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推荐】化学说课稿模板七篇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化学说课稿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化学说课稿 篇1一、教学内容分析1、教材地位分析:本说课内容是高中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五章第二节第一课时。本节内容是全新的知识,这节课通过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学习,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作综合归纳和提升,为以后继续学习化学平衡的学习提供知识和方法的铺垫。本节内容以生活现象为背景,学习化学反应速率,使知识与背景相辅相成,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同时也强化了知识的应用。2、教材处理的指导思想
2、和方法二期课改的化学学科提出,实验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在化学学科中以实验探究为突破口,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索习惯、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注重科学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统一。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注重促进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协调发展。我在处理这一节教材时本着两个指导思想:第一是注意线索清晰使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的探索活动更条理化、系统化;第二要符合研究性学力的培养要求,注意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具体的处理方法是:以生活常识及图片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反应速率,并以此为核心构建整个课堂教学的大背景。意在突出知识源于生活,又可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为了体现这种意图,也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
3、索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将教学分为三个阶段: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的探讨、对具体题目作总结性回顾,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3、重、难点分析本节的教学重点是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的分析,同时这也是本节的难点所在。化学反应速率是典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内容比较抽象,但又是学习化学平衡的基础,因此是本节的重点,但对学生来说抽象的知识在认知和理解上都存在着困难,故它也是本节的教学难点所在。4、教学目标的确立在上述的总体分析和二期课改思想的指导下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认知性学习目标:(1)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2)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及其原因
4、技能性学习目标:(1)学会控制某一变量进行对比实验(2)培养学生实验技能,观察、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性学习目标:(1)通过小组讨论、小组实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协作精神(2)通过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二、教学方法分析:1、总体的教学构想及构想依据总的教学构想是:第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序幕,培养学生研究性学力为暗线,充分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通过提问、思考、讨论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研究性学力的培养。第二,以探索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为明线,将探索分为三个阶段,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索,从而把教师的认知结构轻松转化为
5、学生的认知结构。2、具体的教学过程设计及分析教学导入设计:利用日常生活的实例,让学生首先深切体会到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安排也恰如其分的符合二期课改的精神。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环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能力。教学过程设计:针对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的现象,让学生通过一个个实验的探究,大胆得出结论,教师再加以点评,让教师的认知结构迅速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在整个过程中充分信任学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鼓励学生大胆实验,同时强调团队精神。教学结束设计:利用一道综合讨论题,让学生充分应用现学知识进行解决问题,同时教师对这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和
6、巩固,教育学生学以致用。三、教学对象分析:1、通过初中和高一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反应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节内容是典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内容比较抽象,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教师运用多媒体、实验等来强化学生的理解合乎掌握。2、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一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四、巩固训练本节课的巩固训练采用两种方式,一是传统的短期作业选用课本及习题册上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习
