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伴我前行_第1页
培训伴我前行_第2页
培训伴我前行_第3页
培训伴我前行_第4页
培训伴我前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培训伴我前行海南省“国培计划(2012年)”农村教研员南京高级研修跟踪培训发言稿琼海市中原镇中心学校  冯春晓培训,不是一个陌生的字眼,也不是我们生疏的事情,它几乎伴着我们很多人在前行,因为要与时俱进,我们就必须参加这样那样的“培训”这,已是天经地义,我们都晓得其中的道理。但我不知道是否有人这样思考过:经历培训,能带给我们什么?经历培训,我们又明白了什么?经历培训,我们还能做些什么?一、经历培训,我们明白了什么?我非常清晰地记得,在南京培训学习的总结会上,在大家的发言里:“破茧成蝶”、“扬帆起航”、“知行合一,晓庄伴我行”、“南京晓庄,教研之旅”、“不虚此行”的这些字眼,可

2、以让人感觉到经历晓庄培训,大家仿佛是一只只被唤醒的雄狮,充满激情,沉浸在南京“教改教研”的美好远景里,心怀“教研的梦想”,满腔热情,因此,我在想:我们每一个参加过这样专项培训且又有着如此深刻感言的老师们,还能说他们不明白些什么吗?其实,大家心里的那份豁然开朗和茅塞顿开以及在总结会上的铮铮誓言,已经是最好的回答。二、经历培训,我们能做什么?经历过培训,我们能否有“质”的变化?或者说能否有一些自我的“超越”?或者说我们能做些什么?培训时,我们一个个都心动,别到时回去了就不动!这是王琴玉老师在南京晓庄学院培训学习总结会上说过的一句话,这一句话是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里,然而,这一句话是否真的就是我们培训

3、回来以后真实的写照?正如人常说的“人走茶凉”,人离开南京,也把在南京感悟到的东西都还给了“南京晓庄”?说真的,我不相信!也不可能相信!每一个能被推荐参加这样高规格的、上档次的、有品位的培训项目的,哪一个不都是因为在自己的单位里、团队里、在自己工作的岗位上是“称职”的、是“够格”的、是“优秀”的?这毫无疑义,翻开我们的履历,就是最好的见证。李立新老师找我了解培训回来以后的情况,我如实相告,李老师给了我肯定的同时提议这次跟踪培训让我发言,他说其他人都说忙,我当时在想:大家都在忙,不管是忙什么,那真的是“忙”得好,说明了一个事实培训时,大家都心动;回到岗位上,大家都有行动!有了行动,一切皆有可能!大

4、家都在忙什么,我不晓得,我也很忙!但接受今天在这里发言,的确让我绞尽脑汁,我想:我是有所为,但没有作为。我该说些什么?除了普通,还是普通;除了平常,还是平常!左思右想,也找不出有任何特色的东西与大家分享,没有南京专家、行家们那样系统的、成套的、很专业的、凸显特色的教研成果能展现,只能是领导有信任,给我展示自己的机会,就把自己从培训回来以后,结合这次培训内容,按照自己学校业务工作开展所需,在岗位上曾亲身经历的一些小小事与到会的同行交流,权当锻炼锻炼自己的同时更希望得到在座的各位能指点迷津因为,能有机会面对这么多人发言交流,不常有!如果有说得不妥当的地方先请各位原谅并赐教。(一)走出去,带回来分享

5、是一种好习惯。“走出去”是我们得到学习、提高业务水平的好机会,这种机会不多,也不容易得到,在我们自己的单位里,能得到这样机会的人是屈指可数的。既然,我们是带着领导的希望和大家的企盼出去的,我们就不能独享这份“殊荣”,要学会与别人“分享”,在分享中让大家“共享”我们的收获,共同成长,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我们的学校正是进行布局调整实施教育资源整合改革的关键时期,很多长期在农村学校教学的老师习惯了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台讲桌的传统教学模式,在学校撤并以后必须来到镇上的中心小学上课,而我们的中心小学今非昔比,已经是海南省农村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不仅是校容校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还做到了教师办

6、公室有电脑、有教师电子备课室,尤其是实现了每一间教室都是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上课,实现了“班班通”。农村学校从传统教学经历10年新课程改革的洗礼,老师们还不是很熟练的时候,又要接受现代教育技术背景下进一步提升新课程改革的效能,老师们能力有限,因此感到彷徨,焦急,心燥,又很无奈。观念无法转弯,技能一时无法改变,工作进展一时无法铺开,更别说更新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水平受到约束。基于这种情况,培训回来以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从我参加学习的内容中挑选一些能对老师们有帮助的内容进行整合并与我的老师们交流、分享。第一个分享:对比之中,发现自己的“亮点”。我把自己在南京驻校研修对各校留下的第一印象通过“相片”

