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优势强化服务全力做好农村妇女转移就业工作_第1页
发挥优势强化服务全力做好农村妇女转移就业工作_第2页
发挥优势强化服务全力做好农村妇女转移就业工作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发挥优势强化服务全力做好农村妇女转移就业工作        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几年来,市妇联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振兴哈尔滨”的工作主题,把做好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工作,作为帮助农村妇女增收致富的工作重点,创载体、抓培训,架金桥、筑平台,全力推进了我市劳务经济的快速发展。两年来,全市各级妇联组织通过各种渠道转移农村妇女劳动力16万余人,在实践中发挥了妇联组织的独特作用。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科学定位建载体,创新工作思

2、路2003年以来,省、市农村工作会议先后提出把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首要任务。市妇联多次深入到8区11县,就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情况、妇女务工需求、思想状况、劳动力转移制约因素等问题进行调研。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势在必行:一是农村剩余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情况比较严重。我市共有农村劳动力185.1万人,其中剩余劳动力102.7万人,女性占50以上。在有劳动能力的妇女中,有50以上的妇女农闲时无事可作。二是组织化程度低。相当一部分想外出务工的妇女苦于无信息、无门路,只能靠“地缘”、“人缘”等渠道,以自发型、松散型的外出务工为主。三是二三产业不发达。

3、在一些偏远地区,由于产业化程度低,生产项目和可吸纳妇女的岗位少,滞留了一批有外出务工愿望的妇女。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感到哈尔滨市作为省会城市,具有独特的地缘优势,有责任在全省农村妇女转移就业中发挥内转外接的龙头纽带作用,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发展家政服务业上。我们确定了以务工就业服务中心为依托、以进家服务为重点、以建立打工妹队伍为特色的工作格局。启动了以促进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为主要内容的“金桥工程”,实施了宣传教育、技能培训、信息服务、就业安置和权益保护等5项子工程。2003年3月,市妇联成立了农村妇女务工就业服务中心,同时指导11个县、189个乡镇、1879个村分别建立了服务站、服务点,形成以市妇联

4、为龙头,以区、县(市)级妇联为依托,乡(镇)、村为阵地的三级工作网络。二、针对需求抓培训,提升就业本领劳动力素质的高低是决定劳动力转移成效的关键。面对劳动力市场的新态势和社会需求,我们把工作重心放在帮助农村妇女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技能上,主要抓了以下几个环节:(一)引导农村妇女转变思想观念。落后的思想观念是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各种形式帮助她们“换脑子”、“壮胆子”,消除顾虑,坚定离土离乡创业的信心。2004年,我们在全市表彰树立了10大离土离乡创业带头人,通过媒体宣传外出务工妇女典型事迹30余次,录制了走出农门天地宽、走出去好大一个天等电视宣传片,在农村妇

5、女中营造“劳务致富光荣”的氛围。(二)建立培训基地。为提高外出务工妇女的综合素质,2003年以来,我们依托社会资源,以服装裁剪、餐饮、家政服务、月嫂、保健按摩、美容美发等技能为主要内容,建立了4个市级农村妇女务工就业培训基地,举办培训班70余期,完成3000余人的“阳光工程”培训任务。同时,指导各区、县(市)妇联整合社会资源,因地制宜建立了10个各具特色的农民工就业培训基地。我们还打破地域界限,先后深入到穆棱、肇东、绥化、五大连池等20余个地、(市)建基地,开展培训,举办家政服务培训班20余期,培训农村妇女6000人。(三)积极开展“定向”“订单”培训。为了让农村妇女培训后尽快就业,市妇联先后

6、与友谊宫、贵恩服饰有限公司、港洋制衣等单位联合开展订单式培训,举办餐饮服务、服装裁剪等4期培训班,为100余名农村妇女提供了培训就业一条龙服务。呼兰区妇联与区农委联合举办培训班,100多名妇女姐妹通过一周的培训,远赴大连务工。两年来,全市各县(市)妇联组织协调社会教育资源,联合开展“定向”“订单”培训,举办各类实用技能培训班200多期,培训女农民工8000余人。三、倾心服务筑金桥,搭建转移平台安全有序转移,放心就业是务工妇女的最大愿望。为此,我们积极搭建服务平台,为农村妇女外出务工提供全程服务。(一)搭建信息平台,引导农村妇女有序转移。各级妇联通过搭建用工信息平台,交流、传递就业信息,为转移就