7、题布置给学生完成。二是让学生做一项长期工作,即平时留意以下生活中那些现象与化学反应速率有关,如发现做好相应的记录,应该说学生乐于这种全新的自主学习活动。化学说课稿 篇2“说课”有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因而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登上了教育研究的大雅之堂。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金属的化学性质化学说课稿,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金属的化学性质是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课题2的内容,具体内容是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置换反应的定义及应用,它侧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能应用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本
8、课题的学习还能为后面学习酸、碱、盐打下良好的基础。2、教学目标按照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学生认知能力,年龄、心理特征,我确立以下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能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问题。(2)过程与方法、通过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及活动性顺序,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归纳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精
9、神,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使学生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3、教学重难点我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内容设置以及今后教学的影响来判断教学重、难点,确定本课题的重点是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金属活动顺序,由于金属活动性顺序比较抽象,需要学生记忆,而且在运用时需要一定的条件,又紧密结合学生对金属的日常认识、思维能力、生活经验以及年龄特征,我确定本节课的难点为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二、教法分析教学方法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根据这一原理,我采用如下教学方法:以实验探索为主线,结合使用启发法、归纳分析法、多媒体辅助
10、教学法。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以实验探索为主线能让学生在做实验的同时,还能边观察、边记录、边分析、边总结。多种教学方法相互穿插,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优化课堂,课堂效果也会达到最佳。三、学法分析根据学习目标的要求,学生学习主要采用以下学习方法:实验法、归纳总结法。化学是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做实验是学好化学的最有效途径,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边观察、边记录、边思考,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出结论,这样使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得到了加强,逐步学会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方法,结合总结归纳法,指导学生进行综合归纳能力训练,提高学生对所得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四、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温
11、故导新导语:在现代的考古中,发现从地下出土的文物中,金银器具总是比铁器保存得完好,而且年代比铁器早,你知道为什么吗?以科学事例创设情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预示着本课题的重点。(2)活动探究,探索新知、金属与氧气的反应结合课件展示,回顾学过的铁、镁与氧气的反应,让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再结合它们反应的难易程度不同,设置学生讨论,从而得出这两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追问】:如果把金和这两种金属比较,则金排在什么位置呢?为什么?这样使学生能利用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来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还可
12、以及时的检查和反馈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运用情况。、金属与酸的反应【探究一】:在4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稀盐酸,再依次加入铜、铁、锌、镁,观察实验的现象,特别强调的是加入的顺序(铜、铁、锌、镁)很重要,这样实验现象就有一个递进的过程,便于学生观察、对比,把握内在联系,是学生能清晰地比较出这四种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从而比较出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突出重点,还能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设置讨论】:大家想想如果要在实验室制备氢气,你认为选用哪种金属最好?这样能刺激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学生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运用,强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金属与盐溶液
