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绪 论一、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依附于自然(原始氏族社会及聚落时代)、人类依赖于自然(渔猎时代由聚群而定居)人类开始离开自然(农耕时代及城邑的建立)人类破坏自然(工业化时代及大规模的建设)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后工业化及信息化时代)二、城市与园林的关系 城市公园运动( The City Park Movement)奥姆斯特德主持建造了纽约中央公园既开了现代景观设计之先河,更为重要的是,它标志着普通人生活景观的到来,美国的现代景观设计从中央公园起就不再是少数人所赏玩的奢侈品,而是普通公众身心愉悦的空间。(图) 田园城市构思( The Garden City)?农田环抱城市,面积比城市大5 倍;? 人
2、口控制在 3.2 万人左右;? 城市直径不超过 2 公里;? 中心公共绿地面积多达 60 公顷;? 宽阔的林荫道、放射状的林间小径、住宅、庭院、菜园等。(图) 雅典宪章 (1933 年)? 现代城市要解决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四大功能。? 明确提出要在城市中建造公园、运动场和儿童游戏场;? 要求把城市附近的河流、海滩、森林和湖泊等自然景观优美地段开辟为公共绿地。 马丘比丘宪章( 1977 年) 世界环境宣言( 1992 年)三、中国传统园林的历史发展和特色1 、历史轨迹古典园林的萌芽囿饲养禽兽供帝王狩猎活动开凿池沼作养殖灌溉之用筑高台供祭祀之需建简单建筑为休息观赏之备皇家园林的形成秦汉宫苑(图
3、)自然山水园的兴起魏晋南北朝的园林自然山水园的发展唐宋园林.古典园林的辉煌时期明清园林(多图)2、中国园林的分类皇家宫苑壮丽精巧私家园林简朴淡雅寺庙园林天然幽致3、中国传统园林的特色效法自然的布局诗情画意的构思园中有园的手法建筑为主的主景因地制宜的处理四、国外的园林历史发展与特色世界园林体系:东方园林体系欧洲园林体系西亚园林体系? 日本庭园 (图:枯山水)? 西亚园林的特色 (图:阿尔罕布拉宫、泰姬陵)院落式的布局设有中庭整形的人工水池和喷泉各种植物?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台地园特色 (图:埃斯特别墅)恰当地运用地形辟出台地、整齐地格局和建筑设计的原则、结合地形组织多种理水形式、模样绿丛植坛、运
4、用明暗浓淡不同的绿色配置、运用大小比例的不同引起对规则布局感的消失? 法国古典园林的形成及特色 (图:凡尔赛宫)勒诺特:在丛林中辟出风景线运用原野上自然的水体形式构图中心的雕塑喷泉乡土树种? 英国自然风景园林特色.? 西方近代园林的发展 (图:法国拉· 维莱特公园)第一章城市绿地的功能与效益第一节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一、 保护城市环境? 净化空气、水体和土壤增加氧气含量、 吸收有害气体CO2:落叶乔木合欢、泡桐、紫叶李、西府海棠、刺槐、柿树;落叶灌木紫薇、丰花月季、碧桃、紫荆;藤本植物凌霄;草本植物白三叶;SO2:臭椿、夹竹桃、海棠、紫薇、石榴、广玉兰、棕榈、馒头柳、银杏;附图)、吸滞
5、烟灰和粉尘减少含菌量健康作用负离子、芳香油放松神经? 改善城市气候降低气温调节湿度调控气流? 降低城市噪声二、减灾防灾防火防震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御放射性污染和有利战备防空三、提供城市野生动物生境,维持城市生物多样性城市中不同群落类型配植的绿地可以为不同的野生动物提供相应的生活空间,与城市道路、 河流、城墙等人工元素相结合的带状绿地形成一条条绿色的走廊, 保证了动物迁徙通道的畅通,提供了基因交换、营养交换所必要的空间条件。城市生物多样性城市范围内除人以外的生物分异程度。 主要通过城市绿地系统所容纳的生物资源的丰富程度得以体现。.第二节城市绿地的使用功能一、日常休息娱乐活动必要性活动日常户
