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区域大地构造学复习资料一资源 2班一名词解释1大地构造学:是研究岩石圈的组成、结构、构造特征及其演化、成 因、运动、动力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构造地质学分支学科2区域地质学:是大地构造学的基础,主要任务是应用大地构造理论, 研究区域地质的基本特征,揭示其岩石圈形成、发育和演化的基本规 律,以及各类地质矿产的成矿规律和分布特征。3构造旋回:地梢从开始活动下陷接受沉积到最后褶皱上升成为褶皱 山系的整个构造发展过程。4构造序列:是指按各次构造事件发生的时间或相对的先后关系排列 而成的构造演化顺序5岩石圈:是指软流圈之上的部分物质均为,具有较强的刚性。6低速高导层:指地壳中地震波速低、电导率高的部分,其深
2、度与过去的所谓康氏面相当。7地梢:是地层厚度巨大、岩层强烈褶皱、呈狭长带状分布的山脉, 它曾经是地壳强烈活动区。8地台:是地层厚度较小、岩层褶皱平缓、甚至近乎水平、地势平缓 的广大地区,它是地壳上相对稳定的地区。9复理石建造:复理石是一种有规律的复杂互层的巨厚沉积,通常有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岩石在剖面上呈韵律性交互出现。10磨拉石建造:建造物质组成以砾岩、长石砂岩、复矿砂岩等粗碎 屑岩占绝对优势,此外尚夹有粉砂岩、粘土岩。11构造回返:地梢从前期下陷活动转变为后期强烈褶皱上升的构造状况变化12构造层:一次构造旋回时间内受地壳运动的作用(包括沉积建造、 构造变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而形成的一套
3、综合地质体。13板块三联点:如果有三个板块相交,分割三个板块的边界交会于 一点。14被动大陆边缘:又称大西洋型大陆边缘或稳定大陆边缘,构造上 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是伸展作用体制下大陆岩石圈减薄和大幅度 沉陷形成的活动微弱的大陆边缘15活动大陆边缘:又称太平洋型大陆边缘或活动大陆边缘,是洋陆 汇聚、大洋板块向毗邻大陆板块之下俯冲消减形成的强烈活动的大陆 边缘16绿绿岩套:是一套基性一超基性岩和深海含放射虫的硅质岩的共生组合体,代表了洋壳的典型剖面。17双变质带:两个板块相撞,在俯冲一侧的上面和仰冲一侧的下面, 由于海沟热流温度较低,带着冷岩石俯冲,再加上下冲的压力很大, 常常形成以蓝闪石片岩为
4、代表的蓝片岩带(其中杂有大量玄武岩和蛇 纹质岩石),称为高压低温变质带。在仰冲板块的一侧(相当岛弧或大 陆边缘的火山岩带),其下俯冲带因摩擦熔化消失,导致岩浆的形成、 侵入或喷出,并常在侵入岩的接触带上形成低压高温变质带。18克拉通:是指在地质历史的很长时期内下沉的区域性的坳地,是 地壳上已经稳定的和很少遭受变形的部分。19热点:是地幔中位置相对固定和热物质长期活动的中心,它们向活火山提供岩浆20热地幔柱:是在深部地幔热对流过程中,一股上升的热塑性物质 流从核-幔交界处或上、下地幔边界处涌起,并穿透岩石圈而成的热 地幔物质柱状体。21冷地幔柱:是由滞留在上、下地幔界面附近的板片构成的下降地 幔
5、柱,是以巨石状下落的物质移动。22造山带:在构造事件中因褶皱和其他变形作用形成的线状延伸地 带,包含上层山脉的形成、逆掩、褶皱、断裂等过程,以及深部的塑 性变形、变质与岩浆作用等,具形成过程属于构造活动带范畴,后期 多数呈现为山脉隆起带。23构造事件:在构造阶段中所产生的汇聚事件, 一般以不整合面为 标志。24沉积盆地:首先被厚层沉积物充填的盆地才能称为沉积盆地;其次,沉积盆地是地球历史上长期处于沉降状态的地区,或者说未经过造山隆起的沉降地区。25深断裂:是规模巨大向地下深切而且发育时期很长的区域性大断 裂,其切割深度可达下地壳,甚至切穿地壳伸入地幔,具有切割深度 大、空间延伸远、发育长期性和