13、的反应【探究二】: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学生分组实验,通过教师的启发,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设置讨论】:由实验(1)可知Al的活动性比Cu强,结合实验(2)、(3)能否比较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呢?设计意图:给出一定的线索为饵,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在学习化学性质的同时,也了解到了比较金属活动性的方法,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突出了重点,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获得成就感。通过上述探究过程,以及科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得出了的真实结论,进而给出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及其用途。、置换反应【课件展示】: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设计意图:以课件展示回顾相关化学方程式,突出规律性、
14、直观性,便于学生观察、总结置换反应的定义,自己发现知识,体验学习的乐趣。(3)交流讨论,归纳小结【提问】:谈谈这节课的收获,还有何疑问?这样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自己小结,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口头表达能力,说出心中的困惑,拓展了思维。(4)作业必做题:P14 4、5选做题:P14 7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设置了必做题和选做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这点恰好符合教育学中提到的“因材施教”的原理。化学说课稿 篇3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人教版实验教材九年级化学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是氧气,本节教材分成: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和氧气的用途三部分。这
15、三部分应以氧气的性质为中心,因为物质的用途主要决定于物质的性质。氧气是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中系统地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我采用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并逐步使学生学会掌握物质(单质和化合物)概念的一个系统模式。为以后探索别的物质如氢气、二氧化碳等做铺垫,教给学生认识物质性质的程序。(二)、教学目标:基础知识目标:1、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氧气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2、理解化合反应的概念,了解氧化反应的概念。思想教育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懂得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用途又体现性质的辨证关系。基本能力目标: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探究性实验,使学生获得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
16、合分析能力。使他们逐步学会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极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方法。情感目标:1、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2、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探究性实验,使学生获得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三)、重点和难点: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化合反应的概念。难点:通过实验来探究氧气化学性质及对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四)、教学用具演示实验:实验22至实验24补充”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多媒体课件:(1)氧气的物理性质动画,(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录像,(3)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录像。二、说教法:1、探究式实验教学法该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是:设疑学生演示实验观察思考总结应用。根
17、据目标设疑,引导学生动手实验,让学生以怀疑和挑剔的心态去观察实验现象,体验实验的过程,积极的思考和分析。教给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探究得出科学结论的学习方法。2、互动式教学法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有学生的猜想、讨论、抢答,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有教师的指导、答疑。师生之间不停地进行“信息”交流,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3、知识竞赛法这符合初中生争强好胜、集体感和荣誉感强的特点。在抢答竞赛中,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高,有利于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应用。4、质疑释疑通过质疑释疑,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探索精神。三、说学法:1、探究学习: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究氧气化学性质及对其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
18、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2、自主学习:指导学生以实际生活的经验和对教材的阅读,从中归纳出氧气的用途,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3、合作学习:利用学生分组实验和小组讨论,使学生在沟通中创新,在交流中发展,在合作中获得新知。四、说教学过程:新课程标准提倡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这节课我是这样安排的。()课前准备:学生预习并查阅有关氧气用途的资料。(二)、联系实际、导入新课:首先以儿童游戏的形式开场。谜语:看不见摸不到,不香不臭无味道,动物植物都需要,离开它就活不了
