食养生、药物养生、起居养生、导引养生等。一、 情志调
42、摄情志也叫七情,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正常的情绪反应,不会致病,但如果情绪的刺激的性质或者刺激的量超过常度就有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一) 情志致病的特点七情中,只有喜是属于良性刺激,其余六情皆属于恶性刺激。喜怒刺激所致疾患的证情表现较重,惊恐致病较为难治。情志致病有以下特点:1.性格差异 相对而言,性格比较开朗,乐观的人群一般不容易生病,即使生病也容易向愈好转;性格比较内向,比较抑郁的人,容易罹患疾病。另外意志坚定,毅力比较强的人,不易生病。2年龄差异 儿童脏腑娇嫩,稚阴稚阳,气血未充,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气血阴阳的平衡非常脆弱,多易惊、恐致病。成年人气血方刚,压力大,生活、工作环境的变化,容易
43、导致怒、思为病。老年人气血渐衰,所谓残阴残阳,常感孤独,多为忧、悲、思情志致病。3性别差异男性属阳,以气为主,性格一般来讲都是偏于外向的,情志为病经常表现出来是亢奋的形式,性多刚悍。女性属阴,以血为先,女子以肝血为先天,情多柔弱,情绪容易变化,易生忧悲哀思,导致某些心身疾病的发生。(二)精神的调摄不同的年龄层有不同的着眼点精神的调摄因人的不同的年龄段而有所区别,如论语季氏说:“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指不同的年龄层在精神调设方面有不同的着眼点,如年少之时,血气未定,气血并不是非常充盈,注意性生活要适度,过度会损伤肾精肾气。壮年血
44、气充盈,血气方刚,注意不要过度情绪波动。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气血有一个正常的衰减过程,性生活、食欲等方面不要过度。(三)注重道德品质和健康长寿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特别强调道德品质和健康长寿之间的关系。礼记中庸谓:“大德,必得其寿。”德就是道德品质,注重道德品质和健康长寿的关系,所以说要注意自己的道德修养,这是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不同的年龄段都应该注意。(四)养神六要养神应该注意六个方面:清静养神,立志养德,性格开朗,情绪乐观,达观处世,心理平衡。(五)培养开朗的性格如何培养开朗的性格,要注意以下方面。1.协调人际关系人是社会动物,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如家庭关系、工作关系、医患关系的和谐,对于精神
45、的健康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知足常乐知足常乐,是说对于自己的处境要有清醒的认知,心境保持平和,不要在生活上有太高的欲望。3.生活丰富多彩会工作,也要会休息,让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休息和工作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4.培养幽默感所谓幽默感就是用乐观的、开朗的态度来化解尴尬的境遇。虽然身处逆境,但能够看到生活的光明,这样心境就容易保持平衡。二、 饮食调摄中医治“未病”的第二个方面叫做饮食调摄,强调饮食在保健和治病方面的重要作用。所谓饮食调摄,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膳食均衡,二是食饮有节,三是辨证用膳。(一) 膳食均衡膳食金字塔说明了膳食均衡要求,中医学也提倡饮食要有正确的膳食结构。素问脏气法时论中有一段
46、论述:“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 无论从传统医学的膳食均衡观来讲,还是从现代的膳食的金字塔结构来看,谷物也就是碳水化合物应该是我们营养来源的一个主要的方面。另外,谷肉果菜在我们膳食的结构中都要有所顾及。(二)食饮有节包括吃饭应该定时定量,五味调和,不要偏食,要有适度的饮食的宜和忌。1. 定时定量定时定量在健康长寿方面是非常重要的。饮食是水谷精微化生的重要来源。内经认为饮食是水谷精微化生的重要来源,人一天不吃饭,气血就容易衰减,所谓:“谷不入半日则气少,一日则气衰。”吕氏春秋季春纪云:“食能以时,身必无灾。凡食之道。”“无饥无饱,是之谓五脏之葆。”就是指
47、饮食要定时定量。否则“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灵枢痹论2. 五味调和食饮有节当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我们叫做五味调和。中医认为辛甘酸苦咸五味,在日常饮食当中应该是一个调和的状态,饮食不要有所偏嗜。3.饮食宜忌金匮要略禽兽鱼虫禁忌并治第二十四云:“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补体,害则成疾。”所谓饮食的相宜或者相忌,主要是指和人的体质是否相适应,和目前的生理、病理状况是否相适应。要做到一是要因人而宜,不同体质的人饮食应有所选择;二是因时制宜,就是不同的季节选择五味要有偏重,三是因地而宜,就是要考虑到不同的地域环境对人体气血运行的影响。(三)辨证用膳辨证用膳,就是饮食是根据患者的证候,寒证、热证、阴证、阳证,虚证、实证等,采用不同的膳食。1. 糖尿病食疗方如消渴病,也就是糖尿病,中医分做上中下三消,上消病机为肺热津伤,治宜清热润肺,生津止渴,可食用冬瓜、南瓜、苦瓜、黄瓜、番茄;中消病机为胃热亢盛,治宜清胃泻火,养阴保津,可食用海带、南瓜、苦瓜、荞麦、芹菜等;下消病机为肾阴亏损,治宜滋阴补肾,枸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篮球场防水施工合同
- 社交媒体知识库使用规范
- 商业步行街绿化草皮种植协议
- 体育设施用地供应管理实施办法
- 影视保险理赔指南
- 协调部工作问题解决策略
- 汽车美容店广告牌租赁合同范本
- 美术馆展品维护指南
- 动漫游戏产业招投标关键环节
- 水库建设工程款结算协议
- 私域员工(私域流量私域运营)业绩考核指标标准
- 《卜算子·咏梅》(两首)课件
- 清华大学抬头信纸
- 管道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 鲁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 医保培训记录表
- 高考语文诗歌专题鉴赏之比较类诗歌鉴赏 课件24张
-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8 小数乘法 青岛版(五四学制)
- 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认识比》课件(公开课)
- 需求阶段进度报告
- 安全交底模板(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