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_第1页
赣州市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_第2页
赣州市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_第3页
赣州市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_第4页
赣州市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心理学研究赣州市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3曹新美1,2刘翔平1,唐宏3(1.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北京100875;2.赣南师范学院教科院,江西赣州341000;3.赣南医学院江西赣州341000摘要:本文通过对城乡老年人的幸福感和相关社会因素进行调查研究,探讨影响老年人幸福感的因素。采用随机街访和定向抽样调查的方法,用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问卷和费城老年中心(P GC信心量表为研究工具,调查了赣州市18个县市的城乡老年人,结果表明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性别、婚姻状态、城镇、不同职业、教育程度、经济状况、健康状态的老年人幸福感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受教育程度、经济状况、健康状况、老

2、年疾病、经济来源、性别和邻里关心程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关键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年龄;婚姻;经济状况;健康状况中图分类号:B8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8332(200702-0070-05一、引言近年来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人口快速膨胀,老年人的生活、心理和生理问题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赣州市地处江西省南部,属于经济欠发达的老区,辖区18个县市,人口近740万,其中60至120岁的老年人有74万多,占人口总数的10.04%。这一庞大的特殊群体,需要社会的关注。主观幸福感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幸福感强和生活满意度高的人,心理健康的水平也更高。所以研究中我们采用主观幸

3、福感作为研究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一个切入点。我们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随机街访和定向抽样,对赣州市18个县市的城乡老年人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生活满意度进行调查,了解老年人心理健康、幸福感与老年人的生活状况之间的关系,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及社会关系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通过研究提供对赣州市老年人这一弱势群体心理健康关注的视角。二、研究方法1.被试选取赣南地区十八个县市城镇、郊区、农村50至99岁的老年人,发放调查问卷800份,收回有效问卷453人,问卷有效率57%。其中城市老年人336人,占74.2%,农村老年人117人,占25.8%。研究对象平均年龄69.79岁,标准差8.55岁。其中男性255人,占

4、56.3%,平均年龄70.02岁,女性198人,平均年龄69.53岁。2.研究工具研究问卷分二部分,第一部分是研究对象的人口学资料和一些基本情况,如婚姻状态、身体健康状况、居住情况、教育程度、职业、目前的生活状况;第二部分为老年人主观幸福感量表。选用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出版发行的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中由Lawton1997年编制的“费城老年中心(P GC信心量表”1,用来测量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3.研究程序对自愿参与研究的心理学专业本科大二、大三的学生进行培训,作为问卷调查工作的主试,利用学生寒假回家时,对所在地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对部分文化程度较低的被试和社会福利院的老人采取个案访谈的

5、方式,由主试一对一进行询问,然后帮助填写问卷。老年大学生采用课堂集中施测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4.数据录入和分析用SPSS13.0软件系统对所采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三、研究结果与分析1.被试基本情况分析2007年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第二期Journal of Gannan Normal UniversityAp r.2007 3收稿日期:2007-02-10基金项目:2003年度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作者简介:曹新美(1963,女,江西赣州人,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05级博士研究生,赣南师范学院教科院教授,研究方向为积极心理学;刘翔平(1959,男,辽宁沈阳人,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

6、博导,研究方向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通讯作者:Ixp599。表1被试基本情况(n=453,数据为%年龄分段婚姻状态教育程度职业情况经济状况经济来源常患疾病50-6013.0完美64.7文盲22.3公务员34.0富裕3.5退休金53.6高血压27.8 61-7044.2离异5.5小学21.0教师13.5中上26.7子女33.3心脏病6.4 71-8032.0丧偶26.5中学39.5农民24.1平衡54.3打工6.6糖尿病5.1 81-9910.8再婚3.1大学17.2无业28.5拮据5.1救济6.4多种病60.7表1所示,将老年人的年龄分为四个阶段,老年初期50-60,老年中期61-70,老年后期

7、71-80,老年晚期81-99。研究对象的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61-80岁年龄段,占总数的76.2%。从被试的婚姻状况看,在被调查对象中,老年人家庭完美无缺的所占的比例较高,达64.7%,大多数老年人的家庭生活较完美,离异所占比例较小,占5.5%,老年人再婚的比例也相当小,只占3.1%,老年丧偶单身占相当的比例,占26.5%。研究对象主要是公务员、教师和农民,这与取样群体有关,因研究中群体取样的对象基本集中在老年大学和高校,而以个体分散取样的对象是由学生利用寒假回家过春节时通过个别访谈的方式取样的。我们的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这就决定了很大一部分被试也集中在农村,有一部分是研究者带领学生到老年福利