19、打一物质(氧气)。设问:“人的日常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的是氧气?”学生讨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提出一些常见生活中现象,如:人需要呼吸,如果一个人57分钟不呼吸会怎么样?钢铁为什么会生锈?家里的液化气是怎样被点燃,为什么能燃烧?等,这些现象都与氧气有关,这样不但能自然导入课题,而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因此能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带着探索未知的心理进入新的教学。(三)层层深入、讲述新课一氧气的物理性质设问:什么是物质的物理性质?研究物理性质通常从那几个方面出发?然后我通过展示一瓶氧气让学生进行观察,提出问题:(1)在通常情况下氧气的色、态、味?(无色、无味的气体)(2)教师提供资料已知氧气的密
20、度是1。429克/升,空气的密度是1。293克/升,你从中得到什么结论?(密度比空气略大)(3)鱼儿在水中能自由生活,为什么?(水中有氧气)市场上卖鱼的,为什么过一段时间要向池里舀一些水或通一会空气?(氧气不易溶解于水)(4)如果条件改变固态氧、液态氧是什么颜色?学生进行思考,再通过观看氧气的物理性质的动画,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思考分析、讨论,学生能归纳出:(略)化学说课稿 篇4一、教材分析元素周期律属于高一课本第五章第二节。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是中学化学教材中的重要的理论基础,是对以往知识的规律性总结和学习氧族元素和碳族元素的指导,因此,本章是本书乃至整个中学化学教材的重点。同时,还是历
21、年高考的热点,在高考中重现率较高。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中,元素周期律属于知识教学要求的c层次,即懂得“为什么”。该层次要求学生能够领会概念和原理的基本含义,能够解释和说明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本节教材有以下两个特点(1)对与初中知识有交叉的内容,如核外电子排布、半径大小的比较虽说在初中不作要求,但原初中的实际教学多数已达高中时的要求。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须让学生动手、动脑、参与归纳,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查漏补缺,采取综合列表、讨论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讨论并运用初中学过的知识,从中总结出规律性。(2)元素周期律的导出以理论为指导,以事实为依据。元素周期律知识的得出,不仅有理论推导,还通
22、过比较同周期元素的性质对理论推导进行了验证。而且,理论推导也从陈述式改为由学生自己进行探索的方式进行。至此为止学生已经学习了氧、氢、碳、铁等元素及其一些化合物,还学习了碱金属、卤素两个元素族的知识,初步学习了原子结构的理论知识。为了增强启发性,教材不是直接给出元素周期律,而是通过课堂讨论和边讲边实验,引导学生对大量数据和事实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出周期律。这样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十分有利。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与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2、了解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3、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
23、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能力目标:1、通过对元素周期律的了解、掌握和应用,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及逻辑推理能力。2、通过对实验的研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情感目标:1、使学生了解辩证唯物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量变、质变的观点。2、通过对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化学学科的思维方式即透过现象看本质,宏观与微观相互转化等观点。本节教学重点:1、元素主要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2、元素周期律的实质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1、2两点为本节课重点)本节教学难点:1、元素主要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2、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二、教法分析本课依教材特点,采用螺旋式发展,循序渐进
24、,探究式、问题讨论式教学。具体解决重、难点的方法如下:1、“由旧引新,以旧带新”的方法:学生新知识的获得,必须由浅入深,由远及近,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如果学生对新知识课缺乏必要的知识基础,就难以理解新知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培养目标,我将这部分知识的学习采用探究式教学,引出新概念,从而使学生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含义和本质。2、课堂上要有计划地留出充分的时间给学生进行练习:在此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运用规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一堂理论转化为生动,形象的一堂以分析、讨论、总结为主的新课。既强化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元素周期律理解元素的原子(离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呈现
25、周期性变化的原因。元素性质的内涵原子半径微观性质化合价元素的性质电子得失能力金属性宏观性质非金属性3、整个课堂设计以问题为切入点,以具体的数据为判断依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质疑,并设法探索解决自己的问题,体现新课标的探究性学习特点。4、重难点突破元素主要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和元素周期律的实质既是本节课教学重点,又是难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元素的性质的内涵,使学生明白,结构决定性质,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是导致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原因,也是我们将要学习的元素周期律的本质。同时,从结构决定性质这一点上,对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化学学科的思维方式即透过现象看本质,宏观与微