6、外活动自发性活动(图:户外活动与物质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社会性活动环境载体:公园、街头小游园、林荫道、广场、居住区公园、小区公园、组团院落绿地等城市绿地二、观光及旅游三、修养基地景色优美、气候宜人、空气清新、水质纯净、特殊的地理及气候等自然条件四、文化宣传及科普教育 (图:湿地公园)第三节美化功能一、丰富城市建筑群体的轮廓线二、美化市容三、衬托建筑,增加建筑的艺术效果四、形成不同的城市特色第二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第一节城市绿地系统的发展一、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发展简介(一)“城市公园”运动及“公园体系 ”( 18431898 年)特征:由以单个的城市公园绿地来缓解城市出现的种种环境问题,发展到以
7、带状绿地联系数个公园,形成公园体系来更有效地解决城市危机。(图:波士顿公园体系)(二)“ 田园城市 ”运动( 1898 1945 年)(三)战后大发展(1945 1970 年)(四) 生物圈意识 (1970 年以后)特征: 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更重视将城市中的绿地与城市的自然地形、河流、湿地等相结合,并把各种类型的绿地连成网络,同时考虑城市绿地与城市范围以外广阔的自然地段的联系,使城市完全融入绿色环境,充分发挥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发展的新趋势. 广度上的拓展城市建成区城市规划区区域规划 深度上的拓展土地、植物水文、大气、动物、微生物、能源、城市废弃物等 新技术的运用红外遥感
8、( RS)、地理信息系统(GIS)三、我国城市绿地系统发展状况、问题及前景对城市绿地重要性认识不足;绿化指标普遍偏低,绿化水平总体不高;城市绿化水平地区发展很不平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第二节城市绿地的分类一、原有分类标准的问题问题:1 、两种标准造成统计中的混乱2 、绿地规划与城市规划缺少协调关系3 、新的绿地类型需要统一规范4 、某些名称无法准确反映绿地的主要功能特性。二、我国现行的城市绿地 分类标准城市绿地分类标准2002 年 9.1城市绿地指以自然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城市用地。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用于绿化的用地;城市建设用地之外, 对城市生态景观和居民休闲生活具有积极作用,
9、绿化环境较好的区域。(五大类、十三中类、十一小类)G1公园绿地G2生产绿地G3防护绿地G4附属绿地G5其他绿地第三节各类绿地的特征一、 公园绿地(一) 综合公园a、全市性公园:a=10-100 公顷; r=2000-3000m ; 30min(乘车).区域性公园:a=5-10 公顷; r=1000-1500m ; 15min(步行)b、内容设施较为完备、规模较大、质量良好;c、有较明确的功能分区(文化娱乐、体育活动、安静休息、儿童游戏、动植物展览、园务管理等);(图)(二)社区公园a、居住区公园:a=2-5 公顷, r=500-1000m ,步行 5-10min ;b、小区游园:r=300-5
10、00m(三) 专类公园1儿童公园:a 、用地 5 公顷左右;b 、尺度合适、色彩明亮、造型活泼、装饰丰富、植物无刺无毒;c、分区设立(学龄前、学龄、幼儿)、接近居民区,避免穿越交通频繁的干道;2动物园:a 、在大城市中一般独立设置,中小城市常附设在综合公园中;b 、应与居民密集地区有一定距离,必要时需设防护带;c 、如果附设在综合公园中,应在下风、下游地带,一般应独立布置;3植物园:a、尽可能在近郊,有较方便的交通条件;b 、不要在有污染工业的下风下游地区,要有适宜的土壤水文条件;4、历史名园历史悠久、知名度高、体现传统造园艺术并被审定为文物保护单位。5、游乐园6、体育公园:a 、运动场地和设
11、施可集中也可分散布置,最好能利用起伏地形做看台;b、用地大(10h ),建设投资大,养护管理费工,一般设一到三处;c 、与城市居住区有方便的交通联系;(四) 带状公园a 、常与道路、河滨、海岸、老城墙等结合;b、有相当宽度(10m以上),可设小型服务设施;c 、需有专供游览休息的宽敞游步道,与城市交通道路有绿带相隔;(五)街旁绿地二、 生产绿地.只要能为城市提供苗木、花卉、草坪、种子的各类圃地都可计入生产绿地。但其他季节性或临时苗圃、从事苗木生产的农田、单位内附属的苗圃等不计入生产绿地。位于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外的生产绿地不参与城市建设用地平衡。三、 防护绿地卫生隔离带常设置于工厂、污水处理厂、垃
