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上学期组织胚胎学_第1页
大二上学期组织胚胎学_第2页
大二上学期组织胚胎学_第3页
大二上学期组织胚胎学_第4页
大二上学期组织胚胎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大二上学期组织胚胎学1 1、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具体电镜结构及他们在合成蛋白质过程中的联系。答:核糖体(又称核蛋白体):是一种颗粒状物质,无被膜包裹,由 rRNArRNA 和蛋白质组成(化学组成),为 15x25nm15x25nm 的小体,分为两部分(构成):小亚基和大亚基,具之间有一空隙,mRNAAmRNAA 此穿过,在大亚基中间有一中央管(中央通道),用来释放刚生成多肽。内质网:膜性管道系统,呈扁囊状或管状,其管道纵横交织成网状,可从细胞膜到核膜。分为粗面型内质网和滑面型内质网。粗面型内质网扁囊状结构,腔里含有与蛋白加工浓缩的 E,E,表面附有核糖体高尔基体:膜性结构,具由三部分组

2、成,扁平囊:层状迭起,呈弓形,形成两个面,凸面,又称形成面(未成熟面),对着细胞核,凹面,又称成熟面(分泌面),对着细胞表面。小泡(多位于形成面):来自于粗面型内质网,内有核蛋白体合成的蛋白质,又叫运输泡,送到扁平囊内加工。大泡(多位于成熟面):分泌泡(浓缩泡),在扁平囊内加工后形成的,然后跑至细胞膜表面,形成结构出去,从而使膜道得以不断更新。联系:核糖体合成的多肽链进入粗面型内质网腔内进行加工,通过芽生的方式形成小泡到高尔基体扁平囊泡内加工,扁平囊泡以出芽方式生成大泡。2 2、上皮组织的特点、被覆上皮的类型及分类。答:特点:(1)(1)、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2)(2)、上皮细胞有极性:

3、及细胞两端在结构与功能上有明显差异。上皮细胞的一面朝向身体表面或有腔器官的腔面,称游离面;与游离面相对的另一面面向结缔组织称为基底面。(3)(3)、上皮细胞无血管,因此无营养功能,营养通过结缔组织供给。(4)(4)、神经末梢丰富,感觉敏锐。被覆上皮的类型及分类:按照组成上皮的细胞层数。将上皮分为两类单层上皮:只有一层细胞构成,所有细胞都附在基膜上。复层上皮:由多层细胞构成,最深处的细胞附在基膜上。(1)(1)、单层扁平上皮内皮:心、血管、淋巴管内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间皮:位于胸膜、腹膜和心包膜表面的上皮。肾小囊壁层、肺泡及肾小管细段上皮也属于单层扁平上皮。(2)(2)、单层立方上皮分布于甲状腺

4、滤泡、肾小管近远段及小叶间胆管等处。(3)(3)、单层柱状上皮(3)(3)、单层柱状上皮胃、肠、子宫、胆囊等处。(4)(4)、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呼吸管等处。(5)(5)、复层扁平上皮位于皮肤、口腔、食道、肛门及阴道等处(6)(6)、变移上皮:输尿管、膀胱等处。(7)(7)、复层柱状上皮:眼睑结膜和男性尿道等处。(8)(8)、复层立方上皮:汗腺导管等处。3 3、化学性突触的概念、构成、功能及神经冲动传播的过程及特点。答:化学性突触:神经元轴突末段以释放神经递质进行传递神经冲动的突触。电镜下化学性突触结构由三个部分组成:突触前部分、突触间隙、突触后部分。1 1)、突触前部分:由突触前膜和突触前膨大

5、构成。前膜附有一层致密性物质略厚。突触前膨大内含有突触小泡,小泡里贮存神经递质。2 2)、突触间隙:突触前后膜之间狭小间隙、15-30nm15-30nm 含有糖蛋白质及一些细丝。功能:与神经递质结合,帮助神经递质运输灭活神经递质 3 3)、突触后部分:同样有一层致密性物质略厚,受体丰富。化学性突触的功能:定向传到神经冲动。过程:神经冲动传到突触前膜,突触小泡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导致蛋白构型变化,从而改变突触后膜对离子通透性,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化学性突触决定神经冲动作单向传导。4 4、猪胃固有层中主细胞和壁细胞的光电镜结构及其功能。主细胞:又称胃酶细