7、展示,和自己的学校进行对比,从学校设备、校园文化创建、教室文化营造、教师办公室文化、校园绿化净化等方面进行对比,目的就是:第一,传达一些新的教育教研信息,让老师们开开眼界;第二,让我们老师知己知彼,能够取长补短。事实上,我们的教师做得并不比别人差。通过对比,我们的老师会发现在自己的队伍里也有很多优秀的有潜能的老师,只要有发现的眼光,能够给与他们展示的平台和机会,他们一样会是如金子一样发光发热。通过对比,让他们知道了只要肯学习,会合作,就有战胜重重阻碍的可能;通过对比,告诉我们的老师,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亮点”和“优点”,相信自己,就没有攻克不了的堡垒!也没有跨不过的坎儿!一次对比,让我们的老师在

8、吸纳中开拓视野的同时,明朗思维,理清思路,增加勇气,明白要改变现状先从“我”做起,鞭策老师们只有勇于面对、付出行动才会有转变的可能!第二个分享:浸润经典,感受大师师德的博大精深。我曾在全体教职员工的例会上展示陈道佩老师的课件智者愚者、聪明愚蠢,还展示了陶勑恒老师的教师心理健康的讲稿,也展示了马向真老师情绪与压力管理的课件,这些都是学校改革步伐加大、改革速度加快的情况下,压力加重的老师们所迫切需要的。加上我自己在笔记本上的记录和一些肤浅的个人见解的诠释,以此点醒老师们在岗位上要快乐地工作,和谐地协作,做一个有文化底蕴、善于合作、精神愉悦、心态健康、能跟上时代步伐的人民教师。心态决定一切!我个人认

9、为,只有心情愉悦、心态健康、心理平衡的教师才有可能潜移默化中影响自己的学生,成为学生喜欢、家长认可、学校信任的好老师。尽管我只是“依葫芦画瓢”,不可能捧出大师们演讲的精彩和丰厚,但我深深地记得萧伯纳说过的这样一句名言: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仍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我们的学校在改革创新之际,我们的教师队伍是多么需要一种励志的精神力量来鼓励,多么的需要一些新的思想和观念为我们的教师队伍打打气,为我们的老师注入新鲜的血液和活力。我自知没有这种能力,也没有这种能耐,只好“借花献佛”,把我们在培训学习中得到的大师们的

10、思想精华转播给我们的老师,与他们共同分享,希望我们的老师不要“画地为牢”,不要“作壁上观”,做一个有思考定力、有思想也有思路的教师!我想:大师们能够毫无保留地把这些课件、讲稿拷贝给我们,就是希望我们能用,当然能“活用”最好。同时,大师们的行动告诉我们,他们就是这样做事做人,就是这样做教研、做教育的文化无疆界,思想精髓不分你我!吸取大师的思想精华,我们的眼光会更明亮,我们的眼界会更宽阔。第三个分享:吸纳融合,把专家讲座用到校本教研的指导中去。在我们学校开展的每周一次的校本教研活动中,围绕主题“有效教学”,我有机地渗透了王本余教授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交流了史正红老师关于全国讲学稿的研究、分享了丁

11、加旗老师的讲座基于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等大师在讲座中的教师观、学生观、教育名言、精彩案例、教学理念、教改故事和前沿的教育思想,虽然有“挪用”之嫌,有“移花接木”之“丑”,但我还是愿意当新时代的“孔乙己”“窃书”不是“盗书”,我们没有大师、专家们丰厚的文化底蕴,也没有他们丰富的教育智慧积淀,更没有他们阔达开朗的艺术修为,但我们有学习他们的精髓、分享他们的智慧的向往和欲望,我相信就算是专家和大师们知道了,他们一样会感到无比的欣慰文化,需要传承,才能彰显它的价值和意义,也才能源远流长!不是吗?(二)磨练自己,做好自己经验是永久的老师。俗话说:不怕你精,就怕你经!离开南京,离开培训已有一段时间,在培训中