12、圾处理站、殡葬场等用地与居住用地之间。道路防护绿地城市高压走廊绿带城市高压输电线路下方一定范围内的绿化用地防风林通风防风安全防护林常布置于易于发生自然灾害和具有危险隐患的区域城市组团隔离带在城市建成区内以自然地理条件为基础,在生态敏感区域规划建设的绿化带。四、附属绿地1、居住区绿地组团绿地。宅旁院落绿地、居住区公共建筑附属绿地、居住区道路绿地2、道路绿地道路绿带(行道树绿带、分车隔离绿带、路侧绿带等)、交通岛绿地(中心岛、导向岛等绿地) 、交通广场、停车场绿地3、公共设施绿地居住区级以上的公共设施的附属绿地4、对外交通绿地对外公路、铁路用地范围内的绿地5、其他特殊用地军事、外事、保安等用地范围
13、内的绿地五、 其他绿地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风景林地、郊野公园、野生动植物园、森林公园城市绿化隔离带、垃圾填埋场恢复绿地湿地建设用地范围以外的沼泽、湿原、泥碳地或水域(包括天然的和人工的,永久的和暂时的,水体可以是静止的或流动的,是淡水、半咸水或咸水,包括潮落时水深不超过6m的海域,另外还包括毗邻的梯岸和海域)第四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内容、目标及原则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在充分认识城市自然条件、地貌特点、自然植被及地方性园林植物特点等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统一的规定和城市自身的情况确定的标准,将各级各类绿地按合理的规模、位置及空间结构形式进行布置,形成完整的系统,以促进城市持续健康地发展。.规划
14、层次和设计重点1、规划 层次 :a、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总体规划);b、城市园林绿地分区规划;c、城市园林绿地系统控制性详细规划;d、城市园林绿地详细规划;e、城市园林绿地设计2、各个规划设计的重点 系统规划 :a、全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原则、目标;b、各类绿地定位、定性,规模结构和布局;c 、定额指标的拟订;d、树种规划几实施管理措施;e、与城市总规、旅游规划、国土规划相协调; 分区规划 :a、原则、目标;b、各区绿地类型、定额指标、分区结构布局;c 、与系统规划协调; 控制性详规 :a、各地块类型、指标、性质位置、规模等控制性要求;b、与相应有关规划协调;详规:a、 绿地布局、园林空间的划
15、分、游览路线的安排和组织、植物配置、 建筑和园林小品的定位、 布置、经济技术指标的拟定、 竖向规划 (地形改造);b、解决好园林要素构成协调; 绿地设计 :a、各园林构成要素(山石、山体、建筑、园路、小品)总体设计初步设计施工设计b、提交设计成果,指导园林施工;一、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内容1、确定目标、原则;2、拟定各项指标;3、布局、确定性质、位置、范围和面积;.4、树种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提出分期建设及实施措施、计划;5、编制图纸及文件;6、重点公园绿地规划设计方案,重点地段绿地设计任务书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对规划区域的生物多样性进行总体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
16、的目标与指标,划分保护的层次,做出生物物种、基因、生态系统、景观多样性的规划, 提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生态管理对策及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与对策等。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标总目标: 使各级各类绿地以最适宜的位置和规模,均衡地分布于城市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环境、经济及社会的综合效益,同时使各类绿地本身能正常持续的发展。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一)生态学的观念、城市整体空间体系(二)结合其他规划,综合考虑,全面安排(三)结合当地特点、因地制宜(四)均衡分布,服务半径 合理。(五)统一规划,分期实施 ,保证各阶段绿化的效果及质量。(六)结合生产,创造经济价值四、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依据1、国家