6、胞,数量最多,主要分布于胃底腺的底部。胞质嗜碱性,顶部充满酶原颗粒,HEHE 染色顶部呈空泡状,电镜下含大量粗面内质网与高尔基复合体。功能:(1)(1)分泌胃蛋白酶原,在盐酸作用下形成胃蛋白酶,分解蛋白。(2)(2)幼畜可以分泌凝乳酶,使乳汁凝固,延长其在胃内停留时间,从而能更达到充分吸收。壁细胞:又称盐(泌)酸细胞,比主细胞大,主要分布于胃底腺的体部与颈部。胞质嗜酸性。在电镜下:(1)(1)壁细胞游离面的细胞膜向胞质内凹陷形成许多分支小管, 称为细胞内分泌小管,小管表面有许多微绒毛,从而增加细胞游离面的表面积。(2)(2)细胞内由许多滑面内质网构成的微管泡系统。都是由单位膜构成,这两种结构可

7、以相互转化,在细胞分泌旺盛期细胞内分泌小管中微绒毛发达,分泌静止期微管泡系统发达。5 5、 扩大小肠功能面积的三种结构(微绒毛、 肠绒毛及皱谖)及其构成答:皱谖,它是由粘膜和粘膜下层共同向肠腔内突出而成。小肠绒毛,其由上皮和固有层向肠腔突出而成。微绒毛:细胞膜与细胞质共同突出形成,内含有微丝。6 6、十二指肠的结构及功能。答:(1 1)、粘膜层解剖学上在小肠腔面可见许多环形皱谖,它是由粘膜和粘膜下层共同向肠腔内突出而成。在粘膜表面还有许多细小突起为小肠绒毛,其由上皮和固有层向肠腔突出而成。上皮:单层柱状上皮,主要由吸收细胞和杯状细胞及少量内分泌细胞构成固有层:结缔组织构成,a a 内含丰富的毛

8、细血管(与糖、氨基酸的吸收有关)、b b 毛细淋巴管(中央乳糜管,由一层内皮细胞构成,细胞之间有间隙,细胞外无基膜,-通透性好)()(与脂肪的吸收有关)、c c、平滑肌(绒毛产生收缩运动,以利于物质吸收和淋巴、血液的运行)、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等。小肠腺 a a 形成:绒毛根部上皮向下内陷形成管状结构,肠腺上皮和绒毛上皮相连。b b 组成:由柱状细胞、杯状细胞、潘氏细胞、未分化细胞组成,潘氏细胞位于肠腺的底部,呈锥体形,胞质顶端含有粗大嗜碱性颗粒,内含防御素、溶菌酶,有杀灭微生物的作用粘膜肌为薄层平滑肌。(2)(2)、粘膜下层为疏松结缔组织,含有较多的血管和淋巴管。十二指肠的粘

9、膜下层内有一十二指肠腺,为多管泡状腺,其导管穿过粘膜肌层并开口于肠腺的底部,十二指肠腺分泌碱性粘液(PH:(PH:8.29.3)8.29.3),可保护十二指肠免受酸性胃液的侵蚀。(3)(3)、肌层由内环肌和外纵肌构成,其中前者呈分节运动,起混合食物的作用,后者呈蠕动,推动食物前进。(4)(4)、浆膜由结缔组织和间皮组成,作用是使小肠表面润滑,以利于运动。7 7、肝小叶的结构答:肝小叶是肝脏结构与功能最基本单位其构成如下:(1)(1)、中央静脉:位于肝小叶中央,管壁不完整上面有许多肝血窦的开口。(2)(2)、肝板与肝索:由单层肝细胞组成(3)(3)、肝窦位于肝板之间,为血窦。一端开口于中央静脉,

10、另一端与小叶间动脉、小叶间静脉相通,血液在肝窦内的流动方向是从小叶周边部流向中央,汇入中央静脉。肝窦宽大而不规则,窦壁主要由内皮细胞和枯否氏细胞组成。(4)(4)、窦周间隙:肝窦内皮细胞与肝细胞之间的狭小间隙,又称狄氏间隙,内充满有类血浆物质。(5 5)、胆小管:相邻肝细胞连接面局部凹陷形成的微细管道,胆小管管壁相邻细胞膜形成连接复合体,起封闭胆小管作用,防止胆汁外溢到肝细胞之间和窦周间隙内。8 8、肾小体的构成及肾小管各段光电镜结构特点。答:肾小体由中间的血管球与外周肾小囊构成(1 1)、血管球是一团蟠曲的毛细血管,一条入球小动脉从血管极入肾小体,分 3535 条初级分支,每支再分成几条相互

