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四.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doc_第1页
考点四.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doc_第2页
考点四.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doc_第3页
考点四.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0 年高考地理考试大纲考点解读与能力训练(课程标准实验版)宁夏固原二中杨佰智第一部分自然地理宇宙中的地球考点四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考点解读 】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由地核、 地慢、地壳组成的内部圈层和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组成的外部圈层。它们的特点是:地核的外核为液态或熔融状,内核为铁镍固体;地慢为铁镁固体,地慢上部的软流层为岩浆发源地;地壳厚度不均,陆壳厚洋壳薄,地壳上为硅铝层,下为硅镁层;大气圈高度愈增大气密度愈降;水圈由液、固、气三态组成,连续而不均匀分布;生物圈与地壳、大气圈、水圈交叉分布且相互渗透,是包括人类在内的生命最活跃的圈层。( 一) 地球内部圈层( 1)地球内

2、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地震波( 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界面不连续面地震波分类及特点( 3)划分:以两个不连续面(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将地球的内部圈层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 4)岩石圈包括地壳和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全部由岩石构成,是构成地貌、土壤的物质基础, 提供各种矿产资源。 岩石圈与其它三个外部圈层 (大气圈、 水圈、生物圈)一起,构成了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 二) 地球外部的四大圈层: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1大气圈的作用: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大气,而且还是生物生存的保护层等,对人类有重大作用。2大气的主要成分及各种成分的环境意义总的说来,自然界干洁空气中各部分的含量处于动态

3、平衡中,但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能够改变大气各种成分的含量(特别是微量气体,如、臭氧的含量的变化) 。当前,特别引起人类关注的是全球二氧化碳含量上升和臭氧含量减少的现象,已经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了重大的负面影响。3大气的垂直分层各部分大气层的基本特点:大气层虽然有数千千米 (一般认为有 20003000 千米),但其质量的 3/4 以上却分布在离地面十几千米的低层。 依据各大气层温度(如图 5-1 )、密度和运动状况, 我们可以将大气层分成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1)大气层的基本特点见下表:【考题例析 】【例题】 读“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 ,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 A、 B 表示

4、地震波,其中A 表示波, B表示波,其判断依据是。(2)图中 C H 分别表示地球内部构造,D 表示面,其判断依据是;该面以上C 代表,该面以下E 代表。(3)图中 F 处,地震波A 完全,地震波 B 速度并继续往深处传播。这说明 F 面以上的E 物质状态为态,以下的 G 物质状态为态,F 面是面。(4)C 层主要由组成, G层叫,H层叫。地球的岩石圈是指和。【解析 】该题的关键是读图。该图分左右两部分,左图是地震波由地表向地心传播过程中波速随深度的变化情况( 注意左侧的深度尺) ,上方横坐标表示地震波速度,图内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横波和纵波。地震波在通过同一介质时,波速慢者为横波,快者为纵波。并

5、可根据两种地震波传播过程中速度的变化情况,相互补充,相互印证,推断地球内部不同深度物质、状态的变化。右上图是地球内部根据左上图作出的判读结果。例如,根据地震波在距离地表平均 33 千米处波速突然增大,可确定D 面为莫霍界面。又根据在2900 千米处,纵波波速锐减,横波完全消失,可确定F 面为古登堡界。 F 面以下横波不能通过,说明 F 面以下物质非固态。 再根据纵波通过F 面以下时的波速( 纵波波速与通过介质的密度成正比) ,说明 F 面以下物质非气态。那么,既然非固态,就只能是液态(实际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熔融态)。【答案】( 1)横纵A 波波速慢, B 波波速快(2)莫霍横波和纵波在此处波

6、速突然加快地壳地幔(3)消失突然变小固液古登堡( 4)各类岩石外核内核地壳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例题】 图 5-2 表示大气垂直分层,读图回答题。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ABCD对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A层顶部B层底部C层中部D层 2003 年 10 月,我国发射的“神舟”五号飞船运行轨道所在大气层()A气温在 50 20之间B气温随高度增加平稳下降C低气温约为 80D最高气温约为 40【解析】 该组题考查了对大气温度垂直变化规律与大气分层的认识,并紧密结合热点,考查了各大气层的大气环境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同时还考查了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由下往上,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气温垂直变化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对流层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因此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平流层大气中的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而导致其升温;高层大气变化稍微复杂一点,随高度上升,温度先是下降,然后再上升。值得注意的是在图中曲线相似的情况下,要从其温度值加以判别。电离层位于80500 千米的高空,主要原因是高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