17、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2、技术标准规范;3、已获得上级批准的城市总规及相关规划;4、当地现状基础条件相关术语与概念园林绿地面积 -城市中各类绿地面积的总和。园林绿地率 -区域内园林绿地面积总和/ 区域总面积人均绿地面积 -绿化覆盖率 -区域内绿化覆盖面积总和/ 区域总面积公园面积率 -区域内公园面积总和/ 区域总面积游人量 -到达各类公园的游人数量人均公园面积 -公园均布率 -城市中所有公园按服务半径所覆盖的居住区面积率。城市绿地 -城市用地 -按城市中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划分.城市规划区 -城市市区、近郊区及行政区域内其他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城市绿线 -规
18、划的城市公园及其它绿地的外围边界线。道路红线 -规划的城市道路路幅的边界线。建筑红线 -城市道路两侧控制沿街建筑物或构筑物靠临街面的界线。第五节城市绿地系统指标一、城市绿地指标的作用1、衡量城市绿化水平、城市环境、居民生活质量。2、作为城市总规各阶段调整用地的依据。3、估算城建投资计划。4、在统计及研究工作中统一计算口径。二、影响城市绿地指标的因素1、国民经济水平;2、规划的时代潮流;3、城市性质;4、城市规模;5、城市自然条件;6、城市现状三、城市绿地系统指标的制定2002.9.1建设部城市绿地分类标准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人均绿地面积;绿地率;城市绿化三维量;城市绿化结构指标;游憩指标;城市绿
19、地计划管理指标;城市绿地人均指标四、城市绿地指标的计算人均公园绿地面积Ag1m=Ag1/NP城市绿化覆盖率Agm=(Ag1+Ag2+Ag3+Ag4)/Np城市绿地率g=(Ag1+Ag2+Ag3+Ag4)/Ac×100%第六节城市绿地系统的布局一、城市绿地布局的目的及要求1、满足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要求;.2、满足全市居民日常生活及休闲游憩的要求;3、满足工业生产防护、生产生活安全卫生;4、满足改善城市艺术面貌的要求二、城市绿地的布局形式 (图、例)块状绿地布局:均匀分布、接近居民,多出现于旧城改造;带状绿地布局楔形绿地布局:改善小气候和城市艺术面貌;混合式绿地布局第七节城市绿化的树种规
20、划一、树种选择 原则1、以乡土树种为主;2、选择抗性强的树种;3、既有观赏价值,又有经济价值;4、速生树与慢生树结合,近期以速生树为主;5、根据具体立地条件选择适宜该环境的树种;6、以植物群落为基本单元进行树种的选择及搭配。二、树种规划的步骤1、调查研究;2、选择 骨干树种 ;3、制定主要树种比例;4、为城市重点地段推荐具有合理配植结构的种植参考模式第八节城市绿地系统的基础资料及文件编制一、 基础资料 工作(一)城市概况自然条件、经济及社会条件、环境保护资料、历史与文化资料(二)城市绿化现状城市绿地及相关用地资料;技术经济指标;园林动植物资料(三)管理资料管理机构;人员状况;园林科研、资金与设
21、备、城市绿地养护与管理情况二、 编制工作(一)图纸部分:1、区位关系图(1: 10000 1: 50000).2 、现状图( 1: 5000 1:25000)3 、绿地现状分析图( 1:5000 1:25000)4 、规划总图( 1: 5000 1: 25000)5 、市域大环境绿化规划图( 1: 5000 1: 25000)6 、绿地分类规划图( 1:2000 1:10000)7 、近期绿地建设规划图( 1: 5000 1: 25000)(二)文件部分1、规划文本1 总则;2规划目标与指标;3市域绿地系统规划;4规划结构、布局与分区;5城市绿地分类规划;6树种规划;7生物多样性保护建设规划8