26、观相互转化等观点、从而完成本堂课的另外一个情感目标、原子结构的决定元素性质的归纳出元素周期律周期性变化反映周期性变化反映内内内容容容原子的最外层原子半径元素性质随电子数从1个主要化合价原子序数的增加到饱和原子得失电子能力递增而呈现(2个或8个)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周期性变化的稳定结构三、学法方面(1)在本节教学中我着重突出了教法对学法的引导。在教学双边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用旧知识为指路灯来探寻新知识,层层深入掌握新知识。使学生基础知识应该扎扎实实巩固。在学习过程培养了分析,对比,归纳,总结的能力。(2)本节第二课时,我尽可能用实验来引出问题,解决问题。目的在于使学生明确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使
27、他们注重自己对实验的观察,分析,设计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3)通过授课过程中一系列发散性的设问,使学生明确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学好理论重在要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将知识真正灵活地融入脑海之中。四、教学程序从时钟转一圈,地球的自转、公转引出周期,从而引出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是不是也有一定的周期呢?、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1研究核外电子排布变化的规律性从感性上理解元素周期律。在学习元素周期律之前,已经学习了卤素、碱金属2个主族元素族。具备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在理解元素周期律时,以这些知识为材料,将已学元素化合物知识和新学的基本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能更好地理解理论,又能进
28、一步认识元素化合物。例如,元素周期律指出元素的原子结构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的变化。如何变化?请看VIIA族元素卤素从f到At,原子结构如下:随着原子序数从9到85,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从2层到5层,呈递增趋势(原子的半径逐渐增大),最外层电子数都为7个。作为金属族的代表物碱金属族也有相同的规律。原子结构如下:从3号Li到55号cs,随着原子序数从3到55递增,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递增,从2层到6层。原子的半径也逐渐增加,最外层电子数都相同,是1个电子。由此可见,用丰富的实际知识去理解一个新学的理论规律,便于掌握这一理论,从而也巩固了已学的实际知识。充分利用教材表55的相关数据,教师组织学生讨
29、论表56,引导学生得出规律表1原子序数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达到稳定结构时的最外层电子数121122310218811183188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2研究原子半径变化的规律性启发学生根据电学知识,推测当电子层数相同时,原子核内正电荷越多,静电引力越大,因而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减小。再让学生充分利用教材表55的相关数据,验证规律是否与推测的相一致。表2原子序数原子半径的变化310逐渐减小1117逐渐减小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呈现周期性变化。3研究元素主要化合价变化的规律性表3原子序数化合价的变化12+10310+1+54101
30、118+1+7410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化合价呈现周期性变化。小结: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排布,原子半径和化合价均呈现周期性变化通过对以上几点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落实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通过以上讨论,可以给出元素周期律的的内容,分析性质的周期性变化的本质是由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补充: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史,使学生了解辩证唯物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量变、质变的观点,从而进一步完成我们的情感目标、元素的金属性的强弱,非金属性的强弱判断依据最高价氧化物的酸、碱性强弱和气态氢化物稳定性的判断补充粒子半径大小的比较规律课堂练习:1、比较微粒间半径的大小(
31、1)Na、mg、Al、si、P、s、cl(2)Na与Na+;cl与cl(3)o2fNeNa+mg2+引导学生总结出比较微粒半径的方法:一看电子层数、二看核电荷数、三看电子数。特别强调: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其离子半径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2最高正化合价与最低负化合价相关问题课堂练习: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的离于方程式为:Ro3n+6I+6H+=R+3I2+3H2oRo3n中R元素的化合价是、R元素的原于最外层的电子数是、答案:+5;7、解析:该题第二问易误填为5个。学生没有真正理解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化合价以及|最低负化合价|+最高正化合价=8、课堂练习:某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化学式为H2R,
