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说课稿范文汇总7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7篇,欢迎大家分享。说课稿 篇1我说课的题目是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结合我对本课的理解以及昨天的课堂教学我来说一说这节课:教材分析:这节课是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的第五课。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首先知识目标;让学生知道洋葱的内表皮是由细胞组成的。利用显微镜我们可以观察到洋葱的内表皮细胞。过程与方法:分别利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来观察洋葱的内表皮,并且用文字或画图的方式记录所观察到的,意识到利用不同的观察工
2、具我们会有不同的发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细致观察,及时记录是很重要的,同时能够懂得人类观察工具的改进对人类认识自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利用显微镜观察洋葱的内表皮细胞,难点是如何正确得使用显微镜。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对洋葱内表皮的观察,先是用肉眼和用放大镜观察,之后再教学生利用显微镜来观察。对比不同的观察方式记录所看到的洋葱内表皮有何不同。从而使学生能够去发现和认识细胞,同时意识到观察工具的改进,可以让我们发现更多的秘密。学情分析:考虑到本节课是六下第一单元的第五课,是以前面的四课内容为基础的,因此课前与学生进行了一定的交流,发现同学在很喜欢显微镜这样的观察工具,而
3、且对于显微镜也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在之前在三年多的科学课的学习中,通过大量的观察活动也掌握了一定的观察方法,对于细胞他们听过但是却没有自己去观察过,所以这节课学生的学习和观察会很强,鉴于这点,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放在了利用显微镜观察洋葱内表皮上。教学过程:教参上是将这节课分成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制作洋葱表皮装片,第二部分是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第三部分是观察记录洋葱表皮细胞。考虑到这样的三部分的活动量较大,在短短的三十五分钟课堂上可能学生每个活动都没有充分的时间去体验,而且制作洋葱表皮装片的某些步骤对于学生而言难度较大,有些小组做的可能不能作为观察的材料,课堂上也无法给与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反复尝
4、试着做。因而我将本节课的教学分为两个课时进行:第一节课的主要内容就是认识和使用显微镜。这样可以给与学生更多时间去观察和使用显微镜。现在我来简单的说说这个部分:首先以生活中常见的洋葱引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通过肉眼和放大镜去观察洋葱的内表皮可以让学生观察到日常生活中我们不怎么会去留意的细节,学生会发现洋葱的内表皮有条纹有小点,他们会想知道这些条纹和小点是什么,从而使他们有进一步去探究的想法,之后就引导到第二部分利用显微镜去观察。在这里有一个难点,如何让学生学会正确的使用显微镜呢,书本中呈现得是长长的七个步骤,而且光看文字的话很抽象,学生很难理解掌握,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将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并且将
5、每个步骤简化成两个字,分别是安放、对光、上片、调焦和观察,之后边讲解边演示,这样的话我想学生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会有一定的掌握。然后,为了巩固学生的知识,让学生分组进行操作,每四人一个小组,一位同学观察时,其他同学在旁参照7个步骤进行评价,当有错误时,及时提出指正,比单纯等教师去解答要节约时间,也给了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同时,由于显微镜对绝大多数的学生来说,都是新鲜的,他们的接触都不多,大家起点相同,就可以没有任何顾忌,没有谁肯定对或者错,一切都根据课本上的提示进行。在观察的过程中,我提供给学生观察的材料是已经做好的洋葱表皮装片,目的是把重点放在使用显微镜上,让学生又足够的时间去观察和记录。为下
6、一节课自己制作玻片标本提供足够的时间,不用将时间浪费在调试显微镜上。学生操作后,再展示一些细胞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进行不断的观察。说课稿 篇2我所做的课件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试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11课-我们成功了第二课时。这篇课文主要通过写北京申奥成功来表现全国人民的欢乐,激动与自豪。这一课时的重点主要是通过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来体会北京申奥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所以,我设计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观看申奥纪录片,第二部分指导学生朗读。首先,出示与课文想对应的人们在申奥成功时挥舞欢庆的图画。(点击)让学生有一个最初的印象。接下来,出示课文(点击)
