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生态修复与人工治理相结合_第1页
坚持生态修复与人工治理相结合_第2页
坚持生态修复与人工治理相结合_第3页
坚持生态修复与人工治理相结合_第4页
坚持生态修复与人工治理相结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坚持生态修复与人工治理相结合加快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步伐湖北省宜昌市水利水电局宜昌市位于湖北省西部,是举世瞩目的葛洲坝和三峡工程所在地,自古被誉为“川鄂咽喉”。全市辖五县、三市、五区,总人口为415万人,国土总面积21338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占69%。耕地257.7千公顷,森林覆盖率48.5%。2002年全市生产总值444亿元,农业人平纯收入2475元。境内山高坡陡,沟壑纵横,水土流失十分严重。2001年遥感普查结果,全市有轻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积7799平方公里。水土流失类型以水蚀为主,人为活动是发生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 从1983年开始,我市依托葛洲坝库区、三峡库区重点治理等项目,以小流域为单

2、元,实行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优化配置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初步形成了水土流失综合防护体系。近20年来,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131多平方公里,治理小流域170多条,共完成治理投资2亿多元。 近几年来,随着“长治”五期工程、水土保持国债项目、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的实施,年均治理面积250平方公里。尤其是水利部关于加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工作的通知下发后,我市紧紧抓住生态修复试点这个重要契机,坚持生态修复与人工治理相结合,加快我市水土流失治理步伐。 一、以小流域为单元,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根据我市水土流失的特点和规律,以小流域为单元,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建设合理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

3、体系。 我们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在治理思路上,坚持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做到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拦、截、蓄、灌、排优化配置,房、能、景、体、续和谐发展。坡耕地是造成我市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方也是土地资源最紧缺、人均基本农田最少的地方,不妥善解决农民基本农田问题,就不能有效地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我们坚持以坡改梯为突破口,组织对坡改梯实施集中改造,建设基本农田,促进陡坡耕地还林还草,增加植被覆盖,减少水土流失。在工程措施配置上,坚持以水为核心,采取控、导、蓄、保等多项措施治理水土流失。在坡改梯工程建设中,我们从水的控制、利用、变害为利来考虑

4、,配套完善田间排水工程,做到地表水、地下水有出路;通过修建小型蓄水工程,配套移动式喷灌解决干旱问题;在堰塘进水口前和排水沟的适当位置建沉沙池,做到了泥沙流失不出治理区。 2002年,全市“长治项目”共完成坡改梯9625亩,水保林6.7万亩,经济林2.3万亩,封禁治理8.7亩。长阳县泉溪河小流域连片坡改梯200亩,田间拦、蓄排水水工程完全配套,田间修建水窖工程,确实解决农田灌溉问题,得到农民欢迎。 二、以建设农村替代能源为重点,实施水土保持生态自我修复 我市大部分地处鄂西山区,农民生产、生活是造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解决农村能源问题,是减少森林砍伐的重要途径。长阳县水保局在已建成的流溪

5、河小流域调查,全流域共建沼气池148口,建省柴灶955个,每口沼气池年平均可节柴3000公斤,每个省柴灶比传统灶年平均可节柴1000公斤。共减少烧柴140万公斤,相当于年减少砍伐杂灌林1399亩,昔日的荒山秃岭,现在已变成郁林葱葱,河道平均下切0.5米左右,流域出口泾渭分明,对于巩固、稳定封禁治理成果起到了明显作用。长阳县在“长治”六期规划设计中,将农村沼气池建设列入重要的建设内容实施,2002年共建沼气池300口。 据测算,建一口8立方米的椭圆形斜坡底层出料户用沼气池,平均需投资1200元,沼气池不仅可以产沼气,用于煮饭、点灯,其发酵的残存物还是优质有机肥料。实施“三沼”综合利用,对改良土壤

6、、提高肥力、增产增收有明显效果。直接减少了杂灌林砍伐,确保了封禁治理措施的有效实施。大力推广沼气、省柴灶、以电代柴、以煤代柴、太阳能等措施,可有效保护森林资源,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做饭无烟熏,如厕无猪扰;通过农村替代能源建设,促进农民生活习惯的转变、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农民建设积极性高。长阳县彭家口小流域计划建设沼气池150口,每口补助材料费300元,其他投资全部自筹,计划任务全部按要求建成投入使用,现全流域村民均要求建设沼气池,要求村、镇领导向县水保局写报告,做工作,纳入建设计划。 两年来,全市共建设沼气池11370口,投资1000万元,受益群众5万人,推广省柴节煤炉灶(地火笼)1