22、古树名木保护;9分期建设规划;10规划实施措施;11附录2、附件规划说明;基础资料三、 审批程序? 建制市(市域与中心城区)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由该市城市总体规划审批主管部门(通常为上一级人民政府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参与技术评审并备案,报城市人民政府审批;? 建制镇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由上一级人民政府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参与技术评审并备案,报县级人民政府审批;? 大城市或特大城市所辖行政区的绿地系统规划,经同级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上一级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第三章园林绿地的组成要素第一节园林植物一、园林植物 分类? 乔木、? 灌木、.? 藤本、? 竹类、? 花卉、
23、? 草地二、园林植物各器官的观赏特性 (多图)? 根、树干、树枝、叶、花、果实与种子、树冠三、园林植物的 配置基本组合形式: 孤植(诱导树) :表现个体美,白皮松、银杏、红枫、雪松、香樟;对植:对称(规则式种植构图中);非对称(自然式园林进出口);丛植 :两株配合d r1+r2 ;三株配合最大最小株成为一组;四株配合基本平面形式为不等边四边形或不等边三角形;五株配合;六株以上配合 树群:主要表现群体美,规模不可过大,一般长度60m;树林(风景林) :密林和疏林;绿篱:整形绿篱:忌到处围篱设防,应用于古典园林、名胜古迹自然式绿篱(自然园林):分割空间;防风遮荫,隐蔽不良景观;花坛: a、花丛式花
24、坛:观赏花卉本身或群体的华丽色彩为主题,b、模纹花坛:以图案取胜,五色苋;c 、花坛群:d、草坪花坛:石做主景,点缀花灌木或小乔木;e、树石花坛:在台基上置石种花(古典园林、民族特色)花台花镜草坪第二节园林建筑一、园林建筑的作用与分类(一)作用:1、满足功能要求;.2、组成游览路线和组织风景画面(二)分类:1、按传统形式分类:亭、廊、榭、舫、厅堂、楼阁、其他;2、按建筑的使用功能分类:文教宣传类、文娱体育类、服务类、点景游息类、园林管理类;二、园林绿地的小型建筑设施与雕塑(多图)常见小型设施:1、园椅、凳:一般布置在安静休息、景色良好及游人需要停留休息的地方;力求造型美观、舒适、坚固;色彩、风
25、格与周围环境相协调;高度宜在3045cm;2、园灯 :不同环境条件下,要求不同;3、栏杆 : 台阶、坡地一般防护栏(8595cm);悬崖峭壁( 1.1 1.2m);分隔空间(视需要而定);装饰性镶边栏杆(15 20cm);坐凳式栏杆(凳面高度3545cm)4、宣传廊 、牌: 2.22.4m ;5、门、窗 、墙;6、雕塑 :纪念性雕塑主题性雕塑装饰性雕塑;三、园林建筑的布局要点? 满足 功能要求 ;? 满足造景需要;? 使室内外 互相渗透 ,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第三节园路和场地一、园路(一)园路 作用1、组织交通;2、引导游览;3、组织空间、构成景色;4、为水电工程打下基础(二)园路的 分类主要园
26、路:从园林入口通向个景区中心、各主要建筑、广场、景点等;宽度4-6m; 6m,.纵坡 8%以内;次要园路:连接各景区内的景点,通向各主要建筑;路面宽度常为2-4m,纵坡 18%以内;游览功能交通功能;游息小路:游步道、支路;多曲折自由布置;一般宽1.2-2m ,小径也可为1m;(三)园路的规划设计要点? 1、园路的布置必须主次分明,方向性强,导游明显;路网安排尽可能是环状,避免死角;坡度、弯度设计要合理,游步道要进行较强的装饰,富于艺术效果;? 2、要因地顺势、 依山傍水; 有起伏变化, 曲折迂回; 将变化的景观串联到园路中来;? 3、交叉口不宜过多,交叉角不宜过小,主园路相交应尽可能采取正交
27、;? 4、山地园路纵坡 10%时,就需要设置台阶( 10%的局部设置),一般室外台阶踏面宽度 30 38cm,高度 10 15cm( 38× 12 多见);? 5、园路与建筑的关系要灵活多变, 一般情况下道路可采取适当加宽或分出支路的办法与建筑相连。三、园桥(多图)第四章园林艺术设计原理第一节景与造景一、 景的观赏(一) 动态观赏与静态观赏(图:西湖十景)(二)观赏点和观赏视距a、观赏点游人所在的位置; 观赏视距观赏点与被观赏景物之间的距离;b、 园林景物中,垂直视域为30°时, D(大型景物)=3.3H ;D (小型景物)=3H;水平视域为45°时, D=1.2