6、继承性等特点二填空题1宇宙的年龄为137亿年、太阳系约形成于前100亿年、地球的年龄 约为46_亿年2万天丰(2004)地球非对称性动力学解释:非对称的经向三环地幔对流模式3洋壳的结构:未固结的沉积物、固结的沉积物、厚度不到5公里的辉长岩层或玄武岩。4地球脉动说=梢台说,地幔对流-传送带模式=板块学说,热点-地幔 柱动力说=地幔柱学说5可将地台划分为地盾、地轴、台坳、台隆和台褶带等二级的构造单元。6复理石建造褶皱回返前奏、磨拉石建造的出现地芯封闭7我国的地台有:华北地台、 塔里木地台、扬子地台等 地梢有:天山兴蒙地梢系、秦祁昆地梢系、滇藏地梢系、华南地梢系8据构成板块的岩石圈类型,板块可分为大
7、洋板块和大陆板块9板三个超级地幔柱:南太平洋和非洲超地幔热柱、亚洲超地幔冷柱。10沉积盆地按成因机制可分为重力、热力和应力趋动三种模式11造山带的类型:俯冲、碰撞、板内12俯冲造山带包括弧前体系、弧后体系和被动陆缘体系三部分13碰撞造山带一般由高原、逆冲带、前陆挠褶带和后陆变形带四部 分组成14碰撞造山带,可归并为挤出型、上驮型、穹隆型与底辟型四类。15变质核杂岩的四个组成部分:变质杂岩核、糜棱岩带、剥离断层、正断层系16现代板块构造大阶段在我国分为新构造阶段、喜山构造阶段、燕山构造阶段17扬子(华北)古板块构造大阶段中太古代末、新太古代末和古元古代末;18华北(扬子)始板块构造大阶段新太古代
8、末、古元古代末和新元古代青白口纪末19中国陆区的断裂划分的四大断裂系统:古亚洲、特提斯、华夏 - 滨太平洋以及贺兰-康滇四个大的断裂系统。20中国的四大造山系:天山-兴蒙造山系、大-秦-祁-阿-昆造山系、青藏一滇西造山系和华夏一西太平洋造山系四大体系21我国沉积盆地的主要类型(并举出实例):裂陷构造环境的盆地、聚敛构造环境的盆地、走滑断裂构造环境的盆地、克拉通构造环境 的盆地。22按板块构造的观点,盆地划分为伸展盆地、挤压盆地、走滑盆地和克拉通盆地四大类型23碰撞构造环境下盆地包括:弧前盆地、弧间盆地、弧后盆地24裂陷构造环境盆地包括:陆间裂谷盆地、陆内裂谷盆地、被动陆缘盆地、坳拉谷盆地25板
9、块俯冲的三种类型::包括A型俯冲、B型俯冲和C型俯冲三种 类型三简述题1大地构造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研究内容:变形研究:基本构造形迹一造山带、盆地一岩石圈变形一地壳动力 学研究地质体成因研究:壳幔结构和动力学研究地球演化史研究研究方法:(一)历史分析法主要包括沉积建造、岩浆活动、构造运动、变质作用、成矿作用以及地球物理资料和地球化学资料的综合分析。(二)力学分析法从研究各种构造(包括显微构造)的力学性质、组构方位、组合特征、 生成次序以及模拟构造成因机制等入手,推导或重塑形成各种构造的 应力场及其演化规律。(三)地球物理方法主要根据地壳与上地幔物质组成、结构上的不均一性,在各种物理场 上的反映来
10、研究地壳和上地幔构造特征。在查明深部构造和隐伏构造时,该方法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2区域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研究内容:阐述区域岩石圈的组成和结构特征进行区域构造发展阶段的分析 对比分析,进行区域差异性分析 总结区域地质的基本特征研究方法:(1)历史-构造分析法按地史发展的顺序,探讨不同阶段大地构造发展的特点, 着重研究和 比较地壳、地幔和各部分构造的发生、发展和转化,找出它们之间的 共同性、差异性,阐明它们的运动规律。又称地质历史分析法(2)将今论古方法用现代地壳上所见的各种地质构造类型与地史上保存下来的地质构 造类型进行对比分析,并确定这些构造类型演变的规律。 又叫历史比 较法。(3)构