7、.8万个。共对200个茶叶加工厂进行全面改造,推广以煤代柴,经验收达标后,按每场1万元给予奖励,每年可节约薪柴1200万公斤。结合农网改造,出台相关政策平抑电价,改善供电质量,最大限度地推广以电代柴。结合农村能源建设实际,积极推行“一封、二改、三禁止”(封禁治理,改农民旧式大灶为省柴灶,有条件的建设沼气池等,禁止乱砍滥伐)。通过政策引导与奖励相结合,展开农村替代能源建设,依靠大自然的力量,实施水土保持生态自我修复。 三、以水保科研为支撑,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加强水保科学研究、技术推广,提高水土保持科技含量,我市所有重点治理县都根据各自特点,开展了水保科研和技术推广工作。秭归县耕地面积中,坡耕

8、地占64.8%,如何实现坡地农业利用的高产出和产品多样化,同时又能防止水土流失,成为秭归县水土保持局面临的重大课题。传统的坡改梯虽是一种有效的改良方式,但由于投资大,又需大量的石料,治理步伐难于加快。秭归县水土保持局与香港中文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积极开展科技合作,联合攻关,开展“植物篱+经济林”综合效益研究与示范项目,推广 “植物篱+经济林”水土流失治理模式,在长治工程重点治理区连片规模推广定植新银合欢、紫穗槐作生物梗种植经济林3850亩,并在花岗岩区茅坪镇宝塔河流域、紫色岩区周坪乡界垭流域建立了试验对比小区,主要通过对新银合欢、紫穗槐两种作植物篱树种的生长高度、冠幅、地径、生物量的观测,研究在

9、同一坡面上不同坡位、不同树种、不同株间距植物篱的生长状况及挡土效果以及篱间经济林的投入产出效益。 通过对植物篱的生长状况、植物篱防治坡面土壤侵蚀等因素的观测、分析初步得出:新银合欢萌生能力较紫穗槐强,嫩枝叶可以用作饲料或用做地面覆盖培肥地力。新银合欢植物篱栽种后1年可降坡1.7度,形成坎高10.0cm,第二年即可形成30cm的坎高,坡度降低3.0度。紫穗槐较新银合欢适应性更强,易栽培,但生长相对新银合欢较缓慢,枝叶仅可用作地面覆盖培肥地力。紫穗槐植物篱2年可降坡3.5度,篱坎堆积高度为43.9cm,最高可达51.5cm。 篱笆间作是一种很有潜力的坡地持续利用技术,它把发挥坡地资源优势与防治坡地

10、水土流失有机结合起来。坡地因其坡度及各种坡向和坡位而有一定的空间优势和生境类型优势,有利于立体种植和多种经营,篱笆间作充分地利用了坡地资源条件。秭归县地处三峡坝区,因移民迁建,人口密度增大,土地资源紧缺,坡地垦殖系数明显高于其他地区,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利用植物篱固坎种植经济林,既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扩大移民环境容量,又有利于保持水土,减少泥沙注入长江,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四、以生态修复试点为契机,探索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新途径 充分发挥大自然的力量,依靠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治理水土流失,是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的新思路。夷陵区积极实施生态修复试点项目,选取地广人稀、没有强度以上水土流失的乐天溪小流

11、域开展生态修复试点工作。在生态修复试点区,首先是加强替代能源建设,以改变农民生活习惯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为切入点,大力推广沼气、省柴灶、电代柴、煤代柴、太阳能和“三改五建”等措施,促进植被保护;二是结合监督执法充分落实管护员职责,实行责、权、利挂钩,严格封禁管护;三是与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有机结合;四是政策引导与奖励相结合,在项目区开展“争创生态家园示范户”和“三改五建”活动,对已取得生态家园示范户的100户农民给予每户300元的奖励,鼓励农民保护植被、珍惜资源,达到生态自我修复的目的。 在进行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的同时,与华中农业大学有关机构合作,应用新技术开展花岗岩地区生态自我修复在水土保