32、此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是( )AH3Ro3BH2Ro4cHRo3DH3Ro43有关半径的判断课堂练习:已知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A2+、bB+、cc2、dD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ABDcB、原子序数:dcbac、离子半径:cDBAD、单质的还原性:ABDc答案:c解析:对于原子半径与离子半径的区别4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碱性与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问题。其中,1、2、3、4点均为学生易出错的问题,因此,在讲解这些问题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反应情况,若学生对知识点掌握不是很理想,可以临时增加一些习题。化学说课稿 篇5一、指导思想在教育部颁发的的指导下,
33、力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习的过程。二、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本章节选自全日制普高教科书第二册第二章,本节教材是在介绍了碳族元素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认识硅的晶体结构。性质和用途。联系C的知识来学习硅的新知识。2、教学目标依据教改精神。新课程标准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教学目标如下:a、理解并掌握晶体微粒种类及其相互作用力与晶体类型的关系,晶体类型与晶体主要物理性质的关系b、掌握理论知识指导学习硅元素性质知识的方法c、培养空间想象能力,会将平面图想象成为空间结构,又能将空间结构表示在平面图上三、学情。学法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二学生,具备
34、有一定的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同时都有一定乐于展示自我。在本节课的概念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消除学生对概念的神秘感与乏味感。由于理论性较强。采用互动式教学 理论性较强,用图片四、教学程序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主体探究式学习的突出特点是实践性。开放性即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习过程不拘泥于课程,我准备请同学在课前对景德镇陶瓷。秦始皇兵马俑等作一定的了解,在课堂上早请同学作介绍后,我将给他们较为具体的去陈述中国陶器的历史。从而引出现实生活中的含硅的性质。2、丰富知识的外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阅读课本,并请学生归纳课本内容并回答提问如谁知道硅在地壳中的含量?谁知道硅在宇宙范围内的含量?硅在自
35、然界中存在的形式?3、借助于多媒体向同学们看晶体彩图从晶体的外在结构引入硅的结构及其硅晶体结构平面再展示金刚石晶体球棍模型通过对比金刚石晶体与晶体的结构分析结构对物理性质的影响再推出原子晶体的物理性质通过讨论晶体硅。金刚石。二氧化碳。碳化硅四种原子晶体的熔沸点高低再比较它们的化学键,对它们物理性质的影响因素利用判断题,解决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模糊点4、指导学生归纳本章本节的内容归纳。总结。及时巩固通过课堂练习,及时反馈学生掌握并及时解决可能留下的问题。五、总结化学说课稿 篇6【教科书分析】本课题位于人教版选修4第二章第四节,主要涉及用焓变与熵变作为化学反应进行方向的判据,在科学视野栏目中给出了吉布
36、斯自由能的判定式,其知识属于化学反应原理范畴。由于焓变和熵变对高中生来说属于难度较大的内容,因此教科书在知识的深度上进行了适度把握,并在编排顺序上做了相应考虑,将本节课题放在本章的最后一节。另外,为了帮助学生将新的知识吸纳到原有认知框架中,教科书设计的实例是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出发。然而教科书在本节中没有设计编写相应的实验,学生难以利用直观鲜明的实验现象促进相应概念的理解。【学情分析】从本学科纵向维度上看,学生学习本课题时,已经掌握了化学反应的焓变等有关内容,同时也具备了对化学反应从能量、速率、限度等维度研究的思想。本课题联系以上知识,提出了研究化学反应的另一个维度方向(自发与非自发)问题,并
37、利用焓变判据和熵变判据综合对化学反应的自发做出判断。由于熵及“熵增原理”内容较抽象、陌生度较高,因此在教学中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体现“熵增原理”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现象,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认知的感性材料,有利于学生在学习时对熵变和熵增做出一般性地常规探讨,并且创造了学生充分发挥思维能力和交流能力的空间。在科学方法的学习上,作为高二理科生,对常见的科学方法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对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也有一定的体验。为了延伸学生对科学本质的了解以及科学方法的学习,本课题的科学探究中引入“证明法”与“证伪法”,在交替使用二者的同时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中的“证明”与“证伪”方法及其对结果作出相应合理正确的解释。
38、另一方面,当代社会中的环境保护问题与低碳生活也时刻影响着学生,他们已经初步建立起了环境保护与节约资源的意识。本课题通过体验活动发展学生相关认知与情感,强化了从基本化学原理角度看待社会问题的意识,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1、知道有利于化学反应的自发进行,但H0有利于化学反应的自发进行,但不是判断反应自发的唯一标志。3、知道化学反应的是否自发同时取决于H和s两个因素的影响。过程与方法:1、体验“化学实验”与“角色扮演”的活动过程,在活动中观察、描述、分析、推理和判断现象与结论。2、了解科学探究方法中的重要手段“证伪”和“证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逐步形成从
39、科学原理的角度认识身边事物和变化的世界观。2、基于“熵增原理”的类比,体验环境保护与低碳生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学习内容分析】学习内容是本课题教学实施中的主体部分,结合已经确立的教学目标,以人教版化学选修4教科书为蓝本,本着“源于教科书但不拘泥于教科书,用教科书教”的原则,选择主要学习内容。基于学生对化学反应的方向问题(即化学反应是否自发)认识的缺乏,教学设计中引入一些物理变化的过程来帮助学生联想和构建关于自发过程的典型特征,结合焓变与熵变从实验探究中分析影响化学反应是否自发的影响因素。在探究焓变和熵变因素的影响过程中引入“证明”与“证伪”的科学探究方法,丰富科学探究的手段。最后,结合“熵增原