7、业妇女提供便捷有效的服务。一是开通农村妇女就业直通车。组织用工单位送岗位下乡,让供需双方直接见面,由农村妇女自选岗位、自主择业。仅2004年,市妇联就组织200多家用工单位深入到各县(市)举办农民工劳务招聘大会15场次。同时在哈尔滨妇女刊物上开设“农村妇女进城务工信息桥”专栏,适时发布最新用工信息。二是举办农民工招聘大集。每年“三八”节举办全市性自主创业双选大会,设立农民工招聘区。依托市妇女培训中心,        每月逢“8、18、28”日举办农民工招聘大会。在全省龙哥龙妹哈尔滨劳务推进会上,市妇联筹办了家政服务

8、区,为农村妇女提供就业岗位2万余个。(二)搭建转移平台,拓展农村妇女剩余劳动力就业空间。一是广辟输出渠道,组织农村妇女跨省出境务工。各级妇联发挥组织优势,积极协调配合当地政府部门,帮助农村妇女转移就业。双城市妇联多次与辽宁省海城市腾龙服装厂等企业协商,帮助2000余名妇女签订了长期用工合同。通河县乌鸦泡镇妇联通过典型引路,影响带动81名妇女到韩国、日本和省外务工。二是发挥龙头企业和二三产业吸纳作用,帮助农村妇女就地转移。阿城市妇联积极寻找企业用工渠道,组织了500多名妇女到绿山川食品公司包饺子。尚志市妇联协调蒙牛集团安置1000名妇女从事牛奶加工。木兰县大贵镇“双学双比”女能手田淑芬,组织妇女

9、利用当地资源发展柳编,辐射2500人从业。三是以发展家政服务业为重点,创建农村妇女就业的品牌产业。家政服务业作为市妇联的品牌产业,不但可提供的岗位多,而且发展的空间也大。在组织农村妇女进军家政服务业中,我们加大了管理力度,从树品牌,求信誉入手、对务工人员实行员工式管理,不断提升服务档次,在全市用户中确立了妇联家政的品牌优势。我们根据家政服务业的实际,编印了家政服务员培训通用教材,拍摄了家庭服务员培训教程电视教学片,拓展了老人护理、病人陪护、母婴抚育等受社会欢迎的服务项目,从事这些服务的农家姐妹由于收入较高,成为我们最稳定的员工。目前,市妇联家服中心有比较稳定的打工妹万余人。(三)搭建维权平台,

10、解除外出务工妇女的后顾之忧。我们把妇女维权作为劳务输出“服务链”的重要环节,注重源头保护,严格筛选用工信息,完善用工手续,规范输出程序。通过建立哈尔滨市进城务工妇女法律服务站、设立维权电话、编发女农民工就业服务指南和开展法律知识宣传等形式,实行“动员、培训、面试、体检、集中送达、签订合同、侵权维护”全程跟踪服务,维护农村妇女在转移就业过程中的合法权益。2004年市妇联帮助阿城市的王红伟等多名妇女讨回工资1万余元。(四)搭建服务平台,确保进城务工妇女安心就业。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妇女进入城市,我们把对打工妹的服务和管理作为新的工作关注点,使她们走得出、留得下、过得好,从而带动更多的妇女姐妹外出就业。今年,我们成立了哈尔滨市外来务工妇女联谊会,建立了两个打工妹服务中心,从就业指导、信息传递、技能培训、权益维护和生活保障五个方面为外来务工妇女提供“一条龙”服务。我们还为农村妇女建立了农民工公寓,提供婚介、租房、入托、校外教育等服务。打工妹服务中心创建1个月来安置农村妇女150余人,提供维权、生活服务100余人次。我们计划年底以前,在全市建立100个打工妹之家,不断完善外来务工妇女服务体系。两年来,哈尔滨市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已经成为拉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最大“亮点”之一。2004年,全市劳务收入为30.16亿元,平均每个农民增收620.6元。呼兰县方台镇高家村的农民通过进城打工,全村470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