8、院一对一访谈取样的,有17位工商业者被归入到公务员类。调查中被试主要集中在农村和城市,而且有一部分城市被试集中在老年大学和高校,城市老年人的文化程度明显高于农村。城市老年人的受教育程度初中以上占83.9%,小学以下占16.1%,农村老年人受教育程度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占29.1%,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70.1%,被调查农村老年人中几乎没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从数据看,被研究老年人经济状况总体还可以,生活拮据只占5.1%,收支平衡的占54.3%,靠退休金生活的占53.6%,靠子女养活的占33.3%,靠打工和救济的占6.4%。然而城市和农村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城市老年人中有66.1%靠退休金生活, 20

9、.5%的人靠子女养活,而农村老年人中只有4.7%有退休金,88.8%的老人靠子女养活。经济状况方面,城市老年人好于农村老年人。城市老年人感到收支平衡和略有存款的占89.5%,感到生活拮据的只占10.5%。农村老年人感到收支平衡和略有存款的占69.2%,感到生活拮据的占30.8%。从总体上看,老年人身体状况水平一般,身体硬朗占40.4%,年老体弱,无疾病的占33.1%,时常生病,体质衰弱的占26.5%。城市老年人和农村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在百分比上没有显著差异。城市老年人患心血管病类型比例略高于农村老年人,患糖尿病和其它疾病的比例却低于农村老年人。城市老年人患高血压比例为29.8%,心脏病占8.6%

10、,糖尿病占4.2%,其它类疾病占57.4%。农村老年人患高血压的比例为27.1%,心脏病占5.6%,糖尿病占6.5%,其它类疾病却高达60.7%。研究对象中目前仍在工作的占19.6%,不在工作的占80.4%,其中老年人想从事过去想做而没时间做的工作的人数占24%。从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分析来看,取样代表性较好,男女比例,年龄特征,职业状况,教育程度分布有一定的代表性,为研究结果的推论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基础。2.老年人主观幸福感量表分析费城老年中心(P GC信心量表,主要用来测试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量表有23个项目,每一个项目以是或否,二择一选项计分。量表的评分是正向的,即得分越高,说明主观幸福感的

11、程度就越高。量表包括了三个因子:因子1是激越(8项,主要反应了老年人对目前生活事件的自我感知和情绪体验,包括困扰、担心、恐惧、艰难、紧张和焦虑等;因子2是对自己年龄的态度(7项,主要反应了老年人对自己年龄的态度,包括对自己的精力、对生活的胜任力、价值感和幸福感的变化感受;因子3是孤独与不满(8项,主要反应老年人对生活的孤独感、意义感、满意感和幸福感。这三个指标从不同的维度上反应了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这一量表曾在美国使用,报告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804。国内林爱伟2等2003年用这一量表对497名老年人研究结果表明,老年人信心量平均值为:18.77±3.90,其中因子1: 6.89&#

12、177;1.57,因子2:4.89±1.87,因子3:7.00±1. 39。本次研究中对量表的各维度得分和量表总得分进行了计算,并对量表的信度进行了分半信度和内部一致性分析。量表的总平均得分为:14.5606士5.7899。因子1:5.6502士2.2500;因子2:3.6060士2.0807;因子3:5.4861士2.1819,量表的奇偶分半信度为:0.882,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Alp ha= 0.889,说明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对量表进行因数分析,三个因子之间具有较高相关,所有项目在因素1上载荷较高,最高0.722,最低达到0.214,结构效度较好。量表的得分虽然低于

13、林爱伟等人研究的结果,但量表测试的总分值仍呈偏态分布。17第2期曹新美,刘翔平,唐宏赣州市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3.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差异性比较表2不同性别、年龄老年人幸福感的平均数、标准差、方差分析性别年龄段男女50-6061-7071-8081-99M±S15.66±5.3713.12±6.0415.14±4.8415.60±5.6613.62±5.8212.85±6.40 F=18.101,P=.000;>F=4.251,P=.006;>,>从表2看,不同性别的老年人幸福感指数在三个因子和总分上都

14、出现了显著性差异,男性老年人的幸福感指数显著高于老年妇女。表2显示,不同年龄段幸福感指数的比较,不同年龄段有显著性差异。对四个年龄段老年人的幸福感指数进一步多重比较,老年初期与其它三个年龄段没有显著性差异。而老年中期与后期和晚期有显著差异,与之间差异显著性水平高于与之间的显著性水平。表3城市农村、不同教育程度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平均数、标准差、方差分析城市农村教育程度城市农村文盲小学中学大学M±S15.72±5.4811.31±5.3610.89±5.4912.08±5.7716.81±4.6818.49±3.23 F=47.5