11、吻合的毛细血管神,最后在血管极又汇成一条出球小动脉,离开肾小体,入球小动脉比出球小动脉粗,使血管球内保持较高的血管。(2 2)、肾小囊为肾小管的起始部,可看作肾小管始端膨大凹陷而成。其脏层由一层多突的足细胞构成。壁层由单层扁平上皮构成,在尿极与近曲小管相连。肾小囊腔:内、外层之间狭窄的囊腔,与肾小管相通。肾小管分为近端小管、细段、远端小管三段,其光电镜结构如下:1 1)、近端小管:最长最粗的一段(曲部与直部)LM:LM:管腔较粗但不规则,细胞主要微单层立方上皮,胞质呈强嗜酸性a a、细胞界限不清,b b、细胞游离面有刷状缘,因此光镜下近端小管的腔很小或呈封闭状。c c、基底面有许多纵纹。EME

12、M: :a a、细胞界限部清是因为细胞侧面有突起,相邻细胞突起互相嵌和。b b、刷状缘是由于游离面大量微绒毛构成 c c、纵纹是由于细胞基底面存在发达的质膜内褶以及大量线粒体。(2)(2)、细段:肾小管中最细,是由单层扁平上皮构成,因此也是肾小管中最薄的部分。胞质呈弱嗜酸性,细胞游离面有少量微绒毛,基底面有少许质膜内褶结构。(3)(3)、远端小管:单层立方上皮,胞质弱嗜酸性。微绒毛不发达,质膜内褶及其中线粒体发达。9 9、试述鱼类血液特点。答:分类方法同哺乳动物;红细胞有核,有滑面内质网、线粒体和高尔基体;嗜中性白细胞核偏位,不分叶;嗜酸性白细胞核为肾形或分为两叶,偏位,细胞质中颗粒分为粗细两

13、种;嗜碱性白细胞核偏位,细胞质中有粗大的嗜碱性颗粒;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同哺乳动物;无血小板,有血栓细胞,卵圆形;血细胞在血管中或组织中都可见分裂现象。1010、试述鱼类胃的特点。答:鱼类也有胃底腺,但只有胃酶细胞,无盐酸细胞;有的鱼类在固有层和黏膜肌之间的胶原纤维束非常紧密地排成一个环,称谓结实层;肌层仅有内环外纵两层,内层厚,外层薄。1111、试述鱼类肠的特点。答:鱼类的肠没有明显的分界。草食性鱼类肠较长,分为前、中、后肠,以绒毛的高度和数量、杯状细胞的数量来分。肉食性鱼类肠较短,小肠和直肠段有明显分界。有的鱼类在胃附近还有幽门盲囊,其结构同小肠段。多数鱼类无黏膜肌,固有层和黏膜下层无明显分

14、界。无肠腺 1212、试述鱼肝脏、胰腺的特点。答:肝的形态与鱼体形有关;深入肝实质的结缔组织少,不能形成完整的肝小叶;肝细胞板往往不规则地排列在中央静脉周围;肝血窦极其狭窄,难以辨认;门管区中,小叶间动脉、小叶间静脉、小叶间胆管分部不集中;真骨鱼胰腺只有 A A、B B、D D 三种内分泌细胞;有些鱼类肝内有胰腺分布,形成肝胰脏。1313、试述鱼鲤的结构。答:鱼鲤由鲤弓和鲤丝两部分组成。1 1、鲤弓:鲤弓的内侧有鲤耙,外侧为鲤丝,鲤弓内有鲤弓骨支持,鲤弓骨为透明软骨,有些鱼类没有鲤弓骨。鲤弓的横断面呈半个椭圆形,两片鲤丝固着在鲤弓上。鲤弓内骨骼呈圆弧形,其位置靠近鲤弓背面。在鲤弓骨下方有两支血