11、造类比法通过性质相同的构造单位之间和性质不同的构造单位之间的对比, 找 出本质的差别和非本质的差,以找到划分构造单位的合理方案, 并从 中探索构造演化的基本特征。例如,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地台与地梢3布伦的地球分层方案(7层)根据地球内部地震波的速度分布,将固体地球分为 7层:地层深度范围/kmVP和VS特征K.E.Bullen,1975F.Press et al.,1982A地壳033033复杂B上地3341033400梯度正常C幔4101000400670梯度较大D,下地10002700672885梯度正常D幔27002900约 2885梯度近于零E外核2900498028854640VP
12、梯度正常,VS为J | A 夺F过渡 区4980512046405155不详G内核5120637051556371梯度很小4地球起源的非均匀吸积模型 由直径大于3000 km的巨 星子堆积形成相当于现今地球质量 70%90%大小的原始地球,巨星子由金属铁组成的M群星子和类似 于月球组成的L群星子构成。在吸积、增生的同时,地球物质在万有 引力作用下向中心聚集,体积缩小,压力增大,放出热量,使地球内 部相对均匀的富含镁铁质的硅酸盐发生全部熔融, 从而导致物质按照 密度的不同,沿地球半径方向发生分异和迁移。约在 44.6亿年前, 原始地球基本形成(地核、下地幔、原始地壳),以后则一直比较稳定, 大致
13、保持其重力均衡和圈层结构的特征。 由平均直径约为400km的、较小的晚期星子堆积到地球外层,构 成镶饰层。晚期镶嵌堆积的星子主要是 C群星子,可能也有一定数量 的L群星子。它们堆积在冷却中的原始地球表面之后, 也产生了分异 作用。根据现今全球上地幔和地壳横向不均匀的特征推断,镶饰层仅发生过部分熔融,没有发生全部熔融。上地幔补给层以部分熔融的方 式形成了早期的地壳。以晚期星子堆积为基础的上地幔一地壳分异系 统,自4460 Ma以来一直在起作用。(1)据估算,地核在43亿年前已经形成了四分之三,地幔也几乎都成为固体;大气圈在44亿年前基本形成,以CO妫主,(2)在格陵兰、北美、加拿大、南极东部、中
14、国华北和法国等大陆上,先后都发现了距今38亿年左右时期形成的古老陆壳,说明最晚 在距今38亿年左右全球的陆壳已经形成。(3)在中国辽宁鞍山附近发现了年龄为(3804士5) Ma花岗质古陆 壳的残块,在冀东迁西岩群铭云母石英岩中发现了年龄为37203650Ma的碎屑钻石,表明中国华北地区在始太古代已经存在陆壳。现在可以说,最晚在距今38亿年左右地球上就存在陆壳与洋壳的差 异,在陆地上已开始出现剥蚀-搬运-沉积的地质作用过程5一种合理的地球动力学假说至少要满足三个条件?(!)能对全球的构造特征及其空间分布规律和构造演化过程作出解释;(2)所依赖的动力因子既有足够的能量,其作用方式又能合理地说明 构
15、造变形场的特征;(3)符合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地球物质的物理 一化学性质。6梢台学说及其动力机制?地层厚度巨大、岩层强烈褶皱、呈狭长带状分布的山脉,它曾经是地壳强烈活动区,称为 地梢;地层厚度较小、岩层褶皱平缓、甚至近 乎水平、地势平缓的广大地区,它是地壳上相对稳定的地区,称为地 台。动力机制:地球脉动说。地球膨胀时期:地壳受到引张作用,产生了 大规模的隆起与拗陷、大型裂谷与岩浆喷发;收缩时期:地壳受到挤 压作用,产生了褶皱山系伴有岩浆活动。7地梢的主要特征?1)地梢通常出现在大陆边缘地带,并沿大陆边缘延伸;2)地梢在发展过程中,其地貌与近代大陆边缘特征一致;3)地梢沉积物分布在长条状的拗陷内,