15、94,P=.000;>F=45.672,P=.000;>表3表明,城市老年人与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有极其显著的差异,城市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指数显著高于农村老年人。表3显示,不同文化程度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进一步多重比较表明,即文盲、小学文化程度老年人的幸福感与中学和大学文化程度老年人的文化程度之间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文盲与小学文化程度之间老年人的幸福感不存在差异,同样,中学和大学程度的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也不存在显著差异。表4不同婚姻状态、不同经济状况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平均数、标准差、方差分析婚姻状态经济状况完美离异丧偶再婚富裕中上平衡拮据M±S15.34

16、±5.5415.78±5.8112.20±5.8317.25±4.9018.17±4.7317.42±4.2014.75±5.256.76±6.26 F=8.774,P=.000;>,>F=27.895,P=.000;>,>>表4显示,不同婚姻状态下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有极其显著的差异,P<0.001,进一步多重比较显示,与、之间有极其显著差,说明丧偶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显著低于婚姻完美和再婚老年人。再婚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最高,其次是婚姻完美无缺的老年人,丧偶的老年人幸福感最低。表4

17、显示,不同经济状况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比较,有极其显著性差异,进一步多重比较显示,与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与、与之间有极其显著的差异,>,>>,说明生活富裕的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经济拮据的老年人,而生活富裕与生活水平中上和收支平衡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没有显著性差异,生活中上的老年人比收入平衡和拮据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程度要高,经济收入平衡的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也显著高于收入拮据的老年人。表5不同职业、健康状况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平均数、标准差、方差分析职业健康状况公务员教师农民无业健康体弱无病常生病残疾瘫痪M±S17.01±4.7616.63±4.741

18、1.31±5.3614.00±6.0816.57±5.1114.50±5.0811.09±6.3413.68±6.06 F=23.391,P=.000;>>,>>F=17.696,P=.000;>>表5显示,不同职业的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有极其显著的差异,进一步多重比较表明,老年农民的孤独感与对生活的不满要显著高于公务员、教师和无业人员,无业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也显著低于公务员与教师,老年公务员与教师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这与某些研究结果相似。3总体上看,老年农民的主观幸福感要显著低于公务员、教师和无业

19、人员。表5显示,不同健康状况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有极其显著的差异,进一步多重比较表明,、之间有极其显著的差异,说明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程度随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下降,显著降低。而与其它三种状况没有显著差异,在调查中这类被试只有27人,所占比例较小。27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表6不同居住方式、邻里关心程度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平均数、标准差、方差分析居住方式邻里关心程度独居与家人福利院从不关心有些关心很关心M±S11.10±5.9315.25±5.4711.54±6.6513.73±6.5213.29±6.2315.21±5.36

20、F=13.487,P=.000;>,>,F=4.290,P=.014;>表6显示,不同居住方式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有显著性差异。多重分析表明,与家人居住在一起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要显著高于独居和生活在福利院的老年人。生活在福利院的老人虽然主观幸福感分值高于独居老年人,但统计上无显著性差异。表6显示,邻里对老年的关心程度不同,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有显著性差异。3.4将性别、年龄、城乡、教育程度、婚姻状态、经济状况、职业、健康状况、居住方式、邻里关心程度作为自变量纳入回归方程,以主观幸福感总分作为因变量,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只有教育程度、经济状况、健康状况、老年疾病、经济来源

21、、性别和邻里关心等七个因素显著进入了回归方程,七个因素共解释了主观幸福感变量的38.4%。见表7。表7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回归分析结果未标准化回归系数标准回归系数变量tSig BStd.Error BetaConstant21.014 2.3249.041.000教育程度 1.508.295.280 5.118.000经济状况-2.088.422-.243-4.953.000健康状况-1.211.284-.195-4.258.000老年疾病-.335.162-.096-2.070.039性别-.839.336-.132-2.499.013经济来源-1.114.549-.097-2.028.043邻

22、里关心.759.384.091 1.976.049四、讨论本研究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研究采用的是费城老年信心量表,作为测量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指标,测量结果呈正向倾斜,可能是老年人生活情况的真实反映。也可能是老年人为了维护自尊与面子而有意无意地在美化自己;或为了保持心理平衡与良好的心境而降低期望水平,忽略与美化事实。4说明此量表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有社会称许性。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年龄差异极其显著,这与以往的研究有所不同。56老年中段,即60-69岁阶段,老年人的幸福感程度和对生活的满意程度最强,而在老年晚期和老年初期,主观幸福感较低。进入老年初期,老年人生活有一个适应阶段,生活会出现一段时期的失落

