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代农村教育现状及策略探究_第1页
浅谈当代农村教育现状及策略探究_第2页
浅谈当代农村教育现状及策略探究_第3页
浅谈当代农村教育现状及策略探究_第4页
浅谈当代农村教育现状及策略探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谈当代农村教育现状及策略探究当前,农村学校数量和学生人数逐渐萎缩,城镇学校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优质学校班容量越来越膨胀,这种愈来愈强的马太效应使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当“城市学校挤破头、乡村学校无人读”的分化现象越来越大时,消除城乡教育二元结构,实现教育的相对均等化已成为一个重要社会课题摆在面前亟须解决。当前农村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学生方面:学生生源逐年减少,招收困难。随着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和农村人口出生率的降低,现在乡村学校学生招生越来越困难,学生一届比一届少。教学点较多且分散,学生人数少。教学点较多且分散是偏远山区乡村教育典型的特征。生源流出现象比较严重,当年给村校带来强势冲

2、击的,而今强烈感受到辖区内生源不断涌向镇上、县里甚至市里学校所带来的生存危机。除了越来越少的人口出生率和随父母在外就读的因素外,城乡教育越来越大的差距加剧了乡村学校学生的不断流失。教师方面:一是教师总量不足。从调研情况看,农村学校虽然学生人数不断减少,但年级不少、班级不少、科目不少,相对师生人数比例来说,农村学校教师超编,但实际在使用上仍存在很大的短缺,不少学校不得不雇佣临时代课教师。二是教师严重老化。农村学校,尤其是小学,40-50岁以上年龄的教师占到了80%以上,有些甚至是即将退休的老教师,其语言、知识结构、观念、教学方式方法很难让学生适应,无法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三是教师流动

3、性较大,缺乏补充机制。这几年沁水县大力实施了大中专毕业生储备机制,每年都有一批新招聘教师充实到各个乡村中学,但好景不长,刚分下的年轻教师在基层呆上一至两年就通过各种关系返回县城。四是专业教师严重缺乏。农村学校同科目的代课教师人数较少,特别是在音乐、体育、美术、英语、计算机方面的专业教师更是缺乏。一方面是原有编制的限制,另一方面是这些大中专学生毕业后返回原籍人数也十分有限。五是教学理念较为陈旧。现在在农村教育中,由于缺乏教学辅助手段,主要沿用的还是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育观念较为落后,教学方法相对陈旧,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还有相当差距。六是素质教育流于形式。由于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不够,学校

4、只注重主科的成绩而缺乏丰富多彩的其它课程,使学校素质教育很容易流于空谈。设备方面:设备设施落后,数量有限,使用率低。随着近几年教育投资力度的加大,乡村学校在教学楼等硬件设施上虽有了明显的改善,但相对县城来说,这些乡村中小学校无论在硬件还是软件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从调研情况看,这些学校没有微机室和多媒体教室;虽有图书室,但里面的图书大多年代久远,没有及时更新和引进新的图书;体育器械不足,开展体育健身的场所也寥寥无几;与教学配套的软件资料,由于管理不善而残缺不全,就是这些有限的仪器设备,由于各种原因真正使用的效率也非常低。农村学校的办学经费困难,严重制约农村的教育发展。我省现行的学校经费划拨规定

5、是基于学校规模处于理想状态设置的。农村学校由于学生逐渐减少,每年的经费也随之减少,导致学校在各项事务的运转上捉襟见肘。这种不足同时导致了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使用效率低下且难以正常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教师数量不足与开全课程、开足课时的矛盾对于农村小规模学校,特别是超小规模学校来说,存在着学生少但年级不少、教师不少但教师不够用的结构性矛盾。按照这样的编制配置教师往往难以开展教学工作。按学生数量算,现有教师完全够用,但实际上要想开全课程、开足课时,每位教师必须要承担7门以上课程的教学工作,而音、体、美、英等学科是专业性较强的学科,需要专业的教师进行教授。学校既要实现开齐、开足课程,又要实现学科的教学质

6、量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因此,教师只能选择教学考试科目而放弃非考试科目的教学。即使如此,老师的上班时间都用来上课了,备课、批改等工作只能用休息时间进行,学科的教学质量还是难以保证。近年来,我市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随着农村学龄儿童的逐渐减少,一些学校规模小、教育资源利用率低、学校生存发展难等问题日益突出,学校布局和办学规模已经不适应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育经费的合理使用。同时,随着交通区位条件的改善、城镇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和农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追求,客观上要求打破原有的以行政区域界限办学的模式,进一步统筹发展规划,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从而达到使学校布局更合理、教育结构更优

7、化、教育经费使用更高效、办学条件和规模标准化的效果。根据各地在经济社会发展、区域内人口状况、交通条件和地理环境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农村中小学校的布局调整应采取不同的推进策略和不同的建设模式。一是集中办学模式。全乡(镇)集中办一所寄宿制学校,中、小学一体,资源共享。这种办学方式适合于规模适中、靠近县城、经济条件较好的乡镇。二是联合办学模式。几个村就近就便,以地缘为纽带联合举办寄宿制学校,这种办学方式适合于规模较大、村与村距离较近、人口密度较大的乡镇。三是交叉办学模式。即分散办低小、集中办高小,一、二、三年级在本村办,四、五、六年级联合办,实行集中寄宿制办学。这种办学方式适合于乡镇规模较大、村与村距

8、离较远的乡镇。四是合办模式,即打破行政区域界限,邻近乡镇优势互补、互利互惠,适合于两个或以上距离较近、生源重叠的乡镇。五是改扩建模式,即依托一所原有学校,进行寄宿制改建和扩建,为学校增建食堂、宿舍等生活设施,增大学校容纳学生的能力。这种模式在实践中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很多农村地区都有乡镇中心校,中心校一般有相对较好的教学设施、学校位置也比较理想,对中心校的寄宿制改建和扩建会节省学校的建设经费,也更容易让村民接受。加强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探索和建立农村学校教师任用和补充的长效机制。一是要加强对教师的职业知识培训和考核。应从经费和制度上,保证农村教师等得到有效培训,不断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提

9、高教师自身的素质,让每位教师都成为教学的骨干。二是要全面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和师德师风建设。学校要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规章制度和有效的工作机制。校长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教师要严格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断提高职业道德修养,自觉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定期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检查,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广泛开展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宣传,增强师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学校、社会、家长、学生四位一体的教师评价体系,将师德师风评价结果作为职称评定、评先树优的重要内容和主要依据。三要建立和完善农村教师的调动和补充机制以及促进教师积极投身教育事业的长效机制。要不断吸收新的教师加入教育行列,以充实壮大教育队伍,做到新陈代谢;切实控制农村教师流动的“流向”、“流速”和“流量”,建议实施教师定期交换制度,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