7、,让学生在5分钟自由时间内熟悉课文,阅读课文。这时候,学生仅仅通过简单的文字并不能身临其境地体会感受当时的情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了解当时北京申奥的背景知识,更深入地体会人们激动自豪的心情,我准备了一段“申奥纪录片”(点击),让学生们感受北京申奥时的焦虑、欣喜与光荣,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情绪,为下一步的朗读作好充分的准备。看完纪录片,当学生沉浸在欣喜、骄傲中时,我“趁热打铁”的指导学生朗读。首先,出世课文第一段(点击),标出课文中应注意的词和应重读的词,用激动自豪的预期范读,然后指导学生把自己的心情读出来。(点击)接下来,第二段。这一段的生字比较多,先巩固生字,然后朗读。(点击)这一段是全
8、文感情释放的最高点。应该用最兴奋、最激动的心情来读。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我让学生们边看课件朗读,边挥舞着自己的手臂,好像每个人紧握鲜艳的五星红旗一样,尽情高呼:“我们成功了!我们爱北京!祖国万岁!”在学生激情释放以后,我准备了一些有关北京奥运的图片以及北京申奥的资料(点击),让学生们不仅能从听觉上感受,更能从视觉上感受北京奥运是我们的骄傲!(点击)如:奥运五还旗、北京申奥标志、北京申奥会徽以及其他庆祝画面等。让学生充分了解课文以外的奥运新知识,将来也能为北京申奥贡献一份小小的力量。这节课,通过课件的展示,结合朗读,我想对学生更深的理解课文是有效的。说课稿 篇3一、说教材麋鹿是苏教版小学语文
9、第十一册中的一篇课文,该文以简洁的语言和丰富的内容,介绍了珍稀动物麋鹿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叙述了它们历经磨难终于回到祖国的坎坷命运,朴素的说明中注入浓浓的情趣,也渗透了强烈的爱国情感。教学这篇课文,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称为“四不像”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同时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也要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教学要求,结合六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以下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感受该文中的说明方法。过程与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国家对保护野生动物的高度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
10、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三、说重难点学生学习课文,除了了解课文内容,还要用自己的话介绍麋鹿的外形特点和传奇色彩。因此我认为本课的重难点确定为: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感受该文中的说明方法。难点:通过课文的学习来体会我国对野生动物的高度重视。四、说教学过程一、概括全文,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主要介绍了麋鹿哪几方面的内容?(外形特点、生活习性、传奇经历)二、学习麋鹿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一)图文对照,明晰外形特点如果我们的教室里出现一头“鹿”,怎么能辨别出它是否是麋鹿。学生先仔细观察图片,再读读课文23小节的内容,将两者对比,找
11、出依据,再下定论。然后进行交流,其他同学补充。预设:角型、尾巴、蹄子、毛色、所处的环境作者在介绍麋鹿的外形时,紧紧抓住了它区别于其他鹿的显著特点,让读者对它的特点了然于胸,这得益于作者介绍麋鹿时严谨、科学的语言,这是说明文语言的一大特色。(板书:严谨 科学)请一位讲解员,来给游客们介绍一下麋鹿的外形特点。(二)提出问题,明确生活习性针对学生介绍的麋鹿外形特点进行提问。同学们有什么问题?(1)每头麋鹿的体重都能达到250千克左右吗?它们都有角吗?角什么时候能发育完全?(2)麋鹿的哪些身体特征和湿地环境相适应?穿插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三、学习麋鹿的传奇经历(一)感受传奇经历麋鹿究竟有着怎样的
12、传奇经历? 根据课文56小节内容,组内交流,关注概括的语言是否准确、精练,进行补充和修改。将麋鹿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做成了一张示意图,看着这张图,感受麋鹿数量变化之大。(二)感受叙述方法作者用5、6两个自然段记叙了麋鹿的经历。3000多年间发生的事,作者只用了248个字来记叙,还能让我们对麋鹿的经历了解得清清楚楚,作者是怎么做到的?(3)作者正是抓住这些麋鹿经历发生转折的重要时间点,来叙述麋鹿的发展变化,令它3000年的经历读起来既简练又明了,这种写作技巧值得我们借鉴。(三)感受言中之“情”在这段文字中,作者使用的语言除了科学严谨之外,还表达着他的观点和态度,这段文字处处含“情”。“早在”一词
13、,说明我国自古就有麋鹿,麋鹿最早是在中国发现的,一种自豪之情油然而生。作者用了“盗”这个字眼,表达了不耻和憎恨。类似这样的字眼文中还有很多,在57小节的叙述中,作者的语言可谓处处含“情”,仔细找找并试着体会吧!说明文的语言不仅要严谨科学,还可以处处含情。(板书:有情)四、学习“描述法”的开头方式麋鹿终于回家了,个读最后一段这个结尾与开头的这段文字遥相呼应思考:既然开头已经很完整了,作者为什么还要描写这样的一幕?学生发表看法,谈感受。师小结:我们都知道,说明文语言的主要特点是科学严谨,但有时为了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说明文语言也会讲究生动形象。像这样的开头方法叫做“描述法”:在说明文的开头,运用一