40、理”与“体验活动”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并结合当下环境保护与低碳生活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实现在化学教学中的环境教育,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主要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教法分析学法分析焓变对化学反应自发过程的影响(教学重点)1、演示法:视频建立感性认知2、讨论法:分析推理探究假设3、探究法:实验证明或证伪4、讨论法:得出探究结论利用推理和归纳的分析方法,结合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了解焓变对化学反应自发过程的影响。熵变对化学反应自发过程的影响(教学难点)1、演示法:活动建立感性认知2、讲授法:介绍熵变概念3、讨论法:分析推理探究假设4、探究法:实验证明或证伪5、讨论法:得出探究结论利用归纳和演绎
41、的逻辑分析方法,利用常见的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学习熵变对化学反应自发过程的影响。熵变与环境保护(教学重点)1、活动体验法:角色扮演2、讨论法:环境保护与低碳生活或的必要性从体验活动中感受熵增原理的简单应用,进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生活观。【教学流程】1情境体验、引入课题由生活常识引入自发与非自发过程(视频播放:破镜重圆、覆水难收)2认识概念、明确任务自发过程的定义,学习任务:研究化学变化中的自发过程的特征3体验活动、引发思考(焓变对化学反应自发进行的影响)水从高处自发流向低处的过程中什么物理量发生了变化?4探究一:焓变对化学反应自发过程的影响4、1引出探究、建立假设探究一:能量对化学反应
42、自发过程的影响。假设一:化学变化的自发过程应表现为放出能量,即:H04、2方法引导、证明证伪问题:如何验证这个假设是否成立?方法引导一:证明:科学研究中,要证明一个假设成立,就是证明凡符合假设的所有情况都能得出结论。(一般为穷举法)证明:例举大量支持假设的实例(45个)结论:假设一可以成立吗?(设计之初是希望学生做出肯定的回答,进而通过产生冲突引出“证伪法”,但实际教学中学生能力很强,通过独立思辩做出了否定回答,认为举出反例即可推翻假设,即直接可将“证伪法”引出。)方法引导二:更能体现科学本质特征的方法:“证伪”证伪:要证明一个假设不成立,只需举出一个反例即可。证伪探究:利用所给试剂Ba(oH
43、)2(s)、NH4cl(s)设计一个实验证伪假设一。4、3汇报结果、得出结论汇报结果探究结论“证伪”实验说明:化学反应的自发过程并不是必须表现为放出能量,即H0不是判断反应自发的唯一标志。“证明”实验说明:虽然很多实例支持了假设,但不能为假设的成立提供的确凿证据。同时,证明的过程其实是在实践中积累了经验,即H07、2头脑风暴、自主探究任选证明实验或证伪实验试剂:cacl2(aq)、H2so4(aq)、Na2co3(aq)书写化学反应式并说出证明或证伪的理由。7、3汇报结果、得出结论探究结论“证明”实验说明:s0有利于化学反应的自发进行“证伪”实验说明:s0不是判断反应自发的唯一标志8演示实验、
44、整合结论热冰实验整合结论:化学反应的自发过程同时受s和H的影响。s0与H0、H0、H0,反应自发;s0,反应非自反;【教学反思】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本节课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的预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初步形成了对化学反应自发过程的基本认识,能够了解熵变及焓变对化学反应自发过程的影响。同时,通过一系列的课堂体验活动,学生深刻感受到熵增原理对实际生产生活的指导意义,进而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同时,通过“证明”和“证伪”的科学探究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丰富内涵,进一步认识科学本质特征。但在具体教学环节中如何掌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如何在课标的基础上合理地选择与组织内容,应根据不同的学情与教学环境
45、做出相应的处理。化学说课稿 篇7一、教材分析钠是高一化学第二章碱金属的第一节,碱金属是高中系统学习的唯一的金属族元素,通过对“钠”这种代表性元素的学习,旨在向学生介绍金属元素的学习方法,在高中化学中占有重要位置。对元素化合物的学习主要学习其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保存方式及其用途。这一节即从这几个方面来学习钠单质的性质。二、重点.难点1.重点是钠的化学性质钠与水反应2.难点是实验的观察、分析、尤其是钠与水反应的探究学习。三、教学理念及其方法。在本节课教学中我主要体现“学教并重”的教学理念,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动手实验、观察分析、教师引导、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计算机辅助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将其作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在多媒体使用时,尽可能使其恰到好处,能通过实际操作的就不去模拟,能学生思考得出的,就不通过多媒体简单呈现。本节课虽是一节以实验为主的课型,但传统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有许多弊端,如在下列情况下既无法解决。1.对速度较快的反应,学生还没来得及观察清楚就已经结束,观察不仔细则分析不透彻,若放慢速度,反复观察效果更好。2.原理解释,涉及微观粒子的反应原理的解释,肉眼观察不出,宏观实验不能反映其实质,可用计算机模拟其反应过程,便于学生理解。3.有危险性的实验,现有条件难以实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版港口工程保险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涵洞工程环保监测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反担保合同模板:供应链金融3篇
- 二零二五年计时工劳动合同管理与心理关怀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软件开发项目合同及其廉洁规定2篇
- 二零二五版教育SaaS平台软件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粉煤灰运输安全规范与应急预案编制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特种饲料原料采购合同模板2篇
- 二零二五年防火墙安全防护系统集成与维护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大数据中心建设与运营劳务分包合同3篇
- 2024版塑料购销合同范本买卖
- 【高一上】【期末话收获 家校话未来】期末家长会
- JJF 2184-2025电子计价秤型式评价大纲(试行)
- 二年级下册加减混合竖式练习360题附答案
- 2021年道路交通安全法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 股东变更情况报告表
- 自带药物治疗告知书
- 房产中介门店6S管理规范
- 吞咽解剖和生理研究
- TSG11-2020 锅炉安全技术规程
- 异地就医备案个人承诺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