28、W;c、园林建筑如有华丽外形,可设1、 2、 3、 4 倍视距点;d、一般封闭广场中,如中心有纪念建筑时,D : H=1: 3 1: 6;D=3H即仰角18°,可观看景物的全貌及周围环境的关系;D=2H即仰角 27°,基本能看清景物的整体;D=H即仰角 45°,只能看清景物的局部或细部;(三) 平视、俯视、仰视的观赏1平视观赏平静、深远、安宁、不易疲劳.2仰视观赏雄伟严肃,高度方面感染力强3俯视观赏开阔惊险二、 造景? 主景 与配景(图)突出主景的一般手法:a 、主体升高;b、轴线和风景视线焦点;c、动势;d、空间构图的重心(几何中心(规则式园林)、 构图重心(自
29、然式) )? 前景、中景、背景? 借景距离远借借园林绿地外的远处景物;邻借(近借)苏州沧浪亭;视角仰借休息设施;俯借安全设施;时间因时而借地点因地而借? 对景与分景对景正对:在道路、广场的中轴线端部布置景点或以轴线作为对称轴;互对:在轴线或风景视线的两端设景,两景相对,互为对景;分景障景(抑景) :抑制视线、引导空间转变方向的屏障景物;隔景 :实隔实墙、山石、建筑;虚隔水面、漏窗、通廊;虚实并用;? 框景、夹景、漏景、添景(图)? 造景手法 意境处理;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统一;景物的模拟;色彩与季相;主调、基调与配调;点景第二节园林绿地的规划结构.一、园林绿地的性质与功能二、景点与景区三、 风景视
30、线与导游线? 风景视线 观赏点与景点间的视线? 导游线 (游览欣赏线)四、规划布局的一般 原则与形式(一)一般 原则(二)基本 形式第三节园林绿地构图的基本规律? 比例与尺度? 对比与调和? 对称与均衡? 对位与呼应? 韵律与节奏? 比拟联想? 空间组织第五章城市公园绿地规划目的要求通过该章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城市综合性公园的规划设计方法。教学重点城市综合性公园。教学难点城市综合性公园。教学课时6 理论课时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节总论一、城市公园绿地发展概况城市公园绿地最初是以城市公园的形式出现。最早的城市公园出现在英国。1811年,伦敦第一个对公众开放的园林绿地伦敦摄政公
31、园。1847年,利物浦伯肯海德公园。城市公园的大发展是在19 世纪中叶的美国。1854年,美国第一座城市公园纽约中央公园。设计中特意保留了原有优美的自然景观,避免采用规划式布局。用树木和草坪组成了多种自由变化的空间, 公园内有开阔的草地、 曲折的湖面和自然式的丛林。.选择乡土树种在园界边缘做稠密的栽植, 并采用了回游式环路与波状小径相结合的园路系统。二、我国城市公园分类系统(1)综合性公园(2)儿童公园(3)动物园(4)专类动物园(5)植物园(6)专类植物园(7)盆景园(8)风景名胜公园(9)其它专类公园(10)居住区公园(11)带状公园(12) 街旁游园三、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原则(一) 奥姆
32、斯特德原则(二)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四、城市公园 规划布局(一)公园规划结构1、景点与景区;2、风景视线与景观序列(二)公园布局形式的确定1 、根据不同公园的性质;2、根据不同的文化传统(三)公园空间的组织(可控和不可控空间)第二节综合性公园规划设计一、 概念、位置及面积指标1、类型市级公园: 2 3 公里,步行30 50min,乘车 10 20min,中、小城市设12 处;区级公园: 1 1.5 公里,步行约1525min ,乘车 10 15min2、任务游乐休憩、政治文化、科普教育;3、面积规模4、位置5、设置内容 :观赏游览、安静活动、儿童活动、文娱活动、政治文化及科普教育、服务设
33、施、园务管理;6、公园游人容量(游览旺季的星期日高峰时)二、综合性公园的功能分区 及景区划分功能分区不同功能空间之间的界定。.景区划分根据各区的不同景观主题而形成。(一)入口区1 、主要出入口:应设在城市主要道路和有公共交通的地方,有足够的人流集散用地,忌讳设置在道路交叉口;内容: a 、大门建筑(售票、小卖、自行车棚、导游牌);b 、入口前广场,规模通常处理( 12 50)m×( 6 30)m,常用( 30 40)m×( 10 20) m;2 、次要出入口(辅助) ;3、专用出入口(管理) ;4 、大门的设计(二)安静游憩区a 、离主要出入口要远些,与其他景区联系方便;b