12、所见所闻、所感所言是否就是我们的所有?专家们精妙绝伦的讲座依然萦绕耳边,每每想起也常会掩首深思,感慨万千,羡慕、敬佩、向往等情思都会油然而生。但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在南京白下区驻校研修时我们的指导老师范庆荣主任,一名已经退休但应组织要求仍然还留在岗位上发光发热的老教研员,慈祥,睿智,厚实,在课堂上听课的自如洒脱、淡定冷静吸引着我:时而双眼盯着授课老师,时而侧耳倾听学生的回答,时而走到学生的身边看看学生课堂练习动笔的情况,时而在听课笔记上写一写,简直就是怀着一种欣赏的心情走进课堂,带着行家鉴赏艺术珍宝的心态走进教学,不像我们耳要听眼要看手要写脑海要想,总觉得手忙脚乱无法应对;评课时,他的话语不多

13、,立足课堂,针对教师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提问得当、引导方法、师生应答、细节语句研读、教学实效等做“可取的”和“不足的”这两个方面的反馈,干脆利落、直截了当,一是一,二是二,绝不会多一个字,老师们在凝神静听时无不颔首称赞,这是二十多年教研员生涯历练出来吧,审判的眼光看课堂,准确的判断看教学,注重实效评课促进教师成长,他的一举一动都洋溢着教研的魅力,孕育着一名教研员的秘密!同为教研员,范老教研员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身教重于言教,他做到了言行一致!在驻校研修的几天时间里,我常跟着他,就教研中许多的困惑与他做了交流,但他总是说:教研员,要随时做好准备,给老师上一堂示范课,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他的话

14、语深深地叩击着我的心扉我们做的与之还有太大的距离和太多不足。范庆荣老师说他自己既不是学科带头人,也没有优秀呀、骨干呀、先进呀等等的头衔,但从教从研几十年,他已经成为本地区老一辈、新一代教师心目中的教研“活化石”,透过这尊“活化石”,我们会体验到多元化的教研真谛。榜样的力量是无比强大的!南京的教研团队是我心目中永恒的榜样,与他们相比,我也许永远没有他们那样的优秀,掀开我的教研扉页也是苍白的,但我还是深深地认识到要从自己做起,从脚下起步,因此,在工作中,只要能腾出时间,我就会到教室里听推门课,这是我们的老师最欢迎的一种听课模式老师们没有压力,在常态课的背景下,就教学细节进行精益求精的推敲,还能够零

15、距离地为他们把脉问诊,真实有效;有时候,自己也会上上课,与老师们交流交流,希望在碰撞中和老师们一起成长,也容易和老师们打成一片。上学期,就我校一年级学生课堂朗读总是唱读的现象,虽然探讨过,会议强调过,但效果并不明显,为了找到真正的原因,我自己借两个班上了两节调研课雪孩子,一次是原稿,第二次是修改稿,经过上调研课,我找到了引起孩子们“唱读”的一些原因,并就此给老师们做了一次关于一年级阅读教学如何导“读”的专题解读;我们五年级语文以古诗教学为主题的教研活动,我和老师在参加研课时,就一些环节展示了我个人的教学设计长征和教学组织。在南京驻校研修时,古诗教学同课异构,自成风格的古诗教学真让人大开眼界,让

16、我至今陶醉!一个人,只有在实践中运用能力,才能知道自己的能力。经历实践,才知道自己还是理论和实践两张皮,我想:没有做好自己,如何去引领别人?只是坚信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我们不是“种子”,但我们可以做采花传粉的蜜蜂、蝴蝶,为培育“种子”服务,为教研服务,为教学服务,为教师服务,这也应该是我们的职责吧。在“南京研修的总结”中最后一段我是这样写的:南京的冬天好冷,但我的心好暖,真心感谢领导给了我这次学习的机会,感谢南京晓庄学院和各位专家在学习和生活上的帮助和支持,我一定把这一次所领悟到的和所学到的应用到工作实际中,发挥“国培”学员的引领和示范作用;虽然培训结束了,

17、但思考没有结束,行动更是没有结束,我觉得新的学习征程已开始,知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次的培训学习,我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与不足,但懂得“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也看到了自己要出发的开始点,曾经迷茫的心有了新的方向,也清楚要把培训时的心动转换成实际工作中的行动力量和知识源泉,既要正视现实,又不能光说不动,相信至理名言“不积圭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温儒敏教授说得好:“从我做起,先要改善自己的小环境”。今天的培训,是为了明天教研发展的“美丽转身”。现在的我还没有完成“美丽的转身”,但我不希望只有“说的美丽”,没有“行动的魅力”,相信在坐的热衷于教育教研事业的同行都会有此同感的但我们不会忘记身上所担当的使命。培训伴我前行,但只有实践才能让培训远行。最后,非常感谢教培院领导给我这次的展示机会,也非常感谢在座各位同行的静心聆听,说得不好的多多指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