14、些生动形象的语言对说明对象及其相关事物进行描述,使之更有趣味,令读者产生想读下去的心理。原来,说明文的语言不仅可以有“情”,还可以这样有趣味。(板书:有趣)五、总结板书,整理收获同学们,我们学习了麋鹿这样一篇说明文,一方面了解了关于麋鹿的各种知识,另一方面还知道了写说明文,语言不但要严谨科学,同时也可以是有情的,有趣的。希望今天这堂课给大家的学习带来收获,也希望你今天的收获能用到以后的学习中去。说课稿 篇4一. 教材分析气体摩尔体积是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第二个内容,它是本章及本册乃至整个高中化学的重要内容。教材把气体摩尔体积的内容放在物质的量、摩尔质量之后,是为了便于前后衔接,为以后学习
15、有关气态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方程式计算以及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作铺垫;也为物理学中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提供基础。为了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突出概念的生成,本节教材首先注意了学科间的联系和学生已有的知识,通过计算得出1mol几种物质的体积,设问:1mol 气态物质的体积是不是也不相同呢?然后介绍气态物质的体积与外界温度、压强的关系,计算出标准状况下1mol气体的体积,引出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二、学情分析能力分析:初三化学课本强调探究式教学,所以高一学生形成了一定的探究习惯。他们对化学现象、化学实验兴趣浓厚,有探究欲。而且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具备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和数据处理分
16、析能力。知识分析:在此内容之前学生已学习了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等知识,在物理课中还学过密度、质量、体积的公式,这些内容对气体摩尔体积的学习起到了铺垫和支持的作用。并且学生已经做过电解水的实验,通过验证电解水产生的氧气和氢气来判断水的组成,但并没有研究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 另外不少学生还有一个错误的前概念,他们认为气体摩尔体积和摩尔质量相似,不同的气体摩尔体积不同。其实同温同压下,不同的气体摩尔体积相同。三、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 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气体摩尔体积和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 从微观上了解决定物质体积的因素。 从宏
17、观上了解决定气体体积的因素。通过讨论,培养思维能力,学会合作与交流。师生活动讨论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推出阿伏加德罗定律,并掌握它的内容以及有关计算。(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并从分析中得出规律,使学生体验发现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使学生亲历合作学习的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验目标学习、发现学习的成功与乐趣, 提高自我效能感。通过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的建立,培养学生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讨论,学会合作与交流。四、重点难点(1)重点:气体摩尔体积以及有关计算、阿伏加德罗定律以及推论。(2)难点: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定律、内部结构因素对物质
18、体积影响的逻辑过程。 气体摩尔体积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概念中要素又多,而学生的相关知识较少,不少学生还有一个错误的前概念(他们认为和摩尔质量相似,不同的气体摩尔体积不同。),所以学生理解起来难度也较大。因此我确定气体的摩尔体积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五、教法学法本节课的教法有:目标教学法、发现法、讲授法。学法有:比较法、分析法、 数据处理、讨论法、练习法等。六、教学过程复习提问 1.1mol物质含有的粒子数约是多少? 2.什么叫摩尔质量?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的物质的量,它把宏观上可称量的物质与微观粒子联系起来,宏观上可感知的除了物质的质量,还有物质所占的体积,上节课我们研究了1mo
19、l物质所具有的质量,这节课我们来讨论1mol物质所占的体积。科学探究1、计算:假设电解了1.8gH2O,根据电解水的方程式计算生成的O2和H2的质量。根据O2、结论:同温同压下,物质的量相同的气体具有相同的体积。 2、1mol气态物质的体积投影结论: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探究结论1、物质的量相同的不同固态或液态物质,体积不同。2、在相同状态下,物质的量相同的气体体积基本相同。(通过科学探究来为下面的气体摩尔体积和阿伏加德罗定律内容打下基础,铺垫) 问物质体积大小取决于什么? 内因(决定因素):粒子数目、粒子大小、粒子间距离 外因(影响因素):温度、压强分析(以图表的
20、形式来讲解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条理会比较清晰点,一环扣一环,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总结1mol不同气体所具有的体积基本相同,而1mol不同固态、液态物质所具有的体积不同。从而引出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以及在标准状况时,任何气体(单一气体或混合气体)的气体摩尔体积都约为22.4L/mol,以及使用气体摩尔体积时要注意的一些问题:气体摩尔体积只适用于气体、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单一气体或混合气体)的体积都为22.4、非标况下,1mol气体体积也可能是22.4等等。练习通过练习来总结出在使用气体摩尔体积时要注意的一些问题。更能加深学生对气体摩尔体积内容
