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的调查与思考_第1页
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的调查与思考_第2页
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的调查与思考_第3页
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的调查与思考_第4页
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的调查与思考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的调查与思考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为了更全面地掌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情况,笔者通过多种形式对应城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就如何实现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和稳定就业进行了初步思考。一、应城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及特点近年来,应城市按照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解决“三农”问题的要求,围绕就业服务、信息网络、职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四大平台”建设,通过制定各种扶持和保障政策,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导、市场就业、有序转移、保障权益

2、”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新格局。截止2011年6月底,全市共有农村劳动力27.4万人(男劳动力16-60岁,女劳动力16-50岁),已有18.5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67.5%)转向第二、三产业,其中从事第二产业有11.8万人、第三产业有6.7万人,分别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3.0%和24.5%,尚有8.9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2.3%)仍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从总体情况来看,应城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有以下四个特点:1.转移渠道多元化据统计,现已转移到二、三产业的农村劳动力中50.2%的人员在外资企业或个体私营企业工作,12.5%的人员从事建筑业,8.4%的人员从事商业批发零售,4.1%

3、的人员从事交通运输业,16.6%的人员从事社会服务业,8.2%的人员从事其他行业。2.就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通过对20家企业近200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员的调查统计,目前应城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员的文化程度和专业技能水平差距较大。从文化程度看,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5.2%,高中(包括中专、技校)文化程度的占28.6%,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67.1%;从专业技能水平看,中级职业资格以上占8%,初级职业资格占31%。3.就业区域主要集中在外地应城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区域大部分集中在外地,市内仅占20.9%,市外孝感市内占8.3%,孝感市外湖北省内占16.6%,省外占54.2%。4.市内就业季节

4、性强、兼职式就业所占比例较大“离土不离乡”就地转移的农民工,其就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亦工亦农、亦城亦乡”。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农业生产季节为周期,农忙务农,农闲务工;另一种是务工同时利用休息日务农。市内就业的农民工中27.4%属于季节性或临时性就业,68.2%属兼职式就业。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原因1.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偏低,造成就业的低层次化农村劳动力素质整体偏低,主要表现在文化素质低、劳动技能低。全市农村劳动力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78.4%,受过职业技能培训的仅占21.6%。这些不仅制约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规模和速度,也制约了转移层次的提高。目前务工农民绝大多数从事的是

5、劳动强度大、技术含量低、工资收入少的低层次工种。然而近年来,各类企业对具备一定技能水平和专业职称的劳动者需求有较大幅度提高,低素质劳动力就业的难度增大。2.培训基地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影响培训的实际效果目前,市人力资源、教育、农业等部门的培训基地多达24家,其中17家是依托镇(办事处)成人学校建立的。培训基地普遍存在规模偏小、设施陈旧、经费不足、师资力量缺乏、培训专业单一、培训方式落后等问题,难以满足农村劳动力自主选择培训专业和企业对技工的技能的需求。各个培训部门相互配合和协调不够,培训资源得不到有效整合和利用。有的培训基地对社会岗位需求动向把握不准,劳动力受训后难以找到工作,影响培训效果。农村

6、劳动力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发展,参加集中脱产培训的意愿和积极性不高,培训组织工作难度较大。3.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组织化程度不高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大部分是靠亲戚朋友介绍的,由政府组织的较少,缺乏有序性。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服务体系建设也较滞后,人力资源市场规模小、档次低,功能不完善,难以满足农民工的需求;中介组织发育程度低,运作不够规范,存在乱收费、不办证的现象。劳务信息的搜集发布覆盖面窄、手段落后、时效性差,导致不少农民盲目流动,走了很多弯路。4.农民工就业稳定性差,流动性较大调查统计,51.6%的农民工已更换两个以上的企业,在同一企业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只占37.4%。稳定性差、流动

7、性大是困扰用工单位的一大难题。5.维护农民工权益的监管力度不够,侵权事件时有发生当前,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事件主要包括:企业强制加班加点超时劳动、拖欠克扣工资、参保率低、劳动合同签订率低、劳动和卫生条件差、安全保障缺乏等,引发的矛盾纠纷也难以得到及时有效处理。据调查,在去年应城市劳动监察部门受理的133件投诉举报案件中,拖欠克扣工资的约占8%,不缴保险的约占70%,超时劳动的约占12%,其他(包括不签合同、扣档案、扣押金等)约占10%。个体私营企业为职工缴纳的五项保险平均投保率仅有13.6%。劳动监察部门由于人员少、工作量大,导致其对部分企业损害农民工利益的行为,不能及时发现并查处。三、加快农

8、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对策与措施1.加快发展区域经济,拓展农村劳动力转移渠道和空间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应大力支持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一是加大对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稳定和扩大就业。特别是对外贸出口、针织、服装、机械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及时进行重点帮扶。政府在财税金融方面要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在信贷、担保金融政策上有新突破,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并促其做大做强。二是加快小城镇建设,为农民务工经商创造机会。按照“合理布局、科学规划、规模适度、注重实效”的原则,在现有重点建制镇的基础上,搞好总体规划,完善基础功能。研究制定鼓励