23、感和无价值观,所以在老年初的主观幸福感较低;而进入到高龄阶段后,老年人的身体机能衰老的程度和对生活的无助感程度增加了,老年人对生活的满意感和幸福感程度比前一年龄段更低。男性老年人和老年妇女在主观幸福感方面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老年男性的幸福感要高于老年妇女。这一结果与已有研究不同5,也与我们预期的有差异。中国的老年妇女,尤其是赣南地区的老年妇女大多为客家人,客家人中存在较重的重男轻女思想,女性在家中以从事家务劳动为主,参与家庭决策的大多是男性,客家妇女一直以吃苦耐劳和任劳任怨著称,一生基本是围绕着丈夫、孩子和家庭转,往往到了老年还为儿孙操劳。所以我们应该更关注那些辛劳了一辈子的老年妇女,关注她们

24、的心理健康,让她们体验到幸福。再婚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最好,其次是婚姻完美无缺的老年人,丧偶的老年人幸福感和生活满意程度最低。在中国的传统社会中,一直排斥、不接纳老年人的再婚,虽然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依然不能接纳老年人的再婚现象,尤其是儿女,常常忽视老年人对婚姻生活的渴望和需求,老年人依然对婚姻的幸福充满渴望和向往。老年人在丧偶后,失落感增加,生活的激越感下降,对自己的信心和价值感降低了,常感到孤独和不满。所以社会和子女都应更关注老年人丧偶后的婚姻生活,鼓励和帮助他们再婚,对他们的婚姻和情感生活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宽容。不同职业的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差异,老年人曾从事过有价值感的工作和较为

25、稳定的工作,能使老年人在退休后或老年后体验到更高的主观幸福感。所以社会应为老年人回归社会,从事一定的工作,让他们感到有价值和充实,提供更多的帮助。不同教育程度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存在极其显37第2期曹新美,刘翔平,唐宏赣州市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著的差异,这与有些研究结果一致。5教育程度越高,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越高。老年人所受的教育程度越高,也许所从事的职业越稳定,收入也越高,主观幸福感越高。城镇老年人的幸福感和生活满意感程度显著高于农村老年人。城镇老年人也许有较稳定的经济来源和较丰富的生活环境,近年来城镇也为老年人提供了一定的养老娱乐场所和文体活动,而农村的老年人年老后一般都跟随儿女,仍

26、在操持农活或家务,没有自己的文化生活空间,而且基本上要依靠子女赡养,所以所体验的主观幸福感较低。近年来,农村关于赡养老年人的子女纠纷案例发生的频率不断增加。社会应关注农村老年人这一弱势群体,为农村老年人提供一定的养老环境和条件,让他们能幸福地享受晚年。与子女家人生活在一起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程度更强5,得到邻里关心也是提高老年人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来提倡老年人居家养老,家庭成员和社区为老年人提供一定的家庭养老条件,可以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有生活来源的老年人比靠亲友维持生活和靠政府补助的老年人幸福感较高,经济状况好和退休前有正式工作的老年人的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要好于经济状况差和无

27、正式工作的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好的老年人的幸福感和对生活的满意度要高于健康状况差的老年人。得到邻里关心的老年人的幸福感要高于从来得不到关心的老年人。五、结论与启示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的差异;影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因素有受教育程度、经济状况、健康状况、老年疾病、经济来源、性别和邻里关心程度。当前提倡和谐社会,孝行天下,整个社会都应更多地关注老年人这一群体。关注老年低年龄阶段的心理调适和高年龄阶段的心理支持,理解和支持丧偶老年人再婚,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社会的机会。给老年人提供较为稳定的生活来源,创造一定的学习条件,创设一定的文化生活环境,倡导儿女与老人一起生活,邻里、社区对老年人关心、关爱

28、,让老年人居家养老,尤其要关注老年妇女和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让老年人的生活更加幸福快乐。参考文献:1LawtonPhiladelphia Geriatric Center(P GCMorale Scale(1975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增刊:8283.2林爱伟,李晓曦,姜敏.社区老年人健康状况与信心量相关关系研究J.中国老年医学保健,2003,9(4:232-235.3易欢琼,唐济湘,张晋碚等.广东高校退休老人心理状况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1999,19(3:130-131.4刘萃侠,肖健,耿晓峰.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测量结果的正向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浅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3,23(

29、4204-206.5吴振云,李娟,许淑莲.不同养老方式下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3(23:713715.6唐丹,邹君,申继亮,张凌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3:160-162.7张红静,马颖竹.影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2,(11:428-430.责任编辑:朱家德On Influence F actors for the Wellness of the Aged in G anzhou CityCAO Xinmei1,2L IU Xiangping1,TAN G Hong3(1.School of Psycholog y,B ei j ing N ormal Universit y,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