34、、选择原有树木最多、地形变化最复杂、景色最优美的地方;c 、希望占有用地100 / 人;(三)文化娱乐区a 、需接近公园出入口或与出入口有方便联系;b、平坦的地形,全园重要建筑较多设在这区;c 、规则式、自然式;希望用地达到30 / 人;(四)儿童活动区a 、接近主要或次要出入口,并与其他用地有分隔;b、学龄前儿童、学龄儿童要分开活动;c 、建筑小品要尺度合理、形式多样、色彩鲜艳;d、植物配置无毒、无刺、无毛,希望用地50 / 人(五)园务管理区a 、注意隐蔽,不暴露在风景游览的主要视线上;b 、一般设在便于管理,与城市联系方便的地方,有专用出入口;(六)服务设施a 、较大公园中可设 1-2
35、个服务中心区,另设各区服务点;b 、活动项目多、游人集中、停留时间长的地方三、综合性公园的游线及 景观序列 的组织? 主环线 +枝状尽端线? 主环线 +次环线? 主环线 +次环线 +枝状尽端线四、综合性公园的 植物配植 与景观构成.五、公园规划设计的步骤1、接受任务5、总体布局2、基本情况的分析6、详细设计3、现场踏勘分析7、绘制局部详图4、拟定项目第六章居住区绿化和工厂绿化一、居住区绿地的功能1、使用功能3、美学及精神功能2、生态功能4、经济效益二、居住区绿地的组成1、居住区公园4、配套公建设施2、小区游园5、宅旁绿地3、组团绿地6、居住区道路绿地三、居住区绿地规划原则1、统一规划,合理组织
36、,分级布置,形成系统;2、充分利用现状条件;3、充分考虑居民的使用要求,突出“家园”的环境特色;4、植物配植四、居住区绿地的定额指标1、影响因素:1 )人体生理及环境卫生的要求2 )改善自然生态环境的要求3 )绿化美化的要求2、计算居住区(小区)绿地率居住区(小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3、我国居住区绿地指标状况1)我国规定居住区绿地面积至少应占总用地的30%,一般新建区绿地率要在40%-60%,旧区改造不低于25%;2)居住区人均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率、居住区绿化覆盖率;3)组团 0.5 / 人,小区(含组团)1.0 / 人;居住区 1.5 / 人 ; 旧区改造可酌情降低,但相应指标的50%;4)
37、居住区公园1 公顷,小区级小游园0.4 公顷;.5)块状带状绿地W 8 米,面积 400 五、各类绿地规划要点(一)居住区公园:? 1 公顷, 10 公顷以下;? 功能划分,确定出入口? 照明、灯具造型,夜景植物? 设施齐全;? 落叶灌木、疏林地、常绿绿篱;(二)小游园1、根据规划结构、自然条件状况常布置在小区中心或一侧;2、不设围墙、票房,多设出入口,以绿篱划分空间,开敞式的游憩场地;3、可进行动静分区:活动安静4、不宜设置大型园林建筑,不能过多的设置园林建筑,以休息绿地和游戏场地为主,可点缀园林小品,以小品见长;5、空间组织、布局手法简洁明快;6、植物配置规划步骤:1 )确定出入口( 3-
38、4 个)2 )功能分区3 )园路系统:形成环路,避免死角4 )景点布置和设施安排5 )植物配置:规则式自然式种植相结合,重点部位作重点装饰处理;要考虑植物的季相、时相、景相变化、体现游园的地方风格;6 )综合全园,细部修改;(三)组团绿地结合建筑组群的布局形式相应布置出入口、道路广场的布置要与周围环境及人流方向结合考虑;有一定铺装地面,便于居民休息活动,有利于清洁卫生;(四)公建庭园绿化竹类:凤尾竹、斑竹、罗汉竹、紫竹、方竹、龟背竹、玉竹、孝顺竹;花灌木:紫薇、紫荆、杜鹃、丁香、棕竹、棕榈、花石榴、蒲葵、苏铁、梅花、木海棠、松类;(五)宅旁绿地.? 高层住宅? 独立式及低层联排式住宅? 多层住
39、宅(六)道路绿化? 居住区级: 9 米左右,遮荫、交通安全,乔木? 居住小区级: 3 5 米,小乔木、开花灌木? 居住组团级: 2 3 米,开花灌木?宅前小路: 2 米,绿化布置适当退后路缘0.5 1 米。第七章带状绿地规划第一节道路绿化道路绿地道路红线范围以内的行道树、分隔带绿化、 交通岛绿化及附设在红线范围以内的游息林荫路等。一、道路绿地规划设计原则1>体现道路绿地景观特色;2>发挥防护功能3>与交通组织协调;4>与市政公用设施统筹安排;5>树种选择;适地适树、乔灌草结合6>远近结合;二、断面形式1、一板两带式城市支路或次要道路2、两板三带式 2.5 米