16、有一定的方向性;4)地梢发展晚期,一般都经历了剧烈的构造运动,地梢中的岩层发 生褶皱和断裂。形成十分复杂的构造。5)广泛的、强烈的岩浆活动也是地梢的重要标志。6)地梢褶皱带往往有成对的变质带出现;7)地梢有丰富的矿产;8)地梢常常是地球物理异常带8地台的主要特征?1)地台范围广阔,一般具面状展布的几何形态;2)地台内部起伏较小整体调和较一致,在地形上大多形成平原和高 原;3)地台结构的显著特点是其双层结构。4)地台盖层的沉积建造是在相对稳定的构造环境中形成的,通常不 呈带状分布。5)地台的岩浆活动较弱。6)地台盖层的构造变形一般比较微弱。7)地台基底岩系和沉积盖层,是各自在不同的地质构造环境中
17、形成 的,具有不同的成矿条件和矿产类型9大陆漂移说基本论点及主要证据、代表人物论点 魏格纳石炭纪以前,全球只有一个大陆和一个大洋,前者称为泛大陆或潘基亚联合古陆、后者称为泛大洋;大陆由较轻的刚性的硅铝层组成,它漂浮在较重的粘性的硅镁层之上;中生代开始,在潮汐力和离心力的作用下,联合古陆逐渐破裂、分离,产生离极漂移和向西漂移,形成现今海陆分布;大西洋、印度洋是在大陆分裂漂移的过程中形成的,太平洋是泛大洋的残余;大陆在向赤道和向西漂移过程中,前缘受到挤压褶皱形成山脉,后 缘由于硅镁层的粘结、拖曳脱落形成岛弧、岛屿。依据1)古气候和古生物依据2)大西洋两侧陆块拼合的吻合性3)地质依据:4)古地磁学证
18、据(1)剩余磁性2)古纬度变迁(3)地磁极游移轨迹代表人物(1) 1620年,英国哲学家培根提出大西洋两岸海岸线之间大致吻合(原始观点)(2) 1858年,法国地理学家斯奈德以欧、美两洲古生代煤层中的化 石的相似性为依据,首次把大西洋两岸大陆拼合起来;(3) 1910年,美国的泰勒指出欧亚、北美和澳大利亚大陆的移动, 是形成环太平洋岛弧和褶皱山系的原因。(4)杜.托依特提出古生代大陆不只是一个、而是两个联合古陆,即 北半球的劳亚古陆、南半球的冈瓦纳古陆,其间为特提斯洋分开,为 后期大陆拼合所证实。他还认为是重力驱动大陆漂移,大陆块由于边 缘地梢堆积负载而略倾斜,重力使它在地幔上滑向大洋,大陆中
19、心受 到拉张产生裂陷,又使得岩浆以上升使裂陷区进一步裂开和隆起,进而促使大陆外移。(5)英国著名地质学家霍姆斯提出地幔对流模式解释大陆漂移。10海底扩张说基本论点及主要证据论点:洋中脊是洋壳生长的地方,称为增生带。 地幔物质由洋中脊轴部 裂隙涌出,冷凝成为最 新洋壳;后形成的洋壳将先形成的洋壳从 洋中脊轴部依次向两侧推开,海底洋壳的年龄随着与洋脊距离的增加 而增大。当洋壳到达海沟时俯冲、下沉、熔融,重返软流圈,所以海沟俯冲带又称为消减带。地球的总体积或海盆的总容积基本不变。海底扩张起因于地幔对流,洋中脊是对流体上升带或发散带,海沟是对流体下降带或汇聚带。大陆硅镁层驮于地幔对流体之上,犹如坐在传
20、送带上一样被移动。 证据1大洋底的结构特征2.洋底地形特征3、海底磁异常特征4 大洋 底岩浆岩的年龄特征5大洋底沉积物的年龄特征6 洋底热流特征 7转换断层11板块构造学说基本论点1)固体地球上层在垂向上分成弹粘性的岩石圈和粘性软流圈,下垫弹粘性的中圈,岩石圈在软流圈表面作相对运动;2)岩石圈在侧向上分成数目有限的大、小板块,它们是刚性的和相对稳定的,并按球面运动规律不断改变着彼此之间的相对位置;3)板块边界:分离扩张型、俯冲汇聚型、平移剪切型;4)板块在离散边界处的扩张增生得到会聚边界处俯冲消减的完全补偿,地球体积保持不变。5)地幔热对流是板块运动的驱动力。12十四板块划分方案、板块边界的基