21、的掌握,印象更加深刻。 学生讨论 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是否受外界条件的影响?当温度、压强改变时,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是怎样变化的?(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引出阿伏加德罗定律,能让学生讨论、探讨得出阿伏加德罗定律。) 结论: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受外界的温度压强影响。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与温度成正比,与压强成反比。当温度压强一定时分子间的平均距离是固定的,不同气体分子间的距离相等。所以在温度压强一定时,一定物质的量的气体的体积是确定的。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即阿伏加德罗定律。再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 · V = n · R · T以及PV
22、M=mRT、PM=RT导出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几个推论。(“三同定一同”、“两同两比例”)七、板书设计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二、气体摩尔体积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32、符号:Vm 3、单位:L/mol、 m/mol 4、定义式:Vm=V/n5、标准状况:Vm=22.4L/molV22.4L/mol 25、101kPa:Vm=24.5L/mol6、阿伏加德罗定律: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只适用于气体,所以也叫气体定律)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 · V = n · R · T 结论:(1)同T、p同V的两种气
23、体必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2)同T、p同N的两种气体体积必然相同。(3)同T下,两种气体体积相同,分子数也相同,则压强也必然相同。 推论:(1)同温同压,V1/V2 n1/n2(2)同温同体积,p1/p2n1/n2 (3)同温同压同体积,m1/m2M1/M2 (4)同温同压,M1/M21/2(5)同温同压相同质量,V1/V2M2/M1 (6)同温同体积等质量,P1/P2 M2/M1(7)温度相同,物质的量相同,V1/V2P2/P1说课稿 篇5我今天解读的内容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中的一篇散文老王,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的采用来阐述我对这篇课文的理解。第一部分:说教材1、教材简析老王是
24、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用的是平实的语言,但作者笔下的老王带给我们的震撼却像风暴一样强烈。老王一辈子孤苦伶仃,一生凄凉,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不幸者。但他心地善良。讲感情,知恩图报,即使在文革那样不正常的年代,精神上也没有受到任何污染,能尊重遭遇不幸的作者夫妇,正是这样,不幸的他赢得了作者及家人的同情尊重。本文通过记叙作者与车夫交往的经历,既写出了老王生活的苦,老王内心的善,也体现出作者对老王的同情和内心的悲酸,含蓄地提出了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不失为一篇培养学生爱心,同情心的佳作。2、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据新课标中重点提出,要让学生“关注人类,关注身边的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
25、感态度价值观”,根据以上两方面的要求,结合本课的内容和特点我这样确立这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能在快速阅读课文过程中,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在听与说双方互动过程中,增强知识点的删选能力,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锻练,思想认识得到提高。(2)深入探究:全面把握课文,领会作者与主人公的思想感情。(3)情感态度: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陶冶美的情操。3、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及依据本文感情真挚,把“领会作者与人物的思想感情,联系身边的人,关注、关爱他人。”定为教学重点和难点,这对正在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八年级学生很有现实意义。第二部分:说学法1、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