15、管,背面一支为鲤弓 V,V,腹面一支为鲤弓A,A,二者均分枝进入鲤丝。在鲤弓 A A、V V 和鲤弓骨的周围填充着结缔组织,鲤弓的表面被覆着复层上皮。纵断面观鲤弓骨是弓臂状,在其下放的出鲤和入鲤 A A 平行排列,2 2、鲤丝:横切鲤裂可将鲤丝纵切,在其断面可见左右两片鲤丝,它们的一端固着于鲤弓上,另一端游离,整片鲤丝的外形呈战刀状。在鲤丝的两侧被复着复层上皮,与鲤弓上的复层上皮相连续。在每根鲤丝内侧有一根小棒状鲤丝软骨,对鲤丝起支持作用。鲤丝的两侧边缘处各有一支血管,靠近内侧的为鲤丝动脉,外侧为鲤丝静脉,它们分别与鲤弓的入鲤 A A 和出鲤 A A 相连通。鲤丝 A A 和鲤丝 V V 在每

16、一鲤小片的基部水平的分成小枝进入鲤小片,并在鲤小片内分枝形成毛细血管网,或称窦状隙在入鲤 A A 两侧靠近鲤丝基部各有一条横纹肌纤维束,它们互相交叉与对侧鲤丝软骨相连接。其肌纤维束的收缩,一方面可牵动鲤丝软骨和两侧鲤丝,控制两侧鲤丝的开拢;另一方面可牵动入鲤丝动脉的管壁,控制其动脉管壁的舒缩活动和管内血液的流动,对鲤丝内血流起控制作用,故有鲤心之称。1414、鲤是鱼的重要呼吸器官,介绍鲤中利于呼吸活动的组织学特点。答:1 1 . .表面积大鱼类的鲤着生于鲤骨骼即鲤弓上, 整个鲤被鲤间隔分为左右两侧,分别分布在左右两侧鲤盖之下,每根鲤裂以鲤弓为支架,每一鲤弓对生两排鲤片,每一排鲤片有象梳齿状排列

17、的鲤丝组成。在鲤丝的内侧,有入鲤动脉,外侧有出鲤动脉,鲤丝两侧排列着很多细小的片状突起,称为鲤小片,因鲤小片很小,且排列紧密,故肉眼不能看清,尽管其体积甚小,但其数量之多,使整个鲤与外界水环境的接触面积显著扩大。(3(3)。2 2 . .气体交换的结构薄在光镜下可见, 鲤小片由上下两层单层呼吸上皮及中间的支撑细胞柱细胞构成。各种鱼类的呼吸上皮的形态各有不同,真骨鱼类的呼吸上皮为单层扁平上皮,在呼吸上皮的基底面没有基膜。柱细胞位于两层呼吸上皮之间,对呼吸上皮起支撑作用,在呼吸上皮和柱细胞之间的腔隙称鲤小片窦状隙,即毛细血管,一般认为鲤小片窦性隙本身没有内皮细胞,其管壁是靠柱细胞两端扩大的表面和呼

18、吸上皮基底面共同合并而成。(3 3)。3,3,血管丰富鲤小片上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气体在此进行交换,故鲜鱼的鲤总是呈鲜红色。)。1515、简述鱼类精子和卵子发生过程中的不同点。答:卵子发生比精子发生的慢,故成熟卵子的数目较成熟精子少的多,尤其高等脊椎动物精卵数目差异更为显著。卵子的发生不经过变形期。卵子经生长期可形成体型很大的卵子(初级卵母细胞),而精子经生长期仍然是极小的精子(初级精母细胞)。卵子的第一次成熟分裂在卵巢内进行,第二次成熟分裂则离开卵巢(排卵并受精后)才能完成。而精子的两次成熟分裂均在精巢内进行。卵子经两次成熟分裂只能形成一个较大的成熟卵和 2-32-3 个小的极体。而精子则

19、可形成四个相同大小的精子细胞。1616、以鲤科鱼类为例,简述三个胚层的形成过程答:1.1.胚环形成。鲤科鱼类的卵是端黄卵,但细胞质相对较多。受精卵分裂后所形成的多细胞囊胚层(胚盘)较大。随着细胞分裂的持续,当囊胚层细胞继续下包抵达植物极卵黄 1 1/2/2 时,标志着原肠作用的开始。当囊胚层细胞由四面向植物极下包时,因受卵黄的阻碍,胚盘周缘之囊胚层细胞稍向内卷入,而使胚盘边缘形成一增厚的环带,称为胚环。2 2 . .胚盾和背唇。当胚环出现时,在胚环的一定部位(未来胚胎的后端),囊胚层细胞的集中和内卷而加厚隆起, 即为雏形的胚盾, 胚盾处的内卷边缘即为背唇。3 3 . .上下胚层形成。背唇的出现