12、持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与地位研究与替代能源对促进生态修复的作用两项课题的研究。首先在流域内选取23个具有典型代表的植物样方,建立植被种群监测网络,对不同海拔、坡度、坡向、土壤类型、植物种类的植物群落样方进行监测、比较,研究替代能源建设对生态修复的促进作用。再在流域内2个支流选择不同泥沙、水位断面,观测河道径流泥沙变化,还在流域内设置5个降雨观测点,收集相关资料,建立起一个降水、径流、泥沙动态监测网络,比较各种参数、指标的变化,科学评价生态修复的效果。建设生态家园就是通过改厨、改厕、改水、改栏、改房,建沼气池、垃圾池及经济林园,使村民有卫生、整洁、舒适、无公害化、经济高效发展的生活、生产环境。

13、生态家园建设着实让农民尝到了甜头。走进村民王乐义家,映入眼帘的是雪白的墙壁,来到厨房,打开沼气灶的开关,淡蓝色火苗呼呼直冒。以往农村人畜共用、臭气熏天的厕所变成了整洁明亮镶嵌瓷砖和地板砖的卫生间,恍若到了城区市民的家里,着实让长期生活在砍柴做饭烟熏眼,潲水蚊蝇满庭院环境里的乡亲们好生羡慕。王乐义介绍说:光用沼气,每年可节约煤和柴约500元,有沼液沼渣制成的肥料,不仅节省买化肥的钱,还提高了蔬菜、果品的产量和品质,又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生态家园建设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得到我市市委、市府高度重视,今年市政府筹集100万元资金在夷陵区梅子垭村和点军区黄家棚村开展生态家园试点村建设,实现“三改五建”

14、,全市计划建沼气池1.5万口,并积极争取国家生态家园项目,实现连片建设,整村推进,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农民生活质量,改善生态环境面貌。 坚持生态修复与人工治理相结合,是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改善生态环境的一条重要途径,我市虽然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但离新形式下水土保持工作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与我市经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搞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借鉴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在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人工治理的同时,把生态修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探索水土防治新机制,以科学技术为支撑,提高我市水土防治科技含量,加快我市水土流失治理步伐。 我国涉海环境科学研究滞后于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和

15、沿海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是造成海洋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渤海碧海行动中,必须把区域及跨区域的重大、重点的涉海环境科学研究摆在十分重要位置,充分发挥科学技术进步对改善海洋环境的作用。在加强涉海及海洋环境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基础之上,强化环境管理,促进经济发展与海洋环境和资源承受能力的平衡及良性循环。 第一节研究建立渤海环境灾害监控系统实施海洋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自动化监测是海洋环境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海洋污染监测工作只能对海洋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一定程度的定性或定量评价,已不适应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发展的需要。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渤海碧海行动计划要求:充分发挥国家各部门和环渤海各

16、地区监测和科研力量的优势,组织沿渤海环保和科研单位,充分利用常规技术和高新技术(如:卫星、航空遥感,在线实时自动观测系统等)研究建立渤海的环境要素和赤潮灾害监控系统。建立海上溢油及赤潮应急监测系统,对现有观测台站进行技术改造,增添设备,实现观测记录自动遥感化、信息传输程控化、数据处理电脑化。配备必要的分析仪器、交通工具、采样设备等一套专业的海洋环境监测系统,该系统的建立将为海上溢油、赤潮事故应急对策、善后处理提供科学依据。在赤潮高发地区(如辽宁大连湾、辽东湾,山东潍坊市羊口、下营、央子,河北黄骅等地)设置多个海洋水质观测站及人工、自动监测站位,随时了解海洋水质的污染情况,开展赤潮预报、预警和处

17、置研究。 第二节研究建立渤海海域环境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筹建渤海统一的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县(包括各相关基层环境管理和监测机构)、市、省和国家四级渤海海域环境管理信息网络,实现从环境信息的采集、处理、分析、存储、评价、预测、决策和管理的智能化,为实施碧海行动计划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建立起渤海海洋环境信息管理及决策支持系统,实现各级政府及各部门之间的包括海洋管理、决策和污染源管理、海洋监测、海洋灾害及应急监测系统等内容的计算机联网,使环境管理部门及时了解和掌握渤海海域环境质量状况、变化趋势,现存及潜在的环境问题,为海洋开发决策、海洋环境管理和碧海行动计划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第三节科技支持项目一