26、发育期,他们的特点是思想活跃,好冲动,有叛逆性,而且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备受家长宠爱,因此许多同学只知道一味地接受“爱”,而不懂得如何感谢爱,更别说去回报爱了。像本文中老王这样的社会弱者,许多学生不了解,更谈不上关心,再加上本文特有的社会背景,深刻的思想意义,都是学生难以理解的。2、 学法指导教与学是相长的,为了教师更好地教,学生更好地学,根据我校学生的情况,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学法方面我采用“导思点拨练”的过程,让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在这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以下指导:引导学生注意紧绕所设计的问题,扣住文中的关键语句,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联系自身的生活,来体会理解文中的感情,指导
27、学生注意体会文中语言特点,加以积累、运用,加强语言基础,指导学生把这种写法运用到具体写作中去,提高语文水平。第三部分:说教法我的教学设计理念是:张扬师生个性,突出学生主体,重视学生感受,强调阅读品味,渗透学法指导,实行合作探究,加强能力培养。我决定采用以下教法:1、以语言品味为主,采用启发点拨法,来完成本课教学;2、设计带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诱导学生思考,通过语言的体会,解决本文重点;3、同时采用朗读、讨论、质疑、练习等方式使学生动脑动手。此外,我准备利用多媒体展示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说课稿 篇6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六年级下册习作写一件童年趣事的作文评讲。一、说教材六年级下
28、册习作写一件童年趣事对学生提出了三点要求:一、写一件童年时有情有趣的事;二、注意把有趣的地方写具体;三、学生学会用修改符号修改作文。针对以上要求,我觉得上好作文评讲课,先要做好以下准备:一、上好作文指导课,帮助学生回忆童年,选择素材,指导学生把有趣的地方写具体,让学生享受“拾贝”的快乐;二、上好作文修改课,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互相修改,自己二次修改定稿;三、批改作文,对所有作文进行题材、内容、表达等方面的分析,确定两篇相对写得好的作文,尽量发现学生作文中的精彩片断,还将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错别字、病句一找出来,归类整理,选一篇写作问题比较典型的作文,以供课堂上学生修改。童年,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29、童年珍藏着我们多少欢笑与泪水,每个人忆及童年都会有说不完的话题,聊不尽的乐趣。而本次习作要求之一是“把有趣的地方写具体”,因此,我把这堂作文评讲课的情感目标定为享受童年的乐趣,享受写作的快乐。技能目标为、学习对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神态、外貌等进行细节描写的写作方法。、弄清修改的理由和方式,培养独立修改作文的能力。二、说教法、学法以往作文教学中,老师们往往会精心设计作文指导课,对作文评讲课,或不重视,或先念一两篇优秀作文,再不点名地批评一下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几点今后作文应注意的问题。学生总是处于被动地位,而且课堂气氛是比较沉闷的。殊不知,作文评讲课其实是对学生作文的再指导,是以
30、学生一个个真实而具体的习作案例为出发点进行的有针对性的指导,好比教练在实际操作中现身说法,是最具人性化的教学过程,对提高学生习作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是不容轻视的。因此我决定对作文评讲进行改革,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作文评讲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鼓励全体学生通过朗读佳作、优美片段,讨论交流习作中的优点与缺点等方式参与作文评讲,而不只是“写作尖子”频频亮相;作文评讲课充满民主气息,面对作文,师生平等对话,其至可以争鸣;作文评讲课在形式上新颖生动活泼,以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本堂课的设计思路是:“赏析”与“修改”,具体分为五大板块:一、榜上有名;二、佳作亮相;三、精彩片段;四、咬文嚼字;五、七嘴八舌
31、。三、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明确要求:、播放乐曲童年趣事,教师谈话创设情境:童年,、回忆本次习作要求。(即评价作文的标准)(二)、佳作亮相,体验成功、学生陈铭朗逞强喝酒记。师问其他学生:“你觉得他写的事情有趣吗?你觉得他那里写得最好?”教师及时地随机地点拨、总结。、“想不想知道他为什么写得这么有趣?”马上采访陈铭,教师归纳总结“生活就是语文,语文就是生活。正如法国雕塑家罗丹所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平时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精彩,有效提炼素材。、学生吴晨阳朗读童年趣事拔毛记。采访吴晨阳:“在这篇作文,你最满意的地方是哪里?觉得哪里还有缺憾?”、教师总
32、结:刚才的两篇文章,当然不能说已经完美得无懈可击。我们之所以认为陈铭和吴晨阳的作文是佳作,那是因为这两篇文章都有一个共同点内容真实、表达自然、有趣。这是这两篇文章最突出的优点,而且两位同学所写的事都是生活中极普通、极细微的小事,这也很值得表扬。当然,还有不少同学的作文也有这个特点。比如说,汪贝同学写的抓鸡的经过也是情节一波三折,生动而有趣;徐乐同学写他去抱小猪而被猪妈妈追得狼狈不堪;刘强同学写他为了不让妈妈把压岁钱收走而挖空心思藏钱;徐蕾同学写自己偷学妈妈化妆;袁昌瑞同学写自己被狗追;梅子莹同学写的抓小老鹰等等,这些同学的文章都应该受到表扬,因为他们用一颗童心写出了一份童趣!”(三)、精彩片段