20、标志胚胎的两侧对称已显示出来。随着原肠作用的继续进行,当囊胚层下包卵黄达 2/32/3 时,进入原肠中期,由于脊索中胚层内胚层细胞随着囊胚层的下包而继续由背唇处卷入,使胚盾明显加长,这时通过胚盾的侧切面和横切面可见胚盾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内层为背唇卷入的脊索中胚层内胚层细胞,它们连成一片,彼此无界线,称为下胚层,而未卷入、留在表面的多层细胞构成上胚层。这表明鱼类与一般三胚层动物一样,在个体发育的早期必须经历两胚层阶段。4 4 . .内、中、外三胚层形成。随着胚胎发育,当囊胚层细胞下包达卵黄 4/54/5 时,便进入神经胚期。此时,胚盾则随着囊胚层细胞(即脊索中胚层内胚层)的继续卷入而更伸长。在

21、胚盾的侧切面和胚盾中央之横切面,可见上胚层已分化为表皮外胚层和神经外胚层,外胚层增殖和集中加厚形成板状的神经板。在上胚层分化的同时,下胚层的腹面分化出一单层的扁平细胞层,它紧贴于卵黄多核体,此即内胚层。在神经板的下方,下胚层的背中部细胞分为出横断面呈圆形或卵圆形的脊索, 其纵切面为柱状细胞索, 而脊索两侧的下胚层细胞分化为中胚层。1717、何谓皮层反应,并说明皮层反应在受精过程中的意义。答:皮层颗粒与卵质膜发生融合,颗粒破裂,内含物被释放到围卵周隙。一部分与卵黄膜一起形成受精膜,另一部分留在围卵周隙中。皮层颗粒内容物有:卵黄膜分层酶:使卵黄膜与卵质膜分离开。精子受体水解酶:它剪切或破坏精子受体

22、。颗粒中的黏多糖:它可以产生渗透性梯度使水进入围卵周隙,使卵黄膜形成远离质膜的受精膜。卵过氧化物酶,它使受精膜隆起后由软变硬,使受精膜硬化,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善的阻止多精受精的机制。黏蛋白:还在受精膜的内部形成透明层, 它与维持卵裂时分裂球聚在一起有关。1818、简述鱼类卵巢发育的分期和各期卵巢的特征。答:卵巢发育共分 6 6 期。I期:卵原细胞为主。II期:第n时相卵母细胞为主。田期:第m时相卵母细胞为主。IV期:第IV时相卵母细胞为主V期:第 V V 时相卵母细胞为主。VI期:卵排放。1919、类精巢发育的分期和各期精巢的特征。答:I I 期可以看到一些体积大的精原细胞,他们分散分布。(1

23、(1) )IIII 期精小叶,无腔隙。精原细胞增多,他们成群分布。(1.5(1.5) )IIIIII 期精小叶出现腔隙,初级精母细胞在小叶边缘单层或多层排列。(1.5(1.5) )IVIV 期出现精小囊。(1.5(1.5) )V V 期精小叶腔中有精子。(1.5(1.5) )VIVI 期大部分精子已排出。(1(1)20)20、试介绍受精膜的形成和作用。答:皮层颗粒与卵质膜发生融合,颗粒破裂,内含物被释放到围卵周隙。一部分与卵黄膜一起形成受精膜,另一部分留在围卵周隙中。(4(4) )受精膜的作用:(1)(1)阻止多余的精子入卵;(2)(2)增加受精卵的渗透性;(3)(3)受精膜的隆起和围卵周隙的

24、形成,便于受精卵在膜内自由转动,使它在合适的方位上发育(44)。2121、胚胎发育过程中,外、中、内三个胚层可分化演变成哪些器官组织。答:(一)外胚层的分化:在原肠形成过程中,外胚层始终保持在胚胎的外表面,即与外界相接触的地方,对胚体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在胚层分化过程中,外胚层经不断分化,分别演变成整个胚体的皮肤表皮及其衍生物(如鳞片、皮肤腺等),神经组织、感觉上皮、口腔食管及泄殖孔上皮等。(二)中胚层的分化:中胚层位于内外胚层之间,在胚层分化过程中,中胚层可分化演变成皮肤的真皮、肌组织、结缔组织、血管及淋巴管的内皮、体腔浆膜表面的间皮,泌尿生殖器官的上皮等。总之除神经系统、消化器官和呼吸器官的上皮外,其余所有内脏器官都由中胚层分化演变而来。(三)内胚层:内胚层在原肠期构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