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中国及自然环境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说课教案_第1页
第二章中国及自然环境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说课教案_第2页
第二章中国及自然环境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说课教案_第3页
第二章中国及自然环境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说课教案_第4页
第二章中国及自然环境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说课教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说课教案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二节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 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阅读等温线分布图、等降水量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及降水分布特点。2、读图了解我国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3、知道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及其重要的地理意义。4、读图了解我国冬夏季风的形成、特点和对我国气温和降水的的影响。了解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和划分依据。5、读图了解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利用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说明不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其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了解我国气候特征。能力目标:1、掌握阅读和分析等温线

2、分布图、等降水量分布图、气温曲线。图、降水量柱状图、气候类型分布图的方法。2、通过了解我国气候特征,学会分析各地理要素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能力,学会归纳总结的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明确气候是我国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同时我国也是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所以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气候资源,使人与环境协调发展。重点和难点:1、气温和降水分布差异及其形成原因。2、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位置及其意义。3、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和分布。4、冬、夏季风对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影响。5、我国的气候特征6、培养学生使用地图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方法。说教材:本章教材主要介绍中国的自然环境特征,各节内容都围绕这一主题展

3、开,本节主要介绍中国的气候。教材内容以中国的气候特征为主。教材通过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以及它们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反映我国气候的特征。教材结构分析:本节教材在结构上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我国气温受纬度位置和地形地势的影响,形成南北气温的差异。这种差异与农业生产实际相结合,以活动积温为划分依据,我国共分为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 在不同的温度带内,人们的生产生活也有差异。 第二部分主要介绍由于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的影响,我国的降水呈现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规律。而各地的蒸发量不同导致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差异,我国有形成了四个不同的干湿地区。不同的干湿地区内

4、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不一样,植被的的差异最具代表性。第三部分是本节课难点,主要介绍由于我国所处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形成了显著的季风气候。由于冬季风和夏季风的源地不同,它们所带来的气温和降水也不同。冬季风加剧了我冬季南北气温的巨大差异。夏季风使我国降水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更为严重。受地形的影响,我国形成了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季风气候既给我国带来了有利的影响也带来了许多不利的影响。第四部分主要在前三部分的基础上,介绍了由于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差异,加上季风和地形的影响,导致了我国气候类型不仅多样而且复杂。这样的气候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在长期的适应过程中,人们因地制宜的发挥不同气候的

5、优势,把气候当作一种资源。说教学过程:本节内容共分为4课时第一课时:南北气温差异一、联系实际导入: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导入,引导去过南方的城市的学生,对比所到城市与抚顺的气温差异,如服装差异、街道上植物的差异、屋内取暖设施差异等等,并提出问题。设计意图:从学生亲身体验导入新课,使学生有亲切感,也培养了学生对日常事物的观察能力,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二、教学过程:1、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越向北气温越低师生活动:引导学生阅读一月等温线图中图例和气温数值,数出等温线的数量,观察数值的变化规律,了解我国气温空间变化的规律是冬季气温从南向北递减。对比最南和最北气温数值,进一步明确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很大。分

6、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我国跨纬度大。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读图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自己通过书本实践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2、一月份00等温线秦岭、淮河一线师生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每条等温线的延伸方向与突变部分,分析气温空间分布的变化趋势。用彩笔描出00等温线,说出该线通过的山脉和河流,指出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的重要地理分界线。分析向南突出的原因是地形地势造成的。观察等温线的疏密,明确西部由于地形比较复杂,等温线分布不向东部地区规律性明显。设计意图:训练学生读图的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3、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师生活动:指导学生根据以上的方法阅读七月等温

7、线图,总结夏季我国气温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在实践中自我领悟,强化读图技能的掌握和对知识的总结。教师小结:我国气温不仅有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还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纬度越高这种差异越明显。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影响,也对人们的生产影响深刻,尤其是农业生产。4、温度带的分布及影响师生活动:引导学生阅读33页图2.15及补充材料,明确温度带的划分依据和主要温度带。(教师板图我国温度带)。学生在板图上填出五个温度带的名称和一个高原气候区。分组讨论完成34页活动2设计意图:通过读图和填图突破重点。分组讨论鼓励学生阐明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板书设计纬度位置 季节变化 气温差异