33、,享受快乐虽然佳作并不是人人都有,但每个同学的作文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精彩之笔。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些同学作文中的精彩片断。十几位同学依次上台朗读自己作文中的精彩片断。(在屏幕上打出这些片断的内容并进行归类)(四)、七嘴八舌,评中导改根据学生事情写不具体的问题,找出一篇很有代表性的文章,摘取其中的一个片段,屏幕出示。病文:一天,妈妈硬要我去上幼儿园。我死死地抓住床单不放,还大吵着:“我不去,我不去!”豆大的泪珠划过脸颊,落到了床单上。“你为什么不去幼儿园呀?”妈妈用温和的语气问我。我一时慌了神,不知道该怎么回答。突然,我灵机一动,装出一副生病的样子:耷拉着脑袋,眼睛都快闭上了,只张开了一条小缝,然
34、后用有气无力地说:“妈妈,我今天不舒服,你不要送我去上学好不好?”妈妈一听,急了,马上改变了主意,说:“那你就在家好好休息吧。”学生讨论,并修改片段。教师相机点拨。(六)、名言警句,课外延伸、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把可有可无的字、词、段删去,毫不可惜。契可夫、必须永远抛弃那种认为写作可以不必修改的想法,改三遍、四遍,这还不够。托尔斯泰。、作文是写出来的,好作文是改出来的,改一百遍也不算多。说课稿 篇7一、教学内容概述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美术教材五年级第九册第三课的内容。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本课属于“造型、表 现”学习领域。本课意图是通过观察、分析和讲解,学生
35、能够认识到景物的近大远小透视现象,并能把有关透视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绘画中进而提高空间表现能 力,从而提高学生在绘画中的真实感。二、教学目标分析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透视现象,学生更了解生活中的近大远小的原理。理解视平线、消失点在透视现象中的应用。学习它能使学生更好的表现空间立体感是绘画作品更真实。2、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初步了解透视现象及基本规律,并能运用这些规律表现身边的景物逐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感受透视效果给画面带来的美感。并且有留意观察的习惯和探究生活中的近大远小透视现象的兴趣。教
36、学重点、难点:1、 通过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分析和讲解,能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2、 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表现身边的景物。教学用具:图片资料、铅笔、图画纸。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其实五年级学生对于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早就注意到了,为使学生把感应认知上升到理性认识,教学过称中我还是要通过大量的感性认识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透视教学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因为学生初次接触这种理性化、抽象化的知识会感到难度较大,这就需要我们提前进行渗透,做好铺垫,如课前提出问题、 留观察作业、收集相关资料等。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新课程理念提出“创新与发展取向的课程实施”,教师与学生不只是课程的执行者与接收者而应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知识的创新者。在本课教学设计时我重点突出以下几点。1、 教师要成为教学设计的创新者为了突出“用绘画中的透视现象表现立体感”这一重点,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感受知识的魅力。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第一,用范画中两个大小不一的“海宝”以奔跑的动式来表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第二,用儿童画中一排树木来直观的表现近大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年快递服务合同范本
- 2024年企业股权激励计划实施合同
- 2024年企业供应链管理与优化合作开发合同
- 2024年工程墙体砌筑与抹灰施工合同
- 2024劳动合同的履行与监督合同
- 2024年仓储物流吊装服务协议
- 04年电视塔建设吊装合同
- 2023年温州市泰顺县文旅集团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真题
- 2023年深圳市水田小学紧急招聘教师考试真题
- 2023年上海市工商外国语学校招聘考试真题
- 小学生防火安全教育课件
- 口语交际:商量(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 乡土嵌合:农村社会工作的实践面向与行动路径
- 2023年中国铁路国际有限公司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大学生信息素养大赛(省赛)考试题库(含答案)
- 国资国企企业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培训
- 过敏性紫癜的护理培训课件
- 监理工作重点、难点分析及解决方案
- 雪梨产业规划专项研究报告
- 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件20232024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二
- 教学病例讨论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