40、3、三板四带式4、四板五带式三、道路绿地组成及相关术语1)道路绿带分车绿带行道树路侧绿带2)交通岛绿地中心岛导向岛立体交叉绿岛3)广场、停车场绿地概念:1、道路绿地.2、园林景观路3、通透式配置4、道路绿地率5、装饰绿地6、开放式绿地四、道路绿地规划设计(一)行道树的种植规划1、种植形式:树池式种植带式2、行道树选择(二)交叉口、分车带种植规划1、道路交叉口:a、安全视距范围内,不种高大乔木,花灌木0.5-0.7米;b 、中心岛直径 40-60 米,环形交通、 装饰绿地、 通透式配置、 模纹花坛, 忌常绿树丛;2、分车带:? W 1.5 米(市区交通干道) ;? 5-20 米以上,一般 4-5
41、 米(高速公路) ;? 75-100 米分段,结合人行横道、公建出入口,以草坪为主;第二节林荫路和滨水路的绿地设计一、林荫路1、类型: 1)中间型步行为主或车辆稀少2)两侧型交通干道3)一侧型地形影响2、设计要点:1)分段 75-100 米为宜,与人行横道、公建出入口、公园、街道广场结合;2)游步道 1 或多条, 1-3米,道路广场占地面积25-35%;乔木占 30-40%;灌木占20-30%;草地占 10-20%;花坛类占2-5%;3)植篱、乔木与街道分隔,出入口4)园林小品(游园式)二、滨水路1、特点2、布局:.1 )街景与水面发生联系自然树丛、树群、花灌木、留出透景线;2 )游息前提下设
42、栏杆,保证安全,也可设游步道;3 )驳岸处理:自然、流畅,规则式处理(水体以下);自然式处理(水体以上) ;第三节公路、铁路、高速公路绿化设计一、公路(等级、宽度、路面材料)1>路基 9 米,边沟之外,距外缘0.5米;路基 9 米,路肩,距内缘0.5米;2>交叉口留有足够视距,桥梁、涵洞等5 米之内不应种树;3>树种种植结合分段, 2-3 千米;4>下坡转弯地带,外侧种乔木,内侧只能种低矮灌木;二、铁路1、铁路外轨10 米以外植乔木,6 米外灌木,里灌外乔;2、公路、铁路平交时,应留50 米安全视距;距公路中心400 米以内不可种遮挡视线的乔灌木;铁路转弯内径150 米
43、以内不可种乔木,可种草坪、矮小灌木;3、讯号机前1200 米内不可种乔木;4、通过市区时,两侧应留30 米空地种植安全防护带;三、高速公路(车行道、中央分隔带、路肩、边坡、安全地带)1、中间分隔带宽度1.5 米, 5-10 米,只种草皮,严禁种植乔木;2、尽可能保护自然景观和原有树木,安全地带外侧点缀风景树群、树丛、宿根花卉;3、 20-30 米防护林带,草皮- 宿根花卉 - 灌木 - 乔木;四、立交桥绿化设计1、指示性种植(出入口、弯道外侧、主次干道汇合处)2、以草坪、花灌木、植物图案为主,明快、爽朗;3、装饰效果黄杨、小檗,女贞、宿根花卉;(附多图)第八章风景区规划第一节风景名胜区规划意义一、术语概念1) 风景在一定条件下,以山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影视播放器硬件构成考核试卷
- 电子运动比赛现场设备考核试卷
- 窄轨机车车辆基础知识考核试卷
- 清理呼吸道分泌物的护理技术
- 河北省邢台市2023~2024学年高一数学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答案
-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外科学实践》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厦门安防科技职业学院《医学实验技术导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西藏藏医药大学《中小学舞蹈创编》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艺术学院《普通物理专题研究》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2024-2025学年小升初总复习数学精练含解析
- 建筑工程工程平移协议书范本
- 2024年度融资合同:科技公司与投资公司之间的融资协议
- 国家安全教育大学生第十章-争做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定践行者
- 改性磷石膏施工方案
-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面试音乐试题与参考答案
- 上海市幼儿园幼小衔接活动指导意见(修订稿)
- 采购绩效管理制度
- 卡西欧手表EFA-120中文使用说明书
- 加油站变更管理制度
- -小学英语人称代词与物主代词讲解课件(共58张课件).课件
- 医学课件疼痛的护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