8、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 越向北气温越低地形地势 空间分布 夏季南北气温差异小 全国普遍高温 (青藏高原除外) 农业生产实际活动积温 温度带 五带一区 影响第二课时一、故事导入:介绍美国人汤姆由于不了解中国降水分布规律,在旅游途中遭遇了尴尬事。设计意图:这样的引入使学生很快进入教学情境,对结论表现了极大的探索兴趣,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教学过程1、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 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师生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35页2.16图完成下列活动:用彩笔分别描出200毫米、400毫米、800毫米、1600毫米等降水量线,找出降水量小于200毫米和大于1600毫米的省份,找出400毫米和800毫米等降

9、水量线经过的山脉,说出哪一条降水量线与一月00等温线大致重合,强调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把汤姆去过的城市描在图上,并替汤姆找出我国降水地区分布规律:从东南向西北递减。进一步分析形成原因是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和地形地势。设计意图:延续等温线判读的方法,加强学生读图的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注意对地理规律的总结,了解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提高分析归纳的能力。教师小结:地球上不仅仅存在降水量的现象,还存在蒸发量的现象,一个地区的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反映出该地的气候湿润程度,深刻地影响植被的生长和分布,也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2、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和分布师生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36页2.17图,

10、明确我国四个干湿地区的分布,并与四张植被景观图一一对应,理解一个地区的干湿情况可以可以通过植被的分布反映出来。对比2.16降水量图,明确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是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完成37页活动1,体会降水特点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完成37页活动2,理解不同的干湿地区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不同的影响。设计意图:进一步加强学生读图的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养成概括总结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观察的地理现象,帮助学生建立地理事物彼此之间的联系性。板书设计: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降水差异 东南向西北递减 地形地势 四个干湿地区 影响 蒸发量第三课时一、提出问题导入:同学们夏季到海里游泳,

11、会感到白天和夜晚,沙滩和海水的温度变化有什么不一样?抚顺冬季和夏季的风向有什么不同?风向与沙滩和海水的温度变化会有什么必然联系吗?设计意图:这样的导入,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提出问题。帮助学生很快进入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教学过程1、季风气候及成因师生活动:引导学生说出抚顺地区冬季和夏季的风向不同,教师提出季风的概念,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沙滩升温降温都快而海水却相反,理解冬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夏季相反。教师板图总结这种海陆热力差异导致气压的变化,最终引起风向的变化。我国所处的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大多数地区形成了显著的季风气候。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实际体验出发,结合

12、板图,学生更容易理解季风的形成,突破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也为下一步教学打下基础。2、冬季风和夏季风的特点及影响师生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38页图2.19 和2.20完成下题冬季风: 源地 ( ) 风向 方向( )影响 海洋 ( ) 陆地 降水( ) 高纬 ( ) 低纬 气温( )夏季风: 源地 ( )风向 方向( )影响 海洋( )陆地 降水( ) 高纬( )低纬 气温( )设计意图:联系旧知引出新知,降低知识的难度,突破难点,建立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降水差异。3、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划分及影响师生活动:引导学生继续观察教材38页图2.20,分析夏季风为什么

13、不能到达全国各地,明确受山脉阻挡夏季风不能到达的地方称为非季风区,能够到达的地区称为季风区,引导学生观察页图.对照中国地形图,找出构成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的山脉。完成页活动和活动,对比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降水差异,明确季风气候对我国的有利影响。完成活动,明确季风气候带来的各种灾害性天气。设计意图:通过对活动题的分析,分散了难点和重点,提高学生的读图技能,培养学生的利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的能力,在实践中认识、感悟、理解和掌握。板书设计: 冬季风寒冷干燥 季风气候 季风 夏季风温暖湿润 非季风区 西北干旱 影响 分界线 季风区 东南多雨 第四课时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的知识。设计意图:这样的引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突出了我国的气候特征是:季风气候显著,气候类型复杂多样。1、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师生活动:引导学生阅读42页图2.26,四幅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和气候类型分布图,在气候类型图上找出吐鲁番、漠河、五道梁、海口四个地区,联系学过的气温、降水和季风的知识说明各地气候的特点。体会我气候不仅多样而且复杂的特点。教师板图,学生在板图上填出我国气候类型。设计意图:训练学生读图方法和技巧,促使学生建立知识的横向联系,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问题,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2、气候与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师生活动:引导学生完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