21、本类型及代表实例六大板块方案依据地震和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将全球岩石圈分为六 大板块:十二板块方案:将美洲板块分为北美板块和南美板块; 在东太平洋中 隆以东地区分出纳兹卡板块和可可斯板块; 在加勒比地区分出加勒比 海板块;在琉球弧和菲律宾弧与马里亚纳弧之间分出了菲律宾海板 块;在红海、亚丁湾裂谷系与札格罗斯山系之间分出了阿拉伯板块。十四板块方案:将印度-澳大利亚板块分为印度板块和澳大利亚板块, 并增加北美西缘的让德富卡板块。类型:离散型、汇聚型、转换断层实例:略。13造山作用存在的标志(1)角度不整合地层的角度不整合是一次强烈构造作用的产物,代 表了地壳经历过一次下降-抬升-再下降的过程,是造
22、山作用发生的 最明显证据。(2)磨拉石沉积组合磨拉石沉积组合是一套陆相巨厚砾岩和砂岩占 优势的沉积组合,产出于山间坳陷和边缘坳陷。(3)沉积组合性质的突变造山作用发生之前多为稳定型的沉积组合, 而在造山作用期间则以火 山-沉积组合和磨拉石沉积组合为代表的非稳定型沉积组合类型为主。(4)构造变形 强烈的构造变形也是造山作用存在的直接标志。(5)动力变质作用造山作用过程中强大的构造挤压作用可使断裂带 附近或整个地壳岩石发生普遍动力变质作用。(6)岩浆活动 剧烈的岩浆活动是造山作用的直接产物, 因而利用岩 浆活动的特点,也可以确定造山作用的发生与否。14深大断裂及其存在的标志(1)沉积标志:线状地带内的地层岩性、岩相、厚度等沉积建造特 征的差异。如串珠状分布的内陆断陷盆地等。(2)岩浆活动标志:呈带状分布的基性-超基性侵入岩体、呈线状分 布的现代或古代火山、呈带状分布递增的热液蚀变以及呈明显带状分布的岩脉矿脉(3)构造标志:狭长地带内断层密集分布,褶皱作用强烈,出现显 著的长条状动力变质带,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构造突然相接等。(4)地球物理标志:康拉德面和莫霍面埋深突然改变、重力梯度突 变带、线状正磁异常带、深源地震带和地热梯度突变带。(5)地貌学标志:包括有地堑、河谷、湖泊和洼地的线状分布,不 同地貌单元间的截然变化带等。15我国造山带主要特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洛阳理工学院《VB语言程序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单位人事管理制度范文选集
- 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集粹选集
- 饮料生产降水施工合同
- 高端别墅区房屋转让租赁协议
- 2024年标准餐饮服务合同模板版
- 商务写字楼外墙改造合同
- 造纸工程分包协议
- 矿区生态恢复复垦承诺书
- 瑜伽馆门头施工合同
- 220kV~750kV油浸式电力变压器使用技术条件
- MOOC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中国药科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第2课+古代希腊罗马【中职专用】《世界历史》(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 金属屋面工程防水技术规程
- 《福建省安全生产条例》考试复习题库45题(含答案)
- 人工智能增强战略规划
- 无机材料与功能化学
- 110kV变电站及110kV输电线路运维投标技术方案(第一部分)
- 消防设施安全检查表
- 餐厅用电安全承诺书
- 吉林省延边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检测数学试题(解析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