9、农民进入小城镇落户和社会投资建设小城镇的政策。把发展小城镇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民营经济、发展第三产业等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小城镇吸纳就业的聚集效应,最大限度地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规模效益。三是围绕资源和产业优势,挖掘农业内部就业潜力。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仍然会有很大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业生产上。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大力拓展农业就业空间,仍是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子。为此,要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立足本地资源特点和产业优势,依靠科技进步,把优化农产品品质、优化农村经济结构、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作为战略调整重点,努力提高土地产出效益,使有限的土地能容纳更多的劳动力就业。2.加强

10、职业教育与培训,增强劳动者的竞争能力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关键在于加强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和转移就业能力,以培训促就业。一是加强政府扶持,统筹规划指导。市、镇财政在加大就业技能培训支持力度的同时,还要增加培训补贴,配齐培训设施,设立重点培训基地,集中资金和师资力量,不断提高实训基地的档次与标准,满足不同层次劳动力的培训需求。并加强对培训工作的组织和指导,将其纳入政府就业计划的总体目标。二是整合培训资源,多方配合协作。政府要整合有关部门、各类教育培训资源,通过合作办学的方式,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类培训机构的优势,提高培训质量。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广播、电视等各类网络媒体的作用,扩大培训覆盖面。同

11、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劳动力培训,逐步建立起政府、企业、学校、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等共同参与的社会化培训机制。三是科学确定培训内容,增强培训实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就业转移能力为目标,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科学确定培训内容和方式,增强培训项目与内容的适应性、实用性和前瞻性,大力发展“订单式”、“定向性”培训,做到以市场引导培训,以培训促进就业。四是依托政策保障,推动企业培训。加强对企业“谁用人、谁培训”的法律、政策宣传教育工作,促使企业对职工进行培训。依据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中关于企业负有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培训的法律义务、职工的培训经费按一定比例提取、税前列支等有关规定,充分调动

12、企业对农民工开展培训的积极性。3.提高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程度,健全劳动力就业服务体系促进农村劳动力健康有序转移,是一项涉及全局的系统工程,必须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发展。一是理顺管理体制。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涉及人力资源、农业、教育、公安、司法等多个部门,需要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和通力协作,把各自的职责和工作任务落实到位,切实改变“多头管、无人管”的局面。建议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来加强对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督查和考核等综合管理工作。各镇(办事处)应配齐配强人员,认真做好职业培训、就业咨询、求职登记、信息查询和推荐就业等工作;各村(社区)设立劳务信息员,落实工作经费

13、和工资补贴,形成上下贯通的劳动力管理服务体系。二是积极培育和发展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加快市、镇(办事处)两级人力资源市场的发展,为所有劳动者免费提供就业服务。同时,大力培育中介组织,鼓励社会创办集职业技能培训、信息搜集、职业介绍、劳务输出为一体的劳务中介服务机构;加大对现有中介机构的监管力度,依法整顿或取缔不合法的中介组织。三是加强劳动力市场信息服务。通过整合劳动信息服务网络,实现市、镇(办事处)、企业服务的一体化,做到信息联网、资源共享。镇(办事处)、村两级要建立起劳动力电子台帐,动态记录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技能水平及求职意向;利用政务、村务公开栏及时发布就业信息。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应

14、设立发布企业用工信息频道,滚动播放用工信息。4.全力扶持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积极鼓励引导在外务工经商农民工返乡自主创业,注重培养和扶持创业带头人,形成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就业促进创业的良性循环局面。一是完善创业政策。放宽准入条件,落实创业用地、创业启动资金、税收优惠等政策。让返乡创业农民工能够享受到城市失业人员创办个体私营经济同等待遇,切实帮助返乡农民工解决实际问题。二是搞好创业服务。有关职能部门对返乡创业农民工在登记、发证、信贷、用地、场所,供水、供电、通讯等方面应简化办事手续,搞好“一站式”服务。建议市、镇(办事处)两级财政建立创业扶持专项基金,主要用于创业培训、创业指导和创业

15、项目征集论证等创业推动工作,促进创业工作的开展。三是优化创业环境。通过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扶持农民工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和创业典型经验,调动和激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积极性,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积极开展创建“创业一条街”和“创业示范基地”等活动,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平台。5.健全完善有关政策和制度,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良好的环境 完善制度,尽快消除农村劳动力转移障碍,保护农民合法权益。一是健全农民工权益保障制度。尽快完善劳动保障监控制度,强化监管手段,加大对侵害农民工权益案件的查处力度,及时受理劳动争议。推进劳动监察网格化管理制度的实施,可借鉴外地做法,依照一定程序向社会公开聘任劳动保障监察协理员,加强社会监督。同时,建立解决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问题的长效机制,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制定和推行小时最低工资标准。逐步改变农民工工资偏低的状况;建立完善企业欠薪欠费报告制度和保证金制度,保障农民工工资的正常支付。积极探索符合农民工特点和企业承受能力的社会保险方案,考虑到企业的承受能力,可实行分类推进和分步实施,相应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和接续办法。二是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把农民工纳入公共管理服务体系,安排适当资金为农民工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