18、、优先项目(一)海洋污染控制项目1、建立包括氮、磷等非保守物质的水质预测模型及环境容量管理模型以保守、非保守物质为研究对象,开展渤海环境变异、物理自净能力及渤海海域水质模型和环境容量研究,为实现由目标管理向容量总量控制管理转轨提供科学依据。2、河流入海污染物预警、预报系统研究以控制风险为目的,利用水文和水质模型及风险评估工具,研究河流入海污染物的变化规律,为污染事故风险控制、环境灾害管理提供入海污染物通量变化的实时预警、预报手段。3、非点源入海污染物监测技术及通量估算方法的研究以降水径流、海水养殖、大气沉降污染物产生和迁移的研究为基础,确定径流污染、养殖污染和大气沉降污染监测断面和采样点设置方

19、法,样品采集的分类和时序安排,样品采集的工具(仪器)和方法,样品贮存、运输和分析方法,揭示污染物降解和迁移的规律,开展入海口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技术研究,并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起非点源污染物入海通量(主要是氮、磷)的估算模型。4、养殖自身污染控制技术和有机废弃物资源化技术研究建立完善养殖系统自身污染的监测体系;养殖系统自身污染的控制技术研究;自养(贝藻)与异养(鱼虾)复合养殖系统的构建;水产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研究,含水产废弃物在养殖动物配合饲料中的应用及水产废弃物中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等;养殖饵料改良研究,提高饵料利用率、转化率;养殖废水处理、养殖场底泥消化处理研究等。5、渤海海上重大污染事故应

20、急信息系统研究着手研究油田、海上采油平台出现井喷、油轮触礁、油轮或者装有有毒化学品船只发生相撞出现溢油或者有毒化学品泄漏等重大灾害及突发事件的预警预报和应急防范措施,对可能发生的溢油或者有毒化学品泄漏部位、地点、时间建立详细的档案资料和信息库,建立事故发生的应急体系,包括:救援系统、事故应急环境监测系统、应急事故防范系统。6、海洋环境综合监测技术开发应用研究建立以卫星、船舶、浮标、岸站、水下站台组成的多种监测技术集成的技术体系;建立以生物效应和生态效应为主的综合效应监测技术体系;建立海域环境灾害跟踪监测与评估技术体系等。(二)渤海生态系统演变及受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研究项目1、渤海生态系统健康度

21、评估指标体系及生态功能区划(1)生物性质量指标及标准的建立,包括生物质量指标的筛选与评估、生物标志物指标在生物质量评估中的应用、生物质量标准的构建。(2)评价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结构性指标,包括生物多样性状况,重要生物类群结构与数量变动(种群数量波动、优势种更替等),特定区域代表性经济生物发生状况及品质,赤潮爆发频率等。(3)评价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功能性指标,包括生产力水平的变动,生态系统能流途径健康性与物质循环的稳定性,食物链网的稳定性与复杂性,生物过程与非生物过程偶合的稳定性,生态系统自身调节能力和自净能力。(4)受损生态系统恢复评估指标,包括恢复评价指标体系筛选与构建,各重要生态功能区服务

22、功能恢复状况评价,渤海生态功能区区划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等。2、黄河等入海径流对重要生态功能区的影响重点进行黄河断流对黄河河口外生态系统的损害和渤海对黄河入海最小生态流量需求的研究。3、渤海受损生态系统整治与修复研究内容包括海岸带修复工程,黄河口湿地生态恢复工程,辽河口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生态恢复,严重污染区底质污染整治,典型退化养殖与渔业生态系统修复与重建技术,养殖系统环境质量生态与优化技术,海水养殖清洁生产工程工艺,渔业水域环境容量评估体系与方法,退化天然渔场环境整治与生态修复技术,渔业受污环境生物修复技术,无害化微生物修复海洋污染的方法与技术,其他生物治理与修复方法等。二、重点项目(一)海洋污染控制项目1、海上污染源控制技术研究研究内容包括船舶压舱水主要成分及毒性效应;压舱水无害化技术;事故溢油迁移过程及环境效应;溢油灾害的预测及应急处置系统;倾倒物溶出物迁移过程及环境效应;倾倒物的影响预测及控制技术等。2、海上流动污染源监视预测工程研究通过对海上流动污染源的发生规律的研究和利用遥感技术、航测技术、超声波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对流动污染源进行监视预测和研究,提出建立渤海海域海上流动污染源监视预测的工程系统和建设方案。3、大气沉降(氮、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